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 學年第一學期涼州區長城中學八年級物理期中考試試卷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通常物體熱脹冷縮,在常溫下用鋼尺正常測量鉛筆長度讀數為12.50cm,把鋼尺放火上烤一烤后,立即再測量該物體的長度,則測量值可能為( )A.12.35cm B.12.50cm C.12.85cm D.13.00cm2.下列有關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誤差 B.誤差是不遵守儀器的使用規則產生的C.各種實驗中多次測量都是為了減小誤差 D.選用精密儀器測量可以減小誤差3.根據如圖所示煙囪中冒的煙和甲、乙兩小車上小旗飄動的情況,有關甲、乙兩小車相對于房子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小車一定向右運動 B.甲、乙兩小車一定向左運動C.甲小車可能靜止,乙小車向左運動 D.甲、乙兩小車一定向右運動4.下列情況不屬于機械運動的是( )A.小鳥在空中飛行 B.萬馬奔騰 C.長高的小樹 D.雪花飛揚5.甲、乙兩物體,同時從同一地點沿直線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2s內乙做變速運動 B.4s時甲、乙兩物體的速度相等C.0~4s內乙的平均速度為4m/s D.5s時甲在乙的前方6.下列物理量的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 )A.一張紙的厚度大約是0.1cm B.人步行的速度約1m/sC.一位八年級的學生呼吸一次約為1s D.長江長約7.一個物體沿直線運動,它在第一分鐘內、第二分鐘內、第三分鐘內通過的距離都是500m,在這三分鐘內物體做的( )A.減速直線運動 B.加速直線運動 C.勻速直線運動 D.不能確定8.在相同溫度下,下列介質中聲音傳播速度最快的是( )A.空氣 B.鋼鐵 C.真空 D.水9.如圖所示,將甲、乙兩物體發出的聲音信號輸入到同一示波器,由波形圖可知( )A.甲物體振動的幅度較小 B.乙物體振動的頻率較低C.甲、乙兩列波聲音的音調相同 D.甲、乙兩列波聲音的響度相同10.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聲音在水中比空氣中傳播速度小B.發生地震時產生次聲波的頻率低于200HzC.醫院里檢查身體用的B超是利用次聲波來傳遞信息的D.超聲“碎石”是利用聲來傳遞能量的11.噪聲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列屬于在人耳處控制噪聲的是( )A.工人戴防噪聲耳罩 B.公路兩側安裝隔音板C.摩托車上安裝消音器 D.小區內禁止鳴笛12.關于溫度計及溫度計的使用,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實驗室的溫度計和體溫計的制成原理都是液體的熱脹冷縮B.使用實驗室溫度計時,玻璃泡必需浸沒在被測液體中C.體溫計的分度值更小,更精確D.讀數完成后,可將體溫計和實驗室溫度計甩兩下,以便下次使用13.北方的冬天,下過大雪后,常見到一些城市出動裝滿鹽水的灑水汽車,在主要的街道上噴灑鹽水,灑了鹽水后,雪很快就化了。這是因為:( )A.鹽水和雪起化學反應,放出了熱 B.鹽水是熱的,把雪化了C.鹽水吸收太陽的輻射本領強 D.鹽水降低了冰雪的熔點14.蒸包子時,關于籠屜上方冒出的“白氣”,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A.“白氣”的形成是液化現象,要吸熱 B.“白氣”是形成是液化現象,要放熱C.“白氣”的形成是汽化現象,要吸熱 D.“白氣”的形成是汽化現象,要放熱15.關于蒸發和沸騰,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蒸發和沸騰都需要吸收熱量B.蒸發比較緩慢,沸騰比較劇烈C.蒸發和沸騰都只能在液體表面發生D.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沸騰只在達到沸點溫度時才發生16.公園里出現的自然現象與物態變化對應正確的是( )A.霧——液化 B.冰——凝華 C.霜——凝固 D.雪——升華17.水是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球上的水通過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狀態之間的變化不停地循環。下列關于地球上的水循環的說法正確的是( )A.海水吸熱,汽化形成水蒸氣B.空氣中的水蒸氣與冷空氣接觸,熔化形成小水滴C.高空中的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氣流,凝華形成小冰晶D.高空中的小冰晶在降落過程中液化形成雨水18.關于光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影子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B.光在空氣和水中的傳播速度相同C.光總是沿直線傳播 D.光線是實際存在的19.下列關于聲音和光的說法正確的是( )A.聲音和光的傳播都需要介質 B.聲音和光從空氣中傳播到水中,速度都變快C.聲音和光都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 D.打雷時,總是先聽到雷聲再看到閃電20.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時,老師把一塊平面鏡CD豎立在講臺上,坐在A點的甲同學通過平面鏡看到坐在B點的乙同學(如下圖所示)。在這一現象中,光的反射角是( )A.∠1 B.∠2 C.∠3 D.∠4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21.如圖甲所示,被測鉛筆的長度為______cm;如圖乙所示,停表的讀數為______s。22.北宋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有一句詞“花自飄零水自流”。花飄與水流都屬于______運動,而水自流是以______為參照物。23.若甲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在5s內通過的路程是50m,則甲的速度為______m/s。若甲以該速度運動1.5h則甲運動的路程為______km。24.如圖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撥動鋼尺,鋼尺因為______發出聲音,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會使聲音的______發生改變。25.小明的手臂每秒揮動2次,手臂揮動時產生的聲波屬于______,人耳______選填。26.如圖為小華剛測完體溫的體溫計,則小華的體溫為______℃;由于水銀不能自動退回玻璃泡,測量后,體溫計______離開人體讀數。27.液化石油氣在常溫下裝入罐中時,是采取______的方法使氣體液化;另一種使氣體液化的方式是______。28.電閃雷鳴時,我們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說明光速比聲速______。真空中的光速為______m/s;“立竿見影”可以用______解釋。29.如圖所示,一束與平面鏡成60°的光線射到平面鏡上時,經平面鏡反射后,反射角是______度。若這束光線逐漸向法線靠攏直至與法線重合時,反射角變為______度,此時光線的傳播方向改變了______度。三、作圖題(共3分)30.(3分)如圖所示,從光源S發出的一條光線射向平面鏡,經平面鏡反射后過A點,請作出該光線的光路圖。四、實驗題(共16分)31.(8分)如圖是“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裝置。(1)該實驗的原理是______。(2)本實驗中除了需要木塊、長木板、擋板、小車外,還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_。(3)為便于測量小車在斜面上的運動時間,應使斜面保持較______的坡度。(4)B為AC中點,,實驗中小車從A點由靜止下滑,到達B點所用時間為2s,到達C點所用時間為2.8s,則小車通過AB段的平均速度為______m/s,小車通過BC段的平均速度為______m/s(5)綜上可得:小車在下滑過程中速度越來越______,整個過程中小車做______運動。32.(8分)圖甲是“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1)溫度計是根據______原理制成的,圖甲中的溫度計在使用過程中有一處明顯錯誤是______,讀數時方法正確的是______;(2)如圖乙,在水沸騰時小組同學觀察到水中產生氣泡的現象如圖______所示;(3)圖丙是該小組同學根據實驗數據繪制成的水沸騰圖像,由此可知:①水在沸騰時的特點為:持續______,溫度______;②分析圖像,此時水的沸點是______℃,同時請給實驗提一條合理化建議______。五、簡答題(共3分)33.(3分)利用超聲波測距離的方法能否用來測量出地球和月球的距離?為什么?六、計算題(每小題6分,共18分)34.(6分)某司機駕車前行,突然發現前方有一障礙物。司機從發現險情到踩剎車制動需要的反應時間為0.5s,這段時間汽車保持原來的速度前行了15m。汽車制動后還要繼續向前滑行25m,滑行時長2s。求:(1)汽車制動前的速度是多少 (2)從司機發現險情到汽車停下,平均速度是多少 (3)若司機酒后駕駛,反應時間是平時的2倍,司機發現險情時,汽車距障礙物50m,請通過計算判斷汽車是否會撞上障礙物。35.(6分)國慶長假,小明乘坐爸爸的汽車到外地游玩,細心的他觀察到汽車速度計的指針一直停在如圖所示的位置。(1)汽車以這樣的速度行駛30min,通過的路程是多少?(2)汽車在勻速行駛過程中向前面遠處的大山鳴笛,4s聽到回聲,鳴笛處距大山多遠?(3)在第(2)問中,聽到回聲時,汽車到山崖的距離?36.(6分)實驗室有一只溫度計,雖然它的玻璃管的內徑和刻度都是均勻的,但是標度卻不準確,在標準氣壓下,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讀數是8℃,在沸水中的讀數是88℃。(1)當它指示溫度是24℃時,實際溫度是多少?(2)若用其測一杯60℃的熱水溫度時,將指示多少?(3)當實際溫度為多少℃時與這支溫度計的示數相等?答案1-5 ADCCD 6-10 BDBCD 11-15 ADDBC 16-20 AAACC21.3.00 247.6 22.機械 河岸 23.10 542 4.振動 音調 25.次聲波 聽不見26.36.5 可以 27.壓縮體積 降低溫度 28.大 光的直線傳播 29.30 0 18030.31.(1);(2)刻度尺 秒表;(3)小;(4)0.25 0.625;(5)快 變速32.(1)熱脹冷縮 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燒杯底部 B;(2)a(3)吸熱 不變 98 實驗時間過長,可以通過減少水的質量或提高水的初溫來縮短實驗時間。33.因為真空不能傳聲,而地球與月球間有真空,所以不能用超聲波來測量地球與月球間的距離。34.(1)30m/s;(2)16m/s;(3),故汽車會撞上障礙物。35.(1)45km;(2)730m;(3)630m36.(1)20℃;(2)56℃;(3)4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