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光現象》基礎練習題一、單選題1.如圖所示,用自制針孔照相機觀察燭焰,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薄膜上出現燭焰的像是倒立的B.薄膜上燭焰的像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C.若改變小孔的形狀,薄膜上燭焰的像的形狀也跟著改變D.保持小孔和燭焰的距離不變,向后拉動內筒,增加筒長,燭焰的像變大2.下列關于光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電視遙控器是利用紫外線工作的B.人離穿衣鏡越近,人在鏡中的虛像越大C.游泳時,從水中看岸上的物體,像的位置比實際物體位置高D.使用投影儀時要使光屏上的像變大,要適當增大投影片到鏡頭的距離3.如圖所示是某酒店門前的防疫測溫機器人,它可以測量面前人體的溫度,并能記錄人的影像。只有它發出“體溫正常”的聲音后,人才可以進入酒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機器人是利用人體發出的紫外線進行測溫的B.機器人記錄人的影像和投影儀原理相同C.機器人發出的聲音是超聲波D.人遠離機器人時,機器人屏幕上人的影像會變小4.雨后的校園清新潔凈,景色分外美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濃密的樹蔭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嬌艷的花朵是光源,可以發出光線C.溫暖的陽光由紅、黃、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D.潔白的云朵在積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5.如圖,對著平面鏡整理儀容儀表,鏡子里出現了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成的像是實像B.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C.人離鏡面越近,平面鏡成的像越大D.人面鏡,像也會面鏡6.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在圖中能正確解釋產生這一現象原因的光路圖是( )A. B.C. D.7.如圖所示的四種情景,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 )A.手影 B.湖中倒影C.日晷計時 D.陰晴圓缺8.紅外線和紫外線在生活中都有很多的應用,體現了科技的力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人們常借助驗鈔機發出的紅外線來辨別鈔票的真偽B.圖乙,電視遙控器是靠紫外線來實現對電視機的遙控C.圖丙,冬天常在淋浴間使用的“浴霸”,裝有紫外線燈泡,主要用于取暖和照明D.圖丁,全自動感應水龍頭是利用紅外線進行自動控制的9.下列詩詞中涉及的物理知識正確的是( )A.“一石擊破水中天”,其中“天”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B.“潭清疑水淺”,其中“水淺”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其中“游魚細石”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其中“影”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10.2021年7月24日,楊倩以251.8環的成績獲得2020年東京奧運會射擊女子10米氣步槍項目金牌,為中國隊收獲東京奧運會的首枚金牌。下列詞語所描述的現象中與射擊時“三點一線”原理不相同的一項是( )A.立竿見影 B.如影隨形 C.坐井觀天 D.海市蜃樓11.八年級同學在做光從空氣射入三棱鏡的光路圖時,老師巡視后找了四名同學的答案展現給大家,請你也參與判斷圖中正確的是( )A. B.C. D.二、填空題12.如圖所示的“測溫槍”,是利用 (選填“紅外線”或“紫外線”)來測量體溫的。13.在本學期我們已經學習了小孔成像和平面鏡成像,前者成的是 像,后者成的是 像(均選填“實”或“虛”)。小孔成像 用眼睛看到(選填“能”或“不能”),平面鏡成像 光線進入了人眼(選填“有”或“沒有”),實像和虛像的區別是 ① ② (至少寫出兩條)。14.家用小轎車的前擋風玻璃相當于平面鏡,一般都是 (選填“豎直”或“傾斜”)安裝的,這是為了使車內景物所成 (選填“實像”或“虛像”)的位置在轎車前部的 。(選填“正前方”或“正上方”)15.小芳同學站在平面鏡前2.5m處,若小芳向前移動0.5m,人與鏡中的像距離為 m。此時像的大小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現將一塊和鏡面一樣大的木板放在鏡子的后面1m處,如圖所示,這時她 (填“仍能”或“不能”)在鏡中看到自己的像。16.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學校工作人員每天噴灑消毒液,并對進入校園的人員測量體溫。如圖,常用的測溫槍是利用人體發出的 (填“紅外線”或“紫外線”)來測量體溫的。噴灑到地面的消毒液不久之后消失,這是因為消毒液發生了 (填物態變化名稱)。炎熱的夏天,吃冰淇淋覺得涼爽,是因為冰淇淋熔化時要 熱量 17.如圖所示是一種紅外線夜視監控攝像頭,其工作原理是:夜間攝像頭周圍的紅外燈發出紅外線照射物體,紅外線經物體 (選填“反射”或“折射”)后,被監控攝像頭接收,形成圖像。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 鏡。若該攝像頭可清晰拍攝距鏡頭16mm乃至較遠處的物體,則鏡頭焦距 mm。18.如圖所示,保持平面鏡位置不變,要想使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垂直,則入射光線需要順時針旋轉 度。三、實驗題19.如圖甲所示,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 (1)實驗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較 (選填“薄”或“厚”)玻璃板進行實驗;(2)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豎立的玻璃板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但未點燃的蠟燭B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至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的大小 ;(3)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直接觀察光屏,不能觀察到蠟燭A的像,說明物體通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4)實驗中,若將玻璃板沿水平向右移動,則蠟燭A在鏡中的像的位置 (選填“改變”或“不變”),他又將玻璃板以為軸向蠟燭A轉動(如圖乙所示),則蠟燭A在鏡中的像 (選填“向上”或“向下”)運動,小轎車傾斜的前擋風玻璃就是利用這個原理設計的,可以防止 (選填“車內”或“車外”)物體成像在車的正前方干擾司機視線。20.《墨經》中最早記載了小孔成像現象,該現象由于光的 形成;某同學利用家中物品,進行“小孔成像”的家庭小實驗,所用器材如下圖所示:一個空的薯片桶(頂部去掉,桶的底端打了一個小孔);一張硬點的紙卷成桶狀,一端蒙上塑料薄膜,并用橡皮筋固定。按下圖所示方向插入空薯片桶中。將點燃的蠟燭置于小孔前的適當位置,能在塑料薄膜上看見燭焰 (選填“正立”或“倒立”)像:增大塑料薄膜與小孔之間的距離,則塑料薄膜上的像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實驗過程中,隨著蠟燭的燃燒,可觀察到塑料薄膜上的像向 _移動(選填“上”或“下”)。如果小孔是三角形狀的,則小孔成的是 (選填“三角形”或“燭焰”)的像。21.如圖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裝置。實驗次數 1 2 3入射角 30° 45° 60°反射角 30° 45° 60°(1)實驗中,紙板應 放置在平面鏡上;(2)如圖甲所示,使一束光貼著紙板A沿EO方向射向平面鏡,觀察反射光線在紙板B上的位置,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記錄于表格中。實驗時要多次改變入射角的大小并進行測量比較 ;(填字母),比較反射角和入射角,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減小誤差B.尋找普遍規律(3)圖甲中若讓光逆著OF的方向射向平面鏡,會看到反射光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 ;(4)在圖乙中,將紙板B沿PQ剪開,把紙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轉。實驗時發現在紙板B的上半部分 (選填“能”或“不能”)看見反射光線,表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 內。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C【詳解】A.根據小孔成像的原理可知,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薄膜上燭焰的像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而形成的,這是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薄膜上燭焰的像的形狀與物體的形狀有關,若改變小孔的形狀,薄膜上燭焰的像的形狀不會改變,故C錯誤,符合題意;D.保持小孔和燭焰的距離不變,向后拉動內筒,增加筒長,因為像距變大,所以燭焰的像變大,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2.C【詳解】A.電視遙控器是利用紅外線工作的,故A錯誤;B.平面鏡成的像和物體大小相等,人離穿衣鏡越近,人的大小不變,人在鏡中的虛像不變,故B錯誤;C.物體反射或發出的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人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到物體是變高的虛像,故C正確;D.使用投影儀時要使光屏上的像變大,要適當減小投影片到鏡頭的距離,同時投影儀遠離屏幕,故D錯誤。故選C。3.D【詳解】A.紅外線具有熱效應,機器人是利用人體發出的紅外線進行測溫的,故A錯誤;B.機器人記錄人的影像,成的像是縮小倒立的實像,和照相機原理相同,故B錯誤;C.超聲波的頻率大于20000Hz,人耳聽不到,機器人發出的聲音能被人聽到,因此不是超聲波,故C錯誤;D.由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可知,人進入酒店遠離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小,則機器人屏幕上人的影像會變小,故D正確。故選D。4.D【詳解】A.濃密的樹蔭是樹擋住太陽光后形成的暗影區,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錯誤;B.嬌艷的花朵不能發光,不是光源,但花朵可以反射光線,故B錯誤;C.溫暖的陽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混合而成,是復色光,故C錯誤;D.水面相當于平面鏡,潔白的云朵在積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確。故選D。5.D【詳解】A.由平面鏡成像規律可知,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故A錯誤;B.平面鏡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不是光的直線傳播,故B錯誤;C.由平面鏡成像規律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始終等大,故C錯誤;D.由平面鏡成像規律可知,像到鏡面的距離等于物到鏡面的距離,所以人面鏡,物體到鏡面的距離變小,像到鏡面的距離也變小,即像也會面鏡,故D正確。故選D。6.C【詳解】池底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氣時,在水面處發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向水面偏折,人逆著折射光線看去池底位置升高了,根據光線的傳播方向及入射角與折射角間的關系分析可知光由水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選C。7.B【詳解】A.墻上的手影是手擋住了光線而形成的陰影,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題意;B.湖中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題意;C.“日晷”指的是人類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影子方向來測定并劃分時刻,故C不符合題意;D.月有陰晴圓缺是因為光的直線傳播,被地球擋住射向月球的光形成的,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8.D【詳解】A.紫外線能使熒光物質發光,所以能用來鑒別真偽鈔票,故A錯誤;B.電視遙控器是靠紅外線來實現對電視機的遙控,故B錯誤;C.紅外線的熱作用強,用來取暖,所以“浴霸”裝有紅外線燈泡,主要用于取暖和照明,故C錯誤;D.在某些場所安裝有全自動感應水龍頭,水龍頭自動關閉,這是利用紅外線進行控制的,故D正確。故選D。9.D【詳解】A.“一石擊破水中天”,“天”的形成是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故A錯誤;B.“潭清疑水淺”中“水淺”是水底看起來比較淺,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錯誤;C.“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看到水中游魚細石是因為游魚細石反射的光從水中射向空氣發生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故C錯誤;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故D正確。故選D。10.D【詳解】“三點一線”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AB.立竿見影、如影隨形,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故AB不符合題意;C.坐井觀天,坐在井里看天,利用了光的直線傳播,故C不符合題意;D.海市蜃樓,是由于光的折射現象形成的,故D符合題意。故選D。11.B【詳解】光從空氣斜折射入玻璃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從玻璃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在法線兩側;A.如圖,光從空氣進入玻璃時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從三棱鏡射出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在法線同側,故A錯誤;B.光線進入三棱鏡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從三棱鏡射出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故B正確;C.當光垂直入射時,傳播方向不變,故C錯誤;D.入射光線與折射光線在法線的同側,故D錯誤。故選B。12.紅外線【詳解】紅外線熱作用比較強,測溫槍是利用人體發出的紅外線來測量體溫的。13. 實 虛 能 有 見解析 見解析【詳解】[1][2][3][4]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實像,小孔成像能用眼睛看到,平面鏡成像成的是正立的虛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有光線進入了人眼睛中。[5][6]實像能在光屏上呈現,虛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現;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虛像是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14. 傾斜 虛像 正上方【詳解】[1][2][3]家用小轎車的前擋風玻璃相當于平面鏡,一般都是傾斜安裝的,根據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的特點,車內景物所成的像的位置在轎車前部的正上方,這樣可以避免所成的像遮擋駕駛員的視線;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我們看到的像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所成的,是虛像。15. 4 不變 仍能【詳解】[1]平面鏡成的像,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若小芳向前移動0.5m,則人到鏡面的距離為2.5m-0.5m=2m人與鏡中的像距離為2m+2m=4m[2]平面鏡成的像,像和物體大小相等,所以,此時像的大小不變。[3]平面鏡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鏡后沒有成像光線,所以,在鏡后放一木板,這時她仍能在鏡中看到自己的像。16. 紅外線 汽化 吸收【詳解】[1]一切物體都會向外輻射紅外線,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多。測溫槍是利用人體發出的紅外線來測量體溫的。[2]噴灑到地面的消毒液不久之后消失,這是因為消毒液由液態變為了氣態,發生了汽化現象,汽化吸熱。[3]冰淇淋在熔化時要吸熱,所以夏天吃冰淇淋覺得涼爽。17. 反射 凸透 小于8【詳解】[1]在夜間,紅外燈發出的紅外線投射到物體上,紅外線經物體反射后進入鏡頭進行成像,這就是紅外線夜視監控攝像頭的工作原理。[2][3]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可以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該攝像頭可清晰拍攝距鏡頭16mm乃至較遠處的物體,則16mm>2f故f<8mm即鏡頭的焦距小于8mm。18.15【詳解】如圖可知,入射角為90°-30°=60°由于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為60°,則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夾角為120°。要想使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垂直,即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夾角為90°,那么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夾角應減小120°-90°=30°反射角和入射角應各減小15°,則入射光線需要順時針旋轉15°。19. 薄 相等 虛 不變 向上 車內【詳解】(1)[1]由于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2)[2]為了比較像和物體的大小關系,確定像的位置,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當蠟燭B跟前面那支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時,則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的大小相等。(3)[3]由于實像能用光屏承接,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蠟燭A在平面鏡中成像,在像的位置上用紙板承接像時,紙板上不能成像,說明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4)[4]由于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所以將玻璃板沿OO′水平向右移動,物的位置沒發生變化,所以像的位置不變。[5]由于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將玻璃板以OO′為軸向蠟燭A轉動時,蠟燭A在鏡中的像與蠟燭A關于平面鏡對稱,所以蠟燭A在鏡中的像的位置向上運動。[6]汽車前面的擋風玻璃相當于平面鏡,小汽車前面玻璃是傾斜的,汽車內物體的像在汽車的斜上方,司機看前面道路時,物體的像不會影響司機的視線。20.直線傳播倒立變大上燭焰【詳解】[1]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是實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2]根據光的直線傳播原理以及相似三角形的特點可知,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實像。[3]增大塑料薄膜與小孔之間的距離,即增大了像距,則塑料薄膜上的像將變大。[4]實驗過程中,隨著蠟燭的燃燒變短,即蠟燭下移,由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可觀察到塑料薄膜上的像向上移動。[5]小孔成像成的是光源的倒立的像,與小孔的形狀無關,所以他在半透明紙上看到的像是燭焰的倒立的像。21.(1)垂直(2) B 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光的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4) 不能 同一平面【詳解】(1)實驗中,紙板應垂直平面鏡放置,這樣才能在紙板B上看到反射光線。(2)[1]為避免偶然性,尋找反射時的普遍規律,實驗時要多次改變入射角的大小并進行測量比較,故A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2]分析表格中數據:每次實驗反射角都等于入射角,可以得出的結論: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光逆著OF的方向射向平面鏡,反射光沿著OE方向射出,即光線可以沿原路返回,這表明:光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4)[1][2]把紙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轉,B的上半部分與紙板A就不在同一平面內,則紙板B的上半部分就不能看見反射光線,表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