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光和眼鏡復習題一、單選題1.手機成為人們獲取海量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手機屏幕上呈現(xiàn)的彩色畫面是由三種色光混合組成的,這三種色光是( )A.紅、黃、綠 B.紅、黃、藍 C.紅、白、藍 D.紅、綠、藍2.光使世界絢麗多彩,人們的生活更離不開光,關于光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視機的遙控器可以發(fā)出紅外線來實現(xiàn)對電視機的遙控B.電視機的色彩是用紅、黃、藍三種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C.人越靠近家里的穿衣鏡所成的像越大,但始終是正立的虛像D.凹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所以光線在凹面鏡表面反射時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渼陂湖(měi bēi hú) 位于西安市鄠邑區(qū)澇河西畔,有“關中山水最佳處”之美譽。遠眺,有座高塔若隱若現(xiàn),猶如仙境縹緲神奇; 近觀,湖心小島聯(lián)袂“倒影”,仿佛UFO懸浮空中。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湖心小島”在水中倒影是由光的反射現(xiàn)象形成的B.樹蔭下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陽正立的實像C.人看到水中的魚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D.高塔在地面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4.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提到“影”,如“做手影游戲”、“看電影”、“湖中樹的倒影”、“用照相機攝影”等.以上詞語中的“影”與物理知識對應關系正確的是A.手影﹣﹣光的折射 B.倒影﹣﹣平面鏡成像C.攝影﹣﹣光的反射 D.電影﹣﹣光的直線傳播5.如圖,聚光燈照在女孩身上,則她的影子出現(xiàn)在圖中的( )A.OA方向 B.OB方向C.OC方向 D.OD方向6.如圖所示,將一束光照射到一個空燒杯的底部,此時杯底被照亮的范圍用虛線圈出。若往燒杯中注滿水,燒杯底部被光照亮的范圍和原來相比會變?yōu)椋? )A. B. C. D.7.當金星從地球與太陽之間經(jīng)過時,我們會看到一個黑點慢慢移過太陽表面,這是一種罕見的天象——金星凌日。造成這種天象的原因是( )A.光的直線傳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平面鏡成像8.如圖為小明做“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其中蠟燭A為玻璃板前點燃的蠟燭,B為玻璃板后未點燃的蠟燭,有關本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明應該在B側(cè)觀察蠟燭經(jīng)玻璃板所成的像B.玻璃板越透明,實驗效果越好C.當蠟燭遠離玻璃板時,蠟燭的像變小D.蠟燭燃燒較長時間后A的像與蠟燭B不再重合9.如圖所示是一種光電控制液面高度的儀器,它是通過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線射到光電屏上的光斑位置來判斷液面高低的。如圖所示的光路中,一束光與液面的夾角恒為50°,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入射角的大小為50°B.反射光線和液面的夾角的大小為40°C.若光電屏上的光斑右移,可判斷出液面在下降D.若光電屏上的光斑左移,可判斷出液面在下降10.AR智能試妝鏡是在普通鏡子上增加高顯色性的LED燈光和內(nèi)置高清攝像頭,通過動態(tài)人臉特征捕捉技術實現(xiàn)AR試妝功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高清攝像頭對光有發(fā)散作用B.試妝時,人臉位于攝像頭的一倍焦距以內(nèi)C.試妝時,人臉靠近攝像頭,鏡中的像變大D.關閉試妝功能,人遠離鏡子人的像變小11.如圖所示,甲人身高1.7米,面對矮墻站立,矮墻左邊掛一平面鏡,甲人可以在平面鏡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乙人在矮墻右側(cè)站立,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人在平面鏡中成的像是實像B.乙人在矮墻右側(cè)能看到甲人的像C.甲人的像高1.7米D.甲人向矮墻靠近,甲人的像向遠離矮墻方向移動12.下列光學現(xiàn)象中與“海市蜃樓”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A.用放大鏡看地圖B.柳樹在河面的倒影C.池水看起來“變淺”D.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折斷了二、填空題13.如圖所示,小明用一個透鏡看書上的一個英文單詞,看到了兩個字母“YS”的放大的像。該放大的像的成像原理與 (選填“放大鏡”、“幻燈機”或“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相同。14.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實驗中,平面鏡水平放置,白紙板要 放置在平面鏡上;圖中反射角的度數(shù)為 。15.智能手機有許多功能。它的拍照功能是利用 的成像原理工作的;它通過識別聲音實現(xiàn)對手機解鎖,該系統(tǒng)主要是根據(jù)聲音的 特征工作的。16.如圖所示是小華“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平面鏡A水平放置,白紙板B要 放置在平面鏡上;為了探究反射角是否等于入射角,讓一束光 白紙板射向鏡面O點,從紙板上讀出 的大小進行比較。17.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光屏、凸透鏡和蠟燭在如圖所示位置時,光屏上呈現(xiàn)燦焰倒立、 的實像。若此時將光屏移走,燭焰通過凸透鏡 (選填“能”或“不能”)成實像。18.兩只激光筆并排放置,它們發(fā)出的光束經(jīng)過透鏡(未畫出)的光路如圖所示,說明該透鏡對光有 作用。 19.如圖所示,一束光線以與平面鏡成40°角射在平面鏡上,則入射角為 °;如保持鏡面不動,入射光線繞入射點順時針轉(zhuǎn)動10°,則轉(zhuǎn)動后的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夾角等于 °。20.電影院的幕布表面比較粗糙,這是為了使放映機發(fā)出的光在幕布上發(fā)生 反射,該反射的每一條光線在反射時都 (選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 (填“可逆”或“不可逆”)的。三、實驗題21.小明利用如圖裝置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1)如圖2所示,把紙板ENF右側(cè)繞ON向前折或向后折,在右側(cè)紙板上看不到反射光。這表明:在反射現(xiàn)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 內(nèi);(2)改變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幾次,換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每次光的徑跡。取下紙板,用量角器測量ON兩側(cè)的∠i和∠r,當入射光EO與平面鏡夾角為50°時,反射角為 。22.物理創(chuàng)新實驗小組的同學在進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1)圖1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請你表述操作關鍵并指出實驗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2)組裝實驗裝置: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對三者進行調(diào)節(jié)。如圖2所示,是幾個小組同學分別調(diào)節(jié)完的實驗裝置,其中調(diào)節(jié)正確的是哪套裝置 ?你的理由是什么 ?(3)設計實驗表格:請將表格中①②③的內(nèi)容補充完整。物距u跟焦距f的關系 像的性質(zhì) ③① 大小 ②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D【詳解】用放大鏡觀察彩色電視畫面,可以發(fā)現(xiàn)是由紅、綠、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2.A【詳解】A.由紅外線的應用可知,電視機的遙控器可以發(fā)出不同頻率的紅外線來實現(xiàn)對電視機的遙控,故A正確;B.彩色電視機的色彩是用紅、綠、藍三種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不是紅、黃、藍,故B錯誤;C.家里的穿衣鏡為平面鏡,平面鏡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虛像,人靠近家里的穿衣鏡時,所成的像大小不變,但始終是正立的虛像,故C錯誤;D.凹面鏡對光線具有會聚的作用,光線在凹面鏡表面反射時同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錯誤。故選A。3.B【詳解】A.“湖心小島”在水中倒影是由光的反射現(xiàn)象形成的,屬于平面鏡成像現(xiàn)象,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樹蔭下地面上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現(xiàn)象,是太陽倒立的實像,故B錯誤,符合題意;C.人看到水中的魚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真實的魚在所看到的像的下方,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高塔在地面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線傳播的過程中,陽光被遮擋后形成的陰影區(qū)域,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4.B【分析】本題要把手影、倒影、攝影、電影的道理弄清,知道其光學原理.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解釋這幾種“影”形成的原因.【詳解】A. 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線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區(qū)叫影子,故本選項錯誤;B.倒影是平面鏡成像,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關于水面對稱,所以是倒立的,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本選項正確;C. 攝影是利用凸透鏡成倒立、縮小、實像,透鏡是光的折射原理,故本選項錯誤;D.電影是利用凸透鏡成倒立、放大、實像,不是光的直線傳播,故本選項錯誤;故選B.5.B【詳解】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形成的,影子是光射到不透明物體后,在物體的背光一側(cè)形成的,所以女孩的影子應該沿OB方向,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6.B【詳解】根據(jù)題意可知,若往燒杯中注滿水,根據(jù)光的折射可知,折射角會小于入射角,所以,光會往中間靠攏,最后的燒杯底部被光照亮的范圍為,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7.A【詳解】當金星從地球與太陽之間經(jīng)過時,由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金星擋著了太陽照向地球的光,地球上的人就看見太陽上有一個黑點。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8.D【詳解】A.由于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以應該在蠟燭A一側(cè)觀察蠟燭A所成的像,不能從蠟燭B一側(cè)觀察蠟燭A所成的像,故A錯誤;B.由于玻璃板越透明成像效果越差,實驗效果就越差,故B錯誤;C.平面鏡成像大小跟物體大小有關,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無關,蠟燭A向玻璃板遠離,像的大小不會變化,故C錯誤;D.在實驗過程中,隨著蠟燭A的燃燒變短,蠟燭A的像與用來找像的蠟燭B不再重合,故D正確。故選D。9.C【詳解】A.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線和法線之間的夾角,由圖可知,光與液面的夾角恒為50°,則入射角是故A錯誤;B.因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則反射角是40°,所以反射光線和液面的夾角的大小為50°,故B錯誤;CD.當液面降低時,由于入射角不變,所以反射光線與原來的反射光線平行,如圖所示,故光電屏上的光斑S向右移動到位置,故C正確,D錯誤。故選C。10.C【詳解】ABC.攝像頭是一個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規(guī)律工作的;當人臉靠近攝像頭時,物距變小,像距變大,人臉經(jīng)攝像頭所成的像會變大,故C正確、AB錯誤;D.關閉試妝功能,人遠離鏡子人的像相當于平面鏡成像,像的大小不變,故D錯誤。故選C。11.C【詳解】A.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像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并非實際光線會聚而成,故甲人在平面鏡中成的像是虛像,故A錯誤;B.人看到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因為反射光線進入了人眼,乙人在矮墻右側(cè)看不到甲人的經(jīng)過平面鏡的反射光線,故看不到甲人的像,故B錯誤;CD.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甲人的像高與甲人的高度相同,為1.7米,甲人向矮墻靠近,物距變小,像距也變小,故甲人的像向靠近矮墻方向移動,故C正確,D錯誤。故選C。12.B【詳解】“海市蜃樓”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A.用放大鏡看地圖,屬于凸透鏡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題意;B.柳樹在河面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題意;C.池水看起來“變淺”,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題意;D.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折斷了,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13.放大鏡【詳解】圖中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此時的物距小于焦距,其應用是放大鏡。14. 豎直(或垂直) 60°【詳解】[1]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實驗中,平面鏡要水平放置,白紙板要豎直放置在平面鏡上。[2]入射角為因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為60°。15. 凸透鏡 音色【詳解】[1]智能手機鏡頭是凸透鏡,拍照功能是利用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所以拍照功能是利用凸透鏡成像原理工作的。[2]不同物體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色一般是不同的,智能手機的“智慧語音”,可以通過識別聲音實現(xiàn)對手機解鎖,該系統(tǒng)主要是根據(jù)聲音的音色這一特征來工作的。16. 豎直 緊貼(或貼著) 反射角和入射角【詳解】[1]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實驗中,平面鏡要水平放置,白紙板要豎直放置在平面鏡上。[2][3]實驗過程中,讓一束光緊貼白紙板射向鏡面O點,這樣才能看到入射光線,然后從白紙板上讀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從而比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17. 放大 能【詳解】[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光屏、凸透鏡和蠟燭在如圖所示位置時,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呈現(xiàn)燭焰倒立、放大的實像。[2]若此時將光屏移走,凸透鏡成像條件不變,燭焰通過凸透鏡仍能成實像。18.發(fā)散【詳解】由圖可知,光線經(jīng)過透鏡后,傳播范圍比通過透鏡之前傳播范圍大,說明該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19. 50 80【詳解】[1]光線以與平面鏡成40°角射在平面鏡上時,入射角為[2]如保持鏡面不動,入射光線繞入射點順時針轉(zhuǎn)動10°,此刻入射角為根據(jù)反射定律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則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之間夾角為20. 漫 遵循 可逆【詳解】[1][2]看電影時,因為電影幕布表面比較粗糙,發(fā)生漫反射,所以在各個方向的觀眾都能看到電影畫面;漫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中的每一條光線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3]在光的反射中,光路都是可逆的。21.(1)同一平面(2)40°【詳解】(1)當顯示入射光線、反射光線的紙板在同一平面上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都能同時看見;當把顯示反射光線的紙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這時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2)當EO與鏡面夾角為50°時,入射角的大小為90°-50°=4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等于40°。22. 測凸透鏡的焦距 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C 見詳解 正、倒 虛、實 像距v跟焦距f的關系【詳解】(1)[1][2]圖1操作的目的是測凸透鏡的焦距;操作時讓凸透鏡正對太陽光,來回移動凸透鏡,在與透鏡表面平行的紙面上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光斑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就是凸透鏡的焦距;該實驗說明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2)[3][4]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要使燭焰的焰心、凸透鏡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故調(diào)節(jié)正確的是C裝置。(3)[5][6][7]實驗中需要記錄物距u跟焦距f的關系、像距v跟焦距f的關系、像的性質(zhì)(正立還是倒立、像的大小、實像還是虛像),如下表所示:物距u跟焦距f的關系 像的性質(zhì) 像距v跟焦距f的關系正、倒 大小 虛、實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