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一輪復習 第1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共114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一輪復習 第1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共114張PPT)

資源簡介

(共114張PPT)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
第一部分 中國古代史
第1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公元前771年)
時空定位
本課宏觀概覽
元謀人
山頂洞人
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早中
仰韶文化
前2070-前1600年
奴隸社會形成
奴隸社會發展
奴隸社會繁榮
前1600-前1046年
前1046-前771年
大禹治水
禹死啟繼
商湯滅夏
內外服制
武王伐紂
甲骨文字
宗法分封
國人暴動
犬戎滅周
奴隸社會
中華文明形成
中華文明發展
距今1萬年
距今5000年
原始社會
中華文明起源
新石器晚期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龍山文化
紅山文化
良渚文化
三皇五帝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早期國家形成
早期國家發展
土地國有、青銅文明
原始社會時期
壹.
階段特征
社會: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政治:原始民主產生;早期國家出現
經濟:農工商業起源;私有經濟出現
文化:原始文化產生;多元一體顯現
一.舊石器時代
1.整體感知:中華文明搖籃
(1)生產工具:打制石器
(2)生活方式:群居生活、游牧生活
(3)社會階段:原始人群→母系氏族
(4)典型人類: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
(5)經濟狀況:漁獵采集
(6)勞作方式:集體勞作
(7)產品分配:共享成果(公共財產)
(8)社會關系:身份平等
(9)女性職責:生育撫養、提供食物
2.典型例題
2024天津二模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山西柿子灘遺址中,發現了鴕鳥蛋串珠和蚌殼飾品,鴕鳥蛋來自本地,而蚌殼則來自山東沿海。由此可知()
A.私營手工業已經十分發達
B.不同地區存在交往和聯系
C.柿子灘是華夏文明發源地
D.多元一體文明特征的呈現
注:選項與選必二水陸交通的變遷聯系起來
一.舊石器時代
3.試題衍生——遺址與考古:考古學
(1)概念釋義:依據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遺存研究當時生活及其社會狀況,進而解釋人類文化與社會發展的歷史過程,探索其發展變化背景、規律的人文社會科學。
(2)所屬領域:考古學屬于廣義歷史學的一部分,與歷史文獻學共同承擔研究人類歷史的任務。
(3)研究步驟:考古調查、考古發掘、資料整理、標本分析、編寫報告、綜合研究、撰寫論文。
球中歷史組
一.舊石器時代
3.試題提升——遺址與考古:考古學
(4)考古分類:分類多樣,例如田野考古、環境考古、農業考古、冶金考古、動物考古、社會考古、航空考古、水下考古等
(5)考古意義:了解古代社會狀況、豐富歷史研究資料、拓寬歷史研究視野、勘誤既往歷史認知、更新陳說史學觀念、提供歷史經驗參考、保護傳承歷史遺產、了解歷史發展脈絡、保護傳承中華文明、增進中華文化自信等、保護世界文化多樣性等
球中歷史組
一.舊石器時代
2.典型例題
2024浙江湖州、衢州、麗水二模
中國是遠古人類的重要起源地。距今約70萬至20萬年的北京人是遠古時期亞洲大陸人類社會的一個罕見的歷史證據。下列關于北京人說法正確的是( )
A.主要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
B.從事原始農業,已經學會用火
C.生活中大量使用原始陶器
D.成員身份平等,過著群居生活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1.整體感知:中華文明搖籃
(1)生產工具:磨制石器、骨器木器、少量青銅
(2)生活方式:個體生活、定居生活
(3)社會階段:父系氏族
(4)經濟基礎:原始農業、工商起源(社會分工)
(5)勞作方式:集體勞作
(6)耕作技術:刀耕火種
(7)農業格局:南稻北黍
(8)產品分配:私有財產(剩余產品)
(9)階級關系:階級分化(貧富分化)
(0)聚落形態:城市產生、政治職能、軍事職能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1.整體感知:中華文明搖籃
(11)經濟方式:漁獵采集、農耕生活
(12)政治形態:國家產生,萬邦時代
(13)民族關系:華夏核心
(14)文化格局:多元一體
(15)文化現象:原始藝術、宗教信仰、刻畫符號
(16)文化遺存: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遼河流域
(17)居住形式: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筑屋
(18)政治特征:部落權貴、部落戰爭、軍事民主、公共權力、
階級社會、奴隸社會政治制度雛形初現
(19)文化傳承:遠古傳說
(20)手工業:陶紡輪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2.核心突破——國家:唯物史觀視角★ ★
唯物史觀:經濟角度;階級角度;歷史觀念;社會意識;上層建筑
生產力的發

剩余產品增多
私有產生
貧富分化
氏族貴族
早期貴族
下層平民
早期奴隸
階級分化明顯
早期國家產生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2.核心突破——國家★ ★
性質定義:階級社會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統治工具
產生根源: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產物
經典語錄: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強制機關:軍隊、監獄、法庭、警察等
初始階段:國家規模、階級分化、宮殿建筑、天文建筑、禮器產生
具備特征:強制性、階級性、公共性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3.典型試題——國家產生★ ★
2023安徽省皖江名校10月聯考
《史記·五帝本紀》曾記載萬邦時代:“帝堯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其中“九族”是與邦國君主家族血緣關系最近的宗族集團,即所謂“帝之九族”。據此可知,萬邦時代( )
A.奠定了多元一體文明的基礎
B.具備了國家的基本形態
C.已呈現血緣宗法的家國特征
D.體現出聚族而居的特點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3.典型試題——國家產生★ ★
2024北京東城區一模
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某地發現了規模宏大的城址以及七百多座墓葬所組成的墓葬群(見下表)。此考古發現( )
A.是舊石器時代文化的典型代表
B.印證了農業和畜牧業開始出現
C.具備了國家的初始形態的特征
D.反映了禮樂制度的成熟和發達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3.典型試題——國家產生★ ★
2024福建泉州一模
陶寺遺址考古發現了1萬余平方米的臺基基礎和直徑0.5米柱洞的大型基址,還有主體殿堂柱網遺跡,確證了陶寺城宮殿建筑的存在。這反映了陶寺遺址( )
A.呈現出早期文明的特點
B.體現較高的國家治理水平
C.成為了中華文化的中心
D.凸顯建筑力學與美學結合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3.典型試題——國家產生★ ★
2024四川南充適應性考試
《尚書 堯典》載:舜任首領后,建立管理機構設官分職,任禹怍“司空”平治水土;棄為“后稷”,播司百谷;皋陶作“士”,主管刑罰。這反映出當時( )
A.等級觀念已經形成
B.集權政治尚未實現
C.早期國家雛形出現
D .法家思想開始萌發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3.典型試題——國家產生★ ★ ★
2024吉林通榆一中高三上檢測
據學者研究,禹在整個治理洪水的過程中,治水范圍遍及豫東、魯西、淮北、河北等廣大區域,參與的氏族、部族眾多,著名的有涂山氏、皋陶氏、伯益氏、橫革氏、直成氏、共工之從孫四岳等,因此文獻說“執玉帛者萬國”。這可用于說明,大禹治水( )
A.根源于統治疆域擴大
B.得益于集權政治發展
C.歸功于部族矛盾緩和
D.有利于強化民族認同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2.核心突破——原始農業★ ★
農業產生意義
糧食革命:食物來源、食物供應
生活革命:生存條件、生活方式
生產革命:社會分工
思想文化:精神生活、科技進步
原始農業狀況:生產工具、勞作方式、耕作技術、農業格局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3.典型試題——原始農業★ ★
2024湖南三湘名校10月聯考1
《韓非子》中記載“堯有天下,飯于土簋,飲于土鍘……糲粢之食,藜藿之荬”;《墨子》中記載“古者舜耕歷山,陶河濱,漁雷澤”;《莊子》 中記載“禹親自操索……腓無胈,脛無毛”。這些記載可以用來論證( )
A.原始社會私有財產的產生
B.傳統農業精耕細作的進步
C.萬邦時代生產力發展狀況
D.諸子思想兼容并包的特征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3.典型試題——原始農業★ ★
2024湖南長郡中學5月一模
紅山文化玉龍因其頭部造型以及大耳、長吻、吻上的褶皺和獠牙與豬的形象較為相似,故被稱為玉豬龍。這種玉豬龍是紅山文化中發現的使用范圍最廣的一類玉器,據此可知紅山文化( )
A.玉器制作技術先進
B.農業生產較為發達
C.分布范圍最為廣泛
D.禮樂文化開始形成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3.典型試題——原始農業★ ★
2024福建龍巖三模
在距今約7500-3000年的福建平潭殼丘頭遺址群中,出土陶片上有稻、粟、黍等印痕,有種類豐富的貝類堆積,還出土了多種海陸野生動物的骨骼。由此可知,當地先民( )
A.最早培植了糧食作物
B.已經使用自然貨幣
C.形成多樣化生計模式
D.仍屬采集漁獵階段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3.典型試題——原始農業★ ★
2023山東淄博三模
山東莒縣的大汶口文化遺址出土了高柄杯一類飲酒器具,達663件之多,這約占整個遺址出土文物總數的45%。由此推斷,當時該地( )
A.制陶技術得到普及
B.私有制度已經出現
C.階級對立日益明顯
D.糧食產量有所增加
注:選項與手工業聯系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2.核心突破——多元一體(原始社會時期) ★ ★ ★
多元一體
多元:分布廣泛、遺存眾多、差異明顯、地域文化
一體:共同特征、交流融合、中原核心、華夏為主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2.核心突破——多元一體(非原始社會)
發展階段
新石器時代奠定多元一體發展基礎;
當今時代,多元一體格局繼續發展。
秦朝建立標志著多元一體格局形成;
答題指導:民族關系、邊疆治理、文化傳承、文化認同等
即多元一體不僅適用古代,近現代社會也涉及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3.典型試題——多元一體★ ★ ★
2024年廣東佛山一模
考古學家在西亞黎巴嫩比布魯斯廢墟發掘中發現了很多帶有古埃及國王名字的物品。黎巴嫩盛產的雪松木經常被古埃及用于建造棺木、神灶和船。這反映出( )
A.古代文明的多元一體特性
B.農耕文明具備擴張性
C.區域性交流推動文明進步
D.不同文明之間的聯系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3.典型試題——多元一體★ ★ ★
2024遼寧大連高三雙基測試
良渚文化、紅山文化與安徽凌家灘文化并列為中國史前三大玉文化。良渚文化的“暨尤”環與紅山文化玉豬龍相似,凌家灘出土的玉豬龍兼有紅山文化因素,良渚文化玉器汲取了凌家灘的傳統并加以創新。這反映了( )
A.母系氏族普遍使用玉器
B.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征
C.原始人群已有區域交流
D.華夏認同觀念已逐漸形成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3.典型試題——多元一體★ ★ ★
2023年山東臨沂高一上期中
遼人自稱炎黃子孫,并不否認宋人也是炎黃子孫;遼人襲用中原即“中國”、“九州”即“中國”的理念,以為自己部分進入中原地區,且在九州“中國”之內,稱自己為“中國”,同時,也稱宋朝為“中國”。這說明( )
A.中原文明得到廣泛認同
B.民族血緣認同意識增強
C.民族交流交往交融頻繁
D.多元一體民族意識增強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2.核心突破——文化遺存(古代) ★ ★ ★
距今約7000至5000年前 黃河中游
黃河下游
長江下游
距今約5000年前 黃河流域
遼河上游
長江下游 仰韶文化
彩繪陶器,以粟為主要栽培物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龍山文化
紅山文化
良渚文化
種植水稻,掌握養蠶繅絲技術
黑陶(蛋殼陶)
出土精美的玉器,出現較大規模的祭壇和神廟
龍山文化的源頭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2.核心突破——文化遺存(古代)★ ★ ★★
形成原因:生產進步→農業起源→定居生活→文化遺存
遺存表現
特征:分布廣泛、聯系加強、相互影響、多元一體
領域
政治:階級、宮殿、禮器、祭壇
經濟:農業、聚落、私有、手工業
文化:信仰、藝術、符號、審美
遺產保護:歷史遺產、歷史脈絡、傳承文明、文化自信等(選必)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3.典型試題——文化遺存★ ★ ★★
2024河北承德二模
國內聚落考古研究表明,仰韶文化中期已出現中心聚落和普通聚落的分化;仰韶文化晚期,我國出現了最早的城。龍山文化時期,城邑逐漸在各個地區涌現,聚落分化為城邑聚落與城邑之外的普通聚落。材料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社會貧富分化的出現
B.特權階層的逐漸形成
C.原始農耕經濟的發展
D.父系氏族社會的確立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3.典型試題——文化遺存★ ★ ★★
2024湖南邵陽一模
距今約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遺址出土了骨耜、木杵和石磨盤、叉、鉤、骨哨、骨箭頭、彈丸等工具,也發現成堆的稻谷、稻葉及大量的菱角、酸棗等遺跡。這說明河姆渡文化( )
A.仍處于舊石器時代
B.尚未出現經濟和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C.率先邁入文明時代
D.漁獵和采集仍是當時重要經濟活動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3.典型試題——文化遺存★ ★ ★★
2024天津河西區1二模
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中的墓葬有兩種,一種是級別最高、 最為豪華的墓葬,埋設在積石家正中,墓室寬大,隨葬玉器多,其中鳳鳥形器以及玉豬龍等器物絕不見于普通墓葬;另一種墓葬規模小,隨葬品也少,被安排在積石冢旁邊。這表明紅山文化( )
A.已有發達的青銅鑄造業
B.已出現社會不平等現象
C.已處于舊石器時代晚期
D.已形成君主專制的國家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3.典型試題——文化遺存★ ★ ★★
2024山東煙臺二二模
距今約5000年的良渚古城遺址有言城、內城、外郭三重結構,內城面積為290萬平方米、外郭內面積為630萬平方米:古城建造了11條堤壩,構成高低兩道防護體系,形成13.29平方千米的庫區。這反映出當時( )
A.強大的社會組織能力
B.長江流域經濟領先于北方
C.嚴格的社會等級秩序
D.奴隸制國家形態初步形成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3.典型試題——文化遺存★ ★ ★★
2024安徽宣城二模
山西陶寺遺址是中華文明古國階段晚期代表性遺址。考古發掘出土了彩陶、漆木器、玉器等器物,其中冠鼓、石磬、土鼓等在大墓中隨葬的數量、組合和布設位置都是固定和統一 的。即使幾座大墓的入葬時間至少相距百年,上述規制也無明顯變化。據此可知( )
A.神權在陶寺社會中占據主導
B.中原核心的文明格局基本形成
C.古國階段晚期初步形成禮制
D.陶寺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
球中歷史組
二.新石器時代
3.典型試題——文化遺存★ ★ ★★
2024山東濱州高三上期末
河南新鄭和密縣兩地的墓葬考古發現:大多數隨葬石磨盤、石磨棒類工具的單人墓中,不見石鏟、石鐮、石斧類工具,反之亦然;在隨葬這兩類石器的一例合葬墓中,從陳放位置來看,兩類工具也是“分屬兩個個體”。這說明當時( )
A.出現了勞動分工
B.產生了貧富分化
C.確立了私有制度
D.形成了階級對立
球中歷史組
夏商西周時期
貳.
球中歷史組
階段特征
社會:奴隸社會形成→發展→繁榮,原始社會影響猶存;
政治:血緣政治;王位世襲;宗法分封;禮樂秩序;世卿世祿;
貴族政治;原始民主;內外服制;神秘色彩;家國一體。
經濟:土地國有;集體勞作;石器鋤耕;工商食官;青銅鑄造;
文化:敬天保民;儒學淵源;禮樂教化;人文色彩;成熟文字;
禮樂文明;學在官府。
球中歷史組
一.夏朝(前2070-前1600年)
1.整體感知
重大史事:夏朝建立、禹死啟繼、商湯滅夏
政治制度:王位世襲、中央官制(國家機構)
社會生活:聚族而居(血緣色彩)
地方治理:間接控制
天文歷法:《夏小正》
文化遺存:二里頭遺址
法治教化:殘殺奴隸
商業成就:天然貨幣、仿制貨幣(考古發掘)
球中歷史組
一.夏朝(前2070-前1600年)
2.核心突破——禹死啟繼
原因:社會生產的進步;階級對立的產物;宗法觀念的影響
趨勢:王位傳賢到傳子;公天下到家天下;禪讓制到世襲制
特點: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父系血緣)
十年,帝……崩,以天下受益……益讓帝禹之子啟。——《史記》
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于益,其實令啟自取之。
——《戰國策》
因素:年代久遠;時代影響;自身立場等影響
禪讓制:將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傳給賢德之人
實質: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原始民主)
世襲制:指王位、爵號和財產按照家族血緣關系世代繼承下去。
球中歷史組
一.夏朝(前2070-前1600年)
3.典型試題——禹死啟繼★ ★
2023安徽天一大聯考高二上階段檢測
據《左傳》記載,夏啟鎮壓了爭奪王位的有扈氏,并召集各方國首領,在鈞臺之上舉辦獻祭上天的.活動。這實際上是一次政治會盟,確立了夏啟“共主”的地位,史稱“鈞臺之字”。“鈞臺之享”( )
A.開啟了“家天下”的時代
B.反映了王權開始與神權結合
C.體現了“敬天保民”思想
D.說明了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球中歷史組
一.夏朝(前2070-前1600年)
3.典型試題——禹死啟繼★ ★
2024湖南長沙一中高三月考
《史記夏本紀》寫道:“益(禹晚年培養的接班人)讓帝禹之子啟。”《戰國策》記載:“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于益,其實令啟自取之。”關于啟的繼位,古書中這種不同記載( )
A.說明客觀真實的歷史不可企及
B.源于夏朝未得到科學考古證實
C.表明史家立場影響歷史走向
D.反映制度轉型可能比較曲折
球中歷史組
一.夏朝(前2070-前1600年)
3.典型試題——禹死啟繼★ ★
2023河北邢臺高二上質檢聯盟
孟子的學生萬章說“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 ,不傳于賢而傳于子”。此時距離夏啟建國已經一千七百年了。這反映出( )
A.禪讓制度深入人心
B.禹因道德衰落而傳子
C.夏啟建國之路艱難
D.新舊制度更替阻力大
球中歷史組
一.夏朝(前2070-前1600年)
3.典型試題——禹死啟繼★ ★
2024河南名校聯盟10月聯考
《史記夏本記》記載,禹死后傳位給益,“三年之喪畢,益讓帝禹之子啟,而辟居箕山之陽。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為恰,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這段記載說明,在禪讓制下( )
A.禹直接傳位子啟破壞了規則
B.繼承人需要得到諸部落認可
C.啟的行為違背了禪讓的規則
D.益主動讓賢體現了高風亮節
球中歷史組
一.夏朝(前2070-前1600年)
2.核心突破——二里頭遺存
教材語錄: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遺存
資料補充:中華文明探源工程
1.概念含義:以考古調查發掘獲取相關資料為主要手段,以現代科技為支撐,采取多學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的重大科研項目。
2.研究意義:展現中華文明起源發展歷程;實證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更新進入文明社會標志論斷;揭示中華文明豐富內涵;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大精神動力;批駁西方學界污蔑中華文明言論等。
球中歷史組
一.夏朝(前2070-前1600年)
3.典型試題——二里頭遺址★ ★
2024江蘇蘇州高三上調研
國家文物局近日發布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二里頭遺址中心區新發現多條道路和道路兩側的墻垣,把二里頭都城分為多個方正、規整的不同規格的網格區域。這一新發現可以說明二里頭( )
A.城市交通網絡發達
B.禮樂制度日臻完備
C.社會結構等級有序
D.王朝國家形態成熟
注:本題材料鏈接選必二古代城市布局知識點
球中歷史組
一.夏朝(前2070-前1600年)
3.典型試題——二里頭遺址★ ★
2024廣東廣州一模
考古發現,二里頭陶質酒禮器中的齧、盂與爵都是以大汶口—山東龍山文化的鬻為原型創造出來的,玉璋等禮器也源自山東龍山文化。這些二里頭文化的陶委、爵等禮器,后來在長江流域、黃河上游等地皆有發現,玉璋也見于四川盆地、紅河三角洲等地。這可說明
A.南北經濟存在差異
B.中華文明由多元走向一體
C.階級分化日益明顯
D.二里頭周邊貿易網絡發達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1.整體感知
重大史事:商朝建立、盤庚遷殷、武王伐紂
君王政治:兄終弟及、父死子繼、神權與王權密切結合
中央官制:官員分類
地方治理:內外服制
民族關系:設置機構(監管外交)
法治教化:殘害奴隸(人祭制度)
農業生產:集體勞作、石器鋤耕
土地制度:奴隸主土地國有制(土地經營方式:井田制)
商業發展:契約關系、天然貨幣、人工貨幣、工商食官
文化疆域:東到大海,西及隴山,南跨江漢,北至燕山
文化成就:青銅文明、成熟文字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試題:奴隸主土地國有制★ ★ ★ ★
(1)演變:夏朝出現,商發展,西周完善,春秋戰國瓦解
(2)性質:土地國有制,實質是國王、貴族所有
(3)分類:公田、私田
(4)勞作方式:奴隸和平民集體耕種
(5)產品歸屬:奴隸主
(6)土地買賣:禁止土地買賣(后期存在買賣,是井田制瓦解的表現)
(7)生產積極性:低(高低是相對而言)
(8) 評價:穩固分封制;是奴隸制社會的經濟基礎(促進社會發展)
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試題:奴隸主土地國有制★ ★ ★ ★
(9)瓦解原因:鐵犁牛耕(根本);
各國改革(魯國初稅畝、齊國相地而衰征)
(10)徹底廢除:商鞅變法(法律上確立土地私有制,授田百姓)
注:相關史學研究認為戰國變法推動土地私有不符合戰國實際。
公元前594年,魯國實行初稅畝,不論“公田”、“私田”,一律按畝收稅,實際上承認了土地私有。
齊國管仲改革土地生產關系,實行相地而衰征,包括“均地分力”和“與之分貨”兩個方面,實際也承認土地私有。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試題:奴隸主土地國有制★ ★ ★ ★
2024山東淄博高一上期末
西周時期擁有姓氏是貴族及其后裔的特權,普通民眾有名而無姓氏。春秋以前,百姓通常指貴族成員,戰國以后普通民眾也開始有自己的姓,“百姓 ”成為民眾的通稱。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分封制度施行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爭鳴出現
D.井田制的推行
注:打破經濟決定論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試題:奴隸主土地國有制★ ★ ★ ★
2024四川內江三模
《國語》 載“宣王(前828-前782年 )即位,不籍千畝。”“籍”意為民力耕“公田”,“不籍千畝”即宣王拒絕執行天子耕籍田的祭祀之禮。這說明當時社會( )
A.禮樂制度崩潰
B.井田出現變化
C.農本思想動搖
D.儒家地位下降
注:歷史變遷不是一蹴而就的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試題:奴隸主土地國有制★ ★ ★ ★
2024廣東惠州高一上期末
公元前685年,管仲在齊國將田地分給耕種者,實行-家-戶的個體生產;公元前645年,晉國承認民眾開墾荒地的臺法性。這些舉措旨在( )
A .推動社會轉型
B .瓦解井田制度
C .增加賦稅收入
D .推行重農抑商
注:注意“目的”與“影響”的區別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試題:奴隸主土地國有制★ ★ ★ ★
2024河北滄州11月聯考
商代借民力以助“公田”而不向百姓的“私田”征收賦稅;周代后期,不分公田、私田,均按什一比例征收實物稅,政府的收入得以增加。這一變化的發生( )
A .減輕了農民的賦役負擔
B .直接導致分封制的崩潰
C .推動了生產工具的改進
D .源于社會生產力的進步
注:因果倒置是一常見錯誤類型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試題:奴隸主土地國有制★ ★ ★ ★
2024重慶一中高三開學考試
《詩經:周頌》 記載:“噫嘻成王,既昭假(招請先公先王)爾。率時農夫,播厥百谷。脧發爾相(農具),終(土地單位)三十里。亦服(配合)爾耕,十千維耦”。這可以說明西周時期( )
A.祖先崇拜的意識增強
B.農民為貴族集體耕作
C 社會生產力持續發展
D 統治的疆域不斷擴大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試題:奴隸主土地國有制★ ★ ★ ★
2024四川蓉城名校高三入學聯考
《公羊傳》中記載,西周時期將土地分為三品:“上田一歲一墾,中田二歲一墾,下田三歲一墾。”即“肥沃不能獨樂,稻不得獨苦,故三年換主(土)易居。”西周土地能夠“三年換主易居”得益于( )
A.土地買賣自由
B.鐵犁牛耕出現
C.土地國有制度
D.重農抑商政策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試題:奴隸主土地國有制★ ★ ★ ★
2024河北新時代高三入學考試
據記載,夏朝大禹管實行“任土作貢”制度,即開展土地經界勘丈,設置專門負責繪制人文地理圖、丈量劃分田地的官員,按照九州的水士肥沃貧瘠狀況等多方面因素,將土地劃分為九個等級,以此登記造冊收取貢賦品。據此可知,“任土作貢”( )
A.實際上是井田制的萌芽
B.根源生產力的巨大進步
C.促進了小農經濟的發展
D.旨在提升單位面積產量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試題:奴隸主土地國有制★ ★ ★ ★
2023重慶模擬
井田制被看作上古的理想王道,復井田的呼聲在宋代很高。北宋思想家張載認為,“治天下不由井地,終無由得平,周道止是均平”;李覯也提出限制私人占有土地,“各有頃數,不得過制”。這些呼聲( )
A.反映宋儒思想復古守舊
B.適應商品經濟發展要求
C.體現士人濟世安民情懷
D.推動實行抑制兼并政策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試題:奴隸主土地國有制★ ★ ★ ★
2023福建寧德高三上期中
史載周厲王為了恢復王室實力,取締了貴族和公社成員在山林川澤之地開辟的私田,結果受到輿論指責。春秋時期,因土地侵奪而引|起的殺戮、政變在《左傳》中比比皆是。這些現象說明( )
A.周王室統治已名存實亡
B.井田制已走向瓦解
C.鐵犁牛耕推動經濟轉型
D.土地私有觀念增強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試題:奴隸主土地國有制★ ★ ★ ★
2022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3月聯考
《論語微子》記述了“耦而耕”的隱士長沮、桀溺,“植其杖而耘”的丈人,他們或“耨(古代農具)而不輟”, 或“殺雞為黍而食之”,而且敢于譏諷孔子。由此可見,春秋晚期( )
A .井田制開始遭破壞
B .個體農戶勞動盛行
C .自耕農經濟已產生
D .百家爭鳴局面形成;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2.核心突破:內外服制
(1)性質:地方行政管理體制
(2)構成:王畿與方國部族
(3)特點:直接控制與間接控制相結合;地方獨立性自主性較強
血緣政治色彩較為濃厚;松散聯盟關系。
(4)根源:權力尚未實現高度集中;生產力水平較為低下
(5)影響:國家治理能力提高;為分封制提供借鑒參考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試題:內外服制★ ★ ★ ★
2024江蘇常州期中
有學者認為,商朝的王畿是“國都不遠的地方,由國王直接控制”, 王畿以外“隸屬于商王朝距離遙遠的諸侯方國,對王朝所負擔的義務是很有限的,也只能是名義上的服從”。這主要是因為( )
A.內外服制度弱化商王統治
B.商朝疆域局限于王畿地區
C.商朝尚未實現權力高度集中
D.商王對諸侯方國沒有影響力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試題:內外服制★ ★ ★ ★
2024遼寧沈陽期中
商朝前期的許多軍事征戰,往往要征集本王國內和諸多方國部族的族眾參與。自商王康丁以后,常備軍的數量大增,臨時征集族眾以應付戰事的記載日趨減少。以上變化反映出當時( )
A.方國離心傾向加強
B.商朝政治勢力逐漸擴展
C.國家機器走向完備
D.原始民主傳統受到破壞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2.核心突破:工商食官★ ★
(1)性質:商周政府占有工商業者進行壟斷性經營制度
(2)特點:集中管理;壟斷經營;政府控制;職業世襲
(3)演變:商周形成發展;春秋戰國瓦解
(4)影響:鑄就青銅文明;推進經濟發展;影響社會流動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試題:工商食官★ ★
2024內蒙古呼和浩特一模
春秋戰國時期,“工商食官”制度瓦解;以陶朱公范蠡、儒商鼻祖子貢、慧眼識人的呂不韋等人為代表的富商巨賈走到歷史的前臺,帶動了中國商業發展史上的第一次飛躍。據此可知,當時中國( )
A.商人成長為社會統治階層
B.地域性商人群體商幫形成
C.商業經營方式發生了變化
D.儒學興起帶動商業的繁榮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試題:工商食官★ ★
2024浙江寧波一模
《禮記·王制》記載:“壁金璋不鬻(購買)于市,命服命車不鬻于市,宗廟之器不鬻于市,犧牲不鬻于市,戎器不善于市。”這主要反映了先秦時期的( )
A.工商食官制度
B.重農抑商政策
C.商業契約出現
D.國內關稅體系
注:契約精神:自由、平等、公平、誠實、守信、救濟等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2.核心突破:甲骨文★ ★
(1)性質:商朝文字
(2)意義:成為研究商朝社會重要資料;實證商朝歷史;了解商朝狀況、拓寬歷史研究視野、勘誤既往歷史認知、保護傳承中華文明、增進中華文化自信
(3)特點:與政治聯系緊密(神權與王權密切結合)
注:二重證據法及多元互證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2.核心突破:甲骨文★ ★
資料拓展:史料類型
(1)史料表現形式:
①文獻史料:以文字形式記錄的資料(官私史書、文書檔案、地方史、傳記譜牒、文集日記、野史筆記,書籍、文集、碑刻、摩崖、墓志、報刊、雜志、信件)
②實物史料: 歷史上人類活動遺留下來的各種物件(遺址、墓葬、出土的文物、錢幣、飾品、家具,近代的舊照片等)
③口述史料:口頭講述并被記錄下來的資料(神話、傳說、故事、史詩、俗諺、遺訓、民謠、采訪、回憶錄、對話錄、采訪記、座談錄音)
注:出土竹簡既屬于實物史料,又屬于文獻史料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2.核心突破:甲骨文★ ★
資料拓展:史料類型
(1)史料表現形式:
④民俗史料:保存在人們生活中的社會風俗、民間習慣、文化傳統等(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傳統舞蹈、婚禮喪葬習俗)
⑤圖像史料(繪畫、照片、古地圖、壁畫、巖畫、洞穴畫、插畫、宣傳畫、漫畫、木雕、磚雕)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2.核心突破:甲骨文★ ★
資料拓展:史料類型
(2)按史料信度分類
①一手史料: 原始資料,即歷史人物、事件、現象發生的那個時代留下來的材料,特別是當事人和目擊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對象的情況。
②二手史料:距離那個時代較遠的記錄、轉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間接反映了研究對象的情況。
注:一手史料價值并不一定高于二手史料,如《戊戌政變記》等;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2.核心突破:甲骨文★ ★
資料拓展:史料類型
(2)按史料信度分類
①有意史料:出于特定目的愿望,影響人們思想觀念
②無意史料:無意之間留存史料,無意左右時人觀念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2.核心突破:甲骨文★ ★
資料拓展:史料實證方法
①二重證據法:是把發掘的出土文物和史書的記載相互驗證。
②多重證據法:是在多學科知識鑒定史料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各種材料, 進行全方位的綜合研究。
③史料互證法:從不同的角度尋找證據證明。
④史料反證法:即舉出有利的反證,以判斷是非。
⑤以文證史法:是指以詩詞歌賦和筆記小說等文學作品作為史料來研究歷史和書寫歷史。
⑥跨學科研究法:運用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探討解決歷史問題。
⑦讀史證信法:閱讀史料和分析史料,發現歷史的真實。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試題:甲骨文★ ★
2022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普通高中畢業班聯合模擬
甲骨文中的“田”字,方框中縱橫交錯的筆劃不定,有些還在方框外又凸出幾塊方格田;而金文中則-律作田字格,與今天使用的田字沒有區別。這一變化源于( )
A.土地井田制度瓦解
B.農業生產顯著進步
C.國家統一局面出現
D.文字使用頻率提高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試題:甲骨文★ ★
2024河北滄州高三總復習監測
商代甲骨文中有許多卜辭是君主過問是否“受年(獲得豐收)”,還有很多卜向是否“有雨”。卜辭中所見農作物有黍,稷;粟,麥,稻等諸多品種。上古時代的主要翻土農具耒、 耜,在卜辭中也一再出現。據此可知,商代( )
A.君主擁有絕對權力
B.農事具有重要政治意義
C.小農經濟獲得發展
D.糧食作物種植區域擴大
球中歷史組
二.商朝(前1600-前1046年)
3.典型試題:甲骨文★ ★
2024安徽A10聯盟高三4月檢測
隨著殷王朝逐步把其它部族置于自己的支配之下,殷王朝也會祭祀其它部族祭祀的神靈,甚至有些本是異族之神,也被殷人作為自己的先公而列入祀譜。據考證,甲骨卜辭中出現的“河”等神靈,就是殷以外的其它族民祭祀的神。這主要用來說明殷商時期( )
A.宗教信仰體系不斷完善
B.以祭祀為統合族群的工具
C.統一的文化心理形成
D.通過內外服制以擴大疆域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1.整體感知
重大史事:武王分封、國人暴動、共和行政、西周滅亡
政治制度:宗法制度、分封制度、禮樂制度、世官制度
經濟制度:井田制度、工商食官
賦稅制度:貢賦制度
德治思想:敬天保民
文藝成就:宮廷舞蹈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2.核心突破:分封制:權力分配制度★ ★ ★ ★
(1)性質:地方行政制度
(2)淵源:商朝內外服制
(3)目的:封建親戚,以藩屏周(鞏固西周統治)
(4)對象:王族、功臣、先代貴族(圣王后裔和殷商后裔)
(5)依據:血緣為主,兼具政治因素
(6)內容:授土授民
(7)權利:世襲統治;內部分封 ;建立武裝;
設置官員;征派賦稅;土地人民
(8)義務:服從命令;隨從作戰;朝覲述職;
鎮守疆土;軍賦力役;定期納貢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2.核心突破:分封制:權力分配制度★ ★ ★ ★
(9)特點:
①分封對象——對象多元,以同姓親族為主
②分布地區——集中于黃河中下游,同姓貴族多分布于戰略要地
③縱向聯系——明確天子權力與諸侯義務,加強中央與地方聯系
④橫向聯系——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加強諸侯國橫向之間的聯系
⑤內部層級——對內再分封,等級森嚴
⑥周王地位——天下共主,眾星拱月
⑦分封原則——相互交錯,相互監督
⑧諸侯權力——獨立性強,權力較大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2.核心突破:分封制:權力分配制度★ ★ ★ ★
(10)評價:
①穩定統治秩序,鞏固周朝統治
②開發邊疆地區,促進經濟交流
③促進民族融合,形成文化認同(天下一家觀念;傳播禮樂文明)
④打破方國聯盟,政權走向緊密
⑤成為姓氏起源,成為各省簡稱
⑥有較大獨立性,易成割據勢力(消極影響)
(11)后世:
①漢初:行郡國并行制,后來導致“七國之亂”
②西晉:分封宗族為王,后來導致“八王之亂”
③明朝:分封諸子為王,后來導致“靖難之役”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2.核心突破:分封制:權力分配制度★ ★ ★ ★
內服外服制 分封制
王畿內外關系 松散聯盟關系 嚴格君臣關系
方國封國產生 諸侯承認天子 天子封立諸侯
方國封國義務 定期納貢、奉命征伐 服從命令、鎮守疆土、交納貢賦、隨從作戰、朝覲述職
血緣政治內涵 不同家族統治天下 唯一家族統一天下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分封制★ ★ ★ ★
2024河北三模
西周盟誓的種類,包括建周過程中的戰爭動員盟誓、西周早期的分封冊命盟誓和西周中晚期的訴訟判決盟誓等。此外,西周盟誓還形成了-套嚴格而復雜的程序,逐漸系統化、制度化。由此可見,西周的盟誓( )
A.促進了宗法分封的形成
B.利于鞏固和擴大周王朝的統治基礎
C.確保了政治秩序的穩定
D.一定程度推動了中央集權制的完善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分封制★ ★ ★ ★
2024安徽皖北五校聯考
歷史上西周和西漢都曾經實行過分封,西周是將土地和人民分封給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讓他們到各地區建立諸侯國以拱衛王室。西漢初年,則是先分封異姓王而后分封同姓王到各地做諸侯。由此可見,兩者的分封都( )
A.鞏固了中央集權
B.維護了封建統治
C.加強了君主專制
D.強化了血緣關系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分封制★ ★ ★ ★
2024廣東惠州高3調研
西周初年,周王朝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衛,鎮撫殷遺民;封周公之子伯禽于魯、開國元勛太公望于齊,作為周王朝控制東方的重鎮;封成王之弟唐叔于晉,與居于附近的戎狄部落周旋。據此可知,分封制( )
A.建立中央對地方的直接統治
B.具有移民駐防的作用
C.緩和了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
D.形成森嚴的等級結構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分封制★ ★ ★ ★
2024江西南昌三模
周初分封諸侯,被封者率本族族人到達封地后,首先要建立一個軍事據點即“國”,“國”以外廣大田土則稱為“野”。國人是周部族為主體的統治部族成員,野人主要是被征服地區的傳統居民。這種治理模式( )
A.加劇了地方的沖突
B.促進了民族認同
C.鞏固了西周的統治
D.維系了專制集權
注:國野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尊重野人生活方式;鏈接民族關系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分封制★ ★ ★ ★
2020四川綿陽三模
西周前期,“王臣 ”主要為周王所有,平時在國都附近活動。西周晚期,“王臣 ”變得前所未有的擴大,整個周王朝除周王以外的人都應當屬于“王臣”的范疇。王臣內涵的擴大表明( )
A.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增強
B.天下共主理念日益凸顯
C.貴族世襲特權地位受沖擊
D.周天子的權力得到強化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分封制★ ★ ★ ★
2024山東日照二模
周滅商之后,武王“封商紂子祿父殷之余民”, 又褒封神農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帝堯之后于薊,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杞”,后又“以微子開(帝紂之庶兄)代殷后,國于宋”。西周褒封古帝王后代和夏商宗室后裔的深層用意是( )
A.強化血緣等級關系
B.建立貴族聯合統治
C.彰顯天下共主地位
D.安撫潛在敵對勢力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分封制★ ★ ★ ★
2024廣東深圳二模
西周在封邦建國的同時,也常常將諸侯的部分家族成員留守王畿輔佐周王。如周公長子就封于魯,周公次子-脈在王室累世任官。這種做法( )
A.實現了對諸侯國的有效控制
B.破壞了宗法等級秩序
C.兼顧了周王室和地方的發展
D.強化了中央集權制度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分封制★ ★ ★ ★
2024河北邯鄲二模
西周青銅器的出土范圍北起內蒙古、遼寧,南到湖南、江西、四川,東起山東半島,西到甘肅、寧夏,以陜西、河南最多。其中王臣鑄作的禮器占比很大。諸侯國的青銅器也有所發現,但多屬姬、姜兩姓的諸侯國。材料可用于說明,西周( )
A.諸侯挑戰王室權威
B.宗法分封逐步弱化
C.政治制度特點鮮明
D.政治經濟中心轉移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2.核心突破:宗法制★ ★ ★ ★
(1)含義:依據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遠近來分配政治權力、解決
財產繼承、協調家族關系、維護貴族特權、維系等級
秩序、 加強族長權威、鞏固西周統治以達到天下歸
宗政治制度。
(2)核心:嫡長子繼承制
(3)原則: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4)特點:嫡長子繼承制;等級森嚴;大宗小宗具有相對性;
以血緣關系分配政治權力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2.核心突破:宗法制:權力繼承制度★ ★ ★ ★
(5)影響:
①家國密切聯系,王權有所強化,維護貴族特權
②凝聚宗族力量,規范政治秩序,防止內部紛爭
③強調尊祖敬宗,重視宗廟社稷,影響民本思想
④強調家國同構,強化民族認同,鞏固國家統一
⑤注重家庭關系,提倡尊老愛幼,維護社會和諧
⑥等級觀念嚴重,傳宗接代思想,重男輕女思想
⑦導致家族本位,產生裙帶關系,任人唯親現象
⑧強調遠近尊卑,壓抑自主意識,平等權利受限
⑨思想守舊保守,重傳統輕變革,缺乏創新意識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2.核心突破:宗法制:權力繼承制度★ ★ ★ ★
(6)宗法觀念
由宗法制派生出來的宗族(家族)觀念,以“尊祖敬宗”“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為主要內容,強調“忠孝”及“親親尊尊,男女有別”的社會心理與人際關系,起源于父系氏族時代。
宗法
觀念
天下一家
忠孝同義
尊祖敬宗
男尊女卑
別子為祖,繼別為宗:支子為祖,繼承支子的為宗
尊老愛幼
家族本位
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故以孝事君則忠。——《孝經》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宗法制★ ★ ★ ★
2024河南三模
《左傳》記載:“凡諸侯之喪,異姓臨于外,同姓于宗廟,同宗于祖廟,同族于禰(亡父宗廟牌位)廟”,從異姓到同姓、再到同宗、同族,血緣關系由遠到近,強調了宗子(指大宗的嫡長子)的權威。由此可見,周代宗法制( )
A.維護了社會的長期穩定
B.形成了嚴格的等級秩序
C.強化了統治者專制統治
D.構建起和諧的祭祀體系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宗法制★ ★ ★ ★
2024內蒙古包頭三模
在西周中期的傭伯和其妻畢姬的墓葬中,畢姬墓隨葬有五鼎五簋,而傭伯墓隨葬了三鼎一簋。有學者認為,這主要緣于畢姬出身于周人之強宗畢氏,而傭伯因其少數民族士著的狄人身份成為周人的附庸。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 )
A.政治實力沖擊宗法制度
B.等級觀念阻礙民族融合
C.血緣與政治的結合緊密
D.女性社會地位得到提高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宗法制★ ★ ★ ★
2024四川德陽三模
西周時,卿大夫的家臣設置比較簡單,人數有限。春秋時期,卿大夫的家臣設置日趨完備,分工越來越細,其結果是家臣的數量不斷增多,甚至在魯襄公舉行射禮時,出現了“公臣不足,取于家臣”的現象。這說明( )
A.卿族勢力擅權日甚
B.禮樂觀念走向消亡
C.宗法秩序受到挑戰
D.官僚政治趨于成熟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宗法制★ ★ ★ ★
2024湖南長沙一中一模
根據《左傳·隱公傳》記載,春秋時期,魯國第十三任國君為惠公,他的妾為他生了個兒子叫息,后來惠公又娶了正妻,生了個兒子叫允。惠公薨時,允尚年少,無法獨立執政,就立息為國君,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息的王位來的不臺禮制,死后謚號稱為“隱公”。“隱公 ”的稱謂反映了( )
A.依據選賢任能確定王位繼承人
B.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被削弱
C.魯國保留了濃厚的宗法制傳統
D.治國理政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宗法制★ ★ ★ ★
2024四川蓉城名校聯盟高三聯考
敬畏天地,崇拜祖先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商人的信仰主要是“敬天”, 到了周代,祭天和祭祖成了同樣重要的“國之大事”。這一變化主要是因為( )
A.天下為家的出現
B.禮樂制度的形成
C.宗法制度的實行
D.民族融合的發展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宗法制★ ★ ★ ★
2024陜西安康商洛、榆林二模
西周中后期,周宣王不顧大臣的反對立魯武公次子戲為儲君。魯武公死后,戲即位為魯懿公,后來魯人殺懿公而立武公長子括之子伯御。伯御因未得到周宣王的承認而被周宣王所殺,伯御成為西周魯國唯一個沒有獲得王室謚號的國君。 這表明周宣王時期( )
A.嫡長子繼承制已被廢除
B.宗法制度遭到了破壞
C.尊卑等級秩序開始淡化
D.王權專制得到了強化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宗法制★ ★ ★ ★
2024湘豫名校高三11月一輪復習診斷考試
西周時期,諸侯只要執行周王室的命令,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就會在比功、協慮補災、結好、交福、贊喜等方面得到周王的關懷,表現突出的還會得到周王賞賜的財物珍寶。如果諸侯出現反叛行為,周王就會起兵討伐。由此可見,西周時期( )
A.宗法分封占主導地位
B.地方治理呈現理性化
C.貴族政治實現等級化
D.中央集權制趨于完善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宗法制★ ★ ★ ★
2024湖北部分學校10月聯考
孔子在六藝教育中,強調禮樂和射御結合。這在射禮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射禮根據禮射者社會地位的高低和活動性質的不同分為四個等級,即大射、賓射、燕射、鄉射,而且還制定了嚴格的程序、復雜的步驟和完備的規則。由此可見,先秦時期的射禮( )
A.滲透著宗法等級觀念
B.受到了古代民眾的歡迎
C.承載著強身健體意識
D.體現了孔子思想的精華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宗法制★ ★ ★ ★
2024江西穩定派10月調研
關于六親,歷代的說法不一。按《左傳》的說法,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婭;按《老子》的說法,指父子、兄弟、夫婦;按《漢書》的說法,則指父母、兄、弟、妻、子。這些說法主要體現了( )
A.宗法文化的影響
B.儒學的劃分標準
C.先秦的政治體制
D.秦漢的文明進程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2.核心突破:禮樂制:權力認同制度★ ★ ★ ★
(1)依據貴族身份等級而設置的維護貴族等級秩序和達到天下
歸心、上下相同目的,在禮器使用、音樂、舞蹈等方面作不
同規定的政治制度
(2)場合:祭祀、喪葬、婚嫁等政治私人活動
(3)規定:不同等級行不同禮儀
(4)影響:維護等級制度;穩定統治秩序;規范世人行為;
承擔教化職責;和諧社會關系;形成禮樂文明;
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天子八佾,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士二佾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禮樂制★ ★ ★ ★
2024江蘇南通三模
西周后期,各銅器作坊為了滿足貴族們對大量成套青銅禮器的需求,將產品集中到鼎和編鐘等不多的器類上,并簡化了青銅器的鑄造工藝流程。此時的作坊生產反映出( )
A.青銅鑄造技術衰落
B.貴族等級分封制解體
C.禮樂制度得到發展
D.官府不再壟斷手工業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禮樂制★ ★ ★ ★
2024湖南高三模擬
西周時期,諸侯朝覲天子時需采用最高等級的玉禮器七寸璧琮作為信物,諸侯之間來往則只需要六寸玉禮器即可。諸侯和別國使者來往時,使者的玉禮器應比國君的爵位降一等。這表明,西周時期( )
A.王權與神權得到有效結合
B.官僚政治制度上下等級森嚴
C.宗法制基本原則遭到破壞
D.重視等級秩序的構建與維護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禮樂制★ ★ ★ ★
2024吉林長春三模
中國古代音樂一般包括言、商、角、徵、羽等五音。武王克商后,《周禮》規定音樂不用商音。西周晚期,青銅編鐘越來越多地用于娛樂活動,商音再次出現,并提高了音樂性能。這種變化體現了( )
A.社會變革的時代特征
B.青銅鑄造工藝的進步
C.自然尚美的現實需求
D.西周禮樂制度的完善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禮樂制★ ★ ★ ★
2024北京豐臺區二模
中國古代重視禮治。《周禮》 把禮分為五大類:“吉禮” 是有關祭祀之禮,“兇禮”是有關喪葬哀悼之禮,“軍禮”是與軍事行動有關的禮儀,“賓禮 ”是四夷諸侯朝覲君王的禮儀,“嘉禮” 是飲宴婚冠、節慶活動等方面的禮儀。此“五禮”( )
A.規范人們的行為并維護社會的穩定
B.主要針對王室日常生活而制定
C.體現中華民族革故鼎新的優秀傳統
D.使得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確立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禮樂制★ ★ ★ ★
2024海南海口二模
周人青銅器銘文內容中最有特色、最多見的是“頌揚”。西周中期以后的銘文中管大量出現臣下對君主的頌揚以及屬下對.上司的頌揚,多見于冊命賞賜。但后來,這種因冊命賞賜而發的頌揚逐漸消失。材料反映出周代( )
A.禮樂制度逐漸消亡
B.王權由強盛到衰落
C.青銅鑄造業的變遷
D.敬天保民思想丟失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禮樂制★ ★ ★ ★
2024四川巴中一模24
王國維先生指出:“周之制度典禮,實為道德而設”,“其旨則在納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團體,周公制作之本意,實在于此”。這表明( )
A.制禮作樂弱化了貴族政治色彩
B.制禮作樂促成了殷周文化轉型
C.禮樂制度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
D.禮樂制度弱化藏禮于器的傳統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禮樂制★ ★ ★ ★
2024安徽安慶二中高三質量檢測四
周代,禮樂制度將德和禮緊密聯系起來,每個人都被一套復雜的禮儀體系控制在文化系統之內,各安其位,做自己的事情,周天子則成為精神上的統治者。這說明,周代禮樂制度( )
A.奠定了分封制的基礎
B.加強了周天子的君主集權統治
C.促進了周文化的傳播
D.增強了天下一家的文化認同感
球中歷史組
三.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3.典型試題:禮樂制★ ★ ★ ★
2024廣東汕頭高三上期末
據《左傳》記述:“先君周公制周禮, 日:則(“禮”)以觀德,德以處事。” 春秋時期,“德”的內涵不再強調禮樂等級和對天子的服從,轉而強調對民的重視。戰國時期,“德”的內涵呈多元化發展,其中部分轉化為個體的道德。這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 )
A.宗法秩序逐漸破敗
B.儒家思想影響擴大
C.變法運動開始興起
D.統-之勢漸趨明朗
球中歷史組
四.夏商西周核心知識框架
1.西周三大政治制度關系
禮樂制
宗法制
分封制










血緣紐帶(里)
政治表現(表)
注:分封宗法禮樂制度作用具有共同點,要靈活運用,不必死記
硬背前面所講作用的相關知識。
球中歷史組
四.夏商西周核心知識框架
2.西周五大政治制度關系
井田制
經濟基礎
上層建筑
宗法制
禮樂制
分封制
世襲制
世官制
天下共主
家國同構等級森嚴
地方分權
貴族政治
球中歷史組
四.夏商西周核心知識框架
3.夏商周之變
(1)國家形態:部落聯盟→方國聯盟→天下共主
(2)王位繼承:兄終弟及→嫡長子繼承
(3)行政區劃:內外服制→分封制度
(4)耕作方式:刀耕火種→石器鋤耕→鐵犁牛耕
(5)關注對象:自然神靈→注重人事
球中歷史組
四.夏商西周核心知識框架
4.早期國家基本特征
(1)政治:血緣關系紐帶;神權與王權密切結合;
部族色彩濃厚;對地方控制逐漸加強;
政權族權結合;世襲制下的貴族政治;
尚未實現集權;地方管理具有松散性;
原始民主遺風;國家法律制度不健全。
(2)經濟:青銅鑄造發達;奴隸主土地國有制度;
實行集體勞作;政府強化工商業管控;
(3)文化:成熟文字體系
(4)思想:禮樂文明發達;從鬼神治國到敬天保民;
儒學淵源產生;盛行祖先崇拜;人文思想萌發
球中歷史組
四.夏商西周核心知識框架
5.夏商西周文明傳承
(1)文字嚴格:甲骨文、銘文成為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2)宗法觀念:分封思想后世有所體現;宗法觀念影響深遠;
(3)政治制度:最高統治集團權力逐漸強化,專制主義萌發
(4)國家治理:國家治理能力漸趨理性,德治法治影響后世
(5)民族關系:重視民族關系,多元一體中華文明格局延續
(6)科技成就:夏小正與天干地支,天文歷法凝聚人民智慧
(7)人文精神:人文意識破土而生,禮樂思想成為儒學土壤
(8)城市規劃:城市營建形成制度,城市功能分區影響后世
(9)經濟成就:契約關系產生,成為后世契約精神歷史淵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梓潼县| 元阳县| 建阳市| 海伦市| 阜康市| 通许县| 双牌县| 汕尾市| 邢台市| 鲜城| 青海省| 德令哈市| 青川县| 乌兰浩特市| 商城县| 高台县| 缙云县| 巩义市| 正安县| 美姑县| 万全县| 吕梁市| 明水县| 西藏| 桑日县| 曲沃县| 囊谦县| 镇平县| 绥芬河市| 神池县| 乌苏市| 天长市| 彭水| 鄂州市| 白朗县| 肥乡县| 乌鲁木齐县| 安吉县| 阳泉市| 衡水市| 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