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上16金色的草地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快樂。2.知道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體會作者是怎樣用心觀察的。3.保持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心,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發現事物的變化。【教學重點】1.知道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體會作者是怎樣用心觀察的。2.保持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心,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發現事物的變化。【教學難點】保持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心,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發現事物的變化。【教學過程】激趣導入,初步質疑1.親愛的小朋友們,“校園小小媒體人”你們已經通過了第一關,今天我們來迎接第二個挑戰,植物觀察記,我們一起走進第16課金色的草地(齊讀課題)板書:( )的草地。你見過什么樣的()的草地?學生發言。評價:你很會留心生活,注意了草地的顏色、狀態、生機。2.完善板書(金色的)的草地。這樣的草地,見過嗎?板書:16 金色的草地。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想問的嗎?。過渡:有這么多的問題。帶著你的問題,走進課文。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變想,為什么是金色的草地?。蒲公英、盛開、一本正經、使勁、玩耍、合攏。自由讀、指生讀、開火車讀任務一:品讀課文,想象畫面(一)品讀第一自然段1.課文讀完了,誰來告訴我,這塊草地為什么是金色的?2.根據回答,引讀,原來草地上——長滿了蒲公英。當蒲公英盛開時——草地就變成了金色。原來草地的金色是——變出來的。3.指名讀課文。評價:你的朗讀,讓我看到看了滿滿都是蒲公英。你在讀書時,腦海里一定在想盛開的蒲公英,我仿佛也看到了滿地盛開的蒲公英。你們聽出這塊草地在在哪了嗎 這可是一塊大草地,設能獨處草地的“大?”邊讀邊想象草地的樣子,用你的停頓、重音,你的朗讀就充滿畫面感!齊讀第一自然段。(二)學習第二自然段1.這塊草地,就在我們窗前,所以——引讀第二自然段。2.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3.指名讀。評價:多么淘氣的兄弟倆!你讀書時都笑起來了,一定覺得很有趣。4.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做一做哥哥弟弟的動作,你會覺得更有趣。5.演一演這個畫面。評價:就這樣,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任務二:聚焦發現,體會觀察過渡:但是蒲公英帶來的快樂還遠不止這些呢,只要稍加留意,你會發現更多。1.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畫一畫,作者有哪些“發現”?(板書發現)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釣魚,發現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中午回家的時候,我看見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時候,草地又變綠了。2.閃紅“發現”。這次作者發現了什么?草地顏色會變。3.怎么變的?指名說,板書。評價:留心生活的人,任何變化都逃不出他的眼睛。4.這是為什么呢?帶著這樣的疑惑,作者是怎么做的?又有什么發現?默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5.閃紅“仔細觀察”:什么叫“觀察”?指名說。出示“察”的古文字:察這個字很有意思,最早源于祭祀,古人希望在祭祀后能發現神仙的指示,這個指示可不好找,所以要仔仔細細的看,這就是“察”,今天我還能看出察中祭祀的那塊肉,你“發現”了嗎?6.作者仔細觀察,就發現——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攏的。原來——你們看,這是蒲公英的花,多小呀!要發現這個秘密,你猜猜作者可能是怎么觀察的?(可能趴在地上,可能看了很久)。7.指名讀:你再來讀讀這幾句話,同學們想一想,作者的觀察是一次完成的嗎?不是,至少是三次,有可能還是很多天,很多次的連續觀察。小結:孩子們,像作者這樣,用心地看,細致地看,連續多次地看,就叫——仔細觀察。作者不但告訴了我們觀察的結果,還教會了我們觀察的方法。8.一起讀一讀這段話,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我這里還缺個板書,早晨的時候,這蒲公英的花到底是張開的還是合攏的?“合攏的”。任務三:練寫生字,課后習題過渡:看來你們已經理解了課文,課后的習題,一定難不倒你們。在橫線上寫字和在田字格里可不一樣,要想寫的好,就要注意:漢字肩并肩,等距腳踩線。字的大小差不多,字與字之間的距離也要差不多。注意你的寫字姿勢。點評:不但寫的漂亮,課文理解的也很對。課堂總結:這節課,我們跟著作者一起,發現了金色草地的變化,這塊草地(指板書),這塊草地之所以有這樣的變化,是因為蒲公英花會——合攏、張開。而作者這所有的發現都源于他的仔細觀察。因為這些,他對這塊金色的草地,更加熱愛。生活中有很多變化,只要留心,你也會發現生活中的美,更熱愛生活。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板書設計16金色的草地早上 中午 傍晚合攏 張開 合攏變化的原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