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光和眼鏡練習題(含解析)2024-2025學年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光和眼鏡練習題(含解析)2024-2025學年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物理

資源簡介

第三章光和眼鏡練習題
一、單選題
1.如圖所示是在抗擊“新冠”疫情一線,醫護人員照鏡子整理護目鏡的照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鏡子中的像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B.平面鏡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實像
C.醫護人員的像與醫護人員關于鏡面對稱
D.當醫護人員遠離平面鏡時像會變小
2.將凸透鏡、蠟燭和光屏安裝到光具座上,如圖所示,此凸透鏡焦距為10cm,此時 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此時光屏上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虛像
B.此時成像情況符合投影儀成像原理
C.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動,只將透鏡適當向左移動,則在光屏上能再次看到像
D.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動,將蠟燭移動到45cm刻度線處,在右側通過透鏡看不到像
3.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中,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
A.筷子“折斷” B.水面倒影
C.日晷上的影子 D.雨后彩虹
4.放幻燈時,要想使銀幕上出現清晰的“F”字母,那么下列中幻燈片的正確插法應是(  )
A. B. C. D.
5.如圖所示,一束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入射角為60°,AB是法線 B.折射角為50°,NM是界面
C.折射角為40°,AB是界面 D.反射角為30°,NM是法線
6.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玻璃板做實驗是因為玻璃板成像更清晰
B.應該選用較厚的玻璃板做實驗
C.為了成像清晰,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應該點燃
D.將蠟燭A遠離玻璃板,它的像大小不變,像到鏡面的距離變大
7.如圖所示,夜幕下的大唐芙蓉園內,霓虹燈裝飾的紫云樓倒映在芙蓉湖中形成了一幅美輪美奐的畫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五彩繽紛的燈光可由紅、綠、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
B.紫云樓的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霓虹燈發出的紅光是紅外線
D.燈光在平靜的湖面上發生的是漫反射
8.根據我們學過的凸透鏡成像的知識,下列哪一種情況是可能存在的(  )
A.正立、縮小的虛像 B.正立、縮小的實像
C.倒立、縮小的虛像 D.倒立、放大的實像
9.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光年是天文學上表示時間的單位
B.光在水中傳播比玻璃中要快
C.光不能在真空中傳播的
D.光的傳播快慢最小值是3×108m/s
10.下列關于如圖所示的現象解釋不正確的是(  )
A.圖甲:檢查視力時,為節省空間,可觀察利用平面鏡成的視力表的像檢查
B.圖乙:自行車的尾燈里并沒有燈泡,利用光的反射來“發光”
C.圖丙:發生漫反射時反射光線向各個方向,說明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圖丁:小貓和小聰互相看到對方,說明光在發生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11.盛夏,田橫某村荷花池內花開正美,如圖,荷花池水深,一只立于荷尖上的蜻蜓距水面,則蜻蜓在水中的像(  )

A.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是倒立的實像
C.比該蜻蜓略小 D.距該蜻蜓
12.圖所示是某人視物成像的示意圖,其中存在的問題及矯正方法是(  )
A.近視眼,戴凹透鏡 B.近視眼,戴凸透鏡
C.遠視眼,戴凹透鏡 D.遠視眼,戴凸透鏡
二、填空題
13.應用凸透鏡,在照相機中成 立的 像;通過投影儀成 立的 像;用凸透鏡做放大鏡時,成 立的 像;凸透鏡的中間 ,邊緣 ,對光有 作用;凹透鏡的中間 ,邊緣 ,光有 作用。
14.最近小華感覺眼睛看物體比較模糊,到醫院檢查,帶上透鏡A后感覺十分清晰,如圖甲所示,則透鏡A是 (選填“凸”或“凹”)透鏡;同桌小宇也進行了檢查,配戴了如圖乙所示的眼鏡進行矯正,眼睛看東西也正常了,小宇的眼疾屬于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
15.如圖所示,光會聚于b點,在虛線區域內放一透鏡后,光會聚于主光軸MN上的c點;則此透鏡是 (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
16.清蒸螃蟹是人們喜愛的一道美食,蒸熟的螃蟹看起來是紅色的,這是因為蟹殼 (選填“反射”或“吸收”)紅光。人們能從不同的位置看見它,這是因為光在蟹殼表面發生了 現象(選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如將螃蟹拿到紫光照射的房間內,看到它是 色。
17.一束日光經過 后,在屏上形成由紅到紫連續排列的七彩光帶,這叫做光的 現象,此現象最早是由物理學家 發現的;在各種不同色光中,紅、 、藍叫做光的三原色。
18.如圖所示為興趣小組制作的名為“倒轉穹頂”的作品、此時看到的“穹頂”是 (選填“虛像”或“實像”)、若將光學器件適當靠近人眼,像的大小將 。
19.一個物體放在平面鏡前,如果物體比平面鏡大,則物體在鏡中的像 (是/不是)完整的像,用一塊不透明的木板擋在平面鏡與像之間,像 (會/不會)被遮擋住。
20.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為了確定 ;當蠟燭向玻璃板靠近,蠟燭的像大小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三、實驗題
21.“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標有刻度(圖中未畫出)的白色紙板ABCD能繞垂直于CD的ON軸翻轉,在紙板上安裝一支可在紙板平面內自由移動的激光筆。
(1)實驗前,應將紙板與平面鏡 放置;移動激光筆,使入射光束繞入射點O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可觀察到反射光束沿 時針方向轉動;
(2)移動激光筆,使入射角為45°,測得反射角也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論,你認為有何不妥? ;
(3)如圖乙所示,將紙板右半部分繞ON向后翻轉任意角度,發現紙板上 (選填“有”或“無”)反射光束呈現,此現象說明了: ;
(4)在圖甲中,若將紙板(連同激光筆)繞CD向后傾斜,此時反射光束將 ;
A.仍在紙板上呈現 B.被紙板擋住 C.在紙板前方
(5)實驗結束后,同組的小明和小剛都想從鏡子中看到對方的眼睛,而不想讓對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結果他倆誰都沒有能做到,你認為沒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
2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
(1)如圖甲,平行光正對著凸透鏡照射,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凸透鏡的焦距f= cm;
(2)如圖乙所示,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線處,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能得到倒立 的實像;
(3)隨著實驗的進行,蠟燭由于燃燒逐漸變短,為了使燭焰的像仍然能完整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將光屏向 (選填“上”、“下”、“左”或“右”)移動;
(4)多次實驗后發現,當光屏上呈現蠟燭清晰的像時,將蠟燭和光屏位置對調,仍能在光屏上呈接到清晰的像。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在折射現象中,光路是 的;
(5)實驗結束后,另一小組的同學又拿來一只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且較靠近凸透鏡。結果,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該組同學只將光屏向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適當距離時,又在光屏上觀察到蠟燭清晰的像。由此可見,這只眼鏡是 (填“凸”或“凹”)透鏡,戴這種眼鏡的人的眼睛的缺陷是 (填“近視”或“遠視”)。
試卷第1頁,共3頁
試卷第1頁,共3頁
參考答案:
1.C
【詳解】A.鏡子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錯誤;
B.平面鏡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虛像,故B錯誤;
C.平面鏡成的像,像和物體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到鏡面距離相等,醫護人員的像與醫護人員關于鏡面對稱,故C正確;
D.平面鏡成的像,像和物體大小相等,當醫護人員遠離平面鏡時像大小不變,故D錯誤。
故選C。
2.C
【詳解】AB.由圖可知,物距大于像距,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是照相機的成像原理,故AB錯誤;
C.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動,只將透鏡適當向左移動,根據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則在光屏上能再次看到像,此時物距和像距互換,故C正確;
D.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動,將蠟燭移動到45cm刻度線處,物距為5cm,小于一倍焦距,在右側通過透鏡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故D錯誤。
故選C。
3.C
【詳解】A.筷子“折斷”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題意;
B.水面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題意;
C.日晷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C符合題意;
D.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4.B
【詳解】放映幻燈時,屏幕上成的像是倒立且左右相反的,故字母F的像是B中的形狀,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5.C
【詳解】
∠DON=90°-30°=60°
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的規律,則MN為法線,AB為界面,OE為折射光線,CO為入射光線,OD為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入射角,則入射角∠CON=60°,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反射角,反射角∠DON=60°,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折射角,折射角
∠EOM=90°-50°=40°
綜上,選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6.D
【詳解】A.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時,用透明的玻璃板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位置,比較像的大小,故A錯誤;
B.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故B錯誤;
C.為了成像清晰,實驗時可以用手電筒對著蠟燭照,但不能將兩支蠟燭都點燃。若都點燃,使得玻璃后面太亮,更不容易發生反射,所以像會更不清晰,故C錯誤;
D.當蠟燭A遠離玻璃板時,根據像和物體到平面鏡距離相等,所以像遠離玻璃板,根據像和物體大小相等,物體大小不變,像的大小也不變,故D正確。
故選D。
7.A
【詳解】A.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所以五彩繽紛的燈光都是由紅、綠、藍這三種顏色的光混合而成的,故A正確;
B.水中紫云樓的倒影是平面鏡成像現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錯誤;
C.霓虹燈發出的紅光不是紅外線,因為紅外線是不可見光,故C錯誤;
D.燈光在平靜湖面上,湖面平而且光滑,所以會發生鏡面反射,故D錯誤。
故選A。
8.D
【詳解】假設u表示物體到凸透鏡的光心的距離,f表示凸透鏡的焦距。那么凸透鏡成像規律有: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當u=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當f故選D。
9.B
【詳解】A.光年是光在一年里通過的路程,是長度單位,故A錯誤;
BCD.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3.0×108m/s,在其它介質中傳播速度變小,光在水中傳播約是真空中的四分之三,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約是真空中的三分之二,光在水中傳播比玻璃中要快,故B正確,CD錯誤。
故選B。
10.C
【詳解】A.由于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所以檢查視力時,為節省空間,可觀察利用平面鏡成像原理拓展空間,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自行車的尾燈里并沒有燈泡,是反射后方車輛照射的光來“發光”的,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雖然發生漫反射時,反射光線向各個方向,但是漫反射的每一條光線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小貓和小聰可以通過平面鏡,互相看到對方,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1.D
【詳解】A.蜻蜓在水中的像相當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錯誤;
B.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是等大正立的虛像,故B錯誤;
C.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大小相同,故C錯誤;
D.蜻蜓距水面,像距水面,所以像與蜻蜓相距,故D正確。
故選。
12.D
【詳解】由于物體經過晶狀體折射后,近處的物體的像沒有成在視網膜上,而是成在了視網膜的后面,這說明晶狀體對光線的會聚能力在下降,是遠視眼;由于人的眼睛對光線的會聚能力變弱,為了光線能會聚在視網膜上,就需要對光線提前會聚一下,所以可以佩帶一個對光線有會聚作用的凸透鏡進行矯正。
故選D。
13. 倒 實 倒 實 正 虛 厚 薄 會聚 薄 厚 發散
【詳解】[1][2][3][4][5][6]根據透鏡成像規律可知,照相機是利用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工作的;投影儀是利用物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的原理工作的;放大鏡是利用物體在一倍焦距以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的原理工作的。
[]7[8][9][10][11][12]透鏡分凸透鏡和凹透鏡,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后,對光有發散作用。
14. 凹 遠視
【詳解】[1]甲中透鏡中間薄兩邊厚,是凹透鏡。
[2]乙中透鏡中間厚兩邊薄,是凸透鏡,具有會聚光線的功能,可用于矯正遠視眼,即小宇的眼疾屬于遠視眼。
15.凹透鏡
【詳解】圖示中,放入透鏡后,光的會聚點變遠,說明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是凹透鏡。
16. 反射 漫反射 黑
【詳解】[1]蟹蓋是紅色的,所以紅色物體吸收其它所有顏色的光只反射紅光,紅光反射到我們眼睛,所以我們看到它是紅色的
[2]蟹殼的表面是比較粗糙的,可以將射來的光線向四面八方反射,是漫反射。故可以從不同的位置看到。
[3]紫光照射蟹蓋時,不能被反射,故蟹蓋看起來是黑色的。
17. 三棱鏡 色散 牛頓 綠
【詳解】[1][2]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會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條彩色的光帶,顏色依次是紅、橙、黃、綠、藍、靛、紫,這就是色散現象,屬于光的折射現象。
[3]光的色散現象,是17世紀英國科學家牛頓最早發現的。
[4]我們把紅、綠、藍三種色光稱為光的三原色,也叫光的三基色。而顏料的三原色是紅、黃、藍。
18. 實像 變小
【詳解】[1][2]根據圖示可知,此時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像,這是凸透鏡成像,此時穹頂在凸透鏡的二倍焦距之外,成的是實像;若將光學器件適當靠近人眼,物距變大,像距變小,像的大小將變小。
19. 是 不會
【詳解】[1]平面鏡成像中,由于像與物體大小相等,所以物體比平面鏡大,此時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
[2]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形成的,不是實際光線照到像點,所以鏡子背面放什么物體都不會影響成像,因此用一塊不透明的擋光板擋在像的前面,是不會影響成像的。
20. 像的位置 不變
【詳解】[1]玻璃板透明,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因此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確定像的位置。
[2]平面鏡成像是等大的,與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無關,所以當蠟燭向玻璃板靠近,蠟燭的像大小不變。
21. 垂直 順 沒有改變入射角度數多次實驗,結論具有偶然性 無 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C 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詳解】(1)[1]白色紙板ABCD應垂直放置于平面鏡上,因為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都在同一個平面內,這樣反射光線才能在紙板上呈現。
[2]如圖甲所示,移動激光筆,使入射光線繞入射點O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則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則反射光線會遠離法線,即反射光線會順時針轉動。
(2)[3]因為一次實驗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組數據就得出結論,應改變入射角的度數進行多次實驗,得到普遍性規律。
(3)[4][5]將紙板右半部分繞ON向后翻轉任意角度,紙板看不到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都在同一個平面內。
(4)[6]在圖甲中,若將紙板(連同激光筆)繞CD向后傾斜,而法線始終垂直于平面鏡,則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鏡,且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所以反射光束在紙板前方;故選C。
(5)[7]因為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小明和小剛都想從鏡子中看到對方的眼睛,而不想讓對方看到自己的眼睛是做不到的。
22. 10.0 縮小 上 可逆 凹 近視
【詳解】(1)[1]由圖甲知,焦點到凸透鏡的距離為
20.0cm-10.0cm=10.0cm
所以凸透鏡的焦距為f=10.0cm。
(2)[2]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線處,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度線處,此時的物距為
u=35.0cm-5.0cm=30.0cm
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故移動光屏,在光屏上能得到倒立、縮小的實像。
(3)[3]隨著實驗的進行,蠟燭由于燃燒逐漸變短,相對于凸透鏡向下移動,光屏上的像逐漸向上移動,為了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將光屏向上調節。
(4)[4]當光屏上呈現蠟燭清晰的像時,將蠟燭和光屏位置對調,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這是因為光在發生折射時,具有可逆性的特點。
(5)[5][6]只將光屏向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適當距離時,又在光屏上觀察到蠟燭清晰的像,說明物距不變,像距增大了,也就是眼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因此這只眼鏡是凹透鏡;近視眼的成因是像成在了視網膜的前方,需要佩戴凹透鏡,所以戴這種眼鏡人的眼睛的缺陷是近視。
答案第1頁,共2頁
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冈县| 苏尼特右旗| 怀宁县| 沙雅县| 巢湖市| 织金县| 永济市| 曲周县| 霸州市| 西藏| 昭觉县| 金门县| 汽车| 信丰县| 板桥市| 漠河县| 泽普县| 洮南市| 盐源县| 巫溪县| 金坛市| 株洲市| 博乐市| 伽师县| 庆城县| 惠州市| 通城县| 长乐市| 武邑县| 麟游县| 龙海市| 马边| 茂名市| 尚义县| 望城县| 延长县| 彩票| 巴林右旗| 泽普县| 南郑县| 宜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