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指數函數的概念一、課時目標:1.通過具體實例,理解指數函數的概念與意義,學習從實際情境中提煉出函數表達式的方法。2.通過指數函數概念的形成過程,培養數據分析、數學抽象和數學建模的核心素養。二、重難點:教學重點:指數函數的概念及其應用教學難點: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模型三、教學過程設計(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折紙問題”的視頻,以及展示考古學家利用遺址中遺存物碳14的殘留量來測定遺址年代的實例,引入本節課指數函數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師生共探,抽象定義實例1:觀察生物體內某種細胞進行分裂的示意圖:問題1:請同學們觀察細胞分裂示意圖,完成兩個空格的填寫;問題2:若細胞總數記為 ,細胞分裂次數記為 ,請寫出細胞總數與分裂次數間的關系式。師生活動:學生思考后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必要的補充。最后指明:實例1中自變量 只能取到正整數。設計意圖:通過實例,培養學生從實際情境中提煉出函數表達式的方法,發展學生的數學抽象核心素養。實例2:《莊子·天下》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尺長的棍棒,每日截取它的一半,永遠截不完.設木棍的長度為1:問題3:將木棍的剩余長度設為 ,截取次數設為 ,試寫出 與 之間的關系式。師生活動:學生思考后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必要的補充。最后指明:實例2中自變量 只能取到正整數。設計意圖:通過實例,培養學生從實際情境中提煉出函數表達式的方法,發展學生的數學抽象核心素養。思考:請同學們觀察上述實際問題中涉及到的函數解析式,從解析式的形式(系數)、指數位置、底數位置三方面分析它們的共同特征:師生活動:學生小組討論,歸納共同特征,小組代表分享,教師板書:(1)指數式只有一項,并且指數式的系數為1;(2)自變量是 , 位于指數位置上,且指數位置上只有 這一項;(3)底數的范圍必須是得出指數函數的概念:一般地,函數(,且)叫做指數函數,其中指數 是自變量,定義域是 。設計意圖:讓學生觀察、討論得出兩個解析式的共同特征,由特殊到一般得出指數函數的概念,加深學生對指數函數的概念的理解。思考:規定底數 >0,且 ≠1的理由。師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在時沒有研究意義。設計意圖:強化學生對指數函數中底數范圍的理解記憶。(三)應用概念,解決問題題型一:指數函數的概念例1.判斷下列函數是否是指數函數:;②;③;④;⑤;⑥變1.若函數是指數函數,則 = 。師生活動:學生舉手回答解決例1,教師及時給予點評;學生自主完成變1,學生代表進行演板。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強化概念。題型二:指數函數的解析式及應用例2.已知指數函數 ( )=( >0,且 ≠1),且 (3)= ,求 (0), (1), ( 3)的值。變2.已知指數函數 ( )= ( >0且 ≠1)的圖象過點(2,4),求 (0), (3), ( 4) 的值。師生活動:教師帶領學生求解例2,學生自主完成變2,學生代表進行演板。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幫助學生掌握用待定系數法求指數函數的解析式。考古探索:當生物死亡后,它機體內原有的碳14含量會按確定的比例衰減(稱為衰減率),大約每經過5730年衰減為原來的一半,這個時間稱為“半衰期”.按照上述變化規律,生物體內碳14含量與死亡年數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師生活動:教師帶領學生分析衰減率、半衰期,利用已學的指數函數的概念得出生物體內碳14含量與死亡年數之間的解析式。設計意圖:體會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四、課堂小結:1.指數函數的概念;2.指數函數需要注意的要點。設計意圖:回顧本節課的主要知識和研究過程。五、布置作業:《學習指導》4.2.1中典例1、典例2。設計意圖:通過作業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