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音樂作業設計一、單元信息基本信息 學科 年級 學期 教材版本 單元名稱音樂 三年級 第二學期 花城版 《春天來了》單 元 組織方式 O自然單元 重組單元課時信息 序號 課時名稱 對應教材內容1 學唱 《春天來了》 第一課第一課時2 欣賞 小提琴協奏曲《春》 第一課第二課時二、單元分析( 一) 課標要求本章內容是花城出版社小學三年級下冊第一課的內容。按照《義務教育音樂 課程標準 (2011 年版) 》要求: “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 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 態上作出反應。 ”“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 齊唱、合唱。 ”“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 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內容:1.感受“春”的音樂形象,學唱《春天來了》,能用甜美自然的聲音輕松愉 快地演唱,并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2.在音樂活動中了解樂曲的“重復”和“對比” ,并能舉例唱出學過的帶重 復和對比的歌曲。3.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春》的第一樂章,哼唱并熟記音樂主題,感受樂曲所 描繪的不同音樂形象,并用動作表現出來。4.通過表演唱、男女生比賽唱,學生能夠感受到春季的生機盎然。 5.通過歌曲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1(二) 教材分析本課結合春天的主題,安排兩首有關春天的音樂,學唱《春天來了》 ,感 受體驗人們對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的愉快心情。在音樂活動中了解音樂創作的 基本手法之一“重復”與“對比” ,為劃分樂句打下基礎。欣賞小提琴協奏曲 《春》第一樂章,感受樂曲所描繪的“春”的各種音樂形象。讓學生在音樂中 感受到春天美好的景色和萬物復蘇的景象,懂得“一年之計在于春”的道理, 善于利用時間,合理安排時間。教材中運用了聽、唱、動、畫、敲等教學手段, 使學生充分感受音樂、掌握知識。(三) 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學習態度積極、思維敏捷,接受能力較強,對于新事物有興趣。雖然 有一定的音樂表現力,但歌唱技能、表演力和讀譜知識方面還是空白,因此,本課 加強對學生進行各個方面的訓練及學生的音樂常規訓練。三、學習目標與作業目標( 一) 學習目標1.感受“春”的音樂形象,學唱《春天來了》,能用甜美自然的聲音輕松愉 快地演唱,并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2.在音樂活動中了解樂曲的“重復”和“對比” ,并能舉例唱出學過的帶重 復和對比的歌曲。3.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春》的第一樂章,哼唱并熟記音樂主題,感受樂曲所 描繪的不同音樂形象,并用動作表現出來。(二) 作業目標1.通過學生小組練習、個人表演唱等形式,學生能夠用活潑、歡快的聲音, 清晰的發音,正確地演唱歌曲,通過感知歌曲的節奏,歌詞的內容,理解歌曲的 含義。2.學生能夠感受到春季的生機盎然,從而抒發他們對生活的情趣與熱愛。 3.嘗試自己制作簡單的打擊樂器,體驗為歌曲伴奏的樂趣。2四、單元作業設計思路本課作業設計是在“雙減”背景下,依據《音樂課程標準》中“以音樂審美為核 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重視音樂實踐和創造”的課程理念,緊緊圍繞學科核心素養 展開布置,遵從作業設計的“整體性”、“科學性”、“趣味性”、“體驗性”、 “開放性”、“靈活性”、“創造性”、“層次性”八大原則,分類、分層布置, 做到難易適中、層層遞進,可操作性強。音樂作為小學科,作業設計既要激發學生學習音樂學科的興趣,又要減輕學 生學習音樂的壓力,從而讓學生在小學科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及興趣。以此為依 據,設計了本課的作業。根據本單元內容,課時作業設為三個欄目,分別為:A類 我是小能手,B類我是小小音樂家,C類我是小創客。五、課時作業第一課時 《春天來了》作 業 目 標 1.通過教師范唱、學生小組練習、個人表演唱等形式,學生能夠用活 潑、歡快的聲音,清晰的發音,正確地演唱歌曲,通過感知歌曲的節奏, 歌詞的內容,理解歌曲的含義。 2.通過表演唱、二聲部合唱,學生能夠感受到春季的生機盎然,從而 抒發他們對生活的情趣與熱愛。 3.嘗試自己制作簡單的打擊樂器,體驗為歌曲伴奏的樂趣。估計 用時 作業A類 10 分鐘 作業B類 8 分鐘 作業C類 15 分鐘 (自由選做)作業類型 作業內容 設計意圖A 類 我 與 美 術 學 科 進 行 整 合 , 激 發 學 生 對 音 樂 學完整演唱歌曲,想象畫面。畫一幅畫或制作手工作品,是 小 能 手 展現出自己心目中春天里的美景。 優秀作品展: 科 的 興 趣 及 創新能力。B 類 我 是 小 小 音 樂 家 1、選一選: (1) 、 歌曲的情緒是 ( ) A、難過的 B、激動的 C、歡快的 (2) 、 歌曲的節拍為 ( ) A、 4/4 B 、3/4 1、通過 伴奏、齊 唱、合唱、 聆聽歌曲等 方式了解樂 曲知識。 2、合作 完成有趣的 情景表演 唱,激發他 們對春天對 生活的熱 愛。(3) 、《春天來了》中旋律完全相同的部分被稱為重復, 旋律不同的部分被稱為 對比 。2、唱一唱、演一演: (1) 小組合作完整演唱二聲部合唱歌曲 《春天來了》。 (2) 邊打科爾文手勢邊演唱歌曲《春天來 了》,完整表演歌曲。 (3) 全班分角色表演 (邊唱歌曲邊表演)小青蛙——用梳子刮硬物發出青蛙叫聲 春雨——摩擦紙張發出春雨聲 (采用廢舊報紙,引導學 生廢物利用) 小蜜蜂——拍著翅膀嗡嗡叫4小草——兩手隨風左右搖動 小鳥——做小鳥飛翔的律動 小朋友——跟小鳥追逐著游戲 花朵——做花朵綻放的舞蹈動作 蝴蝶——拍著翅膀飛來飛去C 類 我 是 小 創 客 自制樂器,學生根據自己的動手能力 選擇自己制作的打擊樂器,表現樂曲的節 奏。 (仿沙錘、仿響板、仿鼓等的多種自制樂器) 優秀作品展: 嘗試自 己制作簡單 的打擊樂 器,體驗為 歌曲伴奏的 樂趣。評價標準作業 評級標準 等級 師評 自評A 類 創作色彩豐富、表現出春天的生機與活力 的圖畫、樂理知識正確率100%。創作鮮艷、表現出春天的生機與活力的圖 畫、樂理知識正確率90%。圖畫表現出春天的生機與活力、樂理知識 正確率85%。B 類 歌曲演唱完整、準確并富有感情,表 情豐富,動作優美,表情與動作能夠融合 一體,能夠表現春季樂趣。歌曲演唱完整、準確,表情豐富,表 情與動作能夠融合一體,能夠表現春季樂 趣。歌曲演唱完整有表情、有動作,能夠大5方表演。C 類 自制的打擊樂器創意新穎并能夠利用自制 樂器為歌曲伴奏。能夠自主制作打擊樂器,配合歌曲伴奏。能夠用打擊樂器,配合歌曲伴奏總評:A等 5顆星;B等 4顆星;c等 3顆星。評價、反饋的形式及其合理性分析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能力大小各不相同,個性千差萬別,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 異的作業,勢必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 ,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樣,學生 的能力的發展就會受到遏制,甚至得不到發展。承認并尊重這種差異,是主體性學習 的一個重要特性。發展性教育理論也認為: “差異是一種資源。 ”為此,作業針對學 生的差異,分類、分層布置, 以便適應各種類型學生發展的需要。這些題目的設計層 次分明,有易有難、層層遞進,體現了“分層次” 、 “有坡度” ,從設計上看又符合 學生動手動腦,提高創新力及表演力和合作力的需要。這樣不同的作業設計,使不同 層次的學生在相同的學習中都有相應的收獲和提高。學生作業情況分析本課作業設計全面貫徹“雙減”精神,認真配合“雙減”工作的落實,促進“雙 減”價值的體現,我把作業進行了以上設計,學生作業情況分析如下: 首先,學生都能完成所布置的作業, 第一類演唱歌曲及動手畫畫,因為作業比較容易,相對來說,多數是音樂學科素養 稍微后進一點的學生或美術學科比較好的學生選擇,學生完成的程度是三類作業中最 好的,都能通過畫畫,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第二類樂理知識及表演唱,選擇的學生基本上都是比較外向的學生,大部分學生在 展示中,能夠大方地表演,通過表演展現個人魅力,表現出了自信力和表演力。 第三類自制樂器,選擇的學生都是些創新意識較強的學生,能夠動手做出自己喜歡 的樂器,并加上自己的個人創意。 這樣的分層作業每個學生基本上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業,因為形式不一樣,孩 子們都非常開心,也非常有興趣,也更期待下一節音樂課。第二課時 小提琴協奏曲《春》1、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春》的第一樂章感受作品對春天和大自然的贊6作 業 目 標 美之情。 2、哼唱并熟記音樂主題,感受樂曲所描繪的不同音樂形象,并用動作 表現出來。 3、了解作品和作曲家的相關知識,拓展學生的音樂知識面,提高學生 的音樂綜合素養。估計 用時 作業A類 10分鐘 作業B類 10 分鐘 作業C類 5 分鐘 (自由選做)作業類型 作業內容 設計意圖A 類 我 是 小 能 手 1.制作樂器“小提琴”說明書 2.制作“安東尼奧-維瓦爾第”名片 本題設計意 圖是使學生 進行收集、 整合相關內 容,激發學 生的對音樂 的學習興趣 及實踐能 力。優秀作品展:1. 聽聽、哼哼 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春》第一樂章,哼唱出印 象最深刻的一句,說一說: 樂曲的情緒 ( 歡快愉悅 ) 速度 ( 快 ) 1.加深學生 對歌曲的感 受。 2.通過提問 的方式讓學 生了解樂曲力度 ( 節奏 ( 強弱交替 輕快明朗 ) )7B 類 我 是 小 小 音 樂 家 中的“重 復”與“對 比” 。 3.通過聆聽 歌曲、哼 唱、表演唱 等方式了解 樂曲知識。 4.合作完成 集體表演, 激發他們對 春天對生活 的熱愛。2.樂理知識考察: (1) 找一找:樂譜中的音樂記號 F( 強 ) P( 弱 ) (2) 試聽小提琴協奏曲《春》第一樂章,找找其中主 旋律在樂曲中出現過幾次? (5次) (重復) (3) 主題中間部分叫什么? (插部) (4) 《春》是什么曲式? ( 回旋曲式) A 1 A 2 A 3 A 4 A3.練習 (1) 跟著音樂用“la”哼唱歌曲 (2) 用適當動作來表現主旋律 (如舉手、 拍腿)(3) 創編簡單的聲勢律動 (合適的動作) 集體表演C 類 我 是 小 創 客 選用一首學過歌曲,用動作或者圖示的 方法來表現歌曲中樂句的重復與對比。 (如二年級上冊第四課《野兔餓了》,第八課的《歡樂 頌》,二年級下冊第三課的《閃爍的星星》,第七課的《老 爺爺趕鵝》等等) 學以致 用,鞏固學 生的音樂知 識面,提高 學生的音樂 綜合素養。評價標準作業 評級標準 等級 師評 自評A 能夠按要求準確制作小提琴說明書 與“安東尼奧-維瓦爾第”名片, 圖文 并茂。8類 能夠按要求準確制作小提琴說明書 與“安東尼奧-維瓦爾第”名片。能夠按要求制作小提琴說明書與 “安東尼奧-維瓦爾第”名片。B 類 回答準確,表情與動作能夠融合一 體,進行哼唱與創編。回答準確,有動作地進行哼唱與創 編。回答基本正確,能夠進行哼唱與創 編。C 類 能夠準確用動作或圖示的方法表現 學過歌曲中樂句的重復與對比。能夠用動作或圖示的方法表現學過 歌曲中樂句的重復與對比。能夠發現學過歌曲中樂句的重復與 對比。總評:A等 5顆星;B等 4顆星;c等 3顆星。評價、反饋的形式及其合理性分析本課作業設計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針對學生的差異,分類、分層布置, 以便適應各種類型學生發展的需要。這些題目的設計層次分明,有易有難、層層遞 進,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的美。學生動手動 腦,提高創新力及表演力和合作力。這樣不同的作業設計,有助于學生創造力和想象 力的提升,增加音樂學習的豐富性。學生作業情況分析本課作業設計全面貫徹“雙減”精神,認真配合“雙減”工作的落實,促進“雙 減”價值的體現,我把作業進行了以上設計,學生作業情況分析如下: 首先,學生都能完成所布置的作業。 第一類選擇動手制作小提琴說明書或作者名片的學生,作業較簡單,上網搜集材料 即可完成,學生完成率在45%,是三類作業中完成較好的,大部分同學能通過動手制作9說明書或名片對樂器及作者有一定的了解。同時激發學生音樂欣賞課的興趣及鍛煉其 實踐能力。 第二類選擇樂理知識及表演唱的學生基本上都是通過聆聽歌曲、哼唱、表演唱等 方式了解本課的樂曲知識。大部分學生在展示中,能夠大方地表演,通過表演及小組 合作等方式展現個人魅力,表現出了自信力和表演力,從而激發他們對春天、對生活 的熱愛。 第三類選擇“我是小創客”的學生有30%,難度是三類作業的中等,都是些音樂素 養較好的學生,能夠用動作或者圖示的方法來表現學過的歌曲中樂句的重復與對比, 做到學以致用,鞏固學生的音樂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 分層作業能使每個學生基本上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業,激發學生對欣賞課的興 趣,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補救或改進措施本次的作業中,C類作業能夠用動作或者圖示的方法來表現學過的歌曲中樂句的重 復與對比,學生一次性找不準答案,需要老師的指導。可以讓選擇此類作業的學生課 下找老師進行輔導、鞏固音樂知識,提升其音樂素養。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一)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內容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春天真美麗”主題活動,通過節目展示、現場知識搶答等 形式達到單元質量檢測的目的?;顒觾热蒽`活豐富,有表演唱、手勢舞、視頻展示、 現場自制樂器演奏等多種形式,增強學生對歌曲的感受體驗,深化學生對音樂知識 與技能的掌握,使學生感受春季的生機盎然,從而抒發他們對生活的情趣與熱愛。A類:請以小組為單位,用喜歡的演唱形式邊唱邊表演《春天來了》,表達對春天的熱愛!B類:請找一找身邊能發出不同音高的小樂器,或利用生活物品自制打擊小樂器,編 創幾條帶有重復與對比的旋律吧。可以現場演奏或在家錄制視頻展示哦!10C類:同學們,說一說你還知道關于春天的哪些音樂作品 請利用周末或假期走出家門 去踏青,有感情地演唱能凸顯春天主題的歌曲。在唱哼會中以視頻形式分享給同學 們吧!(二) 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屬性表序號 類型 對應單元作 業目標 對應學 難度 來源 完成時間感知 表現 理解1 A類 1 √ 容易 原創 25分鐘2 B類 3 √ √ √ 較難 原創3 C類 2 √ √ 中等 原創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