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峙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長 征毛澤東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導入新課學習目標1.了解紅軍長征的原因、起止時間,會師地點等基本信息。2.了解遵義會議的內容及其歷史意義。3.結合所學 ,總結長征精神的內涵。重點難點革命根據地圖中央左右江鄂豫皖海陸豐湘鄂贛湘贛閩浙贛湘鄂西、湘鄂邊、洪湖川陜新課探究一.戰略轉移與遵義會議1.戰略轉移軍隊人數國民黨 紅軍第一至第四次時 間1930年至1933年1933年至1934年10萬20萬30萬50萬4萬3萬3萬7萬50萬8萬領導人戰略戰術結果毛澤東(前三次)周恩來朱德(第四次)博古李德避敵主力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各個擊破分散兵力進攻冒險防御保守勝利失敗依據信息,概括長征開始的原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戰略轉移。第五次江西瑞金武陽圍渡口——紅軍出發地之一1934年10月,中央八萬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長征。長征初期,紅軍沖破了敵人的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但人員只剩下三萬多人。2.長征開始毛澤東貴州敵人力量薄弱博古博古、李德湘西敵人已布下重兵紅軍強渡烏江(油畫)遵義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時間地點內容意義1935年1月貴州遵義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3.遵義會議遵義會議舊址遵義會議舊址內部二.過雪山草地紅 軍 四 渡 赤 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紅軍一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土城紅軍二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太平渡紅軍三渡赤水的渡口之一——茅臺紅軍四渡赤水渡口之一——二郎灘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的重重包圍飛奪瀘定橋爬 雪 山過草地紅軍過草地穿的草鞋紅軍吃過的野菜二萬五千里長征(片段)三.紅軍勝利會師陜甘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帶領中央紅軍抵達陜甘革命根據地吳起鎮,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陜北吳起鎮1.會師陜甘會寧會師樓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2.長征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3.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長征精神: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累不累 看看革命老前輩苦不苦 想想紅軍二萬五課堂小結開始:1934年10月遵義會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原因過程意義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時間:1935年1月內容: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等意義:轉折點、成熟的標志勝利會師:1936年10月,長征勝利結束隨堂訓練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當年紅軍“遠征”的直接原因是:( )A.宣傳革命,擴大革命根據地B.九一八事變爆發,紅軍北上抗日C.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實行戰略轉移D.紅軍北上,與陜北紅軍會師2.毛澤東于1935年10月著詩《七律·長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詩中表達了紅軍哪一次勝利會師的喜悅心情( )A.遵義會議 B.會寧會師 C.井岡山會師 D.吳起鎮會師B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