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試卷類型:B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課后綜合作業(一)九年級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統編版)第一部分(選擇題共24分)一、進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計24分)1.B2.B3.D4.C5.Λ6.C7.08.C9.D10.11.B12.D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36分)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計36分)13.(10分)(1)金字塔:(1分)沏尖金字塔:(1分)漢談拉比法典;(1分)18(或十八)。(1分)(2)特點:嚴格的社會等級:業世代相傳:實行種處內婚配制等。(容出任意一點即可得2分)主要職貴:婺羅門掌管東祀:(1分)剎帶利管軍亦和行政權力。(1分)(3)態度:以相互等重欣賞、相互借鑒學等包容的眼光對待人類世界不同的文明。(2分:符合題老,觀點正確,言之有型即可得分)14.(13分)(1)自稱:“罪利安人”。(1分)王朝:孔雀王徹。(1分)具體表現:除半島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現了統一;農業和工商業都比較繁榮,出現了許多工商業中心城市,首都華氏城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答出任意一點即可得2分)】(2)“這位大征服者”: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1分)相關史實:公元前334年,他率軍東征,歷經10年征戰,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2分)(3)標志:公元前27年,屋大維首創“元首制"這一政治形式,學握了最高統治實權,羅馬兆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2分)相同歷史影響:亞歷山大東征(或“征服”)和羅馬擴張都給東方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雅,讓他們飽受戰爭之苦:(2分)但從客觀上來講,亞歷山大東征(或“征服“)和羅馬擴張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2分)15.(13分)(1)名稱:古埃及的太陽歷。(1分)內在聯系:凱撒命人以古埃及的太陽歷為藍本編制新的歷法,稱“儒略歷”:(2分)儒略歷成為今天人們使用的公歷的基礎。(2分)(2)原因:佛數宣揚“忍耐順從”等思想,有利于國王的統治等。(2分)中國古代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甘肅敦煌的莫高窟等。(舉出任意一個即可得1分)(3)“全體公民”: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1分)制度:津貼制度。(1分)(4)內容特點:內容來源收錄了民間流傳的作品;包含的內容非富多元等。(答出任意一點即可得1分)史學價值: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2分)[九年級歷史課后綜合作業(一)B答案-統編版第1頁共1頁]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課后綜合作業(一)九年級歷史(統編版)第一部分(選擇題共24分)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計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第一手史料又叫做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能反映歷史真實的材料。下列屬于研究古埃及歷史第一手史料的是A.古代埃及示意圖 B.獅身人面像C.紀錄片《不朽的埃及》 D.歷史著作《埃及四千年》2.在古代埃及,臣民見了國王只能吻他腳前的塵土,若一位駙馬被允許吻國王的腳,就會感到莫大榮幸。由此可見,當時埃及A.國家統一局面形成B.王權具有神圣性 C.等級分化不斷加劇D.社會矛盾較復雜3.古代西亞的兩河流域是人類最早的文明發祥地之一。這里的“兩河”是指①長江②底格里斯河③黃河④幼發拉底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考古證據表明,蘇美爾人是最早建立學校的民族,在烏魯克出土的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幾 千塊泥板中,有不少記錄著單詞分類詞表。這些泥板上的文字應該是A.甲骨文字 B.象形文字 C.楔形文字 D.線形文字5.歷史古跡是古代文明的見證。下列歷史古跡屬于古印度文明的是6.希臘城邦一般是以一個城市或市鎮為中心,把周圍的農村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小國。古希臘城邦的這一特征A.導致文化和藝術的單一發展 B.阻礙了科學和哲學的發展C.便利公民直接參與政治生活 D.利于推動大規模農業生產7.民主與法治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表現。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雅典的民主制度就是通過公民自己參與國家的各類管理機構來實現他們的民主權利的?!皩崿F他們的民主權利”的最高權力機構是A.四百人議事會 B.公民大會 C.陪審法庭 D.元老院8.下列事件均與古代羅馬歷史有關。它們發生的先后順序是①稱霸地中海②征服意大利③建立共和國④斯巴達克起義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9.據統計,1世紀時,羅馬全年的節慶娛樂日為66天;2世紀時,節慶娛樂日有123天;4世紀時,節慶娛樂日增至175天。在節日里,奴隸角斗、斗獸、戲劇、賽車等活動皆由國庫開支。 這些是羅馬帝國滅亡的A.導火線 B.重要原因 C.過程 D.影響10.在建筑結構上,羅馬人將希臘柱與羅馬式拱門結為一體,形成獨特的羅馬式建筑結構。這 反映出古代羅馬文化A.包容創新 B.交流傳播 C.開放推廣D.守舊封閉11.下圖是某同學制作的世界古代歷史人物名片。據此判斷,該歷史人物是A.德謨克利特 B.蘇格拉底 C柏拉圖 D.亞里士多德12. “此前的習慣法是口耳相傳、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習慣法時任意曲解,平民深受其苦。 《十二銅表法》的出現,使刑事訴訟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訴訟中的裁決有了確定和公開的法律條文作為準繩,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的司法專斷。”這說明《十二銅表法》A.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 B.使貴族和平民享有平等的權利C.促使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 D.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羅馬平民的利益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共36分)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計36分)13.(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不同種姓之間不能互相談話、走動。各種姓的人都有與自己的地位相應的傳統職 業,并逐漸固定下來,父子世代相傳。每個種姓成員一般只能在本種姓內尋找配偶,各種姓之間原則上禁止通婚。違者將淪落為最卑下的賤民。——摘編自[印度]《摩奴法典》(1)材料一圖A中建筑每個側面都形似漢字“金”,因此,中國人稱之為“ ”, (1分)它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國王的無限權力,在 (建筑名稱)之 后,這類建筑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權的逐漸衰落;(1分)圖B所示是一塊黑色石柱局部圖, 該石柱上刻著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1分)該法典是公元前 世紀古巴比倫王國第六代國王在位時所制定的。(1分)(2)根據材料二,歸納古代印度種姓制度的特點。(2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種姓制度中 “婆羅門”和“剎帝利”的主要職責。(2分)(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應以怎樣的態度對待人類世界的不同文明。(2分)14. (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公元前1500年左右,來自中亞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們…陸續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來,從事農業生產。印度北部逐漸出現了許多小國家。——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統編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材料二 這位大征服者(公元前356年—前323年)最重要的業績是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 將希臘文化注進了亞洲,它確實使希臘的影響更廣泛的為人所感知了。這一業績不僅促進了 希臘和東方文化在短期內的相互滲透,而且達到了這樣一種程度,即出現了 一個新文明。——摘編自[美]菲利普-李 拉爾夫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古代羅馬的擴張示意圖(1)材料一中這支游牧部落自稱是什么人? (1分)哪一王朝的統治時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1分)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其鼎盛的具體表現。(2分)(2)材料二中“這位大征服者”是誰? (1分)根據材料二,指出與“這位大征服者”相關的史 實。(2分)(3)材料三中“羅馬帝國”建立的標志是什么?(2分)根據材料二、三,結合所學知識,分析 “這位大征服者”的“征服”和羅馬擴張所產生的相同歷史影響。(4分)15.(13分)某校九年級(1)班同學以“多姿多彩的世界古代文明成就”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請 你參與。【影響深遠的歷法】材料一古埃及人發現,每年7月,當太陽和天狼星在地平線上同時升起時,尼羅河就會開始漲水。他們據此制定了每年365 天的歷法。 -—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統編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1)材料一文字材料中“歷法”的名稱是什么? (1分)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文字材料中的“歷法”、圖示中的歷法及今天人們使用的公歷三者之間有何內在聯系。(4分)【傳播廣泛的宗教】材料二 公元前三世紀,偉大的印度國王改信佛教。佛教迅速傳播開來,佛教傳到錫蘭,東至緬甸,從那兒又傳遍整個東南亞,直到馬來西亞和今天的印度尼西亞。佛教還向北傳播,直接進入西藏,又向西北傳播,進入阿富汗和中亞地區。它傳入中國,贏得了一大批信徒,又從中國傳入朝鮮和日本。——摘編自[美]麥克 哈特《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從佛教宣揚的思想方面,分析“偉大的印度國王改信佛教” 的原因。(2分)有人說古代印度的佛像藝術對中國產生了很大影響。請列舉一個深受印度佛像藝術影響的中國古代石窟。(1分)【早期的民主政治】材料三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說中強調:雅典所有的官取向全體公民開放。任何人,只要他 能夠對國家有所貢獻,絕對不會因為貧窮而在政治上湮沒無聞。在解決私人爭端的時候, 每個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摘編自[希臘]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3)材料三中的“全體公民”是指哪一類人?(1分)為使公民“絕對不會因為貧窮而在政治上湮沒無聞”,伯里克利建立了什么制度?(1分)【突出的文學成就】材料四《荷馬史詩》是希臘最早的一部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相傳由盲詩人荷馬所作,是他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是古代希臘從氏族社會過渡到奴隸制時期(公元前11世紀—前8世紀)的一部社會史、風俗史,在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具有很高的價值。——摘編自莊錫昌《西方文化史》(4)根據材料四,概括《荷馬史詩》的內容特點。(L分)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它的史學價值。(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答案.pdf 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