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 青春舞曲課型 新授課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它課□一、教學內容分析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重視音樂實踐、理解多元文化是《音樂課程標準》中的 基本理念,在《青春舞曲》教學環節的設計中,將音樂的基本要素一節奏、旋律、力度等音樂基礎知識和歌唱的基本技能融合在一起,貫穿于歌曲教學中,引導學生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礎上,積極引導學生以開闊的視野,學習、理解和尊重我國其他民族的音樂文化,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二、學情分析已 知:學生通過語文、地理課的學習,知道了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未 知:進一步了解各個民族的音樂文化、音樂風格的特點。學生特點:好奇心強;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喜歡流行音樂;有時對音樂實踐參與度不足。三、學習目標1.領會旋律、節奏、力度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并能夠從音樂的角度分析、理解歌曲《青春舞曲》。2. 能用熱情、歡樂的情緒演唱歌曲《青春舞曲》。 3. 通過學唱歌曲《青春舞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激發學生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四、重難點1.教師引導教學領會旋律、節奏、力度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學生會從音樂的角度分析、理解歌曲《青春舞曲》。2.教師利用講授、示范、練習等方法指導學生學唱歌曲《青春舞曲》, 學生通過教師的激情帶動,能夠運用正確的演唱方法有感情演唱歌曲《青春舞曲》。3.聆聽音樂小片段,能說出演唱形式。五、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導入環節教師活動1.導入:請大家聽老師彈一段音樂,思考并說出這段音樂的曲名和屬于哪個地區的民歌。(《編花籃》、河南民歌)教師彈奏《青春舞曲》的片段音樂。2.請學生說出曲名和流行地區。走進民歌教師:幅員遼闊的祖國生活著眾多的民族,各地區的民族的民歌浩如煙海,且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濃郁的地方色彩。學生活動欣賞《編花籃》音樂片段,并從中受到感染,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說出曲名和流行地區,了解基本的音樂常識。了解我國民歌的特點設計意圖:由優美、抒情的音樂導入新課,首先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基本的音樂常識。環節二:教唱環節教師活動1.教師范唱歌曲《青春舞曲》 2.問題:歌曲表現了什么樣的情緒?(熱情、歡樂)3.教師做示范:用“la”輕聲 模唱(口上下打開,找打哈欠D 感覺)并指導學生練唱(鋼琴 伴奏)4.指導學生用輕聲唱歌曲《青春舞曲》的旋律(鋼琴伴奏)5.指導學生解決難點:a、跨小節的連音(12、13 小節)b、3 4音程的音準。5.指導學生用中等音量唱旋律(鋼琴伴奏)。6.伴奏要求:學生用中等音量唱歌詞(提示并示范:根據這首歌曲的情緒,要用在連的基礎上稍斷開的演唱技巧)7.指導學生反復練唱歌曲。學生活動1.聽教師范唱歌曲《青春舞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在教師的指導下用 正確的演唱方法輕 聲唱歌曲旋律。2.在教師的指導下用“la”輕聲模吧,熟悉歌曲旋律。3.在教師的指導下用正確的演唱方法輕 聲唱歌曲旋律。4.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難點并能夠熟練掌握。5.在教師的指導下用中等音量唱旋律,練習控制聲音的能力。6.唱《青春舞曲》歌詞,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7.練唱歌曲并能夠熟練掌握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用正確的演唱方法熟悉旋律,進一步熟悉歌曲《青春舞曲》的旋律。解決歌曲中的難點,為唱歌詞做準備,鍛煉學生控制聲音的能力,為有情歌唱作鋪墊,指導學生用正確的演唱技巧唱會歌曲,熟練掌握歌曲并做 到有情歌唱。環節三:作品欣賞教師活動我們剛剛學唱了《青春舞曲》,是維吾爾族的民歌,我國各個地區各個民族的民歌有他們獨特的特點,下面欣賞一下別的民族的民歌。1.請同學們欣賞云南民歌《猜調》,仔細聆聽其中出現了什么演唱形式,力度有什么樣的變化? 2.請同學們欣賞貴州花燈調《上茶山》,用肢體語言、聲樂、指揮形式等表現《上茶山》音樂主題。學生活動聆聽音樂,思考討論,回答問題(獨唱)(音調高,力度強,聲勢大)聆聽,思考師小結:表達作者民族大團結的理想,全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共同建設美麗的中國。六、板書設計 《青春舞曲》維吾爾族民歌中速 4|4拍七、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教師:剛才我們學會了歌曲《青春舞曲》,你能說說這首歌曲的旋律、節奏、速度有什么特點么?總結特點并說明旋律、節奏、速度在音樂中的作用:這首歌曲的旋律歡快、大量運用了 X·X XX的節奏型、速度為中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歌曲的情緒給我們聽覺上的感受是熱烈、歡快的,所以不難看出,旋律、節奏、速度是影響音樂情緒的重要因素,它在音樂表現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八、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主要采用了情感體驗、合作學習、練習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用心感受音樂、并通過欣賞、學唱、分析、表現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實踐中,感受音樂的美,從而凈化心靈,以利于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技術準備: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課前,教師搜集、整理了《青春舞曲》的曲譜、聲像資料,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并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練唱曲譜、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從而做到有情歌唱。九、教學反思與改進 《青春舞曲》是我國維吾爾族民歌,考慮到旋律快速緊湊,所以把本課設計成欣賞與唱歌結合。學習是在鋼琴的輔助下自學為主的形式進行。在學科的整合方面,在講述我國民歌時,我充分整合了文學、歷史將教學內容豐富多彩、靈活多樣。不足之處:整堂課時間分配的還不夠合理。在歌曲演唱、演譯方面,情感處理的還不夠詳細,讓學生多去演唱或是聽老師范唱,讓學生的情感隨音樂進入平等、互愛的境界。這樣可能學生在最后演繹出來的效果會更好的。二是在講旋律的進行方式樂理知識時,老師講的稍微多了點,其實這里可以讓學生之間以多參與討論、以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去自主學習,這樣可以既可以提高學生自己的動手能力,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在講音階時,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各種例子,如我們可以把音階中的每個音看成是一級一級的樓梯,形象地向學生介紹音符之間的關系,這樣學生能夠更容易地掌握和理解。三在歌曲的強弱處理方面,老師也不需要講得太多,重要的是讓學生多聽音樂,教師可以吹奏笛子,讓學生辨別強弱的地方,這樣學生演繹起來更容易點。一堂課下來,我覺得不在乎用了什么方法或手段,重要的是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4— 2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