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
你知道這些食物的名字嗎?
胡桃
胡瓜
胡蘿卜
胡豆
胡荽
“張騫嚴選”
絲綢之路
經營西域
的開通與
部編版七上 第三單元 第14課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涼州詞》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漢代人把今天甘肅陽關、玉門關以西,
也就是現在新疆和更遠的廣大地區稱作西域。
一、絲路何以開通?
(一)西域
哪里是西域?
匈奴破月氏(zhi)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無與共擊之。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因欲通使。
——《史記》
1.背景:
西域小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匈奴不斷從西域向中原一帶進攻,漢王朝十分被動。
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
2.目的:
文景時期,繼續與匈奴和親,并厚予饋贈,但匈奴仍然不斷侵犯邊境,搶走人畜,毀壞莊稼。
一、絲路何以開通?
(一)西域
為何通西域?
張騫
漢武帝
一、絲路何以開通?
(二)張騫通西域
張騫出使西域(敦煌壁畫)
一、絲路何以開通?
(二)張騫通西域
張騫出使西域路線
[qiū cí]
一、絲路何以開通?
(二)張騫通西域
前138年,率領100余人,從長安出發
被匈奴扣十余年,威逼利誘卻未曾放棄
再次被匈奴扣押
前126年,僅張騫和一隨者回到長安
張騫兩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余年,但他仍然堅持完成使命。
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敢于擔當
堅韌不拔
不忘使命
閱讀課本,完成張騫出使西域相關知識點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時間
目的
結果
公元前138年
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雖沒有達到目的,但使漢朝了解到西域的情況
公元前119年
加強與西域各國聯系
促進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
張騫沒能達成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的出發目標,他的出使是不是毫無價值了呢?
“然騫鑿空,諸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于外國,外國由是信之。”
——《漢書 大宛列傳》
為什么說張騫出使西域的舉動是“鑿空”呢?
一、絲路何以開通?
(二)張騫通西域
對未知領域的探險
張騫第一次開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國有了第一次友好往來。
一、絲路何以開通?
(二)張騫通西域
BC121年,霍去病率軍與匈奴河西之戰后,奪取河西走廊,漢與西域之間的道路由此暢通無阻。
絲綢之路示意圖
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來漢朝在通往中亞、西亞的路線上修道路、設驛站……促進漢朝與西域的相互了解與往來。
自張騫開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漢朝和西域的使者開始相互往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日趨頻繁。
這條溝通歐亞的陸上交通道路,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將其命名為“絲綢之路”。
李希霍芬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 ——《史記 ·大宛列傳》
二、絲路何以繁榮?
(一)絲綢之路的由來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商業貿易路線。
分為:
“陸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
長安
河西走廊
西域
中亞
西亞
歐洲
二、絲路何以繁榮?
(二)陸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會經過哪些地方?
北非
絲綢之路的交流物品有哪些??
核桃(胡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樂器、歌舞
絲綢、漆器、茶葉
開渠、鑿井、鑄鐵等技術
漢
西域
二、絲路何以繁榮?
(二)陸上絲綢之路
東南沿海港口
中南半島
馬來半島
孟加拉灣
印度半島
錫蘭
馬六甲
海峽
二、絲路何以繁榮?
(三)海上絲綢之路
歐洲
海上絲綢之路會經過哪些地方?
經濟交流之路
文明傳播之路
政治融通之路
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促進了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義
意
二、絲路何以繁榮?
(四)絲綢之路的意義
地域管轄
調遣軍隊
征發糧草
地點
職能
時間
通
斷
通
漢武帝時期
西漢末年
漢明帝時期
三、絲路何以保障?
(一)西漢對西域的管理
由于絲綢之路跨度如此之廣,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為其沿途安全提供保障,它就無法長期存在……
漢王朝以其強大的國力,當之無愧的成為絲綢之路最重要的開拓者和保護者……
——《中國通史》
西域都護府瓦當
閱讀教材歸納東漢王朝加強對西域管理的措施。
甘英出使大秦,開辟了通往西亞的路線。
班超出使西域。西域各國與漢朝重新建立聯系。
班超的兒子班勇繼承父業,再次出使西域。
東漢改西域都護府為西域長史府,繼續管理西域
123年
投筆從戎
三、絲路何以保障?
(二)東漢對西域的管理
古
道
途
新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與有關國家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倡議。
結合古代絲綢之路,談談你對當今“一帶一路”的感想?
“路”的文化內涵:
開放、進取、合作、包容
“路”的作用:
①有利于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
②促進中國與沿線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③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路”的經驗:
①加強與沿線國家的團結與合作,促進共同發展;
②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
張騫通西域
絲綢之路
背景:
物品交換:
西域都護:
對西域的管理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路線一:山東出發到達朝鮮、日本;
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中亞、南亞、西亞→歐洲
路線:
路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
班超經營西域:
手工業品、動植物、技術等交流
使西域各國重新與漢朝建立聯系
西域各國經常被匈奴奴役,匈奴經常侵犯西漢邊境
目的:
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
過程:
第一次:讓西漢了解了西域
第二次:密切了與西域的聯系
加強了西漢與西域的交流與聯系
作用:
公元前60年,西域都護的設立,標志著西域地區正式歸屬于中央政權
意義:
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
路線二:從東南沿海出發穿過馬六甲海峽,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南端和錫蘭
同學們再會!
課后:
1、注意補全并整理本課筆記,溫習課堂內容,下節課抽問
2、預習下一課,留下你的疑問
請收拾好物品,還原桌椅,帶走座位周邊的垃圾!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