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Ⅰ卷 選擇題1. B2. A3. D4. C5. B6. C7. D8. C9. D10. A11. B12. C13. D14. D15. C16. D17. A18. D19. B20. C21. A22. B23. C24. B25. D26. C27. D28. A29. B30. B第Ⅱ卷 材料題31. (1)隋煬帝。(2)同意。理由:科舉制打破門第限制,為平民提供了晉升通道,促進社會階層流動;推動思想文化大一統。不同意。理由:科舉制內容局限于經書文學,束縛思想;后期成為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32. (1)玄奘;鑒真。(2)市舶司。新特點:集中在東南沿海海路進行;規模遠超前代;為政府取得可觀收益。(3)與海外諸國建立廣泛外交關系;蒙古四大汗國首都為交通樞紐和商貿中心;元朝首都為國際大都會等。(4)對外開放促進社會發展。33. (1)文成公主。(2)北方民族遷徙南下;語言相互學習;文化相互影響。(3)回族。原因:元朝政府統一管轄;行省制確立;民族遷徙頻繁。(4)促進經濟文化發展;推動民族進步;有利于國家統一。34. (1)南宋。(2)觀點:經濟重心南移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論述:秦漢時北方為經濟重心,南方落后。永嘉之亂后南方開始開發。唐朝前期經濟重心仍在北。唐末五代十國時期南北經濟差異擴大。靖康之難后完全奠定南方經濟重心地位。2021—2022 學年(下)廈門雙十中學思明分校初一期中考試班級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座號2021—2022 學年(下)廈門雙十中學思明分校初一期中考試歷 史(試卷滿分:100 分 考試時間:60 分鐘)本試卷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 6頁。滿分 100分考生注意:1. 全卷兩大題,共 34 小題,試卷共 6頁,另有答題卡;2. 答案一律寫在答題卡上,否則不能得分。第Ⅰ卷 選擇題一、本卷共 30 小題,每小題 2分,共 60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1.國家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589 年,結束三國兩晉南北朝以來長期分裂割據局面,使國家重新統一的皇帝是A.漢武帝 B.隋文帝 C.隋煬帝 D.唐太宗2.“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干里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與此詩相關的古代重大工程是A.大運河 B.都江堰 C.鄭國渠 D.靈渠3.隋文帝帝末年,國家儲備的物資和糧食可以供應全國五六十年。但是,隋朝卻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A.隋文帝的懈怠 B.外戚爭權奪利 C.宦官禍亂朝政 D..隋煬帝的暴政4.據史書記載,唐太宗把太子成年禮這一重大禮儀,由農忙的二月改在十月舉行。進攻突厥這樣的重要戰爭,也放在十月到次年一月的農閑時進行。以上材料說明唐太宗A.善于謀略 B.虛心納諫 C.以民為本 D.提倡節儉5.唐玄宗非常注重對官吏的考核,對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罷免。有一年他親自主持對縣令的考試,結果有 45 個縣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職。這反映出唐玄宗統治時期A.發展經濟 B.整頓吏治 C.注重文教 D.以史為鑒6.元朝王禎的《農書》曾描述一種唐朝農業生產工具,指出:“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闊狹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為人所便。”據此可知該工具是A.耒耜 B.筒車 C.曲轅犁 D.秧馬7.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樣參加騎馬、打球、飲酒、舞蹈等活動。唐代的女服還曾流行由波斯傳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A.經濟的繁榮 B.政治的清明 C.藝術的興盛 D.風氣的開放8.李白的詩歌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抒發昂揚進取的精神;而杜甫是位“苦難詩人”,其詩風有強烈的憂患意識與鮮明的人道主義色彩。導致材料中所述兩人作品風格不同的重要原因是A.所受教育不同 B.個人前途不同 C.時代背景不同 D.性格特點不同1{#{QQABLYAQggCAQABAAQhCQQ0CCgGQkgEACSgGhBAAIAAAiQFABAA=}#}2021—2022 學年(下)廈門雙十中學思明分校初一期中考試9.歷史史實是指客觀發生的歷史事實,歷史觀點是對歷史史實的認識。以下關于唐朝的歷史,屬于歷史觀點的是A.618年李淵建立唐朝 B.日本派遣唐使來唐朝學習C.唐太宗被尊稱為“天可汗” D.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10.歐陽修在《本論》中記載:“五十三年之間,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國被弒者八。”這反映了五代十國時期A.政局動蕩 B.蘊含統一 C.內重外輕 D.宦官專權11.有一種史學觀點認為“宋朝某項政策的實行,使得中國人喪失了漢朝“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尚武精神,導致其在與遼、西夏、金等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中屢屢敗北。這項政策應該是A.休養生息 B.重文輕武 C.重農抑商 D.和親會盟12.《金史》記載:“上曰:‘惟金不變不壞。金之色白,完顏部色尚白,于是國號大金。’”材料中的“上”指的是A.耶律阿保機 B.元昊 C.完顏阿骨打 D.忽必烈13.圖 1是遼、宋、夏、金時期民族政權并立示意圖,其中演變順序正確的是圖 1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②①④③14.著名文化學者王立群評價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陳橋驛站披旒冕……杯酒之間銷兵權”,他評價的是A.秦始皇 B.漢高祖 C.唐太宗 D.宋太祖15.岳飛帶領岳家軍抗金的事跡,千百年來一直被民眾傳頌,其最主要原因是A.他被誣陷而死,得到民眾同情 B.岳家軍紀律嚴明,英勇抗金C.精忠報國精神,值得傳承 D.民眾對南宋偏安江南,憤恨不滿16.宋代瓷器美學達到新高度。景德鎮青白瓷色質如玉,鈞窯的海棠紅艷如晚霞。由此可見,宋代制瓷業A.私營作坊為主 B.產品行銷世界C.遍布沿海地區 D.工藝水平高超17.在北宋汴京,人們的消遣場所茶坊和酒肆遍布大街小巷。在南宋臨安,早茶肆、夜茶肆亦遍布各個街巷。瓦子相當普遍、繁盛,成為市民們流連之處。這種情形反映了A.市民生活豐富 B.國家統一富強C.城市規模擴大 D.對外貿易繁榮18.“澶淵之盟后,宋朝北方州縣得以安定,生產有所恢復和發展,‘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識干戈(戰爭)’。這一和平局面維持了百年之久。”材料概述的是澶淵之盟的A.背景 B.過程 C.內容 D.影響2{#{QQABLYAQggCAQABAAQhCQQ0CCgGQkgEACSgGhBAAIAAAiQFABAA=}#}2021—2022 學年(下)廈門雙十中學思明分校初一期中考試19.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遼、西夏)‘送禮’……‘送禮‘是宋朝一個致命的弱點……‘送禮’政策實行了一個半世紀。”對于這段文字的理解,正確的是①“送禮”指的是北宋統治者給遼、西夏歲幣②宋朝皇帝能向兩個游牧民族“送禮”的原因是經濟繁榮③“送禮”給宋朝政府與少數民族進行的戰爭全都以失敗告終④“送禮”政策客觀上有利于邊境安定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0.1115年女真族首領仿照漢族制度稱“皇帝”,建立政權,國號大金,定都會寧。金政權建立時間可以表述為A.11世紀初期 B.11世紀后期 C.12世紀初期 D.12世紀后期21.南宋時,臨安城周圍有一批具有衛星城功能的市鎮(如圖 2)。這些市鎮各具特色,如湖州是著名的米市,還有的是水市、菜市、柴市等。由此可知當時A.商業繁榮B.手工業興旺C.文化發達D.海外貿易發達 圖 222.某影視劇組請你當歷史顧問,參與審核劇組提交的南宋臨安城場景布置計劃,你會指出下列哪一項計劃是不可行的A.城內客商往來不絕 B.商業區和住宅區分開建立C.城內有娛樂場所勾欄 D.城市中的店鋪不斷增加23.表 1是某歷史興趣小組為開展某主題研究性學習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據此可知,該小組研究的主題是A.人口大量南遷B.宋朝社會生活C.經濟重心南移D. 表 1蘇杭經濟發達24.《夢粱錄》卷十三記載南宋首都臨安:“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這表明宋代商業活動A.無固定的集中場所 B.突破了時間限制C.輻射到周邊的鄉鎮 D.商品更琳瑯滿目25.史書記載:“初,蜀民以鐵錢重,私為券,謂之交子,以便貿易。”材料說明了交子A.采用了防偽技術印刷 B.是北宋主要的流通貨幣C.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D.適應商品經濟發展需要26.“沒有逃避地方,只有沖鋒打仗。沒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殺伐。”最終改變 12 世紀蒙古草原這種局面的歷史人物是3{#{QQABLYAQggCAQABAAQhCQQ0CCgGQkgEACSgGhBAAIAAAiQFABAA=}#}2021—2022 學年(下)廈門雙十中學思明分校初一期中考試A.阿保機 B.阿骨打 C.鐵木真 D.忽必烈27.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圖 3 所示文物見證了直接統轄西藏的一段歷史。該朝代是A.漢朝B.唐朝C.宋朝D.元朝圖 328.《宋元戲曲考》中寫道:“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下列作品屬于“元之曲”的是A.《竇娥冤》 B.《論語》 C.《三國演義》 D.《紅樓夢》29.兩宋詞壇的風格雖有豪放與婉約之分,但李清照、辛棄疾等人的許多詞作中均流露出較為濃厚的憂患意識,這種憂患意識所反映的時代特征是A.戰亂導致百姓流離失所 B.民族族政權并立未統一C.政治黑暗導致民不聊生 D.土地兼并激化社會矛盾30.對聯“包粽子舉國歡慶聚親友,賽龍舟把酒吟詩慰圣賢”應匹配的橫批是A.盛世新春 B.祥和端午 C.中秋團圓 D.重陽安康4{#{QQABLYAQggCAQABAAQhCQQ0CCgGQkgEACSgGhBAAIAAAiQFABAA=}#}2021—2022 學年(下)廈門雙十中學思明分校初一期中考試.第Ⅱ卷 材料題二、本卷共 4 小題,共 40 分。其中第 31 題 6 分,第 32 題 12 分,第 33 題 12 分,第 34 題 10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材料 由于科舉成為步入仕途、求取富貴的最主要手段,有志從政者就必須接受同樣的經書、文學教育,從而使全國在思想文化上也形成了大一統的局面。在這種制度下,平民百姓因為有可能通過科舉而同樣步入上層,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舉制度的作用,不可不謂大矣。——摘編自《費正清中國史》(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正式創立科舉制的皇帝。(2分)(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科舉制度的作用,不可不謂大矣”的觀點?簡要說明理由。(4分)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圖 4 圖 5材料二 兩宋期間,對外貿易集中在東南沿海的海路進行。當時與宋朝通商的海外國家,共五十多國,總稱為“海南諸國”。宋朝的海外貿易不僅在規模上遠超過前代,而且為政府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宋朝因此增設機關負責管理和推廣海外貿易。——摘編自杭侃《兩宋:在繁華中沉沒》材料三 元朝與海外諸國建立了廣泛的外交關系,各種文獻中記錄的與元朝有聯系的國家和地區達 200 個以上,遠達非洲東北部沿海地區……蒙古四大汗國的首都皆為東西方交通的樞紐和商貿中心,為國際貿易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元朝首都北京成為國際大都會、國際交通樞紐和亞歐貿易中心。——摘編自石云濤《元代絲綢之路及其貿易往來》(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唐代對外開放的知識,寫出兩幅圖中人物的名稱。(2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宋代增設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名稱,并概括宋代海外貿易呈現的新特點。(4分)(3)根據材料三,分析促進元朝對外貿易發展的因素。(4分)(4)綜合以上三則材料所反映的主題,總結一個對社會發展的啟示。(2 分)5{#{QQABLYAQggCAQABAAQhCQQ0CCgGQkgEACSgGhBAAIAAAiQFABAA=}#}2021—2022 學年(下)廈門雙十中學思明分校初一期中考試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吐蕃人過去以氈帳為居,建筑簡單。 ① 入藏后,中原地區漢族土木建筑技術廣為傳播發展。此后,松贊干布多次派人前往唐朝請技術工匠和學習相關古籍、著作,促進了吐蕃建筑的發展。——摘編自靳坤《淺析中原文化在吐蕃的傳播影響——以文成公主和親為例》材料二 宋遼金時期北方民族多次遷徙南下…金朝在黃河流域推行女真化的嘗試遭到失敗之后,極力倡導尊孔、讀經……契丹自耶律阿保機和耶律德光以來,統治者即能說漢語,而女真人進入中原后更是普遍改說漢語。不僅進入中原的北方民族普遍通漢語、識漢文,同時,宋人也以學胡語為時尚。——摘編自李錫厚《宋遼金時期中原地區的民族融合》材料三 在統一的元朝政府管轄下各民族之間的往來更加頻繁,關系更密切了。“行省”制的確立……也為國內各少數民族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蒙古等族人民成批遷往內地,……許多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遷入中國,同維吾爾、蒙古、漢等民族逐步交融,形成一個新的民族 ② 。——摘編自何瑞軍《元朝大統一對少數民族發展的積極影響》(1)根據材料一,寫出①中的人物名稱。(2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宋遼金時期民族交融的主要表現。(4分)(3)根據材料三,寫出②中民族的名稱;結合所學,分析元朝民族交融達到新高度的原因。(4分)(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談談你對中國古代民族交融意義的認識。(2分)3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 秦漢時北方為全國經濟重心所在,南方十分落后,自永嘉之亂,大批中原人口隨晉室南渡,推動了南方的開發。不過降及唐朝前期,南方開發尚較為有限,北方盡管屢經戰亂破壞,而舊基未隳,潛力猶存,恢復亦較迅速,故經濟重心仍在北不在南。......唐末大動亂中,南北方經濟均受到嚴重破壞。但五代十國時期,南方經濟恢復較為順利,而北方朝代更迭較頻繁,戰亂不休,故南北經濟差異繼續擴大。......至“靖康之難”,北方再遭戰火蹂躪,大批人口南渡,則又一次促使南北經濟差異擴大,完全奠定了南方經濟重心的地位。——張帆《中國古代簡史》(1)根據上述材料,指出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完成的朝代。(2 分)(2)閱讀以上材料,圍繞其主題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8 分,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6{#{QQABLYAQggCAQABAAQhCQQ0CCgGQkgEACSgGhBAAIAAAiQFABA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思明分校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pdf 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思明分校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