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有機化合物的獲得與應用--2025屆高中化學一輪復習特訓(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有機化合物的獲得與應用--2025屆高中化學一輪復習特訓(含解析)

資源簡介

有機化合物的獲得與應用--2025屆高中化學一輪復習特訓
一、單選題
1.下列物質的性質或用途的因果關系不正確的是( )
A.乙醇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殺菌消毒
B.受熱易分解生成,可用于食品膨松劑
C.高純硅具有半導體特性,可用于制造芯片
D.碳化硅具有高溫抗氧化性能,可用做耐高溫結構材料
2.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
A.甲烷分子的空間填充模型:
B.HF的電子式:
C.二氧化碳的結構式:
D.硫原子結構示意圖:
3.“為國育才,五育并舉”,美育是五育重要組成部分。化學之英,美在結構,美在變化……化學美隨處可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苯環是由單、雙鍵交替形成的,為正六邊形平面結構
B.清晨茂密樹林中的枝葉間透過的光柱與丁達爾效應有關
C.酚酞滴入NaClO溶液中,溶液變紅且不褪色
D.足球烯()結構對稱且含極性鍵
4.某兩份學術刊物在2022年分別宣稱科學家首次在人類血液、活體肺組織中發現塑料微粒。目前人類接觸最多的塑料是食品袋,這種塑料一般由聚乙烯、聚丙烯制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制備聚乙烯、聚丙烯的反應是聚合反應
B.食品塑料袋顆粒能使的溶液褪色
C.塑料降解發生的是物理變化
D.焚燒廢棄塑料能減少白色污染,且不會造成二次污染
5.L是一種具有較好耐熱性、耐水性和高頻電絕緣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它由三種單體聚合而成,每個單體的分子中均含有一個官能團。
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制備L的反應是加聚反應
B.L的單體為、和HCHO
C.參加反應的三種單體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1
D.三種單體能生成網狀結構的高分子化合物
6.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二者在濃硫酸作用下發生反應,一段時間后,分子中含有的物質有( )
A.1種 B.2種 C.3種 D.4種
7.對乙烯的結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乙烯的電子式為 B.乙烯的球棍模型為
C.乙烯分子在空間上是平面結構 D.乙烯的結構簡式為
8.下列化學事實不符合“量變引起質變”的哲學觀點的是( )
A.Al與稀硫酸反應生成,但與濃硫酸發生鈍化
B.葡萄糖(單糖)能發生銀鏡反應,但淀粉(多糖)不能發生銀鏡反應
C.溶液中滴入少量稀鹽酸生成,但滴入過量稀鹽酸生成
D.向溶液中滴入鹽酸先產生沉淀后沉淀消失
9.以下實驗裝置正確,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圖1裝置觀察鈉在空氣中燃燒現象
B.圖2裝置測定碘的濃度
C.圖3裝置探究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D.圖4裝置制備乙酸乙酯
10.以下物質;(1)甲烷;(2)苯;(3)聚乙烯;(4)苯乙烯(5)2-丁炔;(6)環己烷;(7)鄰二甲苯。既能使酸性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因發生化學反應而褪色的是( )
A.(3)(4)(5) B.(4)(5)(7)) C.(4)(5) D.(3)(4)(5)(7)
11.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①抗疫戰爭中生產熔噴布口罩的原料聚丙烯是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
②明礬溶于水可水解生成膠體,因此可用明礬對自來水進行殺菌消毒
③分解、潮解、裂解、電解、電離都是化學變化
④離子化合物中只有離子鍵
⑤石油分餾、煤的干餾、煤的氣化、煤的液化都是物理變化
⑥95%的乙醇溶液可以更有效的殺死新冠病毒
⑦氨氣、液氨是非電解質、氨水是電解質
⑧葡萄與浸泡過高錳酸鉀溶液的硅藻土放在一起可以保鮮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12.下列關于高分子材料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酚醛樹脂()可由苯酚和甲醛通過加聚反應制得
B.聚乳酸塑料()能在酸性或堿性環境中生成小分子而降解
C.天然橡膠的主要成分聚異戊二烯,其結構簡式為
D.滌綸()是由苯甲酸和乙醇通過縮聚反應制得
13.物質的檢驗、鑒別要特別注意共存物質的干擾,否則得出的結論是不可靠的。下列實驗設計所得出的結論可靠的是( )
A.將淀粉與稀硫酸共熱后,再加入新制氫氧化銅,加熱,未產生磚紅色沉淀,說明淀粉未水解
B.將溴乙烷與NaOH的乙醇溶液共熱產生的氣體通入到酸性溶液中,溶液褪色說明有乙烯生成
C.將溴乙烷與NaOH的乙醇溶液共熱產生的氣體通入到溴水中,溴水褪色,說明有乙烯生成
D.將苯、液溴、鐵粉混合物反應產生的氣體通入溶液中有淡黃色沉淀產生,說明有HBr生成
14.某高聚物可表示成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高聚物由二氯乙炔、二氯乙烯和四氯-1,3-丁二烯加聚而成
B.若該高聚物與足量的發生加成反應,最多可以消耗
C.該高聚物能被酸性溶液氧化,也能使溴水褪色
D.可以用焚燒或者填埋的方式處理該高聚物的廢料
1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 B. 所有糖均能發生水解反應
C. 乙醇和乙酸均能使石蕊試液變紅 D. 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面
16.乙酸乙酯是一種用途廣泛的精細化工產品,被廣泛用于醋酸纖維、乙基纖維、乙烯樹脂,涂料及油漆等生產過程中,工業生產乙酸乙酯的方法很多,幾種常見的生產工藝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反應①中制得的乙酸乙酯可用飽和溶液進行初步除雜
B.反應②和③的原子利用率均為
C.反應③和④用到的乙烯、丁烷可以通過工業上石油的分餾得到
D.以淀粉為原料也可制備出乙酸乙酯
二、多選題
17.不對稱催化羥醛縮合反應的循環機理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L-脯氨酸可以發生加聚反應
B.步驟④的反應類型為加成反應
C.該過程總反應的原子利用率為100%
D.若用含的溶劑和不含的RCHO和丙酮進行該反應,得到的產物可能為
18.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從到淀粉的實驗室人工合成,其部分合成路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醛和DHA的實驗式相同
B.升高溫度,反應③的反應速率一定會增大
C.DHA和淀粉中碳原子的成鍵方式完全相同
D.淀粉在人體內消化過程的可能產物是麥芽糖、葡萄糖
19.下列實驗操作或設計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A B
實驗操作或設計
實驗目的 定容后搖勻溶液 制取少量
選項 C D
實驗操作或設計
實驗目的 檢驗淀粉水解生成了葡萄糖 比較S、C、Si的非金屬性強弱
A.A B.B C.C D.D
20.在乙醇分子中化學鍵如圖,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當該醇發生催化氧化時,被破壞的鍵是②③
B.當該醇與Na反應時,被破壞的鍵是①
C.當該醇與羧酸發生酯化反應時,被破壞的鍵是②
D.當該醇發生消去反應時,被破壞的鍵是②和④
21.下列對合成材料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稱為聚合物或高聚物,是因為它們大部分是由小分子通過聚合反應而制得的
B.的單體是與
C.聚乙烯()是由乙烯加聚生成的純凈物
D.高分子材料可分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兩大類
三、填空題
22.乙烯的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以乙烯為原料合成的部分產品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氧化反應有①⑤⑥,加成反應有②③
B.氯乙烯、聚乙烯都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C.在加熱條件下,反應⑥的現象為產生磚紅色沉淀
D.可用乙醇萃取的溶液中的
23.實驗室可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實現乙醇的催化氧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可通過裝置甲監測空氣流速
B.銅網作催化劑
C.試管a可收集到純凈的乙醛
D.實驗過程中若熄滅酒精燈銅網仍保持紅熱,說明是放熱反應
24.工業中很多重要的化工原料都來源于石油化工,如下圖中的丙烯、有機物A等,其中A的產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發展水平。請回答下列問題:
(1)工業上,由石蠟油獲得丙烯的方法是_______。
(2)A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C中官能團名稱是_______,反應②的反應類型是_______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
A. 有機物C與丙烯酸屬于同系物
B. 乙酸乙酯制備裝置如圖:,右側試管中盛放液體為飽和碳酸鈉溶液
C. 聚丙烯酸能夠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D. 有機物A、丙烯、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均可以使的溶液褪色
(4)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反應③:_______,反應④:_______。
(5)乙酸乙酯的同分異構體中,含結構的有_______種,寫出其中一種能發生水解,有芳香氣味的物質的結構簡式_______。(任寫一種)
四、實驗題
25.實驗室制備溴苯的反應裝置如圖所示(夾持裝置已略去),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開始前,應先_________。
(2)儀器a的名稱為_________。
(3)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溴水代替液溴進行上述實驗。
(4)燒杯中倒扣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
(5)儀器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
(6)反應結束后,把儀器a中的液體倒入盛有冷水的燒杯里,燒杯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體生成:
①溴苯為無色油狀液體,燒杯底部卻出現褐色,原因為_________。
②提純溴苯的實驗步驟:第一次水洗→堿洗(NaOH溶液)→第二次水洗→蒸餾→干燥,其中堿洗的目的為____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乙醇能使病毒或細菌的蛋白質變性,所以乙醇可用于消毒,不是因為乙醇具有氧化性,故A錯誤;
B.不穩定,受熱易分解生成,可用于食品膨松劑,故B正確;
C.高純硅具有半導體特性,可用于制造芯片,故C正確;
D.碳化硅具有高溫抗氧化性能,可用做耐高溫結構材料,故D正確;
故選A。
2.答案:C
解析:A. 是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不是加完分子的空間填充模型,故A錯誤;
B. HF是共價化合物,其電子式故B錯誤;
C.二氧化碳是碳與每個氧形成碳氧雙鍵,其結構式:O=C=O,故C正確;
D. 是硫離子結構示意圖,不是硫原子結構示意圖,故D錯誤。
3.答案:B
解析:苯環是正六邊形的平面結構,但苯環不是由單、雙鍵交替形成的,A項錯誤;NaClO具有強氧化性,可以氧化酚酞,水解生成氫氧化鈉使溶液顯堿性,酚酞滴入NaClO溶液中,溶液先變紅后褪色,C項錯誤;足球烯分子由60個碳原子構成,碳原子之間的鍵屬于非極性鍵,D項錯誤。
4.答案:A
解析:A.乙烯→聚乙烯,丙烯→聚丙烯,均發生加聚反應,加聚反應也屬于聚合反應,A正確;
B.塑料袋顆粒是聚合物,其分子結構中無不飽和鍵,不能與發生加成反應,B錯誤;
C.塑料降解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也有化學變化,C錯誤;
D.焚燒廢棄塑料會產生大量有毒氣體造成二次污染,D錯誤;
故選A。
5.答案:D
解析:
的鏈節為,在豎線處斷鍵,并連接和-H,從而得出三種單體分別為HCHO、、。據此解題思路作答。
A.根據解題思路,三種單體分別為HCHO、、,所以制備L的反應是縮聚反應,A錯誤;
B.根據解題思路,單體為HCHO、、,B錯誤;
C.參加反應的三種單體HCH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1,C錯誤;
D.苯酚上鄰對位上的H、苯胺上的鄰對位上的H均能和甲醛發生縮聚反應,生成網狀結構的高分子化合物,D正確;
故選D。
6.答案:C
解析:乙酸與乙醇反應,乙酸中的羧基提供羥基,乙醇中的羥基提供氫原子,羥基和氫原子形成水,剩下基團結合形成酯,反應方程式為,所以分子中含有的物質總共有3種,分別為:;故選:C。
7.答案:C
解析:A.乙烯分子中碳原子間形成兩對共用電子對,電子式:,A錯誤;
B.乙烯分子中碳原子半徑大于氫原子半徑,B錯誤;
C.乙烯分子6個原子在一個平面上,C正確;
D.乙烯的結構簡式:,D錯誤;
答案選C。
8.答案:B
A.AlA.Al與稀硫酸反應生成,但與濃硫酸發生鈍化,A不符合題意;B.葡萄糖含有醛基,但淀粉沒有,B符合題意;C.同量的溶液中滴入不同量的稀鹽酸,得到的產物不同,C不符合題意;D.向溶液中滴入鹽酸先生成沉淀,鹽酸過量后溶解,D不符合題意;答案選B。
9.答案:B
解析:A.觀察鈉在空氣中燃燒現象應該在石棉網上加熱,不能直接用蒸發皿上加熱,選項A錯誤;
B.亞硫酸鈉為強堿弱酸鹽,溶液呈堿性,利用堿式滴定管通過滴定測定碘水中碘的濃度,能實現實驗目的,選項B正確;
C.探究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時其他條件應該相同,實驗中除溫度不同外,酸的濃度相等但氫離子濃度不相同,無法確定是濃度還是溫度對速率的影響,選項C錯誤;
D.制備乙酸乙酯時收集乙酸乙酯的導管不能伸入飽和碳酸鈉溶液中,防止倒吸,選項D錯誤;
答案選B。
10.答案:C
解析: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因發生化學反應而褪色的有機物的結構中應該含有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等不飽和鍵,符合題意的有(4)苯乙烯和(5)2-丁炔,即選C。
故答案為:C。
11.答案:B
解析:①聚丙烯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n值為不確定值,屬于混合物,故①正確;
②明礬溶于水鋁離子水解生成氫氧化鋁膠體,氫氧化鋁膠體吸附水中的懸浮物,明礬能用作凈水劑,但氫氧化鋁膠體不能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故②錯誤;
③潮解是吸水性強的物質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其表面形成溶液的過程,一般可認為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電離是電解質溶于水電離出離子的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③錯誤;
④離子化合物中一定有離子鍵,可能含有共價鍵,例如氫氧化鈉是含有離子鍵和共價鍵的離子化合物等,故④錯誤;
⑤石油分餾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而煤的干餾、煤的氣化、煤的液化均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⑤錯誤;
⑥75%的乙醇溶液可以更有效的殺死新冠病毒,酒精濃度太高,不利于殺菌消毒,故⑥錯誤;
⑦氨水是混合物,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故⑦錯誤;
⑧高錳酸鉀溶液能吸收乙烯,因此葡萄與浸泡過高錳酸鉀溶液的硅藻土放在一起可以保鮮,故⑧正確;
①⑧正確,故選B。
12.答案:B
解析:A.苯酚和甲醛通過縮聚反應制得,生成酚醛樹脂還生成水,故A錯誤;
B.聚乳酸塑料由乳酸通過縮聚反應生成,在酸性或堿性條件下能水解生成小分子,故B正確;
C.天然橡膠的主要成分聚異戊二烯,其結構簡式為,故C錯誤;
D.滌綸()是由和乙二醇發生縮聚反應而成,故D錯誤;
答案選B。
13.答案:C
解析:淀粉與稀硫酸共熱后,要先加入NaOH將溶液調節至堿性,再加入新制氫氧化銅,否則與稀反應,不能觀察到磚紅色沉淀,A不符合題意;乙醇易揮發,也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因此溶液褪色不能說明有乙烯生成,B不符合題意;溴水褪色,說明乙烯和溴水發生了加成反應,C符合題意;液溴易揮發,溶于水后產生的Br-也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淡黃色沉淀,因此該實驗現象不能說明有HBr生成,D不符合題意。
14.答案:C
解析:A.該高聚物由二氯乙炔、1,2一二氯乙烯和四氯-丁二烯加聚而成,故A項錯誤;
B.若該高聚物與足量的發生加成反應,1mol高聚物最多可以消耗,高聚物的量未知,無法計算消耗的氫氣的量,故B項錯誤;
C.該高聚物中含有碳碳雙鍵,故能被酸性溶液氧化,也能使溴水褪色,故C正確;
D.不能用焚燒或者填埋的方式處理該高聚物的廢料,D項錯誤。
答案為:C。
15.答案:D
解析:A.乙酸、乙醇可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故A錯誤;
B.乙酸含有羧基,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劑變紅,故B錯誤;
C.苯不含碳碳雙鍵,與溴水不反應,故C錯誤;
D.乙烯含有碳碳雙鍵,可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故C正確;
故選D。
16.答案:C
解析:
A.反應①中制得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乙醇等雜質,可用飽和溶液進行初步除雜。項正確。
B.反應②2分子的轉化為1分子的乙酸乙酯,反應③1分子和1分子的轉化為1分子的乙酸乙酯,②和③的原子利用率均為。B項正確。
C.工業上石油的分餾無法得到乙烯、丁烷;乙烯、丁烷可以通過石油的裂解得到。C項錯誤。
D.以淀粉為原料,通過淀粉的水解,生成葡萄糖,再通過酒曲酶的作用葡萄糖轉化為乙醇,乙醇通過氧化轉化為乙酸,最后乙醇和乙酸酯化反應可制備出乙酸乙酯。D項正確。
17.答案:AD
解析:A.L-脯氨酸分子中不含有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含有的羧基不能發生加聚反應,A 不正確;
B.步驟④中,與反應生成,反應類型為加成反應,B正確;
C.該過程,先加后又生成,除去循環使用的物質,相當于RCHO與反應生成,所以總反應的原子利用率為100%,C正確;
D.從圖中可以看出,若用含的溶劑和不含的RCHO和丙酮進行該反應,得到的產物可能為,D不正確。
18.答案:BC
解析:A.甲酔的分子式為的分子式為,二者的實驗式都為,A正確;
B.反應③是用甲酰酶作催化劑,酶在較高溫度下可能會發生變性,從而喪失催化能力,所以升高溫度,反應③的反應速率不一定會增大,B不正確;
C.DHA中碳原子發生雜化,淀粉中碳原子只發生雜化,所以DHA和淀粉中碳原子的成鍵方式不完全相同,C不正確;
D.淀粉在人體內消化,首先被口腔內的唾液淀粉酎初步消化成麥芽 ,再在小腸內在胰液和腸液消化酶的作用下被最終消化成葡萄糖,D正確;
故選BC。
19.答案:BD
解析:A.定容完成后,蓋上瓶塞,將容量瓶來回顛倒,將溶液搖勻,顛倒過程中,左手食指抵住瓶塞,防止瓶塞脫落,右手扶住容量瓶底部,防止容量瓶從手中掉落,A項不符合題意;
B.鋅與稀硫酸發生置換反應生成氫氣,能達到實驗目的,B項符合題意;
C.淀粉中加稀硫酸水解后需要先加入NaOH使溶液呈堿性,再加入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C項不符合題意;
D.硫酸不揮發,稀硫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硅酸鈉溶液反應生成難溶性的硅酸,酸性:硫酸>碳酸>硅酸,所以非金屬性:S>C>Si,D項符合題意;
本題選BD。
20.答案:BD
解析:A、當該醇發生催化氧化時,被破壞的鍵是①③,選項A錯誤;B、當該醇與Na反應時,發生置換反應生成氫氣,被破壞的鍵是①,選項B正確;C、當該醇與羧酸發生酯化反應時,酸去掉羥基醇去掉氫,被破壞的鍵是①,選項C錯誤;D、當該醇發生消去反應時,被破壞的鍵是②和④,選項D正確。答案選BD。
21.答案:BC
解析:選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是由小分子通過加聚、縮聚兩類反應制得,故A正確;鏈節中含有酯基結構,從酯基中間斷開,在羰基上加羥基,在氧原子上加氫原子得到其相應的單體羧酸和醇。所以的單體是與,故B錯誤;聚乙烯分子所包含的鏈節數不同,即n值不同,是混合物,故C錯誤;高分子材料按來源分為天然、合成高分子材料,故D正確。
22.答案:C
解析:由流程可知乙烯與水發生加成反應生成乙醇,乙烯與氯氣發生加成反應生成1,2 二氯乙烷,發生消去反應生成氯乙烯,乙烯發生加聚反應生成聚乙烯,乙烯氧化生成乙醛,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濁液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乙酸,以此解答該題。
A.③由C C鍵生成鍵,為消去反應,故A錯誤;
B.聚乙烯不含碳碳雙鍵,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不反應,故B錯誤;
C.乙醛含有醛基,與氫氧化銅濁液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氧化亞銅,磚紅色沉淀,故C正確;
D.乙醇易溶于四氯化碳,溶液不分層,不能用于萃取 的溶液中的,故D錯誤。
故答案選C。
23.答案:C
解析:A.控制空氣的通入速率可以控制裝置甲中冒氣泡的速率,可通過裝置甲監測空氣流速,選項A正確;
B.銅是此反應的催化劑,反應過程中發生: Cu CuOCu,選項B正確;
C.試管a收集到的液體為乙醇和乙醛,乙醛還可能被氧化為乙酸,所以試管a收集到的液體中至少有兩種有機物,選項C錯誤;
D.熄滅酒精燈,反應仍能繼續進行,說明該乙醇的氧化反應是放熱反應,放出的熱量足以維持反應進行,選項D正確;
答案選 C。
24.答案:(1)石油裂解
(2)①.②. 羧基③. 加成反應(3)AD
(4)①.
②.
(5)①. 5②任選其一
解析:
25.答案:(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圓底燒瓶
(3)不能
(4)防止產生的溴化氫氣體因極易溶于溶液中而發生倒吸
(5)
(6)溴苯中溶解了溴而呈褐色;除去多余的溴;
解析:(1)該實驗有氣體的生成,為防止實驗中氣體逸出,實驗開始前應檢查裝置氣密性,故答案為: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由實驗裝置圖可知,儀器a為圓底燒瓶,故答案為:圓底燒瓶;
(3)溴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催化劑作用下苯和溴水不反應,所以不能用溴水代替液溴進行上述反應,故答案為:不能;
(4)由解題思路可知,燒杯中倒扣漏斗的作用是防倒吸,故答案為:防倒吸;
(5)由解題思路可知,儀器a中發生的反應為溴化鐵做催化劑條件下苯與液溴發生取代反應生成溴苯和溴化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
(6)①溴苯為無色油狀液體,燒杯底部卻出現褐色是因為溴苯中溶解了溴而呈褐色,故答案為:溴苯中溶解了溴而呈褐色;
②溴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溴化鈉、次溴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溴苯常溫下不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所以提純溴苯時,要用氫氧化鈉溶液洗滌除去溴苯中溶有的溴,故答案為:除去多余的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丰县| 西华县| 乐东| 岳池县| 达尔| 贵德县| 多伦县| 乐至县| 襄樊市| 甘洛县| 宁陕县| 蒙城县| 阳曲县| 南乐县| 县级市| 安庆市| 遂溪县| 蓬溪县| 志丹县| 贡山| 游戏| 河北区| 马龙县| 江油市| 射洪县| 信阳市| 安达市| 呼和浩特市| 松桃| 昭通市| 无为县| 调兵山市| 桃园市| 新河县| 灵山县| 酒泉市| 德令哈市| 拜城县| 绥德县| 绵竹市| 城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