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研究物質的基本方法--2025屆高中化學一輪復習特訓(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研究物質的基本方法--2025屆高中化學一輪復習特訓(含解析)

資源簡介

研究物質的基本方法--2025屆高中化學一輪復習特訓
一、單選題
1.向體積均為10mL且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兩份NaOH溶液中分別通入一定量的得到溶液甲和乙。向甲、乙兩溶液中分別滴加鹽酸。此時反應生成體積(標準狀況)與所加鹽酸體積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乙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
B.當時,甲溶液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C.原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D.乙溶液中滴加鹽酸后產生體積的最大值為112 mL(標準狀況)
2.實驗室用濃硫酸作催化劑、在170℃條件下加熱乙醇制備乙烯。該實驗一定能用到下列儀器中的( )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3.核電是一種安全、清潔、低碳、可靠的能源,發展核電是我國重要的能源戰略。钚一239()裂變速率快,臨界密度小,是核電重要的核裝料之一。中的質子數比中子數少( )
A.145 B.94 C.57 D.51
4.實驗室中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A.用濃硫酸干燥氨氣 B.用棕色細口瓶保存濃硝酸
C.用酒精燈直接加熱蒸發皿 D.金屬鈉不慎著火用沙土蓋滅
5.下列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
A.在水中電離:
B.用電子式表示的形成過程:
C.鐵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D.空間填充模型可表示分子,也可表示分子
6.實驗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氣涉及下列裝置,其中正確的是( )
A.是氨氣發生裝置
B.是氨氣發生裝置
C.是氨氣吸收裝置
D.是氨氣收集、檢驗裝置
7.H、D、T、和,表示( )
A.五種不同的氫元素 B.五種不同的氫原子
C.五種由氫元素組成的不同微粒 D.五種由氫元素組成的不同分子
8.下列有關實驗或操作正確的是( )
A.將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中
B.粗鹽提純中的過濾操作
C.用圖示裝置制備氫氧化鐵膠體,當液體呈透明的紅褐色時停止加熱
D.驗證氯氣是否與水反應
9.硼單質及其化合物有重要的應用。硼晶體熔點為2076 ℃,可形成多種鹵化物。可與反應生成。可與反應生成乙硼烷。(標準燃燒熱為),其分子中一個硼與周圍的四個氫形成正四面體,結構式為,具有還原性。乙硼烷易水解生成與,是一種一元弱酸,可作吸水劑。乙硼烷可與反應生成氨硼烷
(),其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脫氫,最終得到BN。乙硼烷也可與NaH反應生成是一種常用的還原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硼晶體為分子晶體
B.基態硼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
C.與中心原子均為雜化
D.晶體中存在離子鍵、共價鍵、氫鍵
10.有和兩種元素的簡單離子,若它們電子層結構相同,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 B. C.核電荷數Y=X D.核電荷數Y>X
11.下列實驗的操作、現象和所得結論都正確的是( )
實驗操作 現象 實驗結論
A 紅熱的鐵與水蒸氣反應后的固體物質,用稀硫酸溶解,滴入幾滴溶液 未顯紅色 固體物質中不含+3價鐵元素
B 向某溶液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溶液 出現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C 將純片與純片用導線連接,浸入到氫氧化鈉溶液中 片表面產生大量氣泡 金屬性:
D 某溶液中先滴加溶液,再加足量稀 滴加溶液時,出現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稀,沉淀不溶解 溶液中含有
A.A B.B C.C D.D
12.用α粒子(即氦核)轟擊產生的核反應為。已知元素Y的氟化物分子的空間構型是正四面體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與X同周期的元素中,第一電離能小于X的元素有兩個
B.原子半徑:XC.一個分子中有兩個配位鍵
D.和互為同素異形體
13.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標準狀況下,完全反應,轉移電子數目一定為
B.1.0LpH=1的溶液中的數目為
C.30gNO與混合后所含原子總數小于
D.若核反應(為中子)體系內中子增加,則消耗質量為47g
14.實驗室在進行“電解溶液”實驗時,與該實驗無關的安全注意事項是( )
A正確使用火源 B小心用電
C實驗后洗手 D開啟排風扇
A.A B.B C.C D.D
15.下列實驗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用裝置甲蒸干溶液獲取晶體
B.用裝置乙驗證鎂和稀鹽酸反應的熱效應
C.用裝置丙制備固體
D.用裝置丁驗證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6.將Al條插入鹽酸中,反應過程中產生速率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1中開始階段產生氣體速率較慢可能是因為Al條表面有氧化膜
B.圖1中影響段速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反應放熱導致溶液溫度升高
C.圖1中影響速率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D.圖2可以表示該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
二、多選題
17.實驗室中由叔丁醇與濃鹽酸反應制備2-甲基-2-氯丙烷的路線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由叔丁醇制備2-甲基-2-氯丙烷的反應類型為取代反應
B.5%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產物中余留的酸
C.第二次水洗滌分液時,有機物從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蒸餾除去殘余反應物叔丁醇時,先蒸餾出的是產物
18.環己酮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將雙氧水和環己醇反應后的溶液加水蒸餾得產品與水的共沸餾出液,向其中加入食鹽,攪拌分液,將有機層干燥后進行壓力為20mmHg的減壓蒸餾得到較純凈的環己酮。
相關數據如下:
物質 常壓沸點/℃ 密度/ 部分性質
環己醇 161.0 0.968 能溶于水,具有還原性,易被氧化
環己酮 155.0 0.947 微溶于水,遇氧化劑易發生開環反應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加入食鹽的目的是降低環己酮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液體分離
B.為提高環己酮產率,應加入過量的雙氧水
C.減壓蒸餾時,加熱方式最好選用水浴加熱
D.分液時先將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再將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19.重水()是重要的核工業原料,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氘(D)原子核外有2個電子 B.與D互為同位素
C.與互為同素異形體 D.與的相對分子質量相同
20.某學習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以完成非金屬性強弱比較的研究。下列各組實驗中所選用試劑與實驗目的相匹配的是( )
實驗序號 試劑 實驗目的:證明非金屬性強弱
a b c
A 濃鹽酸 二氧化錳 溴化鈉溶液 Cl>Br
B 濃鹽酸 高錳酸鉀 碘化鉀溶液 Cl>I
C 稀鹽酸 石灰石 硅酸鈉溶液 C>Si
D 稀硫酸 純堿 硅酸鈉溶液 S>C>Si
A.A B.B C.C D.D
21.某同學做實驗需要480mLNaOH溶液,配制過程如圖所示。
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將藥品放在稱量紙上稱取2.0gNaOH固體
B.NaOH固體在燒杯中完全溶解后,立即轉移到容量瓶中定容
C.⑤中定容時俯視刻度線會導致溶液濃度偏高
D.容量瓶可用來長期貯存配制好的溶液
三、填空題
22.新疆也要建造磁懸浮列車了。在磁懸浮列車制造過程中將使用大量含釔(Y)元素的超導材料。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
(1)釔原子核內有_____個質子,左圖中89.91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
(2)電子離核越遠能量越高,越容易在反應中失去,Y的核外電子其占據________個電子層;
(3)釔元素形成氧化物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_。
23.有下列化學儀器:①玻璃棒、②燒杯、③量筒、④膠頭滴管。
(1)現要配制480mL、1的硫酸溶液,需用質量分數為98%、密度為1.84的濃硫酸___________mL。(保留一位小數)
(2)要完成(1)實驗尚缺的儀器___________。
(3)下列操作對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有何影響(填“偏高”、“偏低”、“無影響”)。
①溶液未經冷卻即轉移到容量瓶:___________;
②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餾水:___________;
③量筒量取濃硫酸時,俯視刻度線:___________。
24.下圖是初中化學實驗的幾種常用儀器,請按要求填空。
(1)①儀器C的名稱叫__________。
②在讀取E中液體體積時,視線應與凹液面的最低處____________。
(2)①進行過濾操作,除鐵架臺、A和D外,還需要用到上述儀器中的________(填字母)。
②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溶液,還必須補充的一種儀器是__________。
四、實驗題
25.下圖是實驗室制備氯氣并進行一系列相關實驗的部分裝置(夾持設備已略)。
(1)實驗室可以用與濃鹽酸反應制備氯氣,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2)該實驗中,A部分的發生裝置可選右圖中的___________(填序號)。
(3)裝置B可起到安全瓶的作用,監測實驗進行時C中是否發生堵塞,寫出發生堵塞時B中的現象___________;裝置C中U型干燥管左右兩側都是有色布條U型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該實驗裝置存在明顯的缺陷,該缺陷是___________,應進行的改進措施是___________(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參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質不可能為,根據圖象可知,乙溶液中的溶質為NaOH和,故A錯誤;
B.在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溶液中溶質的組成可能是:NaOH和和四種情況,由圖中HCl的用量與產生二氧化碳氣體體積的關系可知甲溶液的溶質應該為:和,所以當時,甲溶液中沒有產生二氧化碳的離子方程式為:,故B錯誤;
C.根據圖象可知,當時,得到的產物為NaCl,由原子守恒可知:,則原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為: ,故C正確;
D.乙溶液中滴加鹽酸,產生二氧化碳的階段為:,根據消耗了10mL鹽酸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為:,標況下0.001mol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為:,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2.答案:B
解析:實驗室用濃硫酸作催化劑、在170 ℃條件下加熱乙醇制備乙烯,這個實驗需要通常需要以下儀器: ② 分液漏斗:用于加入反應物,③ 圓底燒瓶:用于進行加熱反應,④ 溫度計:用于監控反應溫度,其他儀器如①燒杯、⑤滴管、⑥錐形瓶在此實驗中不是必需的。
故選B。
3.答案:D
解析:的質子數為94,中子數為,中子數-質子數=51,故質子數比中子數51,故答案選D。
4.答案:A
解析:A.氨氣是堿性氣體,濃硫酸會與氨氣反應,不能用于干燥氨氣,故A項錯誤;
B.濃硝酸見光易分解,保存在棕色細口瓶中,故B項正確;
C.酒精燈可直接加熱蒸發皿,故C項正確;
D.鈉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過氧化鈉,過氧化鈉與水、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的氧氣,會導致火勢越來越大,則金屬鈉著火時可用沙土蓋滅,故D項正確;
故答案選A。
5.答案:C
解析:A.在水中電離:,A錯誤;
B.為共價化合物,沒有電子的得失,不能用箭頭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故用電子式表示的形成過程為,B錯誤;
C.鐵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C正確;
D.甲烷分子或四氯化碳分子均為正四面體形,但原子半徑為,因此不能表示分子,D錯誤;
故選C。
6.答案:B
解析:A.固體受熱分解生成的和HCl在試管口遇冷會重新化合生成,故A錯誤;
B.將濃氨水滴到生石灰固體上時,生石灰與水反應放熱會導致逸出,此為氨氣的發生裝置,故B正確;
C.極易溶于水,為防止倒吸,倒置的漏斗口剛接觸水面即可,不能浸于水中,故C錯誤;
D.收集時,為防止與空氣形成對流使收集的不純,通常在導管口放置棉花團,故D錯誤;
答案選B。
7.答案:C
解析:解題思路: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稱同位素,據此進行解題思路;根據元素為質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進行解題思路;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據此進行解題思路解答。
A.氫元素只有一種,H、D、T是氕氘氚,是不同核素,是氫的陽離子,是氫的單質,它們是不同狀態的氫元素,故A錯誤;
B.為單質,不是氫原子,故B錯誤;
C.是氫元素的形成不同微粒,故C正確。
D.H、D、T不是分子,故D錯誤;
故選C。
8.答案:C
解析:A.將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中應該用玻璃棒引流,故A不正確;
B.過濾時漏斗下端要緊靠燒杯內壁,故B不正確;
C.制備氫氧化鐵膠體,飽和氯化鐵溶液滴入沸水中,繼續加熱到當液體呈透明的紅褐色時停止加熱,故C正確;
D.驗證氯氣是否與水反應應該在A中加濃硫酸干燥,故D不正確;
答案選C。
9.答案:B
解析:A.硼晶體熔點為2076 ℃,熔點很高,應該為共價晶體,A錯誤;
B.B為5號元素,基態硼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B正確;
C.中B形成3個共價鍵且無孤電子對,為雜化;中心原子B形成4個共價鍵,為雜化,C錯誤;
D.晶體中存在鈉離子和離子之間的離子鍵內部的B—H共價鍵,不存在氫鍵,D錯誤;
故選B。
10.答案:B
解析:、兩種元素的離子的電子層結構相同,即二者的核外電子數相等,則滿足:a-n=b+m,故A錯誤,B正確;
根據題目可知兩種簡單離子的電子層結構相同,則原子序數X>Y,核電荷數=原子序數,即核電荷數X>Y,故C、D錯誤;
故選B。
11.答案:D
解析:A.四氧化三鐵在稀硫酸溶解,生成的鐵離子會與未反應的鐵粉反應生成亞鐵離子,滴入幾滴溶液,未顯紅色,不能說明固體物質中不含+3價鐵元素,故A錯誤;
B.向某溶液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溶液,出現白色沉淀,可能原溶液中含有銀離子或在亞硫酸根離子,故B錯誤;
C.將純片與純片用導線連接,浸入到氫氧化鈉溶液中,與氫氧化鈉溶液不反應,鋁反應,鋁是負極,應該是鎂片表面產生大量氣泡,而且也不能得出金屬性:,故C錯誤;
D.滴加溶液時,出現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稀,沉淀不溶解,說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氯離子,故D正確;答案選D。
12.答案:C
解析:由于Mg的2s軌道處于半充滿狀態,第一電離能大于同周期相鄰元素,故與Al同周期的元素中第一電離能小于Al的只有Na元素,A錯誤;
原子半徑:Al>Si,B錯誤;
分子中1個Al的周圍有4個Cl原子,形成3個Al—Cl共價鍵,1個Cl→Al配位鍵:,C正確;
和互為同位素,D錯誤;
故選C
13.答案:D
解析:與水或稀堿溶液反應時,完全反應,轉移1mol電子,A錯誤;
pH=1的溶液中,,則1.0LpH=1的溶液中的數目為,B錯誤;
30gNO的物質的量為1mol,的物質的量為1mol,混合前兩種氣體所含原子總數為,則混合后所含原子總數不變,仍然為,C錯誤;
根據該核反應的化學計量數可知,體系內中子增加,消耗質量為235g,若體系內中子增加,則消耗質量為47g,D正確;
故選D
14.答案:A
解析:A.此實驗不需要用明火,A符合題意;
B.電解溶液需要接通電源,要注意小心用電,B不符合題意;
C.實驗結束后,離開實驗室前需要用肥皂等清洗雙手,C不符合題意;
D.電解溶液時在陽極產生氯氣,在實驗過程中需要排風以免中毒,D不符合題意;
答案選A。
15.答案:B
解析:B.鎂和稀鹽酸反應是放熱反應,反應過程中,試管溫度升高,氣體熱脹冷縮,試管內壓強增大,U型管中紅墨水會出現左低右高現象,能夠驗證鎂和稀鹽酸反應的熱效應,故B正確;
C.溶液中的與溶液中的能發生雙水解,生成沉淀和氣體,裝置丙無法制備固體,故C錯誤;
D.溶液和反應時無明顯現象,無法利用該實驗探究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故D錯誤;
故選:B。
16.答案:C
解析:A.圖1中開始階段產生氣體速率較慢可能是因為Al條表面有氧化膜,氧化膜與酸反應時沒有氫氣產生,故A正確;
B.圖1中影響段速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反應放熱,導致溶液溫度升高,故B正確;
C.后隨反應進行,,氫離子濃度不斷減小,影響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氫離子濃度減小,故C錯誤;
D.該反應是放熱反應,能量變化是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所以圖2符合,故D正確;
故選C。
17.答案:C
解析: A.由叔丁醇制備 2-甲基-2-氯丙烷的反應,羥基被氯原子替代,因此反應類型為取代反應,故A正確;
B.由于反應物中加入鹽酸,有機相中含有少量鹽酸,因此5%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產物中余留的酸,故B正確;
C。由于2-甲基-2-氯丙烷密度比水小,第二次水洗滌分液時,有機物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C錯誤;
D.叔丁醇存在分子間氧鍵,其沸點比2-甲基-2-氯丙烷沸點高,因此蒸餾除去殘余反應物叔丁醇時,先蒸餾出的是產物,故 D 正確;
綜上所述,答案為C
18.答案:B
解析:
A.將向共沸餾出液中加入食鹽,攪拌分液,分層的越徹底,分離效果越好,生成物中的環己酮微溶于水,加溶解度較大的食鹽的目的是降低環己酮的溶解度,提高環己酮的產率,故A正確;
B.雙氧水具有氧化性,環己酮中加入氧化劑易發生開環反應,會使環己酮的產率降低,故B錯誤;
C.由圖可知,壓力在20mmHg時,減壓沸點是50℃,溫度升高時成為常壓蒸餾了,所以溫度要控制在50℃,要想溫度控制的好,最好用水浴加熱,故C正確;
D:將分層后的液體混合物用分液漏斗分離時,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故D正確;
故本題選B。
19.答案:AC
解析:氘(D)原子核外有1個電子,A錯誤;與D的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與D互為同位素,B正確;同素異形體是單質,不是化合物,C錯誤;與的相對分子質量都是20,D正確。
20.答案:BD
解析:A.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需要加熱,圖中沒有加熱,所以不能制取氧氣,則不能實現實驗目的,A不合題意;B.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單質的氧化性越強,濃鹽酸和高錳酸鉀溶液反應生成氧氣,氧氣和KI反應生成碘,氧氣的氧化性大于碘,則非金屬性Cl>I,B符合題意;C.稀鹽酸和碳酸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鹽酸具有揮發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HCl能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硅酸,干擾二氧化碳和硅酸鈉溶液的反應,無法比較C、Si的非金屬性強弱,C不合題意;D.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強,稀硫酸和純堿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硅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硅酸,說明酸性:,所以非金屬性:S>C>Si,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D。
21.答案:C
解析:氫氧化鈉易潮解,且有腐蝕性,故應在燒杯中稱取氫氧化鈉,而不能直接用托盤稱量,A項錯誤;NaOH在燒杯中完全溶解后,先冷卻至室溫,再轉移到容量瓶中定容,B項錯誤;定容時俯視刻度線會導致溶液的體積偏小,導致溶液濃度偏高,C項正確;容量瓶應該選用500mL的規格,只能用于配溶液,不能用于貯存配制好的溶液,D項錯誤。
22.答案:(1)39;釔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2)5
(3)
解析:(1)據解題思路,釔原子核內有39個質子,左圖中89.91表示的是表示釔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2)由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Y的核外電子層占據5個電子層;
(3)釔原子最外層有3個電子,則釔元素形成氧化物的化學式是。
23.答案:(1)27.2
(2)500mL容量瓶
(3)偏高;無影響;偏低
解析:(1)現要配制480mL、1的硫酸溶液,需用質量分數為98%、密度為1.84的濃硫酸,濃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需濃硫酸體積。
(2)要完成(1)實驗尚缺的儀器為500mL容量瓶
(3)①溶液未經冷卻即轉移到容量瓶:熱脹冷縮,體積膨脹,則加水體積小,濃度偏高;
②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餾水:容量瓶定容時要繼續加蒸餾水,所以無影響;
③量筒量取濃硫酸時,俯視刻度線:俯視時讀數偏大,實際量取硫酸少了,溶質少,濃度偏低。
24.答案:(1)①酒精燈;②保持水平
(2)①B;②托盤天平(或天平)
解析:(1)①儀器C是酒精燈;②量筒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2)①過濾用到鐵架臺、燒杯、漏斗和玻璃棒;②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溶液用到托盤天平、燒杯、量筒和玻璃棒。
25.答案:(1)
(2)③
(3)長頸漏斗內液面上升,形成水柱;干燥氣體、驗證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
(4)沒有尾氣處理裝置;
解析:(1)實驗室可以用與濃鹽酸反應制備氯氣方程式為:;
(2)該反應需要加熱且有濃鹽酸參加反應,故選③;
(3)發生堵塞時B中的現象:長頸漏斗內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裝置C中U型干燥管左右兩側都是有色布條,U型干燥管的作用是干燥氣體、驗證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
(4)該實驗裝置存在明顯的缺陷是沒有尾氣處理裝置;可用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氣,離子方程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高县| 家居| 庐江县| 科技| 宜兰县| 历史| 永顺县| 顺昌县| 宁武县| 腾冲县| 禹城市| 延长县| 谢通门县| 茶陵县| 台中县| 大石桥市| 防城港市| 延庆县| 全南县| 巢湖市| 鹤峰县| 临沭县| 金湖县| 公主岭市| 高邑县| 合江县| 延庆县| 伊吾县| 虞城县| 昌平区| 和政县| 庐江县| 平阳县| 衡阳市| 海兴县| 土默特右旗| 苏尼特右旗| 封开县| 南丹县| 龙海市| 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