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遼寧省本溪市二十二中學八年級上期中模擬題(一)(本試卷共24小題 滿分80分 考試時長70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9小題,每小題2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1~6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選對的得2分;第7~9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2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1.中秋節,家人吃月餅慶團圓。如圖所示,下列關于月餅的說法正確的有( )A.月餅的直徑約為20mm B.月餅的厚度約為2cmC.月餅的直徑約為20m D.月餅的厚度約為2dm2.聲讓我們通過聽覺感知世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甲圖:發聲的音叉將乒乓球彈開,這將音叉微小的振動放大,運用了轉換法B.乙圖:彈奏古箏時,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目的是改變發出聲音的響度C.丙圖:從玻璃罩里向外抽氣,聽到鈴聲逐漸減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傳聲D.丁圖:靜止的燭焰隨音箱發出聲音的變化而“舞動”起來,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3.如圖,商周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熟練掌握了青銅器鑄造技術。鑄造青銅器時,工匠將銅料加熱化為銅液注入模具,銅液在模具中冷卻成型,青銅器鑄造初步完成。關于青銅器鑄造過程中的物態變化及吸放熱情況,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先熔化吸熱,后凝固放熱 B.先熔化放熱,后凝固吸熱C.先凝固吸熱,后熔化放熱 D.先凝固放熱,后熔化吸熱4.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中,與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日晷計時 B.海市蜃樓 C.雨后彩虹 D.湖中倒影5.下列有關運動的描述正確的是( )A.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以地面為參照物,水流向下運動B.詩句“輕舟已過萬重山”,“輕舟”運動是以輕舟為參照物C.歌詞“巍巍青山兩岸走”,“青山走”是以岸邊的樹為參照物D.歌詞“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以云朵為參照物,月亮是靜止的6.五彩繽紛的世界,色彩斑斕的比現象,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數的樂趣。關于光現象,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太陽光是由各種色光混合而成的B.彩色電視畫面的顏色是由紅、黃、藍三種色光合成的C.成語“白紙黑字”從物理學看,說明白紙反射所有色光,而黑字不反光D.草原呈現綠色,是因為草反射了綠光7.在某次測試中,甲、乙兩車都向東做直線運動,其s-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車的速度為 B.乙車的速度為C.0~10s內,乙車相對于甲車向東運動 D.兩車出發前相距20m,甲比乙早出發5s8.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在各種物態變化中不停地循環,讓四季多姿多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溫暖的春天,萬物復蘇、冰雪消融,這是熔化現象,需要放熱B.炎熱的夏天,五榕山下的水在陽光下變成水蒸氣,這是汽化現象,需要吸熱C.涼爽的秋天,榕江民中的草或樹葉上結有晶瑩的露珠,這是液化現象,需要放熱D.寒冷的冬天,水蒸氣在高空急劇降溫變成雪花,這是升華現象,需要放熱9.如圖旋轉玻璃門,四面平整的玻璃門相互垂直且尺度完全一樣(半徑1.5m),繞中心軸O逆時針轉動。小紅從緊貼玻璃門OB的M處進門時,經CD成像在處,俯視示意圖如圖甲;跟隨玻璃門同步旋轉到如圖乙時,經CD成像在處。上述過程中,不計玻璃門厚度及人的體積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紅在玻璃門中像的大小不變B.小紅在玻璃門中的像將遠離她自己C.像和像之間的距離約為3mD.像繞中心軸O轉動的角度約為90°二、填空題:本題共6小題,每空1分,共12分。10.如圖甲所示,被測鉛筆的長度為 cm;如圖乙所示,停表的讀數為 s。11.復興號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動車組列車。超長版復興號列車總長度達440 (填單位),如圖乙所示,在高速行駛的列車上立一枚硬幣可保持長時間穩定不倒,以硬幣為參照物,窗外的樹木是 的。12.為了防止上學遲到,小明定了個鬧鈴,早上鬧鐘響起時小明覺的聲音很大,這與鬧鈴的 (選填“音色”“響度”或“音調”)有關,小明關掉了鬧鈴,這是從 控制噪聲的。13.冬天天氣寒冷,人們喜歡吃火鍋。小曼吃火鍋時,觀察到火鍋沸騰時冒“熱氣”,這是 (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夏天天氣炎熱,小曼吃雪糕時發現,從冰柜拿出雪糕時,雪糕表面會附有許多“白色粉末”,這個過程需要 (選填“吸熱”或“放熱”)。14.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豐富性和多樣性。如下圖所示,立竿見影的成像原理是光的 ,杯弓蛇影的成像原理是光的 。15.如圖,一束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分界面上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入射角i= ,折射角r= 。三、作圖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2分,共4分。16.小明同學在平直的路面上勻速跑步10s經過的路程為30m,請在如圖兩個坐標系中畫出他運動的v-t圖像和s-t圖像。17.鄭州如意湖畔“大玉米”下,風景宜人,景色壯觀,如圖甲所示。船上的游客恰好看到水中的一條魚從“大玉米”第二層游過,若以點A'代替看到的魚和“大玉米”第二層重合處,請在圖乙中完成游客看到水面上“大玉米”第二層(用點A表示)和的水中魚的光路圖,并標出真正魚兒的大致位置。實驗題:本題共4小題,共24分。18.小明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他們將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cm)的斜面頂端A點由靜止釋放,并同時按下電子停表開始計時,圖中圓圈內顯示了小車位于A、B、C三點的時刻(數字分別表示“時:分:秒”)。(1)由圖中的實驗數據可知,小車下滑過程中做 運動(填“減速”、“勻速”或“加速”);(2)根據圖中信息,小車在下滑過程中AB段的運動時間為 s,AB段的路程為 cm,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cm/s;(3)如果在A點時,先釋放小車,后按下停表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B段的平均速度 (填“偏大”、“不變”或“偏小”);(4)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長些,便于測量時間,應 (填“增大”或“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19.學習小組的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1)安裝實驗裝置時酒精燈是否被點燃?答: ;(2)圖乙是固體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其中曲線 是晶體熔化圖像,該晶體熔化時需要 熱,溫度 ;(3)熔化過程經歷了 min,這一過程可選用 (選填“實驗室溫度計”或“體溫計”)進行測量;(4)該實驗用水浴法加熱的目的是: 。20.小紅和小晨做“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1)組裝器材時,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燒杯底,如圖甲所示,此時應適當將 (選填“A處向上”或“B處向下”)調整;(2)圖乙是小紅三次觀察溫度計讀數時眼睛的位置,其中正確的是 (選填“1”“2”或“3”);實驗過程中,記錄的數據如表所示,其中第2min的數據如圖乙所示,此示數為 ℃。實驗測出的水的沸點為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溫度/℃ 90 92 ? 96 98 98 98 98(3)小晨觀察到沸騰時水中氣泡的情形為圖丙中的 (選填“a”或“b”);(4)此實驗讓我們明白生活中用爐火燉雞肉時,在沸騰后總是 (選填“保持大火”或“調為小火”)的道理。21.某同學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所用的實驗器材有:帶底座的玻璃板、白紙、筆、火柴、光屏、刻度尺、兩支外形相同的蠟燭A和A'。(1)實驗時要盡量使用較 (選填“厚”或“薄”)的玻璃板。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為了便于 ;(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 (選填“點燃”或“未點燃”)的蠟燭A'豎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側觀察,直到蠟燭A'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的方法是 ;(選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移去蠟燭A’,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無法呈現蠟燭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 (選填“虛”或“實”)像;(4)為了讓右座的同學也能夠看清蠟燭的像,若只將玻璃板向右平移,則蠟燭像的位置 (選填“向右移動”“向左運動”或“不變”)。五、綜合應用題:本題共3小題,共22分22.D315次列車由北京開往蘇州,自北京到蘇州鐵路長1200km,根據列車運行時刻,求:車次 到、發站時間 北京 濟南 南京 蘇州D315 到站時間 — 10∶54 14∶38 16∶22發車時間 08∶22 10∶56 15∶14 —(1)此次列車從濟南到南京需要的時間;(2)列車由北京到蘇州的平均速度;(3)列車以30m/s的速度通過某一大橋,用時72s,已知列車全長360m,求該大橋的長。23.手機導航是當下智能手機必備的應用軟件,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它能引導我們向目的地行進,行進中還會通過語音不斷提醒路途中的紅綠燈、測速、擁堵等實時路況信息。如圖1所示是小李同學和爸爸出行前通過騰訊地圖規劃的從河口到黃陂客運中心的路線,其中大眾常走方案總路程為51公里,用時預計 58分鐘。(1)如果選用大眾常走方案的話,因長嶺街道鋪路有 1950米的擁堵,預計通行時間約為10分鐘,則擁堵路段的平均速度為多少m/s?(2)小李爸爸擔心高峰期擁堵加劇,影響出行時間,決定選擇武大高速方案,武大高速方案多出18公里,但快12分鐘,則按武大高速方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3)圖2是高速公路上的區間測速提示牌。其中“100”的含義是什么? 在遵守交通規則的前提下,汽車通過該區間的時間不能少于多少分鐘?七、科普閱讀題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新能源智能汽車新能源智能汽車融合汽車制造、計算芯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信息通信等多個高新技術產業,具備產業深度融合、技術體系復雜、價值鏈長、市場規模大等特點,已成為國際公認的汽車產業發展戰略方向。如圖甲所示為某款新能源智能汽車,車頂覆蓋薄膜式太陽能電板,車窗采用“智能玻璃”,除了可實現調節溫度和透明度(透過玻璃的光照度與入射光照度之比),還具有單向透光功能,可以從車內看到車外景象而車外看不見車內景象,車身配有多個雷達,充分提高了行車的安全性。(1)汽車雷達啟動后發出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信號經周圍的物體反射后,可判斷汽車與周圍物體的距離;(2)薄膜式太陽能電板應設計成 (選填“黑色”或“白色”)。炎熱的夏天,智能玻璃的單向透光可以有效減小 (選填“紅”或“紫”)外線對人體皮膚的傷害;(3)冬天行車時,汽車擋風玻璃的 (選填“內”或“外”)側容易出現一層白霧,此時應將智能玻璃的溫度調 (選填“高”或“低”);(4)智能玻璃能根據車外光照度自動調節玻璃的透明度,實現車內的光照度為一個適宜的值,經測算車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則當車外光照度為 lx時,智能玻璃的透明度會自動調節為60%。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答案 B B A A A B ABD AD AD1.B2.B3.A4.A5.A6.B7.ABD8.AD9.AD10. 3.00 247.611. m 運動12. 響度 聲源處13. 液化 放熱14. 直線傳播 反射15. 60 3016.17.18.(1)加速(2) 2 40.0 50.0(3)偏大(4)減小19.(1)點燃(2) b 吸 不變(3) 5 實驗室溫度計(4)使物質受熱均勻20.(1)A處向上(2) 2 94 98(3)a(4)調為小火21.(1) 薄 確定像的位置(2) 未點燃 等效替代法(3)虛(4)不變22.(1)3.7h(2)150km/h(3)1800m23.(1)(2)(3)24. 超聲波 黑色 紫 內 高 10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