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山西現代雙語學校南校高三年級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一、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銅牙 曾劍十七歲這年,我報名參軍。“你為什么要當兵?”一個穿軍裝的人問我。“找到我二爺。”“你要到部隊去找你二爺,他在我們部隊嗎?”我搖搖頭,一臉茫然。二爺是烈士,但我們后人沒有找到他的遺骸。我二爺徐緒銀,十二歲時,還是個放牛娃,那天跟紅軍的隊伍去了軍營。二爺瘦小的身影跟在紅軍隊伍后面奔跑,顯得那么弱小。我小腳的二奶,在他身后追,隊伍越行越遠,二爺越來越小,最后成一個黑點,眨眼間,二奶就看不見他了。二爺再也沒回來,直到許多年后,政府給我家送了一塊牌匾,一個烈士證明,這成為我二爺的全部。我很快知道,接兵干部叫李健一。我們要去的部隊在蘇北,徐州。真是巧合,我二爺就是犧牲在蘇北。新兵下連,李健一把我叫到他辦公室,問我想不想到師史館。“你不是要到蘇北來找你二爺嗎?在師史館,也許更容易找到他。”我心里一動。新兵訓練,太苦太累,我都忘記了我的二爺。走進師史館。那么多烈士的照片靜靜地掛在展板上。我凝望著這些照片,我為他們感到自豪,但同時也替他們難過,畢竟他們太年輕了。有的烈士比我還小,不過十五六歲。很多烈士,無名無姓。那簡短的文字,記錄著他們在革命路上的壯舉。有一天,李健一指著墻上的一張照片,說:“徐東亮,你看,你像這個人。”我抬眼看,照片上是一位年輕軍人,約二十五六歲。他身著新四軍軍裝,站在一排木門前,意氣風發。細看,他方臉,眉毛很黑,大眼睛散發著堅毅的目光。的確,我像他。我說不清眼睛、鼻子、嘴角的輪廓哪里像他,但就是感覺像,可能是神似吧。他莫非就是我二爺?我失望了。我二奶說,我二爺叫徐緒銀,而這個人,叫徐光明。除了參與師史館的正常工作,我每天晚上,把自己關在史館,在浩如煙海的歷史資料里找尋,我渴望找到更多關于徐光明的資料。與眾多個夜晚一樣,我百度“徐光明”,網頁跳出一則“尋親”新聞,網上說,紅安籍烈士徐光明,一九四○年九月在蘇北一場戰役中犧牲。劉北江自一九八○年起,幾乎每年都要到昔日戰斗過的蘇北,尋找老團長徐光明的遺體。一九八六年春天,劉北江在一具遺骨中發現了一顆黃銅假牙,他確認他就是老團長徐光明,徐團長這顆假牙,他閉著眼就會想起。網上這些消息讓我血流加快,一連幾天徹夜難眠。我二爺也有一顆銅牙。二奶說,二爺放羊,摔斷了一顆牙。不久,有鄉村牙醫游走到我們竹林灣。二奶想給二爺把那顆斷牙鑲上。無奈那牙很貴。牙醫說,用自家的材料,便會便宜些。二奶問什么材料,牙醫說,比如黃金、白銀、黃銅……爺爺拿出一塊銅,有火柴盒那么大,放著金色的光。牙醫從那塊銅上切下一塊,牙齒大小,放進二爺嘴里,比量比量,用細鐵錘捶捶打打,將那塊銅安放在二爺嘴里,竟然嚴絲合縫。好在那顆牙不是門牙,而是門牙下右第四顆牙。那牙平時是不露出來的,二爺只有特別開心快樂之時,才露出半顆銅牙,像嘴里射出一道金色的光。“你二爺嘴里有光。”我記得二奶向我們描述二爺時的情形,她臉上飛起少女般的酡紅。她低聲細語,旁若無人地吟唱道.“早起開柴門,紅日往上升。今天送郎當紅軍,小妹喜在心……”多么熟悉的旋律!這是一九三〇年在紅安傳唱的《送郎當紅軍》,我不知道二爺走時,二奶是否已經會唱這首歌,她的歌聲,是否留在二爺的記憶里。我立刻把這個情況告訴李健一,一刻都等不得。我說:“李干事,我二爺找到了,他就是徐光明,‘徐光明’之前,他應該叫徐緒銀,這是我二爺最先的名字。”第二年春,李健一干事代表老部隊,我代表徐光明的后人,我們一同前往蘇北這家烈士陵園。我們帶回了二爺的骨殖。我們把二爺安葬在竹林灣的后山坡。安葬二爺那天,天空晴朗,滿山的松樹青翠欲滴。松樹旁,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附錄:鄂豫皖革命烈士紀念園名錄之徐光明:徐光明,湖北紅安(舊稱黃安)人,一九一二年出生,十四歲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二七年,參加黃麻起義,一九三四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四方面軍連長、營長和紅二十五軍某團團長等職。抗日戰爭初期調入新四軍工作。一九三九年奉命進入蘇南東部,任江南抗日義勇軍第二團參謀長。一九四○年,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獨立團團長。同年九月六日,在對敵反擊戰中犧牲。時年二十八歲。徐光明原名徐緒銀,高橋鎮竹林灣人。名錄上最后這句話,與上面字體一樣,但字的色澤新鮮醒目,顯然是后補上去的。后記:今年清明節,我回去祭拜我的二爺二奶。宋春芳聽說我回了紅安,過來小坐。她是我高中同學,現在在醫院工作,牙醫,醫學博士。她看著我手機里收藏的圖片和文字,目光停在徐光明留下的那顆銅牙上。“你二奶說你二爺那顆銅牙是右下第四顆?”宋春芳問。我點頭說是。“這是右下第五顆牙。”她的語氣不容置疑。“也許是我二奶記錯了。”我說。“你要想弄清楚也容易。”我不語。“DNA。”她說。我說:“那還得刨墳,算了,不折騰了,讓逝者安息。”“萬一不是,你二奶能安息嗎?”“我想,我二奶會認同我們的做法。”“早起開柴門,紅日往上升。今天送郎當紅軍,小妹喜在心……”二奶的歌聲在我耳畔響起。她佝僂的身影,在我眼前漸行漸遠。他們合墳那天的情景,在我腦海里呈現,那么明晰:兩只金黃色蝴蝶在墳頭翩翩起舞,羽翅在陽光下閃著金光。我相信我二奶旁邊沉睡的,是我們朝思暮想的二爺,他叫徐光明,他最初的名字叫徐緒銀。愿二爺在地下安息! (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頭寫“我”和接兵干部的簡單對話,引出了“二爺”這一故事人物,從而巧妙地切入對二爺參軍及犧牲故事的敘寫。B.小說善于通過細節塑造人物、表達情感,如寫二爺“瘦小的身影”奔跑,突出了二爺對革命的向往和“我”對二爺的懷念。C.小說正文以“那天”“二奶說”“我記得”等語句,提示了小說故事時間與敘述時間的不同,豐富了小說的敘事層次。D.“后記”寫合墳時蝴蝶飛舞的場景,以“羽翅在陽光下閃著金光”暗示化蝶者就是“嘴里有光”的二爺,富有浪漫情調。2.下列對文中二奶吟唱《送郎當紅軍》部分的分析與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我”懷疑二奶送別二爺時是否會唱這首民歌,其實是不確定二爺的參軍時間。B.文中兩次寫二奶吟唱的歌聲,二者一實一虛,都寫出二奶深情溫婉的形象特征。C.這首歌與《黨費》中黃新所唱歌謠的歌名相同;內容相近,其傳唱背景也類似。D.歌詞中“紅日往上升”一句,與古詩“孔雀東南飛”一句手法相同,意蘊豐富。3.小說中的“銅牙”在情節發展中有重要作用,這種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4.本篇小說由正文和“附錄”“后記”三部分組成,這樣的處理帶來了怎樣的文學效果?請談談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54分)(一)文言文閱讀一(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材料一: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②也,自經③于溝瀆而莫之知也。”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④,官事不攝⑤,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節選自《論語》)材料二: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齊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鮑叔;及其亂也,吾不曰豎刁、易牙、開方⑥,而曰管仲。何則?豎刁、易牙、開方三子,彼固亂人國者,顧其用之者,桓公也。顧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問之相。當是時也,吾以仲且舉天下之賢者以對,而其言乃不過曰豎刁、易牙、開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嗚呼!仲以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與桓公處幾年矣,亦知桓公之為人矣乎?桓公聲不絕于耳,色不絕于目,而非三子者則無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無仲,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仲以為將死之言可以縶桓公之手足耶?夫齊國不患有三子,而患無仲。有仲,則三子者,三匹夫耳。嗚呼!仲可謂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問,舉天下之賢者以自代,則仲雖死,而齊國未為無仲也。五伯莫盛于桓、文⑦,文公之才,不過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文公死晉襲文公之余威得為諸侯之盟主者百有余年。何者?其君雖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桓公之薨也,一亂涂地,無惑也,彼獨恃一管仲,而仲則死矣。夫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復有賢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節選自蘇洵《管仲論》)【注】①公子糾:齊桓公之兄長,齊桓公與之爭位,最終殺了他。管仲曾是公子糾的家臣。②諒:小小的誠信。③自經:自縊。④歸:藏錢的府庫。⑤攝:兼任。⑥豎刁、易牙、開方:齊桓公的三位寵臣。⑦文:指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5.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文公死A晉B襲C文公之余D威E得為諸侯之盟F主G者H百有余年6.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相,在材料一中的意思是輔佐,與“端章甫,愿為小相焉”一句中的“相”詞義相同。B.被發左衽,指頭發披散,衣襟向左開,文中代指華夏將淪為文明未開化的夷狄之族。C.彈冠而相慶,含貶義,指“三子”在管仲死后為自己將得到齊桓公的重用而相互慶賀。D.手足,文中借代舉動,與成語“情同手足”“手足之情”中的“手足”詞義不相同。7.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子貢從一臣不事二主的立場懷疑管仲是個仁者,而孔子則從造福天下百姓的角度肯定了管仲的歷史功績,言外之意認為他有大仁。B.孔子認為管仲“器小”,批評他不儉,家有“三歸”且“官事不攝”;還批評他不知禮,在有些生活享受上甚至超越了齊桓公。C.蘇洵認為,從源頭上考量齊國的成敗,成功起于鮑叔而不是管仲,衰敗則起于管仲而不是受齊桓公寵幸的豎刁、易牙等三個奸臣。D.同為春秋霸主,晉文公之才沒超過齊桓公,手下大臣又不如管仲,然而在兩人死后,晉、齊兩國的國運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結果。8.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2)桓公聲不絕于耳,色不絕于目,而非三子者則無以遂其欲。(二)文言文閱讀二(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三月,吳王召越王入見。越王伏于前,范蠡立于后。吳王謂范蠡曰:“寡人聞貞婦不嫁破亡之家,仁賢不官絕滅之國。今越王無道,國已將亡,社稷壞崩,身死世絕,為天下笑。而子及主俱為奴仆,來歸于吳,豈不鄙乎!吾欲赦子之罪,子能改心自新,棄越歸吳乎?”范蠡對曰:“臣聞亡國之臣不敢語政,敗軍之將不敢語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號用兵與大王相持至今獲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鴻恩,得君臣相保。愿得入備掃除,出給趨走,臣之愿也。”此時越王伏地流涕,自謂遂失范蠡矣。吳王知范蠡不可得為臣,謂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于石室之中。”范蠢曰:“臣請如命。”吳王起入宮中,越王、范蠡趨入石室。越王服犢鼻,著樵頭,夫人衣無緣之裳,施左關之襦。夫斫剉養馬,妻給水、除糞、灑掃。三年不慍怒,面無恨色。吳王登遠臺,望見越王及夫人、范蠢坐于馬糞之旁,君臣之禮存,夫婦之儀具。王顧謂太宰嚭曰:“彼越王者,一節之人,范蠡,一介之士。雖在窮厄之地,不失君臣之禮,寡人傷之。”太宰嚭曰:“愿大王以圣人之心,哀窮孤之士。”吳王曰:“為子赦之。”后三月,乃擇吉日而欲赦之,召太宰嚭謀曰:“越之與吳,同土連域。勾踐愚黠,親欲為賊。寡人承天之神靈,前王之遺德,誅伐越寇,囚之石室。寡人心不忍見,而欲赦之,于子奈何?”太宰嚭曰:“臣聞無德不復,大王垂仁恩加越,越豈敢不報哉?愿大王卒意。”(節選自《吳越春秋·卷七》)材料二:宰嚭[注] 王安石謀臣本自系安危,賤妾何能作禍基?但愿君王誅宰嚭,不愁宮里有西施。【注】宰嚭:又稱伯嚭、太宰嚭,吳王夫差的寵臣,吳亡后被越王勾踐處死。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今越王A不奉大王B命號C用兵與大王D相持E至今F獲罪G君臣H俱降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豈不鄙乎”與“越國以鄙遠”(《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鄙”字含義不同。B.“蒙大王鴻恩”與“蒙故業,因遺策”(《過秦論》)兩句中的“蒙”字含義不同。C.“夫人衣無緣之裳”與“猶緣木而求魚也”(《齊桓晉文之事》)兩句中的“緣”字含義相同。D.“王顧謂太宰嚭曰”與“贏得倉皇北顧”(《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兩句中的“顧”字含義相同。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吳王用貞婦不嫁破敗的家庭、仁人賢士不做亡國的臣子來勸說范蠡,表示愿意寬恕他的罪過,希望他能夠改變心意,棄越歸吳。B.吳王保全越國君臣性命,范蠡致謝并表示自己愿意效命吳國,越王聽罷淚流滿面,以為即將失去范蠡,吳王卻懷疑范蠡的誠意。C.越王夫婦穿著下等人的服裝,丈夫鍘草喂馬,妻子挑水除糞,他們雖然生活又苦又累,但三年不曾惱怒,沒有露出怨恨的神色。D.吳王見越王等人雖處窘迫之境,仍然保持君臣之禮、夫婦之儀,心生赦免想法,太宰嚭知其意,極力逢迎,希望吳王放了他們。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吳王知范蠡不可得為臣,謂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于石室之中。”(2)臣聞無德不復,大王垂仁恩加越,越豈敢不報哉?13.吳國最終被越國所滅,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分析其原因。(3分)(三)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賀新郎 劉克莊實之三和有憂邊之語,走筆答之。國脈微如縷。問長纓何時入手,縛將戎主?未必人間無好漢,誰與寬些尺度?試看取當年韓五①。豈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驪山母。談笑起,兩河路。 少時棋柝曾聯句。嘆而今登樓攬鏡,事機頻誤。聞說北風吹面急,邊上沖梯屢舞。君莫道投鞭虛語。自古一賢能制難,有金湯便可無張許?快投筆,莫題柱。 【注】①韓五:南宋初年抗金名將韓世忠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年輕時有“潑韓五”的渾號。14.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國脈微如縷”,一個“縷”字,讓人想起飄忽不定、一觸即斷的游絲,用極形象的比喻表現南宋王朝危在旦夕,再不拯救,將后悔莫及。B.“聞說北風吹面急”一句中,“北風”暗指北方來的蒙古兵,它既點出了敵軍入犯的方向,也渲染了入犯者帶來的殺伐之氣。C.作者用“問”“未必”“試看取”“豈……也……”等詞,既增加了詞章的感染力,又如一篇環環相扣的論說文,邏輯嚴密。D.全詞多處用典,有古人古事,如唐代安史之亂時堅守睢陽的張巡、許遠等;也有化用的詩句。用典使表達含蓄委婉,因此這是首婉約詞。15.有人說本詞是時事策,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四)名篇名句默寫(每空1分,本題共8分)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答司馬諫議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說是王安石的行事準則,也是歷史上一切改革家剛決精神的一種概括。(2)《登岳陽樓》中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而報國無門、內心哀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由夢境轉入現實的過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陵號稱六朝古都,無數文人墨客游歷于此,留下了不少感慨“物是人非”的名句,請寫出其中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某年路過一家縣城的中藥鋪,看到一副字體燙金的對聯: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斗乃摘星漢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為濟生郎“啟明”“長庚”“南箕”“北斗”是神話的四方星宿;“牡丹”“芍藥”“菊花”“梅花”是中國的四季名花。這樣的聯句掛在中藥鋪里,上聯中的“摘星漢”應該是指醫師,下聯中的“濟生郎”應該是指草藥。我深為所動:一家縣城中藥鋪有這樣高遠的專業追求,讓人刮目相看。很多年后,偶翻閑書,見到一則逸聞:1789年清廷殿試后,皇上見高中探花的考生一只眼大一只眼小,龍心不悅,當場出對子難為他: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該考生當即應對: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臣為探花郎。皇上以四方星宿入題,以“摘星手”自稱,顯擺的是所謂“帝王氣象”;而該考生以四時名花應對,“探花郎”一語不失為“妙對”。不過,誰都不會想到,多少年后,這副堂而皇之的對聯會被一個小縣城的中藥鋪借用,而且用得真是地方:醫生是白衣天使,以星宿稱之,恰如其分;( )。17.下列句中的“難為”與文中加點的“難為”,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似這般許多行李,難為老豬一個逐日家擔著走。(吳承恩《西游記》)B、這么冷天,我的兒,難為你想著來!快上炕來坐著罷。(曹雪芹《紅樓夢》)C.難為你親自端來,不吃太對不起你了。(巴金《春》)D.歐陽雪:于科長,佟小姐,干嗎這樣難為他呢?(老舍《面子問題》)18.文中為什么說“‘探花郎’一語不失為‘妙對’”?請簡要說明。(4分)19.請仿照畫橫線部分的句式,在文中括號內補寫三個恰當的語句,以完成對中藥鋪對聯的評價。(3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通常來說,臺風登陸后最終的宿命是逐漸減弱消亡。 A ,一方面,陸面相較海面更加粗糙且有很多障礙物,掠過陸面的摩擦力會消耗掉臺風的能量;另一方面,海面上有充足的水汽不斷 B ,而登陸后水汽等能量來源迅速減少。然而臺風未必總是如此“潦草收場”。臺風登陸后,在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以下簡稱“副高”)的氣流引導下,可以繼續北上,但如果途中遇到特定的大氣環流形勢,它的殘余環流可能長時間被攔截滯留在某地,以至形成極端降水。例如2023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 C ,副高與西部另一個高壓脊互相連通,形成一道“高壓壩”橫亙于北方,受陸地摩擦影響已經“元氣大傷”的“杜蘇芮”,無力沖破這一阻攔,只得在華北地區放慢腳步。同時在“杜蘇芮”殘余環流及其東北側的副高之間形成一條急流,將水汽源源不斷地從海上輸送到華北地區,為持續降水提供充足的“原材料”;①而急流遇到太行山、燕山等被迫抬升,②水汽凝結,③為強降水助一臂之力,④最終在京津冀地區出現了一場持久的暴雨。20.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21.文中第2段標序號的部分有一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分)四、作文(本題共60分)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諺語往往在通俗易懂的話語中蘊含著經驗與智慧,但有些諺語彼此之間仿佛有矛盾,比如“退一步海闊天空”和“不爭饅頭爭口氣”,再比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和“三個和尚沒水吃”等等。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山西現代雙語學校南校高三年級第二次月考語文參考答案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4小題,18分)(3分)D(3分)C3.(6分)①有利于情節的集中與展開。銅牙是確認徐光明和找到二爺的關鍵,小說的主要情節圍繞銅牙展開。②使情節出現新的波折。“后記”中所述的銅牙位置與正文并不相同,這使故事出現了出人意料的新波瀾。③使故事有余味。銅牙的位置不能確定,徐光明是否是二爺也最終成謎,故事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答對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4.(6分)①“附錄”的人物介紹和“后記”的補敘,與正文情節交錯關聯,使小說故事曲折豐富。②“附錄”“后記”的記述,使徐光明、二爺與所有革命烈士形象融合在一起,揭示了英烈形象的普遍意義。③“附錄”“后記”具有的紀實筆調,能增強小說的現實意義。④小說這一結構形式新穎獨特,能帶給讀者新鮮的審美體驗。答對一點給2分,答對三點給滿分。意思答對即可。其他答案,可根據觀點明確、分析合理的程度,酌情給分。二、古代詩文閱讀(56分)(一)文言文閱讀一(本題共4小題,17分)5.AEH 6.A 7.B8.(1)管仲輔佐桓公,(使他)稱霸于諸侯,(并且)完全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如今還享受著他的恩賜。(2)齊桓公耳朵中從來沒停止過音樂,眼睛中也從來沒斷過美女,然而如果沒有這三個人的話,就無法滿足他的欲望。(二)文言文閱讀二(本題共5小題,20分)9.CEG 10.C 11.B12.(1)吳王知道范蠡不可能成為吳國的臣子,說:“你既然不改變自己的志向,我再次將你安置在石屋子中。”(2)我聽聞沒有有德行的人不會報答別人的恩惠,大王對越國施加仁義恩惠,越國怎么敢不報答您呢?13.①越國有范蠡這樣忠心耿耿的臣子,所以吳國最終被越國所滅。②吳王夫差對越王勾踐的婦人之仁,所以吳國最終被越國所滅。③關系國家安危的太宰嚭勸說吳王放了越王,才導致了吳國最終被越國所滅。(三)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14.答案:D15.答案:①詞開頭就尖銳地指出國家的安危存亡已經到了緊要關頭,統治者卻麻木不仁,“問長纓”句提醒統治者應關注請纓報國志士的呼聲。②“聞說”兩句寫出了蒙古軍隊攻勢的兇猛和情勢的危急,以邊境戰事點明時局。③“投鞭”句借典故具體寫出了時局的危險。16.(8分)(1)度義而后動 是而不見可悔故也(2) 戎馬關山北 憑軒涕泗流(3)忽魂悸以魄動 恍驚起而長嗟(4)六朝舊事隨流水 但寒煙衰草凝綠或“吳宮花草埋幽靜”晉代衣冠成古丘(《登金陵鳳凰臺》李白),或者“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西塞山懷古》劉禹錫),或者“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劉禹錫))三、語言文字運用(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17.(3分)D18.(4分)示例:“探花郎”一語雙關,一指進士及第中的第三名,二指探尋名花的雅士;自稱“探花郎”,貼合身份,工整而巧妙地應對上聯的“摘星手”。答對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19.(3分)示例:草藥享日月精華,以名花代之,適得其神答對一個語句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8分)20.(6分)示例:A這是因為 B為臺風補充能量 C在其殘余環流北上途中 答對一處給2分。21.(2分)④最終使京津冀地區出現了一場持久的暴雨四、作文(本題共60分)【立意參考】世間很多看似矛盾的事物,實則具有對立統一的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情境不同而區別對待,不搞絕對化、一刀切;生活中“矛盾”“悖論”重重,學會化解與轉換;盡信書不如無書,應有理性辨析、甄別應用能力;對待傳統經驗(間接經驗),不可機械理解,生搬硬套;在學習生活實踐中認真總結,靈活運用,轉化為直接經驗。【參考譯文】材料一:子貢問道:“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桓公殺了公子糾,(他)沒能為公子糾殉死,反而又輔佐齊桓公。”孔子說:“管仲輔佐桓公,(使他)稱霸于諸侯,(并且)完全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如今還享受著他的恩賜。如果沒有管仲,我們恐怕也要披頭散發,衣襟向左開了。哪像普通男女那樣為了小節小信,在溝渠中上吊自殺也沒有什么人知道他們。”孔子說:“管仲這個人的器量真是狹小呀!”有人說:“管仲節儉嗎?”孔子說:“他有三處藏金庫,家中的管事也沒有兼職,怎么談得上節儉呢?”“既然如此,那么管仲知禮嗎?”孔子回答:“國君大門口設立照壁,管仲在大門口也設立照壁;國君同別國國君會晤時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設備,管仲也有這樣的設備。如說管仲知禮,那么還有誰不知禮呢?”材料二:功業的成就,并不是成就在成就這一日,必然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禍亂的發生,不是發作于它發作的這一天,也一定會有它的起因和先兆。因此,齊國的安定強盛,我不說是由于管仲,而說是由于鮑叔;等到它發生禍亂,我不說是由于豎刁、易牙、開方,而說是由于管仲。為什么呢?豎刁、易牙、開方這三人,他們固然是使國家動亂的人,只是那個重用他們的人,正是齊桓公。而使齊桓公重用這三個人的人,正是管仲!管仲病危時,齊桓公詢問他宰相人選。正當這個時候,我認為管仲將推薦天下賢人來回答齊桓公,但是他的話竟然不過說豎刁、易牙、開方這三個人沒有人之常情,不能親近罷了。唉!管仲以為齊桓公果真會不用這三個人嗎?管仲和齊桓公相處多年了,也該知道齊桓公的為人了吧?齊桓公耳朵中從來沒停止過音樂,眼睛中也從來沒斷過美女,然而如果沒有這三個人的話,就無法滿足他的欲望。他在他最初即位時不重用他們的原因,只是因為有管仲在朝廷上罷了。一旦沒了管仲,那么這三人就可以彈冠相慶了。管仲以為自己臨終前的遺言就能用來束縛住齊桓公的手腳了嗎?齊國不擔心有這三人,而是擔心沒有管仲;若有管仲在朝,那么這三人只不過是三個普通人罷了。唉!管仲可以說是不懂得治國之本的人啊!(如果他)趁齊桓公詢問之時,推薦天下的賢人來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仲死了,齊國也不是沒有管仲這樣的人。春秋五霸中沒有比齊桓公、晉文公再強盛的人了,晉文公的才能,沒有超過齊桓公,他手下的大臣也都比不上管仲。晉文公死后,晉國延續了晉文公的余威,能成為諸侯的盟主之國,達一百多年。為什么呢?它的君主雖不英明,但是還有老成持重的大臣在朝廷上。齊桓公死后,齊國一次內亂就不可收拾,這沒有什么可困惑的,因為它僅僅依靠一個管仲,而管仲卻已經死了。國家因一個人而興盛,又因一個人而滅亡;賢能的人不會為自己的死而感到悲傷,而是憂慮自己國家的衰敗,因此一定要再有賢人(接替自己),然后才可以安心死去。那個管仲,憑什么就這樣死了呢?【參考譯文】材料一:三月,吳王召見越王入朝拜見。越王拜服在吳王面前,范蠡站立在越王后面。吳王對范蠡說:“我聽聞貞潔的婦人不嫁到破敗滅亡的人家,仁義賢能之人不做滅亡國家的臣子。現在越王無道,國家即將被滅亡,社稷也馬上要被毀壞了,自己身死,國祚斷絕,成為天下的笑柄。而你和你的主子都成為奴仆,來歸順吳國,難道不感到地位低下嗎?我想赦免你的罪過,你能改變心意,背棄越國歸順吳國嗎?”范蠡回答說:“我聽說亡國之臣不敢談論政事,敗軍之將不敢談論勇敢。我在越國因為不忠不信,如今越王不奉行大王您的命令,率領軍隊和大王您相對峙,如今獲罪,君主和臣子都投降。幸蒙大王鴻恩,使我們得以保存性命。我愿意為大王清掃門庭,受您奴役驅使,這是我最大的心愿。”這時越王趴在地上流著眼淚,自認為失去了范蠡。吳王知道范蠡不可能成為吳國的臣子,說:“你既然不改變自己的志向,我再次將你安置在石屋子中。”范蠡說:“我遵從您的命令。”吳王起身進入宮中,越王、范蠡走入石屋子。越王只在腰間裹著一條圍裙,頭上梳著樵夫的發髻,他的妻子穿著沒有花邊修飾的粗布裙服,上身穿著“左關之襦”。越王剁切草料養馬,妻子打水、清除糞便、打掃庭院。三年間不生氣,臉上也不曾表現出怨恨之色。吳王登上遠處的高臺,望見越王以及他的夫人、范蠡坐在馬糞的旁邊,君臣之間的禮節仍然存在,夫妻之間的禮儀全部具備。吳王回頭對太宰嚭說:“那越王,是一位有節操的人,范蠡是一位耿介之士。雖然處在艱難困厄的境地,也不失掉君臣之間的禮節,我很為他們感到傷感。”太宰嚭說:“希望大王能用圣人的胸懷,哀憐處于困厄孤苦之中的人。”吳王說:“為了你赦免他們。”三月之后,于是選擇了良辰吉日而想要赦免他們,召見太宰嚭商量說:“越國和吳國,國土相連。勾踐無知而又狡詐,想親自率領賊寇。我承天地的神靈,先王遺留下來的恩德,誅殺討伐越國,將越王勾踐囚禁在石屋中。我不忍心看到這樣,而想要赦免他們,你認為怎么辦?”太宰嚭說:“我聽聞沒有有德行的人不會報答別人的恩惠,大王對越國施加仁義恩惠,越國怎么敢不報答您呢?希望大王最終實現意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語文答案.docx 語文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