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五年級上冊期末真題匯編(第三單元 計量時間)教科版 含答案一、填空題1.(21-22五年級上·陜西渭南·期末)圭表是古代科學家發(fā)明的度量 的一種天文儀器。2.(23-24五年級上·湖南懷化·期末)科學家利用 來測量月球到地球的距離。我國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我國河流流向大多是 。太陽在運動過程中影子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古代的人們利用太陽的影子來測量時間,這樣的工具被稱為 。3.(23-24五年級上·遼寧盤錦·期末)將一個去掉底的塑料瓶倒過來盛水,并在瓶蓋上扎一個孔,讓水從孔中流出。通過測量水流速度的變化發(fā)現(xiàn),影響水流速度變化的主要因素有孔徑的 和水位的 。4.(23-24五年級上·湖南懷化·期末)在水鐘展臺上,他們親自操作了如圖所示的水鐘計時。那么這個水鐘是一個 型水鐘,為了保證計時的精確,水鐘盡量控制注入下方容器的水流速度是 的。5.(23-24五年級上·甘肅白銀·期末)水鐘是根據(jù)流水的 原理來計時的,當今計時最準確的是 。6.(23-24五年級上·湖南懷化·期末)在鐘的歷史展館中,我們了解到,我國古代利用陽光來進行計時,制作了日晷和 。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fā)現(xiàn)擺的 ,使人類對時間的精確測量進入理性高度。7.(23-24五年級上·山東濱州·期末)通過研究人們發(fā)現(xiàn),具有 特點的事物可以用來計時,例如機械擺鐘就是根據(jù)擺的 特點制成的。8.(23-24五年級上·黑龍江哈爾濱·期末)歡歡家的機械擺鐘慢了,需要將擺錘向 ( )(上、下)調(diào)節(jié)。9.(23-24五年級下·甘肅平?jīng)觥て谀[擺動的快慢與擺錘質(zhì)量、 無關(guān),與 有關(guān)。(兩空均填“擺繩長短”或“擺幅大小”)10.(23-24五年級上·河南信陽·期末)當今計時最精確的是( )。11.(23-24五年級上·吉林松原·期末)石英晶體受到( )影響時,和音叉一樣會產(chǎn)生有規(guī)律的( )。現(xiàn)在的石英鐘表里都有( )和一片( ),帶電的石英晶體始終在做( )。二、選擇題12.(23-24五年級上·浙江溫州·期末)小明改進水鐘,如圖所示。受水容器上標注的時間刻度應(yīng)該是( )。A. B. C.13.(23-24五年級上·湖南懷化·期末)古代的水鐘用水滴的好處是( )。A.讓水流得慢一點,計時長一點B.水能以盡量均勻的速度往下流C.滴1滴水剛好1秒,數(shù)60滴剛好1分鐘14.(23-24五年級上·浙江溫州·期末)影響塑料瓶中水能否以均勻的速度往下流的主要因素是( )。A.漏水孔的大小 B.塑料瓶的大小 C.塑料瓶中的水位高低15.(23-24五年級上·福建龍巖·期末)我們用點蠟燭的方法來計時,不需要考慮的是( )。A.蠟燭粗細 B.蠟燭顏色 C.周圍的風 D.做蠟燭的原料16.(23-24五年級上·湖南婁底·期末)( )是一種用重錘或彈簧釋放的能量為動力,推動一系列齒輪傳動,借操縱調(diào)速器調(diào)節(jié)輪的轉(zhuǎn)速,以指針指示時刻和計時計量單計量時間的計時器。A.機械鐘表 B.太陽鐘 C.水鐘17.(23-24五年級上·浙江溫州·期末)如圖所示,在計算擺動次數(shù)時擺錘從( )的運動記作一次擺動。A.甲→乙→丙 B.甲→乙→丙→乙→甲 C.丙→乙→甲18.(23-24五年級上·重慶云陽·期末)小芳想做一分鐘擺動60次的擺,結(jié)果每分鐘擺65次,正確的調(diào)整方法是( )。A.增加擺繩長度 B.增大擺動幅度 C.增加擺錘重量19.(23-24五年級上·福建龍巖·期末)歷史上第一個發(fā)現(xiàn)“擺具有等時性”的科學家是( )。A.牛頓 B.伽利略 C.哥白尼 D.惠更斯20.(23-24五年級上·山東濱州·期末)大大提高了計時準確度的計時工具是( )。A.水鐘 B.機械擺鐘 C.日晷21.(23-24五年級上·浙江杭州·期末)最早發(fā)現(xiàn)“擺具有等時性”規(guī)律的科學家是( )。A.牛頓 B.李四光 C.伽利略 D.惠更斯22.(23-24五年級上·浙江杭州·期末)制作刻度均勻的受水型水鐘,我們應(yīng)選用( )作為接水容器。A. B. C. D.23.(23-24五年級上·福建龍巖·期末)下列計時器中,最不適合做1分鐘計時器的是( )。A.水鐘 B.日晷 C.燃香 D.手表24.(23-24五年級上·江蘇徐州·期末)小紅家的擺鐘每天都會慢幾分鐘,下列哪個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A.把擺錘的位置往下調(diào)B.把擺錘的位置往上調(diào)C.換一個更重的擺錘25.(23-24五年級上·山東濱州·期末)遠古時代,人們用天上的太陽計時,晝夜交替自然而然形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 )。A.天 B.刻 C.年三、判斷題26.(23-24五年級上·青海海南·期末)在遠古時代,人類利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 )27.(23-24五年級上·河北滄州·期末)借助單擺可以比較準確地估計時間。( )28.(23-24五年級上·山東濱州·期末)我們自制的簡易擺鐘在擺動過程中幅度越來越小,擺動也越來越快。( )29.(23-24五年級上·山東濱州·期末)在做水鐘的滴漏實驗中,滴出前10毫升水用了10秒,連續(xù)漏出50毫升水需要50秒。( )30.(23-24五年級上·山東濱州·期末)我國宋朝機械師發(fā)明的“水運儀象臺”(水鐘)是第一架真正的機械鐘。( )31.(23-24五年級上·青海海南·期末)我們每天都要通過鐘表來掌握時間,安排工作或做出決定。例如百米賽跑的時候,需要精確計時,才能知道是否打破了紀錄。( )32.(23-24五年級上·山東濱州·期末)制作1分鐘正好擺動60次的擺,我們直接根據(jù)估計測試,不用設(shè)計方案。( )33.(23-24五年級上·湖南懷化·期末)沒有鐘表的年代里,人們會根據(jù)自然現(xiàn)象去判斷時間。( )四、實驗題34.(23-24五年級上·河南駐馬店·期末)蕩秋千時,我發(fā)現(xiàn)自己每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幾乎相同。秋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呢? 我們對此問題展開研究,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秋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與秋千繩長有關(guān)。猜想二:秋千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與人的質(zhì)量有關(guān)。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按照科學方法做了實驗,得到下表中的數(shù)據(jù):實驗序號 繩長 小球質(zhì)量 往返擺動10次所用時間1 50 厘米 1倍重 12秒2 1 米 1 倍重 24 秒3 1 米 2倍重 24 秒請通過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為了驗證猜想,同學們利用的實驗材料有( )、( )、( )、( )。(2)為了驗證猜想一,應(yīng)該選擇實驗序號為( )和( )做實驗,需要改變的條件是( )。(3)為了驗證猜想二,應(yīng)該選擇實驗序號為( )和( )做實驗,需要改變的條件是( )。(4)實驗結(jié)論: ( )。(23-24五年級上·浙江臺州·期末)同學們在景區(qū)發(fā)現(xiàn)有兩個不同的秋千。他們統(tǒng)計了1分鐘內(nèi)不同秋千擺動次數(shù),記錄數(shù)據(jù)如圖。坐秋千人數(shù) 秋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取值實驗1 一人 甲 12 11 12 12實驗2 兩人 甲 11 12 12 12實驗3 兩人 乙 14 14 13 1435.如果想要通過秋千研究“擺的快慢與擺錘質(zhì)量是否有關(guān)”,應(yīng)該選取( )兩組實驗進行對比。A.實驗1和實驗2 B.實驗1和實驗3 C.實驗2和實驗336.從上表“一人坐甲秋千”與“兩人坐甲秋千”的測試中,我們發(fā)現(xiàn)( )。A.“擺錘”越輕,擺得越慢B.“擺錘”越重,擺得越慢C.“擺錘”的輕重不影響擺速37.分析上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推測甲、乙兩個秋千繩長的關(guān)系是( )。A.甲比乙長 B.甲與乙一樣長 C.乙比甲長(23-24五年級上·廣東深圳·期末)平平自制了一個如圖1所示的簡易水鐘,水鐘的刻度條貼在①瓶容器上。據(jù)此回答問題。38.水鐘的滴水速度與( ) 無關(guān)。A.液體的顏色B.漏水孔的直徑大小C.水位的高低39.若漏出前10mL的水用了10秒,則漏出50mL水,可能用去( ) 秒。A.50 B.40 C.7040.在下面3種水鐘刻度條中,選擇合適地貼在①瓶上,它可能是( ) 。41.造成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 )。A.漏水孔太大 B.容器口徑太大 C.水流逐漸變慢42.平平對圖1簡易水鐘進一步改進,如圖2所示。改進后的水鐘的水流速度更穩(wěn)定了,這是因為( )保持不變。A.②瓶中的水位B.①瓶中的水位C.③瓶中的水位43.平平還想制作一個1分鐘能擺動60次的鐘擺。在確定擺繩長度時,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每次增或減5厘米 B.擺繩長度減半或增倍 C.以上兩種都行五、綜合題44.(22-23五年級上·浙江溫州·期末)請你設(shè)計一件計時工具,要求能計時一分鐘。請在下列方框中畫出設(shè)計示意圖,并寫出使用方法。我的一分鐘計時器示意圖 使用方法( ) ( )(22-23五年級上·浙江溫州·期末)計時工具今年我國空間站的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都將發(fā)射升空與空間站對接,在建設(shè)空間站過程中需要用到高精度的計時工具,它的精確度可以做到數(shù)億年誤差小于一秒。為了更加了解計時工具的發(fā)展,小科今天打算嘗試做一個10分鐘的水鐘。45.小科想做一個能計時10分鐘的水鐘,但加滿水后1分鐘就流完了,最主要的原因是( )。A.開孔太大B.水位太高C.容器形狀不規(guī)則D.容器顏色46.圖1這個水鐘屬于( )(填“受水型”或“泄水型”)水鐘。如果給這個水鐘標上刻度,上圖中標注正確的是( )(填“甲”“乙”或“丙”)。47.在不斷實驗與改進后,小科制作了一個計時更加準確的水鐘如圖2,在計時過程中,浮標會( )(填“上升”或“下降”)。48.圖2中溢水口最主要的作用是( )。A.增加出水量B.降低下面容器中的水位上升C.保持上面容器中的水位不變D.加快水的流速49.下列計時工具中,與水鐘計時原理最相似的是( )。A.太陽鐘B.沙漏C.擺鐘D.圭表50.我們可以用擺、水、太陽來計時,根本的原因是它們( )。A.計時很精準B.取材方便C.運動具有規(guī)律D.制作簡單51.計時工具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發(fā)展,計時儀器按出現(xiàn)時間的先后順序是( )。A.水鐘→日晷→擺鐘→原子鐘B.日晷→水鐘→擺鐘→原子鐘C.擺鐘→水鐘→日晷→原子鐘D.水鐘→日晷→擺鐘→原子鐘52.(23-24五年級上·山東日照·期末)下面兩張數(shù)據(jù)表是小明在研究擺的運動規(guī)律時,做的觀察記錄,請仔細分析并作答。【表一】使用同一擺次數(sh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時間及釋放高度 經(jīng)過時間 釋放高度(距離地面) 經(jīng)過時間 釋放高度(距離地面) 經(jīng)過時間 釋放高度(距離地面) 經(jīng)過時間 釋放高度(距離地面)10 秒 5cm 10秒 10cm 10秒 15cm 10秒 20cm擺動次數(shù) 20 20 20 20【表二】使用3個不同的擺,各擺動10秒擺繩的長度 20厘米 40 厘米 60厘米擺動次數(shù) ( ) 8 ( )(1)【表一】的數(shù)據(jù),我們發(fā)現(xiàn)擺具有 的性質(zhì),推測這個擺25秒內(nèi)能擺 次。(2)根據(jù)【表二】的實驗數(shù)據(jù),小明研究的是擺的快慢與 之間的關(guān)系。該實驗保持不變的條件 。(3)小明做實驗時把擺動次數(shù)“6”“11”兩個數(shù)據(jù)弄混了,請幫他把數(shù)據(jù)正確填在【表二】的相關(guān)括號中。(4)分析兩表數(shù)據(jù)信息,請推測【表一】所使用的擺繩長度在 ( )之間。A.0~20厘米 B.20~40厘米 C.40~60厘米(5)根據(jù)【表一】我們發(fā)現(xiàn)相同時間內(nèi),釋放擺的高度發(fā)生變化,但擺的擺動次數(shù) ,所以我們得到的結(jié)論是:擺的擺動次數(shù)與擺釋放的高度 。(6)結(jié)合【表一】 【表二】數(shù)據(jù)我們最終得出結(jié)論,相同時間內(nèi)擺動次數(shù)只與 有關(guān)。53.(23-24五年級上·浙江杭州·期末)項目三 用水鐘和擺鐘來計時小明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擺鐘和水鐘組合式計時裝置。螺帽當作擺錘,用細繩掛在橫桿上。水從透明塑料杯底部的小孔中滴落,滴入下方的量筒中。(1)下列四種計時工具中,計時最精確的是( )。A.水鐘 B.日晷 C.石英鐘 D.機械擺鐘(2)如圖所示的塑料杯里的水位隨時間推移而下降,下降速度( )。A.越來越快 B.越來越慢 C.保持不變 D.時快時慢(3)小明每隔60秒在塑料杯上畫出水位刻度線,刻度線之間的計量單位是( )。A.克 B.毫升 C.厘米 D.分鐘(4)為了更清晰地觀察到塑料杯中的水位,小明可以在水里加入少量的( )。A.沙子 B.食鹽 C.酒精 D.紅墨水(5)如果量筒中的水積聚到200毫升時正好花了10分鐘,那么當量筒中的水積聚到100毫升時,所花的時間( )。A.小于5分鐘 B.大于5分鐘 C.正好5分鐘 D.無法確定(6)如下圖所示,測試擺鐘時,擺錘的釋放位置較合適的是( )。(7)觀察擺的擺動次數(shù)時,怎樣才算“擺動1次”?請用文字或示意圖作出說明。(8)小明想讓擺鐘30秒鐘擺動30次,下表是他的調(diào)試記錄。初始測試 第一次調(diào)試 第二次調(diào)試 第三次調(diào)試細繩長度(厘米) 40 40 20 23螺帽數(shù)量(個) 1 2 2 230秒內(nèi)的平均擺動次數(shù)(次) 23 23 31 30小明對擺鐘進行的第一次調(diào)試,他的想法是“( )可能會影響擺的擺動快慢”。A.擺繩長短 B.擺錘輕重 C.擺幅大小 D.擺動次數(shù)(9)比較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調(diào)試數(shù)據(jù),小明在調(diào)試中改變的唯一條件是( )。A.調(diào)試次數(shù) B.擺繩長短 C.擺錘輕重 D.擺動次數(shù)(10)比較第二次和第三次的調(diào)試數(shù)據(jù),可以得到怎樣的實驗結(jié)論? 。(11)上表中,能證明“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錘輕重無關(guān)”的兩列數(shù)據(jù)是( )。A. B.C. D.(12)為了給出“平均擺動次數(shù)”數(shù)據(jù),每次調(diào)試后的擺需要經(jīng)過( )測試。A.最少1次 B.最多2次 C.至少3次 D.無數(shù)次(13)調(diào)試完成后的擺鐘30秒內(nèi)正好擺動30次,如果讓這個擺鐘持續(xù)擺動1分鐘,那么這個擺鐘1分鐘內(nèi)的擺動次數(shù)( )。A.小于60次 B.大于60次 C.正好60次 D.無法確定1.日影長度2.光的反射 自西向東 日晷3.大小 高低4.受水 不變5.等時性 原子鐘6.圭表 等時性7.等時性 等時性8.上9.擺幅大小 擺繩長短10.原子鐘11.電池電力 振動 一個電池 石英晶體 微小的往返運動12.C13.B14.C15.B16.A17.B18.A19.B20.B21.C22.A23.B24.B25.A26.√27.√28.×29.×30.√31.√32.×33.√34.(1) 小球 繩子 秒表 刻度尺 (2) 1 2 繩長 (3) 2 3 小球質(zhì)量(4)小球往返擺動一次所需時間與小球質(zhì)量無關(guān),與繩長有關(guān),繩子越短,擺動越快,繩子越長,擺動越慢。35.A 36.C 37.A 38.A 39.C 40.B 41.C 42.A 43.A44. 讓擺錘擺動,改變擺長,利用秒表,讓它一分鐘正好擺動三十次。45.A 46. 受水型 甲 47.上升 48.C 49.B 50.C 51.B52.(1) 等時性 50 (2) 擺繩長度 擺錘質(zhì)量、擺動時間 (3)11;6 (4)A(5)不變 無關(guān) (6)擺繩長度53.(1)C (2)B (3)D (4)D (5)B (6)C (7) 擺錘從甲→乙→丙→乙→甲的運動記為擺動一次。 (8)B (9)B (10)擺繩越長,擺在相同時間內(nèi)擺動的次數(shù)越少 (11)A (12)C (13)C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