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上16朱德的扁擔 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朱德的扁擔》講述了1928年,紅軍初建時期,在國民黨竭力圍剿的特定環境下,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塊兒到山高路陡、路途遙遠的茅坪去挑糧的故事。既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又表現了戰士們對領袖的關心和敬愛。結合本單元“借助詞語,了解課文內容”的教學重點,教學第一自然段時,可以借助“會師”來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抓住“敵人圍攻”“糧食不多”“山高路陡”等語句了解紅軍戰士挑糧之路的艱辛,感受紅軍戰士不怕困難的革命精神。革命年代的故事距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課文難理解的詞較多,如“會師”“根據地”“圍攻”等,難讀的長句子也較多。因此用通俗的方式來展現當時的情景,引導學生借助圖片在反復朗讀中讀通、讀懂課文,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學目標:1. 通過圖文結合等方式,認識“朱、德”等9個生字,重點學寫“扁、擔、士、志”四個字。2. 運用多種方式讀課文,借助圖片、圖示、聯系生活等方式理解“會師”“圍攻”“山高路陡”等難懂詞語的意思。3. 學習第一二自然段,結合重點語句,感受紅軍 “挑糧”之難,感悟紅軍不怕難的革命精神。教學重點:1.通過圖文結合等方式,認識“朱、德”等9個生字,重點學寫“扁、擔、士、志”四個字。2.運用多種方式讀課文,借助圖片、圖示、聯系生活等方式理解“會師”“圍攻”“山高路陡”等難懂詞語的意思。教學難點:1.結合重點語句,感受紅軍 “挑糧”之難,感悟紅軍不怕難的革命精神。教學準備: 課件、田字格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認識扁擔1.創設情境,走進紅色革命紀念館,認識鎮館之寶之一——一根扁擔。認讀“扁擔”。提醒學生注意“扁擔”的“擔”要讀輕聲。2.引導學生交流扁擔的用途。指導書寫“扁擔”。老師范寫,學生書空。3.引導學生質疑:這么普通的扁擔怎么就成為鎮館之寶?你知道這根扁擔的主人是誰呢?4.認識“朱德”,補齊課題,齊讀課題。二、了解背景,聚焦會師,關注“扁擔”1.走進井岡山,回顧背景。(1)出示井岡山風景圖并講解:井岡山方圓五百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2)出示“會師圖”,講解:1927年,咱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帶著一支隊伍上了井岡山,在這里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1928年,朱德同志帶著另一支隊伍也上了井岡山。這兩支隊伍會合在一起,就是課文第1小節的一個詞。什么詞?(會師)(3)解釋“會師”。(4)觀看會師圖片。讓我們跟著圖片去感受下當時會師場面。(5)趣味識字闖關。2.介紹紅軍險境,體會挑糧原因。過渡:雖然紅軍勝利會師了,但此時還不能掉以輕心。活動一: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紅軍在井岡山遇到了哪些困難?圈畫出相關句子。(1)出示: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2)山上是紅軍,山下到處都是敵人,你體會到什么了?紅軍所處的位置很危險。(3)資料補充:勝利會師后,敵人就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他們對井岡山實行嚴密封鎖,想把紅軍餓死、凍死、困死。要鞏固井岡山根據地,不僅要加緊練兵,還要儲備足夠的糧食,這就需要戰士們從井岡山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三、識挑糧路,初感品質,凸顯“扁擔” 1.圖文結合,品讀路途艱辛。過渡:你看,我們的挑糧大軍來了,打頭的就是朱德。活動二: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紅軍“挑糧”會遇到什么的困難?用“~~~”線畫出了相關句子?(1)朱德和戰士們挑糧,走的是一條怎樣的路?出示: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2)理解“來回”。(3)品味:路遠——五六十里 難走——山高路陡2.借助視頻,想象畫面這么難走的山路,紅軍戰士們挑著糧食,一路可能會遇到怎樣的困難?(適機引導朗讀)小結:挑著糧食,走在那么陡峭的路上,每次大家都爭著去,什么艱難險阻都不怕,這就叫——不畏艱險。3.指導朗讀,體會挑糧辛苦。四、齊讀兒歌,鞏固生字,學寫漢字1.出示兒歌,生自由讀,齊讀。毛澤東,鬧革命,創建井岡山根據地,朱德隊伍來會師。敵人圍攻缺糧食,抽出同志去茅坪。扁擔挑糧斗敵人,山高路陡不怕難,不怕難!2.指導書寫“志士”。板書設計: 16朱德的扁擔朱德 扁擔 戰士們人 物 情教學反思1.設計感很足。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條理清晰,結構緊湊,從導入新課到深入學習,再到總結提升,每個環節都經過了精心設計,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文本,理解內容。2.過渡語承接自然。過渡語的使用非常巧妙,如“大元帥和小扁擔之間會發生一段什么故事呢?”這樣的提問既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學習內容,使整堂課流暢連貫。3.趣味識字闖關生動有趣。通過趣味識字闖關活動,結合音頻,不僅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還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情緒,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生字,效果良好。4.實踐操作加深理解。請學生擺放敵人詞卡,通過動手操作的方式,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敵我情形,加深對“圍攻”一詞的理解。這種教學方法既生動形象,又易于學生接受。5.關注學生興趣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如通過介紹扁擔的用途、質疑扁擔為何成為鎮館之寶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改進建議:1.糾正輕聲讀法。在教學中,應強調“扁擔”一詞的正確讀法,即“扁”讀重音,“擔”讀輕而短。可以通過多次示范和練習,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讀音。2.提升板書質量。在指導書寫“扁擔”時,教師應注重板書的規范性,特別是“扁”字的最后一筆應寫成豎,而非撇。可以通過范寫、講解和練習等方式,提高學生的書寫質量。3. 增強語言兒童化。針對低段兒童,教學語言應更加兒童化,避免過于生硬或復雜的表達。可以通過使用親切、生動的語言,以及適當的肢體語言等方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提高教學效果。4. 加強課堂管理。針對課堂紀律混亂的問題,教師應加強課堂管理,提前制定好課堂規則,并在教學過程中嚴格執行。同時,可以通過表揚、獎勵等方式,激勵學生遵守紀律,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5. 尊重兒童話語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兒童的話語權,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可以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交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教師應避免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學生的想法,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思維多樣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