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題練(十六)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2023·河北石家莊三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工業革命時期的技術出現了三個方面變化:機械設備替代人的勞動;無機能源(如蒸汽機等)取代人力和畜力;原材料的獲取和加工技術得到改進,尤其是出現了冶金和化學工業。有學者認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2世紀,它使英國從一個羊毛出口國變成一個紡織品出口國,“(13世紀)實際上證明了工業革命是由于科學發明和技術革新所引起的”。也有學者指出,工業革命時期真正技術優勢不是工具或機器,而是儀器(鐘、表、望遠鏡、眼鏡等)。盡管這些小玩意可以作為某種生產資料來應用(主要是在航海方面),但它們的基本用途是作為有錢人的玩物。正是這種來自儀器制造的精密的鉆孔和校準技術的轉移,使蒸汽機的效率逐漸提高。工業革命中的技術突破引發了社會的根本變革。——摘編自舒小昀《工業革命定義之爭》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材料整體或其中任意一點擬定一個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達清晰。)2.(2023·廣東六校聯考)布羅代爾認為,工業革命一是“一個漸進的、不露聲色、往往難以辨認的長時段過程”,是各領域條件綜合作用的成果。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大約從15世紀開始,英國發生了農業革命,英國糧食總產量從1700年的3.175 百萬夸特,增加到1845年的18.665 百萬夸特,增加大約6倍。毛紡織業在英國被譽為“民族工業”,商業資本積極介入這個工業部門,出現了分散的手工工場,加速了這一工業的發展。盡管這個部門沒有直接成為工業革命的先導部門,卻在資本積累、企業集中、產業分工、技術進步、批量生產、產品市場化、勞資關系諸多方面,培養了棉紡織業。外貿對英國經濟增長的作用極大:首先,國外市場的擴大,促進了手工業的勞動分工;其次,原料來源的多樣化,日益增長的熱帶和殖民地的貨物供應,如蔗糖、煙草和稻米等,促進了加工業的發展;最后是奴隸貿易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摘編自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在16世紀至18世紀中期,英國的鄉村工業在全國已有廣泛深入地發展,幾乎遍及每一個村莊。下面為1520—1801年英國人口結構變動趨勢情況。年份 總人口 (百萬) 城市 人口 (百萬) 鄉村 人口 (百萬) 農業人口占鄉村總人口的比例(%) 鄉村農業人口(百萬) 鄉村非農業人口(百萬)1520 2.40 0.13 2.27 80 1.82 0.451600 4.11 0.34 3.77 76 2.87 0.901670 4.98 0.68 4.30 70 3.01 1.291700 5.06 0.85 4.21 66 2.78 1.431750 5.77 1.22 4.55 58 2.64 1.911801 8.66 2.38 6.28 50 3.14 3.14——摘編自成德寧《英國前工業化時期的農業革命及其在社會轉型中的作用》(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農業革命的原因,并根據材料概括推動英國工業革命的因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鄉村工業的發展對社會轉型的影響。3.(2023·湖南省A佳教育聯盟)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思想貫穿馬克思思想的始終。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是自然界對人類來說的生成過程?!薄案髅褡宓脑挤忾]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br/>——摘編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材料二 “人的依賴關系(起初完全是自然發生的),是最初的社會形態,……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是第二大形態,……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是第三階段?!?br/>——摘編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1)根據材料,概括馬克思“世界歷史”的含義。(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馬克思世界歷史觀形成的背景。4.(2023·河北邯鄲三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工業革命中,許多手工工人受機器的排擠,丟失了他們的飯碗,他們因此對工業化十分不滿,對工業革命造成的資本主義制度深惡痛絕,他們懷念過去,反對現實,從而成為工業革命時期最堅定的反體制力量。事實上,在許多歐美國家,工人對資本主義的反抗最激烈的時期出現在工廠制消滅小生產的時刻,手工勞動者最暴烈地反對工廠化。——摘編自錢乘旦、許潔明《英國通史》材料二 美國早期工人運動是在美國革命結束后開展起來的。其后的自由州與奴隸州之間的斗爭經常以自由州的退讓而暫時達成妥協,不具備任何社會革命的形勢。美國工人的工資往往高于西歐工人,已經得到了選舉權,所進行的罷工運動、十小時工作日運動和競選活動都是維護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馬克思主義主要是在德國移民中傳播,能夠影響美國工人運動的是空想社會主義、冒牌社會主義和改頭換面的改良主義。工業無產階級十分弱小,不斷在流動。在整個19世紀上半期,美國的工人運動一直是分散的,規模不大的,不但沒有全國性行動,甚至在一個城市中也不能步調一致。盡管也發生過罷工,出現過早期的工會組織,建立過工人黨,但都是短暫的,缺乏明確的斗爭目標和政治要求,沒有對資產者構成重大的壓力。——摘編自張友倫《試論美國早期工人運動的特點——關于美國和西歐工人運動的比較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一個符合材料中所描述的歐洲工人運動,并簡評這一時期的歐洲工人運動。(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歐洲工人運動相比,美國早期工人運動有何不同。大題練(十六)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示例 論題:工業革命推動了社會變革。闡述:英國工業革命首先在棉紡織業領域出現突破,表現為一系列科技發明的涌現,諸如珍妮紡紗機、水力織布機等,這些極大提高了棉紡織業的效率,推動了棉紡織業和其他行業的發展,工業革命突飛猛進。在工業革命推動下,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工業社會逐漸形成,近代城市紛紛涌現,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極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資本主義社會得到鞏固。社會財富大幅增加但貧富差距逐漸拉大。工業革命也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現代化的娛樂方式紛紛出現。同時,工業革命也帶來諸如社會矛盾激化等問題。總之,工業革命中的技術突破改變了社會面貌,工業革命推動了社會變革。2.(1)原因:圈地運動引起農業組織方式的變革;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耕作制度的調整(或輪作制);作物品種的改良提高農業產量等(或引進新作物品種)。因素:農業革命為工業革命提供物質基礎(或為工業發展提供資金);手工工場時期為工業革命積累資本,生產技術及工場管理經驗;外貿的發展為工業革命提供商品市場和原料場地;英國海外殖民擴張為工業革命提供資本原始積累。(2)影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向鄉村拓展,為英國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奠定基礎;鄉村勞動力向工業部門轉移,促進英國經濟生產結構變革(加速工業化時代或蒸汽時代的到來);加速鄉村封建經濟的瓦解(或促進鄉村商品經濟、資本主義的發展);加速推動英國城市化進程等。3.(1)含義:世界歷史是人類由孤立狀態走向政治、經濟、文化一體化的過程;世界歷史就是人的解放和發展的歷史。(2)“一體化”的背景:新航路開辟和殖民擴張加速了資本主義世界歷史的形成過程;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化大生產為世界歷史的形成奠定了物質基礎;科學技術的發展增進了世界的整體聯系。“人的解放”的背景:工業革命后,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矛盾激化;人文主義的復興與理性主義的發展。4.(1)列舉:盧德運動,法國里昂工人武裝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織工起義(任答一點即可)。簡評:由于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導致失??;表明無產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奠定了階級基礎。(2)不同:起步較早;國內的階級矛盾相對緩和;多采取較溫和的合法斗爭形式;理論貧乏、思想混亂;工人階級力量弱小,流動性強;較為分散、規模較小;發展緩慢。小題練40 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教材改編題】1.【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59“歷史縱橫”改編】約從15世紀開始,西歐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強行圈占公有土地和農民份地,將其變為私有大農場或大牧場。1485—1500年,英國伯克等郡共圈占了16 000英畝土地,其中有13 000畝用作牧場。圈地運動使得英國( )A.從小農經濟發展為大農場制B.具備了工業革命所需全部條件C.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封建莊園D.首次實現了生產資料的私有化2.【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61“學思之窗”改編】這個時期(19世紀后半期)逐步出現了技術進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進的工業企業不再滿足于接受技術創新并利用它們,而是通過精心的有計劃的試驗來追尋這種技術創新……以至于企業甚至都開始資助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這一現象主要說明( )A.工業革命迅速擴展各國B.資本主義制度發展C.科技與生產的結合緊密D.國際競爭日益加劇3.【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62“教材插圖”改編】下圖為1841年與1877年英國就業人口結構的變化情況示意圖。這表明英國( )A.社會生活出現重大變化B.世界工廠地位確立C.產業結構失衡現象嚴重D.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4.【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63“問題探究”改編】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說:“資產階級,由于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于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馬克思、恩格斯意在說明( )A.世界市場最終形成推動了工業革命B.工業革命加劇了整體世界的兩極分化C.工業革命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D.資產階級把一切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經典模擬題】5.(2023·山東濟南檢測)有學者認為,1750年英國的勞動力價格是法國、意大利的1.7倍,英國工人工資的快速上漲使得機器替代人工變得有利可圖,這催生了瓦特改進蒸汽機。作者意在強調工業革命的發生是源于( )A.工人要求提高待遇 B.企業追求更高利潤C.政府平抑市場物價 D.國家解決就業問題6.(2024·重慶南開中學模擬)16世紀初,倫敦出現了木材資源短缺的“能源危機”,廉價的煤炭進入市場。1560至1800年間,英國煤炭產量增長了66倍,但煤炭開采和運輸需要更為“有力”的工具。材料反映了( )A.能源結構變化影響歷史進程B.煤炭開發改變英國經濟結構C.英國經濟水平位居世界前列D.創造發明是技術進步的根源7.(2023·廣東六校高三聯考)1701年,一位英國人在《東印度貿易觀感》一文中寫道:“當東印度貿易向我們提供比我們更為便宜的貨物,它將迫使我們去發明加工工序和機器,使我們有可能以比較少的勞力和成本進行生產,從而把我們制成品的價格降下來?!币陨鲜妨? )A.揭示了工業革命發生的根源B.證明印度生產技術先進C.豐富了工業革命研究的視角D.反映亞洲明顯貿易優勢8.(2024·河北名校聯盟模擬)17—18世紀,英國民間對科學技術興趣濃厚,各地愛好者組成讀書會,逐漸發展成為社團。英國政府認為王公貴族創辦的科學社團——皇家學會是國家的知識寶庫,應給予種種方便。據此可知( )A.工業革命贏得社會各界的支持B.英國政府對科技給予足夠重視C.科學與技術結合推動工業革命D.貴族仍然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9.(2024·遼寧撫順模擬)下圖是18世紀后期英國棉紡織業領域出現的技術革新成果。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技術創新推動了英國( )A.生產效率的快速提升 B.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C.壟斷組織的蓬勃發展 D.生產與資本高度集中10.(2023·湖南九校聯盟聯考)17世紀中期英國農場平均面積145英畝,農業產出增長速度超過人口增長速度。17世紀英格蘭和威爾士人口增長近1倍,農業生產約占國民收入的40%,從事農業的勞動力約占全部就業人口的40%。這反映出( )A.農業發展源于工業革命推動B.工業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農業C.生產方式變革推動農業發展D.農業的發展阻礙工業化進程11.(2024·遼寧大連調研)1869—1874年,英國興建了47所女子中學;1870年英國議會通過“初等教育法”,規定5—12歲兒童必須到校接受學習,這是英國女孩獲得和男孩平等受教育權的開始。這主要由于( )A.工業化進程的推動 B.婦女具有道德優勢C.民主政治開始完善 D.女權運動不斷促進12.(2023·福建泉州五模)17—18世紀,北美的抹香鯨油為歐美城市的燈塔、路燈和公共建筑提供燃料,逐漸成為優質工業潤滑油。19世紀末期,美國捕鯨業走向衰弱。據此推知,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技術革新改變市場需求B.社會就業結構發生變化C.民眾生態保護意識淡薄D.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13.(2023·福建廈門質檢)1844年,英國女工在棉紡織工廠里占56.25%,在毛紡織工廠里占69.5%,在絲織工廠和紡麻工廠里占70.5%。1851年調查顯示,英國約有25 000名女子從事家庭教師工作,主要服務于以工廠主、銀行家、商人等為核心的中產階級家庭。這表明,英國( )A.女性政治地位提高B.社會轉型推動思想解放C.就業結構發生變化D.工業革命推動社會分化14.(2024·山東濟南調研)1771年,阿克萊特在曼徹斯特開辦了第一家水力紡紗廠,成為近代工廠的開端。1870年,洛克菲勒開始組建壟斷組織——美孚石油公司。工廠制和壟斷組織這兩大生產組織形式( )A.推動跨國貿易和資本輸出B.推動了世界市場初步形成C.調整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D.適應了電氣化時代的需求【情境創新題】15.【學習情境】1785年,律師阿戴爾為工廠主阿克萊特辯護時說:“工藝各部門中最有用的發明并不是關在書房里的專務理論的哲學家們的創作,而是通曉使用技術方法的、從實踐中得知什么構成其探討課題的靈巧的工匠的創作,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據此可知當時( )A.民眾重視發明創造 B.創新源于生產實踐C.啟蒙運動影響有限 D.科技是第一生產力16.【學習情境】亞當·斯密指出,重商主義者倡導的限制輸入和獎勵輸出的方法妨礙了國民財富的增長,自由競爭適合經濟的自然規律和人的本性,通過自由競爭,可以達到個人利益和社會福利之間的和諧。由此可知,該主張( )A.適應資本原始積累的需求B.符合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C.揭示了資本主義擴張本質D.借自由之名實為貿易保護17.【生活情境】18世紀中期,英國伯克郡一位富家小姐在寫給姐姐的信中抱怨:“農夫的女兒去教堂,戴著用薄紗、絲帶和假花點綴的帽子,和我們一樣奢侈……如果星期天去教堂,你都會懷疑我不是這個教區最富有的人。”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 )A.貧富差距明顯縮小 B.工業革命深入開展C.世界市場基本形成 D.等級觀念受到沖擊18.【社會情境】從1848年起,普魯士政府開始直接投資修建鐵路,到60年代,國有鐵路已占普魯士鐵路總數的一半以上。普魯士統一德國后,逐步收購私營鐵路,大部分鐵路轉為國有。這說明( )A.國家政權有力推動工業革命開展B.德國工業革命具有社會主義傾向C.德國普遍推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D.德國經濟發展借鑒蘇聯建設經驗小題練40 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1.A [據材料可知,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強行圈占公有土地和農民份地,將其變為私有的大農場或大牧場,使得英國從小農經濟發展為大農場制,故選A項;“全部”說法過于絕對化,排除B項;莊園是中古西歐基本的農業經濟組織,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在中世紀西歐莊園制下,土地成為領主的私有財產,“首次”說法錯誤,排除D項。]2.C [據材料“通過精心的有計劃的試驗來追尋這種技術創新……以至于企業甚至都開始資助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中以科技創新帶動生產發展,說明科技與生產緊密結合,故選C項;A項屬于工業革命的發展特點,但材料強調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重視技術創新,排除;18—19世紀許多國家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資本主義制度,排除B項;材料考查的是現象,D項屬于影響,排除D項。]3.D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841年到1877年是兩次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的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工業就業人口比例呈現增加趨勢,故選D項;材料是就業人口結構的變化,不是社會生活變化,排除A項;材料只涉及英國國內情況,不涉及與世界總生產力和其他國家生產力的對比,排除B項;當時英國不存在產業失衡嚴重的問題,C項不符合史實,排除。]4.C [據材料可知,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資產階級通過生產工具改進和交通便利吸納各個民族,甚至是最野蠻的民族,使他們加入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以便不至于滅亡,說明工業革命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文明影響到更廣泛的地區和人群,故選C項。]5.B [根據材料可知,英國工業革命前英國勞動力相對它國價格昂貴,使得企業尋求用機器代替人工,說明工業革命的發生源于企業對利潤的追求,故選B項;工業革命加大了貧富分化,使得工人要求提高待遇,這是工業革命的結果而非原因,排除A項;材料反映工業革命前勞動力價格高,并不是物價高,排除C項;材料反映企業為解決勞動力價格昂貴的問題而尋求機器代替人工的方式,并非國家解決就業問題,排除D項。]6.A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煤炭的使用推動了煤炭的開采,煤炭的運輸需求又推動了煤炭運輸工具的革新,進而推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進程,反映了能源結構變化影響歷史進程,故選A項;材料反映的是煤炭需求量的增長對機器的需求,進而對工業革命的推動作用,材料中只體現了煤炭開采的增加,不能體現整體英國經濟結構的變化,排除B項;材料只體現了英國煤炭開采量的增加,不能得知英國整體的經濟水平,排除C項;材料只體現了煤炭業的發展對機器的需求,并沒有體現具體的發明創造,排除D項。]7.C [據材料可知,這個英國人是從東印度貿易的視角來研究工業革命的必要性,所以豐富了工業革命研究的視角,故選C項;英國人所述的東印度貿易是從外部視角來看工業革命發生的必要性,它并不是英國工業革命發生的根源,排除A項;題干只是提到東印度貿易提供了更為便宜的貨物,這不能推論出印度生產技術一定先進,且印度生產技術不是題目要表達的主旨,排除B項;題目的主旨是說東印度貿易會促使英國工業革命的發生,而不是強調亞洲的貿易優勢,排除D項。]8.C [17至18世紀英國自然科學獲得了發展,材料中也能反映出民間和政府對科學的態度,據所學工業革命可知,18世紀中期在技術積累的基礎上有了突破,開啟了工業革命,由此可以得出,17至18世紀科學與技術相結合,共同助推工業革命開展,故選C項。]9.A [據材料“18世紀后期英國棉紡織業領域出現的技術革新成果”可知,此時處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據所學可知,珍妮紡紗機、騾機、水力紡紗機、復動式蒸汽機均屬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生產工具,機器取代手工勞動提高了生產速度,故選A項;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突出特點,與題中18世紀后期時間不匹配,排除B項;據所學可知,壟斷組織的蓬勃發展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不符合18世紀后期這一時間特點,排除C項;生產與資本的高度集中是壟斷組織的特點,發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排除D項。]10.C [根據材料可知此時期英國農業獲得較大發展,結合所學知識,英國約從15世紀開始實行圈地運動,采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極大地推動農業生產,故選C項;農業的發展為工業革命提供了資本原始積累和勞動力,推動了工業革命的開展,排除A項;材料內容只有農業發展的情況,并沒有工業發展的情況,無法作出比較,排除B項;農業的發展不是阻礙而是推動工業化進程,排除D項。]11.A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業化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逐漸提高,客觀上促進了基礎教育的發展,故選A項;“初等教育法”屬于法制建設的范疇,與道德優勢無關,排除B項;1689年英國建立君主立憲制后,民主政治經歷了長期完善的過程,排除C項;女孩受教育權的提高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女權運動主要開始于兩次世界大戰后,排除D項。]12.A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末,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石油逐漸取代抹香鯨油成為照明燃料和潤滑油,導致美國捕鯨業走向衰弱,說明技術革新改變市場需求,故選A項;社會就業結構的變化,與美國捕鯨業走向衰弱沒有直接關系,排除B項;民眾生態保護意識增加,對美國捕鯨業走向衰弱有一定的作用,而非“意識淡薄”,排除C項;城市化進程,與美國捕鯨業走向衰弱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13.C [據材料可知,工業革命時期,英國女性在紡織行業占比超過一半,且大量女性從事家庭教師工作,反映了當時英國以男性為主的職場環境有所改變,女性參與工作增加,就業結構發生了變化,故選C項;材料反映了工業革命時期女性就業人數增加,經濟地位提高,而非政治地位提高,排除A項;工業革命時期出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等思潮,但材料信息沒有涉及思想解放的相關內容,排除B項;工業革命推動社會分化體現在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兩大階級的誕生,與女性就業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14.C [工廠制的建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壟斷組織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產生的,工廠制和壟斷組織這兩大生產組織形式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變化的表現,故選C項。資本輸出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排除A項;工廠制推動了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排除B項;壟斷組織適應了電氣化時代的需求,排除D項。]15.B [據材料“從實踐中……工匠的創作”可知,工藝各部門中最有用的發明是工匠的創作,說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創新來源于生產實踐,故選B項;材料不涉及民眾對發明創造的態度,得不出“重視”的結論,排除A項;啟蒙運動強調天賦人權、自由、平等、權力制衡等,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第二次工業革命在近代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科技和生產緊密結合,排除D項。]16.B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工業革命以后,資產階級希望進一步解除封建束縛,要求自由經營、自由貿易和自由競爭,符合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故選B項。]17.D [據材料可知,當時人們非常重視貴族地位并通過穿戴奢華、顯貴的服飾來體現自己的社會地位,即使是農民階層,也會模仿貴族的生活方式來彰顯自己的身份,且原為貴族的人士也會對此產生不滿,故選D項;此時工業革命尚未大規模展開,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而非明顯縮小,排除A項;工業革命主要于18世紀后半期大規模在英國開展,故“深入開展”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工業革命后世界市場基本形成,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18.A [材料描述了普魯士實行鐵路國有化政策,帶動德國各邦效仿,推動了德國鐵路建設,結合時空觀念,體現出了國家政權推動德國工業化的發展,故選A項;鐵路國有化不能等于社會主義,排除B項;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普遍推行是在20世紀中期以后,時間不符,排除C項;此時蘇聯還沒建立,排除D項。]小題練41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教材改編題】1.【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65“教材知識”改編】19世紀三四十年代爆發了法國里昂工人武裝起義,英國工人爭取普選權的憲章運動和德意志西里西亞織工起義。這表明( )A.工業革命使人類由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B.早期工人運動缺乏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C.歐美各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立法滯后于時代D.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2.【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66“史料閱讀”改編】《共產黨宣言》寫道:“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边@反映了《共產黨宣言》( )A.宣告了空想社會主義的破產B.肯定了資本主義的歷史作用C.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D.推動了國際工人運動進入新階段3.【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67“歷史縱橫”改編】馬克思指出,工人的工資在整個工業生產產生的利潤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工人只要在每個工作日勞動很少一部分時間,就足以抵償這點工資;在余下的大部分時間里,工人都是在無償地為資本家工作,他們創造的利潤也全部為資本家所得。馬克思的這一理論( )A.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誕生B.促進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C.總結了巴黎公社的經驗D.揭露了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秘密4.【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68“學思之窗”改編】有學者評價:“(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項具體措施,只能顯示出走向屬于人民、由人民掌權的政府的趨勢……(它)將永遠作為新社會的光輝先驅而為人所稱頌?!边@肯定了巴黎公社( )A.推動了國際工人運動蓬勃發展B.揭露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C.成為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源D.為工人運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經典模擬題】5.(2023·廣東深圳寶安區調研)19世紀中期,大蕭條橫掃歐洲。法國北部地區的棉紡工人將他們的絕望發泄在涌入法國北部同樣絕望的比利時移民身上……據此判斷,法國這些工人( )A.認為比利時工人搶了工作B.對自身困境缺乏正確認知C.具有強烈的狹隘民族主義D.都受害于大蕭條經濟危機6.(2023·廣東深圳期末)恩格斯回憶說:“在1847年,所謂社會主義者是指兩種人?!@兩種人都是站在工人運動以外,寧愿向‘有教養的’階級尋求支持?!覀儺敃r已經十分堅決地認定‘工人階級的解放應當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事情’?!倍鞲袼勾嗽挶砻鳟敃r( )A.社會主義者內部矛盾不可調和B.歐洲工人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C.馬克思主義在群眾中廣泛傳播D.工人階級亟須科學的指導思想7.(2023·湖北十堰調研)1866年春,倫敦和愛丁堡的制衣工人舉行大罷工,資本家從德國、丹麥招募工人破壞罷工。馬克思和第一國際總委員會呼吁德國工人拒絕前往,并勸說已到英國的外國工人回國,最終罷工取得勝利。這反映了( )A.資產階級試圖緩和階級矛盾B.馬克思主義助推歐洲民族民主運動C.工人運動需要加強國際聯合D.經濟斗爭是歐洲工人的主要斗爭方式8.(2024·山東濰坊調研)巴黎公社的最高權力機關是經普遍選舉產生的公社委員會,它同時擁有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既負責公社各項法令的制定工作,同時也是各項決策的執行者,還負責執行并監督各項政策的落實情況。這一體制( )A.反映了工農聯盟政權性質B.體現了人民的主體地位C.保障了政權的統一和穩定D.旨在提升政府行政效率9.(2024·黑龍江大慶調研)1848年后,在馬克思、恩格斯革命理論影響下,歐洲爆發了多次工人階級的武裝革命運動,迫使資本主義國家紛紛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不得不給予工人階級更多的民主權利。由此可知,當時的工人革命運動( )A.促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民主進程B.采用和平方式奪取政權C.改善了工人階級的經濟生活條件D.推動了巴黎公社的爆發10.(2024·安徽蚌埠調研)據統計,巴黎公社成立后,巴黎社會上組建了近百個各種各樣的群眾組織。這些組織經常開會,討論研究公社內部事務,共同參與社會治理。這表明巴黎公社( )A.崇尚中央與地方共治思想B.踐行主權在民的政治理念C.深受馬克思主義理論影響D.成為國際工人運動的典范11.(2023·江西A10聯盟聯考)巴黎公社規定,所有公職人員,不論職位高低,都只付給跟其他工人同樣的工資,各公社機關職員最高薪金每年為6 000法郎。如此規定的主要目的是( )A.糾正升官發財的錯誤思維B.抑制資產階級的腐朽作風C.保證公職人員能廉潔從政D.廢除不公正的舊等級制度12.(2023·河北唐山調研)列寧在《紀念公社》中寫道:“不僅法國工人,而且全世界的無產階級都在紀念公社的戰士。這是因為公社不是為某種地方性的或狹隘的民族的任務而斗爭,而是為全體勞動人類、全體被損害和被侮辱的人的解放而斗爭?!庇纱丝梢?,列寧認為巴黎公社( )A.促進了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B.具有國際主義的意義C.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D.注重國際工人的團結13.(2023·福建福州三模)1848年《共產黨宣言》中提出“最近目的”是“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1890年,恩格斯把“最近目的”調整為工人爭取八小時工作日。 這反映了( )A.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局限性B.經濟政治形勢發生巨大變化C.馬克思主義者堅持自我革命D.巴黎公社實踐留下深刻教訓14.(2023·山西大同調研)下面是《全球文明史》對1750年到1914年這一時期西方國家歷史主題的描述,其實它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主題。下列選項作為補充,正確的是( )一是推動經濟和社會轉型的工業化二是1789年到1848年的革命年代中的政治劇變三是西歐的制度和價值觀輸出,擴展了西方文明的地理范圍A.社會主義運動興起B.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興起C.全球新航路的開辟D.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興起【情境創新題】15.【學習情境】19世紀初,在美國工人運動中,男性占據主導地位。他們認為,女性在工廠務工有損婦女形象,并喪失了家庭責任感和道德感。男工往往以男性氣概和家庭地位為依據向資本家提出工資訴求。據此可知,這一時期( )A.工人斗爭缺乏科學理論指導B.傳統社會結構瓦解C.女性的社會地位在不斷下降D.貧富分化日益加劇16.【學術情境】起初《共產黨宣言》中關于階級斗爭的表述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但之后恩格斯發表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將相關理論修改為“以往的全部歷史,除原始狀態外,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贝诵薷? )A.使關于階級斗爭的論斷更加準確和科學B.體現恩格斯著重強調階級斗爭的重要性C.違背了階級斗爭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論斷D.表明不同作品中社會主義理論精髓不同17.【學習情境】在第一國際實際活動的1864—1872年,它曾在歐洲、美洲、非洲等18個國家建立支部,發展會員約40萬人,成為當時世界強大的政治力量,被稱為世界“第七強國”。這說明第一國際( )A.改變了國家間的力量對比B.使各國工人階級獲得政治權力C.提高了工人階級的影響力D.推動國際秩序實現了平等公正18.【社會情境】巴黎公社失敗后,法國國民議會發起對公社的指控調查,指控把工人階級比喻為“蠻人”。宣稱:“法國來自社會底層的‘蠻人’們不僅攻擊財產、家庭等一切社會的古老基礎,而且抨擊上帝的存在、靈魂的不朽,意欲摧毀道德之城?!边@可以用來佐證巴黎公社( )A.踐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原則B.力圖構建全新的政權模式C.瓦解了法國傳統社會基礎D.擺脫了宗教對人們的束縛小題練41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1.D [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故選D項;題干述及的是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其主題并不是工業革命,排除A項;題干內容并沒有述及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的結果,也就不能推斷出其失敗的原因,排除B項;題干述及的是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其主題并不是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立法,排除C項。]2.C [由“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可知,這是在闡明人類社會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發展的客觀規律,故選C項;題干中的信息是在闡述資本主義走向滅亡的必然性,而與空想社會主義的破產無關,排除A項;題干中是在說明資產階級賴以存在的基礎將不復存在,其滅亡是必然的,所以不是肯定資本主義的歷史作用,排除B項;《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確實推動國際工人運動進入新階段,但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3.D [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余下的大部分時間里,工人都是在無償地為資本家工作,他們創造的利潤也全部為資本家所得”是《資本論》的內容,1867年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的剩余價值學說,揭露了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秘密,故選D項;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排除A項;此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已經興起,排除B項;巴黎公社成立于1871年,排除C項。]4.D [根據材料可知,學者認為巴黎公社的各項措施顯示了其屬于人民,由人民掌權,這肯定了巴黎公社的無產階級政權的特征,而這一點恰恰成為新社會建立的先驅,說明巴黎公社為工人運動提供了寶貴經驗,D項正確。]5.B [據材料可知,19世紀中期,經濟蕭條,法國北部棉紡工人不能正確認識經濟危機產生的原因(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不能找到斗爭方向,提不出科學理論,而將絕望發泄在比利時移民身上,認為比利時工人搶了工作,即對自身困境缺乏正確認知,故選B項;A項是表象,而非實質,排除;狹隘民族主義是一種種族主義的意識形態,即在政治上一切事務以本民族利益為優先的民族主義,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D項也是表象,排除。]6.D [據材料“這兩種人都是站在工人運動以外,寧愿向‘有教養的’階級尋求支持”可知,恩格斯所說的“社會主義者”是空想社會主義者,他們沒有把希望放在工人階級自身,還未找到實現社會主義的正確途徑,這表明當時工人階級亟須科學的指導思想,故選D項。]7.C [據材料“呼吁德國工人拒絕前往,并勸說已到英國的外國工人回國,最終罷工取得勝利”可知各國工人運動的相互配合和密切合作是贏得國際工人運動勝利的重要保證,故選C項;“資本家從德國、丹麥招募工人破壞罷工”說明當時資本家意圖通過招募他國工人嚴厲鎮壓英國的工人大罷工,排除A項;當時歐洲民族民主運動主要由資產階級領導,而材料中的大罷工屬于無產階級領導的工人運動,排除B項;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政治斗爭逐漸取代經濟斗爭成為歐洲工人的主要斗爭方式,排除D項。]8.B [據材料可知,巴黎公社“最高權力機關”是“經普遍選舉”產生的公社委員會,公社委員擁有諸多實權,可知這一體制體現了人民的主體地位,故選B項;巴黎公社沒有建立工農聯盟,排除A項;巴黎公社很快因被反動勢力絞殺而失敗,排除C項;經普遍選舉產生公社委員會旨在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排除D項。]9.A [據材料可知,為了減少工人階級的武裝革命運動,資本主義國家被迫政治改革,給工人一定的政治權利,體現出工人的武裝革命,推動了資本主義國家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故選A項。]10.B [材料“巴黎……的群眾組織……共同參與社會治理”體現了民主色彩,踐行主權在民的政治理念,故選B項;巴黎公社是個城市政權,沒有中央與地方之分,排除A項;巴黎公社雖然是由人民掌權的政府,但公社領導人大多不是馬克思主義者,并未體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影響,排除C項;巴黎公社沒有一個成熟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堅強領導,沒有明確的指導思想,沒有發動廣大農民,嚴重脫離了群眾,只能作為一次偉大嘗試而不能稱之為典范,排除D項。]11.C [據材料可知,所有公職人員只能領工人的工資,并規定最高薪金,這有利于限制公職人員的特殊化,防止公共權力被濫用,把公職人員變成人民的公仆,保證公職人員廉潔從政,故選C項。]12.B [題干所示為列寧對巴黎公社的一些看法,他認為“全世界的無產階級都在紀念公社的戰士”“公社不是為某種地方性的或狹隘的民族的任務而斗爭,而是為全體勞動人類、全體被損害和被侮辱的人的解放而斗爭”,表明列寧認為巴黎公社具有國際主義的意義,故選B項;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早于巴黎公社;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是蘇俄,排除C項;注重國際工人的團結是第一國際的宗旨,排除D項。]13.B [從材料“(1848年)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到“(1890年)為工人爭取八小時工作日”的轉變,說明在巴黎公社失敗之后,恩格斯認識到此時的資本主義正處于上升時期,無產階級還沒有足夠的力量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可知該調整反映出19世紀后期的世界經濟政治形勢發生巨大變化,故選B項;材料僅是述及無產階級斗爭目標的調整,體現出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特點,這不是其局限性的表現,排除A項;材料內容僅是述及無產階級斗爭目標的調整,與其“自我革命”無關,排除C項;巴黎公社的失敗僅是無產階級斗爭目標調整的原因之一,排除D項。]14.A [1750年到1914年,正是兩次工業革命時期,西方國家的工人運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社會主義運動興起”可以補充其歷史主題,故選A項;題干提及的是“西方國家歷史主題”,亞非拉不是西方國家,排除B項;“全球新航路的開辟”不合時空,全球新航路開辟于1500年前后,排除C項;“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興起”不合時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產生于20世紀30年代羅斯福新政時期,排除D項。]15.A [據材料“他們認為,女性在工廠務工有損婦女形象,并喪失了家庭責任感和道德感。男工往往以男性氣概和家庭地位為依據向資本家提出工資訴求”可知,這一時期的工人斗爭依然是利用傳統觀念,缺乏科學理論指導,故選A項;據材料“他們認為,女性在工廠務工有損婦女形象,并喪失了家庭責任感和道德感”可知,傳統觀念還有很大影響,說明傳統社會結構并未瓦解,排除B項;在工業社會中,女性社會地位是在“提高”,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收入對比,不能體現貧富分化日益加劇,排除D項。]16.A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階級斗爭產生于原始社會后期,材料“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的表述過于絕對,恩格斯將其修改為“以往的全部歷史,除原始狀態外,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使得關于階級斗爭的論斷更加準確和科學,故選A項;恩格斯的修改更符合實際情況,排除B項;恩格斯的修改更符合客觀存在的事實,并沒有違背階級斗爭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論斷,排除C項;恩格斯的修改使得描述更加準確和科學,兩部作品中社會主義理論精髓相同,排除D項。]17.C [據材料可知,第一國際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發展約40萬會員,把各國工人階級聯合起來,提高了工人階級的影響力,故選C項;第一國際成立后成為各國工人運動的領導中心,推動了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1876年第一國際正式解散,因此改變國家間力量對比的說法錯誤,排除A項;第一國際成立后在各國建立支部,進行經濟斗爭,因此獲得政治權力的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第一國際推動工人運動,追求建立平等公正的國際秩序,但是“實現”的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18.B [材料所示為巴黎公社失敗后,法國國民議會對公社的指控調查,調查中把工人階級稱為“蠻人”,稱“他們不僅攻擊財產、家庭等一切社會的古老基礎,而且抨擊上帝的存在、靈魂的不朽,意欲摧毀道德之城”,工人階級對傳統政權模式的抨擊,從側面說明公社力圖構建全新的政權模式,故選B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題練(十六)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docx 小題練40 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docx 小題練41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