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導入新課漢高祖(公元前256--前195)“漢祖起豐沛,乘運以躍鱗。手奮三尺劍,西滅無道秦。”----唐《詠漢高祖》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課程標準:通過了解楚漢之爭,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漢從建立,發展的變化及原因。123了解西漢建立的時間、都城、建立者等基本史實。理解漢高祖時期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了解休養生息政策的主要內容、結果等。了解漢文帝、漢景帝時期進一步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措施及結果,體會漢初統治者政治寬厚、生活恭儉的作風。楚漢之爭與西漢建立漢高祖的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目錄前提結果前期: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后期:項羽、劉邦起義秦亡(前207年)秦末農民起義楚漢之爭秦的暴政回顧雙方:公元前206—前202年(4年)爭奪國家統治權項羽戰敗,自刎于烏江。劉邦勝利,建立西漢。垓下之戰1.楚漢之爭:時間:目的:結果:決戰:一,楚漢之爭與西漢建立課堂筆記一、從項羽和劉邦的結果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啟示:得民心者得天下時 間:建立者:都 城:公元前202年劉邦(漢高祖)長安(今陜西西安)▲西漢長安城出土“漢并天下”瓦當2.西漢建立一、楚漢之爭與西漢建立材料二、漢興,接秦之弊,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餉,作業劇而財匱,自天子不能具醇駟(毛色純一的駟馬),而將相或乘牛車。——《史記 平淮書》思考、閱讀材料歸納漢高祖面對的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狀況?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什么?材料一、漢興……民失作業(耕作),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漢書 食貨志》社會狀況:人口銳減,到處是殘破荒涼的景象。首要問題:如何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鞏固新王朝。二,漢高祖的休養生息政策來自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漢初,大臣陸賈在漢高祖面前經學談論《詩》《書》中的治國道理。漢高祖反感地說:“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賈說:“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鄉(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義,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漢高祖認為言之有理,讓陸賈專門著書總結秦亡漢興的經驗教訓。任務二、漢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采取了什么措施?主張清靜無為,采取了休養生息政策相關史事休養生息:指在大動亂、大變革之后所采取的減輕人民負擔,恢復生產,安定社會秩序的措施。休養:休息調養生息:繁衍人口漢高祖的休養生息政策的主要措施二、漢高祖的休養生息政策請你結合P64-65的內容,梳理相關漢初實行的休養生息政策的主要措施。休養生息人相食,死者過半增加農業勞動力措施士兵復員,返鄉務農釋放奴婢為平民推動農業發展;增加勞動力民失作業,而大饑饉鼓勵農業生產措施目的鼓勵民眾致力農業生產輕徭薄賦薄賦:減輕農民的賦稅,將田租定為十五稅一輕徭:減免徭役及兵役目的鼓勵農業生產匈奴連歲入邊,烽火逼于長安漢高祖白登之圍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目的營造和平環境,恢復和發展經濟課堂筆記一、原因漢初社會現狀面臨的首要問題目的增加勞動力鼓勵生產營造和平環境三、文景之治文景兩帝的休養生息政策作用1)2)3)4)課堂筆記任務一,閱讀課本內容找出文景之治的措施?三、文景之治馬王堆出土的溙器任務二、根據教材結合下面文物,說一說文景時期的社會經濟有什么變化?T型帛畫長安城平面示意圖乘云繡1、紡織、漆器等有較大發展。4、一些商人依靠經營煮鹽、冶鐵等成為富商大賈;3、漢景帝時開通邊境貿易,各族往來更加頻繁。2、長安城已初具規模,布局規整。陶倉活動一:假如國寶會說話任務三、結合視頻指出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作用: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口增長,人民生活安定,這一時期被稱為“文景之治”。三、文景之治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增強鼓勵農桑輕徭薄賦解甲歸田釋奴為民和親政策西漢建立:劉邦,都城:長安楚漢之爭:公元前205-前202年恢復生產,鞏固政權政策:休養生息政策結果措施1.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關心農桑。2.進一步減輕賦稅徭役,把田賦降到三十稅一3.“以德化民”廢除嚴酷刑法4.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西漢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楚漢之爭文景之治修養生息學習總結議一議:與秦朝的橫征暴斂相比,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對當時社會的發展有什么好處?答:好處:①促進農業生產的逐步恢復,大大降低糧價;②有利于農民穩定地提供徭役;③促進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進一步鞏固了西漢王朝。2.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減輕賦稅徭役,重視“以德化民”,提倡勤儉治國。這一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歷史上稱之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1.西漢建立之初,社會殘破不堪,人民流離失所,人口銳減。到了文景時期,“吏安其官,民樂其業,畜積歲增,戶口寢息(人口逐漸增加)”。這一變化主要得益于( )A.休養生息 B.尊崇儒術 C.鹽鐵專賣 D.版圖拓展AA課堂檢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