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石嘴山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度高一上期中考試語文一、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今天,我們迎來了一個更加注重精細品質和獨特體驗的時代。“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變成我的墓志銘。”不久前,一位生產智能電器的企業家如是感慨。企業對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謀而合。像手工匠人一樣雕琢技藝、打造產品,企業才有金字招牌,產品才能經受住用戶最挑剔眼光的檢驗。《說文》里記載:“匠,木工也。”今天作為文字的“匠”,已成為心思巧妙、技術精湛、造詣高深的代名詞。職業與職業沒有高低貴賤的差別,但人與人卻從來都有職業品質、專業精神的差別。工匠精神厚植的企業,一定是一個氣質雍容、活力涌流的企業。崇尚工匠精神的國家,一定是一個擁有健康市場環境和深厚人文素養的國家。“將產品當成藝術,將質量視為生命”,正是這樣的極致追求,將我們帶往一個更為不凡的世界。一盞枯燈一刻刀,一把標尺一把銼,構成一個匠人的全部世界。別人可能覺得他們同世界脫節,但方寸之間他們實實在在地改變著世界:不僅賦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著社會的審美追求、擴充著人類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從來都不是什么雕蟲小技,而是一種改變世界的現實力量。堅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壇,也不是鼓勵離群索居、“躲進小樓成一統”,而是為了擦亮愛崗敬業、勞動光榮的價值原色,高樹質量至上、品質取勝的市場風尚,展現創新引領、追求卓越的時代精神,為中國制造強筋健骨,為中國文化立根固本,為中國力量凝神鑄魂。將一門技術掌握到爐火純青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內涵又遠不限于此。有人說,“沒有一流的心性,就沒有一流的技術”。的確,倘若沒有發自肺腑、專心如一的熱愛,怎有廢寢忘食、盡心竭力的付出;沒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類拔萃、巧奪天工的卓越;沒有冰心一片、物我兩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動、腳踏實地的篤實。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誠意的的生命哲學,也有技進乎道、超然達觀的人生信念。從贊嘆工匠繼而推崇工匠精神,見證社會對浮躁風氣、短視心態的自我療治,對美好器物、超凡品質的主動探尋。我們不必人人成為工匠,卻可以人人成為工匠精神的踐行者。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氣質,我們的時代將以怎樣的面貌被歷史書寫,取決于我們每個人的表現。工匠精神是手藝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們的生命尊嚴所在;是企業的金色名片,亦是社會品格、國家形象的榮耀寫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為旨歸,卻足以為成功鋪就通天大道。(摘編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材料二:“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含義也很復雜。“道”的一個基本含義是“規律”“事理”。作為“規律”“事理”的“道”與技藝的關系首先是“技合于道”。“技合于道”就是“技術的應用要合于自然物性、人類生存之道”,“就是使人為規定的程序合于自然的程序的過程”。任何技術活動都不能違背自然規律,任何器物制作要符合自然規律。《考工記》作為我國古代第一本技術匯編名著,總結了器物制作要符合自然規律的許多例子,如弓的制作:“凡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體,冰析潺。冬析干則易,春液角則合,夏治筋則不煩,秋合三材則合。寒莫體則張不流,冰析灂則審環……”。《莊子·養生主》中描繪了庖丁為文惠君解牛的高超技藝,庖丁的高超技藝不僅是熟能生巧的結果,更重要的是知曉“解牛”的規律,了解對象的內在結構與特征。優秀的工匠往往不會滿足于“技合于道”,而是更進一步通過“技”實現對“道”的領悟,即“由技進道”。技術活動合乎操作者、工具、對象的自然本性,也就達到了“道”的境界,正如王夫之所指出的,“盡器,則道在其中矣”。“由技進道”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對“道”的體悟與把握;二是在審美的意義上,“技”與“道”是相通的。這就是說,“由技進道”不僅關乎技藝主體對規律把握的深度,而且關乎技藝主體的心靈境界。達到“道”的境界的工匠在勞作時常常會處于一種“忘我”的狀態,表現為人與物的和諧通達,包括人與工具、人與產品、人與自然、身與心的和諧通達,從而實現“道技合一”。“‘道技合一’是一種身心不受束縛,超脫世俗牽絆,沉浸于自我追求和自我創造的理想境界。”庖丁解牛就是處于這樣一種境界,“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骕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主體、工具、對象渾然一體,主體與客體的對立、身與心的對立已然消除,這是一種忘適之適、天人合一的狀態,也是一種藝術的境界。(摘編自梅其君、韓赫明《中國傳統工匠精神:基本內涵、文化特征與本質》)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今天的企業需要工匠精神,要像手工匠人一樣雕琢技藝、打造產品,追求產品的高精尖、炫彩酷,產品才能真正贏得市場用戶的認可。B.一個匠人的全部世界就是一盞枯燈一刻刀,一把標尺一把銼,這導致了他們同世界脫節,但方寸之間他們實實在在地改變著世界。C.我國古代第一本技術匯編名著《考工記》較為詳細地介紹了“弓的制作”技藝,體現了器物制作要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理。D.庖丁解牛之所以如此順利,不只是庖丁有大量的實踐經驗,更重要的是知曉“解牛”的規律,了解牛的內在結構與特征。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職業不分貴賤,但是每個人的工匠精神存在差別,同一職業中的勞動者是不平等的。B.不是每一個人都一定能成為技藝精湛的工匠,但是我們每個人必定都可以追求工匠精神。C.如果違背自然規律,只靠蠻干,任何技術活動、任何器物制作就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D.“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這說明庖丁解牛已經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3.下列表述無法體現“道技合一”境界的一項是( )A.北斗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謝軍長期連續工作,經常幾天幾夜不眠不休,三次暈倒在衛星發射現場,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實現技術突破并生產出中國自己的星載銣原子鐘。B.1930年到1932年,聞一多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C.彩民錢先生用家人的生日和幸運數字作為號碼堅持長期買彩票,已經抱守了二十年了,幾乎每期都會買上一張,終于在春節前夕的某一期中得了1注一等獎和4注二等獎。D.黃岳淵本是宣統元年一名朝廷命官,年將三十時辭官隱退,購買田地十余畝從事園藝,廢寢忘食,甘為花木之保姆;其花園花異草奇,聲名遠揚,最終著成園藝百科全書《花經》。4.結合兩則材料概括工匠精神的內涵。5.“技”與“道”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請結合材料加以分析。二、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仲尼之將喪馮至今天早晨,仲尼起得分外的早,這是因為他近日神魂不安,時有噩夢縈繞的緣故。扶著杖,立在門前,仿佛有什么期待似的,向著遠方發呆。鳥兒們的晨歌將罷,草地上的露珠,一顆顆地映著旭日的光;遍地的野花,昂然向著這皤白老叟微笑,含著幾分嘲諷的意味,但是他對于這些自然的景象,此時毫不注意;他只是想著,或者有一個弟子能夠來吧,或者有什么人帶來些外邊的消息吧!等到了絕望的時候,便這般說:咳,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事,哪能影子一般地隨我一生呢!——衰弱的目光,無力地望著——北方的云霧已散,蔚藍的泰山余脈,遠遠起伏地,展開在他的面前了。他遠遠地望見一個衣冠楚楚的人,漸漸辨別了知道是子貢以后,慈母見了遠方歸來的游子一般,兩目射出來消逝了的舊日的光芒,迎上去,緊緊地握著子貢的手。——賜呀,你來得怎么這么晚呢?子貢見他先生的神色、言語,都與往日不同,木雞般愕然地立著了!使他忘記了種種的繁文,善于辭令的子貢,一個字,都不知怎樣說才好。——先生……——賜呀,你看這座泰山呀——方才的興奮,立刻又歸于消歇;手扶著子貢的肩,師生兩個緩緩地走了幾步。你說它有時要崩墮嗎?——先生……——寂寞呀……賜,你日日錙銖為利,你好久不到這里來了……子貢本來是因為貨殖的事,由這里過,順便看看先生,并且想問一問他近來對于政治的意見。哪知出乎意外,先生說出這樣悲痛的話,是他從來沒有聽過的。——先生,可是病……——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個夢——咳,這樣的夢,也不只一次了。你說,前面的泰山,有崩頹的那一天嗎?——先生,夢是無憑的;泰山是不會崩墮的,如同哲人沒有亡一樣……——賜呀……仲尼皺紋消瘦的頰上,綴了兩顆綠豆大的淚珠了。子貢慢慢地,扶著先生又坐在石階上,這時候太陽轉到南方,被幾片浮云遮護著。子貢站立在身旁。——等到浮云散開了以后,一只雄雞高踞在樹之巔,叫了起來了。——賜呀,這是什么在叫?仲尼俯著頭,一切都在白晝的夢里迷迷濛濛地。——先生,是一只雄雞。啊,一只羽毛燦麗的雄雞呀!他抬起頭,對著那只雞望了許久。假如仲由還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了下來,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來供我的饈饌。可憐他金星隨著太陽一般,傍著我車塵勞勞于衛楚陳蔡的路上,一日不曾離開過我;同著我一塊兒受著隱士們的嘲笑,路人們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終于很慘怛地死了!我是自己打算定了的,終身作一個東西南北的流浪人;鄭人為我編成歌謠,說我茫茫如喪家之狗,這四字,真是恰當啊!流浪的人,是沒有家室的,我也是從沒有一日以家室為懷。我的家室,早已任著它的自然而消滅了,家室啊,是我行為的障礙,是我思想之潮的堤防,我早已把它拋棄在比云還縹緲的虛無之鄉了!死的,死了;散的,散了!我抱著我的理想,流離顛沛,一十四年——衛呀,楚呀,陳呀,……沒有一個地方,能夠用我一天,種種魔鬼的力,恐嚇著我,諷刺著我、壓迫著我,四海之大,沒有一個地方,容我的身軀;終于不能不懷著惆悵,回到我這兒時的故鄉——故鄉真是荒涼呵,鄉音入在耳里,淚便落在襟前了!沒有一個人不說我是陌生人,沒有一個人對我不懷著一些異殊的意味。我悔不該回到故鄉,故鄉于我,失盡了它的意味了。賜呀,我還有幾天的生命呢,天也無邊,地也無涯,悠悠蕩蕩,我種種的理想,已化作一片殘骸,由殘骸化成了灰燼了!后世呀,不可知的后世呀……——后世,一定有認識先生的人……子貢尋不出另外可以安慰先生的話了,這淡如白水的慰語,絲毫沒引起仲尼的注意————我為什么回到這個故鄉來呢?我早就應該……我為什么不死在匡人的手里!為什么不死在陳蔡人的手里?那時候的死,是怎樣的光榮!怎樣的可以自傲!那個時候,有顏回在我的身邊,仲由在我的身邊,百十個弟子在我的面前!在弦誦聲中死去,韻調是怎樣的幽揚!怎樣的美麗呀!現在,善良的顏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個第子,都個人走上個人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時候!……天呀,天呀,……仲尼一氣說盡了多少天積蓄著的郁抑,兩目像著了瘋狂,兩手按胸,不住地咳喘,再也說不下去了。子貢終于不大了解先生的這種心情上的驟然的改變,想用旁的話把先生的話路岔開,卻尋不著適當的話。——先生,該是午餐的時候了吧?——啊,——似乎仲尼沒有聽清。——午餐?——先生的精神太疲勞了!——咳,疲勞啊————先生到房子里休息休息————休息?——我到菜圃里去剪一些菜,為先生煮湯吧!——你去吧,我到房子里……子貢一步三回顧地,懷里懷著鬼胎,不知將來究竟要發生什么變故,走到房后的菜園里去了。仲尼依然坐在門前,他怕走進房內,同怕陰森的墳墓一樣。遠遠近近,靜悄得使人聽著了萬籟的極細微的呼吸……正是傍午的時分。泰山的余脈,又蒙上一層薄薄的云靄了!一九二五年七月作(原刊于一九二六年十月《沉鐘》第二期,有刪改)[注]子貢,復姓端木,名賜、字子貢。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顏回,姓顏,名回,字子淵。三人都是孔子弟子。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近日神魂不安”“時有噩夢縈繞”,既交代了仲尼起床分外早的原因,也暗示了他身體的衰弱狀況。B.仲尼看到雄雞便想到了仲由的一生,想到仲由像金星隨太陽般的追隨自己,這表現出他對仲由的思念和歉意。C.仲尼慨嘆“沒有一個人不說我是陌生人”,面對已失盡了意味的故鄉,他早就發出了“故鄉真是荒涼”的悲鳴。D.“他怕走進房內,同怕陰森的墳墓一樣”,表明作為圣人的仲尼也像凡人一樣對死亡充滿了恐懼。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中渴望“弟子能夠來”“有什么人帶來些外邊的消息”等心理描寫,突出了仲尼對弟子的思念和向往熱鬧的心情。B.“衰弱的目光”“兩顆綠豆大的淚珠”“對著那只雞望了許久”等細節描寫,包含著作者的想象,給人留下深刻印象。C.小說中的對話描寫沒有運用引號,而大量使用破折號,不僅使行文簡潔生動,而且蘊含良多,體現了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D.作者結合《史記 孔子世家》《論語》等相關記述進行二度創作,使小說達到了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有機融合。8.小說中有多處景物描寫,請簡要分析其作用。9.文中仲尼具有怎樣的形象特點?子貢這一人物對仲尼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三、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讓縣自明本志令(節選)曹操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迕諸常侍。以為強豪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去官之后,年紀尚少,顧視同歲中,年有五十,未名為老。內自圖之從此卻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與同歲中始舉者等耳。故以四時歸鄉里,于譙東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絕賓客往來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后領兗州,破降黃巾三十萬眾。又袁術僭號于九江,下皆稱臣,名門曰建號門,衣被皆為天子之制,兩婦預爭為皇后。志計已定,人有勸術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討禽其四將,獲其人眾,遂使術窮亡解沮,發病而死。及至袁紹據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紹,梟其二子。又劉表自以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卻,以觀世事,據有當州,孤復定之,遂平天下。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節選自《三國志·魏書·武帝紀》)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內自圖之A從此卻去B二十年C待天下清D乃與同歲E中F始舉者G等耳。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舉,指被推舉,與李白詩句“舉頭望明月”的“舉”意義不同。B.顧,指回頭看看,與“將軍宜枉駕顧之”的“顧”意義不同。C.絕,指斷絕,與“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中的“絕”意義相同。D.僭號,指對等級制度的超越和冒用,這里具體指盜用皇帝稱號。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曹操自稱年少時并沒有稱雄天下的野心,只是想做過一個地方的郡守而已。B.曹操辭掉官職后,看到那些同年被薦舉的人有的已五十多歲了,感到年華易逝。C.曹操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斷絕和賓客交往的念頭,但是這個愿望沒能實現。D.本文中曹操的身份不斷在變化,但他自認為沒有超出對漢王朝效忠的范圍。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以為強豪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2)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于后。14.曹操在成為宰相前取得了哪些戰功?請結合材料加以概括。四、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問菊①瀟湘妃子(林黛玉)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②可相思?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③何妨片語時。注:①《問菊》出自《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②蛩病:蟋蟀將要死去。③解語:能說話。在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說話的話。語出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中唐玄宗把貴妃比作“解語花”事。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詩人緊扣“問”字,既因“秋情眾莫知”而問,亦因唯有菊可認作知己而問。B.頷聯緊承上聯,借問菊花“花開為底遲”,贊美了菊花不趨時不從眾的品性。C.頸聯描寫菊花的生長環境,園圃露水冷清,庭院寒霜凝降,清新孤寂。D.全詩圍繞“問”字,一問再問,詩人把菊花作為知己知音,向它提出了郁積于心的許多問題,問菊就是問自己。16.《紅樓夢》中人物的詩作往往暗含其性情與命運。請結合原著,簡要分析本詩表現了林黛玉怎樣的性格特點。五、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 , ”兩句化用了《詩經》中寫姑娘思念情人的詩句,以此來表達自己對人才的渴望。(2)對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詩作的共同主題,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 ,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3)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詩中“ , ”兩句,包含著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流露出詩人的消極情緒。(4)杜甫《登高》中,以落葉和江水抒發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的句子是“ , ”。(5)《琵琶行并序》中,“ ”一句詩人運用多個動詞寫出彈奏琵琶的手法,同時也從正面體現出琵琶女高超的技藝,“ ”則運用自然環境描寫,側面表現琵琶女彈奏技藝高超。六、語言文字運用18.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組是( )A.善假于物也 借助 B.而絕江河 橫渡C.非能水也 江河 D.而聞者彰 清楚1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歡快的鑼鼓敲起來,歡騰的雄獅舞起來。“鬧元宵、學‘四史’”文明實踐示范活動昨日在市文化藝術中心隆重舉行,活動分為“四史”猜謎頌紅色文化、非遺展示傳民俗文化、戲曲聯唱揚傳統文化三個篇章。民俗與黨史彼此交融,傳統與現代_________。元宵線上活動直播間里___________,一場關于黨史知識和傳統民俗知識的直播宣講“圈粉”無數,轄區黨員、青年志愿者以及現場觀眾______________地進入直播間, 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宣講員平易的話語、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講內容十分接地氣,導致收看直播的群眾既聽得進又記得牢。傳統文化展現傳統節日,傳統節日傳承傳統文化。剪紙燈謎,描繪城鄉風物;秧歌花鼓,傳播時代精神。火樹銀花踏歌行,古風新韻頌文明。一席__________的文明盛宴,讓市民近距離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深厚魅力和傳統節日的濃厚氛圍。(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交相輝映 喧鬧無比 絡繹不絕 原汁原味B.相互映襯 熱鬧非凡 連綿不斷 原汁原味C.相互映襯 喧鬧無比 連綿不斷 汁醇味正D.交相輝映 熱鬧非凡 絡繹不絕 汁醇味正(2)文中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宣講員話語平易,口吻幽默,宣講內容也十分接地氣,這導致收看直播的群眾既聽得進又記得牢。B.宣講員話語平易,口吻幽默,宣講內容也十分接地氣,導致收看直播的群眾既聽得進又記得牢。C.宣講員平易的話語、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講內容十分接地氣,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眾既聽得進又記得牢。D.宣講員平易的話語、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氣的宣講內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眾既聽得進又記得牢。20.優秀的古詩詞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蘊和獨特的藝術匠心,學習欣賞時應當重點關注,細加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運用比興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淵明《歸園田居》用白描呈現日常生活畫面,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用瑰麗的想象表現夢境,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無形的音樂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等。從本單元(統編版必修上冊第三單元)選擇一首詩詞,就你感觸最深的一點,寫一則200字左右的文學短評。七、作文2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拿下賽點的那一刻,中國隊選手鄭欽文盡情享受著勝利帶來的喜悅。當地時間8月3日,在巴黎奧運會網球女單決賽中,21歲的鄭欽文以6:2、6:3戰勝克羅地亞隊選手維基奇,奪得金牌。這是繼李婷/孫甜甜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奪得女雙冠軍后,中國網球項目收獲的又一枚奧運金牌,也是中國隊首枚奧運會網球單打金牌。“打到最后一分時,我的手都在顫抖,從來沒有如此渴望贏下比賽。為了這枚金牌,我拼盡了全力。”鄭欽文賽后說,“我扛住了壓力,突破了極限,實現了夢想,我為自己感到驕傲。”奧運夢想鼓舞著她、國家榮譽激勵著她,鄭欽文在本屆奧運會上展現了強大實力。從連續兩次歷經3小時苦戰驚險過關,到半決賽艱難戰勝世界排名第一的波蘭隊名將斯瓦泰克,“無論賽場上發生了什么,我都會拼到最后一刻!”鄭欽文說。對于上述現象,你有怎樣的看法?是感動于她的拼盡全力還是為國爭光的理想?請寫一篇議論文,聯系生活實際,寫出你的思考與感悟。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20251 2 3 6 7 10 11 12 15 18B A C D A ACD C B C C19 20C D4.①爐火純青的技術;②發自肺腑、專心如一的熱愛;③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④冰心一片、物我兩忘的境界;⑤格物致知、正心誠意的生命哲學;⑥技進乎道、超然達觀的人生信念;⑦技藝與自然規律的統一、融合。 5.①技合于道:任何技術活動都不能違背自然規律,任何器物制作要符合自然規律。②由技進道:技術活動合乎操作者、工具、對象的自然本性,也就達到了“道”的境界。③道技合一:人與物和諧通達,包括人與工具、人與產品、人與自然、身與心的和諧通達,這是一種身心不受束縛,超脫世俗牽絆,沉浸于自我追求和自我創造的理想境界。8.(1)早晨景物描寫和泰山余脈的描寫,為故事開展提供背景或以樂景襯哀情;(2)以景物描寫的插入來配合氛圍的變化以及仲尼和子貢二人的心理變化;(3)景物描寫烘托了人物形象,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4)結尾用泰山余脈象征孔子,用薄暮籠罩暗示孔子死亡的結局。 9.第一問:仲尼是一個頭發皤白,身體衰老的哲{#{QQABBYCEogioABBAAQhCAQGwCgEQkhCAAYgGRBAIIAABCANABAA=}#}人;曾經懷抱理想,四處奔波,宣傳政治主張;晚年寂寞孤獨,面對嘲諷,仍然不改初衷。第二問:子貢是一個錙銖為利、整日忙碌的商人;他不能完全理解老師仲尼的思想;他的形象反襯、襯托、對比了仲尼追求理想的執著與堅守。13.(1)因為被豪強權貴怨恨,我害怕給家族招來災禍,所以托病還鄉了。(2)但想到我這是為國獻身,為正義而犧牲,這樣也足以留名后世。 14.①擔任兗州刺史時,擊敗了黃巾農民軍,收編了三十多萬人。②討伐袁術,使袁術勢窮力盡,瓦解崩潰,最后得病而死。③擊敗袁紹,斬殺其二子,削弱了袁紹的勢力。④平定據有荊州的劉表,為天下太平奠定基礎。16.①清高孤傲。頷聯描寫菊花輕俗傲世,花開獨遲,道出了林黛玉清高孤傲、目下無塵的品格性情。②孤獨愁苦。頸聯“圃露庭霜何寂寞”描寫菊花的生長環境惡劣,暗寓林黛玉身居賈府,處境艱難,孤獨愁苦。③渴望知音。尾聯詩人視秋菊為知己并與之談心,表現了林黛玉不為世俗所理解、欣賞,渴望知音。17.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羈鳥戀舊林 池魚思故淵 世間行樂亦如此 古來萬事東流水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輕攏慢捻抹復挑 唯見江心秋月白20. 《琵琶行》塑造琵琶女形象特色鮮明。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主{#{QQABBYCEogioABBAAQhCAQGwCgEQkhCAAYgGRBAIIAABCANABAA=}#}人忘歸客不發” 側面烘托其技藝高。細節描寫生動,如 “猶抱琵琶半遮面” 顯羞澀,“整頓衣裳起斂容” 傳落寞。借助音樂透視心理,“弦弦掩抑聲聲思” 表其悲。不著雕飾,用側面描寫體現其美麗。從 “自言本是京城女” 起敘述身世,展現從成名到淪落的悲慘命運,既體現其悲涼,也寄寓詩人對下層人民的同情和自身仕途失意之情。{#{QQABBYCEogioABBAAQhCAQGwCgEQkhCAAYgGRBAIIAABCANABA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惠農區石嘴山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docx 高一語文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