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效學習】2024-2025學年浙教版九年級上科學期中模擬試題(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效學習】2024-2025學年浙教版九年級上科學期中模擬試題(二)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4九年級上科學期中模擬試題(二)
班級__________ 座號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數__________
一、選擇題(每空3分,總計45分)
1. 2008年北京奧運會“祥云”火炬、2022年北京冬奧會“飛揚”火炬的外殼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燃料如表所示。奧運火炬的迭代,體現了我國科技水平的提高。下列有關兩火炬的說法錯誤的是(  )
“祥云”火炬 “飛揚”火炬
外殼材料的主要成分 鋁合金 碳纖維復合材料
燃料 丙烷(C3H8) 氫氣(H2)
A. 外殼材料的主要成分都屬于非金屬單質 B.燃料都具有可燃性
C.燃料燃燒時,助燃物都是氧氣 D.燃料燃燒時,都有水生成
2. 學了科學知識后,小科同學發現了幾種寫“密信”的方法:如用無色溶液在白紙上寫字,干燥后別人不易看見,但直到秘密的收信人可用特殊的液體與之反應,使字顯示出來,下列材料組合不能用來寫密信的是( )
A.用稀米湯寫信,用碘酒顯字 B.用純堿溶液寫信,用酚酞試液顯字
C.用白醋寫信,用酚酞試液顯字 D.用酚酞試液寫信,用蘇打水顯字
3. 2021年9月,我國科研人員首次實現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從頭合成。如圖為合成第一步中利用氫氣將二氧化碳還原成甲醇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物質由一種原子構成 B.該反應不屬于置換反應
C.生成物的質量比為16:9 D.乙和丁中同種元素的化合價相等
4. 下列實驗基本操作中,正確的是( )
A.傾倒液體 B.加熱液體 C.讀取量筒內液體體積 D.移走蒸發皿
5. 有X、Y、Z三種金屬,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溶液質量增大;把X投入Z(NO3)2溶液中,得到X(NO3)2,溶液質量減小。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
A.X、Y、Z可能依次是:Cu、Fe、Ag B.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可能是:Z>Y>X
C.金屬活動性順序是:Y>X>Z D.X、Y、Z可能依次是:Fe、Zn、Hg
6.某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對二氧化碳的性質進行探究,A處大試管中能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B處現象說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變紅
B.C處溶液變渾濁,是因為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鈣
C.D處的實驗現象是蠟燭會熄火
D.D處現象說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相同體積時質量比空氣大
7.如表為實驗室危化品使用記錄本中某種藥品幾年間的使用記錄,據數據分析,它可能是下列選項中的( )
序號 出庫憑證號 77011﹣01
出庫日期 領用前質量(克) 領用后質量(克) 教學使用質量(克)
1 2021.09.13 448.5 448.4 0.1
2 2023.09.07 443.0 443.0 0
3 2024.03.06 442.5 325 116.5
A.濃鹽酸 B.濃硫酸 C.氫氧化鈉 D.鎂條
8. 廢液缸中剩有大量的稀鹽酸與氯化鈣的混合溶液(不考慮其他雜質),某同學取上層清液于燒杯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過量.記錄滴入Na2CO3溶液質量(x)與有關量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圖中縱坐標(y)表示生成CO2的質量 B.反應進行到B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是NaCl
C.OA段是Na2CO3 和 CaCl2在發生化學反應 D.C點溶液的pH=7
9.向氯化銅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鋅粉充分反應,下列情況中可能出現的是( )
①溶液中有Zn2+、Cu2+,不溶物為Cu ②溶液中有Zn2+、Cu2+,不溶物為Zn
③溶液只有Zn2+,不溶物為Zn ④溶液只有Zn2+,不溶物為Zn、Cu。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 1.6g某物質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關于該物質的組成有下列論斷,其中正確的是( )
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個數比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個數比為1:4.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11.在一定條件下,一個密閉容器內發生某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容器中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物質 a b c d
反應前的質量/g 30 20 10 15
反應后的質量/g x y 0 10
A.參加反應的c與d的質量比為2:3 B.x的取值范圍:0≤x≤30
C.當y≤20時,該反應一定是化合反應 D.x+y≤65
12.構建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的“價態—類別”二維圖是科學學習一種有效方法。如圖是銅元素的“價態—類別”二維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⑥的轉化都能一步實現
B.④的反應可能是CuCl2+Mg(OH)2=MgCl2+Cu(OH)2
C.⑦的反應可能是Cu+2HCl=H2↑+CuCl2
D.⑥的反應可能是置換反應
13.模型能夠直觀反映化學變化的結果。將一定質量的鎂條放入某一溶液(如圖),其溶質硫酸銅和硫酸亞鐵的質量相同,充分反應后燒杯內固體的組成和質量大小關系不可能的是( )
A. B. C. D.
14.將鐵粉(on段)和稀硫酸(n點后)先后加入到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中,攪拌使之充分反應。過程中加入物質的質量與燒杯中剩余固體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b點對應的剩余固體只有一種 B.m<6.4
C.實驗過程中共產生FeSO4的質量為15.2g D.n點對應的橫坐標數值為11.2
15.若將Ba(OH)2溶液逐滴加入到混有少量硝酸的MgSO4溶液中,所得沉淀的質量與加入的Ba(OH)2的質量變化符合下列圖象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題(每空2分,總計40分)
16.(6分)人們的生活生產離不開燃料,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圖1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火炬圖片。它將于今年五月下旬進入我省合肥、淮南、蕪湖、績溪、黃山五個城市。奧運火炬所用燃料稱為丙烷(化學式為C3H8),丙烷屬于   (填“有機物”或“無機物”)。其燃燒產物中   屬于《京都議定書》中限排物質。
(2)圖2是“西氣東輸“﹣V程的圖片。“西氣東輸”工程使我省部分城市用上了天然氣,其主要成分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
17.(6分)興趣小組研究酸堿反應時利用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紫色石蕊指示劑進行實驗,實驗操作和溶液顏色變化如圖所示。
(1)從微觀角度分析,該反應的實質是    。
(2)根據乙圖顏色的變化,判斷圖甲中B溶液是    。(填寫溶液名稱)
(3)圖乙中M點時,溶液中除紫色石蕊外還存在的溶質有    。
18.(6分)(2024 寧波模擬)銅版畫是版畫的一種,其中涉及印刷版面的制作。若用腐蝕法制作版面,先要在銅板上涂上不與化學藥劑反應的防腐層,再用刻針作畫,以刻除相應的防腐層,再用硝酸等腐蝕沒有防腐層的銅,以使畫線處形成凹陷的線條。在缺乏硝酸的情況下,某同學用過量AgNO3溶液與銅反應的方法嘗試版面制作,因AgNO3成本較高,故對廢液進行Cu、Ag回收。具體流程如下:
(1)從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看,步驟①是    反應。
(2)在該流程中,收集濾渣    (填字母)可獲得金屬Ag。
(3)在步驟③中,能夠觀察到的實驗現象為    。
19.(6分)(2022 鹿城區模擬)墨魚骨能治療胃酸過多等多種疾病,其主要成分為碳酸鈣(雜質可溶于水)。某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探究其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設計實驗如下:
①在錐形瓶中加入質量為m的墨魚骨粉末,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鹽酸,在燒杯中加入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并稱量燒杯及氫氧化鈉溶液總質量m1。
②先打開止水夾,再打開分液漏斗活塞,滴加鹽酸并及時關閉活塞。完全反應后,再次稱量燒杯及其中液體的總質量m2。
③利用上述數據,再計算墨魚骨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1)實驗前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方法是:用止水夾夾住橡膠管,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適量水,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觀察到   ,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根據上述實驗,理論上測得的墨魚骨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 ____ (用字母表示)。
(3)下列情況會導致墨魚骨中碳酸鈣質量分數測量值偏小的有   (可多選)。
A.錐形瓶內部分水蒸氣隨二氧化碳逸出
B.反應結束后,錐形瓶內有二氧化碳殘留
C.反應速度過快,大量氣泡從氫氧化鈉溶液中逸出
20.(4分)物質王國舉行一場趣味籃球賽。某隊由鐵、二氧化碳、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銅溶液五名“隊員”組成,比賽中,由氯化銅溶液“隊員”發球,“隊員”間傳接球,最后由D 位置“隊員”投籃進球完成有效進攻。傳接球“隊員”間物質必須能相互反應,場上“隊員”位置及傳球路線如圖。
(1)已知D位置上投籃的“隊員”是個滅火“能手”,寫出B位置“隊員”所代表的物質的一種用途   ;
(2)為實現“快速進攻”,氯化銅溶液除了把球傳給A位置“隊員”外,還能直接傳球給   “隊員”(填化學式)。
21.(6分)(2024 鄞州區二模)A、B、C、D分別是鹽酸、碳酸鈉、氯化鈣、硝酸銀四種溶液中的一種。將它們兩兩混合后,觀察到的現象如下表所示(“↓”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氣體,“—”表示不反應)。請據此回答以下問題。
A
↓ B
↓ ↓ C
— ↑ ↓ D
(1)請寫出A、B、C溶液中溶質的名稱或化學式:A    ,B    ,C    。
(2)C和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2.(6分)質量均為m g的薄鋅片和薄鐵片分別放入100g溶質質量分數均為9.8%的兩份稀硫酸中,反應時間和氫氣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有關問題:
(1)圖1中若要使b線向a線靠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填寫一種方法).
(2)圖1的情況可能是   ,圖2的情況可能   
A.鐵和鋅均過量,酸不足 B.鐵正好完全反應,鋅過量
C.鋅和鐵都沒有剩余,酸過量D.鋅和鐵都有剩余,且剩余固體質量相等
(3)滿足圖1情況的m的取值范圍是  ,滿足圖2的m取值范圍是   .
三、探究題(每空2分,總計40分)
23.(6分)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學校STEM項目化學習活動中,對“暖寶寶”進行了研究。
(1)探究:暖寶寶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剪開內包裝袋,倒出其中的粉末,發現呈黑色。
【提出猜想】該黑色粉末可能含有炭粉、鐵粉、二氧化錳、氧化銅、四氧化三鐵中的一種或幾種。
【初步驗證】將磁鐵靠近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查閱資料】四氧化三鐵具有磁性,能被磁鐵吸引;炭粉、二氧化錳不與稀硫酸反應。
【進行實驗】
實驗編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① 取黑色粉末加足量稀硫酸 固體部分溶解,剩余固體仍為黑色粉末,有氣泡產生,溶液無藍色
② 取實驗①的殘渣灼燒,將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燒杯罩在上方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得出結論】該黑色粉末中肯定含    ,肯定不含有    。
(2)思考:暖寶寶為什么會發熱?
【查閱資料】暖寶寶中的鐵粉在空氣中發生了緩慢氧化,進而放出熱量。
利用上述原理,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用暖寶寶貼來測定空氣的組成(實驗中消耗的水忽略不計)。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前量筒中水的體積為100mL。當溫度計的讀數恢復到室溫后,打開彈簧夾,量筒中的水流入容積為250mL的集氣瓶中。最終量筒內水的讀數為45mL,則可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上述結果與理論值相比,造成誤差的原因可能是   。
A.裝置漏氣 B.暖寶寶貼量不足 C.暖寶寶貼過量
D.最終讀取量筒中剩余水的體積時俯視讀數 E.最終讀取量筒中剩余水的體積時仰視讀數
24.(8分)查閱資料得知:過氧化鈉(Na2O2)可與CO2或H2O反應生成O2,反應原理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某科學興趣小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說明Na2O2可在呼吸面具和潛水艇中做供氧劑。
(1)寫出裝置A中甲儀器的名稱    。
(2)為了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氫氣體,裝置B中盛裝的乙溶液是    。
(3)裝置D用于除去末被裝置C轉化的CO2,便于后續氣體檢驗,則D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4)裝置E的試管中收集到的氣體來自于哪些物質相互反應?   。
25.(10分)如圖1所示,小瑾將反應后試管中的物質全部倒入燒杯時,發現燒杯內白色沉淀明顯增多。為了探究燒杯內物質的成分,她立即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硝酸,并不斷攪拌,燒杯內沉淀的質量隨加入稀硝酸的質量變化如圖2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圖1所示,燒杯內的白色沉淀是   (寫化學式)。
(2)BC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A點,燒杯內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離子為   (寫離子符號)。B點,燒杯內的沉淀由   種物質組成。
(4)檢驗D點溶液中含有氯離子的方法   。
26.(8分)小明同學取鎂、鋁、鋅三種金屬,分別放入盛有質量和質量分數都相等的稀鹽酸的錐形瓶中,實驗裝置如圖1,采集數據,得到如圖2所示的氣壓變化曲線。
(1)鎂、鋁、鋅與稀鹽酸反應產生的相同氣體是    (填化學式)。
(2)鋁對應的曲線是_____,反應速率先慢后快,其主要原因是    。
(3)從圖2分析,以下結論正確的是    (填序號)。
①金屬鎂對應的氣壓變化曲線是A
②M點時參加反應的鎂鋅質量相等
③實驗時取用的鎂鋁質量可能相等
27.(8分)同學們用4%的NaOH溶液和8%的CuSO4溶液制備Cu(OH)2,有同學并未得到預期的藍色沉淀,而是得到淺綠色沉淀(經測定為堿式硫酸銅);還有同學觀察到一段時間后藍色沉淀中出現黑色物質(經測定為氧化銅)。針對這些異常現象,小金在室溫下進行了以下探究:
探究1:生成沉淀顏色與反應物的質量比的關系
兩種溶液取用的質量及實驗現象如表所示(兩種溶液混合后充分振蕩試管):
(1)根據探究目的及相關實驗現象,②中8%的CuSO4溶液的質量應為__ __g(選填“2”“4”或“6”)。
(2)③中生成藍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為__ __。
探究2:Cu(OH)2分解難易與溶液堿性強弱的關系
按探究1中③的方法制備5份含藍色沉淀的混合物,處理方式和實驗結果如表所示:
(3)判斷④中的藍色沉淀已洗滌至中性的操作是__ __。
(4)分析實驗結果,可得出Cu(OH)2分解難易與溶液堿性強弱的關系是__ __。
四、綜合題(28題6分,29題6分,30題6分,31題7分,32題10分,總計35分)
28.(6分)科學家認為,碳排放導致全球變暖,極端天氣事件增加,對生命系統形成威脅。在這一背景下,世界各國以全球協約的方式減排溫室氣體,我國由此在聯合國大會上向全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碳達峰”是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通過植樹造林等途徑,抵消自身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用圖甲和圖乙分別表示“碳達峰”和“碳中和”。
(1)過去的200年里,人類向大氣層排放了數萬億噸二氧化碳,有科學家提出回收利用CO2的構想:把空氣吹入碳酸鉀溶液,從溶液中提取出 CO2,又在合成塔使之變為燃料甲醇(CH2OH)。該技術流程如下:
(資料一:吸收池中盛有飽和的K2CO3溶液,K2CO3與CO2反應生成KHCO3,分解池中KHCO3受熱分解變成K2CO3和CO2;資料二;合成塔內的反應條件為300℃、200kPa和催化劑。)
①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環利用的物質是(寫物質名稱) ▲ 。
②若生產4.8噸甲醇,則可回收空氣中的CO2多少噸?
(2)你能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做些什么?(至少2點)   。
29.(6分)往盛有4.0g久置的鋁片的燒杯中滴加稀鹽酸,讓其充分反應,放出氫氣的質量與所滴加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并計算:
(1)充分反應后,產生氫氣的質量是    。
(2)剛開始滴加稀鹽酸時,沒有氫氣放出的原因是    。
(3)該鋁片中鋁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
30.(6分)家庭食用堿的主要成分是Na2CO3為測定食用堿中Na2CO3的質量分數。小金取了40 g食用堿平均分成四份,每份中滴入CaCl2溶液的質量及生成沉淀的質量見表,假設該食用堿中不含難溶性雜質且雜質均不與CaCl2溶液產生沉淀,分析回答:
實驗一 實驗二 實驗三 實驗四
食用堿的質量/g 10 10 10 10
加入CaCl2溶液的質量/g 20 40 60 80
生成沉淀的質量/g 3 6 8 m
(1)表格中m的值應為    ;
(2)Na2CO3在實驗    (填數字)中是反應完全的;
(3)計算該食用堿中Na2CO3的質量分數是多少(結果精確到0.1%)?
31.(7分)高速鋼是制造冰鞋冰刀的重要材料,其性能與含碳量關系密切。為測試冰刀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現取一定質量的冰刀于燒杯中,分3次每次加入100g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實驗過程和數據如圖所示。請根據相關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推算圖中m的數值為    。
(2)請寫出第2次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    。
(3)計算冰刀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不考慮雜質,結果精確到0.01%)。
32.(10分)現有一種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學為測定其含量,取一定量的該樣品溶于水,逐滴加入稀鹽酸并不斷振蕩,首先發生反應:Na2CO3+HCl=NaHCO3+NaCl,然后才發生反應:
NaHCO3+HCl=NaCl+CO2↑+H2O。
已知:該溫度下CO2密度為1.98g/L,實驗測得產生的CO2的與加入稀鹽酸的數據如右圖。
(1)當加入    g鹽酸時,才開始產生CO2;圖中V=   mL。
(2)請計算:①所加入鹽酸中HCl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②原樣品中Na2CO3和NaHCO3的質量各是多少?
2024九年級上科學期中模擬試題(二)(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 【答案】A
【解析】[命題考向: 考查物質的分類、燃燒的必要條件與化學產物。解析:已知兩種火炬外殼采用不同的制作材料,其中鋁合金含有鋁、鎂等,屬于混合物;碳纖維復合材料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性質的材料,通過物理或化學的方法組成的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因此兩者均屬于混合物。燃燒的必要條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有助燃劑(最常見助燃劑為氧氣),三是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因此作為燃料必須具有可燃性。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丙烷(C3H8)充分與氧氣燃燒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氫氣與氧氣燃燒生成水。]
故答案為 A
2. 【答案】C
【解析】【考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
【分析】既然是密信書寫的字時就應是無色的,用另一種溶液涂抹會出現顏色,要求兩種物質反應要出現顏色.
【解答】解:A、稀米湯是無色的,遇到碘變藍色,故正確;
B、酚酞試液是無色的,遇到純堿溶液變紅色,故正確;
C、白醋是無色的,但是白醋顯酸性,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故錯誤;
D、酚酞試液是無色的,蘇打水顯堿性,遇到蘇打水變紅色,故正確;
故選:C。
3. 【答案】A
【解析】【考點】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
【分析】根據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分析反應物、生成物,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據其意義分析判斷有關的問題。
【解答】解: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知: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3H2CH3OH+H2O。
A.由分子的模型圖可知,甲物質是氫氣,氫氣是由氫分子構成的,選項說法不正確;
B.該反應的生成物是兩種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選項說法正確;
C.由方程式的意義可知,生成物甲醇與水的質量比為32:18=16:9,選項說法正確;
D.由物質的組成可知,乙和丁中同種元素是氧元素,化合價都是﹣2價相等,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
4. 【答案】B
【解析】【考點】蒸發與蒸餾操作;測量容器﹣量筒;液體藥品的取用;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
【分析】A、根據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蒸發操作的注意事項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瓶口緊挨試管口;圖中瓶口沒有緊挨試管口、瓶塞沒有倒放、標簽沒有向著手心,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B、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C、量取液體讀數時,視線與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圖中俯視刻度,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D、正在加熱的蒸發皿溫度較高,為防止燙傷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熱的蒸發皿,應用坩堝鉗夾取,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5. 【答案】A
【解析】【分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據此結合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有X、Y、Z三種金屬,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說明Y的活動性比X強,即Y>X;由于y化合價不確定,所以就沒法分析相對原子質量的大小,因為溶液質量增大,所以Y的相對原子質量可能大于X。
同理,把X投入Z(NO3)2溶液中,得到X(NO3)2,溶液質量減小,說明X的活動性比Z強,即X>Z;溶液質量減小,說明Z的相對原子質量大于X。
A、由上述分析,金屬活動性順序是Y>X>Z,X、Y、Z不可能依次是:Cu、Fe、Ag,故選項說法錯誤。
B、由上述分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可能是Y>X,Z>X,則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可能是Z>Y>X,故選項說法正確。
C、由上述分析,金屬活動性順序是Y>X>Z,故選項說法正確。
D、由上述分析,金屬活動性順序是Y>X>Z,X、Y、Z可能依次是:Fe、Zn、Hg,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了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掌握金屬活動性順序并能靈活運用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所在。
6. 【答案】A
【解析】【考點】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分析】A、根據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下層的蠟燭先熄滅,上層的蠟燭后熄滅,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色,而不是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變紅,故選項說法錯誤。
B、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C處溶液變渾濁,故選項說法正確。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D處的實驗現象是下層蠟燭先熄滅,上層蠟燭后熄滅,故選項說法正確。
D、下層的蠟燭先熄滅,上層的蠟燭后熄滅,說明了CO2密度比空氣的大;蠟燭熄滅,說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
7. 【答案】A
【解析】【考點】空氣中常見酸堿鹽的質量或性質變化及貯存法.
【分析】根據物質的性質及其質量變化來分析。
【解答】解:由表格中可知,藥品在保存過程中,質量慢慢變小,由數據(序號3)可知,該藥品領用前后的質量差大于教學使用的質量,說明該藥品具有揮發性。
A、濃鹽酸具有揮發性,因揮發出來氯化氫氣體而造成質量減少,符合題意;
B、濃硫酸具有吸附性,因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而質量增大,不合題意;
C、氫氧化鈉固體易潮解,且能吸收空氣的二氧化碳而質量增大,不合題意;
D、鎂條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在其表面形成一層氧化鎂薄膜而質量增大,不合題意。
故選:A。
8.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據碳酸鈉與稀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的反應原理,向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過量,相比之下,剛開始是稀鹽酸的量多,而碳酸鈉的量少,溶液中應先冒氣泡,而不是先產生沉淀.所以,圖中縱坐標(y)應該表示生成的沉淀質量.當反應進行到B點時,表明反應完全結束,此時溶液中的溶質只有NaCl.從開始反應的O點到A點的OA段,此處所進行的化學反應,可理解為,Na2CO3+CaCl2=CaCO3↓+2NaCl 和CaCO3+2HCl=CaCl2+H2O+CO2↑,綜合以上反應,相當于只發生了如下的化學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此時沒有沉淀產生,等溶液中稀鹽酸被消耗完了以后,才慢慢開始產生沉淀,Na2CO3+CaCl2=CaCO3↓+2NaCl.實驗探究進行到C點時,反應早已經結束,因為過量的碳酸鈉溶液加入其中,溶液的pH大于7;進行解答.
【解答】解:A、根據碳酸鈉與稀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的反應原理,向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過量,相比之下,剛開始是稀鹽酸的量多,而碳酸鈉的量少,溶液中應先冒氣泡,而不是先產生沉淀。所以,圖中縱坐標(y)應該表示生成的沉淀質量;故A錯誤;
B、當反應進行到B點時,表明反應完全結束,此時溶液中的溶質只有NaCl,故B正確;
C、從開始反應的O點到A點的OA段,發生了如下的化學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此時沒有沉淀產生,等溶液中稀鹽酸被消耗完了以后,才慢慢開始產生沉淀,Na2CO3+CaCl2=CaCO3↓+2NaCl.故C錯誤;
D、實驗探究進行到C點時,反應早已經結束,因為過量的碳酸鈉溶液加入其中,溶液的pH大于7;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注意:向混合溶液稀鹽酸和氯化鈣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過量,剛開始是稀鹽酸的量多,而碳酸鈉的量少,溶液中應先冒氣泡,而不是先產生沉淀.
9. 【答案】C
【解析】【考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分析】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鋅的活動性比銅強,向CuCl2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鋅粉,鋅粉置換氯化銅中的銅得到銅和氯化鋅,根據加入鋅粉的量,分析氯化銅完全反應還是部分反應,是判斷可能出現情況的根本依據。
【解答】解:①若加入鋅粉的量不足,氯化銅部分被置換,則溶液中含有氯化銅和氯化鋅,所得固體只含有銅,即溶液中有ZnCl2、CuCl2,不溶物為Cu;故該情況有可能;②溶液中有ZnCl2、Cu Cl2,不溶物為Zn,因為鋅會繼續與氯化銅發生反應,故該情況不可能出現;③溶液只有 ZnCl2不溶物為Zn,因為加入的鋅粉一定會與氯化銅反應而得到銅,固體中一定含有銅,因此該情況不可能出現;④若加入鋅粉的過量,氯化銅全部被置換,則溶液中只含有氯化鋅,所得固體含有銅及剩余的鋅粉,即溶液中只有ZnCl2,不溶物為Zn、Cu;故該情況有可能。由以上分析可知:
A、③不可能出現。故A錯誤;
B、②③不可能出現。故B錯誤;
C、①④可能出現。故C正確;
D、③不可能出現。故D錯誤。
故選:C。
10.【答案】B
【解析】【考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化學式的計算.
【分析】在化學反應中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
【解答】解:根據1.6g某物質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為:4.4g+3.6g﹣1.6g=6.4g;
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為:4.4g××100%=1.2g,氧元素的質量為:4.4g﹣1.2g=3.2g;
3.6g水氫元素的質量為:3.6g××100%=0.4g,氧元素的質量為:3.6g﹣0.4g=3.2g;
分子中C、H的原子個數比為:=1:4。
由以上計算可知,該物質中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不含有氧元素,分子中C、H的原子個數比為1:4。
故選:B。
11.【答案】C
【解析】【考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化學反應類型的判定.
【分析】根據c物質反應后減少了10g,是反應物;d物質反應后減少了5g,是反應物;再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斷相關選項的正誤。
【解答】解:A、參加反應的c與d的質量比為:10g:5g=2:1,故A錯誤;
B、x可以大于30,例如當a是生成物時,x>30,故B錯誤。
C、當y=20時,b是催化劑,或既不是反應物,也不是生成物,則a物質是生成物,反應物是兩種,生成物是一種,屬于化合反應;當y<20時,b是反應物,反應物是三種,生成物是一種,屬于化合反應,故C正確;
D、x+y=30+20+(10+5)=65,故D錯誤;
故選:C。
12.【答案】D
【解析】【考點】化合價的概念和計算;化學反應類型的判定;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分析】都含有銅元素,甲為單質,則甲為銅,乙為氧化物,銅元素化合價為+2,則乙為氧化銅,丙為堿,由銅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組成,則丙為氫氧化銅,丁為鹽,含有+2價的銅離子,據此分析回答此題。
【解答】解:根據“價態—類別”二維圖,則甲為含有銅元素的單質,則甲為銅,乙為氧化物,且銅元素化合價為+2價,則乙為氧化銅,丙為含有銅離子的堿,丙為氫氧化銅,丁為含有銅離子的鹽;
A、②中乙氧化銅無法直接生成丙氫氧化銅,選項A不符合題意;
B、反應④是含有銅離子的鹽生成丙氫氧化銅,而此時氫氧化鎂為難溶性的堿,無法與氯化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選項B不符合題意;
C、銅的金屬活動性弱于氫,無法與鹽酸反應生成氫氣和氯化銅,選項C不符合題意;
D、⑥是氧化銅生成銅,氧化銅可與氫氣反應生成銅和水,屬于置換反應,選項D符合題意;
故選:D。
13.【答案】C
【解析】【考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分析】根據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鎂>鐵>銅,排在前面的金屬可以將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然后根據方程式以及置換過程中質量的變化進行分析解答。(利用化學式中的元素質量比 (金屬:硫酸根),可知鐵的質量小于銅的質量 )
【解答】解:根據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鎂>鐵>銅,將鎂條加入溶質為硫酸亞鐵和硫酸銅的溶液中,鎂先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鎂和銅,該反應方程式為Mg+CuSO4=MgSO4+Cu,即每24份質量的鎂能置換出64份質量的銅,硫酸銅反應完全之后,若鎂還有剩余,鎂會與硫酸亞鐵反應生成硫酸鎂和鐵,該反應方程式為Mg+FeSO4=MgSO4+Fe,即每24份質量的鎂能置換出56份質量的鐵。
A、經上述分析,若鎂無剩余,且只與硫酸銅反應置換了銅,故A不符合題意;
B、經上述分析,若鎂無剩余,可能硫酸銅完全反應完,且硫酸亞鐵反應了一部分,則生成的銅的質量可能大于生成的鐵的質量,故B不符合題意;
C、經上述分析,若鎂有剩余,說明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均反應完全,根據硫酸銅和硫酸亞鐵的質量相同,則生成鐵的質量一定小于生成銅的質量,而圖示中生成鐵和銅的質量相等是不合理的,故C符合題意;
D、經上述分析,若鎂有剩余,說明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均反應完全,根據硫酸銅和硫酸亞鐵的質量相同,則生成鐵的質量一定小于生成銅的質量,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4.【答案】D
【解析】【答案】D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鐵和稀硫酸先后加入到硫酸銅溶液中,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銅、硫酸銅不與硫酸反應,鐵與硫酸能發生反應,結合圖像中固體質量的變化分析。
【解答】A、鐵和稀硫酸先后加入到硫酸銅溶液中,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銅、硫酸銅不與硫酸反應,由圖像可知,加入硫酸固體減少,說明鐵過量,鐵與硫酸發生反應, a、b點對應的剩余固體都是鐵和銅 ,不符合題意;
B、m為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的質量,由方程式Fe+CuSO4=FeSO4+Cu可知,5.6克鐵完全反應生成6.4克銅,不符合題意;
C、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質量為15.2g,鐵與硫酸反應也生成了硫酸亞鐵,實驗過程中共產生FeSO4的質量大于15.2g ,不符合題意;
D、n點對應的橫坐標數值為5.6g+(12g-6.4g)=11.2g ,符合題意;
故選D。
15.【答案】C
【解析】【分析】根據反應的先后順序可知,有少量硝酸的MgSO4溶液中加入Ba(OH)2后,Ba2+與溶液中的SO42﹣反應生成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BaSO4沉淀,OH﹣先跟硝酸中的H+發生中和反應,待H+完全反應,OH﹣與Mg2+開始生成Mg(OH)2沉淀來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含少量硝酸的MgSO4溶液中加入Ba(OH)2后,Ba2+與溶液中的SO42﹣反應生成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BaSO4沉淀,OH﹣先跟硝酸中的H+發生中和反應。待H+完全反應,OH﹣與Mg2+開始生成Mg(OH)2沉淀,即第一段沉淀是BaSO4,此時由于是酸性環境,所以不能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即該過程中鎂離子沒有減少;第二段斜率很大,此時 Ba(OH)2和MgSO4反應生成沉淀BaSO4和Mg(OH)2兩種沉淀,所以產生的沉淀較多;第三段斜率又變小,溶液中SO42﹣反應完全,只有顯得偏多的Mg2+與OH﹣生成Mg(OH)2沉淀,直至Ba(OH)2過量不再產生沉淀。分析所給的選項可以知道選項C符合剛才的分析。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較大,考查化學反應與圖象的對應關系,明確反應的先后順序及每段對應的化學反應時解答的關鍵,還應關注曲線的起點、折點及趨勢的特殊意義及不同段曲線的斜率來解答.
二、填空題
16.【答案】故答案為:(1)有機物,二氧化碳;(2)CH4+2O2CO2+2H2O;
【解析】【分析】(1)根據丙烷的組成和燃燒的產物分析;
(2)“西氣東輸”的是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據反應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3)根據氫原子數與碳原子的個數的關系進行總結即可。
【解答】解:(1)丙烷(化學式為C3H8),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燃燒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其燃燒產物中二氧化碳屬于《京都議定書》中限排物質。
(2)“西氣東輸”的是天然氣,使我省部分城市用上了天然氣,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4+2O2CO2+2H2O。
17.【答案】(1)氫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2)稀硫酸;(3)Na2SO4、H2SO4。
【解析】【考點】堿的化學性質;復分解反應的條件與實質;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的化學性質.
【解答】解:(1)氫氧化鈉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從微觀角度分析,反應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
(2)由乙圖中變化可知,滴加B溶液前,溶液顏色為藍色,說明圖甲中A溶液為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時溶液先變紫色再變紅色,說明B溶液為稀硫酸。
(3)圖乙中M點對應溶液呈紅色,說明稀硫酸過量,溶液中除紫色石蕊外還存在的溶質有Na2SO4、H2SO4。
故答案為:(1)氫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2)稀硫酸;(3)Na2SO4、H2SO4。
18.【答案】置換 (2)AB(3)析出紅色固體,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
【解析】【考點】金屬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化學反應類型的判定;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分析】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和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并且金屬越活潑,越容易和鹽反應。
【解答】解:(1)從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看,步驟①中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是置換反應。
故答案為:置換。
(2)在該流程中,濾渣A是硝酸銀和銅反應生成的銀,濾渣B是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的銀,收集濾渣AB可獲得金屬Ag。
故答案為:AB。
(3)在步驟③中,鐵和硝酸銅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銅,能夠觀察到的實驗現象為析出紅色固體,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
故答案為:析出紅色固體,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
答案:(1)置換 (2)AB(3)析出紅色固體,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
19.【答案】(1)水不能流下 (2)%。(3)BC
【解析】【考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化學性質.
【解答】解:(1)實驗前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方法是:用止水夾夾住橡膠管,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適量水,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觀察到水不能流下,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故填:水不能流下。
(2)設碳酸鈣質量為x,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質量:m2﹣m1,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m2﹣m1
=,x=(m2﹣m1),理論上測得的墨魚骨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100%=%,故填:%。
(3)A.錐形瓶內部分水蒸氣隨二氧化碳逸出,導致計算的二氧化碳質量偏大,從而導致測定結果偏大;
B.反應結束后,錐形瓶內有二氧化碳殘留,導致計算的二氧化碳質量偏小,從而導致測定結果偏小;
C.反應速度過快,大量氣泡從氫氧化鈉溶液中逸出,導致計算的二氧化碳質量偏小,從而導致測定結果偏小。
故填:BC。
20.【答案】(1)除鐵銹(合理即可) (2)Ca(OH)2
【解析】【答案】(1)除鐵銹(合理即可) (2)Ca(OH)2
【知識點】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
【解析】【分析】(1)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且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則二氧化碳是滅火的重要材料,則D應該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則C為石灰水。氯化銅只能和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單質,則A為鐵。綜上所屬,剩余的B應該為稀硫酸。
(2)分析氯化銅可以和哪種物質發生反應即可。
【解答】(1)分析可知,B應該為稀硫酸,它與氧化鐵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因此它可以除去鐵銹。
(2)氯化銅還可以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氯化鈣,因此還可以把球直接傳給Ca(OH)2。
21.【答案】(1)氯化鈣或CaCl2;碳酸鈉或Na2CO3;硝酸銀或AgNO3;(2)AgNO3+HCl=AgCl↓+HNO3。
【解析】【考點】酸、堿、鹽的鑒別;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分析】A、B、C、D分別是鹽酸、碳酸鈉、氯化鈣、硝酸銀四種溶液中的一種。氯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氯化鈣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氯化鈣和鹽酸不反應,碳酸鈉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碳酸銀沉淀,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硝酸銀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則A是氯化鈣,B是碳酸鈉,C是硝酸銀,D是鹽酸;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A是氯化鈣,化學式為:CaCl2;B是碳酸鈉,化學式為:Na2CO3;C是硝酸銀,化學式為:AgNO3。
(2)C和D的反應是硝酸銀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gNO3+HCl=AgCl↓+HNO3。
故答案為:(1)氯化鈣或CaCl2;碳酸鈉或Na2CO3;硝酸銀或AgNO3;
(2)AgNO3+HCl=AgCl↓+HNO3。
22.【答案】故答案為:(1)使用鐵粉(或加熱);(2)A;C;(3)m≥6.5g;m<6.5g.
【解析】【分析】利用反應時間和氫氣質量關系圖,根據鋅的活動性比鐵強且等質量的鐵完全反應放出氫氣質量比鋅大,對充分反應放出氫氣質量與所消耗兩種金屬的質量關系進行分析與討論,判斷滿足圖示反應的情況.
【解答】解:(1)圖1中曲線b放出同樣氫氣消耗時間較多,可判斷表示活動性比鋅弱的鐵片與稀硫酸的反應,若要使b線向a線靠攏,即設法使鐵片與稀硫酸反應速度加快,可采取用鐵粉代替鐵片或對反應進行加熱的方法;
(2)A.鐵和鋅均過量,酸不足,此時質量兩種金屬充分反應后所放出氫氣的質量相等,與圖1所示情形相符;
B.鐵正好完全反應,鋅過量,相同質量的稀硫酸消耗鋅的質量大于鐵,因此不可能出現此種情況;
C.鋅和鐵都沒有剩余,酸過量,由于鐵的相對原子質量小于鋅,等質量的鐵完全反應放出氫氣質量大于鋅,與圖2所示情形相符;
D.鋅和鐵都有剩余,且剩余固體質量相等,即消耗兩種金屬的質量相等,此種情況亦不可能出現;
(3)根據100g溶質質量分數均為9.8%的稀硫酸完全消耗金屬鋅的質量m,
Zn+H2SO4═ZnSO4+H2↑
65 98
m 100g×9.8%
= m=6.5g,所以滿足圖1情況即酸完全反應時的m的取值范圍為m≥6.5g,滿足圖2即金屬完全反應時的m取值范圍是m<6.5g.
故答案為:(1)使用鐵粉(或加熱);(2)A;C;(3)m≥6.5g;m<6.5g.
【點評】根據金屬活動性強弱關系,鋅與酸反應比鐵與酸反應劇烈,但由于鋅的相對原子質量比鐵大,等質量的鐵完全反應產生氫氣質量比鋅大.
三、探究題
23.【答案】(1)炭粉、鐵粉;氧化銅;(2)E。
【解析】【分析】(1)根據物質的性質和反應的現象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注意事項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于黑色固體物質能夠被磁鐵吸引,所以要么是本身具有磁性的四氧化三鐵,要么是能夠被吸附的鐵粉,加入稀硫酸,黑色固體部分溶解產生氣泡,在黑色物中只有鐵粉和硫酸能夠反應得到氫氣,溶液無藍色,說明原物質一定不含氧化銅,對固體殘渣加熱,用石灰水檢驗時,發現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則原物質一定含有炭粉,故該黑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炭粉、鐵,肯定不含有氧化銅;
(2)該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100%=25%,與理論值相比,實驗結果偏大;
A、裝置漏氣,會導致吸入的水量不足,測得氧氣的體積偏小,氧氣的體積分數偏小,故A不符合題意;
B、暖寶寶貼量不足,會導致氧氣消耗不足,氧氣的體積分數偏小,故B不符合題意;
C、暖寶寶貼過量,鐵粉將氧氣消耗完后就不反應,不會造成氧氣的體積分數偏大,故C不符合題意;
D、最終讀取量筒中剩余水的體積時俯視讀數,讀數偏大,實際水量偏小,測得氧氣的體積偏小,氧氣的體積分數偏小,故D不符合題意;
E、最終讀取量筒中剩余水的體積時仰視讀數,讀數偏小,實際水量偏大,測得氧氣的體積偏大,氧氣的體積分數偏大,故E符合題意;
故選:E。
故答案為:(1)炭粉、鐵粉;氧化銅;(2)E。
24.【答案】(1)分液漏斗;(2)飽和 NaHCO3溶液;(3)2NaOH+CO2=Na2CO3+H2O;(4)Na2O2與 CO2、H2O反應。
【解析】【考點】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解答】解:(1)裝置A中的甲儀器是分液漏斗。故答案為:分液漏斗;
(2)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氣體溶于水形成鹽酸,鹽酸與碳酸氫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因此裝置B中盛裝飽和NaHCO3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氫氣體。故答案為:飽和 NaHCO3溶液;
(3)除去末被裝置C轉化的CO2,D中盛裝的液體試劑是濃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故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
(4)由題干信息可知,裝置E的試管中收集到的氣體的來源是過氧化鈉(Na2O2)與CO2、H2O反應生成的氧氣。故答案為:Na2O2與 CO2、H2O反應。
答案為:(1)分液漏斗;(2)飽和 NaHCO3溶液;
(3)2NaOH+CO2=Na2CO3+H2O;(4)Na2O2與 CO2、H2O反應。
25.【答案】(1)BaSO4、BaCO3。
(2)BaCO3+2HNO3═Ba(NO3)2+H2O+CO2↑。
(3)Na+、Cl﹣、SO42﹣;2。
(4)靜置,取上層清液少許于一只潔凈的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解答】解:(1)圖1所示,燒杯內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鋇和硫酸鈉、碳酸鈉反應生成的硫酸鋇、碳酸鋇。
故填:BaSO4、BaCO3。
(2)BC段,碳酸鋇和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鋇、水和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CO3+2HNO3═Ba(NO3)2+H2O+CO2↑。
故填:BaCO3+2HNO3═Ba(NO3)2+H2O+CO2↑。
(3)A﹣B過程中,沉淀質量增大,是因為稀硝酸和碳酸鋇反應生成硝酸鋇、水和二氧化碳,硝酸鋇和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鈉,A點,燒杯內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物質是氯化鈉和硫酸鈉,存在離子為Na+、Cl﹣、SO42﹣;
B點,燒杯內的沉淀由2種物質組成,即碳酸鋇和硫酸鋇。
故填:Na+、Cl﹣、SO42﹣;2。
(4)檢驗D點溶液中含有氯離子的方法:靜置,取上層清液少許于一只潔凈的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故填:靜置,取上層清液少許于一只潔凈的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為:(1)BaSO4、BaCO3。
(2)BaCO3+2HNO3═Ba(NO3)2+H2O+CO2↑。
(3)Na+、Cl﹣、SO42﹣;2。
(4)靜置,取上層清液少許于一只潔凈的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6.【答案】(1)H2;(2)B , 鋁的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氧化鋁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氧化鋁反應完,鋁再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氫氣;(3)①③。
【解析】【考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金屬的化學性質.
【解答】解:(1)鎂、鋁、鋅與稀鹽酸反應產生的相同氣體是氫氣,其化學式為H2。
(2)鋁的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氧化鋁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氧化鋁反應完,鋁再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氫氣,故鋁對應的曲線是B,反應速率先慢后快。
(3)①鎂、鋁、鋅三種金屬中鎂的金屬活動性最強,反應速率最快,則金屬鎂對應的氣壓變化曲線是A。
②M點時AC曲線對應的氣壓相等,生成氫氣的質量相等,生成等質量的氫氣,消耗的鋅的質量多,則M點時參加反應的鎂鋅質量不相等。
③稀鹽酸的質量相等,最終鋁產生的氫氣的質量大于鎂,等質量的鎂和鋁與足量的酸反應,鋁產生的氫氣的質量多,則實驗時取用的鎂鋁質量可能相等。
故答案為:(1)H2;(2)B , 鋁的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氧化鋁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氧化鋁反應完,鋁再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氫氣;(3)①③。
27.【答案】(1)2 (2)2NaOH+CuSO4===Cu(OH)2+Na2SO4_
(3)取最后一次洗滌液,滴入1~2滴無色酚酞試液,觀察到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
(4)當其他條件相同時,溶液的堿性越強,Cu(OH)2越易分解
【解析】[命題考向: 考查物質的性質及其轉化、控制變量法、物質組成成分及其含量的測定、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探究性實驗的現象與結論分析。解析:(1)探究1的目的是得出生成沉淀顏色與反應物的質量比的關系,根據控制變量原則,可知②中8%的CuSO4溶液的質量應為2g。(2)③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是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硫酸鈉。(3)洗滌沉淀時應先注入洗滌液直至完全浸沒沉淀,充分洗滌后過濾,待洗滌液流盡后,重復多次。若要判斷④中的藍色沉淀是否為中性,應取最后一次且適量的洗滌液于試管中,滴加酚酞試液,酚酞試液不變色,說明洗滌液顯中性,即藍色沉淀已洗滌至中性;若變色,應繼續進行洗滌。(4)分析實驗結果可知,隨著溶劑(水)增加,①、②、③中溶液堿性依次減弱,出現黑色物質所等待的時間依次增加,可得出Cu(OH)2分解難易與溶液堿性強弱的關系。]
答案為 (1)2 (2)2NaOH+CuSO4===Cu(OH)2+Na2SO4_
(3)取最后一次洗滌液,滴入1~2滴無色酚酞試液,觀察到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
(4)當其他條件相同時,溶液的堿性越強,Cu(OH)2越易分解
四、綜合題
28.【答案】(1)①碳酸鉀;② 6.6t
(2)綠色出行、植樹造林(合理即可)
【解析】【答案】(1)①碳酸鉀;
②解:設可回收空氣中的CO2x噸
CO2+3H2=300℃、200kPa、催化劑=CH3OH+H2O
44 32
x 4.8t
x=6.6噸
答:可回收空氣中的CO26.6噸
(2)綠色出行、植樹造林(合理即可)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①既是反應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質就是可以循環使用的物質;
②寫出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甲醇的化學方程式,利用質量之間的比例關系,結合甲醇的質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的質量即可。
(2)可從節約能源、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等角度分析解答。
【解答】(1)①根據圖片和資料可知,碳酸鉀既是反應物,也是生成物,則它就是可循環使用的物質;
(2)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可以做的:綠色出行、植樹造林。
29.【答案】(1)0.4g (2)鋁片的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氧化鋁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
(3)該鋁片中鋁的質量分數為90%
【解析】【考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分析】根據圖示可知,最終生成氫氣的質量為0.4g,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列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鋁的質量,進而計算出該鋁片中鋁的質量分數。
【解答】解:(1)由圖示可知,充分反應后,產生氫氣的質量是0.4g。
故答案為:0.4g。
(2)剛開始滴加稀鹽酸時,沒有氫氣放出的原因是鋁片的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氧化鋁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
故答案為:鋁片的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氧化鋁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
(3)設參加反應的鋁的質量為x。
2Al+6HCl═2AlCl3+3H2↑
54 6
x 0.4g
x=3.6g
該鋁片中鋁的質量分數為×100%=90%。
答:該鋁片中鋁的質量分數為90%。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掌握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即可正確解答本題,確定生成氫氣的質量是正確解答本題的前提和關鍵。
30.【答案】(1)8;(2)三、四;(3)84.8%。
【解析】【分析】根據表中的數據分析,每加入20g氯化鈣溶液得到3g沉淀,而加入60g氯化鈣溶液得到8g沉淀,說明碳酸鈉已完全反應,據此分析m的值;根據碳酸鈉完全反應生成沉淀的質量可計算出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解答】解:(1)由表中的數據可知,每加入20g氯化鈣溶液得到3g沉淀,而加入60g氯化鈣溶液得到8g沉淀,說明碳酸鈉已完全反應,則加入80g氯化鈣溶液也得到8g沉淀,則m=8。
(2)由上述分析可知,碳酸鈉在實驗三、四中是完全反應。
(3)設10g食用堿中 Na2CO3的質量分數為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10gx 8g
解得:x=84.8%
答:該食用堿中Na2CO3的質量分數是84.8%。
故答案為:(1)8;(2)三、四;(3)84.8%。
31.【答案】(1)319.4g (2)H2SO4和FeSO4(3)冰刀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18%。
【解析】【考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分析】第一次加入100g稀硫酸后,固體質量減少100g+120.0g﹣219.6g=0.4g,則第二次天平示數應該為219.6g+100g﹣0.4g=319.2g,第三次加入100g稀硫酸后,天平示數應為為319.2g+100g﹣0.4g=418.8g,然而題中第三次太平示數為419.4g,說明第二次鋼中的鐵就反應完了,且天平的示數為419.4g﹣100g=319.4g,第二次質量只減少了100g+219.6g﹣319.4g=0.2g,說明稀硫酸有剩余,結合生成的氫氣質量計算鐵的質量,進而計算含碳量。
【解答】解:(1)第一次加入100g稀硫酸后,固體質量減少100g+120.0g﹣219.6g=0.4g,則第二次天平示數應該為219.6g+100g﹣0.4g=319.2g,第三次加入100g稀硫酸后,天平示數應為為319.2g+100g﹣0.4g=418.8g,然而題中第三次太平示數為419.4g,說明第二次鋼中的鐵就反應完了,且天平的示數為419.4g﹣100g=319.4g,故答案為:319.4g;
(2)由分析可知第二次時,稀硫酸有剩余,則溶液中溶質是硫酸和硫酸亞鐵,故答案為:H2SO4和FeSO4;
(3)由分析可知總共生成氫氣的質量為120g+100g+100g﹣319.4g=0.6g
設冰刀中含有鐵的質量為x
Fe+H2SO4=FeSO4+H2↑
56 2
x 0.6g
x=16.8g
則冰刀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18%
答:冰刀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18%。
【點評】本題的解題關鍵是根據題中給出的 數據分析清楚那一次鐵反應完了,然后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32.【答案】(1)5;444;(2)①7.3%;②Na2CO31.06g;NaHCO3 1.26g。
【解析】【考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有關溶質質量分數的簡單計算.
【分析】(1)根據圖象可以看出。加入5克鹽酸開始有氣體放出;根據圖象信息列出關系式即可。
(2)①根據(1)的計算結果即可。
②根據圖象可知,5克鹽酸和碳酸鈉反應,寫出化學方程式計算出碳酸鈉和生成碳酸氫鈉的質量。二氧化碳的最大體積是556毫升,可以計算出總的碳酸氫鈉的質量。
【解答】解:(1)從圖象可以看出,加入5克鹽酸后開始有二氧化碳氣體出現。從圖象可以看出,加入(10﹣5)克鹽酸放出二氧化碳的體積是222毫升;加入(15﹣5)克鹽酸放出二氧化碳氣體的體積是V毫升,所以V=222×2毫升═444毫升;
(2)①444 mLCO2的質量=×1.98g/L═0.88g,
設產生0.88gCO2時,消耗HCl的質量為x。
NaHCO3+HCl=NaCl+CO2↑+H2O
36.5 44
x 0.88g 得:x=0.73g
所加入鹽酸中HC的質量分數為×100%=7.3%。
答:所加入鹽酸中HC的質量分數為7.3%。
②設加入5g鹽酸時,參加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為y,生成碳酸氫鈉的質量為z。
5克鹽酸中溶質的質量=5g×7.3%=0.365g,
Na2CO3+HCl═NaHCO3+NaCl
106 36.5 84
y 0.365g z y=1.06g z=0.84g
556mLCO2的質量=556mL÷1000×1.98g/L=1.10g,
設放出556mLCO2時反應的NaHCO3質量為m。
NaHCO3+HCl=NaCl+CO2↑+H2O
84 44
m 1.10g m=2.10g
原樣品中NaHCO3的質量=2.1g﹣0.84g=1.26g.
答:原樣品中有Na2CO31.06g;NaHCO3 1.26g。
故答案為:(1)5;444;(2)①7.3%;②Na2CO31.06g;NaHCO3 1.26g。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微山县| 阿拉善右旗| 射阳县| 时尚| 罗定市| 万州区| 嘉善县| 高要市| 阿合奇县| 信宜市| 中牟县| 长泰县| 双城市| 米泉市| 金阳县| 临颍县| 景宁| 麻城市| 洛浦县| 凤城市| 南木林县| 常熟市| 伊川县| 普宁市| 龙里县| 边坝县| 龙胜| 抚宁县| 怀柔区| 临猗县| 河东区| 古浪县| 咸阳市| 溆浦县| 舒兰市| 丰原市| 贵溪市| 阆中市| 搜索| 青浦区| 汉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