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 B2. C3. C4. A5. B6. C7. B8. A9. B10. A11. A12. C13. D14. D15. A16. A17. C18. D19. B20. C21. √22.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區進行了土地改革(或者少數民族地區的一些部分進行了土地改革,符合事實即可)。23.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24. 三大改造的完成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25. 為了擴大對外開放進程,我國先后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26. (1)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意義: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威風,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國家的囂張氣焰;鞏固了中蘇同盟,贏得了蘇聯的重視和尊敬;贏得了一個重要的緩沖地帶,消除了美國對我國國家安全的直接威脅,解除了兩面作戰的危險。(2)變化:從反對給中國外交承認和反對中國進入聯合國,到為兩國關系正常化敞開門戶。原因: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美國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劣勢,需要改善同中國的關系。(3)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外交布局。(4)因素:國家利益、國家實力、國際形勢、意識形態等。27. (1)事件:土地改革。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2)變化:糧食產量逐年增加。原因: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對農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等(符合史實即可)。(3)原因:“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嚴重破壞了農業生產。(4)原因: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5)啟示:政策要符合國情和實際情況;要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要根據形勢發展適時調整政策等(符合題意即可)。28. (1)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①鄧小平理論;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3)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4)變化:工作中心由以階級斗爭為中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史實: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5)努力: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樹立遠大理想,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符合題意即可)。八年級歷史六月學情調研試題卷(考試時間8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40分)1.宋慶齡曾感嘆:“在我看來,自從1949年10月1日——這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以來,中國最偉大的轉變就是我們的國號中有史以來第一次有了‘人民’這兩個字,它的重要意義在于同樣有史以來第一次表明我們政府巨大力量的所在——人民”。這表明( )A.新生政權得到民眾的支持 B.人民社會地位發生根本變化C.中國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D.新中國已獲得世界各國認可2.下表是我國1950—1952年經濟建設費和國防費在國家財政支出中的比重統計表,據此可知,這一時期的中國( )年份 絕對數(億元) 比重(%)財政支出 經濟建設費 國防費 財政支出 經濟建設費 國防費1950 68.1 17.36 28.01 100 25.5 41.11951 122.5 35.11 52.64 100 28.7 43.01952 176.0 73.23 57.84 100 41.6 32.8(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1992》,中國統計出版社,1992年,第215,220頁)A.國防費比重持續快速增長 B.有計劃地開始了經濟建設C.財政支出受國際環境影響 D.國家財政收入大幅度提高3.小人物,大歷史,每個人的命運走向都和時代發展緊密相連。如表是20世紀50年代初某月某日,湖北兄長給弟弟郵寄的一封信,信文如下。下列選項對信文中所反映的史實評價正確的是( )昨日接到你親筆寫的家信,并知道你在部隊很好,家中人口都很平安,土改已分到了一石七斗田,田也很好,斗爭中又分了幾次果實,現在生活的很好,不像以前愁吃愁穿了。A.使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得到了徹底的改變 B.實現了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C.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翻身當家作主 D.促進了農村鄉鎮企業的建立和快速的發展4.1957年,一位詩人寫道:“請看,中國張開了翅膀——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車輪追風,‘屋脊’建新路!……”這首詩描述的成就可能包含 ( )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 ②青藏公路 ③南京長江大橋 ④川藏鐵路 ⑤武漢長江大橋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5.民主同盟主席張瀾說:“我們的新制度,當然放棄了舊民主主義中所謂的總統制、內閣制那一套陳腐的舊東西。中國人民把政權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確確實實有了一個集中行使立法權和行政權的最高權力機關。”這個“新制度”( )A.有助民主黨派發揮參政議政的職能 B.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基礎C.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D.為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確定明確方針6.1952年底,中國部分農村的一些富農、中農為擴大經營去收買貧農土地并對其雇傭;貧農迫于生計典賣土地、農具的情況屢有發生。如在湖北的社會調查中,中農占有勞動力、耕地和農具分是各階層水平的108.08%、107.64%、115.9%。這反映出( )A.消滅地主階級的緊迫性 B.農村土地改革的復雜性C.社會主義改造的必要性 D.國民經濟調整的必然性7.1949—1956年我國農村經濟形態變化的基本趨勢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農民土地所有制B.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土地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C.農民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D.農民土地所有制→農業合作公社→社會主義公有制8.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學進行歷史探究學習時設計的,其中③體現的歷史階段特征是( )A.探索建設,曲折發展 B.改革開放,繼往開來C.政權鞏固,社會過渡 D.“左”傾泛濫,國家內亂9.某網站征集“建黨一百周年”專欄的解說詞:以簡練的語言概括建黨一百年至今每一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產生的影響,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其中,“1978年的足跡”的解說詞應當是( )A.舉國歡慶,翻身做主 B.撥亂反正,風清氣正C.黑白顛倒,是非不分 D.十年動亂,經濟停滯10.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報》刊出了一則四川省寧江機床廠向全國發出的“承接國內外用戶直接訂貨”的廣告,這反映出( )A.企業經營的自主權得到了一定的擴大 B.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徹底改變C.四川地區是我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 D.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1.“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省際人口遷移人數約為100萬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長到1000多萬人。”改革開放初期省際人口遷移主要是流向( )A.廣東省 B.江蘇省 C.浙江省 D.安徽省12.有學者說,鄧小平南方之行是把中國的改革開放由“以改革為主”轉變為“以開放為主”的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這主要是由于“鄧小平南方之行”( )A.提出了擴大對外開放程度 B.指明要建立市場經濟體制C.明確了市場的屬性和地位 D.要求在上海設立經濟技術開發區13.右圖可以用來印證(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提出大國外交和國防建設的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重大成就14.1952年《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規定:“各民族自治區自治機關須保障自治區內的一切人民,不問民族成分如何,均享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所規定的思想、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通訊、人身、居住、遷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權。”這表明,我國( )正式實施民族區域自治 B.提倡民主協商的精神C.從法律上保障公民權利 D.奉行民族平等的原則15.涼山彝族自治州阿土列爾村建于四川橫斷山脈上,也稱懸崖村,是大范圍連片特困地區。2017年政府建成2556級鋼梯以方便村民出行,并逐步實現水電和網絡供給,至2020年懸崖村整體脫貧。懸崖村整體脫貧( )A.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體現 B.保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施C.體現對各民族宗教信仰的尊重 D.滿足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愿望16.20世紀80年代,中英雙方對香港問題進行談判時,英方曾要求香港作為單獨的一方加入中英談判,并提出了“三腳凳”理論。對此,鄧小平公開表示:“香港問題我們會和英國解決,這里只有‘兩腳凳’,沒有什么‘三腳凳’。”鄧小平意在表明( )A.堅決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 B.“一國兩制”將會以武力達成C.香港地區享有高度自治權 D.中國綜合實力已顯著提高17.70年櫛風沐雨,70年砥礪前行。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在北京舉行,人民軍隊“鐵甲奔流壯山河”,空中梯隊“鷹擊長空傲蒼穹”,導彈方陣“長劍倚天展國威”……一個個“最大”“最多”“最好”“首次”的集體亮相,讓此次閱兵以“史上規模空前”的極高辨識度,在共和國和人民軍隊建設發展史上留下劃時代的烙印。以下排序能夠正確反映我國人民軍隊發展歷程的是 ( )①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 ②華東軍區海軍建立③第二炮兵部隊更名為火箭軍 ④我國仿制成功殲—5型殲擊機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18.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改善了同美國的關系,也改善了同蘇聯的關系”。這些“改善”()A.促進了萬隆會議的圓滿成功 B.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C.推動中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D.貫徹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會議通過了和平相處、友好合作的十項原則,會議體現的精神被稱為“萬隆精神”。這次“會議”( )A.召開地點是瑞士日內瓦 B.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C.邀請西方殖民國家參加 D.因為美國干涉未能成功舉辦20.“兩彈一星”研制過程的艱辛超乎想象。鄧稼先及其團隊硬是利用手搖計算機、算盤等簡陋的計算工具,完成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方案。材料彰顯了中國人( )A.開放包容、兼容并蓄 B.以誠相待、相互關愛C.自立自強、艱苦奮斗 D.謙虛謹慎、英勇果敢二、辨析改錯題(10分)21.[ ]在1954年9月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的作用。改正:22.[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了土地改革。改正:23.[ ]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改正:24.[ ]土地改革的完成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改正:25.[ ]為了擴大對外開放進程,我國先后在深圳、珠海、汕頭、福州設立經濟特區。改正:三、材料分析題(32分)26.大國之間,和則兩利,斗則兩傷,這已為人類歷史所證實。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8分)材料一 圖A 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中國是朝鮮戰爭的最大嬴家。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威風,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國家的囂張氣焰。……這場戰爭鞏固了中蘇同盟,贏得了蘇聯的重視和尊敬……1953年,美國被迫簽署《朝鮮停戰協定》,讓新中國嬴得了一個重要的緩沖地帶,沒有讓美國陳兵鴨綠江,消除了美國對我們國家安全的直接威脅,解除了兩面作戰的危險。——摘編自胥亮《朝鮮戰爭到底誰是羸家》材料二 下面是尼克松的兩次談話。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在發表談話時說:“我愿非常明確地表示,我反對給共產黨中國以外交承認。我同樣反對接納共產黨中國進入聯合國。”正如我在過去三年中多次指出的那樣,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七億五千萬人民的參加,是不能有穩定與持久的和平的。正因為如此,我在好幾個方面采取主動行動,為兩國之間的比較正常的關系敞開門戶。——摘編自美國總統尼克松關于計劃訪問北京的談話材料三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中國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為世界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讓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陽光普照世界!(1)材料一中圖A所示志愿軍跨過鴨綠江的目的是什么?(2分)依據材料一,概括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重要意義。(4分)(2)依據材料二,指出尼克松對華態度發生的變化(2分),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發生這一變化的原因。(4分)(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為推動建設和平繁榮世界,為世界發展提出了什么“中國方案”。(2分)并說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了怎樣的外交布局。(2分)(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影響一個國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27.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始終重視“三農(即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根據形勢發展適時調整政策。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14分)材料一 下表為某縣三個村階級結構變動情況表(單位:戶)。年份 雇農 貧農 中農 富農 新富農 地主 其他1950 83 197 116 18 0 27 21953 3 74 355 0 4 0 7導致材料一表中農村階級結構發生變化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2分)該事件實施的法律文件是什么?(2分)材料二下圖為1953—1957年中國的糧食產量表(單位:百萬噸)(2)材料二中我國糧食產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發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2分)時間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糧食總產量 166.83 169.52 183.94 192.75 195.05材料三 下表為1957年和1960年農業生產情況對比表項目時間 糧食(億公斤) 棉花(萬擔) 油料(萬擔) 生豬存欄數(萬頭)1957年 1950.5 3280 7542 145901960年 1435 2126 3405 8227(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導致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四 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一生產隊資料年份 人口 糧食產量 人均口糧 人均分配收入 還貸款 交售糧食1976年 19戶110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 —1979年 20戶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800元 30000斤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導致這一變化發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綜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啟示?(2分)四、活動探究題(18分)28.“中國夢”關乎著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億萬人民世代相傳的夙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夢想藍圖】材料一 中共十九大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分為兩個一百年來安排。【夢想理論】材料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核心人物 理論名稱鄧小平 ①江澤民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胡錦濤 科學發展觀習近平 ②【圓夢歷程】材料三 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下列問題。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材料四 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中國農民以特有的首創精神奏響了改革的序曲……深圳、珠海等四個經濟特區開始籌建,打開了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筑夢新時代】材料五 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是國家的夢,也是國人的夢……“中國夢”就是民族復興夢,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中國人自我實現之夢,更是中華民族面對未來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圖中奮斗目標中“第二個一百年”的內容。(4分)(2)材料二中①②處的理論名稱分別是什么?(4分)(3)材料三兩幅圖所反映的歷史事件之間有什么因果關系?(2分)(4)根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材料中“中國農民以特有的首創精神奏響了改革的序曲”是指什么史實?(2分)(5)根據材料五及所學知識,談一談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你可以為實現中國夢作出什么努力?(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安徽省宣城市寧國市城西、開實、津河三校聯考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6月期末歷史試題.docx 安徽省宣城市寧國市城西、開實、津河三校聯考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6月期末歷史試題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