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六單元第3課《堅若磐石中流砥柱--敵后戰場的抗戰》【分層作業】-【教學評一體化】大單元整體教學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六單元第3課《堅若磐石中流砥柱--敵后戰場的抗戰》【分層作業】-【教學評一體化】大單元整體教學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六單元第3課《堅若磐石中流砥柱--敵后戰場的抗戰》
分層作業
考向1.識記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的背景、過程、結果、影響,是重要的考點,考查主要以選擇題為主。
考向2.說出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的措施和作用,是重要的考點,考查主要以選擇題為主。
考向3.正確評價敵后戰場的抗戰,體會中國軍民在敵后戰場堅持抗戰、不怕犧牲的精神,常結合正面戰場的抗戰考查,以材料題為主。
1.(23-24九年級下·云南昭通·階段練習)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的完全勝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七七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
B.淞滬會戰是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次勝仗
C.武漢會戰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
D.平型關大捷是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勝利
2.(23-24八年級上·云南昆明·期末)《詩經小雅·棠棣》云“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中華民族歷來就有同仇敵愾反抗外來侵略的光榮傳統。當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時,國共兩黨摒棄嫌隙,團結御侮。下列最能反映國共兩黨正式聯手抗戰,取得了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的戰役是( )
A.淞滬會戰 B.平型關大捷 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
3.(2024·廣東·模擬預測)抗日軍政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辦的培養軍事和政治干部的學校,抗大第五期共有學員13390人,其中外省奔赴的知識青年10403人,占總數78%。抗戰前后到延安學習和工作的華僑約有600人左右。材料反映了,當時( )
A.北方階級矛盾相對緩和 B.中國共產黨人才培養觀
C.延安成為革命青年圣地 D.國民黨消極抗戰失民心
4.(24-25九年級上·全國·課后作業)鄧子恢主持下的華中抗日根據地由主七佃三的“三七分租”,逐漸改變為佃七主三的“倒三七分租”;為打擊農村高利貸而規定為“分半給息”,即實行一分半利息,以保護貧苦農民利益。這些舉措實施的土地政策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減租減息政策
C.耕者有其田 D.包產到戶
5.(2024·江蘇南京·二模)1938年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預言“最后的勝利是中國的”。“預言”變成現實的表現是( )
A.推翻清王朝的統治 B.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C.確定和平建國方針 D.結束國民黨反動統治
6.(2024·江蘇南京·一模)按時序排列中國共產黨的抗日行動,正確的是( )
①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②《論持久戰》的發表 ③百團大戰 ④長征
A.④①②③ B.④②①③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7.(23-24八年級上·重慶沙坪壩·期末)數據變化可以反映某段時期的歷史。對下圖解讀正確的是( )
A.人民群眾踴躍支持五四運動 B.工農革命運動支持北伐戰爭
C.農村革命根據地的不斷壯大 D.敵后抗日根據地力量的發展
8.(23-24八年級上·遼寧鐵嶺·階段練習)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組織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兩千多千米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這場戰役是( )
A.臺兒莊戰役 B.百團大戰 C.平型關大捷 D.淞滬會戰
9.(2024·遼寧丹東·模擬預測)歷史大單元主題學習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下列圖片反映的階段性歷史主題是( )
A.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 B.抗日根據地的奮起抵抗
C.日本法西斯的囂張氣焰 D.敵后與正面戰場的抗戰
10.(2024·江蘇徐州·二模)1940年9月《大公報》社評:“自上月20日以來,我軍在北方發動了大規模的運動戰。平漢、正太、同蒲三路同時發動反攻,鐵路到處被破壞,冀晉豫三省同時報捷。”此戰事( )
A.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B.促使抗日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
C.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 D.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
11.(2024·江蘇鹽城·二模)關于抗日戰爭中的某次戰役中日雙方作了如下描述。據此推斷該戰役是( )
日本:《濱田聯隊史》記載:9月28日,成澤中隊得到了友軍的支援后,勇氣百倍,再次繼續前進中卻遇到意外情景,一剎那間嚇得停步不前。冷靜下來看時,才知道行進中的汽車聯隊已遭到突襲全部被殲滅,100余輛汽車慘遭燒毀。中國:《晉綏抗戰》一書寫道:第二戰區第十八集團軍第115師……遮斷日軍后方供應聯絡線,由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參與了戰役,以運動戰給敵以重創,首開全國抗戰斬獲的光榮記錄。
A.徐州會戰 B.臺兒莊戰役
C.平型關大捷 D.第三次長沙會戰
12.(2024·湖北·二模)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為令人向往的圣地,“到延安去”成為不愿意做亡國奴的人們的共同選擇,這些人中有文學家、音樂家、電影明星、更多的是青年學生。這表明( )
A.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到來 B.抗戰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
C.敵后戰場成為抗日主戰場 D.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路線
13.(2024·廣東中山·一模)下圖是1944年流行的門神畫,該門神畫( )
套色木刻門神畫 1944年
體現國共合作成果 B.號召團結抵御外辱
C.倡導社會移風易俗 D.指導開展敵后游擊
14.(23-24八年級下·四川眉山·期末)(20世紀30年代)中國共產黨深入發動群眾,讓廣大農民與地主階級進行面對面的斗爭,樹立了農民群眾在農村中的政治優勢。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以及耕畜、農具等,分給那些無地少地的農民。采取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B.激發工人階級生產熱情
C.更新技術發展農業生產 D.爭取農民對革命的支持
15.(24-25九年級上·全國·課后作業)下列分別是我抗日軍民在華北破襲鐵路統計圖和破襲鐵路線場景。場景反映的破襲行動高潮出現在( )
A.南昌起義 B.徐州會戰 C.武漢會戰 D.百團大戰
16.(2022·廣東佛山·二模)全民族抗戰爆發后,在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抗日根據地中小學普遍開設近代世界史與中國革命史課程,教材由馬克思主義史學小組編寫,涉及中國革命的任務、性質和動力等內容;八路軍也要求所有干部和戰士學習歷史。據此可知,當時( )
A.馬克思主義引導了國民教育 B.抗日根據地教育體系完備
C.歷史教育成為文化工作重心 D.中共重視文化領域的抗戰
17.(2022·河北邯鄲·一模)1940年,美國合眾社駐北平的記者曾發出以下電訊:“自華軍部隊在河北開始大規模進擊之后,北平四周之華軍,亦實行響應,甚為活躍。現北平日軍極為震動,平津鐵路,昨日不通。”這段電訊描述的軍事行動( )
A.是中國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勝利
B.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
C.是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最大規模的戰役
D.標志著中國軍隊進入戰略反攻階段
18.(23-24八年級上·安徽淮北·階段練習)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1932年農村革命根據地分布示意圖
材料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各個抗日根據地,形成了……具有鮮明特點的新型政權形態——“三三制”政權……在調整階級關系方面實行減租減息,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在充分利用人力方面把黨政軍民方方面面的勞動力都動員起來、組織起來,大張旗鼓地開展大生產運動。
——摘編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
(1)根據材料一,分析農村革命根據地的空間分布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與發展的重要意義。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共產黨推動抗日根據地建設的經濟措施,并簡述抗日根據地在抗日戰爭中發揮的作用。
(3)綜合以上材料,你從中國共產黨不同歷史時期的根據地建設中能得到什么啟示
19.(2024·云南德宏·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左圖油畫《向井岡山進軍》反映了1927年9月,毛澤東果斷將秋收起義余部轉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邊界農村地區,由此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材料三 中國共產黨在近百年艱苦卓絕的奮斗中,逐步形成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等一系列的寶貴思想財富。這些精神力量,既為中國發展夯實信仰之基,展拓發展脈絡;也為世界各國發展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時代品格》
請寫出與材料一中“開天辟地”“全民抗戰”有關的歷史事件及其意義。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毛澤東開創的“中國革命新道路”。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請再補充一種革命精神。談談我們應如何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
20.(23-24九年級下·安徽安慶·開學考試)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為了初步總結全國抗戰經驗,批駁當時流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闡明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毛澤東在1938年五六月間作了《論持久戰》的長篇講演,明確指出,“中國會亡嗎?答復:不會亡,最后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復: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他分析了戰爭雙方存在著的互相矛盾的四個基本特點,即日本是帝國主義強國,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國;日本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日本是個小國,經不起長期戰爭,中國是個大國,能夠支持長期戰爭;日本的非正義戰爭失道寡助,中國的正義戰爭得道多助。
——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簡史》
(1)根據材料,指出毛澤東從哪些角度論證了戰爭雙方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論持久戰》發表的歷史背景。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如何貫徹抗日持久戰方針的。談談這一戰略方針給你的啟示。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B B A D B D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C D B D D D C
1.D
【詳解】據所學可知,平型關大捷是抗戰以來取得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D項正確;九一八事變日本侵略中國東北,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由此開始,七七事變是全民族抗戰的開始,A項說法錯誤,排除A項;淞滬會戰是正面戰場組織的第一次大會戰,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滅亡中國的計劃,B項說法錯誤,排除B項;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而不是武漢會戰,排除C項。故選D項。
2.B
【詳解】根據題干“最能反映國共兩黨正式聯手抗戰,粉碎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的戰役”和所學知識可知,國共兩黨正式“聯手抗日”的時間是1937年9月,平型關大捷發生在1937年9月,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粉碎了國內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國論”,極大地振奮了人心,增強了全國人民和各愛國武裝力量堅持抗戰的信心和決心,B項正確;淞滬會戰,使日軍被迫轉移戰略主攻方向,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與題干要求不符,排除A項;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與題干要求不符,排除C項;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后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蕩”的戰役,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與題干要求不符,排除C項。故選B項。
3.B
【詳解】根據“抗日軍政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辦的培養軍事和政治干部的學校,抗大第五期共有學員13390人,其中外省奔赴的知識青年10403人,占總數78%。抗戰前后到延安學習和工作的華僑約有600人左右”可知材料反應了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軍政大學培養軍事和政治,這體現了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才培養觀,B項正確;北方階級矛盾相對緩和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A項;延安成為革命青年圣地在材料中并不能體現,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中國共產黨培養軍事政治人才,與國民黨消極抗戰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
4.B
【解析】略
5.B
【詳解】根據題干“1938年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預言最后的勝利是中國的’“預言”變成現實”和所學知識可知,1938年,正值中國的抗日戰爭時期,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因此預言表現是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B項正確;推翻清王朝的統治是辛亥革命,排除A項;確定和平建國方針是重慶談判,排除C項;結束國民黨反動統治是解放戰爭,排除D項。故選B項。
6.A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1936年12月26日,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②1938年,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③百團大戰發生在1940年8月至次年1月,④紅軍長征發生在1934-1936年。所以正確的時序應為④①②③,A項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
7.D
【詳解】根據題干第一組圖信息可知,1937年到1940年共產黨員人的數量由4萬增長到80萬,軍隊人數由4萬增長到50萬;根據題干人口數量第二組圖信息可知,1937年到1940年根據地數量由原來的1塊增長到17塊,人口數量也急劇增長,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敵后抗日根據地力量的發展,D項正確;五四運動的發生在1919年,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項;1926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誓師北伐,北伐戰爭開始,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B項;農村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時期建立的,與題干涉及的抗日戰爭時期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
8.B
【詳解】根據題干“彭德懷的指揮下,組織一百多個團”信息可知,這場戰役是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發生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給了侵華日軍強有力的打擊,B項正確;臺兒莊戰役由李宗仁指揮,排除A項;平型關大捷是林彪指揮的,排除C項;淞滬會戰是正面戰場的抗戰,排除D項。故選B項。
9.D
【詳解】據題干“上海守軍奮起抗擊日軍、中國軍隊在臺兒莊與日軍展開戰斗、彭德懷在前線、八路軍在平型關伏擊日軍”可知,圖片反映的階段性歷史主題是敵后與正面戰場的抗戰,D項正確;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與題意不符,圖片信息反映的是國共兩黨在抗日戰場上的奮起抗站,排除A項;抗日根據地的奮起抵抗不全面,沒有體現國民黨正面站場的抗戰,排除B項;日本法西斯的囂張氣焰與題意不符,題干圖片體現的是抗日戰爭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戰役,排除C項。故選D項。
10.D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軍總部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100多個團,在華北廣闊的地域,對日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進攻,史稱“百團大戰”,歷時數月,戰果輝煌,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D項正確;1937年9月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排除A項;1938年進行的武漢戰役促使抗日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排除B項;1937年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排除C項。故選D項。
11.C
【詳解】據材料“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參與了戰役,以運動戰給敵以重創,首開全國抗戰斬獲的光榮記錄”可知,該戰役是第一次取得巨大成功,結合所學可知,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因此該戰役是平型關大捷,C項正確;徐州會戰失敗了,且主力軍隊是國民黨領導的,排除A項;臺兒莊戰役以徐州為中心,而《晉綏抗戰》主要在山西一帶,兩者沒有直接關系,排除B項;第三次長沙會戰與《晉綏抗戰》關系不大,排除D項。故選C項。
12.D
【詳解】依據題干中的對延安的描述可知,共產黨堅持的全面抗戰路線,即動員全國一切人力、物力、財力,爭取抗戰的勝利,這種包容性和廣泛的動員能力,使得延安成為了眾多抗日救亡志士的向往之地。人們前往延安,正是對共產黨全面抗戰路線的認同和支持,D項正確;此選項更多是在描述一個現象,而沒有直接涉及到延安或共產黨的具體抗戰策略或地位,排除A項;選項描述的是抗戰的一個戰略階段,與題目中描述的延安成為圣地、人們紛紛前往的現象無直接關聯,排除B項;題目中并未直接提及敵后戰場的地位或作用,而是強調了延安作為圣地對人們的吸引力,排除C項。故選D項。
13.B
【詳解】根據題干“1944年”“抗戰勝利”“軍民合作”可知,該門神畫是抗戰期間的繪畫作品,旨在號召國人團結合作,共同抵御外來侵略,B項正確;1944年,抗日戰爭還未勝利,排除A項;倡導社會移風易俗與抗日戰爭無關,排除C項;題干圖片體現不出指導開展敵后游擊戰爭,排除D項。故選B項。
14.D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20世紀30年代)”“讓廣大農民與地主階級進行面對面的斗爭”“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以及耕畜、農具等,分給那些無地少地的農民”,可知是指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實行的土地政策,目的是爭取農民對革命的支持,D項正確;“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中國共產黨“深入發動群眾,讓廣大農民與地主階級進行面對面的斗爭……”,與“工人階級”無關,排除B項;材料只是說明“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以及耕畜、農具等,分給那些無地少地的農民”,“更新技術發展農業生產”材料沒有提及,排除C項。故選D項。
15.D
【詳解】根據材料“我抗日軍民在華北破襲鐵路統計圖和破襲鐵路線場景”可以得出,1940年下半年破襲活動明顯增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百團大戰是1940年下半年八路軍在華北地區主動出擊日軍的大規模戰役,以破襲戰為主,使日軍在華北的主要鐵路、公路受到廣泛破壞,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囚籠政策,因此題干體現的破襲行動高潮出現在百團大戰,D項正確;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爆發,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徐州會戰是1938年1月至5月,中國軍隊在以徐州為中心的津浦、隴海鐵路地區對日本侵略軍展開的大規模防御戰役,沒有發生在華北,排除B項;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同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一場會戰,沒有發生在華北,排除C項。故選D項。
16.D
【詳解】依據題干可知抗日戰爭時期抗日根據地中小學普遍開設近代世界史與中國革命史課程,教材涉及中國革命的任務、性質和動力等內容,八路軍也要求所有干部和戰士學習歷史,可見當時的中國共產黨重視通過歷史教育激發官兵和民眾的民族意識、革命意識等,由此得出中共重視文化領域的抗戰,D項正確;題干突出的不是馬克思主義教育,而是突出歷史教育,排除A項;僅憑題干中抗日根據地重視歷史教育,不足以得出教育體系完備,排除B項;題干沒有體現歷史教育和其他領域文化教育的比較,無從得出歷史教育一定成為文化工作的重心,排除C項。故選D項。
17.C
【詳解】根據“自華軍部隊在河北開始大規模進擊之后,北平四周之華軍,亦實行響應,甚為活躍。現北平日軍極為震動,平津鐵路,昨日不通。”可得出是百團大戰,根據所學,1940年下半年,八路軍總部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100多個團,在華北廣闊的地域,對日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進攻,史稱“百團大戰”。是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最大規模的戰役,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C項正確;A項是平型關大捷,排除A項;B項是淞滬會戰,排除B項;1944年1月解放區戰場局部反攻是反攻的標志,排除D項。故選C項。
18.(1)分布特點:處于省份交界處或偏遠地區。意義:保存并發展了革命力量;有利于開展工農武裝割據斗爭;中國共產黨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2)措施: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作用:抗日根據地成為敵后游擊戰得以堅持并取得最后勝利的基地。
(3)啟示: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人民為中心;與時俱進,適時調整政策等。
【詳解】(1)分布特點:根據材料一“1929—1932年農村革命根據地分布示意圖”和所學可知,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分布特點是處于省份交界處或偏遠地區。意義:根據所學知識,從保存發展革命力量、革命斗爭、革命道路等角度,分析概括出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與發展的重要意義即可,如:保存并發展了革命力量;有利于開展工農武裝割據斗爭;中國共產黨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2)措施:根據材料二“在調整階級關系方面實行減租減息,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在充分利用人力方面把黨政軍民方方面面的勞動力都動員起來、組織起來,大張旗鼓地開展大生產運動”表明抗日根據地建設的經濟措施是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斗爭拖住了大量侵華日軍,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戰場的抗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堅持抗戰,鼓舞和振奮了全國人民的抗日士氣,有力地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抗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抗日根據地成為敵后游擊戰得以堅持并取得最后勝利的基地。
(3)啟示:材料一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材料二反映了中國共產黨推動抗日根據地建設,綜合以上材料,主要從根據地建設勝利得到啟示,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人民為中心;與時俱進,適時調整政策等。
19.(1)開天辟地:中共一大(或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意義: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或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全民抗戰: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意義: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2)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或井岡山道路)。
(3)精神:抗戰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鋒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等。
做法:我們要牢記革命歷史,發揚優良傳統,學習革命先烈的優秀品質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要牢記使命,愛國奮進;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
【詳解】(1)歷史事件:根據材料一“1921.7”“開天辟地”可得出,有關的歷史事件是:中共一大(或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歷史意義: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或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歷史事件:根據材料一“1937.7”“全民抗戰”可得出,有關的歷史事件是: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歷史意義:根據所學內容可知,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
(2)“中國革命新道路”:根據材料二“毛澤東果斷將秋收起義余部轉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邊界農村地區,由此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道路。”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毛澤東開創的“中國革命新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或井岡山道路)。
(3)革命精神:根據材料三“中國共產黨在近百年艱苦卓絕的奮斗中,逐步形成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等一系列的寶貴思想財富”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革命精神還有:抗戰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鋒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等。
做法:本小問屬于本題為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據上述材料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們應該這樣繼承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血脈:要牢記革命歷史,發揚優良傳統,學習革命先烈的優秀品質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要牢記使命,愛國奮進;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
20.(1)角度:當前中日的國力;中日之間戰爭的性質;長期戰爭的結果;是否得到國際支持。
背景:日本全面侵華,大量國土淪陷;國民黨內流行“亡國論”和“速勝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全民族抗戰興起;中國共產黨充分動員和依靠群眾,堅持全面抗戰路線。
(2)如何貫徹: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共產黨充分動員和依靠群眾,堅持全面抗戰路線;發動百團大戰,使全國精神為之一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鉗制和殲滅日軍大量兵力,殲滅大部分偽軍,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啟示: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詳解】(1)角度:根據材料“即日本是帝國主義強國,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國;日本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日本是個小國,經不起長期戰爭,中國是個大國,能夠支持長期戰爭;日本的非正義戰爭失道寡助,中國的正義戰爭得道多助”可知,當前中日的國力;中日之間戰爭的性質;長期戰爭的結果;是否得到國際支持。
背景:結合時間1938年可知,日本全面侵華,大量國土淪陷;根據材料“為了初步總結全國抗戰經驗,批駁當時流行的種種錯誤觀點”可知國民黨內流行“亡國論”和“速勝論”;結合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努力可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全民族抗戰興起;中國共產黨充分動員和依靠群眾,堅持全面抗戰路線。
(2)如何貫徹:結合所學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相關知識可知,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共產黨充分動員和依靠群眾,堅持全面抗戰路線;發動百團大戰,使全國精神為之一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鉗制和殲滅日軍大量兵力,殲滅大部分偽軍,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啟示:結合持久抗戰的結果可知,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試卷第1頁,共3頁
試卷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偃师市| 苏州市| 城步| 米泉市| 英德市| 泾川县| 大田县| 青浦区| 兰西县| 洮南市| 河北区| 叶城县| 井陉县| 公安县| 沙河市| 武穴市| 太谷县| 丰城市| 嵩明县| 辽中县| 璧山县| 独山县| 克拉玛依市| 汝阳县| 西峡县| 龙游县| 霍林郭勒市| 福安市| 勃利县| 阿克陶县| 澜沧| 岳西县| 贵定县| 枞阳县| 商南县| 平遥县| 额济纳旗| 北宁市| 红桥区| 皮山县| 襄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