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西北地區教學內容:湘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第五章《中國的地域差異》第三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第1課時)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掌握西北地區的位置、范圍和地形特點。2、理解西北地區自然景觀的遞變規律,并初步探討其成因。3、理解西北地區“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閱讀地圖,培養學生觀察、判讀、分析的能力。2、搜集、運用相關地理資料,提取有用信息來分析西北地區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提高學生區域分析能力和歸納總結地理知識的能力。3、利用主題情境,模擬“絲路新探”路線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主動探究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讀圖、析圖、小組討論、班內交流等活動,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意識,分享地理學習的樂趣。2、通過“干旱”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的學習,樹立正確的人地觀。教學重點:“干旱”環境下的區域地理特征。教學難點:“干旱”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學情分析:大多數學生對西北地區興趣濃厚,但這個地區與學生實際生活有一定距離,所以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學生只浮于表面,容易把自然要素與人類活動割裂開來,沒有在頭腦中建立兩者的聯系。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節課設計時就有目的地將知識間的內在關系凸現出來,針對性地設計了以“西北地區——絲路新探”為情境的地理能力比拼大賽,通過深入討論、充分交流,從而達到以該地區為例,學生能夠說出各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的目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讀圖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小組競賽法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教師伴學【播放視頻】多媒體播放2015年央視春晚那英演唱的歌曲《絲路》片段。結合“一帶一路”內容引導學生走進新課,進入“絲路新探” 的學習情境。【分組活動】將學生分為“陶瓷隊” “茶葉隊” “星空隊”和“火山隊”四組。“西北地區——絲路新探”將分為“長安探路”“敦煌探秘”“綠洲探奇”和“北疆探寶”四大環節,各環節都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西北地區相關地理學習能力的競賽。設計意圖:通過視頻播放,并以教師優美生動的語言引領學生直觀感受絲綢之路的神奇和雄偉,創設有效教學情境,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講授新課環節一:“長安探路”【展示課件】1、展示“中國四大地理分區圖” 、“西北地區圖”,通過古代絲綢之路所經過地區提出西北地區相關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西北地區內容的學習。(1)根據地圖描述西北地區的地理位置,并說出西北地區的地理范圍。(2)說出西北地區的面積和人口狀況。教師引導學生讀圖,并指出西北地區的具體位置及范圍。2、展示“西北地區地形圖”并提出問題。(1)西北地區的主要地形區有哪些?(2)為什么新疆的地形特點可概括為“三山夾兩盆”?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各類型地圖,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讓學生在觀察和比較的主動探究過程中獲取新知。3、展示“西北地區主要鐵路干線分布圖”“亞歐大陸橋分布圖”,并提出問題:西北地區的主要鐵路干線有哪些?【合作探究】“談古論今”——與昔日的絲綢之路相比,亞歐大陸橋有什么優勢?(教師引導學生讀圖,并指出新亞歐大陸橋的重要意義。)【歸納總結】以“絲路指南”學案形式將西北地區的地理位置、范圍、主要地形區及主要鐵路干線進行總結。絲路指南:①西北地區范圍大體上位于長城—— 阿爾金山—— 一線以北, 以西。②新疆地形特點可概括為 。③西北地區的主要鐵路干線有 線、 線、南疆線、 線。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能力,讓學生學會采用對比方法,橫向聯系歷史學科,并用地理思維分析問題,鍛煉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及時總結歸納知識的能力。環節二:“敦煌探秘”【展示圖片】1、展示敦煌莫高窟建筑與壁畫景觀圖。2、展示維吾爾族、回族、蒙古族和哈薩克族的人物及民族服飾圖片,并讓學生進行“民族服飾猜猜看”競賽。【合作探究】探討西北地區的宗教、文化為何如此豐富多樣?絲綢之路對其形成和發展有什么影響?【歸納總結】以“絲路指南”學案形式將西北地區的民族概況進行總結。絲路指南:西北地區民族構成中,漢族約占 ,少數民族主要有 、哈薩克族、 、回族等。設計意圖:展示景觀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西北地區的文化特征,對學生進行民族大團結德育滲透。引導學生橫向聯系歷史學科知識,拓展思路,發展思維。環節三:“綠洲探奇”【創設情境】以“西北三奇”——荒漠奇跡、綠洲奇觀、民間奇談為內容的小情境進行引導。學生對西北地區的氣候類型及特征、自然景觀分布特點、農牧業分布及其狀況進行學習。設計意圖:再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氛圍。1、“西北三奇”之“荒漠奇跡”【展示圖片】(1)展示中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圖片,并請學生回答:何種植物是荒漠中的奇跡,被譽為“沙漠的脊梁”?(2)展示“中國干濕地區分布圖”,提問:①西北地區主要分布在哪些干濕地區?②以下哪個詞語最能反映我國西北地區的主要氣候特征?A.濕潤 B.干旱 C.炎熱 D.寒冷(3)展示“中國氣候類型分布圖”及“溫帶大陸性氣候資料圖”,指導學生讀圖并提問:西北地區的主要氣候類型是什么?該氣候類型有怎樣的特點?【合作探究】展示“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 西北地區干旱的原因是什么?西北地區自東向西干旱程度有怎樣的變化規律?(4)展示西北地區主要牧場景觀圖,并在地形圖中指出西北地區重要牧場的位置。設計意圖:以地圖為載體,鼓勵學生讀圖分析氣候和自然景觀特征,使學生不僅知道西北地區干旱的成因和內部自然景觀的明顯差異,而且學會了分析問題的重要方法,感受到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間的聯系。2、“西北三奇”之“綠洲奇觀”【展示圖片】(1)展示中國最大內流河——塔里木河圖片,并請學生回答:塔里木河的主要補給水源是什么?(2)介紹并展示綠洲的奇觀——“坎兒井”。閱讀教材,了解坎兒井的大致結構和原理。分析西北地區的種植業主要分布在哪里?【合作探究】展示塔里木盆地“綠洲農業分布圖”,分析:塔里木盆地的綠洲農業為什么分布在其盆地的邊緣地區?(3)展示西北地區綠洲農業景觀圖,并在地形圖中指出各綠洲農業分布的位置。設計意圖:以問題引領,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發現者,一系列的問題層層深入,將重點、難點突破,自始至終調動著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西北三奇”之“民間奇談”(1)由“民間奇談:黃金萬兩不敵切糕一塊”引出西北地區的農業產品——長絨棉、枸杞、哈密瓜、葡萄。(2)提出問題:為什么西北地區的瓜果特別甜?【歸納總結】以“絲路指南”學案形式將西北地區的自然景觀變化規律和農業分布進行總結。絲路指南:從東到西,西北地區自然景觀大致上呈現出 、荒漠草原、 的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降水量 。設計意圖:從生活實際出發,培養學生聯系實際、主動探究身邊地理知識的能力;讓學生橫向聯系生物學科知識,增加知識廣度,拓展學生視野。環節四:“北疆探寶”【活動】西北尋寶:1、請按要求找出礦產基地所對應的礦產資源。陶瓷隊尋寶基地:南疆、石嘴山茶葉隊尋寶基地:克拉瑪依、金昌星空隊尋寶基地:玉門、伊敏河火山隊尋寶基地:白云鄂博、霍林河2、各隊派出一名“尋寶英雄”,在1分鐘內將對應圖例以最快速度貼于礦產基地上。【播放視頻】播放“西氣東輸工程”新聞視頻。【歸納總結】以“絲路指南”學案形式將“西氣東輸工程”知識點進行總結。絲路指南:2004年已建成的西氣東輸一線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的 氣田,向東直通南京、 ,成為橫貫中國的能源大動脈。設計意圖:通過游戲競賽的形式,復習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礦產資源知識。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西氣東輸工程的重要意義。三、課堂總結1、將“陶瓷隊” “茶葉隊” “星空隊”和“火山隊”四組學生的競賽成績進行統計,并給予“絲路新探”之“絲路英雄考察隊”獎勵。2、在學生歸納總結這節課收獲的過程中,教師結合板書,強化重點內容。設計意圖:對學生進行評價和獎勵,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四、布置作業1、探究今日“絲綢之路”上綠洲消失的原因,并思考解決此問題的對策。2、課后練習:會考鏈接——(2015年廣東卷)讀圖7,完成15—17題。設計意圖:通過課后探究,讓地理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感受學習地理的樂趣。【板書設計】(敦煌探秘長安探路西北地區——絲路新探綠洲探奇北疆探寶)【教學反思】本節課以八年級學生的學情為基本出發點,以“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為理念,將教學內容設計為以“西北地區——絲路新探”為情境的地理能力比拼大賽,使西北地區的位置范圍、面積、人口、民族、地形、主要鐵路干線、自然環境特征、農牧業生產特點及分布、重要礦產資源分布等內容得以重新整合,并以“長安探路”、“敦煌探秘”、“綠洲探奇”、“北疆探寶”四大環節進行呈現,條理清晰、目標明確。教學中,組織學生通過競賽活動的形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腦,不僅突出了個性化的教學,滿足了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討論、相互評價、自由表達等探索性活動中,提取和處理有效地理信息、靈活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學生對問題探究的廣度和深度不夠,依然有個別學生思路不開闊,只是局限在課本上找現成的問題答案。這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