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2024新版)浙教版七上 4.1機械運動 課堂練習一、選擇題1. 暑假期間,小明與爸爸、媽媽一起自駕出游,當汽車在快速路上行駛時,小明卻感覺自己是靜止的。小明選取的參照物是 ( )21cnjy.comA.路對面駛過來的汽車 B.地面C.路邊的樹 D.自家行駛的小汽車2. 甲、乙兩人同時從同一起跑線出發,同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某時刻他們的位置如圖所示。下列圖像中能正確反映兩人運動距離與時間關系的是 ( )21·cn·jy·comA. B. C. D.3. 小科坐在勻速上升的熱氣球吊籃里,他感覺自己正在下降,他選擇的參照物可能是( )A.水平地面上正在行駛的汽車 B.地面上的房子C.固定在熱氣球上的吊籃 D.他旁邊的其他熱氣球4. 在《龜兔賽跑》的故事中,關于烏龜和兔子運動的快慢有如下幾種說法:①看臺上的“觀眾”在比賽開始后,通過“相同時間比路程”的方法認為跑在前面的兔子運動得快。②由于兔子自認為奔跑能力強,比賽途中睡了一覺,終點“裁判員”通過“相同路程比時間”的方法判定最先到達終點的烏龜運動得快。21·世紀*教育網③科學中是采用“觀眾”的方法比較烏龜與兔子運動的快慢的。④科學中是采用終點“裁判員”的方法比較烏龜與兔子運動的快慢的。以上說法正確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④5. 若把正在下降的跳傘運動員看成是靜止的,則應以下圖中哪一個物體為參照物 ( )A.地面 B.正在上升的無人機C.正在地面上行駛的汽車 D.降落傘6. 風洞是一種管道狀實驗設備。在一次實驗中,利用風洞裝置來獲取飛行器飛行時的性能指數,如圖所示,若認為圖中飛機模型是高速運動的,則選擇的參照物是 ( )www-2-1-cnjy-comA.模型支架 B.高速氣流 C.壓力秤 D.風洞二、填空題7.“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寧波舉行的第一場龍舟賽——“中煙杯”寧波市第二屆龍舟比賽在東錢湖陶公島區鳴鑼開賽,來自市直屬工會系統的國電浙江北侖第一發電公司、寧波鎮海煉化利安德化學有限公司等龍舟代表隊參加競逐。2-1-c-n-j-y(1)向后劃槳龍舟向前運動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的。(2)此時以地面為參照物,龍舟是 的。8.流速為5km/h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兩船同時從木桶位置出發,以如圖所示速度計上顯示的速度分別逆流、順流而行,1小時后甲船離木桶的距離是 ,乙船離木桶的距離是____ 。【來源:21cnj*y.co*m】9.小舟和小嘉在綠道上快走,若小舟和小嘉的速度分別為1.5米/秒和2米/秒,以小舟為參照物,小嘉是 _____(選填“運動”或“靜止”)的。小舟的前腳跟剛著地時(如圖),它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 。(選填“向前”或“向后”)。2·1·c·n·j·y10.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號”飛船與“天宮”空間站順利對接,對接完成后,以“天宮”空間站為參照物,“神舟十五號”飛船處于 狀態。隨后,“神舟十四號”飛船返回地球,在落向地面的過程中,重力勢能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版權所有:21教育】11.甲、乙兩個物體同時從同一地點向西做直線運動,速度與時間關系如圖所示。以甲為參照物,乙以 米/秒的速度向東運動,經過9s,甲、乙兩物體相距 m。21*cnjy*com三、解答題12. 某司機駕車前行,突然發現前方 80 m處有障礙物。司機從發現險情到踩剎車制動需要的反應時間為0.75 s,這段時間內汽車保持原速度前行了 15 m。汽車制動后還要繼續向前滑行30 m才能停下。(1)汽車制動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機酒后駕車,反應時間是平時的4倍,請通過計算判斷汽車是否會撞上障礙物。答案解析部分1.D【解析】在研究機械運動時,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參照物,判斷一個物體相對于哪一個物體在運動,就要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哪個物體位置發生變化。ABC.以路對面駛過來的汽車、地面、路邊的樹為參照物,小明的位置都發生了變化,是運動的,故ABC不符合題意;D.以自家行駛的小汽車為參照物,小明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是靜止的,故D符合題意。故選D。www.21-cn-jy.com2.B【解析】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較時間;相同時間比較路程;速度一定時,路程與時間成正比,并且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越長,速度越大。由題意知甲、乙兩人都做勻速直線運動;由圖示可知,相同時間內,乙通過的路程大于甲通過的路程,因此v甲<v乙;A.由圖像可知,甲乙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因此它們均做勻速直線運動,并且相同時間內甲通過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即v甲>v乙,故A不符合題意;B.由圖像可知,甲乙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因此它們均做勻速直線運動,并且相同時間內甲通過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即v甲<v乙,故B符合題意;CD.根據圖像可知,甲和乙的速度都為零,即保持靜止狀態,故C、D不合題意。故選B。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3.D【解析】 在研究機械運動時,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參照物;判斷一個物體相對于哪一個物體在運動,就要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哪個物體位置發生變化。A.小科坐在勻速上升的熱氣球吊籃里,相對于水平地面上正在行駛的汽車,位置是變化的,方向是向上的,故A錯誤;B.小科坐在勻速上升的熱氣球吊籃里,相對于地面上的房子,位置是變化的,方向是向上的,故B錯誤;C.小科坐在勻速上升的熱氣球吊籃里,相對于固定在熱氣球上的吊籃,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是靜止的,故C錯誤;D.小科坐在勻速上升的熱氣球吊籃里,以他旁邊的其他熱氣球為參照物,小科乘坐的熱氣球向下運動,所以他感覺自己正在下降,故D正確。故選D。21教育網4.A【解析】根據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分析判斷。①開始比賽后,看到跑在前面的兔子運動快,說明了在相同的時間內,兔子通過的路程要大于烏龜通過的路程,是在相同的時間內,比較路程得出的結論,故①正確;②而裁判員判定烏龜獲勝,是根據跑到終點時,烏龜用的時間較短;是在路程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時間得出的結論,故②正確;③④在物理學中,一般根據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即:平均速度)來判斷運動的快慢,即用相同時間比路程的方法,那么采用“觀眾”的方法,故③正確,④錯誤。則正確的是①②③。故選A。21*cnjy*com5.D6.B7.(1)相互(2)運動【解析】(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被研究物體相對與參照物,位置發生改變,我們說物體是運動的;反之,說物體是靜止的。(1)向后劃槳時,水會給槳一個向前的力讓龍舟向前運動,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龍舟向前運動時,它與地面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故以地面為參照物,龍舟是運動的。8.30km;30km【解析】甲船逆流而行,實際速度為船的速度減去水流的速度;乙船順流而行,實際速度為船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木桶自由漂浮,其速度等于水流的速度。根據以上分析利用速度公式解答即可。由圖可知,v甲船=v乙船=30km/h,甲船逆流而行,乙船順流而行,木桶自由漂浮,則甲船的實際速度v甲實=v甲船-v水=30km/h-5km/h=25km/h,乙船的實際速度v乙實=v乙船+v水=30km/h+5km/h=35km/h,木桶的速度v木桶=v水=5km/h,根據可得,甲船、乙船和木桶1h通過的距離分別為:s甲船=v甲實t=25km/h×1h=25km,s乙船=v乙實t=35km/h×1h=35km,s木桶=v木桶t=5km/h×1h=5km,所以,1小時后甲、乙船離木桶的距離分別為:s甲船'=s甲船+s木桶=25km+5km=30km,s乙船'=s乙船-s木桶=35km-5km=30km。【出處:21教育名師】9.運動;向后【解析】運動與靜止是相對于參照物而言,判斷是運動還是靜止要根據參照物相對于研究對象的位置變化情況來判斷。摩擦力方向是與相對運動方向或者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1)小舟和小嘉在綠道上快走,若小舟和小嘉的速度分別為1.5米/秒和2米/秒,以小舟為參照物,小嘉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是運動的。故答:運動(2)小舟的前腳跟剛著地時,腳向前蹭地,前腳相對于地面的運動趨勢是向前,因此其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后。故答:向后10.靜止;變小【解析】 (1)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關鍵看選取的參照物,相對于參照物位置發生了改變,就是運動的;位置如果沒有發生改變,就是靜止的;(2)重力勢能的大小由質量和高度決定,質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勢能越大。(1) 對接完成后,以“天宮”空間站為參照物,“神舟十五號”飛船與空間站之間沒有位置的變化,飛船處于靜止狀態;(2)“神舟十四號”飛船返回地球,在落向地面的過程中,飛船的質量不變,高度變小,重力勢能變小。11.5;45【解析】(1)根據圖像可知,甲的速度為15m/s,乙的速度為10m/s,則二者的相對速度為:15m/s-10m/s=5m/s,那么以甲為參照物,乙以5m/s的速度向東運動;(2)經過9s后甲和乙相距:△s=△vt=5m/s×9s=45m。(1)將二者的速度相減,計算出二者的相對速度;(2)根據s=vt計算甲和乙的距離。12.(1)解:(1)因為司機的反應時間是 t=0.75s,且在這段時間內汽車行駛的路程s=15 m,所以制動前汽車的行駛速度 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2)酒后駕車的反應時間t'=4t=4×0.75s=3s,因為所以,酒后駕車時司機的反應時間內汽車行駛的距離從發現險情到完全停止,汽車行駛的總路程所以汽車將撞上障礙物。【解析】 (1)知根據可求汽車制動前的速度;(2)知道酒后駕車的反應時間,根據速度公式的變形公式s=vt可求出反應距離,加上滑行的距離再與距離障礙物的距離相比較,即可得出結論。【來源:21·世紀·教育·網】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