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考點24 人與環境——五年(2020—2024年)高考生物學真題專項分類匯編一、單選題1.【2022·遼寧卷】“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體現了日常生活中減少生態足跡的理念,下列選項中都能減少生態足跡的是( )①光盤行動②自駕旅游③高效農業④桑基魚塘⑤一次性餐具使用⑥秸稈焚燒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2.【2024·北京卷】1961年到2007年間全球人類的生態足跡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1961年到2007年間人類的生態足跡從未明顯下降過B.2005年人類的生態足跡約為地球生態容量的1.4倍C.綠色出行、節水節能等生活方式會增加生態足跡D.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是引導人類利用科技縮小生態足跡的重要基礎3.【2023·浙江卷】自從踐行生態文明建設以來,“酸雨”在我國發生的頻率及強度都有明顯下降。下列措施中,對減少“酸雨”發生效果最明顯的是( )A.大力推廣風能、光能等綠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B.通過技術升級使化石燃料的燃燒率提高C.將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廢氣集中排放D.將用煤量大的企業搬離城市中心4.【2024·湖北卷】2021·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武夷山國家公園時指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根據以上精神,結合生物學知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在國家公園中引入外來物種,有可能導致生物多樣性下降B.建立動物園和植物園,能夠更好地對瀕危動植物進行就地保護C.規范人類活動、修復受損生境,有利于自然生態系統的發育和穩定D.在破碎化生境之間建立生態廊道,是恢復自然生態系統完整性的重要措施5.【2024·黑吉遼卷】弗蘭克氏菌能夠與沙棘等非豆科木本植物形成根瘤,進行高效的共生固氮,促進植物根系生長,增強其對旱、寒等逆境的適應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沙棘可作為西北干旱地區的修復樹種B.在礦區廢棄地選擇種植沙棘,未遵循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C.二者共生改良土壤條件,可為其他樹種的生長創造良好環境D.研究弗蘭克氏菌的遺傳多樣性有利于沙棘在生態修復中的應用6.【2024·湖北卷】據報道,2015年到2019年長江經濟帶人均生態足跡由0.3212hm2下降至0.2958hm2,5年的下降率為7.91%。人均生態承載力從0.4607hm2下降到0.4498 hm2,5年的下降率為2.37%。結合上述數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長江經濟帶這5年處于生態盈余的狀態B.長江經濟帶這5年的環境容納量維持不變C.長江經濟帶居民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生態足跡的降低D.農業科技化和耕地質量的提升可提高長江經濟帶的生態承載力7.【2022·浙江卷】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拯救長江水域的江豚等瀕危物種,我國自2021·1月1日零時起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下列措施與該計劃的目標不符的是( )A.管控船舶進出禁漁區域,以減少對水生生物的干擾B.對禁漁區域定期開展抽樣調查,以評估物種資源現狀C.建立江豚的基因庫,以保護江豚遺傳多樣性D.清理淤泥、疏浚河道,以拓展水生動物的生存空間8.【2022·浙江卷】垃圾分類是廢棄物綜合利用的基礎,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有害垃圾填埋處理可消除環境污染B.廚余垃圾加工后可作為魚類養殖的餌料C.生活垃圾發酵能產生清潔可再生能源D.禽畜糞便作為花卉肥料有利于物質的良性循環9.【2024·湖南卷】濕地是一種獨特的生態系統,是綠水青山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在城市地區建設人工濕地可改善生態環境B.移除湖泊中富營養化沉積物有利于生態系統的恢復C.移栽適應當地環境的植物遵循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D.氣候和害蟲對濕地某植物種群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有關10.【2024·浙江卷】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在城市動物園飼養瀕危動物屬于生物多樣性的就地保護B.在培育轉基因生物時需考慮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C.酸雨、全球變暖等生態環境問題會威脅生物多樣性D.通過立法、宣傳教育,讓人們樹立起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11.【2024·甘肅卷】沙漠化防治一直是困擾人類的難題。為了固定流沙、保障包蘭鐵路的運行,我國人民探索出將麥草插入沙丘防止沙流動的“草方格”固沙技術。流沙固定后,“草方格”內原有沙生植物種子萌發、生長,群落逐漸形成,沙漠化得到治理。在“草方格”內種植沙生植物,可加速治沙進程。甘肅古浪八步沙林場等地利用該技術、成功阻擋了沙漠的侵襲,生態效益顯著、成為沙漠化治理的典范。關于“草方格”技術、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采用“草方格”技術進行流沙固定、植被恢復遵循了生態工程的自生原理B.在“草方格”內種植沙拐棗、梭梭等沙生植物遵循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C.在未經人工種植的“草方格”內,植物定植、群落形成過程屬于初生演替D.實施“草方格”生態工程促進了生態系統防風固沙、水土保持功能的實現12.【2022·湖北卷】生態環境破壞、過度捕撈等導致長江中下游生態退化,漁業資源銳減,長江江豚、中華鱘等長江特有珍稀動物瀕臨滅絕。為了挽救長江生態環境,國家制定了“長江10年禁漁”等保護政策,對長江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和修復。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長江魚類資源穩定恢復的關鍵在于長期禁漁B.定期投放本土魚類魚苗是促進長江魚類資源快速恢復的手段之一C.長江保護應在優先保護地方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進行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D.挽救長江江豚等珍稀瀕危動物長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人工養殖場,進行易地保護13.【2023·遼寧卷】人工防護林具有防風、固沙及保護農田等作用,對維護區域生態系統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防護林通過自組織、自我調節可實現自身結構與功能的協調B. 防護林建設應選擇本地種,遵循了生態工程的循環原理C. 防護林建成后,若失去人類的維護將會發生初生演替D. 防護林的防風、固沙及保護農田的作用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14.【2022·浙江卷】下列關于生態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物防治技術的理論基礎是種群內個體的競爭B.套種、間種和輪種體現了物質的良性循環技術C.風能和潮汐能的開發技術不屬于生態工程范疇D.“過腹還田”可使農作物秸稈得到多途徑的利用15.【2024·浙江卷】白頭葉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通過多年努力,其數量明顯增加。下列措施對于恢復白頭葉猴數量最有效的是( )A.分析種間關系,遷出白頭葉猴競爭者B.通過監控技術,加強白頭葉猴數量監測C.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白頭葉猴棲息地D.對當地民眾加強宣傳教育,樹立保護意識16.【2022·北京卷】2022·4月,國家植物園依托中科院植物所和北京市植物園建立,以植物易地保護為重點開展工作。這些工作不應包括( )A.模擬建立瀕危植物的原生生境B.從多地移植瀕危植物C.研究瀕危植物的繁育D.將瀕危植物與其近緣種雜交培育觀賞植物二、多選題17.【2021·湖南卷】有研究報道,某地區近40年內森林脊椎動物種群數量減少了80.9%。該時段內,農業和城鎮建設用地不斷增加,擠占和蠶食自然生態空間,致使森林生態系統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多選)( )A.森林群落植物多樣性高時,可為動物提供多樣的棲息地和食物B.森林生態系統破碎化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C.保護生物多樣性,必須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動物捕獲的活動D.農業和城鎮建設需遵循自然、經濟、社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理念18.【2024·河北卷】通過系統性生態治理,如清淤補水、種植水生植物和投放有益微生物等措施,白洋淀濕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清除淀區淤泥減少了系統中氮和磷的含量,可使水華發生概率降低B.對白洋淀補水后,可大力引入外來物種以提高生物多樣性C.種植水生植物使淀區食物網復雜化后,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增強D.水中投放能降解有機污染物的有益微生物可促進物質循環三、填空題19.【2023·遼寧卷】遷徙鳥類與地球上不同生態系統、當地生物多樣性和人類文化的時空關聯,詮釋了“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理念。遼東半島濱海濕地資源豐富,是東亞—澳大利西亞水鳥遷徙通道中鳥類的重要停歇、覓食地,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義。回答下列問題:(1)遷徙鳥類對遷徙途中停歇、覓食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產生影響,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是_____、_____和_____。(2)每年春季,數量巨大的遷徙水鳥在遼寧濱海濕地停歇、覓食,形成“鳥浪”奇觀。此時,該地生物群落體現出明顯的_____變化。決定該地生物群落性質最重要的因素是_____。(3)該地區遷徙水鳥還停歇、覓食于由自然灘涂改造形成的水田和養殖塘等人工環境,這說明保護遷徙的候鳥,并不意味禁止_____自然灘涂,適度的人類生產活動會_____(填“提高”或“降低”)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4)在鳥類遷徙通道的覓食地,影響各種鳥類種群數量變化的關鍵生物因素是濕地中的_____。(5)為穩定發揮遼寧濱海濕地在鳥類遷徙過程中重要節點的作用,應采取_____(答出兩點即可)等措施,對該區域濕地進行全面的保護。四、讀圖填空題20.【2023·廣東卷】上世紀70~90年代珠海淇澳島紅樹林植被退化,形成的裸灘被外來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占據,天然紅樹林秋茄(喬木)-老鼠簕(灌木)群落僅存32hm2。為保護和恢復紅樹林植被,科技人員在互花米草侵占的灘涂上成功種植紅樹植物無瓣海桑,現已營造以無瓣海桑為主的人工紅樹林600hm2,各林齡群落的相關特征見下表。紅樹林群落(林齡) 群落高度(m) 植物種類(種) 樹冠層郁閉度(%) 林下互花米草密度(株/m2) 林下無瓣海桑更新幼苗密度(株/100m2) 林下秋茄更新幼苗密度(株/100m2)無瓣海桑群落(3年) 3.2 3 70 30 0 0無瓣海桑群落(8年) 11.0 3 80 15 10 0無瓣海桑群落(16年) 12.5 2 90 0 0 0秋茄-老鼠簕群落(>50年) 5.7 4 90 0 0 19回答下列問題:(1)在紅樹林植被恢復進程中,由裸灘經互花米草群落到無瓣海桑群落的過程稱為_________。恢復的紅樹林既是海岸的天然防護林,也是多種水鳥棲息和繁殖場所,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_價值。(2)無瓣海桑能起到快速實現紅樹林恢復和控制互花米草的雙重效果,其使互花米草消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3)無瓣海桑是引種自南亞地區的大喬木,生長速度快,5年能大量開花結果,現已適應華南濱海濕地。有學者認為無瓣海桑有可能成為新的外來入侵植物。據表分析,提出你的觀點和理由_________。(4)淇澳島紅樹林現為大面積人工種植的無瓣海桑純林。為進一步提高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根據生態工程自生原理并考慮不同植物的生態位差異,提出合理的無瓣海桑群落改造建議_________。參考答案1.答案:A解析:①光盤行動可以避免食物浪費,能夠減少生態足跡,①正確;②自駕旅游會增大生態足跡,②錯誤;③④高效農業、桑基魚塘,能夠合理利用資源,提高能量利用率,減少生態足跡,③④正確;⑤一次性餐具使用,會造成木材浪費,會增大生態足跡,⑤錯誤;⑥秸稈焚燒,使秸稈中的能量不能合理利用,造成浪費且空氣污染,會增大生態足跡,⑥錯誤。綜上可知,①③④正確。故選A。2.答案:C解析:A、由圖可知,1961年到2007年間人類的生態足跡一直在上升,從未明顯下降過,A正確;B、由圖可知,2005年人類的生態足跡為1.4個地球,約為地球生態容量1.0個地球的1.4倍,B正確;C、綠色出行、節水節能等生活方式會降低生態足跡,C錯誤;D、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是引導人類利用科技縮小生態足跡的重要基礎,這種意識讓人們在面對全球性的挑戰,如氣候變化、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問題時,共同應對,攜手合作,D正確。故選C。3.答案:A解析:減少“酸雨”最有效的方法是減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具體措施有減少煤炭和石油的消耗量、開發無污染新能源、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等。因此答案為A。4.答案:B解析:生物多樣性及保護在國家公園中引入外來物種,可能會導致外來物種入侵,使本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完整性遭到嚴重破壞,有可能使本地生物多樣性下降,A正確;易地保護是指把保護對象從原地遷出,在異地進行專門保護,例如,建立植物園、動物園以及瀕危動植物繁育中心等,這是為行將滅絕的物種提供最后的生存機會,B錯誤;人類活動對野生物種生存環境的破壞,主要表現為使得某些物種的棲息地喪失和碎片化,因此,規范人類活動、修復受損生境,對于自然生態系統的發育和穩定有利,C正確;在破碎化生境之間建立生態廊道,可以促進生物種群之間的基因交流,有利于保護遺傳多樣性,有利于物種的延續,是恢復自然生態系統完整性的重要措施,D正確。5.答案:B解析:生態工程我國西北地區干旱少雨,土壤較為貧瘠,應該選擇適合當地自然環境條件的樹種進行生態修復,如沙棘,A正確;礦區廢棄地的土壤較為貧瘠,選擇種植抗逆性強的沙棘,遵循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B錯誤;弗蘭克氏菌能夠與沙棘等非豆科木本植物形成根瘤,進行高效的共生固氨,促進植物根系生長,增強其對旱、寒等逆境的適應性,因此弗蘭克氏菌和沙棘共生可以改良土壤條件,為其他樹種的生長創造良好環境,研究弗蘭克氏菌的遺傳多樣性有利于沙棘在生態修復中的應用,C、D正確。6.答案:B解析:生態足跡與生態承載力生態承載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資源的能力,生態足跡小于生態承載力時表現為生態盈余,這5年長江經濟帶人均生態承載力大于人均生態足跡,說明長江經濟帶這5年處于生態盈余的狀態,A正確;一定的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環境容納量,根據長江經濟帶這5年生態承載力和生態足跡發生的變化分析,長江經濟帶的環境條件和居民的生活方式均有所改善,因此,長江經濟帶這5年的環境容納量發生了變化,B錯誤;生態足跡的值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資源越多,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就越大,長江經濟帶居民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使其所需的資源減少,有利于降低生態足跡,C正確;農業科技化和耕地質量的提升,使長江經濟帶提供資源的能力增加,可提高長江經濟帶的生態承載力,D正確。7.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關知識。清理淤泥、疏浚河道可能會破壞水生動物的生存空間,D項符合題意。8.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生態工程的有關知識。有害垃圾若進入土壤或水體中,其中的重金屬離子等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逐級積累,會造成水污染和土壤污染,A項錯誤。9.答案:D解析:濕地具有蓄洪防旱、調節區域氣候,為動植物提供棲息地等功能,在城市地區建設人工濕地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A項正確;移除湖泊中營養化沉積物,可改善湖泊水質,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生態系統的恢復,B項正確;移栽適應當地環境的植物體現了生物與環境的協調與適應,遵循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C項正確;氣溫等氣候因素對種群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無關,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D項錯誤。10.答案:A解析:A、在城市動物園飼養瀕危動物屬于生物多樣性的易地保護,而就地保護是指在原地對被保護的生態系統或物種建立自然保護區以及風景名勝區等,A錯誤; B、在培育轉基因生物時,如果轉基因生物釋放到環境中,可能會對生態系統中的其他生物造成影響,從而影響生物多樣性,所以需考慮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B正確; C、酸雨會導致水體酸化,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全球變暖會改變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破壞生物的棲息地,這些生態環境問題都會威脅生物多樣性,C正確; D、通過立法可以從法律層面規范和約束人們的行為,加強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宣傳教育可以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讓人們樹立起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共同參與到保護行動中來,D正確。故選A。11.答案:C解析:A、采用“草方格”技術進行流沙固定,創造有益于生物組分生長、發育、繁殖,使植被逐漸恢復,該過程遵循了生態工程的自生原理,A正確;B、在“草方格”內種植沙拐棗、梭梭等沙生植物時考慮了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的協調與適應,遵循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B正確;C、初生演替是指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是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指原來有的植被雖然已經不存在,但是原來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有植物的種子和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草方格”內保留有原有沙生植物種子,故該群落形成過程屬于次生演替,C錯誤;D、“草方格”固沙技術能防止沙子流動,有利于植被恢復,促進了生態系統防風固沙、水土保持功能的實現,D正確。故選C。12.答案:B解析:A、長江魚類資源穩定恢復的關鍵在于保護魚類的棲息環境。A錯誤。B.定期投放本土魚類魚苗是促進長江魚類資源快速恢復的手段之一,B正確。C.長江保護應在優先進行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礎上,保護地方經濟發展。C錯誤。D.挽救長江江豚等珍稀瀕危動物長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進行就地保護。D錯誤。故選:B。13.答案:A解析:生態系統具有獨特的結構與功能,一方面是源于其中的“生物”,生物能夠進行新陳代謝、再生更新等;另一方面是這些生物之間通過各種相互作用(特別是種間關系)進行自組織,實現系統結構與功能的協調,形成有序的整體。這一有序的整體可以自我維持。防護林可以通過自組織、自我調節實現自身結構與功能的協調,A正確。防護林建設應選擇本地種,這遵循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B錯誤。防護林建成后,若失去人類的維護將會發生次生演替,C錯誤。防護林的防風、固沙及保護農田的作用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D錯誤。14.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生態工程的有關知識。生物防治技術的理論基礎是不同物種間個體的競爭,A項錯誤;套種、間種和輪種增加了物種多樣性,使資源得到合理利用,與物質的良性循環技術無關,B項錯誤;風能和潮汐能的開發技術屬于潔凈可再生的新能源開發技術,體現整體性原理,是生態工程范疇,C項錯誤;“過腹還田”的具體途徑是秸稈→家畜→糞便→農田,貫穿全過程的核心技術是物質的良性循環技術,體現了對農作物秸稈的多途徑利用,D項正確。15.答案:C解析:我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可以概括為就地保護和易地保護兩大類,就地保護是指在原地對被保護的生態系統或物種建立自然保護區以及國家公園等,這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因此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白頭葉猴棲息地是恢復白頭葉猴數量最有效的措施,C符合題意。16.答案:D解析:模擬建立瀕危植物的原生生境、從多地移植瀕危植物、研究瀕危植物的繁育均屬于對植物的易地保護,A、B、C均不符合題意;將瀕危植物與其近緣種雜交培育觀賞植物,可使瀕危植物的遺傳物質發生改變,不屬于對植物的易地保護,D符合題意。17.答案:AD解析:本題考查生態環境保護的有關知識。植物可以為動物提供食物和棲息場所,A項正確;森林生態系統破碎化會使得動物種群數量減少,影響動物種群的繁衍,甚至會使一些物種滅絕,使得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變小,B項錯誤;保護生物多樣性只是反對盲目地、掠奪式地開發和利用,并不意味著禁止一切開發和利用,C項錯誤;進行農業和城鎮建設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追求自然、經濟、社會的持久而和諧的發展,D項正確。18.答案:ACD解析: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及生態環境的保護水體中氮、磷含量增加可引起水體富營養化,清除淀區淤泥減少了該生態系統中氮和磷的含量,可使水華發生概率降低,A正確;大量引入外來物種可能導致生物入侵,從而導致淀區生物多樣性降低,B錯誤;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其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故C正確;水中投放能降解有機污染物的有益微生物,能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從而促進物質循環,D正確。19.答案:(1)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信息傳遞(2)季節性;物種組成(3)開發和利用;提高(4)食物(5)建立自然保護區;對改造的自然灘涂給予相應物質和能量的投入解析:(1)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是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2)群落的季節性是由于陽光、溫度和水分等隨季節而變化,群落的外貌和結構也會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春季的“鳥浪”奇觀體現了群落的季節性特點。決定生物群落性質最重要的因素是群落的物種組成。(3)由自然灘涂改造形成的水田和養殖塘等人工環境成為了遷徙水鳥的停歇地、覓食地,說明保護遷徙的候鳥并非是一味地禁止開發利用自然灘涂,適度的人類生產活動會提高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4)鳥類遷徙通道的覓食地可以為鳥類提供充足的食物,補充其在遷徙途中消耗的能量,因此在鳥類遷徙通道的覓食地,影響各種鳥類種群數量變化的關鍵生物因素是濕地中的食物。(5)在遼寧濱海濕地建立自然保護區,同時對改造的自然灘涂給予相應物質、能量的投入,可以保證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協調。20.答案:(1)次生演替;間接(2)無瓣海桑對互花米草有較強的遮陰作用,導致互花米草無法獲得充足光照而生長受抑制,且無瓣海桑群落林齡為3~8年間,林下無瓣海桑更新幼苗密度增加(3)無瓣海桑可能成為新的外來入侵物種。理由:無瓣海桑群落林齡為3~16年間,林下秋茄更新幼苗密度為0,無瓣海桑群落林齡為16年時,植物種類減少到2種,說明無瓣海桑在與其他植物競爭的過程中占優勢,導致當地物種減少甚至滅絕(4)選擇適量適合在灘涂上生長,植株高度高于無瓣海桑的多種本土植物,以及一些適合在無瓣海桑群落林下生長的本土陰生植物進行種植,盡量提高生物多樣性程度,利用它們的種間關系達到共存的目的解析:(1)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由裸灘經互花米草群落到無瓣海桑群落的過程稱為次生演替。恢復的紅樹林是海岸的天然防護林和多種水鳥棲息和繁殖場所,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2)分析表中數據知,無瓣海桑群落林齡在3~16年間,隨著林齡增加,群落高度上升,樹冠層郁閉度增加,由于無瓣海桑的高度高于互花米草,其對互花米草有遮陰作用,導致互花米草無法獲得充足的光照而生長受抑制,同時在無瓣海桑群落林齡為3~8年間,林下無瓣海桑更新幼苗密度增加,因此無瓣海桑能起到快速實現紅樹林恢復和控制互花米草的雙重效果。(3)無瓣海桑有可能成為新的外來入侵物種。理由:據表中數據分析,無瓣海桑群落林齡為16年時,植物種類減少到2種,無瓣海桑群落林齡為3~16年間,林下秋茄更新幼苗密度為0,說明無瓣海桑在與其他植物競爭的過程中處于優勢,其生長速度快,繁殖速度快,有可能成為新的外來入侵物種。(4)為進一步提高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一方面可以選擇適量適合在灘涂上生長,植株高度高于無瓣海桑的多種本土植物進行種植,另一方面可以種植一些適合在無瓣海桑群落林下生長的本土陰生植物,利用它們的種間關系達到共存的目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