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榕園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第一學期科學10月月考試卷1.(2024八上·溫州月考)如圖中正確示意地球水體儲量的是( )A. B.C. D.2.(2024八上·溫州月考)下列植物特征中,適于在比較干旱的環境中生活的是( )①葉變態為葉刺 ②葉上有蠟質層 ③葉大 ④葉小⑤植株高大 ⑥植株矮小 ⑦根系發達A.①②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⑤ D.②④⑤⑦3.(2024八上·溫州月考)電解水過程由如圖步驟的模型構成(圖中●表示氧原子,O表示氫原子),完整表示電解水過程的順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4.(2024八上·溫州月考)關于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實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輪船從長江駛入東海,會沉下去一些B.把橡皮泥捏成小船后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是通過改變自身重力實現的C.潛水艇在水面下勻速下潛過程中,受到的壓強不變,浮力變大D.同一密度計在不同液體中漂浮時,所受浮力大小相同5.(2024八上·溫州月考)課外實踐活動中,小雨用橡皮泥造“船”并放入水中,往所造小船中裝入豆粒來觀察它的承載量,如圖所示。在逐漸裝入豆粒的過程中(船未沉底) ( )A.小船受的浮力不變B.小船排開水的質量變大C.小船浸在水中的體積變小D.小船受的浮力大于它和豆粒的總重力6.(2024八上·溫州月考)某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100g溶劑中溶有10g溶質 B.在110g溶劑中溶有10g溶質C.在100g溶液中含有10g溶質 D.在110g溶液中含有10g溶質7.(2024八上·溫州月考)溫州“屏紙”被稱為中國古代造紙術的“活化石”。如圖是生產“屏紙”的重要工序。“撈紙”工序是利用竹簾將紙漿中的竹纖維與水分離,其原理類似于物質分離中的( )A.結晶 B.過濾 C.蒸餾 D.沉淀8.(2024八上·溫州月考)我國正式啟動的“天河工程”項目旨在科學分析大氣中存在的水汽分布與輸送格局,進而采取人工干預手法,實現不同地域間大氣、地表水資源再分配。“天河工程”計劃對水循環的哪一環節進行干預( )A.水汽輸送 B.蒸發 C.降水 D.徑流9.(2024八上·溫州月考)下列有關溶液的形成,表述正確的是( )A.溶液不一定是無色的 B.被溶解的物質稱作溶劑C.只有固體和液體能做溶質 D.碘放在水里會形成碘的水溶液10.(2024八上·溫州月考)如圖所示,是南極海洋冰山的美麗景象。冰山實質就是海中漂浮的大塊淡水冰。據科學分析,全球氣候變暖會導致冰山熔化,海平面升高。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冰山所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它所受的重力B.冰山所受的重力小于它排開水所受的重力C.冰山熔化一部分后仍會漂浮在水面上D.冰山熔化一部分后排開水的體積不變11.(2024八上·溫州月考)如圖所示,該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在左邊燒杯中,放入下列哪一種物質后,會在右邊導管口看見氣泡冒出( )A.氯化鈉 B.硝酸銨 C.蔗糖 D.氫氧化鈉12.(2024八上·溫州月考)20℃時,取一定質量的固體硝酸鉀于燒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燒杯,不斷攪拌,使之充分溶解,實驗過程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甲燒杯中,硝酸鉀溶液是飽和溶液B.丁燒杯中,硝酸鉀溶液是不飽和溶液C.乙→丙過程中,硝酸鉀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變大D.丙→丁過程中,硝酸鉀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變小13.(2024八上·溫州月考)喝了汽水以后常常會打嗝,下列圖示能正確解釋這一現象的是( )A. B.C. D.14.(2024八上·溫州月考)水平桌面上的深桶容器中裝有水,小明在空玻璃瓶口蒙上橡皮膜,將其置于水中某一深度處,恰好懸浮,如圖所示。現沿桶壁向容器中緩慢加水,在水面上升的過程中,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玻璃瓶保持靜止 B.玻璃瓶下沉至容器底C.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增大 D.桌而對容器的支持力增大15.(2024八上·溫州月考)科學概念之間存在著包含、并列和交叉的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概念間關系正確的是( )A.飽和溶液和濃溶液屬于包含關系B.飽和溶液與稀溶液屬于并列關系C.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屬于交叉關系D.不飽和溶液與稀溶液屬于交叉關系16.(2024八上·溫州月考)要將一瓶接近飽和的氫氧化鈣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小明選擇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①蒸發水分 ②加入氫氧化鈣 ③降低溫度 ④升高溫度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7.(2024八上·溫州月考)如圖所示,將5mL液體加入裝有一小粒固體的試管中充分振蕩,所得結論錯誤的是( )實驗編號 固體 液體 實驗現象I 碘 水 固體不消失II 碘 汽油 固體消失III 高錳酸鉀 水 固體消失IV 高錳酸鉀 汽油 固體不消失A.I和II對比——碘幾乎不溶于水,卻能溶解在汽油中B.II和IV對比——汽油不能溶解高錳酸鉀,卻能溶解碘C.II和III對比——不同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相同D.II和IV對比——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18.(2024八上·溫州月考)兩個量筒均裝有20mL的水,往量筒分別放入甲、乙兩個不吸水的物塊,物塊靜止后如圖所示,水的密度為(g取),則( )A.甲的體積為 B.甲受到的浮力為0.4NC.乙排開水的體積小于20mL D.乙受到的浮力小于甲受到的19.(2024八上·溫州月考)甲、乙兩個燒杯中各盛有100.0g水,T2℃時,分別加入質量均為ag的硝酸鉀或氯化鉀固體,充分溶解后,甲燒杯中現象如圖1所示,再將兩個燒杯同時降溫至T1℃,乙燒杯中現象如圖2所示。硝酸鉀和氯化鉀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表溫度/℃ 0 T1 20 T2 40 60 80 100溶解度/g 硝酸鉀 13.3 25.0 31.6 35.1 63.9 110 169 246氯化鉀 27.6 31.8 40.0 35.1 40.0 45.5 51.1 56.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燒杯中加入的固體一定是硝酸鉀B.圖1中溶液可能是該溶質的飽和溶液,圖2中上層清液一定是該溶質的飽和溶液C.若從T1℃重新升高到T2℃,甲、乙兩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不相等D.a的取值范圍為31.8<a≤35.120.(2024八上·溫州月考)一枚重量為G的雞蛋懸浮在不飽和的鹽水中,如圖所示。往鹽水中繼續均勻緩慢加鹽,雞蛋所受浮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可能是( )A. B.C. D.21.(2024八上·溫州月考)下表中的實驗操作各存在一處錯誤,請指出錯誤之處。(1)固體藥品的取用 (2)液體藥品的取用錯誤之處: 錯誤之處: 22.(2024八上·溫州月考)水是生命之源。缺水程度 人均水量年-1輕度缺水 1700~3000中度缺水 1000~1700重度缺水 500~1000極度缺水(1)圖中各序號分別代表水循環的各個環節,其中序號③表示的環節是 。(2)“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長江水引至華北地區)主要是通過改變水循環中的 環節(填序號),來達成水資源的重新分配。(3)2021年,杭州人均擁有水資源量年-1,上表資料顯示,杭州屬于 缺水城市。23.(2024八上·溫州月考)實驗室有下列物質:①食鹽水;②冰水;③牛奶;④肥皂水;⑤泥水;⑥碘酒。(1)請給上述物質歸類(填序號):屬于溶液的是 ,屬于懸濁液的是 。(2)溶液區別于濁液的特征是 。24.(2024八上·溫州月考)小明利用托盤天平、量筒和水測量一顆新鮮杏的密度,收集的實驗數據記錄在下表中,則杏的密度ρ= g/cm3,杏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 N。步驟 ①用托盤天平測杏的質量 ②向量筒中倒入適量水,讀示數 ③將杏放入量筒中,讀示數數據 21.2g 40mL 60mL25.(2024八上·溫州月考)甲、乙兩只相同的燒杯內分別裝有水和某種液體,小明把同樣的兩塊木塊分別放入水和液體中,木塊靜止時兩液面相平,如圖。則木塊在水和液體中受到的浮力 ,液體的密度 ,燒杯底部所受的液體壓強 ,燒杯對桌面的壓強 。(均選填“>”、“<”、“=”或“無法比較”)26.(2024八上·溫州月考)如表是碳酸鈉的溶解度數據。溫度/℃ 20 30 40 50 60 80 100溶解度/g 21.8 39.7 48.8 47.3 46.4 45.1 44.7(1)實驗過程如圖甲所示。當升溫至60℃時,燒杯④中出現的現象是 。(2)20℃時,將裝有飽和碳酸鈉溶液(底部有少量碳酸鈉晶體)的小試管放入盛水的燒杯中,如圖乙。若要使試管底部的晶體減少,可向燒杯中加入適量的 (選填“硝酸銨”或“氫氧化鈉”)。27.(2024八上·溫州月考)從大豆中提取豆油的過程如下:①將5g大豆研碎;②將研碎的大豆放入大試管中,再加入10mL己烷液體(用于溶解大豆中的油脂),振蕩后靜置幾分鐘;③過濾,除去其中的固體雜質;④將得到的液體倒入一個小燒杯中,將該小燒杯放入一個盛有熱水的大燒杯中,通過熱水浴蒸發掉己烷(裝置如圖所示);⑤將豆油移入試管,再加入10mL水,振蕩后靜置,豆油浮在水面上。根據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將大豆研碎的目的是 。(2)步驟③得到的濾液是一種溶液,溶液的溶劑是 。(3)本實驗過程中得到乳濁液的實驗步驟是 (填步驟序號)。(4)從物質的溶解性角度來看,提取豆油所依據的原理是 。28.(2024八上·溫州月考)某科學小組欲配制16%氯化鈉溶液,主要實驗過程如圖所示。(1)配制200g16%的氮化鈉溶液,需要氯化鈉 g,應選用規格為 (填“100”“200”或“5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2)稱量時,向托盤天平的稱量紙上加入定量的氯化鈉,發現天平的指針偏向右盤,這時應采取的措施是____。(填字母)A.繼續添加適量氯化鈉 B.減少適量氨化鈉C.調節平衡螺母 D.減少砝碼(3)實驗③中的讀數方法會導致所配溶液的質量分數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精確完成該步驟還需要的一種儀器是 。29.(2024八上·溫州月考)小金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研究影響電解水速度的因素,他在水中加入少許硫酸溶液以增強共導電性(硫酸本身不會減少)。實驗中記錄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 1 2 3 4 5 6 7蒸餾水體積/毫升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加入10mL硫酸的質量分數 0 10% 15% 20% 25% 30% 35%收集到氫氣體積/mL 20 20 20 20 20 20 20收集到氫氣時間/秒 2648 1236 885 423 262 216 205(1)電解時觀察到的現象有:兩個電極上都有氣泡產生,且正極與負極氣體的體積比約為 。(2)用燃著的木條分別置于玻璃管尖嘴口,打開活塞,若觀察到 ,則證明氣體為氫氣。(3)本實驗通過比較 來判斷電解水的速度。(4)通過實驗得到的結論是 。30.(2024八上·溫州月考)為了探究影響固體溶解性的因素,某小組同學設計并實施了如下三組實驗:因素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實驗溫度 20℃ 20℃ 20℃ 20℃ 80℃加入溶劑種類 水 酒精 水 水 水加入溶劑質量 20g 20g 10g 10g 10g加入固體種類 硝酸鉀 硝酸鉀 硝酸鉀 食鹽 硝酸鉀加入固體質量 10g 10g 10g 10g 10g溶解固體質量 6.2g 0g 3.1g 3.6g 10g(1)由上述實驗可知,影響固體溶解性的因素是 。(2)在第二組實驗中,該同學按照如下步驟進行實驗(假設溶液損失不計);①用電子天平稱取10.0g硝酸鉀,放入燒杯中:②量取10.0mL水,倒入上述燒杯中,稱量燒杯、硝酸鉀和水的總質證為;③攪拌至硝酸鉀不再溶解為止;④過濾,稱盤所得硝酸鉀溶液和燒杯的總質量為;⑤計算: g(結合第二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將溶質改為食鹽,重復上述步驟進行實驗。由本實驗可推知,20℃時食鹽的溶解能力 (填“>”、“<”、“=”)硝酸鉀的溶解能力。(3)根據上述實驗,以下推論正確的是____。A.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B.20℃的任意一杯飽和硝酸鉀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一定相等31.(2024八上·溫州月考)學習了浮力知識后,小金用表面貼有白紙的木板、彈簧、金屬塊、細線等制作了一個液體密度計。彈簧下端掛上金屬塊,指針靜止時的位置標為A;將金屬塊浸沒在水中而不接觸容器,指針靜止時的位置B處標記為1.0;將金屬塊浸沒于密度為的酒精中而不接觸容器,在指針靜止時的位置C處標記為0.8。(1)B處應在C處 (選填“上方”或“下方”)。(2)B與C的中點處應標注的值 0.9(選填“>”、“<”、“=”)。(3)標記完刻度后發現刻度A與B之間的距離較小,為了增大最小刻度之間的距離,可采取的做法是 (寫出一種即可)。32.(2024八上·溫州月考)如圖所示,小亮在做探究“圓錐體所受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兩個相同的容器中分別裝有水和某種液體,請你回答下列有關的問題:(1)由圖中步驟A、B、C可得結論: 。(2)由圖中步驟A、C、D可知,當物體浸沒在水中并增大所處深度時,浮力的大小將 (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3)如果在步驟E中不小心使圓錐體接觸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減小,則由此所計算出的浮力大小將 (填“偏大”或“偏小”)。(4)F圖中,用彈簧測力計拉著圓錐體從其底部剛好接觸水面開始緩慢下降進入水中,直到快接觸到杯底,能大致反應圓錐體所受水的浮力的大小與物體進入水中的深度關系的圖象是下列圖中的 (填字母)。33.(2024八上·溫州月考)20℃時,氯化鈉溶解于水的實驗數據如下表。實驗序號 水的質量(g) 加入氯化鈉的質量(g) 溶液的質量(g)① 10 2 12② 10 3 13③ 10 4 13.6④ 10 5 13.6根據上述數據分析可知:(1)四個實驗得到的溶液屬于不飽和溶液的是 (填序號)。(2)實驗③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實驗④所得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3)20℃時,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度為 克。34.(2024八上·溫州月考)浮標廣泛應用于臺風預測、海洋資源開發等領域。如圖,某浮標由堅硬殼體及下方可伸縮油囊構成(油囊質量忽略不計)。當液壓式柱塞泵將殼體內的油注入油囊時,油囊排開水的體積等于注入油的體積;當油囊中的油全部被抽回殼體內時,油囊體積忽略不計。已知浮標殼體質量為35kg,油的總質量為20kg,當向油囊中注12kg油時,浮標懸浮于水中。油的密度為,海水密度取,g取10N/kg。求:(1)油囊中注入12kg油時,浮標所受浮力。(2)浮標殼體體積。(3)若某次測試時將一體積為、質量為3kg的測量儀掛于浮標下方浸沒于水中,浮標漂浮時露出水面的體積為,則需要向油囊中注入多少千克的油?35.(2024八上·溫州月考)某同學在實驗室進行有關濃硫酸的實驗,觀察瓶上的標簽(如表所示)。他從瓶中倒出50毫升用于配制成稀硫酸,問:濃硫酸()500亳升濃度(質量分數) 98%密度 1.84克/厘米3相對分子質量 98強腐蝕性,陰冷,密封貯藏(1)在用量筒量取50毫升濃硫酸的過程中,若仰視讀數,則會使配制的稀硫酸濃度偏 (填“大”或“小”)。(2)這50亳升濃硫酸中含溶質硫酸約 克。(結果保留整數)(3)用這種濃硫酸配制1000克質量分數為19.6%的稀硫酸,需要多少毫升水?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地球上的水體【解析】【分析】海洋約占地球總水量的96.53%,陸地淡水只占總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占陸地淡水的68.69%),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占0.94%。【解答】A:圖中海洋水僅占地球總水量的10%左右,故A錯誤。B:圖中海洋水僅占地球總水量的25%,故B錯誤。C:圖中海洋水占地球總水量的95%以上,故C正確。D:圖中海洋水僅占地球總水量的75%,故D錯誤。故選C。2.【答案】A【知識點】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解析】【分析】干旱環境中水分缺乏,具有發達的根系可以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具有肥厚的肉質莖可以儲存大量的水分;具有厚的角質層可以減少水分的蒸騰提高了植物的保水能力,與干旱的環境相適應。葉面積大蒸騰作用就大,散失的水分多不適應干旱環境,植株高大有利于散失水分不適應干旱環境。【解答】①葉變態為葉刺 ,與干旱的環境相適應。②葉上有蠟質層,與干旱的環境相適應。③葉大 ,不適于干旱環境。④葉小,與干旱的環境相適應。⑤植株高大 ,不適于干旱環境。⑥植株矮小 ,與干旱的環境相適應。⑦根系發達,與干旱的環境相適應。故選A。3.【答案】C【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根據電解水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及化學反應的實質進行分析。【解答】解: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電解水正極產生的是氧氣,負極產生的是氫氣,則正確順序為②①④③。故答案為:C。4.【答案】D【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浮沉條件比較浮力的變化,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確定排開水的體積變化;(2)根據浮沉條件的應用的知識判斷;(3)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分析壓強的變化,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變化;(4)根據漂浮條件分析浮力的變化。【解答】A.輪船從長江駛入東海,始終在水面漂浮,則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那么它受到的浮力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此時海水密度變大,則船排開水的體積變小,即上浮一些,故A錯誤;B.把橡皮泥捏成小船后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是通過改變排開水的體積來改變浮力大小實現的,故B錯誤;C. 潛水艇在水面下勻速下潛過程中,深度增大,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可知,它受到的壓強不變。由于它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它受到的浮力不變,故C錯誤;D.同一密度計始終在液體中漂浮,則它受到的浮力始終等于自身重力。則在不同液體中漂浮時,所受浮力大小相同,故D正確。故選D。5.【答案】B【知識點】浮力大小的計算;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以及分析解答。【解答】A:由于小船一直漂浮在水面上(船未沉底),根據物體漂浮條件F可知,小船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小船和豆粒的總重力的大小,由題意可知,在逐漸裝入豆粒的過程中,小船和豆粒的總重力逐漸變大,由此可知,小船受到的浮力逐漸變大,故錯誤;B:由于小船受到的浮力逐漸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小船排開水的重力也逐漸變大,根據可知,小船排開水的質量也變大,故正確;C: 根據可知,當,g一定時,小船受到的浮力變大,小船排開水的體積也變大,故錯誤;D:由于小船一直漂浮在水面上(船未沉底),根據物體漂浮條件可知,小船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小船和豆粒的總重力的大小,故錯誤。故選B。6.【答案】C【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解答】A、某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則在100g溶液中溶有10g溶質,或90g溶劑中溶有10g溶質,故選項不正確;B、根據A選項的分析,90g溶劑中溶有10g溶質,故選項不正確;C、某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則在100g溶液中溶有10g溶質,故選項正確;D、根據C選項的分析,在100g溶液中溶有10g溶質,故選項不正確。故選C。7.【答案】B【知識點】混合物的分離方法(過濾、蒸發、結晶)【解析】【分析】根據分離混合物的方法來分析。【解答】制作宣紙時,有道工序是用竹簾從紙漿中“撈紙”,“撈紙”相當于物質分離中的過濾。故答案為:B。8.【答案】A【知識點】水循環【解析】【分析】水循環涉及蒸發、水汽輸送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等環節。【解答】“天河工程”項目旨在科學分析大氣中存在的水汽分布與輸送格局,進而采取人工干預手法,實現不同地域間大氣、地表水資源的再分配。“天河工程”計劃是對水循環的水汽輸送環節進行干預。故選A。9.【答案】A【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解析】【分析】根據對溶液的組成和特征的知識判斷。【解答】A.硫酸銅溶液呈藍色,故A正確;B.被溶解的物質叫溶質,故B錯誤;C.固體、液體和氣體都能做溶質,故C錯誤;D.碘在水中不溶解,不會形成溶液,故D錯誤。故選A。10.【答案】C【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結合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分析判斷。【解答】AB.冰山漂浮在水面上,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可知,冰山所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它所受的重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G排可知,冰山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開的水的重力,所以冰山所受的重力等于它排開水所受的重力,故A、B錯誤;C.冰山熔化一部分后,冰山的密度不變,冰山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冰山仍會漂浮在水面上,故C正確;D.冰山熔化一部分后,冰山的重力減小,冰山漂浮,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冰山受到的浮力變小,根據F浮=ρ液gV排可知,冰山排開水的體積變小,故D錯誤。故選C。11.【答案】D【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解析】【分析】根據氣泡的冒出分析試管內氣壓的變化,據此確定試管內溫度的改變,最后結合物質溶解時吸熱還是放熱的知識判斷。【解答】右邊導氣管處看到氣泡冒出,說明試管內氣壓增大,即試管內溫度升高。氯化鈉和蔗糖溶于水時不吸熱不放熱,溫度不變;硝酸銨溶于水時吸熱,溫度降低;氫氧化鈉溶于水時放熱,溫度升高,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12.【答案】C【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體,那么溶液肯定飽和;如果沒有未溶的固體,那么溶液無法判斷是否飽和;(3)在相同溫度下,同種物質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肯定大于不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4)溶質質量分數=。【解答】A.從圖可以看出,20℃時,甲燒杯中還有未溶解的硝酸鉀固體,所以甲燒杯中硝酸鉀溶液是飽和溶液,故A正確不合題意;B.從圖可以看出,20℃時,丙燒杯中沒有未溶解的硝酸鉀固體,所以丙燒杯中,硝酸鉀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在此基礎中繼續加水得到丁溶液,溶劑增多,所以丁燒杯中,硝酸鉀溶液是不飽和溶液,故B正確不合題意;C.乙燒杯中是硝酸鉀的飽和溶液,所以溶質質量分數最大,乙→丙過程中,故硝酸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或變小,故C錯誤符合題意;D.丙→丁過程中,繼續加入溶劑,溶質質量不變,所以硝酸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小,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13.【答案】B【知識點】溶解度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根據氣體溶解度和溫度的變化規律分析判斷。【解答】喝了汽水后,汽水進入體內受熱,溫度升高,溶解度減小,從人體內溢出,因此會打嗝,即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14.【答案】A【知識點】液體的壓強;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1)沿桶壁向容器中緩慢加水,隨著液面升高,橡皮膜受到的液體壓強變大,凹陷程度變大,會導致排開水的體積變小,由于液體密度不變,玻璃瓶受到的浮力變小,而玻璃瓶的重力不變,玻璃瓶會下沉;(2)液面上升,液體深度增加,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增大;(3)桌面對容器的支持力等于容器、玻璃瓶和水的重力之和,通過判斷水的重力變化即可判斷支持力的變化。【解答】AB、沿桶壁向容器中緩慢加水,隨著液面升高,橡皮膜受到的液體壓強變大,凹陷程度變大,排開水的體積變小,液體密度不變,玻璃瓶受到的浮力變小,而玻璃瓶的重力不變,重力大于浮力,玻璃瓶會下沉至容器底,故A錯誤,B正確;C、液面上升,水到容器底部的深度變大,液體密度不變,液體壓強變大,故C正確;D、根據平衡狀態分析:桌面對容器的支持力等于容器、玻璃瓶和水的重力之和,由于水的重力增加,所以容桌面對容器的支持力也增加了,故D正確。故答案為:A。15.【答案】D【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解析】【分析】根據不同概念之間的關系判斷。【解答】飽和溶液可能是濃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則飽和溶液和濃溶液為交叉關系,故A錯誤;飽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也可能是濃溶液,則飽和溶液和稀溶液為交叉關系,故B錯誤;根據是否飽和將溶液分別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二者為并列關系,故C錯誤;不飽和溶液可能為稀溶液,也可能為濃溶液,則不飽和溶液和稀溶液為交叉關系,故D正確。故選D。16.【答案】D【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解析】【分析】根據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的方法分析。【解答】要將一瓶接近飽和的氫氧化鈣溶液變成飽和溶液,方法有:①蒸發水分,即減少溶劑;②加入氫氧化鈣,即增加溶質;④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因此升高溫度,即減小溶解度。故選D。17.【答案】C【知識點】溶解現象與溶解原理【解析】【分析】要注意變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條件都應該是相同的,據此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Ⅰ和Ⅱ對比,碘幾乎不溶于水,卻能溶解在汽油中,故選項說法正確。B、Ⅱ和Ⅳ對比,汽油不能溶解高錳酸鉀,卻能溶解碘,故選項說法正確。C、Ⅱ和Ⅲ對比,溶質和溶劑的種類均不同,不能得出不同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相同,故選項說法錯誤。D、Ⅲ和Ⅳ對比,高錳酸鉀易溶于水,難溶于汽油,說明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故選項說法正確。故答案為:C。18.【答案】B【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1)(2)根據量筒中液面升高的高度分析甲排開的水的體積的大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甲受到的浮力的大小;(3)(4)根據乙在水中的狀態分析乙的體積的大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乙受到的浮力,然后與甲的浮力對比。【解答】 AB、量筒中裝有20mL的水,放入甲后,甲沒有全部浸沒在水中,量筒的示數為60mL,甲排開水的體積為:V排甲=60mL-20mL=40mL=40cm3=4×10-5m3,甲的體積要大于40cm3;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受到的浮力為:F浮甲=ρ水gV排甲=1.0×103kg/m3×10N/kg×4×10-5m3=0.4N;故A錯誤,B正確;CD、量筒中裝有20mL的水,放入乙后,乙浸沒,量筒的示數為70mL,乙的體積即排開水的體積為:V乙=V排乙=70mL-20mL=50mL=50cm3=5×10-5m3;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乙受到的浮力為:F浮乙=ρ水gV排乙=1.0×103kg/m3×10N/kg×5×10-5m3=0.5N,大于甲受到的浮力,故CD錯誤。故答案為:B。19.【答案】B【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判斷;(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體,那么它肯定飽和;否則,無法判斷是否飽和;(3)溶質質量分數=;(4)根據表格數據分析解答。【解答】A.T2℃時,向100.0g水中加入ag的KNO3或KCl固體全部溶解,降溫至T1℃時,有晶體析出,說明溫度降低,物質的溶解度減小,而KNO3和KCl的溶解度都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故無法判斷乙燒杯中加入的固體是KNO3還是KCl,故A錯誤;B.圖1中溶液可能是該溶質的恰好飽和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圖2中因有晶體析出,上層清液一定是該溶質的飽和溶液,故B正確;C.若從T1℃重新升高到T2℃,乙燒杯中的晶體全部溶解,甲、乙兩燒杯中溶液中溶質質量都為ag,溶劑為100g,則溶質質量分數相等,故C錯誤;D.T2℃時圖1中溶液可能是該溶質的恰好飽和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兩物質的溶解度相同都為35.1g,所以a最大值為35.1g。T1℃時有晶體析出,而KNO3溶解度為25.0g,KCl溶解度為31.8g,所以a最小值為25.0g,即a的取值范圍為25.0<a≤35.1,故D錯誤。故選B。20.【答案】A【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雞蛋懸浮在鹽水中時,浮力等于雞蛋的重力,逐步加入鹽,鹽水的密度增大;浮出水面前雞蛋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浮力公式可知雞蛋所受浮力變化情況。【解答】①因為雞蛋懸浮在鹽水中時,根據懸浮條件可知:浮力等于雞蛋的重力。②往鹽水中繼續均勻緩慢加鹽,鹽水密度增大,浮出水面前雞蛋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公式F浮=ρgV排可知雞蛋所受浮力逐漸增大。③浮出水面后雞蛋漂浮時,繼續加鹽,鹽水的密度增大,同時雞蛋露出的體積變大,排開液體的體積減小,浮力逐漸減小,直到所受浮力等于雞蛋的重力,浮力不再變化;因此,雞蛋受到的浮力F隨時間t的變化圖像應該是開始浮力變大,然后減小,最后不變。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21.【答案】未將試管平放;瓶塞未倒放【知識點】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從取用液體藥品時應注意的事項去分析。【解答】(1)取用塊狀固體藥品時應注意:首先使試管平放,用鑷子將其放在試管口,再將試管慢慢豎起,圖中未將試管平放;(2)取用液體藥品時應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標簽對準手心,③瓶口緊挨試管口,④倒完液體后立即蓋緊瓶塞,并把試劑瓶放回原處;圖中瓶塞沒有倒放在桌面;22.【答案】(1)蒸發(2)⑤(3)輕度【知識點】水循環【解析】【分析】(1)水循環的主要環節主要有: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植物蒸騰等。(2)人類活動通過改造下墊面影響水循環,如興修水庫、跨流域調水等。(3)缺水城市類型主要根據圖表信息分析可知。【解答】 (1)讀圖可知,圖中①由海洋上空指向陸地上空,為水汽輸送。(2)“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通過管道、水渠將長江流域的水資源輸送到北方地區,改變水循環的地表徑流⑤環節。(3)杭州人均擁有水資源量1834m3 年-1,根據表格資料顯示,1834m3 年-1該市屬于個于1700~3000人均水量/m3 年-1,屬于輕度缺水的城市。23.【答案】(1)①⑥;⑤(2)均一、穩定【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別【解析】【分析】(1)溶液的分散質為可溶性物質,懸濁液的分散質為不溶性的固體顆粒,乳濁液的分散質為不溶性的小液滴;(2)根據溶液的特征解答。【解答】(1)①食鹽水有可溶于水的食鹽和水組成,為溶液;②冰水中只有一種物質,也就是水,它不是混合物;③牛奶是不溶于水的液體,形成乳濁液;④肥皂水是不溶于水的液體,形成乳濁液;⑤泥沙是不溶于水的固體顆粒,形成懸濁液;⑥碘可以溶于酒精,形成溶液。則屬于溶液的是①⑥;屬于懸濁液的是⑤。(2)溶液區別于濁液的特征是均一、穩定。24.【答案】1.06;0.2【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分析】(1)量筒內水的體積之差就等于杏子的體積,然后根據公式計算它的密度;(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計算杏子受到的浮力。【解答】(1)杏子的體積V=60mL-40mL=20mL=20cm3;杏子的密度:;(2)杏子的密度大于水,在水中下沉,那么它排開水的體積等于自身體積,它受到的浮力:F浮=ρ液gV排=103kg/m3×10N/kg×20×10-6m3=0.2N。25.【答案】=;>;>;<【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計算;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1)木塊在兩種液體中均漂浮,所受浮力等于木塊的重力,由此可知木塊在兩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關系;(2)根據木塊在甲、乙兩杯中的狀態判斷兩種液體與木塊的密度關系,進而得出兩種液體的密度關系;利用p=ρ液gh比較甲、乙兩燒杯底受到液體的壓強大小。(3)由圖示可知,液體的體積大于水的體積,根據G=mg=ρVg可知兩種液體的重力大小,根據兩燒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力等于燒杯、液體和小球的重力之和判斷兩燒杯對桌面的壓力大小,然后利用比較兩燒杯對桌面的壓強大小。【解答】 (1)同樣的兩塊木塊分別放入水和液體中,木塊都處于漂浮狀態,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F甲=F乙;(2)根據F浮=ρ液gV排知,在F浮一定時,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越大,則液體的密度越小,由題圖知V排水>V排液,所以ρ液>ρ水;木塊靜止時,兩種液體的深度相同,所以,根據p=ρ液gh可知,容器底部所受壓強p液>p水;(3)因為ρ液>ρ水,且乙杯內液體體積較大,根據G=mg=ρVg可知乙杯內液體重力較大,甲、乙兩燒杯相同,兩個木塊相同,則燒杯和木塊的總重力相等,所以乙杯對桌面的壓力較大;又因為受力面積相同,所以,根據可知,甲燒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小于乙燒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即p甲<p乙。26.【答案】(1)有晶體析出(2)氫氧化鈉【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確定碳酸鈉溶解度的變化,進而推測出現的現象。(2)要使晶體減少,就要增大碳酸鈉的溶解度,根據表格數據確定溶液的溫度變化,最后結合物質溶解時吸熱還是放熱的知識解答。【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當升溫到6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為46.4g小于47g,那么燒杯④中出現的現象:有晶體析出。(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要使試管中的晶體減少,就要升高溫度。硝酸銨溶于水時吸熱,導致溶液溫度降低;氫氧化鈉溶于水時放熱,導致溫度升高,因此應該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27.【答案】(1)加快油脂的溶解(2)己烷(3)⑤(4)豆油易溶于己烷難溶于水【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1)根據物質的溶解影響因素考慮;(2) 根據溶液的性質分析;(3) 根據乳濁液的特點進行解答;(4) 根據油脂方面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解答】(1)將大豆研碎,這樣有利于增加大豆與己烷的接觸面積,加快油脂的溶解速率;(2)步驟③得到的濾液是一種溶液,豆油易溶于己烷難溶于水,故溶液的溶劑是己烷。(3)將大豆油移入試管,再加入10mL水,振蕩后靜置,豆油不能溶解在水中,是以小液滴的形式,存在形成的是乳濁液;(4)提取豆油所依據的原理是根據豆油易溶于己烷難溶于水,己烷的沸點低于豆油和水.這樣先將油脂溶解在己烷中,再根據熱水浴除掉己烷,然后利用油脂不溶水得到豆油;28.【答案】(1)32;200(2)A(3)偏小;膠頭滴管【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進行計算;根據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計算出水的質量和體積,即可判斷出可以選用的量筒規格;(2)根據天平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3)仰視讀數,會造成量取的液體的體積偏多,據此分析;量取準確用量的液體時,還需要膠頭滴管滴定;【解答】(1)配制200g16%的氯化鈉溶液,需要氯化鈉的質量=200g×16%=32g;溶劑水的質量為200g-32g=168g,即為168mL,因此應選用規格為2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2)稱量時,向托盤天平的稱量紙上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鈉,發現天平的指針偏向右盤,說明氯化鈉的質量偏小,此時應該繼續添加氯化鈉直到天平平衡,故選A;(3)實驗③中的仰視讀數,量取的液體的體積偏多,導致所配溶液的質量分數偏小;量取準確用量的液體時,還需要膠頭滴管滴定;29.【答案】(1)1:2(2)氣體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3)產生相同體積的氫氣所需的時間(4)其他條件相同,硫酸質量分數越大,電解水速車越快(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導電性越強,電解水速率越快)【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電解水實驗分析。(2)根據氫氣具有可燃性來分析;(3)根據判斷反應速率的方法來分析;(4)根據電解水的實驗結論來分析。【解答】(1) 電解時觀察到的現象有:兩個電極上都有氣泡產生,且正極與負極氣體的體積比約為1:2。(2)氫氣具有可燃性,用燃著的木條分別置于玻璃管尖嘴口,打開活塞,若觀察到氣體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則證明氣體為氫氣;(3)本實驗通過比較收集相等體積的氣體需要的時間來判斷電解水的速度。(4)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的,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的,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氫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的;30.【答案】(1)溶劑種類、溶質種類、溫度(2)6.9;>(3)A;B【知識點】溶解現象與溶解原理;影響溶解快慢的因素;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根據實驗中的變量回答此題;(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和溶解度數據計算此題;(3)A、根據溶解度的單位回答此題;B、根據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判斷此題。【解答】(1)第一組變量為溶劑,第二組變量為溶質,第三組與第二組中第一列數據對比變量為溫度,所以固體溶解性的因素包括溶劑的種類、溶質的種類和溫度;(2)根據實驗數據可知,在20℃時最多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為3.1g,所以加入10mL的水,可以溶解3.1g硝酸鉀,剩余6.9g硝酸鉀不溶解,因此m1-m2的質量差就是未溶解的硝酸鉀質量,所以質量為6.9g;根據第二組實驗可知,氯化鈉的溶解能力>硝酸鉀的溶解能力;(3)A、根據題目數據可知,20℃下,10g水溶解3.6g氯化鈉,則該溫度下,氯化鈉溶解度就是36g,選項A正確;B、固體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此時溫度不變,飽和硝酸鉀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都是一定的,因此任意一杯飽和硝酸鉀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是不會改變的,選項B正確;故答案為:AB。31.【答案】(1)上方(2)=(3)增大金屬塊的體積,換用更軟的彈簧【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計算;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 (1)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較受到浮力的大小關系,再根據F=G-F浮比較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大小;測力計的示數越大,指針靜止時所對的位置越靠下;(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和二力平衡的知識得到測力計的示數與液體密度的數學關系式,然后判斷二者之間的定量關系,從而確定B與C點處的刻度值;(3)根據(2)中得到的數學關系式分析解答。【解答】 (1)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金屬塊完全浸沒時受到的浮力與液體密度成正比,因為0.8g/cm3<1g/cm3,所以標記為0.8時的浮力小于標記為1時的浮力。根據F=G-F浮可知,標記為0.8時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大于標記為1時的示數,因此B處應在C處的上方;(2)當金屬塊完全浸沒在液體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G-F浮=G-ρ液gV排=-ρ液gV排+G,其中G、g和V排都是常量,因此測力計的示數F與液體密度ρ液為一次函數關系。即密度增大多少倍,測力計的示數也增大多少倍。因為B與C之間中點處的示數F肯定等于這兩個示數和的一半,所以標注的刻度值應該為1和0.8的一半,即中點處的標注值等于。(3)刻度A和B之間的距離較小,即測力計的示數F偏小。當金屬塊完全浸沒在液體中時,V=V排,根據公式F=G-ρ液gV排=ρgV-ρ液gV=(ρ-ρ液)gV可知,增大測力計示數F的方法:①增大金屬塊的體積;②換用更軟的彈簧,相同的拉力才會伸長更大的長度。32.【答案】(1)液體密度相同,物體排開液體體積超大,浮力越大(2)不變(3)偏大(4)B【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 (1)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研究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時,要控制物體液體的密度相同,體積不相同;(2)根據稱重法,由A、C、D可知物體在水中完全浸時受到的浮力,與深度無關;(3)由稱重法可知:圓錐體所受液體的浮力F浮E=G-FE,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步驟E中不小心使圓錐體接觸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減小了,稱重法得到的F浮將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浮力變大;(4)明確橫縱軸表示的內容,再分析F隨h的變化趨勢,與表格中的實驗結果相對照。【解答】 (1)由圖中步驟A可知圓錐體的重力大小,B、C中物體排開水的體積不同,根據F浮=G-F示可知,B、C中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可得出結論: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2)由A、C、D可知,物體在水中完全浸時受到的浮力,與物體在水中的深度無關;(3)由稱重法可知:圓錐體所受液體的浮力F浮E=G-FE=4.4N-3.4N=1N,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步驟E中不小心使圓錐體接觸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減小了,稱重法得到的F浮將偏大;(4)在F圖中,用彈簧測力計拉著圓錐體從其底部剛好接觸水而開始緩慢下降進入水中,直到快接觸到杯底,在完全浸沒前,隨著深度的增加,它排開水的體積不斷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增大。完全浸沒后,深度增加,但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時受到的浮力不變,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33.【答案】(1)①②(2)等于(3)36【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體,那么它是飽和溶液;(2)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分析;(3)根據表格數據確定20℃時1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鈉的質量,再根據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計算該溫度下的溶解度。【解答】(1)①中溶質質量:12g-10g=2g,②中溶質質量:13g-10g=3g,二者全部溶解,沒有未溶的晶體。③中溶質質量:13.6g-10g=3.6g<4g,④中溶質質量:13.6g-10g=3.6g<5g,二者都存在未溶的晶體,肯定是飽和溶液,而前面的①②肯定是不飽和溶液。(2)實驗③和④中溶質質量都是3.6g,即溶質質量相同,溶劑質量也相同,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可知,二者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3)根據表格數據可知,20℃時,1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鈉的質量為3.6g,那么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鈉的質量:,即20℃時,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度為36g。34.【答案】(1)(2)由,又因為浮標懸浮,則;油囊中注入油的體積;則浮標殼體體積;(3)此時浮標所受浮力;;向油囊中注入油的體積:;由可知,需要向油囊中注入油的質量。【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分析】(1)物體懸浮時,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據此可求浮標所受浮力;(2)知道浮標受到的浮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標排開水對體積,由于浮標處于懸浮狀態,浮標的總體積等于排開水的體積;知道油囊中注入油的質量和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油囊中注入油的體積;浮標的總體積減去油囊中注入油的即為浮標殼體體積;(3)測量儀掛于浮標下方浸沒于水中,浮標漂浮,此時的浮力等于測量儀、浮標殼體和油的總重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排開水的總體積;排開水的總體積減去測量儀的體積和浮標殼體的體積再加上露出水面部分的體積即為向油囊中注入油的體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向油囊中注入質量。35.【答案】(1)大(2)90(3)由得 解得則【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 在用量筒量取50毫升濃硫酸的過程中,若仰視讀數,導致量取濃硫酸的體積偏大,則會使配制的稀硫酸濃度偏大。溶液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解答】(1)在用量筒量取50毫升濃硫酸的過程中,若仰視讀數,導致量取濃硫酸的體積偏大,則會使配制的稀硫酸濃度偏大。(2)這50毫升濃硫酸中含溶質硫酸約是1.84克/厘米3×50毫升×98%≈90克。1 / 1浙江省溫州市榕園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第一學期科學10月月考試卷1.(2024八上·溫州月考)如圖中正確示意地球水體儲量的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地球上的水體【解析】【分析】海洋約占地球總水量的96.53%,陸地淡水只占總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占陸地淡水的68.69%),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占0.94%。【解答】A:圖中海洋水僅占地球總水量的10%左右,故A錯誤。B:圖中海洋水僅占地球總水量的25%,故B錯誤。C:圖中海洋水占地球總水量的95%以上,故C正確。D:圖中海洋水僅占地球總水量的75%,故D錯誤。故選C。2.(2024八上·溫州月考)下列植物特征中,適于在比較干旱的環境中生活的是( )①葉變態為葉刺 ②葉上有蠟質層 ③葉大 ④葉小⑤植株高大 ⑥植株矮小 ⑦根系發達A.①②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⑤ D.②④⑤⑦【答案】A【知識點】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解析】【分析】干旱環境中水分缺乏,具有發達的根系可以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具有肥厚的肉質莖可以儲存大量的水分;具有厚的角質層可以減少水分的蒸騰提高了植物的保水能力,與干旱的環境相適應。葉面積大蒸騰作用就大,散失的水分多不適應干旱環境,植株高大有利于散失水分不適應干旱環境。【解答】①葉變態為葉刺 ,與干旱的環境相適應。②葉上有蠟質層,與干旱的環境相適應。③葉大 ,不適于干旱環境。④葉小,與干旱的環境相適應。⑤植株高大 ,不適于干旱環境。⑥植株矮小 ,與干旱的環境相適應。⑦根系發達,與干旱的環境相適應。故選A。3.(2024八上·溫州月考)電解水過程由如圖步驟的模型構成(圖中●表示氧原子,O表示氫原子),完整表示電解水過程的順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答案】C【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根據電解水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及化學反應的實質進行分析。【解答】解: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電解水正極產生的是氧氣,負極產生的是氫氣,則正確順序為②①④③。故答案為:C。4.(2024八上·溫州月考)關于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實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輪船從長江駛入東海,會沉下去一些B.把橡皮泥捏成小船后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是通過改變自身重力實現的C.潛水艇在水面下勻速下潛過程中,受到的壓強不變,浮力變大D.同一密度計在不同液體中漂浮時,所受浮力大小相同【答案】D【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浮沉條件比較浮力的變化,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確定排開水的體積變化;(2)根據浮沉條件的應用的知識判斷;(3)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分析壓強的變化,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變化;(4)根據漂浮條件分析浮力的變化。【解答】A.輪船從長江駛入東海,始終在水面漂浮,則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那么它受到的浮力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此時海水密度變大,則船排開水的體積變小,即上浮一些,故A錯誤;B.把橡皮泥捏成小船后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是通過改變排開水的體積來改變浮力大小實現的,故B錯誤;C. 潛水艇在水面下勻速下潛過程中,深度增大,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可知,它受到的壓強不變。由于它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它受到的浮力不變,故C錯誤;D.同一密度計始終在液體中漂浮,則它受到的浮力始終等于自身重力。則在不同液體中漂浮時,所受浮力大小相同,故D正確。故選D。5.(2024八上·溫州月考)課外實踐活動中,小雨用橡皮泥造“船”并放入水中,往所造小船中裝入豆粒來觀察它的承載量,如圖所示。在逐漸裝入豆粒的過程中(船未沉底) ( )A.小船受的浮力不變B.小船排開水的質量變大C.小船浸在水中的體積變小D.小船受的浮力大于它和豆粒的總重力【答案】B【知識點】浮力大小的計算;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以及分析解答。【解答】A:由于小船一直漂浮在水面上(船未沉底),根據物體漂浮條件F可知,小船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小船和豆粒的總重力的大小,由題意可知,在逐漸裝入豆粒的過程中,小船和豆粒的總重力逐漸變大,由此可知,小船受到的浮力逐漸變大,故錯誤;B:由于小船受到的浮力逐漸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小船排開水的重力也逐漸變大,根據可知,小船排開水的質量也變大,故正確;C: 根據可知,當,g一定時,小船受到的浮力變大,小船排開水的體積也變大,故錯誤;D:由于小船一直漂浮在水面上(船未沉底),根據物體漂浮條件可知,小船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小船和豆粒的總重力的大小,故錯誤。故選B。6.(2024八上·溫州月考)某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100g溶劑中溶有10g溶質 B.在110g溶劑中溶有10g溶質C.在100g溶液中含有10g溶質 D.在110g溶液中含有10g溶質【答案】C【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解答】A、某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則在100g溶液中溶有10g溶質,或90g溶劑中溶有10g溶質,故選項不正確;B、根據A選項的分析,90g溶劑中溶有10g溶質,故選項不正確;C、某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則在100g溶液中溶有10g溶質,故選項正確;D、根據C選項的分析,在100g溶液中溶有10g溶質,故選項不正確。故選C。7.(2024八上·溫州月考)溫州“屏紙”被稱為中國古代造紙術的“活化石”。如圖是生產“屏紙”的重要工序。“撈紙”工序是利用竹簾將紙漿中的竹纖維與水分離,其原理類似于物質分離中的( )A.結晶 B.過濾 C.蒸餾 D.沉淀【答案】B【知識點】混合物的分離方法(過濾、蒸發、結晶)【解析】【分析】根據分離混合物的方法來分析。【解答】制作宣紙時,有道工序是用竹簾從紙漿中“撈紙”,“撈紙”相當于物質分離中的過濾。故答案為:B。8.(2024八上·溫州月考)我國正式啟動的“天河工程”項目旨在科學分析大氣中存在的水汽分布與輸送格局,進而采取人工干預手法,實現不同地域間大氣、地表水資源再分配。“天河工程”計劃對水循環的哪一環節進行干預( )A.水汽輸送 B.蒸發 C.降水 D.徑流【答案】A【知識點】水循環【解析】【分析】水循環涉及蒸發、水汽輸送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等環節。【解答】“天河工程”項目旨在科學分析大氣中存在的水汽分布與輸送格局,進而采取人工干預手法,實現不同地域間大氣、地表水資源的再分配。“天河工程”計劃是對水循環的水汽輸送環節進行干預。故選A。9.(2024八上·溫州月考)下列有關溶液的形成,表述正確的是( )A.溶液不一定是無色的 B.被溶解的物質稱作溶劑C.只有固體和液體能做溶質 D.碘放在水里會形成碘的水溶液【答案】A【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解析】【分析】根據對溶液的組成和特征的知識判斷。【解答】A.硫酸銅溶液呈藍色,故A正確;B.被溶解的物質叫溶質,故B錯誤;C.固體、液體和氣體都能做溶質,故C錯誤;D.碘在水中不溶解,不會形成溶液,故D錯誤。故選A。10.(2024八上·溫州月考)如圖所示,是南極海洋冰山的美麗景象。冰山實質就是海中漂浮的大塊淡水冰。據科學分析,全球氣候變暖會導致冰山熔化,海平面升高。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冰山所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它所受的重力B.冰山所受的重力小于它排開水所受的重力C.冰山熔化一部分后仍會漂浮在水面上D.冰山熔化一部分后排開水的體積不變【答案】C【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結合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分析判斷。【解答】AB.冰山漂浮在水面上,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可知,冰山所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它所受的重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G排可知,冰山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開的水的重力,所以冰山所受的重力等于它排開水所受的重力,故A、B錯誤;C.冰山熔化一部分后,冰山的密度不變,冰山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冰山仍會漂浮在水面上,故C正確;D.冰山熔化一部分后,冰山的重力減小,冰山漂浮,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冰山受到的浮力變小,根據F浮=ρ液gV排可知,冰山排開水的體積變小,故D錯誤。故選C。11.(2024八上·溫州月考)如圖所示,該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在左邊燒杯中,放入下列哪一種物質后,會在右邊導管口看見氣泡冒出( )A.氯化鈉 B.硝酸銨 C.蔗糖 D.氫氧化鈉【答案】D【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解析】【分析】根據氣泡的冒出分析試管內氣壓的變化,據此確定試管內溫度的改變,最后結合物質溶解時吸熱還是放熱的知識判斷。【解答】右邊導氣管處看到氣泡冒出,說明試管內氣壓增大,即試管內溫度升高。氯化鈉和蔗糖溶于水時不吸熱不放熱,溫度不變;硝酸銨溶于水時吸熱,溫度降低;氫氧化鈉溶于水時放熱,溫度升高,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12.(2024八上·溫州月考)20℃時,取一定質量的固體硝酸鉀于燒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燒杯,不斷攪拌,使之充分溶解,實驗過程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甲燒杯中,硝酸鉀溶液是飽和溶液B.丁燒杯中,硝酸鉀溶液是不飽和溶液C.乙→丙過程中,硝酸鉀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變大D.丙→丁過程中,硝酸鉀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變小【答案】C【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體,那么溶液肯定飽和;如果沒有未溶的固體,那么溶液無法判斷是否飽和;(3)在相同溫度下,同種物質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肯定大于不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4)溶質質量分數=。【解答】A.從圖可以看出,20℃時,甲燒杯中還有未溶解的硝酸鉀固體,所以甲燒杯中硝酸鉀溶液是飽和溶液,故A正確不合題意;B.從圖可以看出,20℃時,丙燒杯中沒有未溶解的硝酸鉀固體,所以丙燒杯中,硝酸鉀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在此基礎中繼續加水得到丁溶液,溶劑增多,所以丁燒杯中,硝酸鉀溶液是不飽和溶液,故B正確不合題意;C.乙燒杯中是硝酸鉀的飽和溶液,所以溶質質量分數最大,乙→丙過程中,故硝酸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或變小,故C錯誤符合題意;D.丙→丁過程中,繼續加入溶劑,溶質質量不變,所以硝酸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小,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13.(2024八上·溫州月考)喝了汽水以后常常會打嗝,下列圖示能正確解釋這一現象的是( )A. B.C. D.【答案】B【知識點】溶解度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根據氣體溶解度和溫度的變化規律分析判斷。【解答】喝了汽水后,汽水進入體內受熱,溫度升高,溶解度減小,從人體內溢出,因此會打嗝,即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14.(2024八上·溫州月考)水平桌面上的深桶容器中裝有水,小明在空玻璃瓶口蒙上橡皮膜,將其置于水中某一深度處,恰好懸浮,如圖所示。現沿桶壁向容器中緩慢加水,在水面上升的過程中,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玻璃瓶保持靜止 B.玻璃瓶下沉至容器底C.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增大 D.桌而對容器的支持力增大【答案】A【知識點】液體的壓強;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1)沿桶壁向容器中緩慢加水,隨著液面升高,橡皮膜受到的液體壓強變大,凹陷程度變大,會導致排開水的體積變小,由于液體密度不變,玻璃瓶受到的浮力變小,而玻璃瓶的重力不變,玻璃瓶會下沉;(2)液面上升,液體深度增加,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增大;(3)桌面對容器的支持力等于容器、玻璃瓶和水的重力之和,通過判斷水的重力變化即可判斷支持力的變化。【解答】AB、沿桶壁向容器中緩慢加水,隨著液面升高,橡皮膜受到的液體壓強變大,凹陷程度變大,排開水的體積變小,液體密度不變,玻璃瓶受到的浮力變小,而玻璃瓶的重力不變,重力大于浮力,玻璃瓶會下沉至容器底,故A錯誤,B正確;C、液面上升,水到容器底部的深度變大,液體密度不變,液體壓強變大,故C正確;D、根據平衡狀態分析:桌面對容器的支持力等于容器、玻璃瓶和水的重力之和,由于水的重力增加,所以容桌面對容器的支持力也增加了,故D正確。故答案為:A。15.(2024八上·溫州月考)科學概念之間存在著包含、并列和交叉的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概念間關系正確的是( )A.飽和溶液和濃溶液屬于包含關系B.飽和溶液與稀溶液屬于并列關系C.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屬于交叉關系D.不飽和溶液與稀溶液屬于交叉關系【答案】D【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解析】【分析】根據不同概念之間的關系判斷。【解答】飽和溶液可能是濃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則飽和溶液和濃溶液為交叉關系,故A錯誤;飽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也可能是濃溶液,則飽和溶液和稀溶液為交叉關系,故B錯誤;根據是否飽和將溶液分別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二者為并列關系,故C錯誤;不飽和溶液可能為稀溶液,也可能為濃溶液,則不飽和溶液和稀溶液為交叉關系,故D正確。故選D。16.(2024八上·溫州月考)要將一瓶接近飽和的氫氧化鈣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小明選擇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①蒸發水分 ②加入氫氧化鈣 ③降低溫度 ④升高溫度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D【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解析】【分析】根據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的方法分析。【解答】要將一瓶接近飽和的氫氧化鈣溶液變成飽和溶液,方法有:①蒸發水分,即減少溶劑;②加入氫氧化鈣,即增加溶質;④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因此升高溫度,即減小溶解度。故選D。17.(2024八上·溫州月考)如圖所示,將5mL液體加入裝有一小粒固體的試管中充分振蕩,所得結論錯誤的是( )實驗編號 固體 液體 實驗現象I 碘 水 固體不消失II 碘 汽油 固體消失III 高錳酸鉀 水 固體消失IV 高錳酸鉀 汽油 固體不消失A.I和II對比——碘幾乎不溶于水,卻能溶解在汽油中B.II和IV對比——汽油不能溶解高錳酸鉀,卻能溶解碘C.II和III對比——不同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相同D.II和IV對比——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答案】C【知識點】溶解現象與溶解原理【解析】【分析】要注意變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條件都應該是相同的,據此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Ⅰ和Ⅱ對比,碘幾乎不溶于水,卻能溶解在汽油中,故選項說法正確。B、Ⅱ和Ⅳ對比,汽油不能溶解高錳酸鉀,卻能溶解碘,故選項說法正確。C、Ⅱ和Ⅲ對比,溶質和溶劑的種類均不同,不能得出不同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相同,故選項說法錯誤。D、Ⅲ和Ⅳ對比,高錳酸鉀易溶于水,難溶于汽油,說明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故選項說法正確。故答案為:C。18.(2024八上·溫州月考)兩個量筒均裝有20mL的水,往量筒分別放入甲、乙兩個不吸水的物塊,物塊靜止后如圖所示,水的密度為(g取),則( )A.甲的體積為 B.甲受到的浮力為0.4NC.乙排開水的體積小于20mL D.乙受到的浮力小于甲受到的【答案】B【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1)(2)根據量筒中液面升高的高度分析甲排開的水的體積的大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甲受到的浮力的大小;(3)(4)根據乙在水中的狀態分析乙的體積的大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乙受到的浮力,然后與甲的浮力對比。【解答】 AB、量筒中裝有20mL的水,放入甲后,甲沒有全部浸沒在水中,量筒的示數為60mL,甲排開水的體積為:V排甲=60mL-20mL=40mL=40cm3=4×10-5m3,甲的體積要大于40cm3;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受到的浮力為:F浮甲=ρ水gV排甲=1.0×103kg/m3×10N/kg×4×10-5m3=0.4N;故A錯誤,B正確;CD、量筒中裝有20mL的水,放入乙后,乙浸沒,量筒的示數為70mL,乙的體積即排開水的體積為:V乙=V排乙=70mL-20mL=50mL=50cm3=5×10-5m3;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乙受到的浮力為:F浮乙=ρ水gV排乙=1.0×103kg/m3×10N/kg×5×10-5m3=0.5N,大于甲受到的浮力,故CD錯誤。故答案為:B。19.(2024八上·溫州月考)甲、乙兩個燒杯中各盛有100.0g水,T2℃時,分別加入質量均為ag的硝酸鉀或氯化鉀固體,充分溶解后,甲燒杯中現象如圖1所示,再將兩個燒杯同時降溫至T1℃,乙燒杯中現象如圖2所示。硝酸鉀和氯化鉀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表溫度/℃ 0 T1 20 T2 40 60 80 100溶解度/g 硝酸鉀 13.3 25.0 31.6 35.1 63.9 110 169 246氯化鉀 27.6 31.8 40.0 35.1 40.0 45.5 51.1 56.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燒杯中加入的固體一定是硝酸鉀B.圖1中溶液可能是該溶質的飽和溶液,圖2中上層清液一定是該溶質的飽和溶液C.若從T1℃重新升高到T2℃,甲、乙兩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不相等D.a的取值范圍為31.8<a≤35.1【答案】B【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判斷;(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體,那么它肯定飽和;否則,無法判斷是否飽和;(3)溶質質量分數=;(4)根據表格數據分析解答。【解答】A.T2℃時,向100.0g水中加入ag的KNO3或KCl固體全部溶解,降溫至T1℃時,有晶體析出,說明溫度降低,物質的溶解度減小,而KNO3和KCl的溶解度都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故無法判斷乙燒杯中加入的固體是KNO3還是KCl,故A錯誤;B.圖1中溶液可能是該溶質的恰好飽和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圖2中因有晶體析出,上層清液一定是該溶質的飽和溶液,故B正確;C.若從T1℃重新升高到T2℃,乙燒杯中的晶體全部溶解,甲、乙兩燒杯中溶液中溶質質量都為ag,溶劑為100g,則溶質質量分數相等,故C錯誤;D.T2℃時圖1中溶液可能是該溶質的恰好飽和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兩物質的溶解度相同都為35.1g,所以a最大值為35.1g。T1℃時有晶體析出,而KNO3溶解度為25.0g,KCl溶解度為31.8g,所以a最小值為25.0g,即a的取值范圍為25.0<a≤35.1,故D錯誤。故選B。20.(2024八上·溫州月考)一枚重量為G的雞蛋懸浮在不飽和的鹽水中,如圖所示。往鹽水中繼續均勻緩慢加鹽,雞蛋所受浮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可能是( )A. B.C. D.【答案】A【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雞蛋懸浮在鹽水中時,浮力等于雞蛋的重力,逐步加入鹽,鹽水的密度增大;浮出水面前雞蛋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浮力公式可知雞蛋所受浮力變化情況。【解答】①因為雞蛋懸浮在鹽水中時,根據懸浮條件可知:浮力等于雞蛋的重力。②往鹽水中繼續均勻緩慢加鹽,鹽水密度增大,浮出水面前雞蛋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公式F浮=ρgV排可知雞蛋所受浮力逐漸增大。③浮出水面后雞蛋漂浮時,繼續加鹽,鹽水的密度增大,同時雞蛋露出的體積變大,排開液體的體積減小,浮力逐漸減小,直到所受浮力等于雞蛋的重力,浮力不再變化;因此,雞蛋受到的浮力F隨時間t的變化圖像應該是開始浮力變大,然后減小,最后不變。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21.(2024八上·溫州月考)下表中的實驗操作各存在一處錯誤,請指出錯誤之處。(1)固體藥品的取用 (2)液體藥品的取用錯誤之處: 錯誤之處: 【答案】未將試管平放;瓶塞未倒放【知識點】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從取用液體藥品時應注意的事項去分析。【解答】(1)取用塊狀固體藥品時應注意:首先使試管平放,用鑷子將其放在試管口,再將試管慢慢豎起,圖中未將試管平放;(2)取用液體藥品時應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標簽對準手心,③瓶口緊挨試管口,④倒完液體后立即蓋緊瓶塞,并把試劑瓶放回原處;圖中瓶塞沒有倒放在桌面;22.(2024八上·溫州月考)水是生命之源。缺水程度 人均水量年-1輕度缺水 1700~3000中度缺水 1000~1700重度缺水 500~1000極度缺水(1)圖中各序號分別代表水循環的各個環節,其中序號③表示的環節是 。(2)“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長江水引至華北地區)主要是通過改變水循環中的 環節(填序號),來達成水資源的重新分配。(3)2021年,杭州人均擁有水資源量年-1,上表資料顯示,杭州屬于 缺水城市。【答案】(1)蒸發(2)⑤(3)輕度【知識點】水循環【解析】【分析】(1)水循環的主要環節主要有: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植物蒸騰等。(2)人類活動通過改造下墊面影響水循環,如興修水庫、跨流域調水等。(3)缺水城市類型主要根據圖表信息分析可知。【解答】 (1)讀圖可知,圖中①由海洋上空指向陸地上空,為水汽輸送。(2)“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通過管道、水渠將長江流域的水資源輸送到北方地區,改變水循環的地表徑流⑤環節。(3)杭州人均擁有水資源量1834m3 年-1,根據表格資料顯示,1834m3 年-1該市屬于個于1700~3000人均水量/m3 年-1,屬于輕度缺水的城市。23.(2024八上·溫州月考)實驗室有下列物質:①食鹽水;②冰水;③牛奶;④肥皂水;⑤泥水;⑥碘酒。(1)請給上述物質歸類(填序號):屬于溶液的是 ,屬于懸濁液的是 。(2)溶液區別于濁液的特征是 。【答案】(1)①⑥;⑤(2)均一、穩定【知識點】溶液的組成及特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別【解析】【分析】(1)溶液的分散質為可溶性物質,懸濁液的分散質為不溶性的固體顆粒,乳濁液的分散質為不溶性的小液滴;(2)根據溶液的特征解答。【解答】(1)①食鹽水有可溶于水的食鹽和水組成,為溶液;②冰水中只有一種物質,也就是水,它不是混合物;③牛奶是不溶于水的液體,形成乳濁液;④肥皂水是不溶于水的液體,形成乳濁液;⑤泥沙是不溶于水的固體顆粒,形成懸濁液;⑥碘可以溶于酒精,形成溶液。則屬于溶液的是①⑥;屬于懸濁液的是⑤。(2)溶液區別于濁液的特征是均一、穩定。24.(2024八上·溫州月考)小明利用托盤天平、量筒和水測量一顆新鮮杏的密度,收集的實驗數據記錄在下表中,則杏的密度ρ= g/cm3,杏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 N。步驟 ①用托盤天平測杏的質量 ②向量筒中倒入適量水,讀示數 ③將杏放入量筒中,讀示數數據 21.2g 40mL 60mL【答案】1.06;0.2【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分析】(1)量筒內水的體積之差就等于杏子的體積,然后根據公式計算它的密度;(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計算杏子受到的浮力。【解答】(1)杏子的體積V=60mL-40mL=20mL=20cm3;杏子的密度:;(2)杏子的密度大于水,在水中下沉,那么它排開水的體積等于自身體積,它受到的浮力:F浮=ρ液gV排=103kg/m3×10N/kg×20×10-6m3=0.2N。25.(2024八上·溫州月考)甲、乙兩只相同的燒杯內分別裝有水和某種液體,小明把同樣的兩塊木塊分別放入水和液體中,木塊靜止時兩液面相平,如圖。則木塊在水和液體中受到的浮力 ,液體的密度 ,燒杯底部所受的液體壓強 ,燒杯對桌面的壓強 。(均選填“>”、“<”、“=”或“無法比較”)【答案】=;>;>;<【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計算;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1)木塊在兩種液體中均漂浮,所受浮力等于木塊的重力,由此可知木塊在兩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關系;(2)根據木塊在甲、乙兩杯中的狀態判斷兩種液體與木塊的密度關系,進而得出兩種液體的密度關系;利用p=ρ液gh比較甲、乙兩燒杯底受到液體的壓強大小。(3)由圖示可知,液體的體積大于水的體積,根據G=mg=ρVg可知兩種液體的重力大小,根據兩燒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力等于燒杯、液體和小球的重力之和判斷兩燒杯對桌面的壓力大小,然后利用比較兩燒杯對桌面的壓強大小。【解答】 (1)同樣的兩塊木塊分別放入水和液體中,木塊都處于漂浮狀態,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F甲=F乙;(2)根據F浮=ρ液gV排知,在F浮一定時,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越大,則液體的密度越小,由題圖知V排水>V排液,所以ρ液>ρ水;木塊靜止時,兩種液體的深度相同,所以,根據p=ρ液gh可知,容器底部所受壓強p液>p水;(3)因為ρ液>ρ水,且乙杯內液體體積較大,根據G=mg=ρVg可知乙杯內液體重力較大,甲、乙兩燒杯相同,兩個木塊相同,則燒杯和木塊的總重力相等,所以乙杯對桌面的壓力較大;又因為受力面積相同,所以,根據可知,甲燒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小于乙燒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即p甲<p乙。26.(2024八上·溫州月考)如表是碳酸鈉的溶解度數據。溫度/℃ 20 30 40 50 60 80 100溶解度/g 21.8 39.7 48.8 47.3 46.4 45.1 44.7(1)實驗過程如圖甲所示。當升溫至60℃時,燒杯④中出現的現象是 。(2)20℃時,將裝有飽和碳酸鈉溶液(底部有少量碳酸鈉晶體)的小試管放入盛水的燒杯中,如圖乙。若要使試管底部的晶體減少,可向燒杯中加入適量的 (選填“硝酸銨”或“氫氧化鈉”)。【答案】(1)有晶體析出(2)氫氧化鈉【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確定碳酸鈉溶解度的變化,進而推測出現的現象。(2)要使晶體減少,就要增大碳酸鈉的溶解度,根據表格數據確定溶液的溫度變化,最后結合物質溶解時吸熱還是放熱的知識解答。【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當升溫到6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為46.4g小于47g,那么燒杯④中出現的現象:有晶體析出。(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要使試管中的晶體減少,就要升高溫度。硝酸銨溶于水時吸熱,導致溶液溫度降低;氫氧化鈉溶于水時放熱,導致溫度升高,因此應該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27.(2024八上·溫州月考)從大豆中提取豆油的過程如下:①將5g大豆研碎;②將研碎的大豆放入大試管中,再加入10mL己烷液體(用于溶解大豆中的油脂),振蕩后靜置幾分鐘;③過濾,除去其中的固體雜質;④將得到的液體倒入一個小燒杯中,將該小燒杯放入一個盛有熱水的大燒杯中,通過熱水浴蒸發掉己烷(裝置如圖所示);⑤將豆油移入試管,再加入10mL水,振蕩后靜置,豆油浮在水面上。根據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將大豆研碎的目的是 。(2)步驟③得到的濾液是一種溶液,溶液的溶劑是 。(3)本實驗過程中得到乳濁液的實驗步驟是 (填步驟序號)。(4)從物質的溶解性角度來看,提取豆油所依據的原理是 。【答案】(1)加快油脂的溶解(2)己烷(3)⑤(4)豆油易溶于己烷難溶于水【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解析】【分析】(1)根據物質的溶解影響因素考慮;(2) 根據溶液的性質分析;(3) 根據乳濁液的特點進行解答;(4) 根據油脂方面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解答】(1)將大豆研碎,這樣有利于增加大豆與己烷的接觸面積,加快油脂的溶解速率;(2)步驟③得到的濾液是一種溶液,豆油易溶于己烷難溶于水,故溶液的溶劑是己烷。(3)將大豆油移入試管,再加入10mL水,振蕩后靜置,豆油不能溶解在水中,是以小液滴的形式,存在形成的是乳濁液;(4)提取豆油所依據的原理是根據豆油易溶于己烷難溶于水,己烷的沸點低于豆油和水.這樣先將油脂溶解在己烷中,再根據熱水浴除掉己烷,然后利用油脂不溶水得到豆油;28.(2024八上·溫州月考)某科學小組欲配制16%氯化鈉溶液,主要實驗過程如圖所示。(1)配制200g16%的氮化鈉溶液,需要氯化鈉 g,應選用規格為 (填“100”“200”或“5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2)稱量時,向托盤天平的稱量紙上加入定量的氯化鈉,發現天平的指針偏向右盤,這時應采取的措施是____。(填字母)A.繼續添加適量氯化鈉 B.減少適量氨化鈉C.調節平衡螺母 D.減少砝碼(3)實驗③中的讀數方法會導致所配溶液的質量分數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精確完成該步驟還需要的一種儀器是 。【答案】(1)32;200(2)A(3)偏小;膠頭滴管【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進行計算;根據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計算出水的質量和體積,即可判斷出可以選用的量筒規格;(2)根據天平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3)仰視讀數,會造成量取的液體的體積偏多,據此分析;量取準確用量的液體時,還需要膠頭滴管滴定;【解答】(1)配制200g16%的氯化鈉溶液,需要氯化鈉的質量=200g×16%=32g;溶劑水的質量為200g-32g=168g,即為168mL,因此應選用規格為2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2)稱量時,向托盤天平的稱量紙上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鈉,發現天平的指針偏向右盤,說明氯化鈉的質量偏小,此時應該繼續添加氯化鈉直到天平平衡,故選A;(3)實驗③中的仰視讀數,量取的液體的體積偏多,導致所配溶液的質量分數偏小;量取準確用量的液體時,還需要膠頭滴管滴定;29.(2024八上·溫州月考)小金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研究影響電解水速度的因素,他在水中加入少許硫酸溶液以增強共導電性(硫酸本身不會減少)。實驗中記錄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 1 2 3 4 5 6 7蒸餾水體積/毫升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加入10mL硫酸的質量分數 0 10% 15% 20% 25% 30% 35%收集到氫氣體積/mL 20 20 20 20 20 20 20收集到氫氣時間/秒 2648 1236 885 423 262 216 205(1)電解時觀察到的現象有:兩個電極上都有氣泡產生,且正極與負極氣體的體積比約為 。(2)用燃著的木條分別置于玻璃管尖嘴口,打開活塞,若觀察到 ,則證明氣體為氫氣。(3)本實驗通過比較 來判斷電解水的速度。(4)通過實驗得到的結論是 。【答案】(1)1:2(2)氣體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3)產生相同體積的氫氣所需的時間(4)其他條件相同,硫酸質量分數越大,電解水速車越快(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導電性越強,電解水速率越快)【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電解水實驗分析。(2)根據氫氣具有可燃性來分析;(3)根據判斷反應速率的方法來分析;(4)根據電解水的實驗結論來分析。【解答】(1) 電解時觀察到的現象有:兩個電極上都有氣泡產生,且正極與負極氣體的體積比約為1:2。(2)氫氣具有可燃性,用燃著的木條分別置于玻璃管尖嘴口,打開活塞,若觀察到氣體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則證明氣體為氫氣;(3)本實驗通過比較收集相等體積的氣體需要的時間來判斷電解水的速度。(4)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的,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的,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氫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的;30.(2024八上·溫州月考)為了探究影響固體溶解性的因素,某小組同學設計并實施了如下三組實驗:因素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實驗溫度 20℃ 20℃ 20℃ 20℃ 80℃加入溶劑種類 水 酒精 水 水 水加入溶劑質量 20g 20g 10g 10g 10g加入固體種類 硝酸鉀 硝酸鉀 硝酸鉀 食鹽 硝酸鉀加入固體質量 10g 10g 10g 10g 10g溶解固體質量 6.2g 0g 3.1g 3.6g 10g(1)由上述實驗可知,影響固體溶解性的因素是 。(2)在第二組實驗中,該同學按照如下步驟進行實驗(假設溶液損失不計);①用電子天平稱取10.0g硝酸鉀,放入燒杯中:②量取10.0mL水,倒入上述燒杯中,稱量燒杯、硝酸鉀和水的總質證為;③攪拌至硝酸鉀不再溶解為止;④過濾,稱盤所得硝酸鉀溶液和燒杯的總質量為;⑤計算: g(結合第二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將溶質改為食鹽,重復上述步驟進行實驗。由本實驗可推知,20℃時食鹽的溶解能力 (填“>”、“<”、“=”)硝酸鉀的溶解能力。(3)根據上述實驗,以下推論正確的是____。A.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B.20℃的任意一杯飽和硝酸鉀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一定相等【答案】(1)溶劑種類、溶質種類、溫度(2)6.9;>(3)A;B【知識點】溶解現象與溶解原理;影響溶解快慢的因素;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1)根據實驗中的變量回答此題;(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和溶解度數據計算此題;(3)A、根據溶解度的單位回答此題;B、根據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判斷此題。【解答】(1)第一組變量為溶劑,第二組變量為溶質,第三組與第二組中第一列數據對比變量為溫度,所以固體溶解性的因素包括溶劑的種類、溶質的種類和溫度;(2)根據實驗數據可知,在20℃時最多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為3.1g,所以加入10mL的水,可以溶解3.1g硝酸鉀,剩余6.9g硝酸鉀不溶解,因此m1-m2的質量差就是未溶解的硝酸鉀質量,所以質量為6.9g;根據第二組實驗可知,氯化鈉的溶解能力>硝酸鉀的溶解能力;(3)A、根據題目數據可知,20℃下,10g水溶解3.6g氯化鈉,則該溫度下,氯化鈉溶解度就是36g,選項A正確;B、固體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此時溫度不變,飽和硝酸鉀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都是一定的,因此任意一杯飽和硝酸鉀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是不會改變的,選項B正確;故答案為:AB。31.(2024八上·溫州月考)學習了浮力知識后,小金用表面貼有白紙的木板、彈簧、金屬塊、細線等制作了一個液體密度計。彈簧下端掛上金屬塊,指針靜止時的位置標為A;將金屬塊浸沒在水中而不接觸容器,指針靜止時的位置B處標記為1.0;將金屬塊浸沒于密度為的酒精中而不接觸容器,在指針靜止時的位置C處標記為0.8。(1)B處應在C處 (選填“上方”或“下方”)。(2)B與C的中點處應標注的值 0.9(選填“>”、“<”、“=”)。(3)標記完刻度后發現刻度A與B之間的距離較小,為了增大最小刻度之間的距離,可采取的做法是 (寫出一種即可)。【答案】(1)上方(2)=(3)增大金屬塊的體積,換用更軟的彈簧【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計算;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 (1)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較受到浮力的大小關系,再根據F=G-F浮比較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大小;測力計的示數越大,指針靜止時所對的位置越靠下;(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和二力平衡的知識得到測力計的示數與液體密度的數學關系式,然后判斷二者之間的定量關系,從而確定B與C點處的刻度值;(3)根據(2)中得到的數學關系式分析解答。【解答】 (1)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金屬塊完全浸沒時受到的浮力與液體密度成正比,因為0.8g/cm3<1g/cm3,所以標記為0.8時的浮力小于標記為1時的浮力。根據F=G-F浮可知,標記為0.8時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大于標記為1時的示數,因此B處應在C處的上方;(2)當金屬塊完全浸沒在液體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G-F浮=G-ρ液gV排=-ρ液gV排+G,其中G、g和V排都是常量,因此測力計的示數F與液體密度ρ液為一次函數關系。即密度增大多少倍,測力計的示數也增大多少倍。因為B與C之間中點處的示數F肯定等于這兩個示數和的一半,所以標注的刻度值應該為1和0.8的一半,即中點處的標注值等于。(3)刻度A和B之間的距離較小,即測力計的示數F偏小。當金屬塊完全浸沒在液體中時,V=V排,根據公式F=G-ρ液gV排=ρgV-ρ液gV=(ρ-ρ液)gV可知,增大測力計示數F的方法:①增大金屬塊的體積;②換用更軟的彈簧,相同的拉力才會伸長更大的長度。32.(2024八上·溫州月考)如圖所示,小亮在做探究“圓錐體所受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兩個相同的容器中分別裝有水和某種液體,請你回答下列有關的問題:(1)由圖中步驟A、B、C可得結論: 。(2)由圖中步驟A、C、D可知,當物體浸沒在水中并增大所處深度時,浮力的大小將 (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3)如果在步驟E中不小心使圓錐體接觸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減小,則由此所計算出的浮力大小將 (填“偏大”或“偏小”)。(4)F圖中,用彈簧測力計拉著圓錐體從其底部剛好接觸水面開始緩慢下降進入水中,直到快接觸到杯底,能大致反應圓錐體所受水的浮力的大小與物體進入水中的深度關系的圖象是下列圖中的 (填字母)。【答案】(1)液體密度相同,物體排開液體體積超大,浮力越大(2)不變(3)偏大(4)B【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 (1)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研究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時,要控制物體液體的密度相同,體積不相同;(2)根據稱重法,由A、C、D可知物體在水中完全浸時受到的浮力,與深度無關;(3)由稱重法可知:圓錐體所受液體的浮力F浮E=G-FE,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步驟E中不小心使圓錐體接觸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減小了,稱重法得到的F浮將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浮力變大;(4)明確橫縱軸表示的內容,再分析F隨h的變化趨勢,與表格中的實驗結果相對照。【解答】 (1)由圖中步驟A可知圓錐體的重力大小,B、C中物體排開水的體積不同,根據F浮=G-F示可知,B、C中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可得出結論: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2)由A、C、D可知,物體在水中完全浸時受到的浮力,與物體在水中的深度無關;(3)由稱重法可知:圓錐體所受液體的浮力F浮E=G-FE=4.4N-3.4N=1N,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步驟E中不小心使圓錐體接觸了容器底而造成拉力減小了,稱重法得到的F浮將偏大;(4)在F圖中,用彈簧測力計拉著圓錐體從其底部剛好接觸水而開始緩慢下降進入水中,直到快接觸到杯底,在完全浸沒前,隨著深度的增加,它排開水的體積不斷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增大。完全浸沒后,深度增加,但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時受到的浮力不變,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33.(2024八上·溫州月考)20℃時,氯化鈉溶解于水的實驗數據如下表。實驗序號 水的質量(g) 加入氯化鈉的質量(g) 溶液的質量(g)① 10 2 12② 10 3 13③ 10 4 13.6④ 10 5 13.6根據上述數據分析可知:(1)四個實驗得到的溶液屬于不飽和溶液的是 (填序號)。(2)實驗③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實驗④所得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3)20℃時,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度為 克。【答案】(1)①②(2)等于(3)36【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體,那么它是飽和溶液;(2)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分析;(3)根據表格數據確定20℃時1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鈉的質量,再根據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計算該溫度下的溶解度。【解答】(1)①中溶質質量:12g-10g=2g,②中溶質質量:13g-10g=3g,二者全部溶解,沒有未溶的晶體。③中溶質質量:13.6g-10g=3.6g<4g,④中溶質質量:13.6g-10g=3.6g<5g,二者都存在未溶的晶體,肯定是飽和溶液,而前面的①②肯定是不飽和溶液。(2)實驗③和④中溶質質量都是3.6g,即溶質質量相同,溶劑質量也相同,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可知,二者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3)根據表格數據可知,20℃時,1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鈉的質量為3.6g,那么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鈉的質量:,即20℃時,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度為36g。34.(2024八上·溫州月考)浮標廣泛應用于臺風預測、海洋資源開發等領域。如圖,某浮標由堅硬殼體及下方可伸縮油囊構成(油囊質量忽略不計)。當液壓式柱塞泵將殼體內的油注入油囊時,油囊排開水的體積等于注入油的體積;當油囊中的油全部被抽回殼體內時,油囊體積忽略不計。已知浮標殼體質量為35kg,油的總質量為20kg,當向油囊中注12kg油時,浮標懸浮于水中。油的密度為,海水密度取,g取10N/kg。求:(1)油囊中注入12kg油時,浮標所受浮力。(2)浮標殼體體積。(3)若某次測試時將一體積為、質量為3kg的測量儀掛于浮標下方浸沒于水中,浮標漂浮時露出水面的體積為,則需要向油囊中注入多少千克的油?【答案】(1)(2)由,又因為浮標懸浮,則;油囊中注入油的體積;則浮標殼體體積;(3)此時浮標所受浮力;;向油囊中注入油的體積:;由可知,需要向油囊中注入油的質量。【知識點】浮力產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分析】(1)物體懸浮時,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據此可求浮標所受浮力;(2)知道浮標受到的浮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標排開水對體積,由于浮標處于懸浮狀態,浮標的總體積等于排開水的體積;知道油囊中注入油的質量和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油囊中注入油的體積;浮標的總體積減去油囊中注入油的即為浮標殼體體積;(3)測量儀掛于浮標下方浸沒于水中,浮標漂浮,此時的浮力等于測量儀、浮標殼體和油的總重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排開水的總體積;排開水的總體積減去測量儀的體積和浮標殼體的體積再加上露出水面部分的體積即為向油囊中注入油的體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向油囊中注入質量。35.(2024八上·溫州月考)某同學在實驗室進行有關濃硫酸的實驗,觀察瓶上的標簽(如表所示)。他從瓶中倒出50毫升用于配制成稀硫酸,問:濃硫酸()500亳升濃度(質量分數) 98%密度 1.84克/厘米3相對分子質量 98強腐蝕性,陰冷,密封貯藏(1)在用量筒量取50毫升濃硫酸的過程中,若仰視讀數,則會使配制的稀硫酸濃度偏 (填“大”或“小”)。(2)這50亳升濃硫酸中含溶質硫酸約 克。(結果保留整數)(3)用這種濃硫酸配制1000克質量分數為19.6%的稀硫酸,需要多少毫升水?【答案】(1)大(2)90(3)由得 解得則【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 在用量筒量取50毫升濃硫酸的過程中,若仰視讀數,導致量取濃硫酸的體積偏大,則會使配制的稀硫酸濃度偏大。溶液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解答】(1)在用量筒量取50毫升濃硫酸的過程中,若仰視讀數,導致量取濃硫酸的體積偏大,則會使配制的稀硫酸濃度偏大。(2)這50毫升濃硫酸中含溶質硫酸約是1.84克/厘米3×50毫升×98%≈90克。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溫州市榕園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第一學期科學10月月考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溫州市榕園學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第一學期科學10月月考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