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這些是大家的》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 學生能夠準確說出學校常見公物的具體種類,包括但不限于課桌椅、黑板、圖書角的圖書、體育器材、多媒體設備等,并詳細闡述每種公物在學習和校園生活中的功能,如課桌椅為學生提供舒適的學習坐姿支撐和書寫平面,黑板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重要展示平臺等。2. 熟練掌握正確使用學校公物的方法,如正確使用桌椅(輕拉輕推,不搖晃)、愛護圖書(閱讀時保持手部清潔,不折頁、不亂涂亂畫)、正確使用體育器材(按規定操作,使用后放回原處)等,并能在實際場景中準確運用。(二)過程與方法1. 觀察能力培養在觀察學校公物圖片或實物時,能迅速捕捉到公物的外觀特征、細節部分,并通過對比不同公物,發現其獨特之處,例如通過觀察不同教室的課桌椅,發現其在顏色、款式、新舊程度等方面的差異,進而思考這些差異可能產生的原因。在實踐活動中,如清潔教室、整理圖書時,能觀察到公物的現有狀況(是否有損壞、污漬等),并將觀察結果反饋給小組同學,共同制定針對性的愛護措施。2. 合作能力提升在分組討論學校公物種類、作用以及使用情況調查時,每個小組成員都能積極參與討論,明確分工,如有的同學負責記錄、有的同學負責引導話題、有的同學負責收集不同成員的觀點,共同完成小組任務,提高溝通與協作能力。在實踐活動中,小組成員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清潔教室的任務,如有的同學負責掃地、有的同學負責擦黑板和桌椅、有的同學負責整理圖書角,學會在團隊中發揮各自的優勢,提高合作效率。3. 問題解決能力鍛煉在討論學校公物使用中出現的問題(如公物損壞、丟失等情況)時,能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如部分同學愛護公物意識淡薄、使用方法不當或者缺乏有效的管理監督機制等。針對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如開展愛護公物宣傳活動、加強對學生使用公物的指導、建立公物損壞登記和維修制度等,并在后續的學習生活中能夠積極參與和推動這些方案的實施。(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樹立強烈的愛護公物意識,從內心深處認識到公物是為全體師生服務的公共資源,每一件公物都承載著校園生活的點滴,尊重和愛護公物是每個學生應盡的責任。2. 增強集體榮譽感,理解愛護公物是維護學校良好形象和集體利益的重要體現,個人對公物的愛護行為有助于營造優美舒適的學習環境,進而為整個班級和學校增光添彩。3. 培養社會責任感,明白愛護公物是一種社會美德的體現,從校園內愛護公物延伸到愛護社會公共設施,如公園的長椅、公交站的站牌等,形成關心公共環境、愛護公共資源的良好品德。二、教學重點1. 利用豐富多樣的形式,如圖片展示、實物觀察、小組討論等,讓學生全面深入地認識學校公物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如沒有課桌椅,學生無法正常上課;沒有體育器材,體育課程將無法順利開展等。2. 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行為規范講解等多種途徑,引導學生掌握愛護公物的具體方法和行為準則,包括愛護公物的行為規范(輕拿輕放、正確使用)和面對公物損壞情況的正確處理方式(及時報告老師或相關部門)等,并在日常校園生活中養成自覺愛護公物的習慣。三、教學難點1. 深入了解學生心理,挖掘影響學生愛護公物行為轉化為自覺行動的內在和外在因素,如部分學生可能因缺乏對公物價值的深刻理解、從眾心理、貪圖方便等原因而出現不愛護公物的行為。2. 針對上述影響因素,設計一系列具有針對性和持續性的教育策略和引導方法,如開展長期的愛護公物主題活動、建立有效的監督和激勵機制(設立愛護公物小標兵評選等),逐步引導學生將愛護公物從知識和意識層面內化為自覺的行為習慣,使學生在沒有外部監督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主動愛護公物。四、教學準備1. 學校公物圖片或實物收集涵蓋學校各個區域(教室、圖書館、操場、體育館等)的公物高清圖片,包括嶄新和有輕微損壞對比的圖片,每種公物準備多張不同角度和使用場景的照片。準備一些小型的學校公物實物,如破舊的文具、損壞的小型體育器材(羽毛球拍、跳繩等)和完好的實物進行對比展示,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公物的狀況。2. 學校公物調查表設計詳細的學校公物調查表,內容包括公物的種類、所在位置、使用頻率、是否損壞、損壞程度、損壞原因(可多選,如正常損耗、人為破壞、使用不當等)、使用者反饋等項目。為每個學生準備一份調查表,并預留足夠的空間供學生填寫觀察和調查結果,同時準備一些備用表,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如小組討論需要額外表格記錄等)。3. 愛護公物的宣傳材料制作生動有趣的愛護公物宣傳視頻,視頻內容包括公物在校園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展示、公物被破壞后的不良影響(如影響正常教學、破壞校園美觀等)、愛護公物的正面案例(如同學主動修復損壞的公物)和反面案例(如故意破壞公物受到批評)等情節,視頻時長控制在 5 8 分鐘左右,確保內容緊湊且有吸引力。準備一些愛護公物的宣傳海報,海報設計色彩鮮艷、圖案形象,內容包括愛護公物的標語(如“愛護公物,從我做起”“公物是我們的朋友,請珍惜”)、漫畫形式的正確和錯誤使用公物對比圖等,張貼在教室、走廊等顯眼位置,營造愛護公物的氛圍。收集一些與愛護公物相關的小故事、兒歌、短文等文字資料,打印成冊,分發給學生閱讀和討論,加深對愛護公物的理解。五、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5 分鐘)1. 活動在多媒體屏幕上展示一系列學校公物的精美圖片,包括學生在明亮教室里使用課桌椅認真學習、在圖書館借閱圖書、在操場上使用體育器材快樂運動、在多媒體教室利用先進設備上課等場景。同時,在講臺上擺放一些學校公物的實物,如嶄新的籃球、跳繩、圖書等。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和實物,然后提問:“同學們,當你們看到這些熟悉的畫面和東西時,你們有什么想法呢?這些東西在我們的校園生活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呢?它們給我們帶來了哪些便利和快樂呢?”讓學生們前后桌四人一組,進行簡短的討論(約 3 分鐘)。每組選派一名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其他小組可以進行補充。2. 目的通過視覺上的沖擊和問題引導,激發學生對學校公物的關注和興趣,喚起他們在日常使用公物過程中的美好回憶,從而引發學生對公物的愛護之情,為后續的教學內容鋪墊良好的情感基礎。(二)探索新知(20 分鐘)1. 活動一:分組討論學校公物的種類和作用(10 分鐘)實施步驟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 5 6 人),確保每個小組的成員具有不同的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以促進小組討論的多樣性。向每個小組發放一張大白紙和一支筆,要求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學校里的公物有哪些,并將討論結果寫在大白紙上。同時,針對每種公物,詳細闡述它們在學校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對于課桌椅,要寫出它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工具,還能保證學生的坐姿正確,有利于身體健康;對于黑板,它是教師傳遞知識的重要媒介,方便教師書寫講解,也便于學生記錄等。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巡視各個小組,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引導學生思考一些容易被忽視的公物(如走廊的消防器材、樓梯的扶手等),并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公物的作用(如文化傳承方面,圖書館的古籍文獻)。討論結束后,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展示并講解小組討論的結果,其他小組可以提問、補充或發表不同意見。目的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自主探索學校公物的種類和作用,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考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同時加深對學校公物的全面認識。2. 活動二:填寫學校公物調查表(10 分鐘)實施步驟給每個學生發放學校公物調查表,向學生詳細講解調查表中各項內容的含義和填寫要求,確保學生理解如何進行調查和記錄。安排學生在校園內(教室、圖書館、操場、走廊等區域)進行實地觀察和調查,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行動,也可以獨自進行,但要注意安全和文明禮貌。在調查過程中,學生需要認真觀察每種公物的使用情況,包括是否損壞、損壞程度、使用頻率等,并將觀察結果準確記錄在調查表中。例如,如果發現課桌椅有劃痕或松動,要在調查表中詳細記錄課桌椅的位置、損壞情況和可能的原因。在學生完成調查后,組織學生回到教室,每個小組內部先對調查結果進行匯總和整理,分析調查數據中反映出的問題(如某些公物損壞率較高的區域、公物損壞的主要類型等)。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匯報小組的調查結果和分析情況,教師引導學生共同討論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思考可能的解決方法。目的通過實際的調查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實踐能力,讓學生親身體驗學校公物的使用現狀,進一步加深對公物的了解,同時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為后續的教學內容提供數據支持和問題導向。(三)情感體驗(15 分鐘)活動三:分享“我和公物的故事”(15 分鐘)實施步驟讓學生回憶自己在學校生活中與公物之間發生的小故事,可以是有趣的、感人的、難忘的經歷。例如,有的同學可能會分享自己在圖書館發現一本喜歡的書,但發現書有一點破損,于是主動用膠帶修補好;或者有的同學在操場使用體育器材時不小心摔倒,但還是小心翼翼地保護器材不被摔壞等故事。給學生 3 5 分鐘的時間準備自己的故事,然后鼓勵學生自愿上臺分享。在學生分享故事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傾聽,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注和鼓勵,同時引導其他學生仔細聆聽,并通過提問、點頭、微笑等方式與分享者互動。每分享完一個故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簡短的討論,如詢問其他同學從這個故事中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對故事中主人公的行為有什么評價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故事所傳達的愛護公物的情感。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多邀請幾位同學分享,確保大部分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這個活動中,充分激發學生對公物的情感聯系。目的通過分享個人與公物的故事,拉近學生與公物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從自身經歷中深刻體會到公物在校園生活中的特殊意義,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公物的情感,激發學生愛護公物的情感共鳴,使愛護公物的意識更加深入人心。(四)行為指導(20 分鐘)1. 活動四:討論如何愛護公物,提出具體做法(10 分鐘)實施步驟教師在黑板上寫下“愛護公物,我們可以怎么做?”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再次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小組成員共同討論愛護公物的具體做法,鼓勵學生結合之前的討論內容(公物的種類、作用和現狀)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例如,對于課桌椅,提出每天放學后檢查桌椅是否擺放整齊,發現松動及時報告老師;對于圖書,建議閱讀前洗手,使用書簽代替折頁;對于體育器材,使用后用干凈的布擦拭并放回指定位置等。每個小組將討論結果寫在便利貼上,每組推選一名代表,將便利貼貼在黑板上相應的區域(可以根據公物的類型劃分區域,如教室公物、圖書館公物、操場公物等)。貼完后,教師和學生一起對黑板上的內容進行整理和總結,將類似的建議合并,去除一些不太合理或難以操作的建議,形成一份較為完整的愛護公物具體做法清單。目的通過小組討論,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愛護公物的具體行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通過集體智慧的匯聚,形成全面且具有針對性的愛護公物方法,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愛護公物提供明確的指導。2. 活動五:觀看愛護公物的宣傳材料,討論視頻中的做法是否正確,我們還能做些什么(10 分鐘)實施步驟播放之前準備好的愛護公物宣傳視頻,要求學生認真觀看,注意視頻中展示的各種愛護公物和破壞公物的行為場景。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針對視頻內容提出一些問題,如“視頻中那位同學在黑板上亂涂亂畫的行為對不對?為什么?”“當看到有同學在破壞公物時,我們應該怎么做?”“視頻中愛護公物的同學采取的方法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討論。鼓勵學生結合視頻內容和之前討論的愛護公物具體做法,進一步思考我們還能在日常生活中為愛護公物做些什么,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或創意。例如,是否可以成立愛護公物志愿者小組,定期檢查公物情況;是否可以制作愛護公物的手抄報在校園內展示等。教師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和補充,鼓勵學生在今后的校園生活中積極嘗試新的愛護公物方法,同時強調愛護公物是每個同學的責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目的通過觀看生動形象的宣傳視頻,強化學生對愛護公物正確行為和錯誤行為的認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愛護公物重要性的理解。通過討論,激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從更多角度思考愛護公物的行動,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五)實踐活動(20 分鐘)活動六: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愛護公物的實際行動,如清潔教室、整理圖書等(20 分鐘)實施步驟根據班級學生人數和教室、圖書館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明確每個小組的任務。例如,有的小組負責清潔教室,包括擦拭黑板、課桌椅、窗臺等;有的小組負責整理圖書角,對圖書進行分類整理、修補破損的圖書封面等;有的小組負責檢查教室和走廊的其他公物(如燈具、消防器材等)是否完好,并進行簡單的維護(如擰緊松動的螺絲等)。在每個小組開始行動之前,教師向學生詳細講解清潔和整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如使用清潔工具的正確姿勢、不同類型圖書的分類標準、如何安全地檢查和維護電器設備等,確保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安全、有效地完成任務。在學生進行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在各個小組之間巡視,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糾正學生的一些不當操作,鼓勵學生認真細致地完成任務。同時,觀察學生的表現,對表現積極、認真負責的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實踐活動結束后,組織學生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和反思。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分享在活動中的收獲和體會,如發現了哪些公物損壞問題、采取了哪些解決方法、在活動中遇到了什么困難以及是如何克服的等。教師對學生的總結進行點評,再次強調愛護公物的重要性,并鼓勵學生將這種愛護公物的行為轉化為日常的自覺行動。目的通過實際行動,讓學生將愛護公物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實踐行為,親身體驗愛護公物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在實踐中,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公物的狀況,增強愛護公物的意識,同時通過總結反思,加深學生對愛護公物行為的理解和認識,促進學生將愛護公物內化為自覺的行動習慣。六、作業布置(5 分鐘)1. 任務內容讓學生回家后與家長一起討論家中的公物(如家具、電器、生活用品等),并制定一份家庭公物愛護計劃。計劃內容包括家庭公物的清單、對每種公物的愛護方法(如定期清潔家具、正確使用電器等)、家庭成員的責任分工(如誰負責檢查電器安全、誰負責整理生活用品等)以及監督和評估機制(如每周進行一次家庭公物檢查,對愛護公物表現好的成員給予獎勵等)。2. 要求要求學生用 A4 紙書寫或打印家庭公物愛護計劃,內容要詳細、具體、可操作,鼓勵學生發揮創意,使計劃更具特色和吸引力。同時,提醒學生在與家長討論過程中,要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共同完成計劃的制定。下節課將邀請部分學生分享自己的家庭公物愛護計劃。七、板書設計《這些是大家的》一、學校公物的種類和作用1. 教室:課桌椅(學習支撐、保持坐姿)、黑板(知識傳授)、多媒體設備(豐富教學)2. 圖書館:圖書(知識獲取)、書架(存放圖書)、桌椅(閱讀空間)3. 操場:體育器材(體育鍛煉)、看臺(觀看比賽)4. 其他:消防器材(安全保障)、樓梯扶手(安全輔助) 二、學校公物的現狀調查1. 損壞情況課桌椅:劃痕、松動、涂鴉。圖書:缺頁、破損封面、污漬。體育器材:磨損、零件丟失、損壞。2. 使用頻率與損耗關系使用頻繁區域公物受損較多,如教室前門附近課桌椅、操場熱門體育器材。圖書館常借閱圖書損壞率高于少借閱圖書。三、我和公物的故事1. 愛護公物的故事主動修補圖書角破舊書籍,感受知識傳遞的責任。課間提醒同學正確使用體育器材,避免損壞。2. 公物帶來的美好回憶在教室里用多媒體設備觀看精彩教育影片,拓展視野。坐在操場上看臺為運動會上同學加油,留下歡樂瞬間。四、愛護公物的具體做法1. 日常使用規范課桌椅:輕拉輕推,不搖晃,定期檢查。圖書:洗手后閱讀,用書簽,輕翻頁,借閱及時歸還。體育器材:按說明使用,使用后擦拭、整理、歸位。2. 損壞處理及時報告老師或相關人員。若力所能及,簡單修復(如擰緊桌椅螺絲)。3. 宣傳與監督制作愛護公物標語、手抄報,張貼展示。成立班級愛護公物小組,定期檢查、督促。八、教學反思1. 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估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討論、活動參與中的表現,大部分學生對學校公物的種類、作用有了清晰認識。如在討論學校公物種類時,學生能詳細列舉出各個角落的公物,且對其功能描述準確。在分享“我和公物的故事”環節,學生積極參與,表明他們對公物有了情感連接。從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行為來看,多數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愛護公物方法。例如在清潔教室環節,學生能按照要求認真擦拭課桌椅、整理圖書,并且在整理體育器材時知道正確的擺放方式。然而,仍有個別學生在操作過程中不夠熟練,需要進一步指導。2. 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分析導入環節利用圖片展示和問題引導的方式,成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小組討論的形式在探索新知、行為指導等環節發揮了積極作用,促進了學生的合作學習和思維碰撞。例如在討論愛護公物的具體做法時,小組討論產生了很多新穎實用的建議。實踐活動環節讓學生親身體驗愛護公物的行為,增強了教學的實效性。但在活動組織過程中,發現部分小組分工不夠合理,導致效率不高。在今后教學中,需提前指導學生如何更好地分工協作。3. 對教學內容的改進思考在教學內容方面,可以進一步拓展對公物價值的深入探討,如公物對學校文化傳承的意義。可以引入一些案例,講述學校歷史悠久的公物如何見證學校發展,讓學生從更深刻的層面理解愛護公物的重要性。在作業布置上,可以增加一些實踐類的拓展作業,如讓學生利用周末時間參與社區公共設施的愛護活動,并記錄過程和感受。這樣能更好地將愛護公物的意識從校園延伸到社會,培養學生更廣泛的社會責任感。4. 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到學生個體在愛護公物意識和行為能力上存在差異。對于那些愛護公物意識較強的學生,可以給予他們更多的責任,如擔任愛護公物小組的組長,發揮榜樣作用。而對于意識較薄弱的學生,需要更多的關注和鼓勵,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及時提醒和引導,逐步培養他們愛護公物的習慣。在小組分配時,應更加注重成員的多樣性,確保每個小組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生,以便在活動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同時,針對個別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如使用清潔工具不熟練等問題,教師應在課后進行單獨輔導,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