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新課導入【學習目標】了解中外歷史上貨幣發行和使用情況,以及現代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本課線索第 部分壹中國貨幣的演進歷程一·中國古代貨幣的演進貨幣的產生:作為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貨幣是在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出現的,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生產力的提升)材料 隨著生產力的提升,人類進入農耕時代,所能生產出的物質資料越來越豐富,這個時候,人們很難去衡量到底一只羊能換多少兜水果,幾只羊才能換來一頭牛......這樣一來,人們不得不尋找一種雙方都能接受其價值的物品,來充當“一般等價物”......——宏皓:《中國最早的貨幣專家》問題思考:是貨幣是怎么樣產生的?1.先秦時期——從自然貨幣到人工貨幣①夏朝:中國古代最初被用作貨幣的可能是海貝。二里頭遺址出土了海貝,還有用骨頭石頭做成的仿制貝。②商朝:大約在商朝后期,開始出現銅鑄幣。③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分別使用布幣、刀幣、圜錢、蟻鼻錢等多種樣式的銅鑄幣。山西保德縣出土的商代銅鑄幣布幣刀幣圜錢蟻鼻錢思考:這一時期貨幣發展有何趨勢?原因是什么?趨勢: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金屬貨幣)演進原因:①生產力發展,商品交換的頻繁 ②冶銅技術的發展2.秦朝——從多元貨幣到統一貨幣,形制逐漸規范化在圜錢基礎上將貨幣統一為圓形方孔錢,這種樣式在此后被長期沿用。圓形方孔錢(秦半兩)問題思考:秦朝貨幣改革的原因、特點及影響?原因:戰國時期貨幣混亂;秦朝完成國家統一;經濟發展和賦稅征收的需要。特點:統一幣制;嚴禁私人鑄錢;通行金屬貨幣;統一形狀和質量 ;但并沒有完全由中央統一鑄造。影響:統一貨幣,加強中央財權,便于國家賦稅征收,有利于建立穩定的貨幣體系和統一市場,便利經濟發展和經濟管理;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政權鞏固,促進文化認同與各民族團結。3.西漢——從地方鑄幣到中央鑄幣(五銖錢)西漢“五銖”銅錢范漢武帝時五銖錢材料:漢初,百業凋敝,民生艱難。政府將鑄幣權下放到私人手里,借助民間和市場力量自行增加貨幣供應量,這些錢幣沒有統一的標準、 樣式和重量,信用度很差。還有一部分人借鑄幣牟利,在造幣過程中摻雜造假,任意減重,大量濫造,導致惡錢泛濫,引發嚴重通貨膨脹……漢武帝憑著文景時期的積蓄,開始了對匈奴的長期戰爭,造成國家財政支出大增,經濟陷入嚴重困難的境地.....漢武帝頒布了盜鑄金錢者死罪令,詔令各郡國鑄行“元狩五銖錢”。元鼎四年(前115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漢武帝的六次貨幣改革》背景:成就:①貨幣制度混亂;②私鑄錢現象嚴重;③通貨膨脹影響民生;④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實現全國貨幣統一,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一;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穩定社會秩序;確立五銖錢制,使銅幣體制規范化,使漢代貨幣體制長期穩定,后世沿用七百年之久。(至唐初)4.唐朝——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演進歷史縱橫 銅錢上的文字中國古代銅錢上通常鑄有文字。從秦朝到隋朝,銅錢上鑄造的文字基本都是記載錢幣重量,如“半兩”“五銖”等。唐初鑄行“開元通寶”錢,此后銅錢大都采用“通寶”“元寶”或“重寶”之類名稱。自北宋起形成慣例,新鑄銅錢上通常都鑄印當時的年號作為標識,如宋朝的“淳化元寶”“崇寧重寶”,明清的“洪武通寶”“乾隆通寶”等。影響:開創了中國貨幣史上以“通寶”、“元寶”等作為鑄幣標示的貨幣系統;成為整個東方貨幣文化體系內各國鑄錢的標準,屬于中外文化交流的一部分,是漢文化圈的重要組成要素。思考:開元通寶的發行有什么影響?貨幣符號化特征的進一步增強,凸顯政治宣傳作用5.宋朝——從金屬貨幣到紙幣,貨幣符號化特征逐步增強宋朝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稱為“交子”。交子與宋朝后來發行的其他紙幣,都是作為輔幣,與銅錢兼行。問題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交子出現的原因及意義?材料一:交子的誕生,與經濟繁榮有莫大的關系,可謂大時代與小地區的因緣巧合...除了北宋本身的時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為躲避隋唐戰亂,經濟相對獨立,貿易繁榮,因缺銅而依賴鐵錢,攜帶不便。最終,四川茶葉和馬匹等貿易的發達以及四川的鐵錢的笨重,導致交子在相對獨立和特殊的四川誕生。原因:①北宋商品經濟繁榮發展,貨幣需求量大;②銅幣供應量及流通量不足,出現錢荒;③鐵錢笨重,攜帶、流通不便;④造紙業和印刷業的發展,為紙幣出現奠定了技術條件。意義:①與銅錢兼行,彌補現錢的不足,促進商品經濟發展;②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影響深遠。6.元朝時期—單一流通紙幣——鈔將紙幣作為單一流通貨幣來發行,稱為“鈔”。金銀和銅錢是輔助。元末濫印紙鈔,導致惡性通貨膨脹,財政崩潰。中統元寶交鈔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發行的紙幣實物(宋代紙幣至今無實物) 元代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的忽必烈時代。7.明清——白銀貨幣化(或逐漸形成以銀為主、以錢為輔的貨幣體系)從戰國到元朝貴金屬金、銀時常承擔貨幣職能,但并未稱為主要貨幣明朝中期起白銀逐漸成為國家財政和民間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價也多以銀兩計算清朝完全承認白銀的法定貨幣地位,與銅錢兼用特點:由紙幣寶鈔幣向白銀流通的演變白銀貨幣化是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推動了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材料二:明初推行寶鈔,禁用金銀交易。后由于政府濫發寶鈔,民間開始自發使用白銀,官方賦役也逐漸改為白銀上繳,白銀逐漸成為流通領域中的主要貨幣。到16世紀中葉,明政府停發寶鈔,并正式確立了白銀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銀礦稀缺,國內開采的白銀不足以應付政府開支。面對銀荒危機,從16世紀中后期開始,明政府開放海禁。通過對外貿易,相當大部分美洲白銀流入中國。——萬明《明代白銀貨幣化:中國與世界連接的新視野》原因:①商品經濟發展對貨幣需求量增大;②紙幣和銅錢的弊端;③白銀作為貨幣具有體積小、價值高和易于分割的優勢;④政府一條鞭法賦稅制度改革的推動;⑤新航路開辟后,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影響:①推動了商品經濟發展;②促進了賦役制度的改革,使賦役從實物稅和力役向貨幣稅轉變;③有利于改變人們的價值觀念,促進中國的社會轉型;④促進了中國的對外貿易及交流。【思考】結合材料分析明清時期白銀逐漸成為主要貨幣的原因和影響?思考:中國古代貨幣演變有何規律?①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②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演變④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⑤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⑥由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③由多元貨幣向統一貨幣的演變商代流通中普遍使用海貝作貨幣,到戰國,形態各異的銅幣開始流行,秦始皇兼并天下后,始終以圓形方孔銅錢作為本位貨幣。漢武帝時,收回了郡國鑄幣權,正式確定了中央對錢幣的鑄造、發行和管理權。唐高祖時,廢輕重不一的古錢,此后銅錢錢文不書重量,而以“通寶”相稱。截至元末,與銅錢并行流通的先后還有黃金、布帛、紙鈔和銀兩。——齊濤《中國古代經濟史》二·近現代貨幣的演進1. 清末民初:銀元(1)晚清(1840-1912):政府開始鑄造銀元。(2)民國初期(1912-1935):延續清朝傳統,以銀元為法定貨幣晚清龍洋袁大頭從銀元到金圓券、銀圓券2.國民政府:①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法幣改革,規定由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四大行)發行的鈔票為法幣,并禁止銀元的流通,將白銀收為國有。法幣法幣是“法定貨幣”或“法償幣”的簡稱,是國民黨政府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貨幣的名稱,是國家以法律形式賦予其強制流通使用的紙幣。材料一:1933年南京國民政府決定實施“廢兩改元”,使銀元成為統一流通的本位幣,但輔幣、紙幣仍未統一。當時全球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世界市場白銀價格猛漲,中國白銀大量外流,許多工商企業因此陷入困境。1934年南京國民政府開始加征白銀出口稅和征收平衡稅,但制止白銀外流的效果不理想。1935年政府果斷決定幣制改革。——摘編自張豈之主編《中國歷史》①國內貨幣制度混亂;②世界經濟危機波及到中國,美國大量收購白銀,導致白銀外流;③鞏固統治,發展經濟的需要。問題思考:根據材料歸納南京國民政府法幣改革的背景。材料二:美籍專家楊格評價1935年的法幣政策時指出:“1935年幣制改革又是一個決定性的轉折點,它成功地穩定外匯并制止通貨緊縮,因而為經濟注入新的力量,加強對未來的信心。” ——吳景平《蔣介石與1935年法幣政策的決策與實施》材料三:法幣發行的頭兩年,幣值尚屬穩定,1 元法幣能頂 1 元銀元使用。但從 1937 年下半年開始,抗日戰爭爆發,國民政府開始濫發法幣,物價暴漲,引發惡性通貨膨脹,法幣迅速貶值。 ——《三十六年所利得稅計算須知》問題思考:根據材料歸納南京國民政府法幣改革的背景。積極:①對防止白銀外流,穩定金融市場,促進物價回升,刺激生產復蘇,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②為抗日戰爭奠定物質基礎。消極:①官僚資本借此聚斂起巨額財富;②為后期國民政府濫發紙幣,造成惡性通貨膨脹的局面埋下了隱患。◎金圓券◎銀圓券◎發放工資②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法幣急劇貶值,最終徹底崩潰。③1948年,再次進行幣制改革,開始發行金圓券。金圓券的貶值速度比法幣更快,各地紛紛拒用金圓券,民間自動重新使用銀元。④1949年,又發行銀圓券,仍以失敗告終。背景產生發展作用穩定原因①解放區的壯大;②解放區貨幣種類龐雜、折算不便;③統一貨幣以促進經濟發展;④鞏固政權,加強民族認同。①1948在石家莊成立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統一發行人民幣;②新中國成立后,人民幣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①從1948年最初發行到1999年10月1日啟用新版,共發行了五套。②形成紙幣與金屬幣、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①長期以來,人民幣地位始終穩定,對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②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①國家政治獨立,社會安定;②經濟平穩發展;③綜合國力的提高;④制度保障,適度的貨幣政策等。3.人民幣的發行與使用:中國貨幣的演進歷程商 銅鑄幣秦 半兩海貝漢 五銖錢唐 開元通寶北宋 交子元 寶鈔明清 白銀民國 幣制改革新中國 人民幣第 部分貳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與發展世界貨幣體系:是指為適應國際貿易與國際結算的需要,調節各國之間貨幣的兌換、國際收支的調節、國際儲備資產等所作的一整套國際性的規則以及為此而建立的組織形式等的總稱。發展歷程:1816—19291944—19711976—至今金本位制布雷頓森林體系牙買加體系概念解析:認識:(1)世界貨幣體系是世界經濟治理的重要方面,它的不斷演進是各國生產力發展的結果;(2)是世界政治經濟格局變化的表現;(3)是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較量的結果;(4)是世界市場的形成和全球化的發展結果。(一)金本位制——以英鎊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1816-20C30年代)背景:形成:特點:作用:①世界:19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大,國際間貨幣結算日益頻繁和復雜。②英國通過殖民擴張和工業革命成為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①1816年,英國制定法案,實行金本位制。②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先后采用,形成了金本位貨幣制度。以英鎊為中心;以金幣或黃金在國際間流通為主;確立金本位貨幣制度:各國的金幣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們可以根據規定自由鑄造金幣,金幣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貶值。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和世界經濟的發展。歷史解釋: 金本位制度是以黃金作為國際本位貨幣的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黃金。其特點是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由各自的含金量比例決定,黃金可以在各國間自由輸出輸入,國際收支具有自動調節機制。英國于1816年率先實行金本位制度,19世紀70年代以后歐美各國和日本等國相繼仿效,因此許多國家的貨幣制度逐漸統一,金本位制度由國內制度演變為國際制度。問題思考:為何到20世紀以英鎊為中心金本位制會崩潰?材料:由于國際金本位制不能適應戰爭時期增加通貨的需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各國紛紛放棄金本位制,國際金本位制中斷運行。一戰后,本世紀2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處于相對穩定時期,各國又相繼恢復了金本位制。由于它的基礎不穩,已出現就遭到了1929—1933年世界性的經濟大危機的猛烈沖擊,于是各國又都先后放棄了金本位制。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沖擊;②黃金存量在各國的分配不平衡(隨著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各國發展的不平衡加劇,黃金日益集中到少數大國手里,其他國家可用于自由流通的黃金減少);③經濟大危機的影響;④黃金產量增長緩慢。影響:資本主義世界貨幣失去了統一的標準和基礎,國際貨幣關系陷入日益動蕩和混亂的狀態。(二)布雷頓森林體系——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背景:材料一:為了安排戰后世界的貨幣體系,1941年9月英國提出了“凱恩斯計劃”,貶低黃金的作用;美國于1943年公布“懷特計劃”,主張建立國際貨幣穩定基金機構,取消外匯管制和對國際資金轉移的限制。在1943年9~10月舉行的華盛頓會議上,英國被迫接受了“懷特計劃”,并同意以此為依據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①二戰使世界經濟力量對比發生變化:西歐國家普遍衰落,美國經濟實力空前膨脹,成為世界最大債權國;②以英鎊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難以維系;③美國企圖建立自己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194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宗旨:穩定匯率,短期貸款1945年世界銀行(WB)宗旨:長期貸款,技術援助雙掛鉤一固定:美元與黃金掛鉤(1盎司黃金=35美元),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匯率固定。兩大金融金鉤總部設在美國華盛頓,美國人擔任關鍵職務美國擁有最大的投票權。建立:1944年7月,美國、英國等44個國家在美國布雷頓森林召開會議,討論戰后國際貨幣問題。為了協調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內容:建立國際金融機構確定國際貨幣制度影響:積極:①為世界貨幣關系提供了統一的標準和基礎②有利于維持戰后世界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③為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局限:①美國掌握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命脈②加強了美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的特權和支配地位瓦解:(1)1971年,美國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名存實亡)(2)1973年,固定匯率制被浮動匯率制取代(瓦解)思考: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的原因是什么?①體系自身存在缺陷(特里芬難題);②美國經濟實力相對衰弱,美國無力穩定美元(朝戰、越戰、滯脹危機);③世界經濟的多極化趨勢加強,沖擊美國經濟霸權;④單一的貨幣制度難以滿足經濟多元化趨勢,經濟飛速發展的需要。(三)牙買加體系——多元化國際儲備和浮動匯率制原因:建立:內容:評價:①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實力相對削弱,無力承擔穩定美國匯率的責任;②西歐、日本等的崛起,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197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牙買加舉行會議,通過《牙買加協議》。①黃金非貨幣化:黃金與各國貨幣徹底脫鉤。②國際儲備多元化: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國際貨幣,但歐元、日元和人民幣等的影響力日益上升。③浮動匯率制合法化:固定匯率被浮動匯率取代。優點:貨幣供應和使用更加方便靈活;缺點: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和體系復雜性和不穩定性。歷史解釋:固定匯率制(1)概念:以本位貨幣本身或法定含金量作為確定匯率的基準,各國貨幣間的匯率基本固定,其波動限制在一定幅度之內的匯率制度。(2)分類:金本位制下的固定匯率制和紙幣流通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布雷頓森林體系)兩類。歷史解釋:浮動匯率制(1)概念:對兩國貨幣之間匯率的幅度不再加以限制,使其隨市場供求變化而上下浮動的匯率制度。各國央行不再承擔干預外匯市場的義務。(2)影響:有利于國際貿易的增長和生產的發展;有利于資本流動等。但會導致外匯市場波動,不利于長期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進行。(1)國家的綜合國力:經濟實力、政治實力、文化實力(2)國際形勢的變化影響國際貨幣體系變化的因素金本位制布雷頓森林體系牙買加體系2015年12月,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簡稱“亞投行”。它的主要宗旨是:通過在基礎設施及其他生產性領域的投資,促進亞洲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財富并改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其他多邊和雙邊開發機構緊密合作,推進區域合作和伙伴關系,應對發展挑戰。截止2020年2月,亞投行有102個成員,是世界第二大多邊開發機構。亞投行的成立,促進了國際投資,推動了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影響: 有利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有利于提高中國在國際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為本國及世界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環境。 有利于擴大對外貿易投資合作,帶動亞洲大量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問題思考:閱讀材料,談談亞投行的成立對世界經濟有什么影響。國際金本位體制(英鎊為中心)布雷頓森林體系(以美元為中心)牙買加體系(多元化國際儲備和浮動匯率制)先秦: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海貝到銅貝)秦代:由多元貨幣向統一幣制的演變 (半兩錢)漢代:鑄幣權收歸中央 (五銖錢)唐代:通寶錢制北宋:金屬貨幣向紙幣的演變 (交子)國民政府:幣制改革新中國:人民幣的發行明清:白銀的逐漸貨幣化元:單一流通貨幣 (鈔)貨幣的使用與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中國貨幣的演進歷程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從相對獨立到接軌世界從受世界市場波及影響到影響世界貨幣體系的幣種之一世界經濟發展狀況大國實力消長課堂小結1.1980年,中國銀行發行“外匯券”,方便短期來中國的駐華外交、民間機構及其常駐人員等在指定銀行以外幣兌換使用,但其只能在指定的“涉外涉僑”旅行社、友誼商店、賓館等地方使用,同時禁止外幣在國內市場流通。“外匯券”的發行有利于( )A.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推進 B.中國外匯市場的平穩發展C.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D.經濟體制改革的順利啟動A2.1949年美國逼迫英鎊和法郎大幅度貶值,至1950年各國出現美元短缺現象;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爭爆發后,美國對英國控制美元流量,導致英國外匯儲備和貨幣信用下降,被迫從中東撒軍。美國還利用美元的力量對外進行援助,建立軍事基地。這說明美國( )A.肩負起穩定世界貨幣體系的責任 B.利用布雷頓森林體系推行霸權C.貨幣政策誘發了世界性金融危機 D.確立美元的世界經濟霸權地位B課堂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