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課、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教學內容教材第16-20頁。教材分析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頭之一,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淵源。古希臘地處地中海東部,它的地理范圍比今天希臘共和國版圖大一些。愛琴文明是希臘最早的文明,它是愛琴海及周邊地區青銅文明的統稱,其中心先后在克里特島和邁錫尼。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島出現了最早的國家。教材首先介紹了古希臘的地理位置和環境特點,指出其不利統一和適合海外貿易發展的特點,接著介紹了希臘早期的愛琴文明。公元前8世紀,希臘城邦紛紛建立。公元前776年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召開標志著古希臘文明進入了興盛時期。在諸城邦中,勢力最大的是斯巴達和雅典。關于城邦,教材重點介紹了其公民和非公民的區別,以及斯巴達的居民組成情況。關于雅典,則詳細闡述了其民主政治。雅典一度成為希臘200多個城邦的盟主,國勢強盛,其政治的民主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古代馬其頓位于希臘的北部,處于希臘文明的邊緣,被希臘人視為蠻族,后來卻成為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面對馬其頓的崛起,希臘建立了以雅典為首的反馬其頓同盟。公元前338年,馬其頓大敗希臘聯軍,取得了對整個希臘的控制權。國王亞歷山大即位后元前338年,馬其頓大敗希臘聯軍,取得了對整個希臘的控制權。國王亞歷山大即位后教材對這段歷史用圖文結合的方式進行了介紹,并引導學生對亞歷山大東征的史實進行分析評價,使學生能夠看到古代戰爭的兩面性作用。核心素養通過相關史料,全面認識改革和戰爭的兩面性,提升辯證看待事物的能力,強化唯物史觀意識。教學目標1.通過分析古希臘的地理位置和特點,認識古希臘文明與自然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通過思考如何評價伯利克里改革,培養全面辯證地認識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的能力。(時空觀念、唯物史觀)2.認識到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隸制得到高度發展,從而理解改革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通過亞歷山大東征,認識戰爭與文化交融的關系;知道古代交往有兩種方式,即和平交流和戰爭,亞歷山大東征也是東西方交流的一種方式。(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家國情懷)教學重難點及突破重點雅典民主政治。難點正確認識亞歷山大東征。教學突破亞歷山大東征具有侵略性質,給東方文明帶來巨大災難。前面所學的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甚至印度河流域文明由此遭受重創,讓學生感受惋惜,但同時亞歷山大的風采也能吸引學生。教學時可利用這些特點,引導學生全面分析,認識到東征對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匯、發展所起到的促進作用。教學設想本課分三部分介紹了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首先說明了古希臘的地理位置,告訴學生其是一個以希臘半島為主體的環海、多山、多島嶼的地方,這使得耕地較少,也給統一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同時也有利于航海和海外貿易的發展。希臘的早期文明是愛琴文男。教學這部分內容時要與地圖結合來,可以介紹一下有關希臘、歐洲的神話,使學生感受古希臘的文化底蘊。關于希臘城邦,其特點是小國寡民,對于其公民和非公民權利的探討,可以交給學生自學梳理,結合斯巴達的具體情況,把握其中的區別。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本課的重點,與前面的內容有較大的關聯,可以虛擬具體的事例,引導學生全面把握這種政治的特點,再組織其探討其優點和局限性。亞歷山大的東征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地圖,將其路線梳理清楚,使學生認識到這位傳奇人物是怎樣征戰十年,一路擴張,建立強大帝國的。教學準備教師準備:了解有關雅典民主和亞歷山大東征的史事。學生準備:搜集有關古希臘的傳說和歷史故事教學過程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1.師:古代亞非文明發源于哪些地區 有哪些著名的國家 生: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黃河長江流域的古代中國。2.師:古代埃及的命運怎樣 生:先被波斯帝國吞并,后又被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占領,文明沒能延續下去。3.師:說到亞歷山大帝國,在歷史上可是赫赫有名,要了解它,首先要從古希臘文明說起。我們知道,亞非古代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明,隨著它們的興起,歐洲也出現了古代文明。希臘文明就是歐洲的早期文明。那么古代希臘的情況如何呢 亞歷山大帝國又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到愛琴海,了解那段歷史二、教授新課(一)古希臘的地理位置和早期文明1.師:說到古希臘,有一個美麗的神話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傳說古時候在地中海東岸有位美麗的公主,叫歐羅芭。有一天,她和一群少女在海邊游玩,天神宙斯剛好從奧林匹斯山俯瞰大地,他發現了歐羅芭,不由自主地被歐羅芭的美麗所吸引。于是搖身一變,成為一頭靚麗的公牛,來到了她身前。歐羅芭上前撫抱它,并騎上了牛背。公牛就踏著愛琴海的浪花把歐羅芭帶到了克里特島,與歐羅芭結了婚,并將克里特島命名為“歐羅芭”。同學們,“歐洲”的英語單詞怎么念呢 生:Europe2.師:是不是和“歐羅芭”的音很像呢 人們根據這個神話,認為“歐洲”最早是指愛琴海南端的克里特島。盡管這只是一個神話,卻也可以反映出一些歷史的真相,就是愛琴文明是地中海東端的希臘文明的開端。它包括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而希臘文明也貞西方文明的源頭。看課本古代希臘的地圖,指導學生觀察。3.師:請大家對照地圖和課文的介紹,了解古代希臘的地理范圍。學生觀察地圖,把握古希臘的大致范圍,教師進行引導。4.師:古希臘的地理范圍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小亞細亞半島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等地區。其中希臘半島是古代希臘的主體。其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對照地圖說一說。生:環海、多山、多島嶼、平原面積小,耕地十分有限。5.師:這種地理環境給希臘文明的發展帶來了什么 生:一方面,多山不便于各地區間的聯系,影響了希臘的統一;另一方面,希臘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適宜航海業和海外貿易的發展。6.師:希臘半島的陸地部分山多土薄,山脈丘陵縱橫交錯,只有一些支離破碎的小塊平原,而且又都被難越的關山所阻隔,所以陸路交通在古代始終處于行路難的狀態。但同時,該半島三面環水,海岸線很長,有很多的海峽和港灣,所以希臘內陸各地的交通多靠海運,尤以愛琴海的航運居多,這也造成了希臘的海外貿易很發達。土地貧瘠和優越的航海條件,為希臘人大規模的海外殖民活動提供了動機和便利,地理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古希臘的歷史和文化。我們知道,希臘最早的文明產生于愛琴海地區,在地圖上找出它的位置。學生在地圖中找出愛琴海。7.師:愛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邁錫尼各國后來被攻占,古希臘助區重回氏族部落時期的時代,即荷馬時代。(二)希臘城邦1.師:公元前8世紀,希臘出現了城邦。古希臘的城邦是什么樣的 生:希臘城邦一般是以一個城市或市鎮為中心,把周圍的農村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小國。2.師:城邦是古希臘的國家形態。根據孝教材描述,我們可以發現城邦的什么特點 生:小國寡民,小的城邦公民甚至不過幾百人,最大的城邦斯巴達,領土也只有8400平方千米。3.師:為什么說小的城邦公民只有幾百人,而不是居民呢 在希臘城邦中,公民和居民有什么聯系 生:居民分為公民和非公民。4.師:公民和非公民在構成、地位、權利上有什么區別 學生梳理:公民(統治階級):參與統治(成年男性公民),占有土地,參軍打仗,城邦活動的主體。非公民(外邦人和奴隸被統治階級):沒有政權權利,不能占有土地(外邦人),沒有任何權利和自由(奴隸)。5.師:我們來從最大的城邦斯巴達來具體了解城邦中居民的生存狀態。請大家看教材“相關史事”,梳理三類居民的生活情況。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梳理斯巴達城邦中公民、自由人和奴隸的生存狀況;公民:每戶都有一塊土地,由7戶奴隸為之耕作,自己投身軍事活動,被培養成戰士。自由人(非公民):農民、商業、手工業,納稅、服役,基本沒權參與政治活動。希洛人(非公民、奴隸):把收獲物的一半交給奴隸主,被鞭打,優秀者被殺死。6.師想一想,為什么優秀的奴隸會被殺死 生:怕他們影響奴隸主的統治。(三)雅典的民主政治1.師:古希臘繁榮時期,大多數城邦廢除了國王,實現了共和。一些城邦建立了公民享有充分權利的民主政體,使得國家強大起來,比如雅典。雅典城邦位于希臘中部,請大家在地圖上找出它的位置。學生觀察地圖。2.師:雅典經歷幾次改革后,國勢強盛,一度成為200多個城邦的盟主。到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雅典達到全盛,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伯里克利擴大了公民的權利,具體是怎樣的,請大家閱讀教材相關文字。學生閱讀教材第二部分的內容。3.師:雅典的公職人員是怎么產生的 生:全體公民抽簽產生。4.師;城邦日常事務是誰主持的 生:各地的主席團輪流主持。5.師:主席團的人和主席又是怎樣產生的 生;各地抽簽產生。6.師.雅典的最高權力機構是什么 有哪些權利 生:公民大會。有立法、司法等多種職能。7.師:為了保證爺7.師:為了保證貧窮的公民也能參政議政,伯里克利設計了什么制度 生:津貼制度。8.師:以前貴族執政沒有工資,平民很難在有收入的情況下擔任公職,伯里克利的津貼制度為擔任公職或城邦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或補貼,使平民也能參與到政治活動中。讓我們來假設一下當時的情景。帕帕迪是個雅典郊區的農民,這一年30歲,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今天是個艷陽高照的日子,他要去雅典參加主席團召集的公民大會,這個公民大會雖然每十天就開一次,嚴重影響帕帕迪干農活,但他還是很愿意去,為什么呢 生:他很珍惜自身的政治權利。9.師:帕帕迪到了雅典公民大會的會場,大會還沒有正式開始,會場像往常一樣熱鬧,會場圍著籬笆,設有十道門。“大家注意,今天是公民大會,外邦人不許入內。”在門口執勤的監察員大聲地喊著。好了,問題來了,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從中可以發現什么呢 生:參政的只是公民,非公民沒有參政的權利。10.師:在雅典,能參政的只能是具有公民權的成年男子,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奴隸、外邦人和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可以看出,雅典的民主政治在當時社會是有一定的階級和性別歧視的。請大家再結合教材第18頁“相關史事”和課后的“知識拓展”,說一說我們該如何評價雅典的民主制度學生閱讀材料,結合教材內容,對雅典的制度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評價。11.師:雅典的民主政治由公民大會、五百人會議、陪審法庭和“陶片放逐法”構成,基本上實現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每一個有公民權的男子都有參加五百人會議的機會,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條件。但同時,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基礎是奴隸主對奴隸的專政,是為雅典的奴隸制經濟、奴隸主服務的,規定只有男子才有參與統治的權列,奴隸和婦女都沒有政治權利,即使享有公民權的人,也不可能經常參加政治活動,實際上真正參與民主政治活動的人是不多的。據當時粗略的估計,雅典的奴隸達三十六萬五千人左右,外邦人和無產者約四萬五千人,自由公民,包括婦女和兒童在內共約九萬人。這說明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數人的民主。(四)亞歷山大帝國1.師:公元前4世紀,雅典逐漸衰弱,斯巴達成了希臘的新霸主,但也并未持續多久,希臘城邦陷入混戰之中。這時,希臘北部邊陲的馬其頓隨著希臘的衰落而強盛起來。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憑借其富有戰斗力的軍事力量,利用希臘城邦間的矛盾,大敗希臘聯軍,成了希臘的領導者。他死后,其子亞歷山大繼位,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率軍東侵,其路線是怎樣的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內容,結合地圖,了解亞歷山大是怎樣建立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的。學生圖文結合,了解亞歷山大東侵路線。2.教師結合地圖引導:亞歷山大首先占領小亞細亞,接著向敘利亞推進,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親率大軍抵抗,兩軍會戰伊蘇斯平原,波斯潰敗,大流士三世的家屬全部被俘。大流士三世要求議和,但亞歷山大拒絕了。之后亞歷山大向南進軍埃及,在亞歷山大表示保護和支持神廟祭司后,埃及祭司便宣布亞歷山大為太陽神之子,古代法老的繼承人。就這樣,亞歷山大輕而易舉占領了埃及。大家看地圖中的“亞歷山大”,那就是亞歷山大在埃及建立的城市。公元前331年春,亞歷山大從埃及出發,進軍兩河流域,在高加米拉再與波斯決戰,亞歷山大大勝,并乘勢攻下巴比倫,波斯帝國滅亡。亞歷山大進入波斯本土后,洗劫了波斯幾個古都的王宮和金庫,取代了波斯帝國的統治。之后亞歷山大繼續東進,直到印度河流域方才折返。3.師:歷經10年征戰,亞歷山大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其版圖東西南北分別到了哪里 請同學們結地圖說一說。生: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亞,南達埃及,地跨歐、亞、非三洲。4.師:亞歷山大曾師從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以其雄才大略,先后統一希臘全境,進而橫掃中東地區,不費一兵一卒占領埃及全境,蕩平波斯帝國,大軍開到印度河流域,征服全境約500萬平方公里。公元前323年的亞歷山大帝國是當時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超過東方戰國七雄領土總和。你覺得亞歷山大是怎樣一個人 我們該怎樣評價這位傳奇人物的東征行為呢 請大家讀讀教材內容,再結合自己所了解到的有關此人的事跡,說說自己的看法。學生閱讀、交流,認識到亞歷山大東征有侵略性質,給東方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但它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其在帝國境內建筑了幾十座新城,后來成為新的經濟文化中心。5.師:亞歷山大的東征給被侵略國的人民帶來了災難,但它同時促進了古希臘文化的繁榮發展和東西方文化經濟的交流,融合了東西文化。同時,由于鼓勵民族間通婚,倡導民族間地位平等,對人類社會文化的進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對于這場戰爭,我們要看到其作用的兩面性。三、鞏固新知(一)教材習題教材第20頁“課后活動”:查找資料,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利弊。【講評】具體來說,雅典的民主政治有利于正確決策,有利于修正錯誤,有利于監督政府為公眾服務,減少以權謀私的可能,還有利于促進文化廣泛深入地發展。它為人類提供了一種集體管理的新形式,創造出法制基礎上的差額選舉、任期制、議會制、比例代表制等民治運作方式。但同時,就其民主的范圍而言,雅典公民權利是建立在廣大奴隸專制的基礎之上,它是城邦公民內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權利,而婦孺、外邦人、奴隸被排除在外。它還帶有操作層面的幼稚,程序的合理并不意味著結果的合理。直接民主會導致權利的濫用和誤用。它在充分發揮積極作用,促成雅典政治、經濟、文化日臻盛的同時,又殘忍地窒息、限制了社會另一部分成員的自身發展能力。它既是偉大文明的催化劑,又是社會不公的暴力機器,這是其最大的歷史局限。【答案】略(學生能認識到其進步性和局限性即可)(二)課堂作業1.與古希臘文明發展有密切關系的自然地理因素是( ).A.山川 B.河流 C.湖泊 D.海洋【講評】與亞非大河文明不同,古希臘文明產生于愛琴海地區,與其文明發展密切相關的是海洋。【答案】D2.古代希臘的斯巴達有一個官員曾說:“一座以人墻代替磚墻的城市就是一座鞏固設防的城市。”這反映斯巴達( )。A.交通警察多 B.是個尚武的國家 C.盛行足球運動 D.城市中沒有磚墻【講評】磚墻是用于軍事防御的,用人墻來代替磚墻,表達斯巴達人都投身于軍事活動,斯巴達是個尚武的國家。【答案】B3.學完亞非文明古國與歐洲文明國家之后,你能比較一下古巴比倫王國文明和雅典城邦文明的差異嗎 請你填寫下面表格中兩種文明的不同點。古巴比倫王國 雅典地理環境 位于兩河流域,水源充沛,土地肥沃經濟結構 工商業發達,海外貿易頻繁政治制度 實行國王專制政治文明類型 海洋文明【講評】雅典位于海島上,海上交通便利,實行的是奴隸主的民主政治;古巴比倫王國的經濟以農業為主,屬于大河文明。【答案】古巴比倫王國 雅典地理環境 位于兩河流域,水源充沛,土地肥沃 立于希臘東南沿海的海島上,海上交通便利經濟結構 以農業為主 工商業發達,海外貿易頻繁政治制度 實行國王專制政治 實行奴隸主民主政治文明類型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四、課堂小結以克里特島和邁錫尼為代表的愛琴文明揭開了希臘歷史的序幕,斯巴達和雅典是希臘最為著名的奴隸制城邦,雅典民主政治以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開啟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亞歷山大帝國一度強盛無比,地跨歐、亞、非三洲。古希臘創造的輝煌,永遠閃耀著燦爛的光芒!板書設計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希臘地理位置和早期文明:位置、特點、影響、愛琴文明(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荷馬時代希臘城邦;公元前8世紀,小國寡民,公民(統治)和非公民(被統治)雅典的民主政治:一度成為城邦盟主;伯里克利主政時期,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有利有弊亞歷山大帝國:10年東征,版圖地跨歐、亞、非三洲教學探討與反思本課關于希臘城邦和雅典民主政治的教學,要提醒學生注意,參政權是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有,不僅外邦人和奴隸沒有政治權利,男性家庭中的婦女和幼兒也同樣沒有。關于雅典民主政治,除了其有階級局限性外,就其本身而言,直接民主會導致權利的濫用和誤用,引發腐敗,這一點也可以讓學生來交流領會。- 1 -- 8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