資源簡介 一、選擇題1. D2. C3. C4. D5. B6. A7. C8. A9. B10. B11. C12. B13. C14. B15. B16. A17. B18. A19. A20. B21. C22. C23. D24. D25. A二、非選擇題26. (1)①A;②B;③A;④A;⑤C(2)從猿人出現到文明時代到來,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農業、飼養、制陶等全面進步;與中原文化碰撞、交融,創造地域文明27. (1)C - B - A(2)文物B綠松石龍形器出土于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是二里頭文化的重要成果(3)文物A屬于實物史料且帶有文字記錄(銘文),材料二屬于文獻史料。共同記載了周武王伐紂這一歷史事件。啟示:學習歷史要綜合運用多種史料,實物史料和文獻史料相互印證,能更準確地了解歷史事件28. (1)都城在咸陽;疆域西至隴西,南至南海。九原郡設置是為抵御匈奴侵擾,為此修筑了長城(2)管理“百越”:擊敗閩越、南越,設置閩中郡,征服西甌,設置桂林、象、南海三郡;管理“西南夷”:派兵攻降部分部族,修筑“五尺道”,設官吏管理。水利工程是靈渠。措施是統一車軌(3)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管理,鞏固了秦朝的統一2024一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學情分析樣題七年級歷史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題,每題1分,共25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考古學家在北京人地層處發現了大量的樸樹籽,還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發現了不同動物的化石。由此可知北京人A,會使用打制石器B,主要使用天然火C.開始種植農作物D.以采集狩獵為生2.觀察下面的示意圖,屬于“晚期智人”的是一●●:●●●距今約距今約距今約距今約距今約170萬年160萬年100萬年70萬一20萬年3萬年元謀人藍田人鄖(yin)縣人北京人山頂洞人A.B.C.D.3.下列選項中,研究北京人、山頂洞人等遠古人類最可靠的證據是A,傳說B.文獻C.化石D,影像4.右圖文物反映出我國原始居民已經學會A.制作樂器B,種植水稻C.建造房屋D.制作陶器5.考古發掘發現良渚古城包含宮殿區、內城和外城,城北有水利系統,城中有大型廣場和高級建筑,墓葬中有祭祀的玉琮、玉璧和象征權力的玉鉞。材料表明當時中國A.古代文明領先世界B.早期國家形態已出現C.城市規劃十分完美D,奴隸制社會形態已出現甘肅甘谷出土的6.陶寺古城遺址位于皖魚紋剁瓶A.黃河中游地區B.西遼河流C.長江下游地區D.淮河流域7.下表展示了我國不同地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器物,這些器物均有“龍”的元素。這說明三星塔拉遺址陶寺遺址齊家文化遺址良渚遺址紅山玉龍彩繪龍紋陶盤凸堆龍紋紅陶罐龍首玉鐲(內蒙古)(山西)(甘肅)(浙江)A.地理環境影響人類文明發展B.器物的生活化功能加強C,中華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特點D.當時社會階級分化明顯8.被尊崇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黃帝B.堯、舜C.禹、啟D.桀、紂9.下面是某同學學習歷史專題時做的筆記,該專題能是可則習A①禹速立夏朝,啟繼永王位,世袋制代替禪讓制②商湯滅夏桀,盤庚遷般19.下③武王伐紂,實行分封制A.中華文明的起源B.夏、商、西周的更替C.春秋時期的爭霸D.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10.商朝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成就。下列選項能夠佐證這一論斷的是A,制作打制石器和保存火種B,鑄造背銅器和創造甲骨文C.實行分封制和統一度量衡D.使用鐵制農具和推廣牛耕11.《史記·周本紀》記載:“(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營丘,曰齊。”這反映了當時實C行的是A.禪讓制B.世襲制C.分封制D.郡縣制12.晉文公曾與諸侯會盟于河陽,并召周天子來參加。材料反映的現象是A.國都變遷B,諸侯爭霸C.百家爭鳴D.民族交融13.下列不屬于春秋時期諸侯國的是21A.魯國B.素國C.趙國D.楚國14.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普遍推廣,基本上能適應開墾、耕翻、平整、除草松土、收割等主22要生產環節的要求。這描述的是A,原始農耕的產生B,生產工具的改進23.C.土地制度的變遷D.耕作方式的變革15.戰國時期,成效最大、為之后統一全國奠定基礎的改革是A.吳起變法B.商鞅變法C.李悝變法D.管仲改革16.建成之后,具有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材料描述的是24.A.都江堰B,靈渠C.芍陂D.邗溝17.春秋戰國時期,維系周王室的各種制度逐漸遭到破壞,直到完全崩潰,新的治國方略不斷涌現。右圖人物主張25.A.選賢治國B.以法治國C.以德治國D.無為而治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江蘇省南京市聯合體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pdf 江蘇省南京市聯合體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