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明德學校八年級期中模擬物理試題(1)(2024)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24分)1.如圖所示,春光明媚,小紅到樹木園游玩。粉紅的桃花映在眼底,魚兒在清澈的湖水中游動,湖水中掩映著樹木的倒影,暖陽下地上的人影……。對下列光現象的成因解釋正確的是( )A.陽光照射下地上的“人影”——光的反射B.眼睛中視網膜的“花影”——光的反射C.水中的“樹影”——光沿直線傳播 D.水中的“魚影”——光的折射2.小李利用鉛筆估測鏡子玻璃的厚度,他發現當鉛筆筆尖緊靠鏡子玻璃時,筆尖的像到筆尖的距離大約為0.4厘米,則玻璃的厚度約為 ( )A.0.4厘米 B.0.2厘米 C.0.8厘米 D.0.1厘米3.一些關于光現象的生活情景。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濃密的樹蔭下出現很多光斑,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人能看到書上的字,是因為眼睛發出的光射到了書上C.高樓的玻璃幕墻造成光污染,是由于發生了鏡面反射D.樹木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形成4.“禾下乘涼夢”是袁隆平先生的中國夢,水稻下面可乘涼,說明水稻下面有陰影。下列現象的形成原因和水稻下的陰影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圖1:一葉障目 B.圖2: 長空彩虹現 C.圖3:倒影澄波底 D.圖4:相機拍照5.下列實驗中,能探究聲音產生原因的是( )A.甲圖實驗中,正在發聲的喇叭可以使放在上面的小紙片跳動B.乙圖實驗中,在魚缸旁拍手,水中的魚兒被嚇跑C.丙圖實驗中,耳朵貼到桌面上,聽到的敲擊聲更大D.丁圖實驗中,打“土電話”情景,通過“土電話”聽到對方的聲音6.若要使圖中的反射光線射中墻壁上的目標,以下操作可行的是( )A.平面鏡水平向左移動 B.平面鏡繞入射點逆時針旋轉C.平面鏡豎直向上移動 D.入射點不變,入射光線順時針轉動7.一塊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鏡面的一部分剛好被一本書蓋上了,在書上放著一個蘋果,小明用手去拿蘋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蘋果比它在平面鏡中的像要稍大一點B.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蘋果清晰明亮的實像C.拇指尖A點與其所成的像關于鏡面是對稱的D.當把蘋果拿起時,鏡中蘋果的像會逐漸變小8.小紅用材質和粗細相同,但長短不同的金屬管制作了一個排鐘,如圖所示,敲打不同的金屬管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敲打的力度不同,金屬管發出聲音的響度不同B.用相同力度敲打不同的金屬管,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C.不同金屬管發出聲音的音色相同D.不同金屬管發出聲音的傳播速度不同9.暖水瓶的瓶膽夾壁中是真空,星星同學想利用它來探究真空能否傳聲。他把音樂賀卡里的電子發聲器放入瓶中,根據聽到的聲音進行判斷。在他設計的下列幾組比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在用一個完好的和一個已經漏氣的瓶膽進行比較B.把瓶膽放在近處和遠處進行比較C.將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膽中進行比較D.兩個完好的暖水瓶里,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進行比較10.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許多古詩詞中蘊含著很多的物理知識,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高”是指聲音的音調高B.“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液體可以傳聲C.“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笛聲是由笛子的振動產生的D.“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鄉音無改”指聲音的響度沒變11.如圖甲所示,光學元件由凸透鏡A、B組成,A的直徑為D,B的直徑為d,將光學元件正對陽光,把一張白紙放在它的下方,在白紙上得到了如圖乙所示的兩個圓斑,圓斑的直徑均為d,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個透鏡的焦距可能相等 B.透鏡A的焦距一定大于透鏡B的焦距C.該光學元件遠離白紙時,兩個光斑一定同時變大D.該光學元件遠離白紙時,兩個光斑一定同時變小12.當物體距離凸透鏡8cm時,在透鏡另一側光屏上成一個清晰放大的實像,若保持物體與光屏的位置不變,把凸透鏡向光屏方向移動2cm,則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縮小的像。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A.F<2cm B.2cm<f<4cm C.4cm<f<5cm D.5cm<f<8cm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9分)13.如圖,平面鏡MN垂直于凸透鏡的主光軸CC′,點光源S位于主光軸上,光線SA經平面鏡反射和透鏡折射后與主光軸平行。已知S到透鏡光心和平面鏡的距離分別是10 cm、4 cm,則此透鏡的焦距是_________cm。14.小華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做了個趣味實驗——“看得見的聲音”。在兩端開口的圓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并在橡皮膜的中央貼一塊小平面鏡,將圓筒插入擋光板的圓孔中,當激光筆發出的一束光射向鏡面時,在激光筆后方的光屏上會呈現一個亮點。從各個角度都能看到光屏上的光斑,說明光射到光屏發生了 。實驗時,對著圓筒發出聲音,同時觀察到光屏上的光斑變成一條變化的曲線,該現象說明 同時也說明聲音具有 。15.1666年,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用玻璃三棱鏡將太陽光分解成多種顏色的光,這種現象叫光的色散,其實驗表明白光 (選填“是”或“不是”)最單純的光;實驗中,光屏上的彩色光帶如果分辨不清,可以適當 (選填“增大”或“減小”)光屏與三棱鏡間的距離,光帶的邊緣A處是 色光,其中的黃色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 m/s;光的三原色是紅、 、藍。16.如圖所示,小麗從距平面鏡3m處相對平面鏡以1m/s的速度遠離平面鏡,此時,像將會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現將一塊和鏡面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鏡子后面1m 處,這時她 (選填“仍能”或“不能”)在鏡中看到自己的像。17.小華同學夜晚用手電筒向空中射出一束光,觀察到空氣中出現了筆直光柱,如圖所示。這一現象說明光在空氣中是沿 傳播的,從環保的角度看,光柱越明亮,說明空氣中浮塵越 (選填“多”或“少”)。18.如圖所示,是檢查視力時的示意圖。人通過平面鏡觀察到的是視力表的 (填“實像”或“虛像”)若測視力時,要使被測試者看到的“視力表”與被測者相距5m,則人距離其背后的視力表為 m。平面鏡中看到的E字的朝向與視力表中E字的實際朝向 (填相同或不同)。19.如圖,魚缸中只有一條小魚,而眼睛從A點可以觀察到兩條小魚,一條魚的位置變淺,另一條魚變大,前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填“實”或“虛”像);后者是由于魚缸的 (填“左”或“右”)側部分等效于凸透鏡而形成的 (填“實”或“虛”)像。20.如圖所示是用兩副眼鏡所做的實驗情況,其中用凹透鏡制成的眼鏡是圖 所示的眼鏡。21.結著中國古人智慧的雙耳魚洗盆如圖所示。注入半盆水后,用雙手搓把手,會發出嗡嗡聲,同時盆內水花四濺。“水花四濺”說明發聲的“魚洗”正在 。在“魚洗”發出的喻喻聲是靠 傳播的。22.在物理興趣小組組織的活動中,小明利用橡皮筋等自制了如圖所示的簡易“古箏”,并用它進行了演奏,“古箏”的聲音是由琴弦的 產生的;用同樣大小的力撥動橡皮筋,發聲時細橡皮筋比粗橡皮筋的音調 (選填“高”或“低”)。23.如圖所示,一束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的界面上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圖中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方向均未標出),其中入射光線是 (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 °。24.如圖甲所示為手機防窺膜結構圖,采用了超細百葉窗光學技術。貼在手機屏幕上的效果如圖乙所示,其原理類似百葉窗,只能透過一定角度的光線,結構簡圖如圖丙所示。兩側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內容,是由于光的 (填寫光現象);此防窺膜貼在手機屏幕上, (選填“能”或“不能”)防止上方的窺視;為了讓防窺效果更好(可視范圍減小),可以適當地 (選填“增大”或“減小”)超細百葉窗的間距。三、解答題(25題每圖2分,其余每空1分,共47分)25.(每題2分,共6分)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圖。(1)如圖是水面上一根傾斜蘆葦AB的簡化圖,請作出AB經水面所成的像。(2)如圖所示,一束光與水面成60°角向上入射,請畫出反射光線,標出反射角的大小,并大致畫出折射光線。(3)畫出圖中的折射光線或入射光線26.(6分)如圖 所示,是在學習“聲現象”一章中常見的幾個探究實驗 :(1)如圖甲,把正在發聲的音叉靠近懸掛的靜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復彈起。實驗現象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將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這種實驗方法是 __ 法:用相同的力敲擊音叉,距音叉遠近不同的人聽到聲音大小不同,說明聲音的響度不僅與振幅有關,也與 有關。(2)如圖乙,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鐘罩內,逐漸抽出鐘罩內的空氣,聽到的鈴聲明顯減小。進一步推理可以得出: 。(3)如圖丙小明把伸出桌邊一端鋼尺的長度逐漸變長一些,用相同的力再撥動鋼尺,聲音的音調變 (填“高”或“低”),如果鋼尺伸出桌面很長時,撥動鋼尺時,可能聽不到,此時鋼尺發出的是 (選填“超聲波”、“次聲波”或“正常聲波”)。(4)如圖丁,拿一塑料片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慢,一次快,發現塑料片劃得越快,塑料片振動頻率越快,說明發出聲音的音調越 (選填“高”或“低”)。27.(8分)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超超在豎立的玻璃板前一段距離處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他再取一段與蠟燭A等長但未點燃的蠟燭B放在玻璃板后,如圖所示。(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目的是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選用兩支相同的蠟燭,目的是便于比較__________________;(3)有3mm厚和2mm厚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實驗;在尋找蠟燭A的像位置時,眼睛應該在蠟燭________(“A”或“B”)這一側觀察。若超超無論在桌面上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B,都不能使之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請你推測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移去玻璃板后的蠟燭B,在其原來的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________(選填“不能”或“能”)呈現蠟燭A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是________(選填“實”或“虛”)像。若在圖中水平向右移動玻璃板,A蠟燭的像________(填“會”或“不會”)跟著向右移動。28.(8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實驗中,平面鏡水平放置于桌面上,E、F是兩塊可以繞接縫ON翻折的白色硬紙板。(1)如圖甲所示,表面 (選填“光滑”或“粗糙”)的白色硬紙板應當 立在平面鏡上。(2)讓一束光緊貼紙板E沿AO方向射向鏡面上的O點,在紙板F上呈現反射光束OB,然后將紙板F繞ON向前或向后翻折,在紙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束,這表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 。(3)多次改變入射光的方向并描繪光的傳播路徑,用量角器量出每組反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并記入表格,可得結論:反射角與入射角大小 。(4)當反射光與入射光夾角為100°時,入射角為 °;若入射光束AO繞O點順時針旋轉,將觀察到反射光束O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繞O點 時針旋。(5)如圖乙所示,一束光經水平放置的平面鏡反射后在天花板上形成光斑,水平向右移動平面鏡,觀察到光斑位置的變化情況是 。(填“向左”、“向右”或“不變”)(6)實驗過程中,進行下列哪項操作后,在紙板上仍可以看到反射光?_________(單選)。A.如圖乙所示,將紙板的右半部分向后翻折B.如圖丙所示,將紙板與入射光束一起以ON為軸旋轉C.如圖丁所示,將紙板與入射光束一起以CD為軸向后傾倒29.(10分)在“制作小孔成像觀察儀”活動中,小明制作了三個帶小孔的圓形卡片(如圖甲),將易拉罐和薯片筒兩端開口,再把一端蒙有半透明薄紙的薯片筒插入易拉罐筒B端,眼睛在D端觀察:(1)由于小孔成的像較暗,為了便于觀察,應在薯片筒的 (填“C”或“D”)端蒙上半透明薄紙制成光屏。當用“小孔成像觀察儀”觀察點燃的蠟燭時,燭焰在半透明薄紙上成 (選填“正立”或“倒立”)的 (選填“實像”或“虛像”),若將點燃的蠟燭向上移動,則薄紙上的像向 (選填“上”或“下”)方移動;(2)若僅將易拉罐A端的帶圓孔卡片換成帶三角形小孔的卡片,則半透明薄紙上像的形狀 (選填“改變”或“不變”);(3)若保持其它條件不變,將小孔略微變大一些,則像的亮度 (選填“變亮”、“不變”或“變暗”);(4)若小明將易拉罐和薯片筒整體遠離蠟燭,則光屏上的像將 ____ ;若小華僅將薯片筒向后拉動一些,則光屏上像將 ____ (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如圖丙,晴天樹蔭下的圓形的光斑有大有小,該現象可以用 _____ (選填“小明”或“小華”)的操作來說明。30.(10分)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1)實驗前調整器材,為使成像在光屏中央,需要調整燭焰中心、光屏中心使它們位于_______________上。實驗時當三者位置如圖甲時,光屏上呈現了清晰的像,若將蠟燭向左移動少許,光屏上的像變模糊。若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移動光屏,則應將光屏向_______移動。(2)如圖乙,線段AB為凸透鏡成像的物距倒數和像距倒數的對應關系,則此凸透鏡焦距為 cm;(3)小明在實驗過程中不斷移動燭焰位置,觀察到如圖丙中①至⑥的六種燭焰清晰的像,請按蠟燭到凸透鏡距離由遠到近所得到的6個像進行排序 ;(4)他還想利用發光字母來探究凸透鏡成像時上下、左右的位置關系,圖丁中的6個字母適合做光源的有個;(5)若固定蠟燭與光屏間的距離為L0不變,只移動凸透鏡。設蠟燭與凸透鏡第一次成清晰像所在位置A間的距離為L,如圖所示,則該透鏡焦距f L(選填“>”、“<”或“=”),凸透鏡移動過程中,設第二次成清晰像的位置為B,則前后兩次成清晰 的像所在位置A、B之間的距離為 (用L0、L表示);(6)將透鏡及蠟燭、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圖2甲,做成像實驗,記錄每次成實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間距L(u+v),繪出圖線如圖2乙(以f為長度單位),要想成實像,蠟燭與光屏的間距應滿足L≥ 。經“百度”發現,物理學中,有一個凸透鏡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結合①、②兩圖,可知當物距u=3f時,n= ;(7)如圖所示,凸透鏡豎直放置,凸透鏡焦距為f,在經過主光軸的豎直平面內做順時針圓周運動,半徑為r,則在下列關于點光源所成的像的運動軌跡的各圖中,正確的是 ___________。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C A A C C D A B題號 11 12答案 B C13. 18 14. 漫反射 聲音由物種振動產生 能量15. 不是 增大 紅 3×108 綠6. 不變 仍能 17. 直線 多18. 虛像 0.6 相同 19. 虛 右 虛20.甲 21. 振動 空氣22. 振動 高 23. EO 3024. 直線傳播 不能 減小 25.略26.(1) 轉換 距離發聲體的遠近 (2)真空不能傳聲(3) (1)確定像的位置 (2)像與物的大小和位置關系(3) 2 A 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 (4)不能 虛 不變28.(1) 粗糙 垂直 (2)同一平面內(3)相等 (4) 50 順 (5)不變 (6)B29.(1) C 倒立 實像 下(2)不變 (3) 變亮(4) 變小 變大 小華30.(1) 凸透鏡的主光軸 左 (2)10cm (3)②①③⑤⑥④(4)2 (5) < L0﹣2L(6) 4f 0.5(7)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