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15 探尋新航路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15課 探尋新航路課標解讀內容要求 教學目標通過哥倫布、麥哲倫等航海家的探險活動,認識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理解世界逐漸形成一個整體 1.通過閱讀史料,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識讀《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了解新航路開辟的過程,掌握主要航海家的航線,歸納完成有關新航路開辟情況的表格。(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時空觀念)2.通過哥倫布“發現”美洲和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基本史實,初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歷史解釋)3.了解新航路開辟過程中航海家的經歷,學會歷史、辯證地評價歷史人物,感受和學習歐洲探險家們勇于進取的開拓精神。(唯物史觀、家國情懷)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教學難點: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課件展示托勒密《地理學指南》中的世界地圖。教師提問:哪位同學來說說這幅世界地圖反映了當時歐洲人逐漸認為地球是什么形狀的?提示:這幅世界地圖反映了當時地圓說在歐洲的流行,伴隨著這一學說的流行,歐洲出現了許多勇于冒險的航海家去證明地圓說,去發現未知的大陸,去尋找夢寐以求的財富。思考:這樣做的航海家都有哪些?他們都成功了嗎?通過本課,你將走進“世界”被發現的時代。二、探究新知(一)探尋新航路的熱潮1.材料展示:材料一 1500年左右,隨著歐洲商品經濟的日益發展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生,貨幣日益取代土地成為社會財富的主要標志,成為普遍的交換手段。——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貴金屬黃金成為人人都渴求的東西。哥倫布說過:“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占有了黃金,就能獲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br/>材料三 東方是金瓦蓋頂,金磚鋪地……東方簡直是一個燦爛輝煌的黃金世界,冒險家的樂園。秦海(中國南海)中共有7 459座島……爪哇大島甚富,出產黑胡椒、肉豆蔻、高良姜、生姜、丁香及其他類香料……黃金之多,無人能信。小爪哇島出產世界最多之樟腦,質極細,其量值等黃金……其地饒有金銀、一切香料,如沉香、蘇木、烏木等物,多如牛毛。——《馬可·波羅行紀》材料四 1453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領巴爾干、小亞細亞以及克里木等地區,從而控制東西方之間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國軍隊肆意搶劫商旅,而且帝國當局還規定對過往商品苛以重稅。——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教師提問:閱讀材料,歸納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提示:①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要求擴大海外市場;②歐洲人對財富的渴望,成為新航路開辟的物質動力;③《馬可·波羅行紀》描繪了東方的富庶,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向往;④奧斯曼帝國阻礙了東西方貿易。2.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71頁內容,思考:新航路的開辟在當時有哪些有利條件?學生查閱資料,在小組內進行討論。提示:(1)客觀條件:地圓說的流行和指南針的使用,為新航路的開辟提供了必要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條件;歐洲造船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船的載重量、規模、速度和操縱都得到了提升。(2)主觀條件: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提供了雄厚的資金支持;航海家個人的冒險精神;等等。(二)新航路開辟的過程1.“我是小小航海家”角色扮演活動要求:2人一組,自選1名航海家,向同伴作簡要的“自我”介紹(包括航行時間、過程、重繪線路、結果)。教師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合作,結合教材第73頁《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重走”新航路開辟的路線,并讓學生在課件地圖中親手繪制路線圖,以此鍛煉學生讀圖、繪圖和語言表達的能力,教師從旁進行指導、糾正(及時展示正確的路線圖)與評價,也可讓學生進行互評,增強學生課堂參與度。學生完成上述活動后,將新航路的開辟表格補充完整。 航海家 資助國家 航行時間 航行路線迪亞士 葡萄牙 1487—1488年 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達非洲的好望角達·伽馬 葡萄牙 1497—1498年 從葡萄牙出發,繞過好望角,溯非洲東海岸北上,橫渡印度洋,到達印度西海岸哥倫布 西班牙 1492年 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麥哲倫 西班牙 1519—1522年 其船隊從西班牙出發,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最后返回歐洲 2.從上面表格中我們可以得知第一個探尋新航路的是迪亞士船隊,第一個找到東方航路的是達·伽馬,“發現”新大陸的是哥倫布,證明地圓說的是麥哲倫船隊。歐洲人在探尋新航路的過程中,走在最前列的是哪兩個國家?學生回答:葡萄牙、西班牙。教師提問:為什么最熱衷于探尋新航路的會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學生討論回答)教師講解:課件出示《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根據兩國的地理位置來講解:①葡萄牙和西班牙是瀕臨大西洋的兩個歐洲國家,這樣的地理位置便于它們向海外發展。②西、葡兩國都是集權制的統一國家,政府能夠集中力量發展海運。③他們已掌握了航海的技術,特別是葡萄牙,航海技術比較先進。3.結合材料,你認為應如何評價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請同學們各抒己見。材料一 1992年,哥倫布開辟新航路500周年,許多國家紛紛舉行紀念活動。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強烈不滿,他們打出一條標語上寫著:“你們慶祝的是我們的苦難?!?br/>材料二 哥倫布和留在美洲的殖民者對印第安人進行瘋狂的屠殺和奴役。他們出動步兵、騎兵和獵犬,野蠻地襲擊印第安人,俘虜他們作為奴隸。學生1回答:印第安人認為:哥倫布是一個惡魔,必須全盤否定。理由:他把歐洲強盜帶到美洲,對印第安人進行瘋狂的屠殺和奴役。學生2回答:歐洲人認為:哥倫布是一個功臣,必須充分肯定。理由:他“發現”美洲新大陸具有劃時代意義,加強了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聯系,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從而推動世界的文明進程。教師總結:對歷史人物的評價要一分為二、客觀公正,一般人物評價都涉及正反兩個方面,對哥倫布的評價也不例外。哥倫布遠航美洲給印第安人帶來了巨大災難,加劇了他們的貧窮和落后,但是打破了美洲長期的相對隔絕狀態,推動了美洲歷史進程;同時在客觀上使掠奪的財富成為資本的原始積累,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進步性。4.閱讀下面一則日記,感受航海家們的優秀品質。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們越過海峽,進入太平洋。在3個月20天里,我們沒有吃過任何新鮮的食物。我們吃的餅干已不是餅干,而是爬滿蟲子、散發出老鼠尿味的粉渣。我們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黃水。我們還把蓋在大桅頂端以免它損壞帆纜索具的幾張牛皮取下來吃了。但是它們經過風吹日曬和雨淋,已經十分堅硬,我們只好把它們放在海水里泡上四五天,然后再放在火上烤,這樣才能吃下去。我們還常常吃木屑。有人賣老鼠……然而,即使這樣也找不到老鼠了。——引自與麥哲倫一道環球航行的皮加費塔的航海日記提示:勇于開拓、創新進取、不怕犧牲、鍥而不舍、迎難而上等。(三)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教師展示材料,讓學生閱讀材料和教材第73頁“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相關內容,思考: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材料一 新航路發現以后,世界上原來互相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這可以說是世界各地區之間聯系加強的第一步。于是,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的貿易日益發展,世界市場擴大了。地理大發現和隨之而來的世界市場的擴大,也開闊了人類的眼界。地理知識不再囿于一個地區或一個大陸,整個地球的外形弄清楚了,接近真實的世界地圖也制成了……但是在地理大發現之后,人們對世界外貌的了解完全變了樣。……人類對世界海洋和陸地的了解加深和擴大,是世界日益聯系為一個整體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材料二 據統計,從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從美洲得到18 600噸注冊白銀和200噸注冊黃金,到16世紀末,世界金銀總產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16世紀內葡萄牙從非洲就掠奪了27萬多公斤黃金。——摘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新航路通過大西洋把歐洲與非洲、美洲等地聯系在一起,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加速了封建時代的結束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新航路的開辟讓人們看到了與以往不同的世界,逐步確立了新的世界觀念??梢哉f,新航路的開辟真正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人類社會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三、課堂小結14、15世紀,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歐洲人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渴望到東方去獲取財富,加之當時社會已掌握了遠航的條件,為突破受阻的傳統東西商路,歐洲掀起了一股探尋新航路的熱潮。在探尋新航路的實踐中,葡萄牙首先拉開了向東探尋航路的大幕:迪亞士到達非洲好望角,達·伽馬到達亞洲印度。西班牙緊隨其后: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從中,我們感受到了探尋者的開拓精神。新航路的開辟是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的結果,加速了封建時代的結束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同時也使得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具有歷史的進步性。板書設計見課件當堂演練見課件教學反思 本課按學生的認知規律來組織教學內容,旨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培養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本課發揮歷史學科的特點,搜集豐富的歷史資料,利用課件教學展現出來,既具有吸引力,又有強大的說服力。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學習效果佳,使參與拓展性問題回答的學生,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但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