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2023學年度九年級第二期中考試化學試卷(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8小題,每小題3分,共54分。)1、物質的下列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A.顏色、氣味 B.密度、硬度C.氧化性、可燃性 D.熔點、沸點2、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下列變化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 用水銀體溫計測量體溫 B. 服用堿性藥物治療胃酸過多C. 用糧食釀酒 D. 純牛奶變酸3、從試劑瓶中取用NaCl固體、AgNO3溶液,需要用到的器材是( )A.甲﹣①,乙﹣① B.甲﹣①,乙﹣② C.甲﹣②,乙﹣② D.甲﹣②,乙﹣①4、通過實驗,首先得出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科學家是( )A.拉瓦錫 B.道爾頓 C.門捷列夫 D.侯德榜5、下列選項中關于性質或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鐵在潮濕環境中易生銹 化學性質B. 酒精揮發 化學變化C. 氧氣用于急救病人 物理性質D. 木材燃燒 物理變化6、下列物質不是空氣成分的是( )A. 作保護氣的N2 B. 氣球填充氣He(氦氣)C. 醫療急救用的O2 D. 火箭新型推進劑H2(液氫)7、下列各組元素中,元素符號的第一個字母不相同的一組是( )A.錳、鈦 B.氬、金 C.鉛、鉑 D.氦、汞8、下列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A.潔凈的空氣 B.水泥砂漿 C.液氮 D.汽水9、運用分類法學習和研究化學物質,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物質屬于單質的是( )A.N2 B.KMnO4 C.KOH D.H2SO410、建立宏觀和微觀之間的聯系對學習化學十分重要。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A.品紅在水中擴散﹣﹣分子在不斷運動B.水蒸發由液態變成氣態﹣﹣水分子發生改變C.NO與NO2化學性質不同﹣﹣構成物質的分子不同D.10mL H2O與10mL C2H5OH混合后體積小于20mL﹣﹣分子間有間隔11、下列做法違背節水理念的是( )A.防止水龍頭滴漏 B.采用大水漫灌農作物C.使用節水器具 D.循環利用工業用水12、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微粒是原子的( )A.核內中子數 B.核內質子數C.最外層電子數 D.核外電子數13、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S+O2SO2,從這個化學方程式獲得的信息錯誤的是( )A.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 B.該反應的生成物中含有氧氣C.該反應的反應物是硫和氧氣 D.該反應發生所需要的條件是點燃14、在元素周期表中,“鋇”的信息如圖所示,圖中不能直接體現的信息是( )A. 中子數 B. 元素符號 C. 原子序數 D. 相對原子質量15、關于2H2+O22H2O的讀法不正確的是( )A.氫氣與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水B.每2個氫分子與1個氧分子完全反應,生成2個水分子C.常溫下,每2體積的氧氣與l體積的氧氣完全反應,生成2體積的水D.每4份質量的氧氣與32份質量的氧氣完全反應,生成36份質量的水1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紅磷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B.木炭燃燒后生成黑色固體C.硫燃燒后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D.鐵絲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劇烈燃燒17、如圖為某元素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17 B.在該結構示意圖中x=7C.該元素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得到電子 D.該元素為硫,是一種非金屬元素18、下列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部分操作示意圖中,正確的是( )A.檢查裝置氣密性 B.加熱立即收集 C.收滿后移出集氣瓶 D.結束時停止加熱填空題(本題共4小題,每空2分,共38分。)19、下列是關于酒精的文字敘述:①酒精是一種無色、透明、具有特殊氣味的液體;②易揮發;③能與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多種物質;④易燃燒;⑤常被用作酒精燈和內燃機的燃料,是一種綠色能源;⑥當點燃酒精燈時,酒精在燈芯上汽化;⑦酒精在燈芯燃燒時邊汽化邊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1)酒精的物理性質有_______________(填序號,下同);(2)酒精的化學性質有_______________;(3)酒精發生的物理變化有_______________;(4)酒精發生的化學變化有_______________;(5)描述酒精用途的是_______________;20、用適當的元素符號或元素符號與數字的組合填空:(1)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____;(2)2個氮原子________;21、探秘火星上的化學物質2021年5月15日,我國自主研制的天問一號搭載祝融號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研究表明,火星上有大氣,但總量很小,密度只有地球空氣的1%左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年平均氣溫﹣55℃,冬季最低至﹣133℃,夏季最高至27℃。火星地表沒有發現水,但地表下發現有水冰的痕跡,并有大量干冰。土壤及巖石中含有的無機鹽跟地球相似,表層土壤主要為氧化鐵。到目前為止,火星上還沒有發現生命跡象。(1)下表是火星大氣及土壤的部分成分。請你完善下表信息:成分 二氧化碳 氮氣 氬氣 氧氣 水蒸氣構成微粒 (寫符號)體積分數 95.3% 2.7% 1.6% 0.15% 0.03%22、右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的操作是:將導管放入水中,用手緊握集氣瓶,若______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2)實驗過程中,燃燒匙內盛放的紅磷要過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燃燒匙中的紅磷_____(填能或不能)用硫代替.(3)冷卻后,松開止水夾,你觀察到的現象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粗略證明:空氣中的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4)瓶內剩余的氣體主要是氮氣,由該實驗可得出氮氣 (填“易”或“難”)溶于水和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與磷反應的結論。(5)某同學實驗時測得氧氣的含量少于1/5,你認為實驗失敗最可能的原因是 。三、分析與計算(1小題,共8分)23、在實驗室中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會生成有毒的SO2氣體。(1)為防止造成污染,進行實驗時,可在集氣瓶里預先放少量的 吸收SO2。(2)0.5g硫粉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理論上可生成SO2的質量是多少?(請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解析試卷(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8小題,每小題3分,共54分。)1、物質的下列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A.顏色、氣味 B.密度、硬度C.氧化性、可燃性 D.熔點、沸點【答案】C【解析】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叫物理性質,必須由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性質叫化學性質。顏色、氣味、密度、硬度 、熔點、沸點都是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的性質;是物理性質,氧化性、可燃性都是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是化學性質。故選C。2、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下列變化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 用水銀體溫計測量體溫 B. 服用堿性藥物治療胃酸過多C. 用糧食釀酒 D. 純牛奶變酸【答案】A【解析】A、用水銀體溫計測量體溫,只是物質形狀的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B、服用堿性藥物治療胃酸過多,酸和堿發生中和反應,有生成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C、用糧食釀酒生成了酒精,有生成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D、純牛奶變酸生成了酸性物質,有生成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選A。3、從試劑瓶中取用NaCl固體、AgNO3溶液,需要用到的器材是( )A.甲﹣①,乙﹣① B.甲﹣①,乙﹣② C.甲﹣②,乙﹣② D.甲﹣②,乙﹣①【答案】D【解析】從試劑瓶中取用NaCl固體,可使用藥匙;從試劑瓶中取用AgNO3溶液,可使用膠頭滴管。故需要用到的器材是甲﹣②,乙﹣①。故選D。4、通過實驗,首先得出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科學家是( )A.拉瓦錫 B.道爾頓 C.門捷列夫 D.侯德榜【答案】A【解析】A、拉瓦錫是近代化學的奠基人之一,后人稱拉瓦錫為近代化學之父,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最早提出空氣由氮氣和氧氣組成,故正確;B、道爾頓被稱為現代原子之父,對構成物質的微粒有著特殊的貢獻,故錯誤;C、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沒能得到空氣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結論,故錯誤;D、侯德榜創立的侯氏制堿法,對我國的制堿工業做出了貢獻,故錯誤。故選A。5、下列選項中關于性質或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鐵在潮濕環境中易生銹 化學性質B. 酒精揮發 化學變化C. 氧氣用于急救病人 物理性質D. 木材燃燒 物理變化【答案】A【解析】A、貼在潮濕的環境中易生銹,是發生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化學性質,說法正確;B、酒精揮發,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說法錯誤;C、氧氣用于急救病人,屬于氧氣的用途,說法錯誤;D、木材燃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說法錯誤;答案:A。6、下列物質不是空氣成分的是( )A. 作保護氣的N2 B. 氣球填充氣He(氦氣)C. 醫療急救用的O2 D. 火箭新型推進劑H2(液氫)【答案】D【解析】空氣中各成分及體積分數為: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氦、氖和氪等):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氣和雜質:0.03%;氫氣不是空氣的成分,故選D。7、下列各組元素中,元素符號的第一個字母不相同的一組是( )A.錳、鈦 B.氬、金 C.鉛、鉑 D.氦、汞【答案】A【解析】A、錳:Mn,鈦:Ti,第一個字母不相同,故A正確;B、氬:Ar,金:Au,第一個字母相同,故B錯;C、鉛:Pb,鉑:Pt,第一個字母相同,故C錯;D、氦:He,汞:Hg,第一個字母相同,故D錯。故選A。8、下列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A.潔凈的空氣 B.水泥砂漿 C.液氮 D.汽水【答案】C【解析】A、潔凈的空氣中也有氧氣、氮氣等,屬于混合物;故選項錯誤;B、水泥砂漿屬于混合物;故選項錯誤;C、液氮是一種物質,屬于純凈物;故選項正確;D、汽水中有碳酸、水等,屬于混合物;故選項錯誤;故選:C。9、運用分類法學習和研究化學物質,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物質屬于單質的是( )A.N2 B.KMnO4 C.KOH D.H2SO4【答案】A【解答】A、N2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故選項正確;B、KMnO4是由三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故選項錯誤;C、KOH由三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故選項錯誤;D、H2SO4由三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故選項錯誤。故選:A。10、建立宏觀和微觀之間的聯系對學習化學十分重要。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A.品紅在水中擴散﹣﹣分子在不斷運動B.水蒸發由液態變成氣態﹣﹣水分子發生改變C.NO與NO2化學性質不同﹣﹣構成物質的分子不同D.10mL H2O與10mL C2H5OH混合后體積小于20mL﹣﹣分子間有間隔【答案】B【解析】A、品紅在水中擴散,是因為品紅分子是在不斷的運動的,運動到水分子中間去了,故選項解釋正確。B、水蒸發由液態變成氣態,是因為水分子間的間隔發生了改變,故選項解釋錯誤。C、NO與NO2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它們分子的構成不同,不同種的分子化學性質不同,故選項解釋正確。D、10mL H2O與10mL C2H5OH混合后體積小于20mL,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會互相占據分子之間的間隔,故選項解釋正確。故選:B。11、下列做法違背節水理念的是( )A.防止水龍頭滴漏 B.采用大水漫灌農作物C.使用節水器具 D.循環利用工業用水【答案】B【解析】A、防止水龍頭滴漏,節約用水保護了水資源,不符合題意;B、采用大水漫灌農作物,不利于節約用水,符合題意;C、推廣使用節水器具,有利于保護水資源,不符合題意;D、將工業冷卻用水循環利用,可以節約用水,不符合題意。故選B。12、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微粒是原子的( )A.核內中子數 B.核內質子數C.最外層電子數 D.核外電子數【答案】C【解析】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微粒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故選C。13、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S+O2SO2,從這個化學方程式獲得的信息錯誤的是( )A.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 B.該反應的生成物中含有氧氣C.該反應的反應物是硫和氧氣 D.該反應發生所需要的條件是點燃【答案】B【解析】A、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正確;B、該反應的生成物中含有氧元素,錯誤;C、該反應的反應物是硫和氧氣,正確;D、該反應發生所需要的條件是點燃,正確。故選B。14、在元素周期表中,“鋇”的信息如圖所示,圖中不能直接體現的信息是( )A. 中子數 B. 元素符號 C. 原子序數 D. 相對原子質量【答案】A【解析】元素周期表小方格左上方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右上方表示元素符號,下方表示相對原子質量,不能直接體現的信息是中子數,故填:A。15、關于2H2+O22H2O的讀法不正確的是( )A.氫氣與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水B.每2個氫分子與1個氧分子完全反應,生成2個水分子C.常溫下,每2體積的氧氣與l體積的氧氣完全反應,生成2體積的水D.每4份質量的氧氣與32份質量的氧氣完全反應,生成36份質量的水【答案】C【解析】A、由2H2+O2 2H2O可知,氫氣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水,正確;B、由2H2+O2 2H2O可知,每2個氫分子和1個氧分子在點燃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2個水分子.正確;C、由2H2+O2 2H2O可知,每1體積的氧氣與2體積的氧氣完全反應,但是由于水常溫下問液體,所以沒法談體積,錯誤;D、由2H2+O2 2H2O可知:每4份質量的氫氣跟32份質量的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完全反應生成36份質量的水.故選項正確。故選C。1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紅磷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B.木炭燃燒后生成黑色固體C.硫燃燒后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D.鐵絲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劇烈燃燒【答案】C【解析】A、紅磷在氧氣、空氣中中均能燃燒,錯誤;B、木炭燃燒后生成氣體,錯誤;C、硫燃燒后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正確;D、鐵絲沒有引燃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不能燃燒,錯誤;故選:C。17、如圖為某元素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17 B.在該結構示意圖中x=7C.該元素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得到電子 D.該元素為硫,是一種非金屬元素【答案】D【解析】A、由某原子結構示意圖為可以看出:圓圈內的數字是17,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17,故選項說法正確。B、當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原子,在該結構示意圖中x=7,x=17﹣2﹣8=7,故選項說法正確。C、最外層電子數是7,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1個電子而形成陰離子,故選項說法正確。D、圓圈內的數字是17,為氯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18、下列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部分操作示意圖中,正確的是( )A.檢查裝置氣密性 B.加熱立即收集 C.收滿后移出集氣瓶 D.結束時停止加熱【答案】A【解析】A中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連接裝置,將導管一端插入水槽液面以下,雙手握住試管,若有氣泡冒出,則裝置氣密性良好,A正確;B中剛加熱時排出的氣體很大一部分是試管和導管中的空氣,固加熱后不能立即收集氣體,應等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再開始收集,故B錯;C中因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故收集滿氧氣后應在水槽中將玻璃片蓋好再和集氣瓶一同取出水面,故C錯;D中實驗結束應先將導管從水槽中取出中再移去酒精燈,防止水倒吸引起試管炸裂,故D錯。二、填空題(本題共4小題,每空2分,共36分。)19、下列是關于酒精的文字敘述:①酒精是一種無色、透明、具有特殊氣味的液體;②易揮發;③能與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多種物質;④易燃燒;⑤常被用作酒精燈和內燃機的燃料,是一種綠色能源;⑥當點燃酒精燈時,酒精在燈芯上汽化;⑦酒精在燈芯燃燒時邊汽化邊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1)酒精的物理性質有_______________(填序號,下同);(2)酒精的化學性質有_______________;(3)酒精發生的物理變化有_______________;(4)酒精發生的化學變化有_______________;(5)描述酒精用途的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②③ (2)④ (3)⑥ (4)⑦ (5)⑤【解析】本題需把握好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在于是否有新物質生成,物理性質是指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包括:顏色、狀態、氣味、密度、硬度、溶解性、揮發性等,化學性質是指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所以無色、透明、有特殊氣味的液體,易揮發,能與水以任意比互溶,都屬于酒精的物理性質;酒精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屬于化學變化,所以酒精易燃燒屬于化學性質。20、用適當的元素符號或元素符號與數字的組合填空:(1)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____;(2)2個氮原子________;【答案】 (1). A1;(2). 2N;【解析】(1)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鋁,符號為A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故2個氮原子表示為:2N;21、探秘火星上的化學物質2021年5月15日,我國自主研制的天問一號搭載祝融號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研究表明,火星上有大氣,但總量很小,密度只有地球空氣的1%左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年平均氣溫﹣55℃,冬季最低至﹣133℃,夏季最高至27℃。火星地表沒有發現水,但地表下發現有水冰的痕跡,并有大量干冰。土壤及巖石中含有的無機鹽跟地球相似,表層土壤主要為氧化鐵。到目前為止,火星上還沒有發現生命跡象。(1)下表是火星大氣及土壤的部分成分。請你完善下表信息:成分 二氧化碳 氮氣 氬氣 氧氣 水蒸氣構成微粒 (寫符號)體積分數 95.3% 2.7% 1.6% 0.15% 0.03%【答案】(1)CO2;N2;Ar;O2;H2O;【解析】(1)下表是火星大氣及土壤的部分成分。請你完善下表信息:成分 二氧化碳 氮氣 氬氣 氧氣 水蒸氣構成微粒 (寫符號) CO2 N2 Ar O2 H2O體積分數 95.3% 2.7% 1.6% 0.15% 0.03%22、右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的操作是:將導管放入水中,用手緊握集氣瓶,若______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2)實驗過程中,燃燒匙內盛放的紅磷要過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燃燒匙中的紅磷_____(填能或不能)用硫代替.(3)冷卻后,松開止水夾,你觀察到的現象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粗略證明:空氣中的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4)瓶內剩余的氣體主要是氮氣,由該實驗可得出氮氣 (填“易”或“難”)溶于水和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與磷反應的結論。(5)某同學實驗時測得氧氣的含量少于1/5,你認為實驗失敗最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1)燒杯中的導管口產生氣泡;(2)使集氣瓶內空氣中的氧氣耗盡;不能;(3)燒杯中的水順著導管進入集氣瓶,集氣瓶水面上升約1/5 ;(4)難;不能;(5)紅磷量不足;裝置氣密性不好(寫出一點即可)。【解析】(1)瓶內氣體受熱膨脹,若裝置不漏氣,氣體則沿導管從導管口冒出。故填:燒杯中的導管口產生氣泡(2)該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的目的是使集氣瓶內空氣中的氧氣耗盡;硫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是氣體。故填:使集氣瓶內空氣中的氧氣耗盡;不能;(3)該實驗中紅磷燃燒會將約1/5的氧氣消耗,瓶內氣體體積減小,壓強變小,水回流到集氣瓶內,約占瓶內空氣體積的1/5;故填:燒杯中的水順著導管進入集氣瓶,集氣瓶水面上升約1/5 ;(4)集氣瓶水面上升約1/5 ,故只是氧氣減少,二氮氣沒有減少,故氮氣沒有溶于水,并且也沒有與磷反應,故填:難;不能;(5)實驗完畢,若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不到集氣瓶中原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紅磷量不足、裝置氣密性不好、未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紅磷中含有能燃燒生成其他氣體的雜質。故填:紅磷量不足;裝置氣密性不好(寫出一點即可);三、分析與計算(1小題,共8分)23、在實驗室中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會生成有毒的SO2氣體。(1)為防止造成污染,進行實驗時,可在集氣瓶里預先放少量的 吸收SO2。(2)0.5g硫粉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理論上可生成SO2的質量是多少?(請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答案】(1)水;(2)1g。【解答】解:(1)二氧化硫有毒,易溶于水,為防止造成污染,進行實驗時,可在集氣瓶里預先放少量的水吸收二氧化硫;(2)設理論上可生成二氧化硫的質量為x。S+O2SO232 640.5g xx=1g答:理論上可生成二氧化硫的質量為1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