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七章溶液復習題(含解析)2024-2025學年科粵版(2024)九年級化學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七章溶液復習題(含解析)2024-2025學年科粵版(2024)九年級化學下冊

資源簡介

第七章溶液復習題
一、選擇題
1.下面是四位同學在小組學習群中的交流記錄。其中錯誤的是
A.小云:氯化鈉的飽和溶液還可以溶解一定量的高錳酸鉀
B.小丁: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一定大于不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C.小麗:具有均一性、穩定性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D.小凱:利用洗潔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2.下列對教材中相關實驗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電解水實驗說明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B.帶火星的木條一定能在含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復燃
C.NaOH溶于水實驗說明有的化學物質溶解時還放出熱量
D.因為蠟燭燃燒生成CO2和H2O,所以蠟燭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3.如圖所示:裝置氣密性良好,廣口瓶內裝有某種固體,向其中滴加某種液體后u型管內液面a低于b,符合上述實驗現象的一組試劑是
A.氫氧化鈉和水 B.氯化鈉和水 C.硝酸銨和水 D.蔗糖和水
4.“侯氏制堿法”生產純堿的主要反應是:。如圖是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NH4Cl 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20℃,NaHCO3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9.6%
C.60℃,分別將等質量的NaCl和NH4Cl配成飽和溶液,需要溶劑的質量:NaClD.NH4Cl固體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用降溫結晶法提純NH4Cl
5.如圖是硝酸鉀和氯化鉀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硝酸鉀和氯化鉀的溶解度相等
B.氯化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C.將t1℃時的硝酸鉀飽和溶液升溫至t2℃,溶質質量分數不變
D.t2℃時,硝酸鉀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11:10
6.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錯誤的是
A.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中的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
C.對于同種溶質的溶液來說,在相同條件下,飽和溶液比不飽和溶液濃
D.用汽油和洗滌劑分別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兩者去污原理相同
7.一杯50℃氯化鈉溶液發生如圖所示的變化,不計乙溶液變成丙溶液過程中水分蒸發,則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甲溶液可能是50℃時的氯化鈉飽和溶液
B.乙溶液一定是50℃時的氯化鈉飽和溶液
C.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最高
D.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最高
8.如圖是四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60℃時,將50g氯酸鉀的飽和溶液稀釋到10%,需加水的質量是50g
B.80℃時氯化鈉和氯酸鉀兩種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
C.90℃時,等質量的四種物質配制成飽和溶液時所需水的質量由大到小的是:NaClO3>KCl>NaCl>KClO3
D.NaClO3中混有少量雜質KCl,可采用蒸發結晶的方法去除雜質
9.推理是化學學習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CO2使石灰水變渾濁是化學變化,所以升溫使石灰水變渾濁也是化學變化
B.燃燒都伴有發光、放熱現象,所以有發光、放熱現象的一定是燃燒
C.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所以混合物一定溶液
D.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所以質子數相同的原子一定屬于同種元素
10.已知20℃時 CuSO4的溶解度為32g。20℃時,取一定質量某CuSO4溶液于燒杯中,按下圖進行實驗(整個過程中忽略溶劑損失),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為甲<丙<丁 B.丁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C.丙中溶質與溶液的質量比為8:33 D.硫酸銅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二、科學探究題
11.某化學興趣小組探究硝酸銨、氯化鈣、氯化鈉三種物質溶于水過程中的熱量變化。
【藥品器材】水、硝酸銨、氯化鈣、氯化鈉;燒杯、藥匙、玻璃棒、量筒、溫度計等。
【實驗探究】三種物質各取1藥匙于燒杯分別溶于水,另還有一個燒杯只加水,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并記錄有關數據如下:
實驗 水的體積 所加物質 測量液體溫度(℃)
實驗1 50 mL 硝酸銨 15
實驗2 50 mL 氯化鈣 28
實驗3 X 氯化鈉 21
實驗4 50 mL 無 22
【數據分析】
(1)表中X為 mL。
(2)比較實驗2與實驗4,可獲得的結論是 。
(3)如果要生產一種“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種物質中最合適的是 。
【反思評價】
(4)經討論認為本實驗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 (可多選)。
A 實驗操作過程沒有采取較為嚴格的保溫措施
B 加入物質的質量可能不相等
C 加入物質的種類不一樣
12.海水“曬鹽”得到的粗鹽,往往含有可溶性雜質和不溶性雜質,必須對其分離和提純,才能用于工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實驗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實驗室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請你參與他們的活動:
探究一: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
(1)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粗鹽提純實驗,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
①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②蒸發時需要用到的下列儀器有 (填序號)。
③下列關于該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A.操作①利用了氯化鈉易溶于水的性質
B.操作③采用了蒸發溶劑的方法得到精鹽
C.若濾紙破損,精鹽的產率偏低
D.①和③中玻璃棒的作用相同
E.③中等蒸發皿中液體完全蒸干再停止加熱
(2)探究二:除去粗鹽中可溶性雜質
除去難溶性雜質的粗鹽樣品中還含有少量的CaCl2、MgCl2和Na2SO4。為了得到較純凈的食鹽晶體,同學們設計如下實驗方案:
①實驗中加入過量Na2CO3的目的是 ,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寫一個即可)
②操作b所得濾渣的成分是 (用化學式表示)。
③若實驗過程中不考慮損耗,最終得到的NaCl固體的質量將 (填“大于”“小于”“等于”) 原精鹽中NaCl固體的質量。
三、填空與簡答
13.過氧乙酸是一種消毒劑.在2003年抗擊“非典”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某醫療小組分隊用溶質質量分數為0.5%的過氧乙酸溶液對環境進行消毒.
(1)過氧乙酸的化學式為C2H4O3.過氧乙酸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填最簡單整數比).
(2)要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0.5%的過氧乙酸溶液600kg.需要溶質質量分數為15%的過氧乙酸溶液 kg.
(3)配制的主要步驟是計算、量取、
14.如圖為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據圖回答:
(1)將t2℃時三種物質等質量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到0℃時,析出溶質最多的是 。
(2)20℃時,將30 g A物質放入50 g水中,充分攪拌,所得溶液的質量是 g。
(3)若將t1℃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升溫到t2℃時,則三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15.如圖為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據圖回答:
(1)丙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t1℃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的大小關系是 。
(3)t2℃時,將40g甲固體放入50g水中,充分攪拌,所得溶液的質量是 g。
(4)將t3℃時等質量的甲、丙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所得溶液的質量關系是:甲 丙(填“>”、“<”或“=”)。
(5)當甲物質中含有少量乙物質時,提純甲物質所采用的方法是 。
16.溶液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
(1)我們常用含次氯酸鈉的“84”消毒液定期對教室消毒,
①配制2000g質量分數為0.05%的消毒液,需要質量分數為10%的“84”消毒液 g。完成稀釋的主要操作步驟是:計算、量取、 。
②醫用酒精與次氯酸鈉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二者混合后能發生復雜的化學反應,其中一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則X的化學式為 。
(2)下表是氯化鉀和次氯酸鈉兩種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溫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氯化鉀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次氯酸鈉 22.7 26.7 34.8 50.0 52.4 56.5
①0℃時,100g水里最多溶解 g氯化鉀。
②30℃時,將30g次氯酸鈉加入到裝有50g水的燒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質量是 g、將此溶液恒溫蒸發10g水,燒杯中固體的質量為 g。
③50℃時,將氯化鉀和次氯酸鈉的飽和溶液各100g分別降溫至10℃,兩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大小關系是:氯化鉀 次氯酸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7.根據圖中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
(1)P點的含義: 。
(2)t2℃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3)在t2℃時、向盛有15g甲物質的燒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為 (選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質量為 g。
(4)若甲物質中混有少量乙物質,最好采用 (選填“降溫結晶”或“蒸發結晶”)的方法提純甲。
(5)t1℃時,將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同時升溫至t2℃,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
18.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物質之一。請回答下列與水有關的問題:
(1)在一些干旱地區,農業上常采用噴灌、滴灌的優點是 。
(2)魚類可以在水中呼吸,是因為水中溶解有少量的 。在運輸魚的過程中,可以在水中加入過氧化鈣(CaO2)作為制氧劑,它與水反應同時生成氫氧化鈣和氧氣,請寫出過氧化鈣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茶杯內的紗網能將茶葉和茶水分離,該設計的化學原理是 (填一種化學實驗操作名稱),該操作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
(4)如圖為實驗室制取蒸餾水的裝置示意圖,實驗時,A中除加入少量水外,還需要加入少量的 ,其作用是 。
19.碳酸鈉和氯化鈉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
(1)t2℃碳酸鈉的溶解度為 。
(2)若將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除了增加溶質外),最好采用 方法。
(3)t2℃將140g飽和的碳酸鈉溶液稀釋成10%的碳酸鈉溶液需要加水 克。
20.水和溶液在生產、生活及實驗室中有著重要作用。
(1)實驗室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 ,水的體積為 。
(2)實驗室用濃硫酸(溶質質量分數為98%、密度是1.84g mL﹣1)配制稀硫酸時,需要用到水。其主要步驟有:計算、混勻、冷卻至室溫、裝入試劑瓶并貼好標簽。若要配制10%的稀硫酸200g,還需加水的體積是 (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試卷第1頁,共3頁
試卷第1頁,共3頁
參考答案:
1.C
【詳解】A、氯化鈉的飽和溶液該溫度下不能繼續溶解氯化鈉,可以溶解一定量的高錳酸鉀,說法正確;
B、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同一種溶質的水溶液,在同溫下,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大于不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所以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一定大于不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說法正確;
C、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穩定性的液體一定是溶液,比如:水不是溶液,說法錯誤;
D、利用洗潔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說法正確;
故選:C。
2.B
【詳解】A、電解水實驗說明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不符合題意;
B、氧氣可以支持燃燒,帶火星的木條在含有氧氣較少的集氣瓶中不一定能復燃,符合題意;
C、NaOH溶于水溶液溫度升高,該實驗說明有的化學物質溶解時還放出熱量,不符合題意;
D、蠟燭燃燒生成CO2和H2O,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所以蠟燭組成里一定含有C和H,不符合題意。故選B。
3.A
【詳解】A、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使裝置內壓強增大,導致液面a低于b,正確;
B、氯化鈉溶于水溫度無明顯變化,故不會出現液面a低于b,錯誤;
C、硝酸銨溶于水吸熱使裝置內壓強減小,導致液面a高于b,錯誤;
D、蔗糖溶于水溫度無明顯變化,故不會出現液面a低于b,錯誤。
故選A。
4.D
【分析】本題考查溶解度曲線的含義。
【詳解】A、根據圖像可知,并不是所有溫度下氯化銨的溶解度都大于氯化鈉,故A不符合題意;
B、20℃,NaHCO3溶解的最大值是9.6g,溶質質量分數為:,故B不符合題意;
C、60℃,氯化銨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鈉,因此配制質量相等的飽和溶液,氯化鈉需要水的質量應該大于氯化銨,故C不符合題意;
D、氯化銨隨著溫度的降低溶解度減小,氯化鈉保持不變,因此可以降溫獲得氯化銨晶體,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點睛】本題難度不大,結合溶解度的概念進行分析即可。
5.C
【詳解】A、未指明溫度,無法比較硝酸鉀和氯化鉀的溶解度大小,故A錯誤;
B、由圖知,氯化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錯誤;
C、將t1℃時的硝酸鉀飽和溶液升溫至t2℃,溶解度增大,但溶質、溶劑質量不變,故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故C正確;
D、未指明溶液是否飽和,無法確定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故D錯誤。
故填:C。
6.D
【詳解】A、溶液是物質以分子或離子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故A正確;
B、溶液中的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例如氯化鈉、乙醇、氯化氫氣體等都能溶于水形成溶液,故B正確;
C、在一定溫度下,溶質在溶劑中溶解的量達到最大時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飽和溶液,對于同種溶質的溶液來說,在相同條件下,飽和溶液比不飽和溶液濃,故C正確;
D、汽油洗油污,是因為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滌劑洗油污,是因為洗滌劑對油污有乳化作用,故D錯誤。
故選D。
7.C
【詳解】A、甲溶液恒溫蒸發水分,沒有晶體析出,甲溶液是不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
B、乙溶液降溫結晶,有晶體析出,乙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飽和的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
C、甲、乙溶液相比,乙溶液中的溶劑少,溶質質量相同,故乙的溶質質量分數高,而乙、丙溶液相比,乙溶液中的溶質多,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高,故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最高,故選項說法正確;
D、由C的分析可知,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最高,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
8.A
【詳解】A、60°C時, 氯酸鉀的溶解度是25g,該溫度下,氯酸鉀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將50g氯酸鉀的飽和溶液稀釋到10%,設需加水的質量是x,根據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可得:50g×20%=(50g+x)×10%,x=50g,故A正確;
B、80°C時,氯化鈉和氯酸鉀兩種溶液的狀態不能確定,所以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能確定,故B錯誤;
C、由圖可知90°C時溶解度,氯酸鈉>氯化鉀>氯酸鉀>氯化鈉,所以等質量的四種物質配制成飽和溶液時所需水的質量由大到小的是: NaClO3< KCl< KClO3< NaCl,故C錯誤;
D、氯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氯化鉀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所以NaClO3中混有少量雜質KCl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去除雜質,故D錯誤。
故選: A。
9.D
【詳解】A、CO2使飽和石灰水變渾濁是化學變化;升溫使飽和石灰水變渾濁,是由于溫度升高溶解度減小溶質析出,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故選項推理錯誤;
B、燃燒會發光、放熱,但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不一定是燃燒,例如燈泡通電發光、放熱,故選項推理錯誤;
C、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但混合物不一定是溶液,如泥沙水,故選項推理錯誤;
D、質子相同的原子一定屬于同一種元素,元素是質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故選項推理正確。
故選D。
10.B
【詳解】A、等質量的水中,丁中溶質的質量最多,丙中其次,甲中溶質的質量最少,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為丁>丙>甲,故選項說法正確;
B、完全加熱到50°C時,剩余的硫酸銅完全溶解,丁溶液可能恰好飽和,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
C、丙中溶液是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20°C時CuSO4的溶解度為32g,則丙中溶液溶質與溶液的質量比為32g:132g=8:33,故選項說法正確;
D、根據圖示分析,50°C時等質量的水中溶解的溶質的質量比20°C時多,說明硫酸銅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11. 50 氯化鈣溶解過程中放熱 NH4NO3 A、B
【詳解】(1)實驗目的是探究NH4NO3、CaCl2、NaCl三種物質溶于水過程中的熱量變化,因此水的量要控制,所以X=50mL。
(2)比較實驗2與實驗4,往水中加入氯化鈣后,溫度升高,因此可獲得結論是氯化鈣溶解過程中放熱。
(3)如果要生產一種“冰袋”用于冷敷,說明這種物質溶解時吸熱,從表中可以看出上述三種物質中氯化銨溶解時吸熱。
(4)A.實驗操作過程中若保溫措施不行會影響實驗效果,故A符合題意;
B.加入物質的質量必須相等,否則影響實驗效果,故B符合題意;
C.探究的就是NH4NO3、CaCl2、NaCl三種物質溶于水過程中的熱量變化,因此加入物質的種類不會影響實驗,故C不符合題意。
故選:A、B。
【點睛】本題難度較大,通過實驗探究物質溶于水時的吸放熱情況,通過題中的數據結合所學的信息分析即可。
12.(1) 引流 ①③⑤⑥ AB
(2) 除去粗鹽中的氯化鈣和過量的氯化鋇 / 、、、 大于
【詳解】(1)①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②蒸發時需要用到的儀器有蒸發皿、玻璃棒、酒精燈、鐵架臺、坩堝鉗,故選①③⑤⑥;
③A、操作①是溶解操作,利用了氯化鈉易溶于水的性質,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B、操作③是蒸發操作,采用了蒸發溶劑的方法得到精鹽,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C、若濾紙破損,會造成泥沙等物質混入得到的精鹽中,造成稱得精鹽質量偏大,產率偏高,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E、操作③中當蒸發皿中出現大量固體時應停止加熱,利用余熱將水分蒸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AB;
(2)粗鹽樣品中含有少量的CaCl2、MgCl2和Na2SO4,往粗鹽中加入適量水過濾得到CaCl2、MgCl2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往溶液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與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充分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為NaCl、CaCl2、Na2SO4、NaOH;繼續加入過量氯化鋇溶液,氯化鋇與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充分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為NaCl、CaCl2、NaOH、BaCl2;繼續加入過量碳酸鈉溶液,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碳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充分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為NaCl、NaOH、Na2CO3;通過操作b過濾后得到濾液,往濾液中加入足量稀鹽酸,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最后通過操作c蒸發得到精鹽;
①由分析可知,實驗中加入過量Na2CO3的目的是除去粗鹽中的氯化鈣和過量的氯化鋇;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或;
②由分析可知,操作b所得濾渣的成分是生成的氫氧化鎂沉淀、硫酸鋇沉淀、碳酸鈣沉淀、碳酸鋇沉淀,即、、、;
③由于氫氧化鈉與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氯化鋇與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碳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若實驗過程中不考慮損耗,最終得到的NaCl固體的質量將大于原精鹽中NaCl固體的質量。
13. 6:1:12 20 溶解
【詳解】(1)過氧乙酸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12×2):(1×4):(16×3)=6:1:12。
(2)由溶液加水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可知,600kg×0.5%÷15% =20kg。
(3)配制溶液的主要步驟是計算、量取、溶解。
14. A 70 g B 、A 、C
【詳解】(1)由圖可知:將t2℃時三種物質等質量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到0℃時,析出溶質最多的是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的物質,為A;
(2)由圖可知:20℃時,A物質的溶解度為40克,將30gA物質放入50g水中,充分攪拌,只能溶解20克,故可知所得溶液的質量是20g+50g=70g;
(3)根據t1℃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三種溶液t1℃溶質的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為B>A=C,各物質t2℃的溶解度B、A溶解度都增大,但升溫過程中沒有增加溶質的質量,它們的溶質質量分數等于t1℃時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B>A,C物質升溫后溶解度減小,溶質質量分數減小,因此t2℃時三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B>A>C。
15. 減小 乙>甲=丙 80 < 降溫結晶
【詳解】(1)由丙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知,丙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2)由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知,在t1℃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的大小關系是:乙>甲=丙;
(3)由甲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知,在t2℃時,甲的溶解度是6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質的質量為60g,故將40g甲固體放入50g水中,充分攪拌,只能溶解甲物質30g,所得溶液的質量是50g+30g=80g;
(4)由甲、丙的溶解度曲線可知,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甲在t3℃時飽和溶液降溫到t1℃,會析出晶體,溶液質量會減小;丙在t3℃時飽和溶液降溫到t1℃,會變為不飽和溶液,溶液質量不變,所以,所得溶液的質量關系是:甲<丙;
(5)由于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變化不大,所以當甲物質中含有少量乙物質時,提純甲物質所采用的方法是降溫結晶。
16.(1) 10 混勻 NaHCO3
(2) 27.6 75 10 大于
【詳解】(1)①配制2000g質量分數為0.05%的消毒液,需要質量分數為10%的“84”消毒液的質量為:2000g×0.05%÷10%=10g;
用濃溶液配制稀溶液,實驗步驟為:計算、量取、混勻、裝瓶貼標簽;
②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物中含C、H、O、Na、Cl的個數分別是2、6、8、7、7,生成物中含C、H、O、Na、Cl的個數分別是0、4、2、5、7,故生成物中還應含2個C、2個H、6個O、2個Na,故X的化學式為:NaHCO3;
(2)①由表中數據可知,0℃時,氯化鉀的溶解度為27.6g,即0℃時,100g水里最多溶解27.6g氯化鉀;
②30℃時,次氯酸鈉的溶解度為50.0g,該溫度下,將30g次氯酸鈉加入到裝有50g水的燒杯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5g,形成的是飽和溶液,則所得溶液的質量是50g+25g=75g;
將此溶液恒溫蒸發10g水,30℃時,次氯酸鈉的溶解度為50.0g,即該溫度下,10g水中最多溶解5g次氯酸鈉,故析出5g固體,蒸發前,燒杯中還有30g-25g=5g固體未溶解,故此時燒杯中固體的質量為:5g+5g=10g;
③50℃時,將氯化鉀和次氯酸鈉的飽和溶液各100g分別降溫至10℃,降溫后,氯化鉀和次氯酸鈉的溶解度均減小,降溫后,還是飽和溶液,10℃時,溶解度:氯化鉀>次氯酸鈉,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氯化鉀>次氯酸鈉,故兩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大小關系是:氯化鉀大于次氯酸鈉。
17.(1)t1℃時,甲、丙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2)甲>乙>丙
(3) 飽和 62.5
(4)降溫結晶
(5)乙>甲>丙
【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通過降溫結晶還是蒸發結晶的方法達到提純物質的目的。
【詳解】(1)通過分析溶解度曲線可知,P點的含義是:t1℃時,甲、丙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故第一個空填:t1℃時,甲、丙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2)通過分析溶解度曲線可知,t2℃時,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甲>乙>丙,故第二個空填:甲>乙>丙;
(3)t2℃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25g,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2.5g甲,所以將15克甲物質放入50g水中形成的是飽和溶液,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質量為62.5g;故第三個空填:飽和;第四個空填:62.5g;
(4)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甲受熱后溶解度變化比較大,乙受熱后溶解度變化比較小,隨著水分蒸發,乙會先析出來,故若甲物質中混有少量乙物質,最好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甲,故第五個空填:降溫結晶;
(5)t1℃時,乙物質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質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溫度,甲、乙物質的溶解度增大,甲、乙應該按照t1℃時的溶解度計算,丙物質的溶解度減小,丙應該按照t2℃時的溶解度計算,所以將t2℃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乙>甲>丙,故第六空填:乙>甲>丙。
【點睛】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8.(1)節約用水
(2) 氧氣 2CaO2+2H2O=2Ca(OH)2+O2↑
(3) 過濾 引流
(4) 碎瓷片 防止液體暴沸
【詳解】(1)在一些干旱地區,農業上常采用噴灌、滴灌,能夠減少水的使用量,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故填節約用水。
(2)魚類可以在水中呼吸,是因為水中溶解有少量的氧氣,故填氧氣;
過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和氧氣,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2CaO2+2H2O=2Ca(OH)2+O2↑。
(3)茶杯內的紗網能將茶葉和茶水分離,即將難溶性固體與液體進行分離,該設計的化學原理是過濾,故填過濾;
過濾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引流。
(4)圖為實驗室制取蒸餾水的裝置示意圖,實驗時,A中除加入少量水外,還需要加入少量的碎瓷片,故填碎瓷片;
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體暴沸,故填防止液體暴沸。
19.(1)40g
(2)蒸發溶劑
(3)260
【分析】坐標圖為氯化鈉和碳酸鈉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圖像。
【詳解】(1)由溶解度曲線圖可知,t2℃時,碳酸鈉的溶解度為40g,應填40g;
(2)一般將固體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以添加溶質,降低溫度,減少溶劑,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降低溫度不一定可以變為飽和溶液,最好采用蒸發溶劑的方法,應填蒸發溶劑;
(3)加水稀釋溶液,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設t2℃時將140g飽和碳酸鈉溶液稀釋成10%的碳酸鈉溶液需要加水x,列式,解得,即需要加水260g,應填260。
20. 3g 47mL 179.6
【詳解】(1)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50g×6%=3g;需要水的質量為:50g﹣3g=47g,所以水的體積為:47g÷1g/mL=47mL;故填:3g;47mL;
(2)設需要98%的濃硫酸的質量為x,則:200g×10%=98%x,x=20.4g,需要水的質量為:200g﹣20.4g=179.6g;其體積為:179.6g÷1g/mL=179.6mL。
答案第1頁,共2頁
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山县| 铜鼓县| 宽甸| 柏乡县| 许昌市| 弋阳县| 仙居县| 许昌市| 开化县| 禄劝| 鹤山市| 双辽市| 什邡市| 阿鲁科尔沁旗| 林甸县| 垣曲县| 达拉特旗| 剑川县| 日喀则市| 肃南| 稻城县| 鄂州市| 沅江市| 桂平市| 合川市| 宾阳县| 夏津县| 密云县| 富平县| 十堰市| 武强县| 洞口县| 五原县| 广州市| 乌鲁木齐市| 高要市| 平昌县| 盐亭县| 三门峡市| 南川市| 延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