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教學質量階段性檢測題七年級地理(考試時間: 90分鐘; 滿分: 80分)說明:1. 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第1卷為單項選擇題,共30題,每題1分,共30分;第Ⅱ卷為綜合題,共50分。2. 所有題目的答案都必須填涂和填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題卷上無效。第Ⅰ卷 (選擇題, 30分)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最符合題意要求的。每題1分,共30分)國慶節期間,家住青島西海岸新區的小明一家計劃去嶗山風景區度假,他隨手用手機電子地圖查詢了出行路線,下列電子地圖分別顯示他們家自駕游行車路線(左圖) 和乘坐公交地鐵出行的四種方案的路線 (右圖) ,讀圖完成1~3題。1. 乘坐公交地鐵的四種方案中,用時最短的是A. 方案一 B. 方案二 C. 方案三 D. 方案四2. 小明用手機導航查詢自駕游出行路線時A. 放大地圖,屏幕顯示的內容更簡略 B. 放大地圖,圖中的比例尺同時增大C. 縮小地圖,圖中顯示的范圍也縮小 D. 縮小地圖,圖中的方向也發生改變3. 與傳統紙質地圖相比,電子地圖的優點是A. 查詢不方便 B. 數據更新慢 C. 信息量較少 D. 實時性更強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中國古人對地球形狀最樸素的認識是“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根據月食時月面出現的地影是圓形給出了“地球是圓形”的科學依據,麥哲倫完成環球航行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現在,人們根據人造地球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就能清楚地看到地球是一個球體。下圖為不同階段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示意圖,讀圖完成4~6題。4. 下列現象能夠說明地球是球體的是A. 流星劃過天際 B. 太陽東升西落C. 站得高看得遠 D. 晝夜交替現象5.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探索認識歷程依次是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②④①③ D. ③④②①6. 人類能夠拍攝到地球的全貌,主要得益于A. 海底探測技術的發展 B. 天文觀測技術的發展C. 遠洋航海技術的進步 D. 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地球是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唯一存在高級智慧生命的天體,是適合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讀地球衛星照片和太陽系示意圖,回答7~9題。7. 下列對地球的描述中,正確的是A. 是透明的規則球體 B. 表層海洋彼此相通C. 表面被經緯網覆蓋 D. 有地軸連接南北極8. 地球在太陽系中位于A. 水星和金星之間 B. 金星和火星之間C. 火星和木星之間 D. 木星和土星之間9. 八大行星中,地球適合人類生存的主要條件有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 ②地球上存在大量液態水③日地距離適中,地表溫度適宜 ④地球有自轉和公轉運動A、①②② R,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024年是中國極地科學考察40周年。在我國發行的極地科學考察紀念幣上,呈現有科考站位置等極地元素。讀我國北極科考站位置示意圖和極地科學考察40周年紀念幣圖案圖,完成10~12題。10.下列各點中,與中冰北極科學考察站位置最接近的是A、65.7°S, 17.4°W B. 65.7°N, 17.4°EC. 65.7°N, 17.4°W D. 65.7°S, 17.4°E11. 中冰北極科學考察站位于黃河站的A. 西北方向 B. 東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東南方向12. 圖示紀念幣上的北極科考元素有①極地考察船 ②冰芯取樣場景 ③企鵝 ④極光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北京的劉先生因為工作需要經常到倫敦和巴黎出差,為方便聯系客戶,直接讀取當地當時的時間,他在自己的手機界面上設置了一個城市時間差異圖(如下圖所示) ,其中白色表盤顯示的是當地的白天時間,黑色表盤則為夜晚時間。讀圖完成13~15題。13. 當倫敦當地時間為下午2:00時,北京當地時間是A. 15:00 B. 10:00 C. 3:00 D.22:0014. 產生倫敦、巴黎、北京三地時間差異的原因是A. 緯度差異 B. 地球公轉 C. 地球自轉 D. 四季更替15. 時間差異現象可能會給劉先生的工作或生活帶來的影響是A. 與客戶之間聯系更方便 B. 生物鐘被打亂影響睡眠C. 國際商務活動更加頻繁 D. 更有利于進行文化交流我國的太空探索自20世紀60年代起穩步發展,經過多年努力,在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與空間站建設、月球與火星探測、太空觀測等領域均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成就,為人類探索太空貢獻了中國力量。讀我國太空探索大事記圖,完成16~18題。1h. 我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A. 神州一號 B. 神舟五號 C. 東方紅一號 D. 天問一號17. 我國空間站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的時間是A. 1999年 B.2003年 C. 2021年 D. 2022年18. 我國積極開展太空探索的意義主要有①開發利用太空中豐富的生物資源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環境進行科學實驗③探索太空環境對人類生存的影響 ④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貢獻中國力量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我國目前已經建成酒泉、西昌、太原、文昌四大衛星發射基地,這些基地在中國乃至世界航天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讀中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分布圖,完成19~21題。19. 中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均位于A. 北半球、西半球B. 北半球、東半球C. 南半球、西半球D. 南半球、東半球20. 中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中,緯度最低的是A. 酒泉B. 太原C. 西昌D. 文昌21. 中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位于中緯度的是A. 太原、西昌B. 西昌、文昌C. 酒泉、太原D. 文昌、太原陸半球和水半球分別指陸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和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讀陸半球和水半球示意圖, 完成22~24題。22. 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狀況是A. 陸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 B. 全球的海洋和陸地呈均勻分布C. 水半球海陸面積之比約為7:3 D. 水半球比陸半球的海洋面積大23. 環繞北冰洋的大洲有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②⑤⑥24. 大洲④和⑤的分界線 A 是A. 德雷克海峽 B. 土耳其海峽 C. 蘇伊士運河 D. 巴拿馬運河海洋被稱為“藍色國土”,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提供豐富多樣的海洋資源。讀海底地形示意圖, 完成25~27題。25. 據圖中信息可知,海洋對人類生產生活的有利影響有①提供旅游場所 ②發展海洋運輸③臺風帶來降水 ④進行海底采礦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6. 海上養殖場位于A. 大陸架 B. 大陸坡 C. 海盆 D. 海溝27. 有利于推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是A. 休漁期在近海捕魚 B. 加強海洋管理執法力度C. 禁止開發海洋資源 D. 直接將污水排入海洋中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前往我國某地區實地考察。讀該地等高線地形圖和攀巖運動景觀圖,完成28~30題。28. 圖中 ↓ ”是地圖要素中的A. 圖例 B. 注記 C. 比例尺 D. 指向標29. 等高距是指相鄰兩條等高線間的高度差,此圖等高距為A.50米 B. 100米 C. 150米 D. 200米30. 圖中適合開展攀巖運動的是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第Ⅱ卷(綜合題,共50分)二、綜合題(50分)31. 地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是一門需要我們活到老學到老的實用學科,它主要研究人類如何能夠與我們的地球家園和諧相處,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的和諧發展。結合圖文材料,完成題目要求。(13分)【解開地理之“謎”】“地理”一詞最早出現于先秦時期的《周易·系辭上》,里面有“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的文句。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莊子曾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地理學就是要闡明天地大美的原因,探索四季變遷的規律,揭示萬物之間的相互關系,認識大地運行變化的道理。(1) 在我們生活的地理環境中,隱藏著許許多多的奧秘。當你迎著太陽上學時,發現太陽總是從東方升起,這是由于地球的 (自轉/公轉) 運動引起的; 我們學校所在地四季分明,則是由于地球的 (自轉/公轉) 運動引起的。(2) 地球表面的地理景觀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如昔日的海洋如今變成了雄渾的高原……我國古人用“滄海桑田”形象比喻世事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請說出該成語反映的地理現象。(2分)【地理與日常生活】傳統藏袍多用牦牛和藏羊的皮毛為原料。特點是長袖、寬腰、長襟。穿法獨特,白天氣溫較高時,將長袖褪去系于腰間; 夜晚,寬腰肥大的衣服還可以當被蓋,保溫防寒。(3)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其生活方式與當地自然環境有密切的關系。藏袍獨特的穿衣風格與當地氣溫 的特點極為適應。滑雪運動是運動員把滑雪板裝在靴底上在雪地上進行速度、跳躍和滑降的競賽運動。人們呈站立姿態,手持滑雪杖、足踏滑雪板在雪面上進行滑行運動。 “立”“板”“雪” “滑”是滑雪運動的關鍵要素。(4) 說出適合開展滑雪運動的地區地理環境的特點。(兩條即可,2分)【地理與生產建設】荷蘭瀕臨北海,地勢低洼,湖泊沼澤眾多,是一個“低地之國”,有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時常受到海潮侵襲。為此,人們筑壩圍海,與海爭地,發明了抽水風車,并逐漸得到普及。荷蘭風車數量眾多,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賞,這已成為荷蘭的一項熱門旅游項目。(5) 荷蘭發明風車最初的用途主要是 。據圖可知,荷蘭位于歐洲西部,西臨 洋,常年盛行 風,這為風車的運行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地理與風土人情】312國道是一條貫通我國東南和西北,全程近5000米的交通大動脈。青島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收集312國道沿線不同地方風土人情的相關資料,制作了一張地理小報。下圖示意312國道和地理興趣小組制作的地理小報。(6) 同學們繪制地理小報的過程中,收集地理信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是A. 閱讀地理書籍 B. 訪問互聯網站 C. 實地參觀、調查 D. 收看電視節目(7) 地理小報中的“肉夾饃”“生煎包”分別出現在312國道中的 和 段(填字母) 。32. 地球儀是地理學習和研究的一個重要工具。利用地泳儀,人們可以記較方便地認識和研地球概貌。某校地理興趣小組利用簡易材料制作了地球iel模型。結合圖文材料,完成題目要求。(12分)【材料準備】(1) 以上材料中,制作地球儀需要用到的有 (填序號) 。【制作過程】(2) 如圖①,在泡沫球中部畫一個最大的圓圈作為赤道,即為 兩半球的分界線; 在a點和其對應點 (對跖點) b各鉆一個小孔,確保小孔到赤道上各點的距離 。(3) 如圖②,每隔30度繪制一條緯線,并標注緯度。每隔30度繪制一條經線,并標注經度;經線垂直于緯線; 所有經線相交于a、b兩點,觀察分析可知:緯線指示 方向,形狀是 ,所有緯線的位置關系為 (平行/相交) ;0°經線以東是東經,以西是西經,0°經線向東、向西,經度數值逐漸 。每隔30度繪制一條經線,該模型上可以繪制 條經線。(4) 如圖③,把鐵絲彎成地球儀支架的形狀,傾斜的鐵絲m作為地軸,其與水平面的夾角是 度,同時所彎的半圓要比泡沫球略大一些,之后,如圖④,把泡沫球安放到支架上。【實際應用】(5) 利用簡易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自轉時,從北極上空看,方向為 時針; 演示公轉時,應保持地軸方向不變,a點始終指向 附近。(6) 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請列舉經緯網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一條即可)33. 我國北方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到野外進行實踐活動,下圖示意活動區政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3分)(1) 圖示區域的地形類型主要是 ,請寫出判斷依據。(3分)(2) 讀圖可知,青山位于黑山的 方向,小清河的流向大致為 。(3) 圖示區域海拔最高處為 米(填寫范圍) 。青山和黑山之間的圖上距離約為4厘米,若在兩山頂之間架設索道,索道的實際長度約為 米。(4) 同學們從甲村出發沿公路到乙村附近瞻仰烈士紀念碑,緬懷革命先烈。途中發現,該公路大致沿等高線方向,請寫出這樣修建的優勢。(2分)(5) 行程中,同學們發現路邊立有一個凸面鏡(如上圖) ,你認為凸面鏡最大可能位于圖中 (A或B) 點,寫出該地點需要設置凸面鏡的原因。(3分)(6) 為減輕研學過程中對當地環境的破壞,作為中學生應該怎樣做 (寫出一條即可)34.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會造成建筑物和基礎設施的破壞. A員的信亡. 次生災害的發生以及環境的破壞,加強地震的監測尤為重要。根據地震發生地點的監察圖,可以發現地震的分享特點、探究地震發生的原因,進而趨利避害,更好地指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結合圖文材料,完成題目要求。(12分)地質學家認為,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的地殼運動進入活躍期。據中國地震臺網發布的消息,2023年,全球共發生7級以上地震19次,最大為2月6日土耳其兩次7.8級地震。下圖為2023年1月1日到2023年12月8日全球7級以上地震分布圖和土耳其位置示意圖。(1)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由板塊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劃分為 大板塊。板塊的內部,地殼運動比較 ;板塊和板塊交界地帶,地殼運動比較 。(2) 據圖中信息,寫出2023年全球7級以上的地震集中于哪些板塊的交界地帶。(3分)(3) 據圖中信息判斷,板塊交界地帶,存在張裂拉伸運動的是A. 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 B. 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C. 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 D. 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4) 從板塊構造學說的角度分析土耳其地震多發的原因,并列舉兩條地震帶來的危害。(4分)(5) 根據對以往地震的研究,在大震發生前的瞬間,會出現輕微震動、地聲等“自然預警現象”。從開始出現自然預警現象,到建筑物倒塌,只有幾秒到二十幾秒的時間。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地震發生時,家住2樓的艾丁采取了正確的避災方式,幸免于難,請說出他可能的做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