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 版七年級上冊中圖版地理期中復習第一章 地球的宇宙環境第一節 地球的宇宙環境考點一:宇宙1、定義:中國古代哲人認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宇宙是空間和時間的統一,是萬事萬物的總稱。2、組成:(1)宇宙由不同形態的物質組成,我們把這些物質統稱為天體。(2)星云、恒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和星際物質等,都是宇宙中的天體。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天體。3、天體系統(1)宇宙中的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著。運動中的天體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了不同層次的天體系統。(2)可觀測宇宙是目前人類所知道的最大的天體系統,包括銀河系和河外星系。地球所處的天體系統按從大到小的層次,依次為可觀測宇宙、銀河系、太陽系和地月系。考點二: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1、太陽系是由太陽和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所構成的天體系統。2、太陽系成員有太陽、八顆行星及其衛星、眾多的小行星、彗星等。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能自己發光的天體,其質量約占太陽系總質量的 99.86%。3、太陽系的八顆行星按它們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就其體積、質量而言,地球在太陽系中并不突出,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考點三: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點撥】為什么地球是迄今為止我們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形成主要生命條件 產生原因太陽系中的八顆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環境。外部條件地球距離太陽的遠近適中,保證了地球表面存在穩定的太陽光照、適宜的溫度和液態水。自轉和公轉周期適中,地表溫度變化幅度小,日地距離適中,溫度適宜,液態水資源的自身條件存在,體積和質量適中,有適合呼吸的大氣。第二節 太空探索考點一:探月工程①獲取月球表面影像②了解地月空間環境探月工程的目的③采集月壤并帶回地球研究④拓寬對宇宙的科學認知2004年,中國探月工程正式啟動。從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拉開序幕。2013年 12月 14日,嫦娥三號著陸器成功在月球軟著陸,隨后釋放出玉兔號月球車。使中中國的探月歷程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月面軟著陸的國家。嫦娥五號探測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地球。中國探月工程如期實現“繞、落、回”三步走規劃。中國還將陸續發射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嫦娥八號探測器,以建設月球科研站和研發新技術。考點二:火星探測1960年,蘇聯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拉開了人類探測火星的序幕。人類迄今已開展了幾十蘇聯的火星探測次火星探測,實現了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探測。美國在火星探測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共發射了 19個火星探測器。這些探測器的任務美國的火星探測 涵蓋了從軌道探測到著陸探測,以及火星車的行駛探測,為人類了解火星提供了大量的科學數據和圖像。中國行星探測是由中國國家航天局主導的深空行星探測計劃。2020年 7月 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邁出了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2020年 7月 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發射和環繞2021年 2月 10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進入環繞火星軌道。中國的火星探測 2021年 5月 15日天問一號火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火星,在火星上首次著陸留下中國印跡。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成功著陸火星的國家。2021年 11月 8日天問一號環繞器準確進入遙感使命軌道,開展火星全球巡視探測 遙感探測。截至 2023年 8月,天問一號環繞器還在進行火星探測,祝融號火星車已累計行駛 1921米,完成了既定巡視探測任務。2021年 5月 22日祝融號火星車成功駛上火星表面,開展巡視探測。考點三:空間站建設定義 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中長期停留、進行科學研究和技術實驗的重要平臺1971年 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個空間站——禮炮 1號。1973年 美國發射了天空實驗室空間站。國際空間站 1986年 蘇聯開始建設和平號空間站,它是世界上第一個能供人類長期停留的空間站。國際空間站由 16個國家共同建造,是第一個國際合作建設的空間站,也是目前規模現在最大的空間站,從 2000年至今,一直保持在軌工作。中國載人航空工程發展戰略分“三步走”第一步 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第二步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 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考點四:太空探索的意義1、人類太空探索的進展1957年 一號衛星,世界首顆人造衛星進入太空1961年 東方一號,人類首次進入太空1969年 阿姆斯特朗-登月第一人1977年 美國“旅行者號”空間探測器成功發射1990年 美國哈勃空間望遠鏡成功發射1997年 人類第一臺火星車“旅居者號”登陸火星2010年 國際空間站正式建成2、中國太空探索歷程1970年 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2003年 “神舟五號”飛船圓滿完成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2007年 成功發射首顆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2016年 在貴州平塘建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2021年 “祝融號”火星車成功著陸火星2022年 “天宮”空間站全面建成3、太空探索的意義(1)了解宇宙奧秘,開拓新的領域。太空探索可以讓人們探索未知宇宙,了解太陽系和地球的演化歷史,激發人類的好奇心,驅使人類在探索中不斷進步,開拓新的領域。(2)太空資源豐富,保障人類未來發展。太空資源儲量豐富,開發太空資源、建設太空基地,可以為人類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提供更多的選擇和可能。例如,月球上的太陽能資源豐富;月壤中含有地球上罕見的氦-3,它是人類未來可長期使用的清潔、高效、安全、廉價的新型核聚變燃料。(3)帶動高新技術發展,催生新技術,惠及全人類。太空探索需要使用高科技設備和技術,有利于帶動科技的發展,并推動人類社會進步。例如,太空探索帶動國防科技的發展和進步,各種類型的監測衛星將人類的視線由地球表面延伸至太空。第二章 地球和地圖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考點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1、人們對地球的認識過程:猜測地球形狀 推測地球形狀 實踐證明 直觀看到根據太陽、月亮的形狀 麥哲倫環球航行“蓋天說” 人造衛星拍照推測地球也是個球體 證實了地球是一個球體2、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3、地球是個球體的證據在海邊看遠處駛來的輪船,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①② 登高望遠: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③ 月食現象④ 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的事實⑤ 最科學的證明——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4、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徑 6371千米,最大周長(赤道周長)約為 4萬千米,表面積 5.1億平方千米。點撥:毛澤東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指的是坐在赤道。速記口訣地球是個圓球體,這個事實人共知 地球是個橢球圖6371(廬山起義)是半徑 五點一億表面積五點一億表面積 六三七一是半徑要知赤道有多長,坐地日行八萬里(4萬千米) 坐地日行八萬里考點二:地球儀1、概念:地球儀是人們仿照地球的外形,制作出的按一定比例縮小的地球模型。2、地球儀基本要素:地軸、兩極、赤道、緯線、經線。要素 概念地軸 地球儀旋轉時繞轉的軸,也是地球的自轉軸,是人們假想的軸。與水平面的傾角為 66.5°。赤道 與地軸垂直并環繞地球一周,到北極點和南極點距離等長。北極 地表面與地軸的最北端點,對著北極星方向。在此點向任何方向都是向南。南極 地表面與地軸的最南端點,在此點向任何方向都是向北。緯線 與赤道平行的圓圈叫緯線。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經線 連接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線垂直相交的線,也叫子午線。3、實踐活動:學習制作簡易的地球儀(1)準備材料:乒乓球、鐵絲、錐子、橡皮泥和筆。(2)如圖 E-a所示,在乒乓球的正中畫一個最大的圓圈,作為赤道。在乒乓球的兩個頂點用錐子各鉆一個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點的距離相等。(3)把鐵絲彎成圖 E-b所示的形狀,注意鐵絲是傾斜的,并且彎曲的半圓比乒乓球要略大一些。(4)把鐵絲穿入乒乓球,如圖 E-c,并把露在外面的鐵絲彎成小圓圈,以防止乒乓球脫落。操作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扎傷手。(5)在圖 E-C所示的底座部位,最好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地球儀更穩固。考點三:經緯線和經緯度1、經線和緯線項目 緯線 經線定義 在地球儀上,與赤道平行的圓圈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線的線指示方向 東西 南北緯線長度不相等,從赤道向兩極逐漸縮短,到兩長度 所有經線都相等極縮為一個點形狀 圓(南北兩極是一個點) 半圓相互關系 緯線互相平行 所有經線相交于兩極圖示注意:(1)最長的緯線是赤道。(2)緯線是與赤道平行的圓圈,因此沿緯線一直向東或者向西走,最終會回到原點。(3)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經線會集于南北極點,因此地球儀上最北端在北極點,站在北極點上,四周都是南方;地球儀上最南端在南極點,站在南極點上,四周都是北方。2、經度和緯度項目 緯度 經度代表字母 南緯用 S 北緯用 N 東經用 E ; 西經用W劃分界限 赤道(0°緯線) 本初子午線(0°經線)度數范圍 0°——90° 0°——180°變化規律 從赤道向南北逐漸增加至 90° 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逐漸增加至 180°度數的劃分圖示0°緯線:又叫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回歸線:北回歸線的緯度為 23.5°N, 南回歸 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特殊的經 線的緯度為 23.5°S 臺原址。緯線 極圈:南極圈緯度為 66.5°S ,北極圈緯度為 20°W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66.5°N 160°E以西是東半球,以東是西半球。極點:南極點為 90°S ,北極點為 90°N3、低、中、高緯度的劃分低緯度 0°~30°中緯度 30°~60°高緯度 60°~90°4、半球的劃分:(1)南北半球的劃分劃分界線 赤道赤道(0°)既劃分南、北緯度也劃分南、北半球。北緯 N即為北半球,南緯 S即為南半球。赤道 0°不標注字母,不屬于北半球,也不屬于南半球。(2)東西半球的劃分20°W與 160°E兩條經線構成的經線圈,作為劃分的界限,從 20°W往東到與 160°E為東半球,從劃分界線20°W往西到與 160°E為東半球。判讀:若已知點位于東經,則與 160°E 相比較,若比 160°E小,則為東半球,否則為西半球;若已知點位于西經,則與 20°W 相比較,若比 20°W小,則為東半球,否則為西半球。可用“小小東、大大西”來記憶,0°經線在東半球;180°經線在西半球。0°經線、180°經線是東西經的分界線,不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不標注任何字母。組成經線圈的兩條相對經線必須符合兩個條件:①兩條線必須是相對的。②兩條經線的度數之和是 180°。(0°經線與 180°經線組合經線圈)5、地球上的五帶五帶 概念熱帶 南、北回歸線之間(23.5°S-23.5°N)北溫帶 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23.5°N-66.5°N)南溫帶 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23.5°S-66.5°S)北寒帶 北極圈以北(66.5°N-90°N)南寒帶 南極圈以南(66.5°S-90°S)考點四:經緯網1、經緯網定義: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而形成。2、經緯網作用: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一地點的經緯度位置,在航海、航空、交通、軍事、氣象觀測等方面有廣泛用途。3、經緯度的判讀方法:(1)判大小:按照經緯度數值的變化規律,找出大的數值;(2)畫箭頭:按從小到大的方向繪制箭頭;(3)定方向: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定箭頭的指向:(4)寫字母:按照箭頭的指向寫上相應方向的字母;(5)讀經緯:最后讀出所在點的經緯度。①一般情況下,表示某地點的經緯度,先寫緯度再寫經度。②緯度和經度的代號:N為 North 的首字母 ,S為 South的首字母, E為 East的首字母, W為West的首字母。③經度分東經和西經,緯度分北緯和南緯,寫經度數時,必須說明度數是東經或西經。寫緯度時必須說明是北緯還是南緯。第二節 地圖考點一:地圖的用途1、人們要了解一個陌生的地方,經常從查看地圖開始。外出旅游、行軍打仗、工程建設、航空、航海等都離不開地圖。2、地圖被稱為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3、方向、比例尺和圖例是地圖的基本要素。考點二:地圖上的方向1、一般定向法:面對地圖,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確定出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的方向。2、指向標定向法:一般來講,指向標箭頭所指示的方向為北方。方法一:將圖旋轉一定角度,使箭頭指向正上方,然后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原則確定方向。方法二:指向標平移法。將指向標平移至參照物上,建立十字坐標系,然后再靈活運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判斷方向。3、有經緯網的地圖,用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考點三:地圖上的比例尺1、基本概念:表示實際地理事物在地圖上縮小程度,等于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的比值。2、計算公式:比例尺= 圖上距離/實地距離3、表示形式:4、計算距離:如果是直線距離,用直尺在圖上量出兩地之間的距離,然后利用比例尺公式就可以計算出兩地之間的實地距離,再把單位厘米換算成米或者千米。5、比例尺大小比較及與范圍和內容的關系:分母 比例尺 范圍 內容 簡記小 大 小 詳細 尺大圍小內容詳細大 小 大 簡略 尺小圍大內容簡略6、注意(1)如圖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小,但表示的內容詳細,精確度高;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圖所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大,但表示的內容簡略,精確度低。(2)如果地圖所表示的實際范圍相同,比例尺越大,圖幅面積越大;比例尺越小,圖幅面積越小。(3)規律:大范圍地區的地圖多采用較小比例尺(如世界政區圖),小范圍地區的地圖多選用較大比例尺地圖。考點四:地圖上的圖例1、圖例和注記①圖例:圖例是地圖的語言,包括各種符號和它們的文字說明、地理名稱和數字。常用的圖例符號有統一的規定。②注記:在地圖上,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文字,叫做注記。2、圖例和注記的作用:圖例和注記可以幫助我們區別不同的地理事物,用文字來注記山脈、河流、國家和城市等的名稱,用數字來注記陸高海深等,了解它們的特征。考點五:利用地圖查找信息1、地圖的分類:地圖的類型多種多樣。地圖按其內容可分為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普通地圖綜合反映地形、河流、城鎮、行政區劃等多種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專題地圖集中反映一兩種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如人口分布圖、氣候類型圖、資源分布圖等。地圖按其包含的制圖區域可分為世界地圖、自然區劃地圖、國家地圖、省地圖等。2、根據使用的目的選擇地圖:需求 地圖類型去某地游玩,尋找景點 導游圖外出旅游,確定行程路線 交通圖了解國際時事,確定事件發生地點 世界政區圖開車自駕游 電子發聲地圖山地越野 地形圖3、根據需要選擇比例尺合適的地圖:需求 地圖類型去北京旅游,想知道北京的位置 比例尺較小的中國地圖(H)到了北京,想了解北京更多的情況 比例尺較大的北京市城市地圖(G)想要去北京動物園游覽 比例尺更大的北京動物園地圖(F)考點六:數字地圖和衛星導航系統1、數字地圖:數字地圖是利用計算機技術以數字形式記錄和存儲的地圖。數字地圖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與決策、城市公共設施管理、智能交通和導航、公共信息服務等領域。如果你想去外地旅游,數字地圖可以更便捷、高效地幫你確定旅游目的地,選擇交通路線,了解沿途的自然、人文景觀及食宿信息等,使你心中有數。2、遙感影像地圖:也是數字地圖的一種,它是以航空攝影或衛星遙感影像照片為底圖,經過科學方法制作而成的地圖,按影像獲取方法分為航空影像地圖和衛星影像地圖兩種。遙感影像地圖在軍事活動、氣象觀測、城市規劃和地球資源勘測等方面都具有六泛的用途。天氣預報節目中的衛星云困就是遙感影像地圖。3、衛星導航系統:是指利用人造地球衛星技術,為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服務于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救災減災、城市管理等領域。第三節 地形圖考點一:海拔與相對高度1、地面高度的兩種表示方法:海拔和相對高度。(1)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2)相對高度: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3)例題:①上圖中 A、B兩地高處海平面的距離分別是 8240米和 3708米,也就是說甲、乙兩地的海拔分別是 8240米和 3708米。②上圖中甲地高出乙地的垂直距離是 4532米,也就是說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是 4532米。③海拔和相對高度的相同點是都是垂直距離,不同點是測量起點不同,海拔的起算點是海平面,相對高度的起算點是相對比的地點。(4)注意:①地面上某點的海拔只有一個,相對高度有無數個。②在地圖上,一般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用相對高度表示地面的起伏變化。③海拔和相對高度一般都以米作為計量單位。考點二:陸地地形1、概念:地表各種各樣的形態叫做地形。2、陸地地形的基本類型:主要特征地形類型海拔 地面起伏平原 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起伏小,平坦廣闊高原 較高(500米以上) 起伏不大,邊緣比較陡峭,面積較大山地 較高(500米以上) 坡度較陡,溝谷較深丘陵 較低(500米以下 坡度和緩,相對高度較小,不超過 200米盆地 四周高,中間低考點三:等高線地形圖1、等高線與等高線地形圖:(1)等高線:一個區域內海拔相同的各點相連的線。(2)等高線地形圖:將多條等高線按一定比例縮小后投影到平面上,就可以繪制出等高線地形圖。(3)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每兩條相鄰等高線的高差稱為等高距。(4)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叫作氣等深線。一般數值用負數表示。(5)等高線地形圖的判斷依據:同線等高、同圖等距。2、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1)判斷地勢高低:等高線上的海拔數值越大,地勢越高;數值越小,地勢越低。(2)判斷坡度陡緩:在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3、判斷地形部位:①山頂:等高線閉合,海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內高外低)。②山脊:等高線呈明顯彎曲,彎曲部分由海拔高處向海拔低處凸出。③山谷:等高線呈明顯彎曲,彎曲部分由海拔低處向海拔高處凸出。經常會發育河流。④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的部分。可以開展攀巖運動。⑤鞍部:兩山頂之間相對平緩、形似馬鞍的部位。名稱 山峰 盆地 山脊景觀圖等高線示意圖判斷 閉合曲線,數值中間大四周小 閉合曲線,數值中間小四周大 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名稱 山谷 鞍部 陡崖景觀圖等高線示意圖判斷 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 兩個山峰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 等高線重疊的部分4、山脊、山谷的判讀:山脊與山谷山脊與山谷等高線的彎曲方向相反(如下圖)(1)山脊: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彎曲(相據等高線上的數值來判斷)(2)山谷: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彎曲(相據等高線上的數值來判斷)(3)在山谷中才可能有河流。當等高線地形圖上出現河流時此處便是山谷。5、山峰與盆地:山峰與盆地等高線上的數值分布相反(如下圖)。(1)山峰:等高線數值中心大,四周小;表示中間高,四周低。(2)盆地:等高線數值中心小,四周大;表示中間低,四周高。6、等高線地形圖上海拔的計算:(1)位于等高線上的點海拔為等高線的數值,即 h。(如:h 丙=600米,h 丁=300米)(2)山頂海拔:假設數值最大的那條等高線海拔為M,等高距為 d,則M<山頂海拔(3)乙的高度:300考點四:分層設色地形圖1、定義:在等高線地形圖的不同等高線之間,著上不同的顏色,這種以一定次序的顏色、色調的變化來顯示地勢起伏狀況的地圖就是分層設色地形圖。2、做法:用綠色→黃色→褐色的顏色漸變表示陸地上地勢由低到高的變化,綠色表示平原,黃、褐等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用淺藍到深藍的變化表示海水由淺到深的變化。3、優點:分層設色地形圖的優點是醒目,有立體感。考點五:地形剖面圖1、定義:地形剖面圖是以等高線地形圖為基礎轉繪成的。它是沿等高線地形圖某條直線下切而顯露出來的地形垂直剖面。2、優點:可以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3、繪制步驟:(1)繪制等高線地形圖,確定剖面線;(2)將剖面線與等高線的交點投射到間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線上,得到不同的交點;(3)將這些點用平滑曲線依次連接起來。速記口訣地圖的閱讀 地形圖的判讀學習地理看地圖,首先明確三要素; 地形圖,不難讀,看好顏色和標注;方向圖例比例尺,判斷方法要掌握; 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比例尺,會換算,千米厘米是 10萬; 分布密集是陡坡,緩坡分布較稀疏;分母范圍和詳略,比例大小來判斷。 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顏色辨;指向標,指向北,經線南北緯東西; 坡度陡緩和高低,山地丘陵來辨析;十字光標定方向,萬能方法要牢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