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疆鴻德實驗學校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高二年級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考試時間:9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相應的位置。一、選擇題(每題2.5分,共50分。)1.在對天、君、民關系的認識上,原始儒學以孟子為例,主張民貴君輕,董仲舒主張“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繼承了傳統儒學的全部宗旨 B.背離了原始儒學的民本思想C.背離了原始儒學的仁愛思想 D.摒棄了原始儒學的德治主張2.董仲舒認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以教化為大務;……正法度之宜。”表明他的思想( )A.完全不同于先秦儒學 B.融合道家、法家等思想C.突出人倫道德觀念 D.順應“三教合一”潮流 3.明清時期,民間年畫的普遍題材是把普渡眾生的觀世音菩薩、以忠義著稱的名將關羽和玄壇真君財神趙公明呈現在一個畫面上。這反映的歷史文化現象是( )A.儒家至尊的地位被打破 B.佛教開始在中國本土化C.儒釋道三教本同根同源 D.三教合流在民俗中映現4.據《洛陽伽藍記》記載,北魏時在都城洛陽設立了四夷館,以安置四鄰各國來歸附的人。凡吳人來投者處金陵館,北夷來附者處燕然館,東夷來附者處扶桑館,西夷來附者處崦嵫館。這反映出當時( )A.洛陽成為經濟文化中心 B.北魏實行民族歧視政策C.多元文化格局開始形成 D.北魏深受華夏觀念影響5.有學者認為,三省六部制就是決策、審議和行政權各自獨立,政令與施政相分離,在決策層面不是由哪一個部門單獨負責,而是由三個省共同進行,三省長官共同組成朝廷決策班子。這說明三省六部制( )A.加強了皇帝權威 B.有利于科學決策C.實現了民主決策 D.影響了行政效率6.隋朝時期,察舉、薦舉、萌官等制度與科舉制并行不悖。在分科考試中,應舉者必須由地方州縣或朝廷高級官員薦舉,獲得舉人資格后,才能參加由尚書省吏部統一組織的考試并根據成績劃分等級授予官職。據此可知,隋朝( )A.人才選拔制度出現紊亂 B.選官制度具有繼承性和創新性C.選官標準依然看重家世 D.傳統選官制度制約科舉制發展7.從北宋最后一位帝王宋欽宗,到南宋宋高宗之后的歷代帝王,對王安石是負面評價。明朝和清朝的皇帝將王安石等人視為“奸臣”。直至進入近代,人們才重新評價王安石變法的正面意義,并給王安石以全面客觀的評價。這表明( )A.歷史評價缺乏統一標準 B.史學方法決定歷史觀點C.時代越接近評價越客觀 D.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8.在張居正執政的 10年期間,“邊境義安”“太倉粟可支十年”“太仆寺積金四百余”“一時政績炳然”。因此,他被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李贄譽為“宰相之據此可知,當時明朝( )A.征收的賦稅主要是米麥粟等實物 B.改革進程一帆風順而且卓有成效C.經濟發展大幅度領先于世界水平 D.暫時緩解了嚴重的封建統治危機9.據統計,明代平民出身的進士約占總數50%,清代則減至37.2%;而父祖三代有秀才以上功名者,則由明代的50%,升至清代的62.8%。由此可見,自明至清( )A.科舉取士難度降低 B.社會等級差別縮小C.父祖身份無關緊要 D.平民向上流動變難10.清初,皇帝的諭旨一般由內閣草擬,經內閣發六科抄出發送,其內容是公開的,稱“明發上諭”,自雍正帝開始,皇帝諭旨均由軍機大臣擬定文書傳遞,不經由內閣,由軍機處直接寄出,稱為“廷寄”。這一調整旨在( )A.提高中央決策效率 B.強化君主專制制度C.防止泄露軍政機密 D.精簡政府行政人員11.1910年10月,資政院議員認定軍機大臣對湖南公債案的處理違法,要求其按照立憲國慣例到院接受質問。議長溥倫在邀請軍機大臣時婉轉勸道:“(資政院)每次表決之案,政府不能通過,又不能解釋不能通過之理由,無怪各議員有此舉動。”這反映出( )A.政治體制改革任重道遠 B.軍機處仍是國家權力核心C.社會輿論影響政局變化 D.民主政治建設的成效顯著12.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后,頒布了許多法令:宣布人民享有選舉、參政等各種權利;嚴禁買賣人口,廢除奴婢;獎勵興辦工商業和海外華僑在國內投資;提倡以“自由平等博愛為綱”的公民道德等等。這些法令( )A.推動了社會進步 B.緩和了民族矛盾C.根除了封建陋習 D.實現了民主自由13.1912年3月,袁世凱提名唐紹儀為內閣總理,組成了第一屆內閣。唐紹儀強調大總統發布命令須經國務員副署。袁世凱則不經過內閣副署發布王芝詳為南方軍宣慰使的命令,唐紹儀及其同盟會的四個閣員被迫辭職。上述現象表明( )A.責任內閣制度受到英國政治的影響 B.唐紹儀為爭奪最高權力不擇手段C.袁世凱的獨裁行徑破壞了憲政體制 D.同盟會成制衡袁世凱的重要力量14.到1952年底,全國范圍內的各級人民代表會議的代表已有1300余萬人,其中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的代表占80%以上。全國各省和直轄市、2/3以上的市、1/3以上的縣和絕大部分的鄉,都由人民代表會議代行了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選出了人民政府。這說明當時我國( )A.基層民主建設成果顯著 B.探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 D.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15.下圖漫畫反映出古希臘( )A.公民內部血緣等級色彩較濃厚 B.民主政治具有排他性C.公民資格保證了城邦制的繁榮 D.民主運作程序不規范16.在中世紀的西歐,曾出現給予城市的種種“特許狀”,甚至出現把王權限制在法律之下,確立私有財產和人身自由不可被隨意侵犯原則的《大憲章》以及承載民族文化的教育機構等。這說明中世紀的西歐( )A.宗教神學無益于社會發展 B.社會孕育著轉型的力量C.封建主的權力已實現讓渡 D.王權已經形成集權體制17.馬丁·路德在宣傳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時說過這樣的話:“信徒得救一不靠教后,二不靠圣禮,只有靠終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該話的思想從本質是( )A.指出了基督教徒的信仰途徑 B.找到了基督教的正道C.體現了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 D.升華了歐洲啟蒙運動的精神18.“人民的議員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們只不過是人民的辦事員罷了;他們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決定。凡是不曾為人民所親自批準的法律,都 是無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這段話體現了下列哪些思想家的主張( )A.盧梭 B.伏爾泰 C.孟德斯鳩 D.康德19.人們將伏爾泰、孟德斯鳩等人的思想稱為啟蒙思想。對“啟蒙思想這一概念最準確的表述是( )A.否定封建王權,提倡權力的“制約”與“平衡”B.批判專制主義,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C.批判禁欲主義,提倡個人自由的思想D.崇高人性,要求把人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20.西周霸姬簋銘文記載,霸氏小宗庶子各立為宗群前需經宗族舉薦、婚姻之國同意,再上呈周天子核準,由蟲育別造異典,享為傳達,在此之前,僅能由其母霸姬代理宗族事務。這( )A. 維護了統治秩序的穩定 B. 加速了禮樂制度的瓦解C. 開創了女性主政的先例 D. 完善了確立宗君的程序二、材料分析題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始皇初并天下,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于群臣,群臣皆以為便。廷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史記·秦始皇本紀》材料二:漢興之初,海內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敗,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啟九國……而藩國大者,夸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可謂矯枉過其正矣——《漢書·諸侯王表》(1)根據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和李斯決定在地方實行什么制度?并分析其原因。(8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漢初實行了什么制度?并分析其原因。(8分)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當民主政治實踐從古希臘城邦走向現代民族國家的廣大國土的時候,古希臘城邦制的直接民主制度就越來越邁向復合型的現代民主制度結構。在此背景下,盧梭所設想的小國寡民式的直接民主制度顯然難以解決大型政治共同體實踐現代民主問題;與之對應,代議制民主越來越得到普遍運行,但也“正是這種‘代議’,使得實踐中的現代民主制度無法走向徹底:民主制建立在人民主權基礎之上,但人民卻無法通過民主制來使國家事務變成人民自己的事務,或者人民無法通過運行國家權力來決定自己的事務”。為了彌補選舉制民主的制度性缺陷,20世紀末以來,協商式民主開始興起,日益“強調公民的意見應該通過溝通和協商的程序進入到決策過程中,使得政府公共決策盡量不要遠離或脫離政府必須直接服務的公民”。——姚劍文《中國政治體制改革與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沖突和融匯》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民主模式”自擬論題進行闡釋。(要求:論題正確,持論有據,論述充分,條理清晰)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戊戌變法時期,許多宮紳認識到,洋務運動時期設立新式學堂與鼓勵留學等教育改革只是一種在中國傳統教育制度基礎上進行的局部式改革,不利于中國教育發展。戊戌變法期間頒布的《學堂章程》規定:小學堂畢業授予生員,中學堂畢業授予舉人,大學堂畢業授予進士。在京師大學堂“設管學大臣一員”,下設總辦、提調、司員等官職,其職責是“節制各省所設之學堂”“其在學堂辦事各員,統由該大臣慎選奏派”。哲學家馮友蘭認為,因為新式學堂和科名剛好都是三級,父母也就愿意把孩子送入學堂。管理全國學務的孫家鼐也認同將設立的大學堂作為中央教育行政機構的必要性,以及它對全國學堂所產生的作用。此后,大學堂人數每年都穩定維持在300人左右,地方新式學堂的學生人數也在逐年增加。——摘編自陳睿騰《晚清戊戌變法時期的教育改革經驗與現代啟示》(1)根據材料,概括戊戌變法時期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戊戌變法時期教育改革的影響。(8分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論述戊戌變法對晚清選官制度的影響( 10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