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上12坐井觀天 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坐井觀天》這則寓言,學生在課外書中早就有所了解,并不陌生。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已知,整合已知資源,讀好對話,了解故事內容。青蛙與小鳥的對話各有各的立場,情感也不一樣,語調語氣也有所區別,除了讀準字音,關注標點和語氣詞來讀,也是讀好對話的重要憑借。課文除了第一段,其他段落都是青蛙和小鳥的對話,因此讀好對話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在根據提示語讀好人物對話的過程中,啟發學生思考它們在爭論什么,并說出自己的見解。教師要把在朗讀中識字、在朗讀中理解、在朗讀中促進學生語言表達有機結合起來。文中青蛙的一嘆一問,小鳥的反駁,特別是文中帶有感嘆號和問號的句子,是引導學生揭示寓意的基礎,因此,教學時,教師除了指導學生讀好對話,更重要的是抓關鍵詞來引發思考,體會到看問題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的寓意。教學目標1.通過形近字比較、聯系生活實際等方式認識“沿、答”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哪”,會寫“井、觀”等8個生字,會寫“坐井觀天、井沿”等7個詞語。2.分角色朗讀課文,借助插圖讀好小鳥和青蛙的對話,積累語言。3.根據小鳥和青蛙所處的位置不同,結合生活經驗,思考它們的說法為什么不一樣,學會比較,發展思維。4.通過學習與交流體會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的寓意。教學重點1.通過形近字比較、聯系生活實際等方式認識“沿、答”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哪”,會寫“井、觀”等8個生字,會寫“坐井觀天、井沿”等7個詞語。2.分角色朗讀課文,借助插圖讀好小鳥和青蛙的對話,積累語言。3.能根據對話思考小鳥和青蛙爭論的問題是什么,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教學難點通過學習與交流體會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的寓意。教學過程第1課時環節一:看圖說故事,導入新課【教師課堂行為】1.小朋友們喜歡讀故事嗎?說說你最喜歡的故事是什么。2.看圖猜故事:《小紅帽》《白雪公主》《烏鴉喝水》《狼來了》。3.《小紅帽》《白雪公主》童話故事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烏鴉喝水》《狼來了》是寓言故事,讓我們懂得一個個道理。今天我們要學的也是寓言故事,一起讀課題——坐井觀天。【學生學習活動】1.自由說自己喜歡的故事,簡單說讀懂了什么。2.看圖猜故事名稱。 3.齊讀課題,讀準后鼻音“井”。【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故事說起,喚起讀故事,聽故事的興趣。 通過小結語,讓學生了解,寓言通過講一個個故事讓我們明白道理,初步體會寓言的表現形式。環節二:讀題揭題,學寫“井、觀”【教師課堂行為】1. 板書課題:“井”是個獨體字,先兩橫再豎撇,從上寫到下。“觀”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又”字旁要謙讓,一撇有穿插。2.識記“觀”: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觀”。【學生學習活動】1.跟隨老師書空,觀察筆順,了解注意要點。2.自主識記“觀”:(1)換偏旁“現”(2)加一加:又+見=觀(3)組詞:觀看 觀察 景觀 觀點 樂觀 走馬觀花【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在相互交流中,豐富識記方法,積累詞語。環節三:整體感知,通讀故事【教師課堂行為】1.一讀,讀通課文,把讀不通順的句子多讀幾遍。2.二讀,同桌互讀課文,互相糾正讀音。3.三讀,邊讀邊想,《坐井觀天》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學生學習活動】1.根據要求,讀課文。2.分段解讀課文,糾正字音。讀準“喝、渴”,讀好“大得很哪”。3.試著說說故事主要講了誰和誰干什么?【設計意圖】通讀課文,讀準字音,為分角色朗讀和感悟寓意打好基礎。環節四:了解故事背景,識記“井沿”【教師課堂行為】1.自由讀第一段,請學生到黑板上擺一擺青蛙和小鳥的位置,說說擺放的理由。2.理解“井沿”,識字“沿”(1)小鳥落下的這個位置就是“井沿”,看來“井沿”就是——井邊,“沿”在這里的意思就是——“邊”。(2)(教師手指桌沿)那么這是?桌沿3.說一說讀了故事的開頭知道了什么?【學生學習活動】1.根據第一段內容擺好“井沿、井底”。2.給“沿”組詞,在老師的提示下了解意思,積累詞語:物體的邊,井沿、桌沿、邊沿。順著江河、道路或物體的邊:“沿著”“沿路”“沿河”;依照以往的方法、規矩去做:“沿襲”“沿用”。3.知道青蛙和小鳥生活的地方不一樣:青蛙生活在井底,小鳥生活在藍天之下。【設計意圖】第一段點明了小鳥和青蛙的不同位置,這是它們認識不同的基礎,通過擺一擺,說一說,引導學生發現這一點,為寓意體會做好鋪墊。環節五:讀好第一次對話,讀好“哪兒”,識記“喝、渴”【教師課堂行為】1.同桌練習對話,讀好問句。(1)出示指讀:“口渴”“找點兒水喝”。(2)說一說,怎么記住這兩個字的。2.同桌展示朗讀對話,了解“一百多里”有多遠。3.原來小鳥飛了那么遠才來到井邊,它會怎么回答青蛙呢?誰再來試試。4.青蛙和小鳥生活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呢?5.再次展示朗讀對話,引導學生參與評價,讀好“一百多里” 爭取三星級朗讀小達人。【學生學習活動】1.練習讀對話,分角色讀對話。2.用自己的方法識記“喝、渴”:口渴需要水,喝水要用口。3. 交流后明白:一里等于500米,一百里就有五萬米,相當于我們學校的操場飛200圈那么遠。4.說說青蛙和小鳥生活的地方:青蛙生活在井底,以井為家,井就是它的全世界。小鳥從天上來,四海為家。它的世界大得很。5.分角色朗讀,爭取三星朗讀小達人。【設計意圖】通過自主識記,分清形近字“喝、渴”,積累詞語。 在分角色朗讀對話的過程中,感受到小鳥說的“飛了一百多里”有多遠,體會說話語氣,讀好對話。環節六:復習生字,寫字指導【教師課堂行為】1.復習生字。2.課件出示:寫在田字格中的井、觀、沿、喝、渴。3.引導觀察字形,注意書寫要點,找準橫豎中線上的筆畫。3.師范寫“喝、渴”,學生練寫。4.展示,反饋。評價標準:書寫正確★左右比例準確★書寫整潔★【學生學習活動】1.復習生字。 2.“喝、渴”都是左窄右寬的字,右下部分先寫“人”字,“人”的末筆捺變成點,再寫豎折。“喝”的“口”要寫得小,偏上。【設計意圖】引導自主觀察,發現結構特點和書寫要點,教師再總結、強調。第2課時環節一:復習導入【教師課堂行為】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回憶一下青蛙、小鳥分別在什么地方?2.通過朗讀對話我們知道了,小鳥從很遠的地方飛來。它口(喝 渴)了,想找點兒水(喝 渴)。選一選。這節課繼續朗讀對話,學習故事。【學生學習活動】1.學生回答,出示板貼:小鳥、井沿青蛙、井里2.選擇正確的生字。 口渴 喝水【設計意圖】借助關鍵詞回顧上節課的內容,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在復習的過程中再現形近詞,進行辨析。環節二:讀好第二次對話,理解“大話、無邊無際”,讀好“大得很哪”【教師課堂行為】1.指名分角色讀4、5段, 小朋友,你認為天大嗎?說說有多大?那么小鳥和青蛙眼里的天有多大呢?2.解讀小鳥的觀點,理解“無邊無際”。(1)讀讀小鳥的話,小鳥覺得天大嗎?(2)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我們還可以說什么也無邊無際?(3)想想小鳥會( )地說,指名讀。3.理解青蛙的觀點,理解“大話”。(1)“大話”是什么話?青蛙認為小鳥說了什么大話?(2)青蛙問小鳥“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它其實想說的是:(天不過井口那么大,不用飛那么遠)。(3)出示兩個句子讀一讀,感受同一個意思的兩種說法,感受“!”和“?”的變化。(4)聽了青蛙的話,你心里一定有了問題了。(預設:青蛙怎么會有這么奇怪的想法呢?)4. 分角色朗讀第一、二次對話,讀好“!”和“?”【學生學習活動】1.自由說,天有多大。 2.小鳥飛過那么多地方,但是它都沒有看到天的盡頭,這就是課文里的哪個詞?(無邊無際)3.用“無邊無際”練習說話。海無邊無際,大得很哪!草原無邊無際,大得很哪!4.大話就是吹牛的話,夸張的話。青蛙覺得小鳥說的大話是:“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5.句式練習: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天不過井口那么大,不用飛那么遠。青蛙根本不信小鳥說的話。6.探究青蛙的觀點的形成原因。想想用什么辦法能解決這個疑問呢?(在教師的啟發下,想辦法獲得青蛙的“體驗”。)A.抬頭看看教室的天花板,你看到了方方正正的一大片,但是再把紙卷成筒狀看看天花板?你又看到了什么?B.再觀察一下課本插圖中青蛙所處的位置,用你自己的話說一說青蛙為什么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因為青蛙的視線被厚厚的井壁擋住了……)。【設計意圖】緊扣“大話”和“無邊無際”,體會青蛙在井里看到的天很小很小,小鳥看到的天很大很大。從而引導讀出不同語氣。借助多種方式自主探究青蛙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看法,從而明白從未出過井口的青蛙見識很少。環節三:自主研讀第三次對話【教師課堂行為】1.像剛才這樣,關注標點,抓住關鍵詞,同桌練習分角色朗讀。2.同桌展示讀,引導評價。(1)青蛙為什么笑?(2)小鳥為什么笑?3.評價、交流后,再次分角色朗讀。【學生學習活動】1.同桌練習分角色朗讀。2.青蛙的話,要讀出傲慢,它根本不相信小鳥說的話,它的自信顯得很可笑。3.小鳥非常誠懇,耐心,希望青蛙能看到大大的天空。【設計意圖】學以致用是最好的檢測,讓學生借助學習第一、二次對話的經驗,自主研讀第三組對話,實驗個性感悟。環節四:青蛙跳出井口以后【教師課堂行為】1.青蛙跳出井口以后會發生什么事呢?請你大膽想一想。2.學生戴上頭飾,進行角色表演,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表演后孩子評議。3.點撥寓意。4.齊讀全文。【學生學習活動】1.根據故事情境和生活實際進行想象說話,表演青蛙跳出井口以后說的話,做的事,加上表情和動作,就更好。2.明白做任何事,都不能像青蛙那樣不明真相,還自以為是。要站得高,看得遠。【設計意圖】通過表演式續編故事,探究青蛙見到外面天后的情境,即訓練了表達,又感悟了寓意。環節五:寫字指導【教師課堂行為】1.課件出示:寫在田字格中的答、話、際。2.引導觀察字形,注意書寫要點,找準橫豎中線上的筆畫。3.師范寫,學生練寫。4.展示,反饋。【學生學習活動】“答”上小下大,“人”字兩筆相接,要舒展。“際”左窄右寬,“小”從右上格起筆。“話”左窄右寬,左右起筆同高。【設計意圖】學會觀察結構特點及筆畫的穿插避讓。在漢字書寫的過程中,學會觀察、對照、調整。環節六:續編故事【教師課堂行為】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再也不愿做井底之蛙了,于是他努力跳出了井口。小鳥帶著青蛙去旅行。它們來到了哪兒?看到了什么?會說些什么呢?試著寫一寫。【學生學習活動】課后嘗試續編故事:青蛙跳出井口以后,跟著小鳥去旅行。( )【設計意圖】寫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教師要充分借助教材資源對學生進行寫話訓練。板書設計12坐井觀天小鳥 井沿 無邊無際青蛙 井底 井口那么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