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試題高一年級(歷史) 時間 75 分鐘 滿分 100 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 .中國最早的比較成熟的文字是( )A .隸書 B .小篆 C . 甲骨文 D .草書2 .中華文明既一體又多元,所以有人說中華文明起源是“漫天星斗,八方雄起” ,下列 哪一則史料最能體現這一特征( )A .各地發現的史前文明遺址 B .有關三皇五帝的神話傳說C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D .新石器的大量出土3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的國家。距今約 7000 至 5000 年前, 已經掌握水稻種植技 術的原始居民是( )A .仰韶文化的居民 B .河姆渡文化的居民C .大汶口文化的居民 D .龍山文化的居民4 .遠古時期,有夏氏部落的禹因治水有功,接受了舜的禪讓。大禹因此( )A .成為部落聯盟首領 B .創建夏朝并成為國王C .廢除了王位世襲制 D .使用甲骨文記載歷史5 .西周建立后,為穩固和擴大統治,實行了分封制,史稱“封邦建國” 。分封的主體是 ( )A .同姓親族 B .有功之臣 C .先代貴族 D .豪強地主6 .西周實行的宗法制的最大特點是( )A .三綱五常的倫理觀 B .反復出現的分封制C .嫡長子繼承制 D .傳統的宗族觀念7 .考古發現,北京人遺址從上至下 13 層文化堆積中,共有五層面積較大、堆積較厚的 灰燼。可見,當時北京人已經A .學會用火 B .制造工具 C .栽培作物 D .養蠶繅絲8 .戰國時期,提倡節儉,提出“兼愛、非攻” 的思想家是( )A .孟子 B .韓非子 C .墨子 D .荀子9 .春秋戰國時期被稱之為社會大變革時期,推動社會轉型的決定性因素是( )A .鐵犁牛耕的使用 B .百家爭鳴的出現 C .分封制的瓦解 D .各國變法圖強10 .以下是春秋戰國時期時代特征示意圖,圖示中“大變革”處的內容應是( )A .國家產生 B .民族融合 C .政權分立 D .諸國變法11 .孔子認為“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 。由此可見,孔子主張( )A .克己復禮 B .長幼有序 C .民貴君輕 D .以德治國12 .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下列說法能支持此觀點的是( )A .孔子反對苛政 B .孔子主張“有教無類” C .孔子提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孔子主張以德治國13 .戰國七雄分別是A .齊、楚、秦、晉、趙、魏、韓 B .齊、楚、秦、晉、越、魏、韓C .齊、楚、秦、燕、越、魏、韓 D .齊、楚、秦、燕、趙、魏、韓14 .哪一次改革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A .商鞅變法 B .吳起變法 C .慶歷新政 D .隆慶新政15 .秦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是( )A .郡縣制 B .三省六部制 C .分封制 D .中外朝制度16 .公元前 213 年,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張,下令:凡《秦紀》之外的歷史書籍及非博士官所藏 的《詩》《書》、百家語限期燒毀,醫藥、 卜筮、種樹之書不燒,禁止私學,欲求學的以吏為師;有 敢談論《詩《書》的處死, 以古非今者滅族。此舉旨在( )A .發展教育事業 B .強化地區管理 C .加強皇權統治 D .促進民族融合17 .觀察下圖,秦朝規定的全國通行的統一貨幣應是( )A .半兩錢 B .五銖錢 C .開元通寶 D .布幣18 .關于秦的統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統一是當時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B .商鞅變法為秦的統一奠定了基礎C .秦國采取了遠交近攻的統一策略 D .秦以武力完成統一違背人民意愿19 .成語“揭竿而起” 出自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次起義是( )A .綠林、赤眉起義 B .國人暴動C .三家分晉 D .陳勝、吳廣 起義20 .對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分析,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①刑罰嚴苛 ②未行分封 ③焚書坑儒 ④征發繁重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21 .秦朝崩潰和東漢衰亡的原因相似之處是A .外戚干政 B .宦官專權 C .軍閥割據 D .農民起義22 .秦朝擊退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進攻后,為加強對北方的管理,采取的措施是A .創立了皇帝制 B .統一了度量衡 C .修筑萬里長城 D .遷貴族到關中23 .秦滅六國,統一全國的原因有( )①符合人民渴望統一的心愿 ②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③商鞅變法,功不可沒 ④秦王本人的雄才大略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24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的作者是( )A .孔子 B .屈原 C .司馬遷 D .祖沖之25.2014 年得益于前人“鑿空” ,中國倡導的“ 一帶一路”總規劃開始實施,促進了國際合作。開啟“鑿 空” 之旅的是( )A .秦始皇 B .張騫 C .王昭君 D .班超26 .為削弱諸侯王的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采取的政治舉措是( )A .推崇黃老之學 B .頒布“推恩令” C .開辟絲綢之路 D .實行察舉制27 .漢武帝順應時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鞏固和發展大一統國家的措施。下列不屬于這一系列“措 施” 的是( )A .平定七國叛亂 B .設立中朝制度 C .推行均輸平準 D .設立河西四郡28 .新疆地區開始歸屬于我國的管轄范圍之內,開始于哪一機構的建立( )A .河西四郡 B .西域都護府 C .北庭都元帥府 D .澎湖巡檢司29 .東漢中期以后,中央政權的典型特征是( )A .農民起義風起云涌 B .朝中大將篡奪皇位C .地方登強獨霸一方 D .外戚宦官交替專權30 .公元 25 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他在位期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東漢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 恢復發展、人口大大增長的局面,史稱其統治為(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興 C .貞觀之治 D .開元盛世二、材料分析題。31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 分)材料一材料二 漢武帝即位后,進一步開拓大一統事業。在思想方面接受董仲舒“罷融百家,獨尊儒 術 ”的建議,從此使儒學登上了封建社會意識形態的王座。西漢后期,儒學之士在中國文化舞臺上 逐漸成為主角。——摘編自王永樣《董仲舒評傳》 材料三 (上古君王)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后世君主)以君為主,天下為客。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摘編自黃宗羲《明夷待訪錄》(1)根據材料一,判斷兩位思想家所處的歷史時期,并指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2)根據材料二,指出漢武帝在思想上實行大一統的措施,簡述這一措施對儒學地位產生的影響。32 .閱讀下列材料, 回答問題:(20 分)秦朝政府的組織(下圖)請回答:(1) 根據材料,指出秦王朝為加強對地方有效管理的采取的措施?有什么歷史意義? (2)秦朝亡于暴政,暴政表現在哪些方面?正中教育集團麒麟中學歷史第二次月考試卷答案選擇題1-5:CABAA 6-10:CACAD 11-15:DBDAA16-20:CADDC 21-15:DCACB 26-30:BABDB【答案】(1)時期:春秋戰國創始人:孔子措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儒學成為正統思想【詳解】時期:根據所學可得出是春秋戰國創始人:孔子。孟子是戰國時期的。措施:根據“在思想方面接受董仲舒“罷融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可得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結合所學可得出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答案】(1)答案:措施:在地方實行郡縣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縣長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調動,不得世襲。意義: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繁重的徭役,殘酷的刑罰,焚書坑儒。(言之有理)【詳解】(1)措施:根據材料的圖示,秦朝地方行政制度是郡縣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縣,郡縣長官由中央或皇帝統一任免或調動。意義:結合所學,郡縣制的推廣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2)方面:結合所學,秦的暴政表現為法律嚴苛、徭役繁重、思想上焚書坑儒等方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河北省石家莊市麒麟私立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歷史答案.docx 河北省石家莊市麒麟私立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歷史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