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7章探索溶解現象復習題
一、選擇題
1.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錯誤的是
A.外界條件不改變,溶質不會從溶液中分離出來
B.物質的溶解過程通常會伴隨著能量的變化
C.凡是無色、澄清透明的液體都是溶液
D.溶液和濁液特征的不同主要與物質分散在液體中的顆粒大小有關
2.如圖是 a、b、c 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時,飽和溶液 a 比飽和溶液 b 所含的溶質多
B.20℃時,100g 水可以溶解 35g 物質 a 和 35g 物質 c
C.a 中含有少量 b,可采用蒸發結晶提純 a
D.將 20℃的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到 t℃,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b>a=c
3.如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根據圖象及相關知識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t1℃時,a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等于c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
B.a、b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1℃升高到t2℃時,所得a、b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
C.t1℃時,將a、c兩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恒溫蒸發等質量的水時,析出晶體的質量相等(晶體均不含結晶水)
D.t1℃時,等質量的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溫度升高到t2℃時,含水量最多的是b物質的飽和溶液
4.溶液對人類的生產、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義。下列關于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溶液組成中一定含有水 B.均一、穩定的液體都是溶液
C.溶質可為固體、液體或氣體 D.飽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質的溶液
5.下列關于溶液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泥沙水中,泥沙是溶質,水是溶劑
B.攪拌和升溫能加快溶質的溶解,是因為加快了微粒的運動速率
C.物質的溶解過程通常會伴隨著能量的變化
D.蔗糖溶解的過程就是在水分子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勻分散到水分子中的過程
6.將下列各組物質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攪拌后,得到無色溶液的是
A.氯化亞鐵 B.硫酸鋇 C.硫酸銅 D.氫氧化鈣
7.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物質的溶解度為60g
B.t℃時,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溫度可使不飽和的甲溶液變為飽和溶液
D.將t℃乙物質的飽和溶液的溫度降到20℃時,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變小
8.規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配制20g 10%的氯化鈉溶液的操作中不規范的是
A.稱氯化鈉 B.量水 C.溶解 D.裝瓶
9.魚類腥味產生的原因是由于魚身上存在有機化學物質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魚時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隨加熱后揮發逸去,經過這樣烹飪的魚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過程與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A.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漬
B.用洗發液洗頭
C.用酒精將試管壁上的碘洗掉
D.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10.分析推理是化學學習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離子是帶電荷的微粒,所以帶電荷的微粒一定是離子
B.水能滅火,所以電電器一旦失火應立即用水澆滅
C.蔗糖的飽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質
D.經鑒定,某種純凈物含兩種元素,該物質一定是化合物
1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鑒別碘和高錳酸鉀,可分別取少量加入水中并振蕩,然后觀察現象
B.通過相互刻劃的方法,發現黃銅片的硬度比銅片大
C.硬水可用沉降的方法轉化成軟水
D.化學反應常常伴隨著能量變化,因此有能量釋放的變化不一定都是化學反應
12.已知氯化鈉的部分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如下表所示:
溫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36.0 36.6 37.3 38.4
根據溶解度表和如圖操作步驟,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無法判斷a中溶液是否為飽和溶液
B.c中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為38.4%
C.a→b過程中,物質的溶解度不變
D.a→b過程中,溶質質量分數不斷增大
13.下列對實驗現象的描述或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鎂條在空氣中燃燒,有大量黑色固體生成
B.為加快過濾速度,用玻璃棒攪拌濾紙上的懸濁液
C.葡萄糖溶液與新制氫氧化銅混合加熱至沸,出現紅色沉淀
D.配制一定體積的稀硫酸時,將水倒入盛有濃硫酸的量筒中,并攪拌
二、填空題
14.請利用所學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餐具上的油污可用洗潔精洗掉,這是利用洗潔精的 (填“A.溶解”或“B.乳化”)作用。
(2)礦井下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發生后,專家提出了注入液氮滅火的方案。液氮可用于礦井滅火的原因是( )
A 降溫至著火的以下 B 隔絕氧氣 C 移出可燃物
(3)小芳發現鋁制門窗比較耐腐蝕,主要原因是( )
A 生成氧化膜 B 鋁和氧氣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
(4)小芳發現新買的家具帶有異味,于是在室內放了幾個活性炭包,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5)鐵質的滅火器罐體容易生銹。選出一種適合防止鐵質滅火器生銹的方法( )
A 涂油漆 B 電鍍 C 制成合金
(6)常用稀鹽酸除鐵銹(Fe2O3),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15.如圖是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
(1)a點表示t2℃時,甲和丙的溶解度 。
(2)t1℃時,甲,乙、丙三種物質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
(3)t1℃時,用50g水能配制成丙的飽和溶液的質量為 。
(4)t2℃時,使接近飽和的甲溶液轉化成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一種即可)。
(5)t3℃時,將等質量的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到t2℃,所得溶液的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
16.生活中處處有化學。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人們常用鐵鍋烹煮食物,主要是利用了鐵的 性。
(2)用洗潔精清洗油膩的碗筷,是利用洗潔精的 作用。
(3)古代的字畫用墨書寫,能保存很長的時間,這是因為 。
(4)一種新型材料氮化鋁(AlN)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工業上用氧化鋁、焦炭和氮氣在高溫條件下制得氮化鋁,并生成一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5)若要區分硬水和軟水,可向水樣中加入肥皂水,攪拌,若觀察到水中有較多泡沫,證明所用的水是 (填“硬水”或“軟水”)。
17.某同學想制取“葉脈書簽”,需要50g質量分數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用氫氧化鈉固體配制。
①需稱取氫氧化鈉 g。
②用托盤天平稱量所需的氫氧化鈉時,發現托盤天平的指針偏向左盤,應 。
A.調節游碼B.添加砝碼C.增加適量氫氧化鈉固體D.減少適量氫氧化鈉固體
③若該同學量取水時是仰視讀數,則所配制的氫氧化鈉溶液溶質質量分數會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2)若用25%的氫氧化鈉溶液配制50g質量分數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
①需25%的氫氧化鈉溶液 g;
②該溶液配制過程中,除用到量筒、玻璃棒和膠頭滴管外,還需要的儀器是 。
(3)在混勻步驟中,此處玻璃棒的作用是
18.(一)化學知識與生活聯系密切,請回答下列問題。
(1)撲滅森林大火時經常開辟隔離帶,其滅火原理是 ;
(2)汽車上的鋼板往往涂一層漆,其防止生銹的原理是 ;
(3)喝了汽水后常常會打嗝,這說明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填“減小”或“增大”)
(4)鋁鍋、 鋁勺等等鋁制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鋁制品耐腐蝕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二)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5)0℃時,三種物質溶解度最大的是 ;
(6)t2℃時,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液的質量比是 (填最簡整數比);
(7)將t2℃的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0℃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
(8)t1℃時,乙的飽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甲物質,提純乙物質的方法是 ;
(9)如圖2,將放有固體X的試管放入燒杯中,然后向試管中加入液體Y,一段時間后丙溶液中有固體析出,則對應的X和Y物質是 (填序號)。
A.氯化鈉和水 B.鎂條和稀鹽酸 C.硝酸銨和水 D.氫氧化鈉和水
19.回答下列問題:
(1)t3℃時,分別用100g水配制A、B、C的飽和溶液,需溶質質量大小為: 。
(2)t3℃時,分別用等質量的A、B、C配制成飽和溶液,需溶劑質量大小為 。
(3)t3℃時,等質量的A、B、C的飽和溶液,所含溶劑的質量大小為: 。
【拓展】
(4)一定溫度時,三種物質飽和溶液中析出等質量的固體,溶解度 的需蒸發的水多。
20.實驗室欲配制50g5%的NaCl溶液,試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的操作步驟為 、 、 .
(2)請分別說明上圖中A,B操作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并加以改正.
A操作導致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改正: ;
B操作導致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改正: .
(3)托盤天平稱量完畢后,砝碼應 ,游碼應 .
三、科學探究題
21.完成下表并回答下列問題。
試管編號 溶劑 加入物質 實驗現象(填“溶解”“幾乎不溶解”或“不溶解”)
1 10 mL水 一滴植物油
2 10 mL汽油 一滴植物油
3 10 mL水 幾小粒碘
4 10 mL 酒精 幾小粒碘
(1)上述實驗說明同一物質在 的溶劑中溶解性 。
(2)汽油可用來清除衣服上的油漬的原因是 。
(3)除去衣服上的油漬,用汽油洗和用洗滌劑洗其原理是否相同 ?為什么? 。
22.某興趣小組同學進行溶液的導電性實驗研究。
【查閱資料】
(1)溶液的導電性是指溶液傳導電流的能力。溶液導電是因為溶液中存在大量自由移動的離子
(2)利用圖A所示的裝置試驗溶液的導電性,燈泡越亮,表示溶液的導電性越強。
(3)溶液的導電性也可以用電導率儀(如圖B)測定出的電導率數值大小進行衡量。電導率數值越大,溶液的導電性越強。
【提出問題1】溶液是否都能導電?
【進行實驗1】25℃時,用圖A裝置進行如下三個實驗。
實驗編號 液體 現象 實驗結論與解釋
1-1 100mL水 燈泡不亮 水不導電
1-2 100mL 10%的硝酸鉀溶液 燈泡亮 硝酸鉀溶液能導電 溶解在水中的硝酸鉀能夠解離出自由移動的k+和NO3-
1-3 100mL 10%的蔗糖溶液 燈泡不亮 蔗糖溶液不導電 溶解在水中的蔗糖不能解離出自由移動,仍以蔗糖分子形式存在
【提出問題2】溶液的導電性是否受溶液濃度和溫度的影響?
【進行實驗2-1】30℃時,測定不同濃度氯化鈉溶液的電導率,將數據記錄下表。
氯化鈉溶液濃度(%) 1.4 2.8 4.2 5.6 7.0
電導率值(S/m) 2.000 3.219 4.533 5.800 7.133
【進行實驗2-2】
【解釋與結論】
(1)實驗1-1的目的是 。
(2)通過實驗1-2和實驗1-3的對比,說明 對溶液的導電性有影響。
(3)實驗2-1中,溶解在水中的氯化鈉解離出的離子是 和 ,分析實驗數據,能夠得出的結論是 。
(4)根據實驗2-2,不能夠得出“對于氯化鈉溶液來說,溫度越高,溶液的導電性越強”原因是 。
【反思與交流】
(5)完成實驗1-3后,有同學認為沒有必要做實驗1-1,理由是 。
試卷第1頁,共3頁
試卷第1頁,共3頁
參考答案:
1.C
【詳解】A、溶液具有穩定性,故外界條件不改變,溶質不會從溶液中分離出來,正確;
B、物質的溶解過程通常會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如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正確;
C、無色、澄清透明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比如水,錯誤;
D、溶液和濁液特征的不同主要與物質分散在液體中的顆粒大小有關,正確。
故選C。
2.B
【詳解】A、飽和溶液ab中的溶液的質量不知道,故所含溶質的質量多少不能確定,故錯誤;
B、由圖可知,20℃時,ac的溶解度都是35g,故100g 水可以溶解 35g 物質 a 和 35g 物質 c,故正確;
C、a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較大,c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小,故a 中含有少量 b,可采用降溫結晶提純 a,故錯誤;
D、20℃時,b物質的溶解度最大,a、c物質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溫度,c物質的溶解度減小,所以將20℃的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b>a>c,故D錯誤。故選B。
3.C
【詳解】A、在t1℃時,a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等于c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錯誤,因為沒有指明是等質量的飽和溶液,故選項錯誤;
B、a、b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1℃升高到t2℃時,所得a、b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錯誤,因為升溫后,它們的質量分數不變,故選項錯誤;
C、t1℃時,將a、c兩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恒溫蒸發等質量的水時,析出晶體的質量相等正確,因為在該溫度下,它們的溶解度相等,故選項正確;
D、t1℃時,等質量的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ac含有的水質量相等都小于b,溫度升高到t2℃時,含水量最多的是b物質的飽和溶液錯誤,因為升溫后B不飽和,并且升溫后,水的質量不變,b的水還是最少,故選項錯誤。
故選C。
4.C
【詳解】A、溶液組成中不一定含有水,如碘酒是由碘和酒精混合而成的,故錯誤;
B、均一、穩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穩定的液體,但不是溶液,故錯誤;
C、溶質可為固體、液體或氣體,正確;
D、飽和溶液是對于某一溶質來說的,可以溶解其他物質,故錯誤;
故選:C
5.A
【詳解】A、泥沙水是懸濁液,分散質是固體小顆粒,分散劑是水,沒有溶質、溶劑概念,選項錯誤;
B、攪拌和升溫能加快分子的運動速率,可以加速溶解,選項正確;
C、物質的溶解過程通常會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如固體氫氧化鈉溶解會放熱,硝酸銨晶體溶解會吸熱等,選項正確;
D、溶解的過程實際是溶質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勻的分散到溶劑中的過程,選項正確。故選A。
6.D
【詳解】A、氯化亞鐵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淺綠色溶液,不符合題意;
B、硫酸鋇難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穩定的溶液,不符合題意;
C、硫酸銅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穩定的藍色溶液,不符合題意;
D、氫氧化鈣微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穩定的無色溶液,符合題意。
故選D。
7.B
【詳解】A、沒有指明溫度,不能確定甲物質的溶解度,故選項A說法錯誤;
B、t℃時,該溫度下甲、乙溶解度曲線有交點,則此溫度下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故選項B說法正確;
C、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溫度可使甲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故選項C說法錯誤;
D、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將乙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降到20℃時,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故選項D說法錯誤;
故選:B。
8.B
【詳解】配制20g10%的氯化鈉溶液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20g×10%=2g。A、稱氯化鈉固體時將氯化鈉從試劑瓶中取出時,瓶塞倒放,稱量時,使用2g的砝碼,天平左右兩邊各放一張大小相同的干凈紙片,正確;B、量取18mL水的體積應使用能一次量取最小規格的量筒,應選用20mL量筒進行量取,錯誤;C、溶解時使用玻璃棒攪拌,加速氯化鈉的溶解,正確;D、裝瓶時,瓶塞倒放,用玻璃棒引流,慢慢將配置好的氯化鈉溶液注入試劑瓶中,正確。故選B。
點睛: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9.B
【詳解】煮魚時加些酒,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隨加熱后揮發逸去去除魚腥,利用的原理是溶解:
A、氯化鈉能溶于水,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漬其原理是溶解,與上述原理相似,不符合題意;
B、洗發液具有乳化功能,用洗發液洗頭其原理是乳化,與上述原理不相似,符合題意;
C、碘能溶于酒精,用酒精將試管壁上的碘洗掉其原理是溶解,與上述原理相似,不符合題意;
D、汽油能溶解油污,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其原理是溶解,與上述原理相似,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0.D
【詳解】A、離子是帶電荷的微粒,但帶電荷的微粒不一定是離子,也可能是質子、電子等,故選項推理錯誤。
B、水能滅火,所但電器一旦失火不能立即用水澆滅,為防止觸電,先應切斷電源,故選項推理錯誤。
C、蔗糖的飽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但還能再溶解其他物質,故選項推理錯誤。
D、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經測定,某純凈物含兩種元素,則該物質一定是化合物,故選項推理正確。
故選D。
11.C
【詳解】A、碘不溶于水,高錳酸鉀可溶于水形成紫紅色溶液,加水振蕩可以鑒別,故正確;
B、相互刻劃,銅片上會留下劃痕,說明黃銅的硬度比銅片大,故正確;
C、沉降的方法只能除去固體不溶物,不能將硬水中的鈣、鎂離子除去,不能轉化成軟水,故錯誤;
D、化學反應常常伴隨著能量變化,有能量釋放的變化不一定都是化學反應,例如燈泡通電發光放熱,但不是化學變化,故正確;
故選:C。
12.C
【詳解】A、由表格數據可知,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0g,故在20℃的100g水中加入25g氯化鈉能完全溶解,得到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故a中溶液為不飽和溶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由圖可知,20℃時在100g水中共加入50g氯化鈉,加熱至80℃得到c中溶液,由表格數據可知8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8.4g,則c中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為,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由圖可知,a→b過程中,由于溶液溫度沒變,所以物質的溶解度不變,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D、由表格數據可知,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0g,故a→b過程中,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增大到一定值后不再發生變化,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3.C
【詳解】A、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體,而不是生成黑色固體,錯誤;B、過濾操作時不能用玻璃棒攪拌漏斗內的液體,容易將濾紙劃破,造成過濾失敗,錯誤;C、葡萄糖溶液與新制氫氧化銅混合加熱至沸,出現紅色沉淀,正確;D、配制一定體積的稀硫酸時,將濃硫酸沿燒杯內壁緩慢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斷地攪拌,量筒不能用來配制溶液,也不能將水倒入濃硫酸中,錯誤。故選C。
14. B AB B 吸附 A或B或C都可以 Fe2O3+6HCl=2FeCl3+3H2O
【詳解】(1)餐具上的油污可用洗潔精洗掉,這是利用洗潔精的乳化作用;故填:B;
(2)氮氣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液氮氣化使溫度降低且氮氣能隔絕氧氣;故填:AB;
(3)小芳發現鋁制門窗比較耐腐蝕,主要原因是鋁和氧氣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故填:B;
(4)小芳發現新買的家具帶有異味,于是在室內放了幾個活性炭包,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故填:吸附;
(5)防止鐵生銹就是需要將鐵與氧氣、水隔絕,如噴漆、電鍍或制成合金.故填:A或B或C都可以;
(6)氧化鐵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15.(1)相等
(2)甲
(3)70g
(4)增加甲物質或恒溫蒸發溶劑
(5)丙>乙>甲
【詳解】(1)由圖可知,t2℃時,甲和丙的溶解度曲線相交于a點,故a點表示t2℃時,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由圖可知,t1℃時,甲、乙、丙三種物質中溶解度最小的是甲;
(3)t1℃時,丙的溶解度為40g,即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丙,故該溫度下,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丙,故能配制成丙的飽和溶液的質量為:20g+50g=70g;
(4)t2℃時,使接近飽和的甲溶液轉化成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甲物質或恒溫蒸發溶劑;
(5)t3℃時,將等質量的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到t2℃,降溫后,甲、乙的溶解度減小,還是飽和溶液,甲、乙均有溶質析出,甲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比乙大,故甲析出的晶體多,丙的溶解度增加,變為不飽和溶液,降溫后,丙的溶液質量不變,故所得溶液的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為:丙>乙>甲。
16.(1)導熱
(2)乳化
(3)在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穩定
(4)
(5)軟水
【詳解】(1)鐵鍋能烹煮食物,主要是利用了鐵的導熱性。
(2)洗潔精具有乳化作用,則能除去碗筷上的油污。
(3)墨中含有碳單質,在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穩定,則用墨書寫的畫能保存很長的時間。
(4)氧化鋁、焦炭和氮氣在高溫條件下制得氮化鋁和一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5)肥皂水可鑒別硬水和軟水,若水中有較多泡沫,則說明該水為軟水。
17.(1) 5 D 偏小
(2) 20 燒杯
(3)攪拌,加速溶解
【詳解】(1)①需要50g質量分數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故需要氫氧化鈉的質量為:50g×10%=5g;
②用托盤天平稱量所需的氯化鈉時,先調節天平平衡,再將砝碼放在右盤,向左盤中加氯化鈉,所以在稱量中發現托盤天平的指針偏向左盤,說明加入的氯化鈉質量多了,應該減少適量的氯化鈉,直至天平平衡,故選D;
③使用量筒讀數時,要使視線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仰視讀數小,所取水的體積偏大,則所配制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分數會偏小;
(2)①濃溶液稀釋為稀溶液,溶質的質量不變,設需要25%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x,則有50g×10%=x×25%,解得x=20g;
②該溶液配制過程中,除用到量筒、玻璃棒和膠頭滴管外,還需要的儀器是燒杯;
(3)在混勻步驟中,此處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加速溶解。
18.(1)可燃物
(2)隔絕了水和氧氣
(3)減小
(4)
(5)丙
(6)3:8
(7)乙>甲>丙
(8)蒸發溶劑
(9)BD
【詳解】(1)撲滅森林大火時經常開辟隔離帶,其滅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填:可燃物;
(2)金屬生銹的條件是水、氧氣接觸,汽車上的鋼板往往涂一層漆,隔絕了水分和氧氣,破壞了生銹的條件,其防止生銹的原理是隔絕了水和氧氣;故填:隔絕了水和氧氣;
(3)喝了汽水后常常會打嗝,其原因是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故填:減小;
(4)鋁會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三氧化二鋁,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故鋁制品耐腐蝕,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
(5)由圖可知,0℃時,三種物質溶解度最大的是丙;故填:丙;
(6)t2℃時,甲的溶解度為60g,即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60g,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液的質量比是60g:(60g+100g)=3:8;故填:3:8;
(7)從t2℃降溫到t0℃時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減小,都會析出晶體,都還屬于飽和溶液,因為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計算方法,
所以溶解度大的溶質質量分數就大,降溫到t0℃時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所以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于甲的,因為丙降溫后溶解度增大,變為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
數不變,因為t2℃時甲的溶解度大于丙物質在t2℃時的溶解度,所以降溫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為乙>甲>丙;故填:乙>甲>丙;
(8)如果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的物質從溶液中結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卻熱飽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的物質從溶液中結晶析出的方法是蒸發溶劑,因為甲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比較大,乙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所以t1℃時,乙的飽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甲物質,提純乙物質的方法是蒸發溶劑;故填:蒸發溶劑;
(9)丙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所以將放有固體X的試管放入燒杯中,然后向試管中加入液體Y,一段時間后丙溶液中有固體析出,說明此時溶液的溫度升高。
A、氯化鈉溶于水溫度幾乎不變,故A不符合題意;
B、鎂條和稀鹽酸反應是放熱反應,故B符合題意;
C、硝酸銨溶于水會吸熱,故C不符合題意;
D、氫氧化鈉溶于水放出熱量,故D符合題意。
故選BD。
19.(1)A>B>C
(2)C>B>A
(3)C>B>A
(4)小
【詳解】(1)由溶解度曲線可知,t3℃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A>B>C,故t3℃時,在三只燒杯中各裝入100g水,配制A、B、C的飽和溶液,需溶質質量大小為:A>B>C,故填寫:A>B>C。
(2)由溶解度曲線可知,t3℃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A>B>C,即等質量A、B、C三種物質,分別配制t3℃時,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時所需溶劑的質量大小關系為C>B>A,故填寫:C>B>A。
(3)由溶解度曲線可知,t3℃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A>B>C,所以等質量A、B、C三種物質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A>B>C,根據溶劑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可知,所含溶劑的質量由多到少的順序是C>B>A,故填寫:C>B>A。
(4)一定溫度時,等質量的三種物質分別溶于水形成飽和溶液,溶解度大的需要的水最少,溶解度小的需要的水最多,所以,一定溫度時,三種物質飽和溶液中析出等質量的固體,溶解度小的需蒸發的水多,故填寫:小。
20. 計算 稱量和量取 溶解 偏小 應將藥品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 偏小 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放回砝碼盒 移回零處
【詳解】(1)配制50g5%的NaCl溶液,首先計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鈉和水的質量,再稱量所需的氯化鈉和量取水,最后進行溶解.
(2)用托盤天平稱量食鹽時,砝碼和食鹽放反了,會造成實際所取的溶質的質量偏小,則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應將藥品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液面,讀數比實際液體體積大,會造成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小,則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大;
(3)托盤天平稱量完畢后,砝碼應放回砝碼盒,游碼應歸零。
21. 不溶解 溶解 幾乎不溶解 溶解 不同 不同 汽油能將油漬中的植物油溶解 不相同 用汽油洗滌是利用了溶解作用,用洗滌劑洗滌利用的是乳化作用
【詳解】實驗:
1、向10 mL水中滴入一滴植物油,不溶解;
2、向10 mL汽油滴入一滴植物油,溶解;
3、向10 mL水加入幾小粒碘,幾乎不溶解;
4、向10 mL 酒精加入幾小粒碘,溶解;
(1)由上述實驗可知,植物油、碘在水中溶解性較弱,在汽油中能溶解,說明同一物質在不同的溶劑中溶解性不同;
(2)汽油可用來清除衣服上的油漬的原因是汽油能將油漬中的植物油溶解;
(3)除去衣服上的油漬,用汽油洗和用洗滌劑洗,其原理不相同,用汽油洗滌是利用了溶解作用,用洗滌劑洗滌利用的是乳化作用。
22. 探究水是否導電 溶質 Na+和Cl- 溫度一定時,氯化鈉溶液濃度越大,導電性越強 氯化鈉溶液濃度較低時,溫度升高(改變)對溶液導電性幾乎無影響 氯化鈉溶液濃度相對較大時,溫度越高,溶液導電性越強 由蔗糖溶液不導電,可推知水不導電
【詳解】【進行實驗1】水不導電的原因是:水中沒有自由移動的離子;【解釋與結論】(1)實驗1-1測定了水的導電性,由燈泡不亮,說明了水不導電,所以實驗的目的是探究水是否導電;(2)通過實驗1-2和實驗1-3的對比,不同溶質溶液的導電性不同,說明溶質對溶液的導電性有影響;(3)實驗2-1中,溶解在水中的氯化鈉解離出的離子是Na+和Cl- 和溫度一定時,分析實驗數據,能夠得出的結論是氯化鈉溶液濃度越大,導電性越強;(4)根據實驗2-2,不能夠得出“對于氯化鈉溶液來說,溫度越高,溶液的導電性越強”原因是氯化鈉溶液濃度較低時,溫度升高(改變)對溶液導電性幾乎無影響;氯化鈉溶液濃度相對較大時,溫度越高,溶液導電性越強(或:當溶液濃度達到一定值時,溫度越高,導電性越強);【反思與交流】(5)完成實驗1-3后,有同學認為沒有必要做實驗1-1,理由是由蔗糖溶液不導電,可推知水不導電。
答案第1頁,共2頁
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