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年中考語文總復習(吉林專版)目錄第一部分 積累與運用專題一 字音·字形·書寫考點一 字音·字形考點二 漢字書寫專題二 詞語的理解與運用專題三 病句辨析與修改專題四 標點符號的使用與書寫專題五 常用的修辭手法專題六 語法知識(詞的分類、短語的結構、單句的成分、復句的類型)專題七 排序與銜接專題八 擬寫 仿寫 對聯專題九 語段基礎綜合專題十 古詩文默寫(62篇段)第二部分 閱讀專題十一 古詩文閱讀考點一 課標古詩詞曲鑒賞(40首)考點二 課標文言文閱讀(22篇)考點三 古詩文比較閱讀(課標22篇段)考點四 課外文言文閱讀專題十二 現代文閱讀考點一 小說閱讀考點二 散文閱讀考點三 說明文閱讀考點四 議論文閱讀考點五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專題十三 名著閱讀第三部分 綜合性學習與寫作專題十四 綜合性學習專題十五 作文考點一 全命題作文考點二 材料作文第四部分 仿真模擬卷吉林省中考語文模擬測試卷(一)吉林省中考語文模擬測試卷(二)吉林省中考語文模擬測試卷(三)吉林省中考語文模擬測試卷(四)吉林省中考語文模擬測試卷(五)考點四 議論文閱讀【考點實戰演練】一、【2023年吉林省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經歷風雨增長才干沈童睿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不經風雨、不見世面是難以成大器的。”當今時代,知識更新不斷加快,社會分工日益細化,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這既為青年施展才華、競展風采提供了廣闊舞臺,也對青年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當代青年要擔當時代責任,必須練就過硬本領,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經歷風雨、增長才干。②在風雨中增長才干,要筑牢堅定的理想信念。奮斗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如果跌了一跤就打退堂鼓、畏縮不前,就無法從經驗教訓中獲得滋養,成事、成才更無從談起。而百折不撓的意志,需要用堅定的理想信念來澆鑄。【甲】從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到千難萬險的長征路,從硝煙彌漫的抗日戰爭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戰爭……九死一生、千難萬險,不但沒有阻擋中國共產黨人前進的步伐,反而令我們變得愈益強大。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前行路上的燈塔。③在風雨中增長才干,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乙】躲在“舒適圈”中坐而論道、馳于空想,是難以收獲成長的。到現實中、在奮斗中摸爬滾打,研究現實矛盾,實踐胸中所學,才能不斷提高本領、積累經驗。廣大青年要厚植家國情懷、挺膺擔當,投身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一線,錘煉意志、磨練本領。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的苗家女孩施林嬌大學畢業后主動回到村里創業,通過拍攝短視頻、直播等方式,讓家鄉的風景、民俗為更多人所知;科技攻關前沿,廣大青年竭智盡力,青年工程師曾耀祥,在而立之年改變了半個多世紀的“火箭彈性載荷設計方法”,讓火箭更輕、運載能力更強……他們將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在攻堅克難的過程中收獲了成長,實現了個人價值,為廣大青年樹立了榜樣。④青年是苦練本領、增長才干的黃金時期。生逢偉大時代,青年要增強緊迫感,經風雨、見世面、成大器,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讀觀點】1.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讀邏輯】2.朗讀時,小雅同學認為下面兩句話說理形象深刻,放在文中可增強表達效果。請你將句子序號分別填入文中【甲】【乙】兩處相應的位置。①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馬,溫室里長不出萬年松。②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甲]_____[乙]_____________3.選文第③段畫線句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科技攻關前沿,廣大青年竭智盡力,青年工程師曾耀祥,在而立之年改變了半個多世紀的“火箭彈性載荷設計方法”,讓火箭更輕、運載能力更強……【讀思想】4.閱讀第④段,結合實際談談你獲得的啟示。二、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卑以自牧孫寬①《周易》中有一句話:“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意思是說,謙而又謙的君子,總是以謙卑的態度來修養自己的德行。以此來啟示世人:做人要恪守謙卑之道。②“卑”,甲骨文字形像手執酒器為尊者酌酒,本義為(身份與地位)低下。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卑,賤也”。“卑”作為謙詞,常被人們用來表示一個人的謙卑、內斂、自守、養性。③謙卑有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滿招損,謙受益”,《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明代方孝孺的“虛己者進德之基”……諸多箴言警語在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熠熠生輝。這些至理名言無不提醒人們,對驕傲自滿要保持警惕,應以謙恭卑下為本。明代學者張畏巖,學識淵博,聲名遠揚,參加科考卻名落孫山。他抱怨試官不識人才,一位路人說,你如此心性浮躁,傲慢自恃,怎么可能考取呢?張畏巖恍然大悟,從此謙卑自持,不再心高氣傲,踏實努力。三年后,果然金榜題名。④謙卑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謙卑的人往往含蓄內斂、低調謹慎,有著尊重他人、與人為善的品格。唐代名將婁師德任兵部尚書時,在山西并州巡視,發現自己吃的是精細的白米,而下屬吃的卻是粗糙的黑米,于是婁師德放棄吃白米,和隨行的官員一起吃糙米。婁師德平等待人的背后,體現的是他謙卑為懷的好品德和好作風。⑤謙卑的人能做到有成就而不驕傲。對于平時善于聽取他人意見,嚴格要求自己分不開。孔子說過,“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孔子把別人能夠指出自己的過錯看作是一件大幸事。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鏡子,多次勸諫唐太宗,唐太宗沒有因為自己是一國之君就自以為是,能夠接受魏征勸諫,時時約束自己,開創了“貞觀之治”,被后人傳頌。⑥“卑以自牧”中的“自牧”,告訴我們更要把提高自己的謙卑的修養內化為自覺行為。待人接物學會虛心,為人處世懂得謙退。能做到空杯納新,將自己的姿態放低,學在平時、做在平日,平易近人,虛心以待,永遠保持謙卑,保持進步。⑦我們要學會謙卑,只有把謙卑作為真正的修養,以“謙”來約束自己,以謙卑之心蓄進取之志,沉下心學習,低下頭傾聽,俯下身實干。甘做沉甸甸的“低頭麥穗”,才能有進取的空間,才能錘煉新本領、展現新作為。(選自《中國紀檢監察報》。有刪改)5.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6.選文第③段畫線句運用了哪兩種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7.閱讀選文第②~⑥段,理清論證思路,補全下面分析。首先,________。接著,闡述謙卑有禮是傳統美德,體現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最后,闡述__________,要善于聽取他人意見、嚴格要求自己,有成就而不驕傲,還要_________。8.下面哪則材料更適合作為選文的論據?說明理由。⑴季羨林在書房里一直用著一張睡了幾十年的舊床,床上還鋪著粗布草墊。⑵季羨林認為自己被稱為“國學大師”不夠格,甚至連“國學小師”都談不上。三、閱讀回答問題。從滴水到長河①因為要寫長江,就尋了個機會跟長江科考隊沿著長江逆流而上,一直走到了長江源。長江西源在格拉丹東雪峰,海拔6400米。我爬到了5500米,在冰川上看到了冰川融水,滴答,滴答,一滴水一滴水往下滴。浩浩蕩蕩的長江,就是這樣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幾百萬年默默無聞地在滴下來,滴水成流,最終積細流而成就江河。②我們讀書其實也是這樣,一本書,一字字、一行行、一點一點念,最后念出了很多書,念出了一個有知識的人,有文化的人,有情趣的人,有格調的人,有格局的人,變成一個學富五車的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寫作的感受也是如此,一字字,一句句累積出來,10年間,我就干了兩件事,寫兩本書,一本四年,一本六年。③“從滴水到長河”,既是我閱讀的一個感覺,也是寫作的一個感覺,同時也是我對人生的一個描述。我們每個人一步一步往前走,從小走到我們今天這個樣子,繼續走,走完一生,就像從滴水到浩蕩的長河。④閱讀就像從一個點開始,一點一點地積累,然后積累到最后變成一條長河。我們可能會覺得是不是這條長河都是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的,每一滴水都是我們讀的書,其實也不是這樣。讀過的很多書,寫什么你全忘了,但是它給你留下了另外一方面的影響,我恰恰覺得這是最有意義的閱讀。這種模糊的印象其實突破了實實在在的、具體的那種條分縷析,它已經慢慢地內在于我們的感覺,成為我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⑤書讀好了,就跟河流在流動過程中,不斷地把其他一些溪流收納進來,所以你會看到長江有很多條支流,這些支流并不是都從三江源來的,它可能從其他地方來的。因為它最強大,所以不斷地把周圍的溪流納入進來。閱讀也是這樣,有些書我們讀了產生了巨大作用,有些書沒讀,但其實我們也能從中得到一些營養。⑥所謂海納百川,所謂萬水歸流,閱讀,能夠滋養我們的人生,是能夠把我們變成另外一個人的最簡潔、也是最有效的方式。閱讀,其實最后我們要實現的目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內在精神視野的開闊,讓我們變成一個有彈性的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美好的人,一個有格局、有格調、有情趣的能與人為善的人。⑦如果說閱讀真的有什么方法的話,那就只有一種方法:就是讀得越多越好。當然這個讀最后還是要轉化為人生的,轉化為生命的,轉化為內在精神的一部分。所以我一直說,閱讀是一個系統工程,就像水滴與河流的關系是一樣的。(作者:徐則臣/選自《中華讀書報》,有刪改)9.下面對文章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從滴水到長河,緩慢匯聚。我們要慢慢地積累,才能將讀書所獲得的知識內化成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B.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讓我們精神視野開闊;讀書可以讓我們變成一個優秀且美好的人,成為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C.本文告訴我們書讀得越多越好,閱讀就是要牢牢地記住讀到的知識,這些知識是最簡潔、最有效的把我們變成另外一個人的方式。D.本文主要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手法,闡釋讀書的意義,并指出讀書對人的成長的指導作用。文章的邏輯清晰,語言準確、生動形象。10.簡要分析題目“從滴水到長河”蘊含的意義。(至少兩點)11.結合自身閱讀經驗談談你對第④段“讀過的很多書,寫什么你全忘了,但是它給你留下了另外一方面的影響,我恰恰覺得這是最有意義的閱讀”的理解。12.作者說:“如果說閱讀真的有什么方法的話,那就只有一種方法:就是讀得越多越好。”對這個觀點你怎么看?寫一段議論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四、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保持健康身心,書寫開闊人生康巖①提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很多人可能知道他的“禾下乘涼夢”,但不清楚他年輕時還有個“體育報國夢”。袁隆平一輩子熱愛運動、堅持鍛煉。進入耄耋之年后,他依然擁有年輕的心態,自稱80后、90后。身心健康的袁隆平,在科研道路上不怕失敗、不斷攀登高峰,給青年人樹立了榜樣。②強健的體魄、陽光的心態,是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前提。對于青年人來說,只有把身心健康牢牢抓在手上,讓身心素質更好更強,才能在成長之路上經得住風雨、受得住磨礪、扛得住摔打,書寫更加開闊的人生。今天,物質生活的豐富、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諸多便利,也讓一些人養成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過度陷入“宅”生活、久坐不運動、長期沉迷虛擬世界等,都不利于身心健康。此外,青年人也難免會有“成長的煩惱”。面對一時的挫折、壓力,如何調節身心,保持健康飽滿的狀態,對青年人的成長十分重要。③“完全人格,首在體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育處在重要的位置。我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是人生的財富。體魄越強健,奮發向上的根基才越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經常參加勞動和體育鍛煉,在“野蠻其體魄”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是新時代青年應有的生活狀態。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曾談到,正是當年在清華園養成的良好鍛煉習慣,才使得他在緊張的學術研究中能夠保持旺盛的精力。青年人既要靜下來多學習,也要動起來勤鍛煉,既把學習搞得好好的,又把身體搞得棒棒的,才能為人生積蓄遠航的動力。④“成長是螺旋式的上升!”今年夏天,奧運冠軍丁寧的畢業致辭火了。經歷過困難和失敗的砥礪、面對未知挑戰的忐忑,她勇敢說出“人生本就不是一次或者暫時的勝負定成敗的”,自信達觀,積極向上的青春風采,感染了不少人。自信飛揚是青春。無論是敞開心扉去結交朋友,還是培養興趣愛好讓內心充盈,抑或是在飽覽自然風光中開闊心胸,青年人要通過多種方式怡情養性,涵養面對困難不消沉、面對壓力愈堅韌的心境,形成健康、樂觀、向上的品格,讓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斗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成為內心的主旋律、向前奔跑的動力源。⑤青年人處于“拔節孕穗期”,要想身心健康、茁壯成長,還要加強道德修養,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塑形打底。從現在做起、從日常點滴做起,用真、善、美雕琢自己,用健康情趣、高尚情操陶冶自己,努力做一個心靈純潔、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個有文化修養、有人文關懷、有責任擔當的人,才能舒展青春最美的模樣。⑥“青年之文明,奮斗之文明也,與境遇奮斗,與時代奮斗,與經驗奮斗。”百余年前,李大釗同志寫下的這段話,依舊發人深省。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肩負著國家的未來、時代的重擔。塑造健康的體魄,淬煉昂揚的精神,積極投身時代發展的潮流、強國有我的實踐,新時代的大舞臺上必將書寫更多青年人的精彩故事。(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13.請概括本文中心論點。14.請根據第①段畫線句子推斷袁隆平當時的年齡段。15.請談談你對文中第④段畫線句子“成長是螺旋式的上升”的理解。16.結合文章內容,歸納青年人書寫精彩故事的必備條件。五、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古文字:開啟中華文明的管鑰代生①漢字由起源到成熟體系的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以及后期篆書、隸書等的綿延發展,都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②古文字的起源發展與中華文明基本同步。中國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是中華文明起源的時代。在距今8000多年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了刻劃在龜甲、骨臀器、陶器和石器上的大量原始文字。其中,龜甲上的刻符,有形似眼睛的“目”字,還有像門的“戶”字,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具有文字屬性的符號之一。帶有刻符的背甲與腹甲恰是“天圓地方”的象征,這是古人宇宙觀的反映,也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體現。③在安徽蚌埠雙墩文化遺址發現的象形、會意符號,與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遺址的符號一樣,屬于早期文字。距今4000多年的山西臨汾陶寺遺址出土的扁壺上,“文”“堯”二字清晰可見,表明該遺址與堯都平陽密切相關。文字的起源和早期發展,是中華民族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識。④古文字資料也證實夏王朝存在。學界梳理出的“王城崗——新密新砦——二里頭文化”夏文化發展譜系,得到更多學者認可。二里頭文化遺址發現的許多刻劃符號,可以在甲骨文中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字。據古文字學者研究,清華大學收藏的戰國楚簡中“西邑”指的就是夏王朝。因為在周代文獻中,周人稱商王朝為“商邑”“大邑商”,夏商周時代都邑代表的就是“國家”。此外,杞人是夏后裔,甲骨文、金文中的“杞”“杞侯”等記載反映了夏人后裔在商代得到繼封,說明夏王朝真實存在。又如,經王國維等論證,甲骨文資料印證了《史記·殷本紀》商族先公先王世系的可靠性,而諸多先公乃至甲骨文的“成唐”“大乙”——商湯,既是商代開國君王,又曾是夏代部族首領。這足以說明,甲骨文、金文等資料是印證夏王朝確不可疑的重要證據。⑤古文字的內涵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古人造字即賦予字形以豐富文化內涵,正確解讀古文字,是了解上古歷史文化的重要途徑。以“文”字為例,字形本義是胸有文身,體現了古人審美觀念。《尚書·堯典》中記載堯的品格“文”(以文為美,強調和諧)與陶寺遺址扁壺的“文”字密切相關。“文”成為那個時代的重要標識。西周文王之“文”就借鑒了“文”的內涵,后來他又在“文”的理念基礎上創立了禮樂文明制度。尚“文”之風不僅影響周代社會風貌,還持續影響中國古代社會,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由文身之俗到“文”字之形,再到審美與理念,“文”字所蘊含的思想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中意義重大。⑥古文字的使用體現了早期文明的特點。夏商周是中華文明的早期發展階段,但每個時代的特點并不相同,這在古文字的形體演變和記錄中有所體現。中國文字的發明與農耕文明密切相關,文字的使用與農耕祭祀和祖先崇拜有密切聯系。比如,甲骨文主要是記錄商王占卜、祭祀的文字,與宗教祭祀、王朝政治生活息息相關。大量的銘文記錄了周人對祖先的祭祀,他們雖然信仰天命卻不迷信天命,反映出更多理性精神,如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兄弟孝友,父子和諧,等等。戰國時期的文字與商和西周的文字有著極大不同,其書寫風格和字形呈現出地域差異和多元特點,用字之法也有不同,而文字書寫的特點正是百家爭鳴的體現。⑦因此說,古文字是開啟中華文明的管鑰。揭示古文字的起源、發展及其蘊含的豐富思想和歷史價值,對于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只有深入探究古文字深刻的文化意蘊,闡發其在中華文明傳承發展中的作用,才能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17.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以及篆書、隸書等古文字都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B.記載“杞”“杞侯”“成唐”等的甲骨文資料是印證夏王朝確不可疑的唯一證據。C.戰國時期的文字書寫風格和字形呈現多元特點,與商和西周的文字有著明顯不同。D.只要深入探究古文字深刻的文化意蘊,就能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18.為什么說“古文字是開啟中華文明的管鑰”?結合文本簡要說明。19.文中第⑥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簡要分析其作用。20.本文論述思路嚴密。請以文章第②~④段為例進行分析。六、閱讀下文,回答下列問題。有感于流行語的盛行盛玉雷①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一些流行語熱起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說出了不少人對詩和遠方的憧憬;體內爆發的“洪荒之力”,點燃了不少人挑戰自我的“小宇宙”;而“新四大發明”,更是帶火了“秒殺”“刷臉”“搶紅包”“高鐵游”等一批熱詞……這些流行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時代的發展進步,也折射出人們的精神氣質。②語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達思想的手段,影響著人們對自我和社會的認知。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實驗:六名專業攝影師為同一個人拍攝肖像,拿到的卻是不同的身份資料,為了“準確傳達”這樣的信息,六張肖像照最終迥然不同。有時候,哪怕只是一個語言標簽,也容易讓人先入為主,進而反作用于人的情緒和思想。從這個角度看,一個語匯的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的價值判斷。③現實生活中,還有一些網絡流行語,只是熱衷于簡單粗暴地“貼標簽”,傳遞極端的情緒、使用夸張的表達,渲染或消極、或焦慮的心態。這樣的語匯如被濫用,難免給社會心態造成不良影響。比如,有人用“杠精”來形容動輒抬杠的情形,可如果只是生活上有不同看法、工作中提出改進意見就被如此稱呼,豈不冤枉?又比如,有人用“積極廢人”指稱那些愛給自己定目標但永遠做不到的人,如果僅停留在揶揄或自嘲層面,奮斗的意義又該如何安放?實際上,不論是“隱形貧困人口”還是“逃避性沮喪”或是“口頭學渣”,這些網絡熱詞看似調侃,實際上卻是用貼負面標簽的方式傳遞著焦慮,不經意間放大了一部分并沒有那么大的負面情緒。④傳播學里有個概念叫“沉默螺旋”,是說當人們發現自己的觀點處于少數或者容易被批駁時,會選擇沉默來防止被孤立。然而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對媒體的影響增大,有學者提出“反沉默螺旋”現象:曾經的“一己之見”“片面認識”“表面意思”,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條件下,反而比以往更容易傳播。一些網絡流行語,正是因為抓住了人們對困難際遇、負面情緒的代入感而走紅一時。我們需要認識到,被情緒裹挾的判斷不會令人信服,被標簽標注的生活無法讓人熱愛。更何況,正如短暫的陰雨不能反映整年氣候,一兩個情緒化的熱詞,也不足以勾畫我們生活與工作的全貌,更無法給我們解決問題提供精神動力。⑤網絡熱詞的生命力,不在于會不會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發笑,而在于有沒有創造出社會價值、能不能經歷時間的沉淀。從“任性”一詞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劍指權力使用亂象;到“APEC藍”來之不易,成為環保重要目標;再到“工匠精神”熱度不減,一系列利好舉措出臺……這些經久不衰的流行語之所以能夠深入人心,在于兼具了有效、有用、有趣的屬性,既反映時代又推動時代的改變。而那些價值導向負面的流行語,終難逃曇花一現的命運,在大浪淘沙之后被人遺忘。⑥從20世紀80年代的“個體戶”,到20世紀90年代的“下海”,再到21世紀之后網絡技術帶來的新詞大爆發,再熱極一時的流行語,也都要經歷從廣泛流傳、不斷打磨到沉淀結晶的過程,最終成為時代的一種書寫。如果把語言比喻成一座城市,那么這些沉淀下來的流行語就是城市建設中的一磚一瓦。從熱詞中驅散負能量的寒霜,讓流行語成為正能量的載體,才能讓這座語言的花園更美麗、這個語言的城市更繁榮。(選自《人民日報》(人民網),有刪改)2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23.第③段主要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何作用?24.請簡要梳理本文的論證思路。考點四 議論文閱讀 參考答案【考點實戰演練】一、【2023年吉林省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經歷風雨增長才干沈童睿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不經風雨、不見世面是難以成大器的。”當今時代,知識更新不斷加快,社會分工日益細化,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這既為青年施展才華、競展風采提供了廣闊舞臺,也對青年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當代青年要擔當時代責任,必須練就過硬本領,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經歷風雨、增長才干。②在風雨中增長才干,要筑牢堅定的理想信念。奮斗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如果跌了一跤就打退堂鼓、畏縮不前,就無法從經驗教訓中獲得滋養,成事、成才更無從談起。而百折不撓的意志,需要用堅定的理想信念來澆鑄。【甲】從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到千難萬險的長征路,從硝煙彌漫的抗日戰爭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戰爭……九死一生、千難萬險,不但沒有阻擋中國共產黨人前進的步伐,反而令我們變得愈益強大。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前行路上的燈塔。③在風雨中增長才干,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乙】躲在“舒適圈”中坐而論道、馳于空想,是難以收獲成長的。到現實中、在奮斗中摸爬滾打,研究現實矛盾,實踐胸中所學,才能不斷提高本領、積累經驗。廣大青年要厚植家國情懷、挺膺擔當,投身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一線,錘煉意志、磨練本領。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的苗家女孩施林嬌大學畢業后主動回到村里創業,通過拍攝短視頻、直播等方式,讓家鄉的風景、民俗為更多人所知;科技攻關前沿,廣大青年竭智盡力,青年工程師曾耀祥,在而立之年改變了半個多世紀的“火箭彈性載荷設計方法”,讓火箭更輕、運載能力更強……他們將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在攻堅克難的過程中收獲了成長,實現了個人價值,為廣大青年樹立了榜樣。④青年是苦練本領、增長才干的黃金時期。生逢偉大時代,青年要增強緊迫感,經風雨、見世面、成大器,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讀觀點】1.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讀邏輯】2.朗讀時,小雅同學認為下面兩句話說理形象深刻,放在文中可增強表達效果。請你將句子序號分別填入文中【甲】【乙】兩處相應的位置。①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馬,溫室里長不出萬年松。②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甲]_____[乙]_____________3.選文第③段畫線句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科技攻關前沿,廣大青年竭智盡力,青年工程師曾耀祥,在而立之年改變了半個多世紀的“火箭彈性載荷設計方法”,讓火箭更輕、運載能力更強……【讀思想】4.閱讀第④段,結合實際談談你獲得的啟示。1.當代青年要擔當時代責任,必須練就過硬本領,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經歷風雨、增長才干。2. 【甲】② 【乙】①3.舉例論證(例證法)。圍繞“列舉曾耀祥竭智盡力讓火箭更輕、運載能力更強的事例,具體有力地論證了·在風雨中增 長才干,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這一分論點,進而論證了中心論點,增強說服力”回答。4.示例:青少年正處于求學的黃金時期,應該樹立牢固的理想信念,勇于面對困難,苦練本領,增長才干,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二、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卑以自牧孫寬①《周易》中有一句話:“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意思是說,謙而又謙的君子,總是以謙卑的態度來修養自己的德行。以此來啟示世人:做人要恪守謙卑之道。②“卑”,甲骨文字形像手執酒器為尊者酌酒,本義為(身份與地位)低下。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卑,賤也”。“卑”作為謙詞,常被人們用來表示一個人的謙卑、內斂、自守、養性。③謙卑有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滿招損,謙受益”,《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明代方孝孺的“虛己者進德之基”……諸多箴言警語在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熠熠生輝。這些至理名言無不提醒人們,對驕傲自滿要保持警惕,應以謙恭卑下為本。明代學者張畏巖,學識淵博,聲名遠揚,參加科考卻名落孫山。他抱怨試官不識人才,一位路人說,你如此心性浮躁,傲慢自恃,怎么可能考取呢?張畏巖恍然大悟,從此謙卑自持,不再心高氣傲,踏實努力。三年后,果然金榜題名。④謙卑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謙卑的人往往含蓄內斂、低調謹慎,有著尊重他人、與人為善的品格。唐代名將婁師德任兵部尚書時,在山西并州巡視,發現自己吃的是精細的白米,而下屬吃的卻是粗糙的黑米,于是婁師德放棄吃白米,和隨行的官員一起吃糙米。婁師德平等待人的背后,體現的是他謙卑為懷的好品德和好作風。⑤謙卑的人能做到有成就而不驕傲。對于平時善于聽取他人意見,嚴格要求自己分不開。孔子說過,“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孔子把別人能夠指出自己的過錯看作是一件大幸事。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鏡子,多次勸諫唐太宗,唐太宗沒有因為自己是一國之君就自以為是,能夠接受魏征勸諫,時時約束自己,開創了“貞觀之治”,被后人傳頌。⑥“卑以自牧”中的“自牧”,告訴我們更要把提高自己的謙卑的修養內化為自覺行為。待人接物學會虛心,為人處世懂得謙退。能做到空杯納新,將自己的姿態放低,學在平時、做在平日,平易近人,虛心以待,永遠保持謙卑,保持進步。⑦我們要學會謙卑,只有把謙卑作為真正的修養,以“謙”來約束自己,以謙卑之心蓄進取之志,沉下心學習,低下頭傾聽,俯下身實干。甘做沉甸甸的“低頭麥穗”,才能有進取的空間,才能錘煉新本領、展現新作為。(選自《中國紀檢監察報》。有刪改)5.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6.選文第③段畫線句運用了哪兩種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7.閱讀選文第②~⑥段,理清論證思路,補全下面分析。首先,________。接著,闡述謙卑有禮是傳統美德,體現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最后,闡述__________,要善于聽取他人意見、嚴格要求自己,有成就而不驕傲,還要_________。8.下面哪則材料更適合作為選文的論據?說明理由。⑴季羨林在書房里一直用著一張睡了幾十年的舊床,床上還鋪著粗布草墊。⑵季羨林認為自己被稱為“國學大師”不夠格,甚至連“國學小師”都談不上。5.做人要恪守謙卑之道(或人們應該保持謙虛、謙遜的態度,不要過于自滿和驕傲,這是我們應該遵循的重要道德準則。)6.選文第③段畫線句采用了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兩種論證方法。通過列舉張畏巖的實例和引用《論語》中的名言,證 明了“謙卑有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一分論點,從而進一步論證了中心論點。這種方法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7.①文章闡述了“卑”字的含義和作為謙詞所代表的品質②闡述了謙卑的人應如何做到有成就而不驕傲將提高自己的謙卑修養內化為自覺行為 ③永遠保持謙卑和進步。8.第二則材料更適合作為選文的論據。因為材料(2)中季羨林認為自己被稱為“國學大師”不夠格,甚至連“國學小 師"都談不上,這體現了他非常謙卑的態度,與選文的主旨“做人要恪守謙卑之道”相吻合。而材料(1)中季羨林使用舊床和粗布草墊,雖然也體現了他的樸素和節儉,但與選文的主旨關系不大。因此,材料(2)更適合作為選文的論據。三、閱讀回答問題。從滴水到長河①因為要寫長江,就尋了個機會跟長江科考隊沿著長江逆流而上,一直走到了長江源。長江西源在格拉丹東雪峰,海拔6400米。我爬到了5500米,在冰川上看到了冰川融水,滴答,滴答,一滴水一滴水往下滴。浩浩蕩蕩的長江,就是這樣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幾百萬年默默無聞地在滴下來,滴水成流,最終積細流而成就江河。②我們讀書其實也是這樣,一本書,一字字、一行行、一點一點念,最后念出了很多書,念出了一個有知識的人,有文化的人,有情趣的人,有格調的人,有格局的人,變成一個學富五車的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寫作的感受也是如此,一字字,一句句累積出來,10年間,我就干了兩件事,寫兩本書,一本四年,一本六年。③“從滴水到長河”,既是我閱讀的一個感覺,也是寫作的一個感覺,同時也是我對人生的一個描述。我們每個人一步一步往前走,從小走到我們今天這個樣子,繼續走,走完一生,就像從滴水到浩蕩的長河。④閱讀就像從一個點開始,一點一點地積累,然后積累到最后變成一條長河。我們可能會覺得是不是這條長河都是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的,每一滴水都是我們讀的書,其實也不是這樣。讀過的很多書,寫什么你全忘了,但是它給你留下了另外一方面的影響,我恰恰覺得這是最有意義的閱讀。這種模糊的印象其實突破了實實在在的、具體的那種條分縷析,它已經慢慢地內在于我們的感覺,成為我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⑤書讀好了,就跟河流在流動過程中,不斷地把其他一些溪流收納進來,所以你會看到長江有很多條支流,這些支流并不是都從三江源來的,它可能從其他地方來的。因為它最強大,所以不斷地把周圍的溪流納入進來。閱讀也是這樣,有些書我們讀了產生了巨大作用,有些書沒讀,但其實我們也能從中得到一些營養。⑥所謂海納百川,所謂萬水歸流,閱讀,能夠滋養我們的人生,是能夠把我們變成另外一個人的最簡潔、也是最有效的方式。閱讀,其實最后我們要實現的目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內在精神視野的開闊,讓我們變成一個有彈性的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美好的人,一個有格局、有格調、有情趣的能與人為善的人。⑦如果說閱讀真的有什么方法的話,那就只有一種方法:就是讀得越多越好。當然這個讀最后還是要轉化為人生的,轉化為生命的,轉化為內在精神的一部分。所以我一直說,閱讀是一個系統工程,就像水滴與河流的關系是一樣的。(作者:徐則臣/選自《中華讀書報》,有刪改)9.下面對文章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從滴水到長河,緩慢匯聚。我們要慢慢地積累,才能將讀書所獲得的知識內化成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B.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讓我們精神視野開闊;讀書可以讓我們變成一個優秀且美好的人,成為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C.本文告訴我們書讀得越多越好,閱讀就是要牢牢地記住讀到的知識,這些知識是最簡潔、最有效的把我們變成另外一個人的方式。D.本文主要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手法,闡釋讀書的意義,并指出讀書對人的成長的指導作用。文章的邏輯清晰,語言準確、生動形象。10.簡要分析題目“從滴水到長河”蘊含的意義。(至少兩點)11.結合自身閱讀經驗談談你對第④段“讀過的很多書,寫什么你全忘了,但是它給你留下了另外一方面的影響,我恰恰覺得這是最有意義的閱讀”的理解。12.作者說:“如果說閱讀真的有什么方法的話,那就只有一種方法:就是讀得越多越好。”對這個觀點你怎么看?寫一段議論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9.C【解析】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和辨析。C.結合第④段“讀過的很多書,寫什么你全忘了,但是它給你留下了另外一方面的影響,我恰恰覺得這是最有意義的閱讀”分析,可 知選項“閱讀就是要牢牢地記住讀到的知識“說法有誤,再結合第⑥段“所謂海納百川,所謂萬水歸流,閱讀,能夠滋養我們的人生, 是能夠把我們變成另外一個人的最簡潔、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可知,并非是“知識把我們變成另外一個人的方式”,而是“閱讀把我們 變成另外一個人的方式”;故選C。10.①“從滴水到長河”寫長江從滴水到波瀾壯闊的變化,表明量的積累引發質的變化。②以比喻的方法喻理,告訴我們閱 讀不能急于求成,重在積累的道理。③“從滴水到長河”的變化是一個將所讀的書內化為精神世界的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 ④“從滴水到長河”貫穿全文,比喻閱讀、寫作和人生的成長過程,這些都需要慢慢積累,緩慢匯聚,才能逐步豐盈起來。11.示例:讀過的書雖然忘了它的具體內容,但那種模糊朦朧的閱讀感受及體驗已經慢慢地成為我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這些閱讀感受及體驗其實就是它給我們留下的另一方面的影響,這些影響將是我們成長中寶貴的財富。例如說,我們讀詩歌時,也許沒有記住詩句,但詩歌美好的意境卻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12.示例:我贊同書讀得越多越好。書讀的越多,知識與思想匯入的就越多,會使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厚,我們會變成一個學富五車的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有些書即使我們忘記了內容,它也會內化為我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滋養我們的人生。從出生到現在,我們不斷讀書,就是在不斷獲取營養,不斷成長。四、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保持健康身心,書寫開闊人生康巖①提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很多人可能知道他的“禾下乘涼夢”,但不清楚他年輕時還有個“體育報國夢”。袁隆平一輩子熱愛運動、堅持鍛煉。進入耄耋之年后,他依然擁有年輕的心態,自稱80后、90后。身心健康的袁隆平,在科研道路上不怕失敗、不斷攀登高峰,給青年人樹立了榜樣。②強健的體魄、陽光的心態,是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前提。對于青年人來說,只有把身心健康牢牢抓在手上,讓身心素質更好更強,才能在成長之路上經得住風雨、受得住磨礪、扛得住摔打,書寫更加開闊的人生。今天,物質生活的豐富、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諸多便利,也讓一些人養成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過度陷入“宅”生活、久坐不運動、長期沉迷虛擬世界等,都不利于身心健康。此外,青年人也難免會有“成長的煩惱”。面對一時的挫折、壓力,如何調節身心,保持健康飽滿的狀態,對青年人的成長十分重要。③“完全人格,首在體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育處在重要的位置。我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是人生的財富。體魄越強健,奮發向上的根基才越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經常參加勞動和體育鍛煉,在“野蠻其體魄”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是新時代青年應有的生活狀態。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曾談到,正是當年在清華園養成的良好鍛煉習慣,才使得他在緊張的學術研究中能夠保持旺盛的精力。青年人既要靜下來多學習,也要動起來勤鍛煉,既把學習搞得好好的,又把身體搞得棒棒的,才能為人生積蓄遠航的動力。④“成長是螺旋式的上升!”今年夏天,奧運冠軍丁寧的畢業致辭火了。經歷過困難和失敗的砥礪、面對未知挑戰的忐忑,她勇敢說出“人生本就不是一次或者暫時的勝負定成敗的”,自信達觀,積極向上的青春風采,感染了不少人。自信飛揚是青春。無論是敞開心扉去結交朋友,還是培養興趣愛好讓內心充盈,抑或是在飽覽自然風光中開闊心胸,青年人要通過多種方式怡情養性,涵養面對困難不消沉、面對壓力愈堅韌的心境,形成健康、樂觀、向上的品格,讓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斗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成為內心的主旋律、向前奔跑的動力源。⑤青年人處于“拔節孕穗期”,要想身心健康、茁壯成長,還要加強道德修養,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塑形打底。從現在做起、從日常點滴做起,用真、善、美雕琢自己,用健康情趣、高尚情操陶冶自己,努力做一個心靈純潔、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個有文化修養、有人文關懷、有責任擔當的人,才能舒展青春最美的模樣。⑥“青年之文明,奮斗之文明也,與境遇奮斗,與時代奮斗,與經驗奮斗。”百余年前,李大釗同志寫下的這段話,依舊發人深省。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肩負著國家的未來、時代的重擔。塑造健康的體魄,淬煉昂揚的精神,積極投身時代發展的潮流、強國有我的實踐,新時代的大舞臺上必將書寫更多青年人的精彩故事。(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13.請概括本文中心論點。14.請根據第①段畫線句子推斷袁隆平當時的年齡段。15.請談談你對文中第④段畫線句子“成長是螺旋式的上升”的理解。16.結合文章內容,歸納青年人書寫精彩故事的必備條件。13.保持健康身心,書寫開闊人生。14.當時他的年齡應該在80歲以上。15.“成長是螺旋式的上升“意味著成長不是一帆風順、直線上升的,而是會經歷曲折、困難和挫折,有起有伏,在不斷的 砥礪和挑戰中逐步提升和進步。16.①擁有強健的體魄和陽光的心態。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經常參加勞動和體育鍛煉。③怡情養性,涵養面對困難 不消沉、面對壓力愈堅韌的心境,形成健康、樂觀、向上的品格。④加強道德修養,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塑形打 底。⑤積極投身時代發展的潮流、強國有我的實踐。五、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古文字:開啟中華文明的管鑰代生①漢字由起源到成熟體系的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以及后期篆書、隸書等的綿延發展,都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②古文字的起源發展與中華文明基本同步。中國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是中華文明起源的時代。在距今8000多年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了刻劃在龜甲、骨臀器、陶器和石器上的大量原始文字。其中,龜甲上的刻符,有形似眼睛的“目”字,還有像門的“戶”字,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具有文字屬性的符號之一。帶有刻符的背甲與腹甲恰是“天圓地方”的象征,這是古人宇宙觀的反映,也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體現。③在安徽蚌埠雙墩文化遺址發現的象形、會意符號,與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遺址的符號一樣,屬于早期文字。距今4000多年的山西臨汾陶寺遺址出土的扁壺上,“文”“堯”二字清晰可見,表明該遺址與堯都平陽密切相關。文字的起源和早期發展,是中華民族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識。④古文字資料也證實夏王朝存在。學界梳理出的“王城崗——新密新砦——二里頭文化”夏文化發展譜系,得到更多學者認可。二里頭文化遺址發現的許多刻劃符號,可以在甲骨文中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字。據古文字學者研究,清華大學收藏的戰國楚簡中“西邑”指的就是夏王朝。因為在周代文獻中,周人稱商王朝為“商邑”“大邑商”,夏商周時代都邑代表的就是“國家”。此外,杞人是夏后裔,甲骨文、金文中的“杞”“杞侯”等記載反映了夏人后裔在商代得到繼封,說明夏王朝真實存在。又如,經王國維等論證,甲骨文資料印證了《史記·殷本紀》商族先公先王世系的可靠性,而諸多先公乃至甲骨文的“成唐”“大乙”——商湯,既是商代開國君王,又曾是夏代部族首領。這足以說明,甲骨文、金文等資料是印證夏王朝確不可疑的重要證據。⑤古文字的內涵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古人造字即賦予字形以豐富文化內涵,正確解讀古文字,是了解上古歷史文化的重要途徑。以“文”字為例,字形本義是胸有文身,體現了古人審美觀念。《尚書·堯典》中記載堯的品格“文”(以文為美,強調和諧)與陶寺遺址扁壺的“文”字密切相關。“文”成為那個時代的重要標識。西周文王之“文”就借鑒了“文”的內涵,后來他又在“文”的理念基礎上創立了禮樂文明制度。尚“文”之風不僅影響周代社會風貌,還持續影響中國古代社會,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由文身之俗到“文”字之形,再到審美與理念,“文”字所蘊含的思想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中意義重大。⑥古文字的使用體現了早期文明的特點。夏商周是中華文明的早期發展階段,但每個時代的特點并不相同,這在古文字的形體演變和記錄中有所體現。中國文字的發明與農耕文明密切相關,文字的使用與農耕祭祀和祖先崇拜有密切聯系。比如,甲骨文主要是記錄商王占卜、祭祀的文字,與宗教祭祀、王朝政治生活息息相關。大量的銘文記錄了周人對祖先的祭祀,他們雖然信仰天命卻不迷信天命,反映出更多理性精神,如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兄弟孝友,父子和諧,等等。戰國時期的文字與商和西周的文字有著極大不同,其書寫風格和字形呈現出地域差異和多元特點,用字之法也有不同,而文字書寫的特點正是百家爭鳴的體現。⑦因此說,古文字是開啟中華文明的管鑰。揭示古文字的起源、發展及其蘊含的豐富思想和歷史價值,對于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只有深入探究古文字深刻的文化意蘊,闡發其在中華文明傳承發展中的作用,才能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17.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以及篆書、隸書等古文字都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B.記載“杞”“杞侯”“成唐”等的甲骨文資料是印證夏王朝確不可疑的唯一證據。C.戰國時期的文字書寫風格和字形呈現多元特點,與商和西周的文字有著明顯不同。D.只要深入探究古文字深刻的文化意蘊,就能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18.為什么說“古文字是開啟中華文明的管鑰”?結合文本簡要說明。19.文中第⑥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簡要分析其作用。20.本文論述思路嚴密。請以文章第②~④段為例進行分析。17.C【解析】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辨析。A.有誤,結合①段中“漢字由起源到成熟體系的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以及后期篆書、隸書等的綿延發展,都承載著中華優秀傳 統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內容可知,這里的“漢字”是一個總體概念,而不僅僅是“甲骨文、金文、戰國文 字,以及篆書、隸書”這些具體形式的文字;B.有誤,結合④段中“古文字資料也證實夏王朝存在。…杞人是夏后裔,甲骨文、金文中的·杞“杞侯'等記載反映了夏人后商在商 代得到繼封,說明夏王朝真實存在。又如,經王國維等論證,甲骨文資料印證了《史記殷本紀》商族先公先王世系的可靠性.…這 足以說明,甲骨文、金文等資料是印證夏王朝確不可疑的重要證據”的內容可知,記載“杞”“杞侯“成唐”等的甲骨文資料是印證夏王 朝確不可疑的重要證據之一;D.有誤,結合⑦段中“只有深入探究古文字深刻的文化意蘊,闡發其在中華文明傳承發展中的作用,才能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的精髓”的內容可知,選項表述不完整,且過于絕對;故選C。18.“古文字是開啟中華文明的管鑰”這一說法,是因為古文字在承載歷史與文化、反映文明起源與發展、證實歷史存在 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以及體現早期文明特點等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們是我們了解中華文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的重要窗口和工具。19.運用了舉例論證(或事實論證)的方法。通過列舉甲骨文、銘文和戰國時期文字的不同特點及其與當時社會、文化的緊密聯系,如甲骨文記錄商王占卜、祭祀,銘文反映周人理性精神及人際關系,戰國時期文字書寫風格的地域差異和多元特點等,具體有力地論證了“古文字的使用體現了早期文明的特點”這一分論點,使得論證更加具體、生動,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可信度。20.這三段內容緊密圍繞古文字與中華文明的關系展開:第②段介紹了古文字起源與中華文明同步,第③段介紹了早期文字的發展與文明社會的標識,第④段介紹了古文字證實夏王朝存在,從起源、發展到歷史實證,層層遞進,充分展示了古文字在中華文明傳承中的重要地位。六、閱讀下文,回答下列問題。有感于流行語的盛行盛玉雷①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一些流行語熱起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說出了不少人對詩和遠方的憧憬;體內爆發的“洪荒之力”,點燃了不少人挑戰自我的“小宇宙”;而“新四大發明”,更是帶火了“秒殺”“刷臉”“搶紅包”“高鐵游”等一批熱詞……這些流行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時代的發展進步,也折射出人們的精神氣質。②語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達思想的手段,影響著人們對自我和社會的認知。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實驗:六名專業攝影師為同一個人拍攝肖像,拿到的卻是不同的身份資料,為了“準確傳達”這樣的信息,六張肖像照最終迥然不同。有時候,哪怕只是一個語言標簽,也容易讓人先入為主,進而反作用于人的情緒和思想。從這個角度看,一個語匯的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的價值判斷。③現實生活中,還有一些網絡流行語,只是熱衷于簡單粗暴地“貼標簽”,傳遞極端的情緒、使用夸張的表達,渲染或消極、或焦慮的心態。這樣的語匯如被濫用,難免給社會心態造成不良影響。比如,有人用“杠精”來形容動輒抬杠的情形,可如果只是生活上有不同看法、工作中提出改進意見就被如此稱呼,豈不冤枉?又比如,有人用“積極廢人”指稱那些愛給自己定目標但永遠做不到的人,如果僅停留在揶揄或自嘲層面,奮斗的意義又該如何安放?實際上,不論是“隱形貧困人口”還是“逃避性沮喪”或是“口頭學渣”,這些網絡熱詞看似調侃,實際上卻是用貼負面標簽的方式傳遞著焦慮,不經意間放大了一部分并沒有那么大的負面情緒。④傳播學里有個概念叫“沉默螺旋”,是說當人們發現自己的觀點處于少數或者容易被批駁時,會選擇沉默來防止被孤立。然而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對媒體的影響增大,有學者提出“反沉默螺旋”現象:曾經的“一己之見”“片面認識”“表面意思”,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條件下,反而比以往更容易傳播。一些網絡流行語,正是因為抓住了人們對困難際遇、負面情緒的代入感而走紅一時。我們需要認識到,被情緒裹挾的判斷不會令人信服,被標簽標注的生活無法讓人熱愛。更何況,正如短暫的陰雨不能反映整年氣候,一兩個情緒化的熱詞,也不足以勾畫我們生活與工作的全貌,更無法給我們解決問題提供精神動力。⑤網絡熱詞的生命力,不在于會不會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發笑,而在于有沒有創造出社會價值、能不能經歷時間的沉淀。從“任性”一詞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劍指權力使用亂象;到“APEC藍”來之不易,成為環保重要目標;再到“工匠精神”熱度不減,一系列利好舉措出臺……這些經久不衰的流行語之所以能夠深入人心,在于兼具了有效、有用、有趣的屬性,既反映時代又推動時代的改變。而那些價值導向負面的流行語,終難逃曇花一現的命運,在大浪淘沙之后被人遺忘。⑥從20世紀80年代的“個體戶”,到20世紀90年代的“下海”,再到21世紀之后網絡技術帶來的新詞大爆發,再熱極一時的流行語,也都要經歷從廣泛流傳、不斷打磨到沉淀結晶的過程,最終成為時代的一種書寫。如果把語言比喻成一座城市,那么這些沉淀下來的流行語就是城市建設中的一磚一瓦。從熱詞中驅散負能量的寒霜,讓流行語成為正能量的載體,才能讓這座語言的花園更美麗、這個語言的城市更繁榮。(選自《人民日報》(人民網),有刪改)2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23.第③段主要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何作用?24.請簡要梳理本文的論證思路。21.中心論點:讓流行語成為正能量的載體。22.從社會上流行語熱的現象談起,引出文章的論題“流行語”,吸引讀者閱讀興趣;揭示了流行語的特點,為下文的議論作鋪墊。23.舉例論證。作用:列舉了“杠精“積極廢人”“隱形貧困人口“逃避性沮喪*“口頭學渣等流行語,并對其進行分析,有力地證明了本段“還有一些網絡流行語,只是熱衷于簡單粗暴地“貼標簽”,傳遞極端的情緒、使用夸張的表達,渲染或消極、或焦慮的心態”這一分論點,使論證真實可信,具有說服力。24.首先作者從現實中的熱詞寫起,透過現象揭示語匯背后涉及價值判斷的本質;接著作者分析了負面流行語產生的原因;然后給出了判斷網絡熱詞生命力的標準;最后作者發出“讓流行語成為正能量的載體”的真誠呼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