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六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第18—22課)1.2022年課標要求〖導論〗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戰場也是世界 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經過浴血奮戰,終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完全勝利。〖內容要求〗“1.5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通過了解九一八事變、東北抗聯、一二 九運動、西安事變、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戰等史事,認識日本侵華的罪行,認識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艱苦歷程,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孕育的抗戰精神,認識抗日戰爭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歷史意義;通過了解中共七大,認識確立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意義。2.2022年課標解讀⑴了解抗日戰爭時期的基本線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原因和結果,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⑵知道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了解西安事變重要歷史意義。知道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淞滬會戰及南京大屠殺史實及歷史意義,樹立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的民族觀念。知道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等基本史實,體會抗日將士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抗日精神。知道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的基本情況,了解抗日民族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情況,知道正面戰場和敵后戰爭的配合對抗戰的重要意義,認識中國軍民抵抗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的優良傳統。①準確識記這一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時空觀念)②通過史料分析,歸納國共合作、井岡山道路的創建、遵義會議及長征在中國革命的重要地位,說明中國共產黨在這一時期革命探索中逐漸走向成熟。(史料實證、歷史解釋)③通過共產黨革命方針政策的轉變,理解共產黨始終立足國情,堅持實事求是。(唯物史觀)④通過感悟仁人志士英勇斗爭的精神,堅定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念。(家國情懷)本單元教材共五課。《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的教學:本課為抗日戰爭的開篇之課,它對于促進民族覺醒、推動民族團結、激發民族抗爭都有著重要作用。九一八事變,日本在東北的暴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抗爭,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中國開始了十四年抗日;華北危急,一二·九學生運動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高潮促進了民族覺醒,在中國共產黨的引領下,在社會各界愛國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助力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的教學:本課分為四個子目: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淞滬會戰、南京大屠殺。七七事變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國全民族抗戰的起點,也進一步影響了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而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南京大屠殺則是中華民族永遠無法痊愈的民族傷痛。因此,本課在本單元乃至整本教材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第20課 正面戰場的抗戰》的教學:本課主要內容有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和第三次長沙會戰等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日史實。抗日戰爭中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組織了一系列重要會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對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都有著重大意義。《第21課 敵后戰場的抗戰》的教學:本課主要包含了平型關大捷、毛澤東《論持久戰》和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百團大戰。七七事變后,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在中華大地上肆意踐踏,祖國山川為之變色。在這場血與火交融的戰爭中,敵后戰場的中國軍民為保家衛國而浴血奮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后,放手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根據地,抗擊日本侵略者。《第22課 抗日戰爭的勝利》的教學:本課《抗日戰爭的勝利》在第六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中具有重要的教材地位,本課承接了本單元中前四課的內容,全民族堅持抗戰是前面四課中國人民奮起反抗的一個總結,中國七大則是在勝利前夜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作的準備,戰略反攻和日本投降則是整個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結果。同時,本課還是下一個單元“人民解放戰爭”的開端,抗戰勝利后,針對出現的兩種不同的建國方針,又開啟了人民解放戰爭的新階段。⑶能結合語文、地理、音樂等課程的學習,通過閱讀近代的文獻材料、圖像材料,觀察實物材料,查閱地圖,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歷史信息。通過探究與討論,強化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時空觀念、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家國情懷)1、本單元教材主要內容:本單元由五節正課組成。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挑起侵華戰爭,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在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的危急時刻,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救亡的旗幟,擔當起反對民族敵人的歷史重任,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同各方面一起努力,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年7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全民族抗戰由此開始。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在正面戰場,中國軍隊組織多次戰役,抵抗日軍侵略。在敵后戰場,中國共產黨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根據地,展開人民游擊戰爭。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相互配合、協同作戰,都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中國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擊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經過14年抗戰,中國人民終于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2、單元大概念架構1).政治:日本侵略加劇,國共兩黨合作領導全民族抗戰,最終取得了近代以來第一次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2).經濟:長期的戰亂和日本侵略,使國民經濟瀕臨崩潰;3).思想:毛澤東思想逐步走向成熟,并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4).中外聯系:經濟大危機波及日本,日本為轉嫁危機,發動了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組成部分。5)、專題線索:一條主線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一次會議 中共七大。兩大戰場 國民黨正面戰場、共產黨敵后戰場。兩個階段 局部抗戰和全面抗戰。三次勝利 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五次事變 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皖南事變。3、整體教學流程透視(1)課堂導入環節以科學性、趣味性、靈活性和啟發性原則,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采用設疑、懸念導入法、直觀導入法、開門見山法、直接破題法、溫故知新等方法導學激趣。(2)導入新課后,出示學習目標,學科核心素養,明確學習的重難點和要求,明晰地讓學生知道通過本節學習應該掌握哪些知識點,形成何種能力,從而進入自主學習環節。(3)自主學習,讓學生整體感知教材,對基本史實有一定了解,再對重難點進行精細預習,標畫重點內容。(4)小組合作,問題探究要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內容展開,教師要把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交給學生去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教師可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5)當堂檢測,著重在于以各種形式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可以通過口答、自背、做題等方式完成。根據課堂情況,靈活掌控教學環節,每節課至少留出3至5分鐘進行測驗訓練,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做到堂堂清,不欠賬。4、本單元教材體例(1)設計導語激發興趣,引出重點;(2)設計插圖增強感染力;(3)設計正文宋體內容明確基本知識;(4)設計正文楷體內容補充說明;(5)設計相關史事教會學生提煉有效信息;(6)設計“問題思考”欄目,引起探究興趣,激發學生思考;(7)設計“材料研讀”培養學生研讀材料的能力,活學活用;(8)設計“課后活動”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9)設計“知識拓展”,擴大學生知識面。一、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知道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發生的基本概況及重要歷史意義。2.通過閱讀教材,知道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淞滬會戰及南京大屠殺重要史實及歷史意義。3.通過閱讀教材,知道正面戰爭的抗日史實,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不怕犧牲的精神。4.通過閱讀教材,知道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基本情況,了解抗日根據地建立和發展情況,理解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配合對抗戰的重要歷史意義。5.通過閱讀教材,了解日本對華政策調整和汪精衛叛變及皖南事變的基本史實,掌握中共七大召開的時間、內容和意義,分析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歷史意義。6.嘗試閱讀古代的文獻材料、圖像材料,觀察實物材料,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歷史信息。嘗試運用可靠的、典型的史料對歷史問題進行論證,有根據地說明自己對歷史問題的看法。二.學習重難點:重點: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七七事變、臺兒莊和百團大戰、中共七大和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難點: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及意義;正確認識南京大屠殺及當前日本政府極力掩蓋南京大屠殺的事實;正確評價國民政府領導的正面戰爭的抗戰;對敵后戰場抗戰的評價;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第3課時)第六單元第3課《堅若磐石中流砥柱--敵后戰場的抗戰》教學設計課程標準 通過了解敵后戰場的抗戰等史事,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孕育的抗戰精神。素養目標 1.通過觀看視頻、地圖,了解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的基本情況;通過閱讀教材,了解毛澤東《論持久戰》的主要內容和作用。(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重點)2.通過研讀地圖、史料和圖片,了解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情況。(史料實證、時空觀念)(難點)3.通過本課學習,了解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配合對抗戰的重要意義,認識中國軍民抵抗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的優良傳統。(歷史解釋、唯物史觀、家國情懷)(重點)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第六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板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分三部分:平型關戰役的相關史實;毛澤東的《論持久戰》這一理論推動了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發展;百團大戰的內容和影響。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以非凡的膽略和堅定無畏的革命精神深入敵后,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開辟了廣闊的敵后戰場,將敵人后方變成抗日前線。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抗日武裝在敵后戰場的日益發展壯大及其英勇作戰,給日本侵略者以越來越沉重的打擊,敵后戰場也由戰略上配合正面戰場作戰逐步上升為中國抗戰的主戰場,為支撐持久抗戰、奪取最后勝利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本課關鍵詞:(平型關大捷、《論持久戰》、百團大戰)為了便于教學,依據大單元教學理念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將21課整合為四部分:1、平型關大捷--據險伏擊鬼狼嚎2、毛澤東《論持久戰》--剖幽析微駁謬論3、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眾志成城抗頑寇4、百團大戰--主動出擊破囚籠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初步具備了在老師的指導下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說明問題的能力。教學中,抓住他們思維比較活躍,愛發表見解,愛表現自己,希望得到老師表揚等特點,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語言講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預設一些問題,使用激勵性評價語言,啟發引導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教學方法 (1)通過對歷史資料的分析、歸納,學會正確分析、歸納歷史資料的方法,進而培養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史觀。(2)通過分組討論等形式,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與他人交流與合作的能力。(3)學生通過學習后明白抗擊外來侵略者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歷史責任和使命。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單元整合】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戰敵后戰場:指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深入到日本占領區而開辟的戰場。一般特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軍隊占領區所形成的有一定軍事控制范圍的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以游擊戰和運動戰為主。【導入新課】PPT展示:教師:在反“掃蕩”斗爭中,五名八路軍戰士為掩護大部隊和老百姓轉移,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的主峰棋盤坨。在消滅了50多個敵人后,五名戰士砸碎了手中的武器,縱身跳下了萬丈懸崖。這就是敵后戰場的英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 第六單元第3課《堅若磐石中流砥柱--敵后戰場的抗戰》,去了解更多的英雄故事吧! 讀圖,思考問題。 單元整合,整體感知抗日戰爭的史實。播放視頻,設置問題情境,激發探究興趣,自然導入新課,培養學生家國情懷。講授新課(一) 任務一、平型關大捷--據險伏擊鬼狼嚎1.背景教師:總體上來講,共產黨主要領導的是敵后戰場,但也有少數在正面戰場的戰斗,平型關大捷就是其中的典型,展示材料:1937年9月至11月,中國第2戰區部隊同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山西省內進行的大規模的戰略性防御戰役。Q1.八路軍為什么選擇在平型關設伏?淞滬會戰期間,日軍入侵山西,企圖占領太原。1937年9月,日軍板垣師團一部向平型關開進。教師:平型關離太原非常近,不僅如此,他還是通往太原最便捷的通道,可以說是日軍的必經之地。從地形上看,他兩邊都是大山,中間有一條狹窄的小道,可以說是地形險要,易守難攻,非常適合打伏擊戰。2.概況【播放視頻】閱讀教材,結合視頻,梳理平型關大捷的相關史實。平型關大捷時間地點指揮殲敵經過: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師長林彪率領下,在平型關一帶隱蔽設伏。當日軍1000多人進入伏擊圈時,八路軍從不同方向全線開火。日軍亂作一團,死傷慘重,最終全殲日軍。學生回答后PPT展示:3.影響:Q2.平型關大捷為什么會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教師:平型關一戰,八路軍取得了勝利,消息傳開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國民黨主席蔣介石就先后兩次發來賀電對八路軍表示嘉獎,那老師的問題來了,從殲敵的數量上來看,1000多人并不算是最多的,為什么卻在全國引起如此大的轟動?結合教材和老師給出的材料回答這個問題。材料1:時間戰役結果1937年7月七七事變失敗1937年7月平津保衛戰失敗1937年8月南口戰役失敗1937年9月天鎮戰役失敗1937年9月平型關大捷勝利材料2:“謹按平型關戰役,八路軍大捷,其估價不僅在于雙方死亡的慘重,而在于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高我方士氣。我軍士氣高漲,未嘗不是平型關殲滅戰的影響。” —國民黨戰地動員會主任續范亭材料3:八路軍進駐山西五臺山后,一些店鋪里出現兩種價格,對抗日有功的八路軍實行優惠,而對敗退的國民黨晉綏軍、中央軍則賣高價……【知識拓展】夜襲陽明堡:為配合忻口戰役,1937年10月19日夜,八路軍129師第769團發起對山西代縣日軍陽明堡機場的夜襲。經過1小時激戰,殲滅日軍100余人,擊毀擊傷飛機24架,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戰場作戰。【播放視頻】平型關戰役與敵后戰場有什么關系 ①八路軍首戰平型關取得勝利,提高了八路軍與共產黨的威望,為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擴大影響。②平型關戰役后八路軍陸續開往敵后建立抗日根據地。教師:自全面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節節敗退,平型關大捷是我們在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個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打擊了日軍囂張的氣焰,更是打出了八路軍的威風,八路軍一戰成名。教師:但是,遺憾的是,平型關大捷只是一個局部性的勝利,他遲滯了日本的侵華腳步,卻沒有改變整個戰役的結局,太原最終還是淪陷了,不僅如此,國民黨的其他正面戰場也是節節敗退,上海、南京先后失陷。一時間亡國論甚囂塵上,他們認為中國國力太過于弱小,最終難以擺脫亡國的命運,不如早早投降;與此同時,還有一種言論認為,雖然中國的國力不行但是我們可以依靠美國的支持,這樣就可以迅速取得勝利,這就是速勝論。縱觀這兩種言論,我們會發現一個過于悲觀,一個又過于樂觀,不管是哪種言論,其實都是沒有正確地認識到中國和日本的國情,所以他們都是錯誤的。他只會干擾我們的思想,不利于抗戰,那么面臨這樣的思想困境,共產黨又該如何應對呢?【教學過渡】:中國共產黨在積極領導抗戰的同時,還積極深入敵后,建立抗日根據地。 回憶思考日本侵華及正面戰場抗戰相關史實根據教師引導,分析教材提示:時間——1937年9月;地點:山西平型關;指揮員——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師長林彪;結果——經過近一天的激戰,將日軍全部殲滅。提示: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贏得了人民的支持。 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培養學生歷史閱讀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了解平型關大捷的背景和概況。通過設問引發學生的好奇,認識平型關大捷在當時特殊的意義。通過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理性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史料,學生獨立思考,從材料中獲取關鍵信息,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歷史解釋的歷史核心素養。 體現新課標中的“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充分發揮歷史課程的育人功能”“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注重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鼓勵教學方式的創新”新理念。講授新課(二) 任務二、毛澤東《論持久戰》--剖幽析微駁謬論1、背景局部的勝利未能阻止日本侵略的步伐,太原、上海、南京等相繼淪陷……材料1:犧牲兩字是嚴酷的,我們犧牲自己,我們并且要犧牲全國同胞一齊犧牲。因為我們是弱國,我們是弱國之民,我們所謂抵抗,無他內容,其內容只是犧牲。——汪精衛《最后關頭》材料2:再戰半年,最多一年,敵人雖勝于戰場,亦必因經濟之破產,而全局瓦解。中國獲得最后勝利,為期不遠也。 ——1938年10月,《中央周刊》教師:九一八事變后,汪精衛大唱中國速亡論。1940年3月汪精衛徹底淪為漢奸,成立了汪偽中央政權。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內親英美派幻想依靠英美的先進武器等支持,宣揚“速勝論”。[多媒體展示“敵后抗日根據地形勢圖(1937—1940年)”]2、目的:師: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日軍相繼攻陷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一時間,對抗戰失去信心者大肆宣揚悲觀失望的中國“亡國論”,嚴重擾亂抗戰軍心民心。一九三八年三四月間,中國軍隊取得臺兒莊大捷,于是又有人高唱迅速擊敗日本的中國“速勝論”,但就當時中日兩軍的實際情況而言是不太現實的。為徹底批駁“亡國論”“速勝論”,毛澤東決定撰寫一部關于抗戰的理論著作,對全面抗戰10個月來的戰爭經歷和經驗做個總結性的概括與解釋,回應全國人民關于抗戰前途、抗戰策略、抗戰方式的關切,從而指明抗日戰爭的前進方向。3、時間、內容、意義:師:閱讀教材,簡述毛澤東《論持久戰》發表的時間、主要內容和意義。材料:日本是帝國主義強國,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國……日本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日本是個小國,經不起長期戰爭,中國是個大國,能夠支持長期戰爭;日本的非正義戰爭失道寡助,中國的正義戰爭得道多助。 ——整理自毛澤東:《論持久戰》1938.6【重點突破】那么在《論持久戰》里毛澤東是如何來反對這兩種言論呢?學生:敵強我弱,中國不能迅速取得勝利;但日本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失道寡助;中國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正義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國,經不起長期戰爭;中國是大國,能夠支持長期戰爭。教師:經過毛澤東對中日兩國的分析,他認為中國既不能迅速取得勝利,也不會亡國,最后的勝利一定是屬于中國的!那么毛澤東認為戰爭勝利的根源在哪里呢?學生:實行人民戰爭路線教師:隨著《論持久戰》的發表,人們的思想逐漸發生了改變,發生了什么改變呢?教師:《論持久戰》他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極大增強了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的決心和信心。 1.背景:全民族抗戰爆發初期,國民黨內流行“亡國論”和“速勝論”兩種錯誤觀點。2.目的:駁斥當時國民黨內流行的“亡國論”和“速勝論”3.時間:作于1938年5月26日-6月3日主要內容:敵強我弱,中國不能迅速戰勝日本;抗日戰爭是持久戰;實行人民戰爭的路線,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中國。5.意義:《論持久戰》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極大增強了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的決心和信心。 通過史料分析抗戰時期“亡國論”和“速勝論”,學生獨立思考,從材料中獲取關鍵信息,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歷史解釋的歷史核心素養。 通過史料分析《論持久戰》內容,學生獨立思考,從材料中獲取關鍵信息,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歷史解釋的歷史核心素養講授新課(三) 任務三、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眾志成城抗頑寇概況:閱讀教材,梳理抗日根據地建設的相關史實。材料: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后,建立抗日根據地,將敵人的后方變成抗日的前線(目的)。到1940年,在華北、華中、華南和東北地區創建了有1億人口的抗日根據地和游擊區。(1)時間:(2)發展:(3)作用:(4)指揮中樞:(5)戰略:學生回答后PPT展示:2.人民游擊戰爭師:找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有哪些?指揮中樞? ( 新建文件夾 (2) / 3.根據地的建設.mp4 )提示:主要有晉察冀、晉綏、晉冀豫、山東、蘇南、陜甘寧等抗日根據地。提示:陜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為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鏈接視頻:老電影《地道戰》。地道戰示意圖展示材料:地雷戰:是晉察冀根據地的民兵在反“掃蕩”中創造的。當年,河北安國縣民兵無意間將兩枚手榴彈埋入地下,炸傷了兩個日本兵,群眾欣喜之余,紛紛仿效,利用瓷瓶子、瓦罐子等裝上炮藥或炸藥,埋在田邊地頭、 井臺路面,打擊前來“掃蕩”的敵人。麻雀戰:“‘麻雀’雖小威力大,鬧得鬼子難招架。”抗戰期間,抗日軍民通常編成若干個戰斗小組,出沒于山野密林、狹谷隘口、地道暗洞、街頭巷尾,如同麻雀啄食,避實擊虛,伺機而動,逐步消耗敵人有生力量。敵人反擊時,就立即撤離,隱蔽得無影無蹤。后來,這種戰法被劉伯承元帥總結為“麻雀戰”,是廣大地方武裝打擊日本鬼子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種游擊戰法。師:為了鞏固抗日根據地,抗擊日本侵略者,根據地軍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展開群眾性的人民游擊戰爭,打擊日軍,取得了巨大成就。找一找人民游擊戰爭有哪些特點。出現了哪些著名的戰法?教師:在軍事上展開人民游擊戰爭,開創了很多不同的戰法,比如說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破襲戰,我們會發現這些戰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非常的靈活,讓日軍防不勝防,疲于奔命,牽制了大量日軍。3.鞏固抗日根據地【播放視頻】【小組合作】教師:那么共產黨在建立了這些抗日根據地之后又是如何進行鞏固和建設的呢?這個問題我們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老師提示,大家分成3個小組分別從政治、經濟、思想三個方面來思考。師: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團結了各抗日階級、階層,爭取了中間勢力,孤立了頑固勢力,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提高了農民參加抗戰的積極性,增加了抗戰的力量。PPT展示:措施政治:根據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經濟: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思想:1941-1945年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使全黨空前團結。影響使根據地成為敵后游擊戰得以堅持并取得最后勝利的基地【知識補充】:在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這里老師要給大家拓展一個知識:三三制原則,即在抗日民主政權的機構成員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有代表工農的共產黨,有代表小資產階級的左派進步分子,也有代表中等資產階級和開明紳士的中間分子,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抗日民主政權代表性廣,包容性強,有利于團結各個階層,鞏固與發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4.抗日根據地作用Q:根據材料結合所學,說一說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的作用?材料:整個中國戰場上,六年來的作戰,實際上是被劃分為正面與敵后兩大戰場,這兩大戰場的作用,是互相援助的,缺少ー個,在目前就不能制止法西斯野獸的奔竄,在將來就不能驅逐這個野獸出中國,因此必須增強這兩個戰場互相援助的作用。——中共中央為紀念抗戰六周年宣言 ( C:\\Documents and Settings\\ywq\\桌面\\百團大戰.rm )《抗日根據地抗擊日軍兵力比例表》1938年1942年1944年敵后抗擊日軍兵力比例58%63%64%師:總的來說,共產黨從政治、經濟、思想三個方面來對抗日根據地進行鞏固和建設,共產黨的經營也使得根據地成為敵后戰場得以堅持和勝利的基地。總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與國民黨領導的敵后戰線,相互配合,共同構成了抗日戰爭的整體。抗日根據地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知識拓展】白求恩:加拿大共產黨員、醫生。他看到斯諾所寫的《西行漫記》, 1938年到達中國延安,后率醫療隊到前線進行戰地救治,因感染敗血癥病逝。 柯棣華:印度人醫生,國際主義戰士。1938年隨同印度援華醫療隊到中國協助抗日,先后在延安和華北抗日根據地服務,1942年病逝于河北。【教學過渡】:隨著抗日根據地的發展,日本對共產黨的政策也逐步發生轉變,從開始認為共產黨是雜牌軍,不重視,到后來認為共產黨是致命禍患,要嚴厲打擊。那么日軍是如何對共產黨實行打擊的呢?學生:囚籠政策教師:什么是“囚籠”政策學生:依托公路、鐵路,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封鎖與蠶食。教師:囚籠政策就是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并配以封鎖墻,封鎖溝,試圖把抗日根據地分割和困死。那么面對日軍的進攻,共產黨又該如何應對呢? 帶問題閱讀教材,歸納出答案。小組合作(1)時間:1937-1940年(2)發展:1940年1億人口(3)作用:牽制和抗擊了大量日軍(4)指揮中樞:延安(5)戰略:人民游擊戰爭提示:人民游擊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主力部隊和民兵為骨干,以廣大群眾為基礎,組織各方力量,展開的群眾性的人民游擊戰爭。主要有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破襲戰、水上游擊戰等戰法。我們會發現這些戰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非常的靈活,讓日軍防不勝防,疲于奔命,牽制了大量日軍。學生第一組:在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實行民主選舉、推行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學生第二組:在經濟上,實行農民交租交息,地主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學生第三組:在思想上,1941-1945年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使全黨空前團結。 了解抗日根據地分布地域及特點。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理解共產黨鞏固和建設抗日根據地的措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結合地圖與文字史料,聯系課內外知識,學會概括及分析問題能力,加強時空觀念和唯物史觀素養的培養。嘗試由學生講述自己所了解的地道戰、地雷戰等游擊戰術,認識其特點,理解人民是戰爭舞臺的真正主角。中國共產黨發動群眾,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之中。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完成梳理,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層層設問,揭示地圖的顯性信息,引發學生對地圖隱性信息的關注,進而領會中國共產黨深入敵后開辟抗日根據地的非凡膽略和智慧。講授新課(四) 任務四、百團大戰--主動出擊破囚籠1.背景師:1940年,八路軍總部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對日軍發起了一場大規模的進攻,史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在什么背景下發動的呢?材料:為了消滅抗日根據地,日軍實行“囚籠政策”,依托公路、鐵路,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封鎖與蠶食。2.概況【播放視頻】鏈接視頻:1940年百團大戰。展示材料:在百團大戰中,八路軍作戰1 800余次,擊斃日、偽軍2.5萬多人,破壞鐵路470多千米,公路1 500多千米,橋梁和隧道260多個,一度恢復縣城四五十座,并繳獲大量武器。閱讀教材,結合視頻,梳理百團大戰的相關史實。①學生回答后PPT展示:時間:1940年8月②指揮員、部隊:彭德懷,八路軍;一百多個團③地點:華北④主要目標:破襲日軍交通線,摧毀敵人交通線兩側及抗日根據地內的日偽據點⑤戰果:斃傷俘日偽軍4萬多人,破壞交通線2000多公里,拔掉據點近3000個⑥影響:Q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說一說百團大戰的影響?教師:我們確實可以看到,百團大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可以說百團大戰是整個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主動對日發起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那這樣一場戰役對抗戰來說帶來了什么影響呢?材料:日本防衛廳編寫的《華北治安戰》一書提到百團大戰時說:“共軍乘其勢力的顯著增強,突然發動的‘百團大戰’,給了華北方面軍以極大打擊。“日方從未想到中共勢力竟能擴大到如此程度”。……這次戰役,使我軍得到了極大的鍛煉,聲譽大增。……邊區廣大民兵英勇參戰,群眾熱烈支前,涌現出無數感人事跡。 ——《聶榮臻元帥回憶錄》節選戰役時間戰斗次數斃傷俘日偽軍數破壞交通線拔掉據點三個半月1800多次4萬多人2000多千米近3000個教師:地位:抗戰時期八路軍主動對日發起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學生: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重點突破】Q2.請結合以下史料分析敵后戰場的地位和作用。材料1:材料2:(共產黨)發動全面游擊與反擊,……使平漢鐵路方面之日軍始終未能越過黃河,對徐州會戰及而后之武漢會戰協力甚大。 —國民黨《國民革命戰史第三部》材料3:八路軍的這些成績從而何來 ……其中友軍的協助是明顯的,沒有正面主力軍的英勇抗戰,便無從順利地開展敵人后方的游擊戰爭……八路軍的將士尤其應該感謝給予自己各種善意援助與忠忱鼓勵的友軍將士。”—毛澤東《八路軍軍政雜志》1939年 【知識整合】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戰 閱讀教材完成問題;①時間:1940年8月;②指揮員、部隊:彭德懷,八路軍;一百多個團;③地點:華北;④主要目標:破襲日軍交通線,摧毀敵人交通線兩側及抗日根據地內的日偽據點;⑤戰果:斃傷俘日偽軍4萬多人,破壞交通線2000多公里,拔掉據點近3000個。感悟百團大戰的意義。敵后戰場是相持階段抗戰的主戰場。在戰略上有力的配合敵后戰場,為維護持久抗戰的局面創造了條件。敵后根據地的建立,是敵后抗日游擊戰爭能夠長期堅持下來的戰略基地和后方,它的存在和發展,增強了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保存和壯大了革命力量,為抗戰勝利奠定了基礎,為后來的新中國建設積累了政治、經濟經驗。 圖文史料展示,了解日本“囚籠政策”,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 引導學生學會在時空觀念的特定情境下,以唯物史觀為方法,根據搜集整理的史料形成對歷史事件的客觀評價,達成歷史解釋的素養目標。通過對百團大戰作戰特點的分析,理解敵后戰場依托抗日根據地,變被動為主動,中國共產黨堅持在敵后抗戰對抗戰的勝利產生了重要影響。理解百團大戰的意義與其中凸顯的抗戰精神。學生分組討論,表達觀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進一步認識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在抗日戰爭中所起到的作用,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課堂小結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與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八路軍取得了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同時積極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并逐步鞏固壯大,成為抗日戰爭后期的主戰場。中國共產黨領導發動的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 根據教師小結內容。形成對共產黨敵后戰場的客觀評價。 加強對唯物史觀、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培養。課堂練習 1.(2021·江蘇鎮江·中考真題)伏擊戰勝利后的第二天(1937年9月26日),旅長陳賡在日記中記載:“這是八路軍參戰的第一次勝利,也是中日開戰以來的第一次勝利。”這次伏擊戰是( )A.平型關大捷B.淞滬會戰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答案】A2.(2024·江蘇蘇州·中考真題)鄧子恢主持下的華中抗日根據地由主七佃三的“三七分租”,逐漸改變為佃七主三的“倒三七分租”;為打擊農村高利貸而規定為“分半給息”,即實行一分半利息,以保護貧苦農民利益。這些舉措實施的土地政策是( )A.打土豪、分田地 B.減租減息政策 C.耕者有其田 D.包產到戶【答案】B3.(2024·重慶·中考真題)1939年1月頒布的《陜甘寧邊區各級參議會組織條例》規定:“凡居住邊區境內之人民,年滿十八歲者,無階級、職業、男女、宗教、民族、財產、文化程度之差別,經選舉委員會登記均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該規定的實施( )A.鞏固了中華蘇維埃政權B.體現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C.改變了邊區的土地政策D.建立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答案】B4.(2024·山東青島·中考真題)1940年8月,八路軍在華北廣闊的地域上發起了一場大規模戰役,他們在敵人后方扒鐵路、炸橋梁、毀公路、圍攻炮樓和據點,歷時四個多月,戰果輝煌,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這場戰役是( )A.淞滬會戰B.平型關大捷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答案】D 課堂隨練,檢查了學生對這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又是對本課知識進行小結和梳理,強化了本課重點,很好地落實本課課標要求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課后反思 本課在教學過程中,要圍繞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作用的主題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教學時可通過多種圖文資料的補充,讓學生直觀感受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的戰斗場面及重要影響,了解抗日根據地軍民的作戰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啟發式教學、小組探究性學習等多種教育教學的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其能夠正確評價敵后戰場的抗戰活動。 反思得失,不斷前進。附1:板書設計附2:【學史崇德】走進英雄,感悟抗戰精神彭德懷在前線對日軍陣地做近距離的觀察。當時日軍的炮彈不時打過來,但他不顧個人安危,依然手拿望遠鏡,全神貫注地觀察日軍動向。攝影記者徐肖冰抓住時機搶拍下了這一珍貴的畫面。照片上彭德懷背依壕壁、手持望遠鏡瞭望時泰然自若的姿態,表現出八路軍將領英勇無畏的精神。閱讀材料,從彭德懷身上,你能體會到什么精神?提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附3:【作業布置】八年級(1)班以“抗戰歌曲中的歷史”為主題開展跨學科學習活動,選取了《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的歌詞為研習素材。(注:《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是電影《鐵道游擊隊》的插曲,該電影敘述了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游擊戰爭的歷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歌詞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爬上飛快的火車,像騎上奔馳的駿馬:車站和鐵道線上,是我們殺敵的好戰場,我們扒飛車那個搞機槍,闖火車那個炸橋梁;就像鋼刀插入敵胸膛,打得鬼子魂飛膽喪!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來到;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哎嘿——摘自童心編著《經典老歌400首》問題:周老師請同學們為材料中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歌詞語曲,小歷同學采用低沉、舒緩的旋律,史同學采用鏗鏘有力的旋律。你認為應采用怎樣的旋律才符合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情景,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抗日戰爭的知識,說明理由。【答案】答案:采用鏗鏘有力的旋律。《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反映的是山東南部棗莊礦區一支英雄抗日武裝力量,沉重打擊日本侵略軍。。讀解標課元單壹析分材教元單貳標目習學元單叁計設學教元單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