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育英中學2024~2025學年上學期九年級化學期中模擬試題考試范圍(1~5單元)附相對原子質量:H-1;C-12;N-14;O-16。一、本大題包括12小題,每小題1分,共12分。每小題的4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答案符合題意。1.中華文明為人類進步做出巨大貢獻,下列應用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指南針指引航行 B.用糧食釀造食醋C.用泥土燒制陶瓷 D.用火藥開采礦石2.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國堅持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A.建立河長制保護每條河流 B.研究污水處理技術C.夏天在河里洗澡扔垃圾 D.積極參與植樹造林3.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添加酒精 B.氫氣驗純 C.查氣密性 D.處理廢液4.由鍶等材料制成的原子鐘被用于“北斗三號”衛星的精確計時,其精準度世界第一。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圖所示,下列有關鍶的說法正確的是( )A.原子序數為38 B.屬于非金屬元素C.相對原子質量為87.62g D.元素符號為SR5.高鐵酸鈉是一種新型高效的水處理劑。下列有關高鐵酸鈉的說法正確的是( )A.屬于氧化物 B.鈉、鐵、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2:1:4C.鐵元素的化合價為 D.高鐵酸鈉是由2個鈉元素、1個鐵元素、4個氧元素組成的物質6.下列事實及對這些事實的解釋中,二者不相符的是( )A.墻內開花墻外香,說明分子在不斷地運動B.水沸騰時能掀開壺蓋,說明分子的大小隨溫度升高而增大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總體積小于100mL,說明分子間有間隔D.濕衣服晾在太陽曬著的地方干得快,說明分子的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7.下列初中常見的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A.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四氧化三鐵B.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氣味氣體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熱,生成一種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D.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色煙霧8.工業上用甲和乙在一條條件下通過反應制備丙,根據微觀示意圖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 )A.該反應是化合反應B.甲的化學式為C2H4C.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發生了改變D.參加反應的甲與乙的分子個數比為1:19.分析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說法正確的是( )A.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是硬水,則軟水一定不含鈣鎂化合物B.化學反應通常伴隨著發光、放熱等現象,所以有發光、放熱現象的反應都是化學反應C.氫氣具有可燃性,點燃前需驗純,則其它可燃性氣體點燃前均需驗純D.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化學性質,則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化學性質一定相似10.建立模型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確的是( )A.空氣組成模型 B.原子結構模型C.物質分類 D.地殼中的元素含量11.分類是化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分類正確的是( )A.純凈物:潔凈的空氣、H2O2溶液、冰水混合物B.氧化物:水、二氧化錳、一氧化碳C.可在酒精燈上加熱的儀器:試管、燒杯、集氣瓶D.化學性質包括:溶解性、揮發性、可燃性12.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A.用等質量、等濃度的過 B.用燃燒紅磷的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C.將水通電解一段時間 D.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二、本大題包括5小題,共28分13、(5分)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有關問題。新型滅菌消毒劑ClO2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為抑制新冠病毒傳播,“含氯消毒劑”被廣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種新型滅菌消毒劑----ClO2。在通常情況下,ClO2是種有刺激性氣味的黃綠色氣體,熔點-59C,沸點11°C。在常溫下,1L水中大約能溶解2.9g ClO2。ClO2受熱或者見光易分解,具有強氧化性和很強的腐蝕性。含有2%的ClO2和0.085%Na2CO3的水溶液無色、無臭、無腐蝕性,常溫下穩定,不易分解。該溶液用于殺菌、消毒的同時,還有除臭、防霉、保鮮等作用,是特性優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劑。我國從2000起就逐漸用ClO2取代氯氣(Cl2)對飲用水進行消毒。(1)ClO2的名稱是 。(2)下列消毒劑中,不屬于含氯消毒劑的是 (填字母序號)。A84消毒液(含 NaClO) B雙氧水 C氯氣 D過氧乙酸(C2H4O3)(3)下列有關ClO2的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A0°C時,ClO2為黃綠色氣體 B常溫下,100g水中大約能溶解0.29g ClO2C用棕色試劑瓶盛裝ClO2并置于冷暗處保存 D ClO2溶液濃度越小殺菌效果越差(4)實驗室制備ClO2的方法是用亞氯酸鈉( Na ClO2)與氯氣反應,另一種產物是氯化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14、(6分)氧氣是人類活動所必需的自然資源。實驗室常用物質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氣。(1)圖中儀器①的名稱是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化學方程式為 。(3)檢查B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可借助水和圖中的其他裝置) 。(4)如果用E裝置收集氧氣,氣體應從管 (填“a”或“b”)進入。(5)某同學認為可用F裝置代替B裝置,與B相比,F裝置的優點是 。實驗室中要熟悉實驗操作,嚴格按照實驗室規則才能正確、快速、安全地進行實驗。15、(6分)同學們在實驗室中進行探究活動來探究分子的某些性質,實驗過程如圖:請回答下列與實驗相關的問題:(1)步驟①最終得到的溶液為 色。(2)步驟②說明: 。(3)步驟③中用大燒杯罩住A、B兩個小燒杯,一段時間后A燒杯中會觀察到的現象是: 。(4)若使用圖二來探究實驗,你預期能看到的現象是 。(5)經過討論,同學們一致認為上述實驗能得出的一般性結論是: 。(6) 下列圖標與本實驗無關的是 。A.B. C. D.16、(6+3分)學習小組開展了“設計和制作家庭供氧器”的實踐活動。【活動一】選擇制氧劑查閱資料:①過碳酸鈉制氧氣的反應為:,過氧化鈉制氧氣的反應為:。②不同藥品制氧氣的成本、反應條件及使用注意事項如下表:序號 藥品 藥品狀態 藥品成本(每生成100g氧氣) 反應條件 使用注意事項1 高錳酸鉀 固態 29.58元 加熱 遠離火種、熱源等2 過氧化鈉 固態 5.85元 常溫 遠離水、易燃物、火種、熱源等3 過碳酸鈉 固態 2.62元 常溫 遠離水、易燃物等二氧化錳 固態(1)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根據上表信息,小組同學認為高錳酸鉀不適合作“家庭供氧器”的制氧劑,除了安全問題,原因可能是 (寫一個)。(2)10g過氧化鈉和10g過碳酸鈉生成氧氣的質量與時間關系如圖1所示,根據圖1分析“家庭供氧器”的制氧劑用過碳酸鈉不用過氧化鈉的原因是 。【活動二】制作供氧器學習小組利用身邊物品,模仿市售制氧機,自制了如圖2的簡易供氧器。(3)在供給氧氣的過程中,氧氣能從A瓶中逸出,是因為氧氣具有 的物理性質。(4)驗證A瓶導出的氣體是氧氣的方法是 。【活動三】使用供氧器學習小組利用圖2所示裝置,設計實驗方案,探究藥品的用量和溫度對制氧速率的影響,結果如下表:實驗序號 過碳酸鈉的質量 二氧化錳的質量 水的體積 溫度 收集100ml氧氣所用的時間① 10g 0.3g 100ml 26℃ 36.59s② 20g 0.3g 100ml 26℃ 11.67s③ 10g 0.3g 100ml 41℃ 22s④ _______ 待測【若正確回答下列問題加3分,總分不超過40分】(5)由實驗①和②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6)實驗③若將溫度升高至50℃,則收集100ml氧氣所用的時間 (填“>”“<”或“=”)22s。(7)實驗④與實驗③對比,探究催化劑用量對制氧速率的影響,應選擇藥品的用量和溫度是 。17、(5分)隨著低碳經濟時代的到來,甲醇(CH3OH)燃料越來越受重視。用合成氣(主要成分為CO、H2)為原料生產甲醇是目前工業上的常用方法,其主要反應如下:(1)甲醇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的計算式為 。(2)若要制備16t甲醇,計算參加反應的H2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及結果)。參考答案一、本大題包括12小題,每小題1分,共12分。每小題的4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答案符合題意。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C A C B C C C A題號 11 12答案 B B二、本大題包括5小題,共28分13、(5分)二氧化氯; BD;BC;。14、(6分)(1)鐵架臺;(2) 2H2O22H2O+O2↑;(3)關閉彈簧夾,然后從長頸漏斗內加水,直至長頸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時間后,水柱不下降,說明裝置不漏氣;(4)a;(5)可以通過注射器控制加入液體的流速,從而控制反應速率。15、(6分)(1)無;(2)濃氨水能使酚酞變紅色;(3)A中溶液變紅色;(4)濾紙條上從下往上依次出現紅點;(5)分子是不斷運動的;(6)D。16、(6+3分)(1) 2KMnO4K2MnO4+MnO2+O2↑;藥品成本高;(2)相同質量的過氧化鈉和過碳酸鈉,過碳酸鈉生成氧氣的質量多、產生氧氣的持續時間長;(3)不易溶于水;(4)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A瓶導管口處,若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該氣體為氧氣;(5)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二氧化錳的質量、水的體積和溫度一定時,過碳酸鈉的質量越大,收集100ml氧氣所用的時間越短,制氧速率越快;(6)<;(7)過碳酸鈉的質量10g、水的體積100ml、溫度41℃、二氧化錳的質量0.6g。17、(5分)(1)(2)解:設制備16t甲醇,參加反應的H2的質量為x。x=2t答:制備16t甲醇,參加反應的H2的質量為2t。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