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白城市實驗高級中學 2024-2025 學年度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22 小題,每題 2 分,共 44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 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讀某大陸南回歸線附近剖面圖,完成以下各題。1.M 區可能形成的自然現象是 ( )A.霧 B.云層 C. 降水 D.漁場2.若圖中的風力增強可能給該地區帶來的影響是 ( )A.增加沿岸大氣濕度 B.增加沿岸大氣溫度C.海區漁業資源更豐富 D.厄爾尼諾現象加劇瑞士全國地勢高峻,西北部的汝拉山區和南部的阿爾卑斯地區構成自然地形區。瑞士最低點海拔為 196m, 最高點社富爾峰海拔為 4634m 。下圖為瑞士地形圖,據此完成下面兩題。3. 圖中城市分布的地形區為 ( )A. 山地鞍部 B. 山地緩坡 C.河流出山口 D. 山地分水嶺4.瑞士中部水系的發育特征呈 ( )A. 向心狀 B.梳狀 C.羽狀 D.放射狀臺風生命史指臺風自開始形成、發展,到最后消亡的全過程,其生命期一般為 3——8 天。某臺風在海 上生成,向我國近海移動,登陸后直至消失。下圖示意該臺風生命史內強度發展演變的過程。據此完成下 面三題。5.該臺風生命史中強度最大的時刻大致是 ( )A.4 日 8 時 B.7 日 20 時 C.8 日 20 時 D. 11 日 20 時6.8 日 20 時臺風風速變化的特點及影響因素分別是 ( )A.減弱地轉偏向力 B.增強地轉偏向力C.減弱地表摩擦力 D.增強地表摩擦力7.若臺風在福州登陸,福州市民可以 ( )A.狂風暴雨突然停止后,馬上出去查看損失 B.將愛車停在地勢較高的低洼地帶C.待在自己家中,以應對突發事件 D.在玻璃上貼膠條可徹底避免玻璃破裂讀世界某地植物景觀圖,完成下面兩題。8. 圖示植物景觀的名稱是 ( )A.莖花 B.氣根 C.板狀根 D. 附生植物9.該植物景觀最可能出現在 ( )A.熱帶沙漠氣候區 B.熱帶雨林氣候區C.熱帶草原氣候區 D.地中海氣候區露點溫度是指在空氣所含水氣量(含濕量)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冷卻降溫而達到飽和狀態時的溫度。 下圖示意 5 月 11~ 12 日寧夏銀川某氣象站記錄的某次天氣過程相關信息。完成下面兩題。10.影響此次天氣形成有關的天氣系統是 ( )A.冷鋒 B.暖鋒 C.氣旋 D.反氣旋11. 圖示時段,露點溫度下降,說明 ( )A.氣溫降低 B.氣溫升高 C.水汽變多 D.水汽變少青海可可西里國家自然保護區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西部,被譽為“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動物基因 庫 ”。我國青??煽晌骼铽@準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這片“凈土 ”將得到更好的保護。下圖示意可可西 里自然保護區范圍。據此完成下面三題。12.可可西里國家自然保護區內 ( )A.冰川、湖泊眾多 B. 山高谷深,地形崎嶇C.河流縱橫交錯 D.水草豐美,牛羊成群13.可可西里原始生態環境保存比較完好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氣溫高 B.環境自我更新能力強C.環境惡劣,人類活動少 D. 當地居民的環保意識強14.可可西里成為藏羚羊等珍稀保護動物優良棲息地的優勢條件有 ( )受人類活動影響小②森林茂密,適宜動物生存③天敵少④夏季水草豐富,食物充足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下圖示意一年中赤道低壓帶的位置變化規律(圖中數字為月份與日期)。讀圖,完成以下各題。15.赤道低壓帶影響北半球的時間長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的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 B.南極地區的極夜時間長于北極地區C.北半球的夏半年時間長于南半球 D.北半球的陸地面積大于南半球16.從圖中可看出赤道低壓帶位置的變化 ( )A.與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同步 B.滯后于太陽直射點的變化C.與太陽直射點的變化相反 D.超前于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土壤水分是地上植被生存最直接的水分來源,對干旱區固沙植被生長發育起主要作用。20-300cm 深度 是喬灌木根系分布的主要區域。黑河中游荒漠綠洲過渡帶地處我國西北內陸干旱區。某研究小組在該過渡 帶植被分布區選取了Ⅰ-Ⅵ號 6 個樣地,測得不同樣地在 0-120cm 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如圖)。據此完成下面 三題。17. 由圖可知 ( )A.深層土壤含水量穩定性高于表層 B.土壤從上到下層含水量均值變小C.各土層土壤含水量處于較高水平 D.各層土壤含水量變化趨勢都一致18.推測該地植被群落中 ( )A.草本為優勢種,灌木為伴生種 B.灌木為優勢種,草本為伴生種C.草本為優勢種,喬木為伴生種 D.灌木為優勢種,喬木為伴生種19.40-60cm 的土壤含水量降低,形成干沙層。干沙層 ( )A. 阻止水分大量下滲,導致深層土壤水分含量較低 B.減少草本植物吸收深層水分,使深層含水量較高 C.存在地下水毛管作用,使得上層土壤含水量較高 D. 阻止水分向上蒸發,導致深層土壤水分含量較高尼亞洞穴(如下圖)形成于地質歷史時期,由古地下河溶蝕而成,隨后地下河改道,洞穴停止發育。2. 1 萬年前,馬來西亞的沙巴原始人在尼亞洞穴里居住,在附近的下切河谷獲取食物。當時海平面較低,下 切河谷的水域季節性受海水侵襲。尼亞洞穴遺址較好的保存至今, 目前已經成為國家公園的一部分。據此 完成下面三題。20.2. 1 萬年前沙巴原始人居住在尼亞洞穴,推測當時主要考慮的是 ( )A. 防震 B. 防寒 C. 防洪 D. 防風21.下切河谷成為沙巴原始人的主要生產空間,推測其主要從事 ( )A.農耕 B.捕魚 C.營林 D.放牧22.尼亞洞穴遺址保存至今,可能主要得益于該地 ( )A.局地地質災害較少 B.野生動物侵襲少 C. 臺風少 D.洞穴耐溶蝕二、非選擇題(共 3 小題,共 56 分)23.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甲島氣候濕熱,人口稀疏,旅游業是其支柱產業。島上難得一見的美景“熒光海 ”其實是平靜濕熱的 海域中生長的鞭毛藻在受到外界擾動時,像螢火蟲一樣釋放出的生物光。在漆黑的夜晚,點點熒光猶如藍 色星河墜入人間。鞭毛藻的生長對陽光、營養和水質的要求很高,觀光者需要劃船穿過茂密的紅樹林方可 到達觀賞區。下圖示意甲島地理位置。(1)說明甲島氣候濕熱的原因。(2)分析甲島“熒光海 ”形成的有利條件。(3)某游客曾計劃在 2024 年 3 月 30 日晚上前往該島觀賞“熒光海 ”,請根據天文和氣候條件判斷當晚是否合適,并說明理由。日期 3 月 28 日 3 月 29 日 3 月 30 日氣溫狀況 20~26℃ 21~27℃ 22~26℃陰晴狀況 晴 晴 晴,夜間有小雨24.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夾金山主峰海拔為4930 米,是青衣江的發源地。近年來,夾金山頂已不易見到積雪,山體上點綴有東 一塊西一塊的草甸,四處可見裸露的危巖,給人突兀之感。下圖示意夾金山地理位置及山脈走向。分析夾金山頂積雪銳減后對青衣江源頭河流水文特征的影響。 25.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札達土林位于西藏自治區西部阿里地區扎達縣境內,這種地貌在地質學上叫河湖相。據地質學家們考 證,最初扎達到普蘭之間是個方圓 500 多公里的大湖,后經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湖盆升高,湖水外泄,沖 磨出“建筑物 ”的層高,歷經風雨侵蝕,在壁立陡峭的山巖上雕琢出一座座城堡、一群群碉樓、一頂頂帳 篷、一層層宮殿,參差嵯峨,儀態萬千的土林地貌。圖左“扎達盆地的地質構造示意 ”,圖右“土林地貌 景觀 ”。(1)描述札達盆地土林地貌的形成過程。(2)推測由古湖盆演變為陸地的過程中,水生生物、陸生生物、土壤的變化。參考答案1.A 2.C 3.B 4.C 5.B 6.C 7.C 8.A 9.B 10.A 11.D 12.A 13.C 14.D 15.D 16.B 17.A 18.B 19.D 20.C 21.B 22.A23.(1)緯度低,太陽輻射強,氣溫高;四面環海,深受海洋影響,濕度大(東北信風從海洋攜帶大量的水 汽,登陸后受地勢抬升形成降雨);暖流流經,增溫增濕。(2)海灣氣候濕熱;海面風平浪靜;人口稀疏,海洋污染小,水質好;周圍紅樹林密布,生態環境良好, 營養物質豐富有利于鞭毛藻的生長;紅樹林能凈化水質;島上人類活動干擾小;光污染小。(3)合適。連續的晴好天氣,陽光充足,利于鞭毛藻生長;當晚出現小雨,水面擾動鞭毛藻容易發光。24.夾金山積雪融水減少,河流補給量下降,徑流量減少;山體巖石裸露,外力侵蝕加劇,河流含沙量增大。 25.(1)早期形成湖泊沉積物;(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板塊碰撞擠壓,地殼抬升,巖層斷裂,湖水泄漏, 湖底土層裸露(或:地殼抬升,湖底土層裸露);經風力、流水等外力的侵蝕,形成土林地貌。(2)水生生物的種類和數量減少(分布范圍減小); 陸生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增多(分布范圍變大);土層增 厚,土壤逐漸形成。第(2)題,古湖盆演變為陸地的過程中,湖泊面積水斷縮小,水生生物種類和數量不斷減少;陸生生物種 類和數量不斷增多;湖盆演變為陸地的過程,沉積物不斷增多,有機質不斷增多,使土壤變厚,水干涸后, 土壤逐漸形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