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4新浙教版七上科學 顯微鏡及臨時裝片專題練班級__________ 座號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數__________一、選擇題1. 在下列四組顯微鏡鏡頭組合中,放大倍數最大的一組是( )A.目鏡5×物鏡10× B.目鏡5×物鏡40× C.目鏡10×物鏡10× D.目鏡10×物鏡40×2. 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實驗中,小科在視野中依次觀察到如下圖像,其中從視野丙到視野丁一定需要調節顯微鏡的( )A.① B.② C.③ D.④3. 小寧通過顯微鏡觀察自制的洋蔥表皮裝片,觀察到的視野如圖所示。若要觀察到更大且清晰的細胞結構,通過操作顯微鏡下列結構(其中⑥是光圈)可以實現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4. 小余在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漱口用的液體、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染色用的液體分別是( )A.稀碘液、自來水、生理鹽水 B.生理鹽水、涼開水、稀碘液C.涼開水、生理鹽水、稀碘液 D.自來水、生理鹽水、稀碘液5. 如圖是顯微鏡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用顯微鏡觀察“b”,看到的物像是“p” B.物像模糊時,應調節④使物像更清晰C.光線明亮時,應選擇②的凹面鏡對光 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就是⑤的放大倍數6. 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正確的順序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7. 洋蔥被稱為“蔬菜皇后”,其營養成分豐富,對癌癥、心血管等疾病都有預防作用。圖甲是小科利用洋蔥表皮制作臨時裝片過程的示意圖,圖乙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結構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所示的部分操作,正確順序是③④①②B.圖甲操作②中,滴在載玻片中央的液體是生理鹽水C.欲將圖乙中A細胞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需將裝片向下方移動D.若將視野從乙調整為丙,圖中所指的顯微鏡結構中不需要轉動①8.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應科學規范。下列操作方法有誤的是( )A.外界光線太暗,采用凹面鏡和大光圈 B.鏡頭上有污點,用擦鏡紙擦拭C.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下方移動玻片 D.要使物像更清晰,調節細準焦螺旋9. 某同學制作了洋蔥表皮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進行觀察,以下操作錯誤的是( )A.制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時在擦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了一滴生理鹽水B.用顯微鏡尋找物像時首先目光從側面注視物鏡,雙手緩慢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頭下降C.觀察時發現細胞在視野的左上方,該同學向左上方移動玻片將細胞移動到視野中央D.低倍鏡轉換到高倍鏡后視野不清晰,該同學通過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10.小金制作了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進行觀察。下列有關實驗操作敘述正確的是( )A.圖甲中的①是反光鏡,當環境光線較弱時,應選用平面鏡對光B.圖乙是給洋蔥葉內表皮細胞染色,所用的液體可用碘液或紅墨水C.若要觀察到的細胞數量最多,應選擇圖丙中的鏡頭組合②和③D.若要把圖丁中觀察到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玻片應向左上方移動二、填空題11.如圖1所示是植物細胞的結構圖。其中含有遺傳信息的結構是 (填字母),名稱是 。使用顯微鏡(如圖2所示)觀察細胞時,需先轉動粗準焦螺旋 (填字母),找到物像后,再轉動細準焦螺旋 (填字母),找到清晰物像。12.顯微鏡的發明大大開拓了人類的視野,人們看到了原先肉眼看不到的世界。(1)制作洋蔥表皮裝片時,蓋上蓋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圖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圖中撕下的洋蔥表皮已經展平在清水中,箭頭表示蓋上蓋玻片的方向,橢圓表示載玻片中央的清水)(2)要觀察做好的洋蔥表皮裝片,正確完成了對光、放片兩個步驟后,用低倍鏡尋找物像時,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上升到最高點,還是沒有找到物像。接下來應該進行的一步操作是 (填編號)。A.前后轉動細準焦螺旋,繼續尋找物像B.轉動物鏡轉換器,換用高倍鏡繼續尋找物像C.眼睛看著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降至最低D.左眼看著目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繼續尋找物像13.利用水滴、放大鏡、平面鏡、透明玻璃杯和可調支架等制作了一臺“水滴顯微鏡”(如圖甲)。調節支架高度,適當調整標本、水滴和放大鏡三者之間的距離,可實現與圖乙所示光學顯微鏡相似的成像效果。 (1)水滴相當于光學顯微鏡結構中的_________鏡。(2)上下調整支架的高度相當于調節圖乙所示光學顯微鏡的_________(填結構編號)。(3)寫出一種能改變水滴顯微鏡放大倍數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如圖甲所示,①、②、③、④均為顯微鏡中具有調節功能的結構。圖乙、丙、丁是“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實驗中所觀察到的部分物像。請你分析并回答:(1)觀察物像乙,小金觀察到細胞嚴重重疊,分析原因后,針對原因,重新制作臨時裝片,其操作順序為:①用鑷子將洋蔥鱗片表皮 ;②蓋上蓋玻片;③……(2)小金解決了上述問題后,在觀察臨時裝片時,為了將物像丙調為物像丁,則需要調節圖甲顯微鏡中序號為 的結構。15.如圖為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結構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甲中A對應結構的名稱: 。(2)小科按照圖甲中所示方向調節A結構,則鏡筒移動的方向為 。(3)小科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葉綠體繞液泡按圖乙方向移動,則實際上裝片中葉綠體移動的方向是 (填“順時針”或“逆時針”)。三、探究題16.有一天,小華看見媽媽在腌制蘿卜條,其過程是將洗凈的蘿卜切成條,放在盛有少量涼開水的玻璃罐里,撒上一些食鹽,一段時間后,就制成了清脆可口的腌蘿卜條。小華發現玻璃罐里的蘿卜條變小了,水卻變多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小華作出假設并進行實驗求證。(1)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主要實驗步驟:在兩片載玻片上分別滴加0.9%和2%的氯化鈉溶液,刮取口腔上皮細胞并涂抹在溶液中,蓋上蓋玻片,用顯微鏡觀察,隔一段時間后再次觀察。(3)實驗現象如圖1和圖2所示: 通過查閱資料獲知,植物細胞和微生物細胞置于較高濃度的溶液中,也會出現類似圖2的現象。上述事實支持了小華所作出的假設。(4)思考:①小華在低倍鏡的視野中觀察到某上皮細胞位于視野的右上方,若要在高倍鏡下繼續觀察該細胞,必須在載物臺上將臨時裝片向___________移動。②根據圖1的實驗現象,小華明白了平時做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為什么要用0.9%的氯化鈉溶液,并將它稱之為生理鹽水的原因,這是因為0.9%的氯化鈉溶液能使口腔上皮細胞___________________。③根據上述探究,你認為在給植物施肥時,應注意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小強制作了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情況如圖所示,據圖回答:(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主要步驟是:擦拭載玻片和蓋玻片;滴加1滴 ;牙簽刮口腔內側壁;涂抹;蓋蓋玻片;染色等六個步驟。B圖中出現氣泡,是由于制作臨時裝片步驟的“ ”操作不規范引起的。(2)某同學使用某普通光學顯微鏡做“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實驗。使用時有一個步驟是“輕輕向后轉動細準焦螺旋”,此操作的目的是 。A.使物鏡上升,為了物像清晰 B.使物鏡下降,為了物像清晰C.使物鏡上升,為了視野亮度適合 D.使物鏡下降,為了視野亮度適合(3)A圖為顯微鏡觀察中的兩個視野,其中細胞甲為主要的觀察對象,如果要由左視野變為右視野,請在下列操作過程中,選出正確的操作步驟并排序 。①轉動細準焦螺旋 ②轉動粗準焦螺旋 ③調節光圈④向右上方移動玻片 ⑤向左下方移動玻片 ⑥轉動轉換器18.請回答下列顯微鏡操作的有關問題(1)圖1是顯微鏡的目鏡、物鏡及觀察到清晰物象時物鏡與玻片間的距離。使用上述物鏡和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時,為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其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 ,物鏡與玻片間的距離應該是圖 。(2)圖2表示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時,視野中物像的位置及運動方向(箭頭所指),若要讓草履蟲不從視野中消失,應將載玻片向是 方向移動。 此時眼睛要注視 鏡。(3)以是甲。乙兩圖3是某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情形,這表明該同學在裝片制作過程中存在不合要求的操作。請你指出:是哪些操作不合要求導致出現甲乙兩種情形?甲: 。乙: 。四、綜合題19.某興趣小組開展了“細胞模型制作”的學習活動,并對制作的模型進行了評價和改進。【觀察細胞】(1)制作模型前,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觀察到如圖所示現象,引起此現象的原因是 。【制作細胞模型】(2)制作細胞膜時,有兩種材料可供選擇,一種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種是網眼很小的細紗網。應選擇哪種材料,并說明理由。 。【評價模型作品】植物細胞模型評價量表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結構完整性 結構正確且完整 結構正確但不完整 結構不完整或有錯誤指標二:材料適配度 模型材料的選擇能體現細胞中兩個結構功能 模型材料的選擇能體現細胞中一個結構的功能 模型材料的選擇未能體現細胞結構的功能指標三: …… …… ……(3)請在指標三處增加一項評價指標。(4)如圖是某同學制作的洋蔥表皮細胞模型,根據評價指標一,他的作品被評定為待改進,理由是 。顯微鏡及臨時裝片專題練(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 【答案】D【解析】【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分析】顯微鏡成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的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解答】解: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5×10=50(倍)。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5×40=200(倍)。C、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10×10=100(倍)。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10×40=400(倍)。故顯微鏡的四種鏡頭組合中,放大倍數最大的是D400倍,即目鏡10×,物鏡40×。故選:D。【點評】要明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和視野中細胞數目的關系。2. 【答案】D【解析】【解答】解:A、①轉換器在鏡筒的下端,圓形可以安裝物鏡,A錯誤;B、②反光鏡在鏡臂的最下端,可以左右前后轉動,是反射光線用的,B錯誤;C、③粗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鏡筒,其中粗準焦螺旋是較大幅度的升降鏡筒,C錯誤;D、④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較小幅度的升降鏡筒外,還能調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從視野丙到視野丁一定需要調節顯微鏡的細準焦螺旋,D正確.故選:D。3. 【答案】C【解析】【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分析】觀圖可知:①粗準焦螺旋、②細準焦螺旋、③目鏡、④轉換器、⑤物鏡、⑥光圈、⑦反光鏡。【解答】解:為了使看到的細胞更大更清晰,需要轉動④轉換器再換上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后,視野內亮度變暗,因此一般選用較大的⑥光圈并使用⑦反光鏡的凹面,然后調節②細準焦螺旋,直到觀察的物像清晰。C符合題意。故選:C。4. 【答案】C【解析】【考點】制作臨時裝片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分析】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操作步驟是:擦→滴→刮→涂→蓋→染。【解答】解: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正確順序是:用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放在實驗臺上備用;滴一滴生理鹽水在載玻片中央,目的是維持口腔上皮細胞的原有形狀;用涼開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殘渣;用消毒的牙簽在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刮幾下,取得口腔上皮細胞,再在把牙簽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滴中均勻涂抹;蓋上蓋玻片,先用鑷子夾起蓋玻片的一邊,讓另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滴;然后輕輕蓋上,避免出現氣泡;染是指染色,把稀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直到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故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漱口用的液體、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染色用的液體分別是涼開水、生理鹽水、稀碘液,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5. 【答案】B【解析】【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分析】(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顯微鏡下看到的是倒像,不但上下顛倒,左右也顛倒。(2)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節:光線強時,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鏡的平面鏡調節;光線弱時,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反光鏡的凹面鏡調節。(3)粗準焦螺旋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鏡筒,可以快速找到物像;細準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鏡筒,可以精細調焦,能夠使物像變得更加清晰。(4)顯微鏡的結構如圖所示:①目鏡;②反光鏡;③粗準焦螺旋;④細準焦螺旋;⑤物鏡。【解答】解:A、顯微鏡在視野內成的是倒立的像,就是將原來的物體旋轉180度后所成的像,左右上下均顛倒,字母“b”,旋轉180度后是“q”,因此用顯微鏡觀察“b”,看到的物像是“q”,A錯誤。B、④細準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鏡筒,可以精細調焦,能夠使物像變得更加清晰。B正確。C、光線明亮時,應選擇②反光鏡的平面鏡對光,使視野變暗,C錯誤。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就是①目鏡和⑤物鏡的放大倍數乘積。D錯誤。故選:B。【點評】有關顯微鏡使用方面的題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類題目,一定要多動手,多思考,熟能生巧,有些看上去很復雜的問題,如果我們經常操作使用顯微鏡的話,就會變得十分容易了。6. 【答案】B【解析】【考點】制作臨時裝片觀察植物細胞.【分析】在記憶制作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時,可以簡化成關鍵字口訣來記憶:擦、滴、撕、展、蓋、染。【解答】解: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為:擦、滴、撕、展、蓋、染。③“撕”,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表面撕取一塊薄膜;②“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開;①“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④“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故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正確的順序是③②①④。故選:B。【點評】制作臨時裝片的一些注意事項及原因要記牢。7. 【答案】D【解析】【考點】制作臨時裝片觀察植物細胞.【分析】(1)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單的總結為:擦、滴、撕、展、蓋、染、吸。(2)圖中①粗準焦螺旋、②細準焦螺旋、③轉換器、④物鏡。【解答】解:A、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可以簡單記憶為:擦、④滴、撕(取材)、③展、①蓋、②染、吸。因此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部分操作的正確順序是:④③①②,A錯誤。B、圖甲操作②染色中,在蓋玻片一側滴1~2滴碘液,B錯誤。C、顯微鏡下成倒像,物體和像的移動方向相反,圖乙中的A細胞的物像在視野的上方,所以要將A細胞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需向上方移動裝片,C錯誤。D、視野從甲調整為乙,物像變大,需要調節③轉換器更換高倍④物鏡,更換高倍物鏡后視野變暗,需要調節反光鏡;物像不清晰時,需要調節②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因此,不需要調節①粗準焦螺旋,D正確。故選:D。8. 【答案】C【解析】【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分析】(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放大倍數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2)鏡筒下降時注視物鏡;鏡筒上升時注視目鏡;(3)顯微鏡使用過程中,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會使視野變亮;(4)細準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調節鏡筒,能夠使所觀察到的物像更清晰。【解答】解:A.在顯微鏡的結構中,遮光器可以調節光線的強弱,上有大小光圈。當外界光線較暗時使用大光圈,當外界光線較亮時使用小光圈;反光鏡能反射光線,上有平面鏡和凹面鏡兩個面。當外界光線較強時使用平面鏡,當外界光線較弱時使用凹面鏡。所以外界光線較暗,應選擇大光圈和凹面鏡,A正確;B.清潔鏡頭時,應用擦鏡紙,擦鏡紙質軟又不易掉毛,用擦鏡紙擦拭鏡頭既可以清潔鏡頭,又可以避免損傷鏡頭和有少量的纖維留在鏡頭上,影響觀察效果,B正確;C.在顯微鏡中成倒立的物像,如我們向右移動玻片標本,而在顯微鏡內看到的物像則是向左移動的。觀察的物像偏右下方,要移到視野中央,應向右下方移動玻片標本,C錯誤;D.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較小幅度的升降鏡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準確,調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要使物像更清晰,應該通過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D正確。故選:C。【點評】熟練掌握顯微鏡的操作使用方法是解題的關鍵。9. 【答案】A【解析】【考點】制作臨時裝片觀察植物細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我們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是實際物體的倒像,因此玻片標本的移動方向和物像的移動方向是相反的。【解答】解:A、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載玻片中央應滴加清水,目的是保持細胞正常的形態,錯誤。B、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兩眼從側面注視物鏡,轉動粗準焦螺旋,讓鏡筒緩緩下降至物鏡距玻片2~3毫米處。然后用左眼注視目鏡.右眼同時睜開(以便繪圖),同時用手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如果不夠清楚,可用細準焦螺旋調節,正確。C、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如我們向右移動玻片標本,而在顯微鏡內看到的物像則是向左移動的。所以如果細胞位于視野中央偏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視野中央,應該向左上方移動玻片標本,細胞才向右下方移動移到視野中央,正確。D、使用高倍物鏡之前,必須先用低倍物鏡找到觀察的物像,并將觀察目標移到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再換上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后,視野內亮度變暗,因此一般選用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鏡的凹面,然后調節細準焦螺旋,直到觀察的物像清晰,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及顯微鏡的成像特點。平時養成良好的正確的操作習慣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0.【答案】B【解析】【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制作臨時裝片觀察植物細胞.【分析】(1)顯微鏡的正確操作步驟應該是:取鏡和安放、對光、放置玻片標本、調焦、觀察、收放和整理。(2)在顯微鏡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發現物像位于視野的右上方,它實際上位于玻片標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應向右上方移動。我們可以這樣記憶:物像位于視野的哪個方向,就向哪個方向移動,才能移到視野中央。【解答】解:A.凹面反光鏡使光線匯聚,因此觀察時,光線較弱,可選用圖甲中①反光鏡的凹面,A錯誤。B.圖乙是給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染色,所用的液體是碘液或紅墨水,染色的主要目的是將細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觀察,B正確。C.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因此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較多,應選用放大倍數小的目鏡和物鏡,①②一端無螺紋為目鏡,目鏡倍數越小,鏡頭越長;③④有螺紋為物鏡,物鏡倍數越小,鏡頭越短,所以要在視野內看到較多的細胞,宜選用的鏡頭組合分別是①和④的組合,C錯誤。D.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圖丁中物像在視野的右下方,玻片標本要往右下方移動,物像會移到視野中央,D錯誤。故選:B。二、填空題11.【答案】B;細胞核;b;c。【解析】【考點】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分析】(1)圖1中的A細胞壁、B細胞核、C細胞膜、D細胞質;(2)圖2中的a目鏡、b粗準焦螺旋、c細準焦螺旋、d物鏡。【解答】解:細胞中內含遺傳物質,傳遞遺傳信息的是圖1中的B細胞核;觀察下降鏡筒時,一定要從側面注視物鏡,轉動圖2中的b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看到物像后,為了使物像更清晰,應調節圖二中的c細準焦螺旋。故答案是:B;細胞核;b;c。12.【答案】(1)①;(2)C。【解析】【解答】解:(1)在制作臨時裝片是蓋蓋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產生氣泡,氣泡與細胞重疊不易觀察。其正確操作是:讓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張力,緩緩的蓋下時使水充滿載玻片與蓋玻片之間,不留氣泡,故選:①。(2)據分析可知,用低倍鏡尋找物像時,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上升到最高點,還是沒有找到物像。接下來應該進行的一步操作是眼睛看著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降至最低。故選:C。故答案為:(1)①;(2)C。13.【答案】(1)物 (2)② (3)更換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或“更換水滴”“調節標本、水滴和放大鏡三者之間的距離”等)【解析】命題考向: 考查顯微鏡的結構及使用方法。解析:(1)由圖可知,放大鏡相當于目鏡,水滴相當于物鏡。(2)圖乙中的①是目鏡,用于觀察標本,②是細準焦螺旋和粗準焦螺旋,其中細準焦螺旋用于小幅度升降鏡筒,使物像更清晰,粗準焦螺旋用于大幅度升降鏡筒,③是反光鏡,用于反射外界光線進入顯微鏡。14.【答案】(1)展平;(2)③。【解析】【解答】解:(1)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單的總結為:擦、滴、撕、展、蓋、染、吸.其中“撕”,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表面撕取一塊薄膜;鑷子將洋蔥鱗片表皮展平;②蓋上蓋玻片等;(2)粗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鏡筒,其中粗準焦螺旋是較大幅度的升降鏡筒,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較小幅度的升降鏡筒外,還能調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在觀察臨時裝片時,為了將物像丙調為物像丁,則需要調節圖甲③細準焦螺旋。故答案為:(1)展平;(2)③。15.【答案】(1)粗準焦螺旋;(2)上移;(3)逆時針。【解析】【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分析】顯微鏡的結構由光學部分、支持部分及調節部分三部分組成。光學部分由鏡頭(目鏡和物鏡)和反光鏡組成。支持部分包括鏡筒、鏡臂、載物臺、鏡柱及鏡座等。調節部分由轉換器、遮光器和準焦螺旋(A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解答】解:(1)觀圖可知:A是粗準焦螺旋。(2)觀圖可知:物鏡已經接近玻片標本了,此時應向上移動鏡筒。(3)顯微鏡成倒立的圖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即圖像上下顛倒,左右顛倒。小科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葉綠體繞液泡按圖乙方向移動,則實際上裝片中葉綠體移動的方向是逆時針。故答案為:(1)粗準焦螺旋;(2)上移;(3)逆時針。三、探究題16.【答案】(1)蘿卜條在較高濃度的外界溶液中會失水變小(4)①右上方 ②維持正常的形態 ③ 不能一次施肥過多【解析】命題考向: 考查探究實驗的設計能力、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細胞的吸水與失水。解析:(1)根據生活現象,即撒鹽后罐內的蘿卜條會變小,水卻變多,可以做出假設。(4)①使用顯微鏡時要將位于視野右上方的細胞移動到中央,則需要將裝片向右上方移動。②當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當外界溶液濃度低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當外界溶液濃度等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和失水保持動態平衡,可以維持細胞形態。③施肥時如果一次性施用太大的量會導致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導致細胞失水。故答案為:(1)蘿卜條在較高濃度的外界溶液中會失水變小(4)①右上方 ②維持正常的形態 ③ 不能一次施肥過多17.【答案】(1)生理鹽水;蓋蓋玻片;(2)A;(3)⑤⑥③①。【解析】【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分析】圖中①細準焦螺旋、②轉換器、③載物臺、④反光鏡。【解答】解:(1)臨時裝片的制作的主要步驟:凈片、滴液、取材、蓋片、染色.為了維持口腔上皮細胞的正常形態,在制作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向潔凈的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是生理鹽水。蓋蓋玻片時,用鑷子夾住一塊蓋玻片一側的邊緣,將它的另一側先接觸水滴,然后輕輕地放平,蓋在薄膜上,可減少氣泡產生。B圖中出現氣泡,是由于制作臨時裝片步驟的“蓋蓋玻片”操作不規范引起的。(2)調節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都是升降鏡筒,調節物體與物鏡的距離,以便觀察清楚物像。粗準焦螺旋的升降范圍大,屬于粗略調節,細準焦螺旋的升降范圍小,屬于精確調節,調焦旋鈕都是向后上升的,調焦的過程是先粗調,調至有圖像,然后用細調焦旋鈕調至清晰。(3)A圖為顯微鏡觀察中的兩個視野,其中細胞甲為主要的觀察對象,如果要由左視野變為右視野。據圖可知,圖A中右圖是左圖的放大,而且移到視野中央。因此首先⑤向左下方移動玻片,然后⑥轉動轉換器,使低倍鏡換成高倍鏡,此時視野可能變暗,需③調節光圈,最后再①轉動細準焦螺旋即可。故操作過程的正確順序是⑤⑥③①。故答案為:(1)生理鹽水;蓋蓋玻片;(2)A;(3)⑤⑥③①。18.【答案】(1)④①;⑥;(2)左下方;目鏡;(3)圖中視野內出現了氣泡,說明蓋玻片蓋的不規范;圖中表皮出現了重疊,說明表皮沒有展平。【解析】【解答】解:(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因此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應選用放大倍數小的目鏡和物鏡,其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長目鏡④和短物鏡①,在觀察的時,低倍物鏡距離玻片就遠,遠了視野就寬,看到的細胞數目就多,高倍鏡距離近,近視野就窄,但看到物像大。因此物鏡與玻片間的距離應該是⑥。(2)、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載玻片的移動方向相反。使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看到草履蟲向左下方移動,實際草履蟲在向右上方移動,要讓草履蟲不從視野中消失,載玻片應向左下方移動。眼睛應該注視著目鏡。(3)觀察甲乙兩圖可以發現:甲圖中視野內出現了氣泡,說明蓋玻片蓋的不規范;乙圖中表皮出現了重疊,說明表皮沒有展平。故答案為:(1)④①;⑥;(2)左下方;目鏡;(3)圖中視野內出現了氣泡,說明蓋玻片蓋的不規范;圖中表皮出現了重疊,說明表皮沒有展平。四、綜合題19.【答案】(1)洋蔥表皮沒有展平、發生折疊;(2)細紗網,能體現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3)美觀與成本(或“材料環保易得且成本低”);(4)模型中多了葉綠體(或“洋蔥表皮細胞中沒有葉綠體”)。【解析】【考點】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分析】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要的概括為:擦、滴、撕、展、蓋、染、吸。【解答】解:(1)制作模型前,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觀察到細胞有重疊的現象,引起此現象的原因是洋蔥表皮沒有展平、發生折疊。(2)細胞膜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制作細胞膜時,有兩種材料可供選擇,一種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種是網眼很小的細紗網。應選擇細紗網,能體現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3)在指標三處應加上美觀與成本、材料環保易得且成本低。(4)洋蔥內表皮細胞無色透明,無葉綠體,模型中多畫了葉綠體。故答案為:(1)洋蔥表皮沒有展平、發生折疊;(2)細紗網,能體現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3)美觀與成本(或“材料環保易得且成本低”);(4)模型中多了葉綠體(或“洋蔥表皮細胞中沒有葉綠體”)。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