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8.3-法治社會1-法治社會的內涵2-建設法治社會的措施議題二 行:怎樣建設法治社會 以法之名,護我輩青年議題一 思:何為法治社會 電影《第二十條》由三個故事串聯而成。它的第三個故事是韓明之子韓雨宸因阻擋校霸出手反倒被告要被拘留,父母為了他的學業與前途,低三下四到處找人尋求和解,希望韓雨宸能夠向校霸道歉。韓雨宸一開始堅持自己為正義出手沒錯,到后來是非觀和正義感被混淆,面對小混混的毆打已經不敢還手了,因為他不確定會不會再給家庭惹來麻煩環節一:因為見義勇為打傷同學,你會道歉嗎?合作探究一:反方觀點:法不容情(道歉)正方觀點:法亦有情(不道歉)當“見義勇為”被社會所質疑和討論時,這還是我們所說的法治社會嗎?VS各小組內進行2分鐘的討論,2分鐘后雙方開展辯論議題一:思:何為法治社會?法治社會是指法律得到公認和普遍遵從、社會治理依法開展、公共生活和諧有序的社會一、法治社會的內涵與特征1-法治社會的內涵前提:信法保證:守法目標:用法相關鏈接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印發的《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35年)》指出: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信法:是全社會對法治普遍信仰,實施法治成為全社會的一致追求2-法治社會的特征具體體現:①人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②全體公民、社會組織對于法律發自內心地認可和接受,③普遍認可法律是社會生活中所有人應遵守的基本規范。一、法治社會的內涵與特征內化于心立良法:良法必須緊扣本國實際,否則立法就是無本之木。正司法:公正是司法的靈魂,也是培育國人法律信仰的關鍵。有了司法不公,法律信仰只能是紙上談兵。嚴執法:嚴格執法是政府取信于民的重要保證,不僅事關政府的光而且關乎民眾法律信仰的形成。重守法:必須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普法教育,讓普通百姓在知法懂法的基礎上守法。全社會對法治普遍信仰的條件(2)-守法:是憲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實施和普遍遵守,社會各個領域依法運行。2-法治社會的特征具體體現:無論是私人生活領域還是在公共生活領域,法律要求得以普遍的遵守,權利得以實現,義務得到履行,違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一、法治社會的內涵與特征外化于行(3)-用法:社會糾紛依法得到解決,公平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2-法治社會的特征具體體現:在糾紛發生后,人們普遍依據法律主張自己的權利,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有效處理糾紛、化解矛盾。一、法治社會的內涵與特征公平正義拓展:處理糾紛的方式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會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之一,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任務艱巨。法治社會意味著( )①社會糾紛不再發生②法律得到普遍公認和普遍遵從③社會治理依法開展、公共生活和諧有序④公民的所有訴求都受法律認可和維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實戰練習1C安徽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印發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基層法治建設運行機制推動全面依法治縣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積極參與法治建設示范創建,到2024年縣級人民政府獲得全國和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項目)數量占比50%以上,到2025年市級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數量占比60%以上。這有利于( )①推動全社會增強法治意識 ②嚴懲不恪守法律法規的人③擴大政府部門的職責范圍 ④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實戰練習2B議題二:行:怎么建設法治社會?環節二:針對校園霸凌,如何保護和救助被霸凌者?合作探究二:想象自己是下面不同的身份,談談你的看法學生家長教師警察律師人大代表各小組內展開2分鐘的討論,2分鐘后請大家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法治觀念1-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二、法治社會的措施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精、文、教、觀有意識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2-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多元主體社會規范三、法治社會的措施二、法治社會的措施自治德治法治有氛圍法律援助制度: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司法救助體系又稱訴訟救助,指司法機關對于當事人因經濟確有困難,向政法委申報給予經濟救助的制度。二、法治社會的措施3-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減律師費減訴訟費有依托三、法治社會的措施4-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①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②引導和支持人們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③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有機制社會秩序:能夠更好地形成全社會學法、信法、用法的氛圍,增進社會共識,維護社會秩序。社會和諧:能夠更好地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和諧。二、法治社會的意義某地在法治社會建設上進行了全方位的、長期性的努力:創新普法宣傳模式,首創“百姓法治講堂”,實施“定制式普法”;開辟“綠色通道”,開展法律援助,及時化解矛盾。該地做法表明建設法治社會需要( )①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法治觀念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縮小法律援助范圍③鼓勵人們用各種手段表達自己利益訴求④建立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和化解機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實戰練習3B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新時代加快建設法治社會,必須以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指明的新時代法治社會建設方向為根本遵循,聚焦使命任務,扎實推進。下列屬于法治社會建設措施的是( )①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②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③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等法律規范的積極作用④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縮小法律援助范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實戰練習4A全體同學起立宣誓心存敬畏,方行有所止;心中有法,自當成方圓。在建設法治社會的今天,青年人應當與法同行,以法為準則,內化于心,乘云而上。拒絕校園暴力,做法治精神的弘揚者共筑和諧校園,做法治宣傳的踐行者同學們,做法治宣傳的踐行者,我們來為我們的校園制作“拒絕校園暴力”的法治宣傳卡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