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學年第一學期初三年級期中考試化學學科試卷(建議時間40分鐘 滿分50分)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7題,共20分)1-14每題只有1個正確選項,每題1分,共14分。1.愛心義賣活動在各學校開展,下列制作義賣品過程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編手鏈 B.剪窗花 C.燒火熬粥 D.榨甘蔗汁2.保存珍貴文物可用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該氣體的化學式為( )A. B. C. D.3.食堂里的下列飲品屬于溶液的是( )A.可樂 B.果粒橙 C.冰水 D.綠豆湯4.下列各國中和分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5.下列對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B.木炭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C.鎂帶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狀固體D.鐵絲在空氣中燃燒時,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6.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工具。下列表示兩個氮原子的是( )A.2N B. C. D.7.生機勃勃的地球離不開空氣,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稀有氣體可用于霓虹燈的制作 B.氧氣能支持燃燒,可用作火箭燃料C.排放是導致酸雨的原因之一 D.不屬于空氣污染物8.下列客觀事實對應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A.端午時節,粽葉飄香——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C.氧氣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燒——構成物質的分子相同,其化學性質相同D.水壺中的水燒開沸騰后,壺蓋被頂起——水分子同的間隔增大9.某學習小組制作的凈水器如圖,關于該凈水器的說法正確的是( )A.能把自來水變成純凈物 B.能除盡水中的可溶性雜質C.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 D.凈水時水最后流經小卵石10.關于1mol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A.含有1mol氫分子 B.水的摩爾質量為18C.氫、氧元素質量比為2:1 D.含16g氧元素11.根據下列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編號 A B C D實驗 方案實驗 目的 探究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探究二氧化碳是否與水發生反應 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12.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為化合反應B.乙一定是催化劑C.D.生成11g丁,需消耗20g甲13.拉瓦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某興趣小組利用氧氣傳感器來檢測足量紅磷燃燒過程中氧氣的含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a點時容器內氮氣體積分數為85%B.容器內物質總質量;b點>c點C.氧氣有剩余,說明物質燃燒時氧氣必須達到一定濃度D.此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分數為18%14.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其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A.水通電分解B.向硫酸銅粉末中不斷滴水C.向過氧化氫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錳制氧氣D.加熱一定量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15-17題每題有一到兩個正確選項,每題2分,共6分。15.下列有關化學概念的辨析中,合理的是( )A.均一、穩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B.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是單質D.元素存在形態發生改變的一定是化學變化16.水煤氣中的CO和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化學反應,該過程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乙中元素以游離態存在 B.反應前后分子個數不變C.甲與丁均為氧化物 D.參加反應的CO和的質量比為14:117.和相比,質量或微粒數大于的是( )A.1個分子的質量 B.1mol物質的質量C.1g物質所含的分子數 D.1g物質所含的原子數二、簡答題(共30分)18.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1)粗鹽提純的有關操作如圖所示。①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1) (填標號)。②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 。③本實驗在操作B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水的量,水加多了的后果 (3) 。④進行實驗時,會導致提純的精鹽產率偏高的不當操作可能是 (4) 。A.操作A中,沒有用玻璃棒攪拌B.操作B中,水加少了,氯化鈉沒有充分溶解C.操作C中,漏斗內液面高于濾紙邊緣(2)如下圖所示,利用紅磷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驗證質量守恒定律。①用紅熱的玻璃管引燃紅磷,其燃燒過程中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5)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6) 。②待紅磷熄滅后再次稱量,天平不再平衡,其原因可能是 (7) 。A.裝置漏氣 B.用橡膠塞塞緊錐形瓶速度太慢 C.紅磷太少19.實驗室制取氣體的部分裝置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裝置B中儀器a的名稱是 (8) 。(2)實驗室用裝置A制取氧氣,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9) 。(3)若用裝置F收集氧氣,進氣口為 (10) (填“b”或“c”)。檢驗該瓶中氧氣已收集滿的方法是 (11) (簡述實驗操作及現象)。(4)實驗室用鋅粒和稀硫酸溶液在常溫下反應制取氫氣。通常情況下,氫氣密度比空氣小,難溶于水,實驗室制取并收集氫氣可選擇的制取裝置組合是 (12) (填字母)。(5)某同學利用右圖所示裝置制備,選用分液漏斗代替長頸漏斗進行實驗的優點是 (13) 。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4) 。(6)興趣小組用圖甲所示裝置探究不同催化劑對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效果,取大小相同的新鮮土豆塊和新鮮豬肝塊作催化劑,分別加入10mL相同濃度的過氧化氫稀溶液后,用傳感器測量裝置中氣壓的變化,如圖乙中曲線a、b所示。①結合實驗和曲線a、b分析,兩種催化劑中催化效率更高的是 (15) 。②從曲線a、b的變化可以看出,過氧化氫分解的反應是 (16) (填“放熱”或“吸熱”)反應,加豬肝塊催化的過氧化氫完全反應所用的時間大約是 (17) s(填“30”“65”或“120”)。③曲線a、b最終達到相同的壓強,說明 (18) 。20.某?;瘜W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水的組成及變化的探究”實驗。【提出問題】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步驟一:制取一瓶氧氣 步驟二:干燥純凈的氫氣在這瓶氧氣中燃燒實驗1 實驗2 實驗3【設計并進行實驗】(1)實驗1(電解水法):按圖A進行電解水實驗,電解水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19) ,在a試管內產生的氣體為 (20) 。若電解2mol水,則產生 (21) g氧氣,其中含有 (22) 個氧原子。(2)實驗2(氫氣燃燒法):①在圖C帶尖嘴的導管口點燃純凈的氫氣,觀察到火焰呈 (23) 色。②你認為實驗2中氫氣燃燒實驗操作能否達到實驗目的,并說明理由 (24) 。【知識遷移】(3)實驗3:用實驗室3所示裝置還可以定量測定水的組成。(已知::裝置E中干燥劑足量,其作用是充分吸收水蒸氣)。D中固體物質在反應前后的質量差為,E中物質在反應前后的質量差為。①據此可計算出水中氫、氧原子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25) (用含、的式子表示,不要求化簡)。②若實驗中測得的H、O元素的質量比大于理論值,可能的原因是 (26) 。A.通入的氫氣沒有干燥 B.氧化銅沒有反應完 C.裝置D中玻璃管內有水冷凝③有同學認為該裝置存在缺陷,需要在c處連接一個裝有干燥劑的干燥管,你認為 (27) (填“有”或“無”)必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